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A.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清圣祖实录》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世宗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清高宗实录》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这说明()A.西学传入导致民族工业破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观念阻碍近代化的发展D.国内市场走向开放29.1922年,梁启超认为,楚国在春秋战国以前属于南方的蛮夷之邦,之后才逐渐融入华夏。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2020高三历史第二次联考(二模)试题(含解析)

史实来论证)
论题二:中国古代是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

阐述:皇帝集最高立法权、最高行政权和最高司法权,不受任何约束与监督;不断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实行科举制,把官吏选拔权从地方收归中央。

(说明:回答时须用具体史实来论证)
论题三:对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的评价,应在特定环境下辩证看待。

(论据充分、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同等给分)
(“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点睛:比较类非选择题答题技巧:
1.比较需明确宗旨。

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决不是随意的为比较而比较,而是有一定目的,通过比较异同,或阐明某一问题、观点,或揭示历史发展的某一规律。

2.比较需求同存异。

不同是绝对的,相同是相对的,绝对的相同是不存在的,相同只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的。

因此,比较时应做到求大同存小异,即要适当放宽比较的要求与条件。

3.比较需分开层次。

要全面回忆要求比较的内容,从基本内容入手找异同。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试题2020.6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或B)填涂在试题密封线内的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用钢笔或0.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可剥夺。

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德”是获取天命的依据。

周人的做法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2,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招募平民煮盐,政府统一收购发卖。

唐中期时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政策,在产盐之地设立机构将食盐收购并卖给商人。

这一变化A.增加了盐业市场化成分B.废除了政府对盐业垄断C.提高了手工业者积极性D.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3.武则天以高宗名义把《氏族志》改编为《姓氏录》,以唐代官品为标准,凡是五品以上官员,不管以前是否是士族,都写进《姓氏录》,“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

”该举指A.阻断了土族晋升的渠道B.削弱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4.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

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

此举意在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nrs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5.《大明律》中官吏徇私犯罪行为的惩处比前代更为周备严厉,(官吏)“一时守令畏法,洁己爱民,以当上旨,吏治涣然丕变矣。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茅海建认为:“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收, 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1)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点所依据史料的类型,并分析其价值。(8 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茅海建观点的看法。(6 分)
第五题 史料的搜集和辨析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在探究“英国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这一主题 时,你认为应该如何辨析下面这些材料?(16 分) 材料一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险之后,“始祖移民”(第一批来到美洲的欧洲移民)在普利茅 斯港口选了一块陆地定居下来。不幸的是,他们到那的时间是 12 月,他们没有做好过冬的 准备。然而,印第安人伸出了援助之手。印第安人为他们提供食物,教他们种植粮食。天气 转暖的时候,殖民者们开始种植粮食、钓鱼、打猎,并为冬天做准备。在收获了第一季庄稼 之后,他们与自己的印第安朋友庆祝了第一个感恩节。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 者宗之。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 (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2 分)
(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10 分)
抽样测试(二) 第1页
第二题 孔子“镜像”(12 分) 材料一 《史记》成书于公元前 91 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
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 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 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
另一些学者认为,它创作于清代。主要理由如下:该图有吴门画派、日本浮世绘、伊斯 兰绘画等艺术风格;嘉峪关以西地名译自多种异域语言,其中的“苦先(今新疆库车)新城” 应建于明清之际苦先人西迁以后;清代皇宫曾藏有一幅绢本《嘉峪关至回部巴达山城天方西 海戎地面等处图》,尺寸约 0.61 米×30.4 米,与《丝路山水图》尺寸相当,推测此图即为《丝 路山水图》,或二图有共同的母本;关于图中的地名,这些学者认为,卷尾的天方国实为北 庭,西海是博 斯 腾 湖 , 戎地面是焉 耆 , 均 在 今 新 疆 境 内 ;乾隆平定新疆地区大小和卓叛 乱时曾下旨“绘画舆图”,推测此图为平叛行军路线图。

北京市顺义区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顺义区2025届高三历史第二次统练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顺义区2025届高三历史其次次统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2024年12月,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见图)”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

2024年1月,国博推出了“虎鎣:新时代•新命运”展览,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①“虎鎣”的精致造型体现西周青铜铸造技艺的成熟②“虎鎣”的雕工精湛是由独具匠心的私营工匠制作③“虎鎣”流离海外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真实写照④“虎鎣”回来祖国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历史见证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西周时期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是官营手工业,故②错误。

官营手工业的技术相当超群,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依据材料“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流失海外一百多年的文物——西周青铜器“虎鎣(yíng)(见下图)”正式入藏国家博物馆。

”可得出该文物是清政府被列强欺凌的写照。

同时追回文物也反映了中国的强大与民族的复兴。

故①③④正确,所以C项正确。

ABD皆含有②,故解除。

2.《宋史》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侵街”现象发生。

宋仁宗景祐年间,对屡禁不止的“侵街”现象让步,允许沿街开设商店,干脆收税。

由此推想A. 宋太宗重视城市商业发展B. 宋仁宗时城市商业的管理出现混乱C. 城市商业突破了地点限制D. 商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允许沿街开设商店”,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故C项正确。

A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解除。

宋仁宗时城市商业的管理出现新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解除。

3.与如图所示朝代处于同一时期的中外史实有A. 王祯编成《农书》薄伽丘的《十日谈》问世B. 火药广泛用于斗争瓦特改良蒸汽机C. 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达尔文提出进化论D. 蒲松龄著成《聊斋志异》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答案】A【解析】【详解】概括图片信息“钦察汗国”“窝合台汗国”“宣政院辖地”可知是元朝(1271年—1368年),王祯编成《农书》在元代,薄伽丘的《十日谈》创作于1350—1353年,故A 项正确。

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历史第二次统练试卷(二模)

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历史第二次统练试卷(二模)

2021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历史第二次统练试卷(二模)试题数:20,满分:1001.(单选题,3分)玉琮(如图)是良渚文化的重要礼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这件玉琮四边雕刻良渚文化典型的兽面纹,近顶端的一侧阴刻有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的日月纹,器身局部残留有切割的痕迹。

由此推断()A.良渚先民玉器制作技术最为高超B.大汶口文化较良渚文化更为先进C.区域文化之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D.良渚文化中已经出现了分封制度2.(单选题,3分)汉高祖令诸侯王“立太上皇庙于国都”,后逐渐形成庞大的庙群。

然而文、景、武帝阶段,却不再提倡甚至罢郡国庙,至元帝时期,中央政府取得罢郡国庙的彻底胜利。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立太上皇庙与儒家思想不相符B.元帝时汉朝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C.郡国庙的罢黜削弱了中央集权D.“大一统”的治理思想得到了强化3.(单选题,3分)如图左侧描绘的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的形象(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舜”的形象(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背景是()A.传说人物的形象具有地域差异B.鲜卑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生活C.民间绘画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D.北魏孝文帝改革提倡改易服饰4.(单选题,3分)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相权不断衰减。

以下内容的排序符合此观点的是()① “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② “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③ “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A. ① ③ ②B. ③ ② ①C. ② ③ ①D. ③ ① ②5.(单选题,3分)近代以来,为救亡图存,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懈奋斗提出过很多主张。

以下观点在提出时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是()① “师夷长技以制夷”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 “打倒列强,打倒军阀”④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A. ① ②B. ① ③C. ② ④D. ③ ④6.(单选题,3分)1947年,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了两幅版画作品,分别是《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二)(附答案)第Ⅰ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遵循“均财节用”的理财原则和“量入为出”的财税法则,并对财税官员进行十分严格的监督和考核。

这些举措A .适应了社会形势的需要B .反映了财税制度的成熟C .说明了监督制度的改变D .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25.图是关于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情况。

该图客观上反映了该时期( )A .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 .官营手工冶铁业发达C .冶铁业以生产农具为主D .铁器已得到全面的推广26.下表为不同史籍中对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的历史叙述。

叙述出处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联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联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清世宗实录》 今联虽逾六袠,而精力强盛如常,不惮万几之劳勚。

尝欲俟八旬以后,春秋渐高……或可稍安颐养。

《清高宗实录》 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勤于政事保证了三帝意志的完全贯彻B .勤政作风预示着封建王朝的衰落C .批阅奏章是三帝处理政务的主要方式D .乾纲独断是盛世三帝的政治传统 27.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

这种状况( ) 年限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 15年 15— 20年 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 37 42 2512114占比(%)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28.史景迁在《追寻现代中国》一书中曾写到:“在清朝面临的新技术中,铁路是最棘手的”,“很多中国人认为铁路会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还使道路和运河工人失业改变业已形成的市场模式”。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题及参考答案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抽样测试(二)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卷和答题卡(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姓名和教育ID。

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卡(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纸)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第一题“九流十家”(14分)(1)用“/”为以下材料断句。

(6分)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2)指出上述材料所描述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其影响。

(8分)第二题孔子“镜像”(12分)材料一《史记》成书于公元前91年,其中的“孔子世家”有这样一段内容:太史公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材料二海昏侯刘贺(公元前92年—公元前59年,西汉第九位皇帝,汉武帝之孙)墓出土的陪葬品中有一面青铜衣镜,镜框木质背板绘有孔子图像,并配有题记: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殁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至于今不绝,学者宗之。

自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胃(谓)至圣矣!(1)分别指出《史记》与“孔子衣镜”的史料类型。

(2分)(2)对比分析《史记》与衣镜题记的相关内容,你有什么发现?并加以说明。

(10分)第三题“丝路山水”:明VS清(14分)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特别节目“国宝回归——《丝路山水地图》”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该图原名不得而知,且学术界对其创作时间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此图创作于明代中后期。

主要理由如下:作为中国传统手卷式古地图,虽然没有题款(如诗文、年月、名号、印章等信息),但该图用大青绿山水技法绘制于缣帛之上,颇受明代中期苏州“吴门画派”影响,推测为吴门画师谢时臣所作;图中所标西域地名都是明代的;地图尺寸为0.59米×30.12米,东起嘉峪关(位于今甘肃酒泉),西至天方国(今沙特阿拉伯境内麦加)、红海和戎地面(位于今埃及境内),与明代嘉靖年间所刻《西域土地人物图》和《西域图略》基本吻合;该图以嘉峪关为起点,且未画“永兴后墩”烽火台,据此判断,成图年代应在嘉靖三年(1524年)明军退守嘉峪关之后,到嘉靖十八年(1539年)“永兴后墩”修成之前;明代规定西域诸国朝贡需走陆路,从嘉峪关入关,推测此图为皇家地图,用来标示西域诸国朝贡的路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顺义区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其中16题10分,17题11分,18题8分,19题12分,20题14分,共55分。


16.(10分)
(1)(4分)
材料一官方的角度认为刘贺被废的原因是失礼仪和乱制度。

(2分)
材料二当今历史学家研究认为霍光专权,而刘贺欲收回权力,为了避免权力转移,霍光废刘贺。

(2分)
(2)(6分)
类型:文物史料(1分)
价值:材料三中出土文物是对历史事件记载的补充,丰富了历史事件的记述和分析;历史评价要有理有据、客观充分;材料三属于最近发现的新史料,为研究刘贺提供了新视角。

材料三中的评价没有足够的事实证据作支撑,所以是不客观、不充分的。

(6分)
17.(11分)
【示例】
观点: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并逐渐发展。

(2分)
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内危机,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但在客观上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但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外交近代化。

(4分)为配合洋务运动开展,清政府设立了各式洋务学堂,并且改革了科举制度,从而在内忧外患下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教育近代化;甲午战后,在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的背景下,北洋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4分)总之,近代前期,在内忧外患下,近代中国的外交与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并且发
18.(8分)
背景:中国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以新视角寻找人类命运共同体;减少全球发展不平等和不平衡;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联系日益密切;20世纪初以前的全球治理模式的弊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

(每点2分,共8分。

任答4点可满分)
19.(12分)
解读:19世纪全球出现过三次瘟疫“霍乱”,霍乱起源于亚洲,由英国带到全世界,危害极大,针对疫情传播,一些国家开始进行卫生和管理改革。

1866年法国提议建立国际卫生组织来应对瘟疫。

19世纪80年代,人们对病毒认识逐步加深,电报把瘟疫信息传播到世界,沉重打击世界经济。

20世纪初,人们逐步认识到要更好应对瘟疫,必须联合,制定法律、成立国际机构,共同战胜瘟疫。

(8分)
自然界的瘟疫与人类将长期并存。

19世纪瘟疫的传播与工业革命息息相关,工业革命中交通、城市化的发展使瘟疫传播速度加快;全球一体化使瘟疫传播到世界各地;要战胜瘟疫,就要利用先进科技,开发疫苗;各国必须进行公共卫生管理改革,加强国际间的合
(1)背景:经济危机严重,贫困(失业)人口增多。

(2分)
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6分)
(2)特点:种类繁,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