“梅毒司令”麦克阿瑟
人物小传-麦克阿瑟

人物小传-麦克阿瑟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964年)是20世纪美国军事史上最重要的将领之一,又被誉为“司令官中的司令官”。
他在二战期间和朝鲜战争中的指挥才能以及其对亚太地区的重建和治理作出了突出贡献。
麦克阿瑟于1880年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
他的父亲亚瑟·麦克阿瑟也是一位军人,这为他的军事生涯铺平了道路。
麦克阿瑟年轻时在美国军事学院和其他军校接受教育,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一战期间,麦克阿瑟担任了美国第42步兵师的指挥官,并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
他多次受伤,但坚定地领导部队,并被授予多个勋章。
二战爆发后,麦克阿瑟被委任为亚太地区的盟军最高指挥官。
他制定了一系列成功的战略,包括菲律宾的保卫战、解放菲律宾以及对日本本土的进攻。
他在战争中展现出杰出的指挥水平和决断力,被尊称为“我司令官的司令官”。
战争结束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日本占领军最高指挥官,负责重建和推动日本民主化进程。
他提出了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和和平发展。
他的领导使日本逐渐从战败国走向了崛起。
然而,麦克阿瑟在朝鲜战争中的指挥决策引发了争议。
他主张对中国进行直接军事打击,与时任美国总统哈里·S·杜鲁门发生了分歧。
最终,他被撤销了朝鲜战争的指挥权。
麦克阿瑟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勇气、领导力和战略眼光是不可否认的。
他对军事战略和政治事务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亚太地区的影响深远。
他不仅被誉为军事天才,更是一位卓越的领袖和改革者。
麦克阿瑟于1964年逝世,但他的贡献和遗产将永远铭记在美国和世界的历史中。
他的军事策略和领导风范继续影响着现代军事思想和战争战略,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军人和领导人的楷模。
麦克阿瑟生平简介

早年生活太平洋战争及占领日本战后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裕仁合影散财阀,但旋因冷战对抗升高,美国需要既存政经势力合作以迅速重建日本的策略性考量而未彻底实施。
朝鲜战争麦克阿瑟回到美国后,在华盛顿受到了万人空巷的英雄式欢迎。
许多大城市都爆发了支持麦克阿瑟,反对杜鲁门的游行示威活动,杜鲁门支持率下降到了26%。
四个州的议会通过了决议,要求杜鲁门总统收回成命。
1951年4月19日,麦克阿瑟在国会大厦发表了题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讲。
我即将结束五十二年的军旅生涯。
我从军是在本世纪开始之前,而这是我童年的希望与梦想的实现。
自从我在西点军校的教练场上宣誓以来,这个世界已经过多次变化,而我的希望与梦想早已消逝,但我仍记着当时最流行的一首军歌词,极为自豪地宣示“老兵不死,只会慢慢的凋零”。
军旅生涯简历麦克阿瑟所获得勋章▪▪▪▪▪▪▪▪▪▪▪▪▪1925年1月,返回美国任军长。
▪▪▪▪展开示威活动,是为酬恤金进军事件,后遭到由麦氏指挥的武装联邦部队镇压,造成数名退伍军人被杀,数百人受伤。
该事件为麦克阿瑟最育争议性的军事行动之一。
▪▪▪▪▪1941年7月26日,重新返回以少将军衔负责USAFFE计划(United States Army Forces –Far East),即美国在远东的军队部署。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主张对中国在东北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必要时动用核武器。
杜鲁门恐此举会导致苏联参战而不同意。
在麦克阿瑟公开指责白宫政策后,杜鲁门解除其一切职务。
▪▪▪▪。
麦克阿瑟

解职的原因
• 纵观麦克阿瑟的一生,他的确取得过最辉煌的成 就,赢得过最耀眼的荣誉。这些荣誉他当之无愧, 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他本来优良的品质渐渐溶进狂 妄自大、唯我独尊、好出风头、爱慕虚荣、喜欢 颂扬的毛病。这些毛病带给他的倔强个性又常常 使他的一些计划和设想得以强行通过并获得极大 成功,这反过来更使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力和正确 性,更加重了那些毛病,以致最后发展到公然抗 上的地步。如此看来,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成就了 他的军事奇迹,也正是他的高傲自负断送了他的 军事生涯。
一个非凡的军事天才
• 他思维敏捷、胆略过人、统兵有方、意志 坚强。他身经三次大的战争,凭着他卓越 高超的领导才能和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 在美国历史上赢得了独一无二的荣誉。作 为西点军校毕业生,他获得过学员队最高 军阶,并以最优成绩毕业。从那以后,他 又为自己在事业上争得了许多第一。他成 为唯一被外国授予元帅称号的美国人。
Hale Waihona Puke 麦克阿瑟的生平1880年1月26日出生于军人世家. 190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后,在工程部队任职. 1917年10月起在美驻法军队中任师参谋长, 后任旅长,大战结束时任第42师师长. 1919至1922年任西点军校校长,主持西点军 校教学工作. 1930至1935年麦克阿瑟任美国陆军参谋长. 1936至1937年成为菲律宾军队元帅.
杰出而又最聚争议的美国名将
• 麦克阿瑟(1880一1964)是美国历史上杰 出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将领,他所受到的 赞誉和非议都超过了其他美国将领。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19颗星中,他既不像 艾森豪威尔那样和颜悦色、平易近人、讨 人喜欢,也不像巴顿那样个性鲜明、鲁莽 率直、热情豪放,更不像马歇尔那样宽宏 大度、虚怀若谷、公正无私。他是一片五 彩云,集赤青黄白黑于一身;他是一杯五 味酒,融酸甜苦辣咸于一体。
二战人物志麦克阿瑟传(3)

二战人物志麦克阿瑟传(3)今天,让我们来看看麦克阿瑟在对日作战中以哪些著名战役奠定了他二战名将的地位。
但是在描述这些战争之前,让我们先来看麦克阿瑟那著名的烟斗。
他的嘴里总是叼着个长长的玉米芯烟斗,再加上咔叽布军服,战斗软帽,黑色墨镜,这就是麦克阿瑟将军固定搭配。
尤其是他那从不离口的玉米芯烟斗,让人感到很奇怪。
实际上抽玉米芯烟斗是他的出生地阿肯色州小石城许多人的一种习惯。
质轻、多孔散热、价格便宜的玉米芯烟斗,深受这一地区农民和低收入者市民的喜爱。
麦克阿瑟的父亲就是一个喜欢抽玉米芯烟斗的人,嘴里常常叼着玉米芯烟斗的父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受父亲影响,麦克阿瑟在中学时就已经是个抽玉米芯烟斗的“老枪”了,在老师的眼里,他就是个“另类学生”,险遭开除。
辛亏麦克阿瑟学习成绩一直出类拔萃,老师最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他网开一面了。
可后来的麦克阿瑟仅仅是叼着烟斗而已,而很少去抽烟。
“二战”结束后,为了纪念麦克阿瑟,阿肯色州小石城在许多街道、广场上都建了嘴里叼着个玉米芯烟斗的麦克阿瑟雕塑。
麦克阿瑟和他的烟斗(图片来自于网络)现在我们回到正题,来说说他指挥的几个战役。
第一战——俾斯麦大海战。
1943年2月28日,日本人在拉包尔组成了一个有8艘运兵舰、7000名士兵、8艘驱逐舰护航的大型运输船队,向莱城—萨拉茅阿进发。
麦克阿瑟获得情报后,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次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的一次良机,他果断要求航空兵司令肯尼以优势兵力去对付这支船队。
肯尼很快集中了在巴布亚的207架轰炸机和154架战斗机。
另外还有86架轰炸机和95架战斗机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各基地集结待命。
日军运输船队被发现了,但天气不好,无法行动,士兵们很是郁闷。
3月2日清晨,天气好转,7点55分,首批29架轰炸机就抵达日军船队上空。
当成群结队的轰炸机一团一团的呼啸俯冲时,日军高射炮手竟然被吓得不知所措。
第一波打击,日军2艘运输舰被击沉,2艘受重创燃烧起,800多名士兵落水而亡。
麦克阿瑟的简介

麦克阿瑟的简介麦克阿瑟是美国著名的军事天才,顶着无数荣誉光环,是美国唯一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人,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麦克阿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麦克阿瑟的简介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01.26~1964.04.05),美国著名军事将领,1944年授衔五星,并且曾任菲律宾陆军元帅。
20世纪30年代任美国陆军参谋长,是太平洋战争中盟军主要指挥官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他因在菲律宾战役中的表现获颁荣誉勋章,他和父亲小阿瑟·麦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对同时获得荣誉勋章的父子。
麦克阿瑟的故事麦克阿瑟勇敢坚定,治军严明但不失人情味。
在1941年底,由于麦克阿瑟的失误,使驻菲美军遭受日军重创,被迫撤防巴丹半岛。
面对后援无望、军心涣散的状况,麦克阿瑟一夜白头。
有士兵想请假返乡,有人以为麦克阿瑟将采取极端手段稳固士气,但这位承担巨大压力的把摇摆不定的士兵召集起来,表达了“你们是部队的一份子,但你们也是人”、“在亲人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是他们唯一的期盼和守望”,他答应所有因急事想回国的士兵,会安排好他们的归程。
麦克阿瑟的善意和仁智之举让部队一改颓势,士气大振。
士兵们认为在战争最困难时期,有一位仍然关心他们的,这样的值得追随。
赞扬麦克阿瑟的故事非常多,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指向他自信却也自负的方面。
尤其在太平洋战争和朝鲜战争中,麦克阿瑟不听他人建议和忠告,既取得了“蛙跳战术”、仁川登陆和日本民主改革这样军事政治上的辉煌成功,也因私自造访台湾、削减驻日美军、盲目扩大朝鲜战火而惹恼了杜鲁门总统,最终丢失了一切职务。
纵观麦克阿瑟一生,随着战争的进程汹涌跌宕,他著名那句“我还会回来的!”和《老兵不死》的演讲使无数人内心激情澎湃,至今怀念。
麦克阿瑟的故事已无法用好与坏去评说,这位杰出的五星永远是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骄子。
历史趣谈: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
导语:二战与朝鲜战争期间,两任总统多次召麦克阿瑟回国述职,他均以军务在身而推脱。
根据麦克阿瑟的要求,达成的妥协是在华盛顿与麦克阿瑟总部之
二战与朝鲜战争期间,两任总统多次召麦克阿瑟回国述职,他均以军务在身而推脱。
根据麦克阿瑟的要求,达成的妥协是在华盛顿与麦克阿瑟总部之间的地点同总统会晤:与罗斯福的会晤是1944年7月在檀香山,总统携参谋长莱希同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研究战场形势;与杜鲁门终其一生的唯一会晤于1950年10月在威克岛举行,时间不过3小时,麦克阿瑟甚至谢绝了杜鲁门共进午餐的邀请,匆匆飞回东京。
1951年4月10日15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见文末附件),一份是给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远东总司令、美国陆军远东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职务并移交给马修·李奇微中将,命令立即生效;另一份是就麦克阿瑟解职一事提交新闻界的公开声明。
两份文件都是正式的,任何一份的公开即意味着解职令的生效。
麦克阿瑟的解职对于当时的交战双方以及关注朝鲜战争的各国都是重要事件。
中国近年出版的官方资料(如军事博物馆编《抗美援朝战争纪事》,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都只说有过麦克阿瑟解职一事,而未加任何评论。
但在民间话语及有文学色彩的书刊中,与麦克阿瑟解职相联系的关键词是“美军战败”,这可能源于当年的宣传材料如:
[新华社13日讯]美国远东侵略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已因在指挥侵略朝鲜的战争中遭受朝鲜、中国人民武装的严重打击而下台。
这是中朝人
生活常识分享。
麦克阿瑟的故事

麦克阿瑟的故事
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曾任美国远东军总司令。
他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也是二战和朝鲜战争中备受尊敬的领袖人物。
麦克阿瑟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父亲亚瑟·麦克阿瑟曾是美国陆军军官。
从小,麦克阿瑟就接受了严格的教育,他早早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天赋。
年轻的麦克阿瑟在西点军校学习,并在毕业后迅速崭露头角,成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
在二战期间,麦克阿瑟担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率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包括菲律宾战役和关岛战役。
他的军事天才和果断的决策为盟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战后,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占领日本的最高统帅,他领导了对日本的重建工作,帮助日本走上了民主和繁荣的道路。
他的卓越领导能力和智慧为日本的复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麦克阿瑟的军事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朝鲜战争中,他因与美国政府在战争策略上的分歧而被撤职,这成为了他一生中
的遗憾之一。
但即使在被撤职后,麦克阿瑟仍然保持着对军事事业
的热情和对国家的忠诚,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奋斗。
麦克阿瑟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
传奇。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他的军事智慧和领导才能令人钦佩,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更是让人敬佩不已。
麦克阿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袖不仅需要军事才能,更需要胸怀和担当。
他的一生是对勇气、智慧和忠诚的最好诠释,
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
二战的军事将领希特勒罗姆梅尔与麦克阿瑟

二战的军事将领希特勒罗姆梅尔与麦克阿瑟在二战期间,世界各地涌现了众多的杰出军事将领。
其中,希特勒罗姆梅尔和麦克阿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将领。
他们分别代表了德军和美军在战争中的强大力量和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位军事将领进行介绍和比较,展示他们在二战中的不同作用和贡献。
一、希特勒罗姆梅尔希特勒罗姆梅尔是纳粹德国的元帅,也是二战中最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
他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军事战略的精准分析而闻名。
他在德国战略指挥部的领导下,制定并执行了许多重要的战略计划。
希特勒罗姆梅尔在二战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者和策略制定者的作用。
他在波兰、法国和苏联等主要战役中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他熟练地运用了机动战和闪电战的战术,以迅猛的攻势迅速击溃了敌军的防线。
然而,希特勒罗姆梅尔也犯下了一些错误。
例如,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错误地低估了苏联的抵抗力量,导致德军最终在这场战役中遭遇了重大败北。
此外,他对于如何处理西线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战略计划上存在分歧。
这些错误的决策最终导致了纳粹德国的失败和崩溃。
二、麦克阿瑟麦克阿瑟是美国军队的一位卓越将领,也是二战期间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将领之一。
他在太平洋战场的指挥下,对推翻日本在该地区的统治起到了关键作用。
麦克阿瑟因其出色的战略指挥和军事才能而备受赞誉。
他在太平洋岛屿战役中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战术,如岛屿跳跃战略和空中夺岛战术。
这些战术的运用使得美军能够有效地逐步推进,并最终夺取了许多战略重要的太平洋岛屿。
此外,麦克阿瑟还以其在战后日本的占领和重建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闻名。
他负责筹划并执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使得日本在战后迅速恢复并成为了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
然而,麦克阿瑟也并非完美无瑕。
他在朝鲜战争期间与美国政府产生了严重分歧,最终被撤职。
这起事件对他的军事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并没有削弱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结:希特勒罗姆梅尔和麦克阿瑟是二战期间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
他们都以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而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是美国杰出的将军之一。
1945年日本投降后,他被任命为盟军最高司令官,执行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任务。
他飞抵日本的第一天,趾高气扬地说:“我,一个职业军人,掌握着8000万人的民政和绝对控制权。
”日本人称他为“蓝眼睛的太君”。
其实,当时他已染上梅毒,人称“梅毒司令”。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又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由于在军事上一再失误,1951年他被撤掉一切职务。
和二战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回到国内时,欢迎他的是一片唏嘘和嘲笑声。
传记作者把他的失策归咎于梅毒,因为疾病使他智力衰退、判断错误和记忆混乱。
麦克阿瑟死于麻痹性痴呆,这是梅毒的最后阶段。
16世纪,欧洲人已经知道梅毒可由性交传播,我国当时称此病为“杨梅疮”。
被“闪亮”的螺旋体所害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疾病。
梅毒螺旋体是比细菌稍大的微生物,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故又名“苍白螺旋体”。
在黑暗的背景中观察梅素螺旋体明亮的外形,犹如夜空中连成线的星座,闪闪发光。
梅毒螺旋体在高温和干燥环境很快死亡,在人体血液中可存活3天,许多普通的杀菌剂,如1:1000的苯酚,均可在很短时间内将其杀灭。
成人患梅毒绝大多数由性交传染,螺旋体不能穿入完整的皮肤和黏膜,但黏膜上有一些不为人们觉察的裂隙,所以性交就成为传染梅毒的最好条件。
在检查和治疗早期梅毒病人时,医务人员若疏于防护而误被梅毒螺旋体污染的器械刺伤,也可被传染。
此外,错误地输入梅毒患者的血液或由患早期梅毒的母乳喂养婴儿,可导致非性交途径传染。
从“硬下疳”到“杨梅疮”
“硬下疳”即一期梅毒,多发生在接触病原后3周左右。
95%的下疳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男病人常见于包皮、包皮系带上,少数可见于阴茎及阴囊等处。
女病人常见于大小阴唇、尿道口及阴蒂等处。
“下疳”1~2厘米,起初为小红斑,此后红斑渐渐隆起、变硬,呈圆形或椭圆形。
通常情况下,其数目只有一个,偶见2~3个。
“下疳”是机体对梅毒螺旋体侵犯的一种反应,5~7周后“不医自愈”。
这时,梅毒螺旋体已侵入人体,并“兵分两路”:一部分驻扎入侵之地,另一部分则侵入血液,到处繁衍后代,伺机发作。
全身范围内发难一般在螺旋体侵入后6~8周,医学上称为“第二期早发杨梅疮”。
疹子发出前多先有头痛、肌肉、骨及关节疼痛,继而疹子倾巢而出。
发疹广泛而稠密,对称分布,不痛不痒,全身淋巴结肿大。
疹子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一为玫瑰疹,呈圆形或椭圆形,1厘米大小,初为淡红色,后转为青色或棕色;另一种为“丘疹”,即形如山丘,高出皮面,呈红铜色,小者如米粒,大者如黄豆大;第三种为“脓疮型梅毒疹”,在丘疹上发生脓疮,系少见类型,一般0.5厘米大小,破坏较深者可覆盖原脓痂,形如牡蛎壳。
以上这些梅毒疹,经过2~3月后,由于人体有了“抗体”,可以暂时抑制螺旋体的繁殖,使“战场”又呈现出一片平静景象。
但是潜伏的螺旋体在没有彻底治疗的情况下,可使“战争”重新爆发,早期的玫瑰色、红铜色疹子又重新出现,这时称为“第二期复发梅毒疹”。
第二期复发疹也可“自愈”,但时限为4年,以后便进入晚期了。
“痴呆司令”
麦克阿瑟写过“回忆录”,他自然不会写上令人难堪的“下疳”、“玫瑰疹”,但是他却掩盖不了晚期梅毒的表现。
“回忆录”本身就是神经系统受到侵犯的见证,人们在书中可以看到,他思想的混乱令人吃惊。
约1%~5%的梅毒病人可发展为麻痹性痴呆,一般在感染后6~12年出现。
痴呆型病人可出现记忆缺损,判断障碍和情感反应幼稚等,病人常因健忘而失落物品。
夸大型患者(人们把麦克阿瑟的某些表现归于此型)的情绪表现为过度欢快,常常夸口,但言词极其荒谬。
如扬言自己是大富翁,将草纸当钞票使用。
麦克阿瑟的传记中曾提到他梅毒的眼部异常,书上写道:“病人的眼睛依然可有调节和会
聚反应,但瞳孔常是收缩的,这种收缩反映了虹膜的神经支配紊乱,瞳孔对光线不能再做出反应。
”这在医学上称为“阿罗氏瞳孔”,这种特性的瞳孔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甚大。
形形色色的晚期梅毒
梅毒螺旋体晚期还可对全身许多脏器进行破坏,其种类各式各样。
其中,心血管梅毒相当常见。
梅毒螺旋体主要攻击心脏的出口管道,即主动脉部分,螺旋体在其内捣毁弹力组织,使之失去弹性。
正常情况下,心脏作为一个“压力泵”,把血液压到主动脉,流向体循环,然后主动脉依其弹性把开口关闭,弹性丧失将造成关闭不全,血液倒流入心脏,使左心负担加重,并日益扩大。
另外,主动脉失去弹性后,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日益扩张膨出,最后形成主动脉瘤。
动脉瘤可突然破裂,引起大出血而致命。
螺旋体可以“故技重演”,再次侵袭皮肤。
“结果性梅毒疹”就是成群的皮肤硬块,如黄豆或葡萄大小,其数自几个至几十个不等,多见于面部和四肢。
三期梅毒可以在口腔硬腭上(俗称口腔“天花板”)进行破坏,开窗打洞,侵犯鼻软骨中隔穿孔。
鼻骨被毁,造成极严重的“破相”,鼻子塌陷,形如马鞍,医学上称为马鞍鼻。
发热可以治疗神经梅毒
麦克阿瑟患了悔毒之后,美国的瓦尔德路拉斯军事医院医生从一个疟疾病人的肘弯静脉中抽出3~5毫升血液注射到他的静脉中。
一段时间后,麦克阿瑟大发疟疾,体温升达41℃。
经过10多次发热以后,医生又注射奎宁阻止病人疟疾发作。
大约一个星期后,高热消失。
这种方法在医学上叫发热疗法。
发热疗法只适用于全身轻型麻痹的神经病毒患者,受治疗者的年龄应该在60岁以下。
发热疗法有一定危险性,例如疟疾发热疗法的病死率在2%左右。
治疗梅毒的主力军
梅毒治疗的尝试早就开始。
欧洲和我国古代医生曾用汞来治梅毒,然而汞毒性太大了,逐渐被淘汰。
1940年,青霉素g注射液正式用于人体,人们发现青霉素可以杀灭梅毒螺旋体。
青霉素迄今仍是治疗梅毒的主力军。
应用青霉素治疗梅毒,各期病人第一次注射后,都可发生一些反应,表现为体温升高、骨头疼痛加重、皮肤疹子增多等,在医学上称为“赫氏反应”。
像麦克阿瑟那样的梅毒病人,经青霉素处理后,会使原来的神经症状加重,这是因为青霉素大量杀死梅毒螺旋体,死亡的螺旋体释放毒素所致。
为了预防这种反应,青霉素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或者先用次杨酸铋油剂治疗3~4个星期后再用青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可以改用胂凡纳明(即914)治疗。
除毒务尽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各种原因,梅毒曾蔓延危害人群。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这种疾病一度绝迹。
近年来,这种传染病又有死灰复燃的势头。
有些边远地区,由于生活习惯、环境条件限制,会有少数梅毒病人被发现。
所以,随着国际交往增多,我们仍要警惕梅毒死灰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