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 郭树波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管理创新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对于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研究视角与方法的角度对企业管理创新理论进行综述。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企业管理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上进行的创新,包括组织架构创新、流程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等。
企业管理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是企业自身运营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在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一、制度创新视角企业管理创新的制度创新视角是指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等方面进行的创新。
这一视角强调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的变革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这个视角下,学者们会研究不同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变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创新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在方法上,制度创新的研究往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以及对企业管理改革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来检验制度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视角技术创新一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技术创新视角强调企业在生产技术、信息技术、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这一视角下,学者们会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综合分析,以深入了解企业管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不同的研究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从而更好地挖掘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在规律。
希望本文能够对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寻找创新方法、策略和技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绩效,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从理论研究视角和方法两个方面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综述。
一、理论研究视角1.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是实现竞争优势的基础。
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企业可以形成独特的资源组合,从而实现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应该注重资源的整合和选取,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2.创新能力理论创新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在进行管理创新时,应该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企业不断变革、学习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是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人才培养和组织创新。
3.组织学习理论二、方法1. 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企业管理工具,通过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确定战略方向。
在进行管理创新时,企业可以运用SWOT分析法,找出自身的优势和机会,针对劣势和威胁进行改进和控制,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2.流程再造法流程再造法是指对企业流程进行重构和优化,以提升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进行管理创新时,企业可以运用流程再造法,对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3.知识管理法知识管理法是指对企业知识进行管理、积累、共享和利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在进行管理创新时,企业可以运用知识管理法,建立知识库、知识分享平台等,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长。
综上所述,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方面,在实践中需要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理论学习和方法掌握,不断探索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创新模式。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和实证研究正不断深入发展,对推动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出发,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理论研究1.理论框架: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主要基于西方管理学的经验与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中包括动态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创新理论等。
2.创新机制: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组织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等实现。
其中,创新激励机制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
3.创新模式: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主要采用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两种模式。
顶层设计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与推动实现企业管理创新,创新驱动模式则是通过企业自身推动实现创新。
二、实证研究1.创新领域: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主要涵盖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等领域。
具体而言,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2.实证方法: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研究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
3.实证结果: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管理创新对提升企业绩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积极影响。
同时,也发现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三、未来展望1.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未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管理科学的水平与国际竞争力。
2.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未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准确性与可信度。
3.促进理论与实证结合:未来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研究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证的结合,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发展展望1. Theoretical research3) Innovation model: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ina mainly adopts two models: top-down design and innovation-driven. The top-down design model realize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rough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promotion, and the innovation-driven model is promoted by enterprises themselves to achieve innovation.2. Empirical research1) Innovation fields: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ina mainly cover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nagement model,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other fields. Specifically, research on management model innovation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in China.3. Future prospects2) Explore new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future, the research on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China needs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new research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credibility of research.Keywords: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theoretical research; empirical research; development prospects.。
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_基于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统计分析

(理创新方面 ,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排名前 5位 的行业有轻工业 、机械行业 、钢铁行业 、电力行业和铁道部 门 。轻工业部门所取得的成果最多 , 14届总共获得了 122 项奖励 (包括第一 、二 、三等奖 ) 。核工业行业所取得的管 理创新成果最少 , 14届总共只获得了 3项奖励 。 (二 )我国历届获奖企业管理成果的内容分布情况 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还处在传统的对物的管理阶段 , 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即人的管理 )还存在一定差距 。随 着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流入我国 ,各行业企业不断 涌现出西方式的管理理念 ,例如管理再造工程 、学习型和 知识型管理等 。 从 1993年第 2届创新成果评奖开始一直持续到 2008 年 ,每一年都有市场开拓方面的创新成果出现 。目前共取 得 97项成果 ,占总成果的 8. 67% ,这说明企业管理创新的 方向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基本一致 。 (三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判断 通过上面的分析 ,可以初步得出结论 :虽然我国近 20 年来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较多 ,但是从这些成 果的行业和内容分布来看 ,垄断行业企业职工的知识密集 度较高 ,但所取得的管理创新成果却并不多 ,其主要原因 在于垄断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 ,缺乏市场竞争的外部压 力 ,而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知识需求仅仅在于满足企业的
三 、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设计 :知识员工 管理
虽然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在管理创新中所取得的成果 十分丰富 ,但是获奖的成果知识含量并不高 ,总体管理模 式还是属于传统的物的管理阶段 。加强知识管理 ,培育知 识型员工是适应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趋势 。
知识供求模型 知识员工管理的对象是掌握企业管理知识 、技术知识 和其他知识的企业员工 ,管理的目的是促进知识员工的知 识创新 ,增强企业知识员工向企业贡献知识的积极性 。毫 无疑问 ,知识员工和知识创新是创造和保持企业竞争力的 关键 。如果我们将企业视为知识的需求方 ,知识员工则是 知识的供给方 。企业需要知识和知识员工 ,需要向知识的 供给方支付报酬 ,即工资 ;知识员工为了得到期望的报酬 , 需要向企业供给知识 ,企业和知识员工之间形成一种新的 劳资关系 。在开放的知识交易市场中 ,企业和知识员工之 间形成一个知识供求模型 。 将知识需求模型和知识供给模型放在同一个坐标系 内 ,可以得到知识产权的供求模型 。如图所示 。在坐标系 中 ,当知识供求达到均衡状态时 ,存在两个均衡状态 :企业 向知识所有者支付的知识价格 ( kpe )同知识员工提供知识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
企业管理创新是学术研究和实践中的热门课题,涵盖了组织、市场营销、战略等方面。
本文从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这一角度,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理论研究视角(一)学科交叉视角企业管理创新涉及的学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战略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这种交叉学科的特点使得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探索问题,对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改进。
(二)制度变迁视角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通过调整管理制度和传统观念,寻求新的组织生存和发展机遇的过程。
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创新不仅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更是一种必然的进化趋势。
(三)创新管理思维视角创新管理思维是指创新者看待问题的心态和思维方式。
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这种思维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创新管理思维的核心是“放眼未来、抓住机遇、持续改进”。
二、研究方法综述(一)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借鉴和总结成功企业的经验,分析其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方式,从而为其他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
实证研究法是指通过数据分析,验证假说或模型是否成立,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一些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财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管理创新的效果进行研究。
合成研究法常常被用于总结和综合过去的研究成果。
在企业管理创新研究中,该方法主要应用于分类、总结和比较已有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三、研究现状分析当前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前沿领域包括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产品和服务创新等。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趋势之一,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主要涵盖了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方面。
产品和服务创新的研究包括新产品开发、服务质量控制、客户体验等方面的探索。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

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视角与方法综述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种企业在管理方面进行的创新活动,旨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和竞争力。
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旨在深入探索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创新理论模型和方法。
本文从视角和方法两个方面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进行综述。
一、视角
1. 经济学视角
经济学视角是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
经济学视角关注经济环境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研究诸如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市场竞争对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经济学视角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经济分析。
3. 行为学视角
行为学视角是企业管理创新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视角。
行为学视角关注个体和团队在管理创新中的行为特征和心理过程,研究诸如创新心理学、创新行为和创新动机等方面的问题。
行为学视角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访谈研究等。
二、方法
1. 理论模型构建
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需要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以便系统地分析和解释企业管理创新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理论模型构建的方法主要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和综合法等。
2. 实证研究
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实证分析、案例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研究可以从经济学、组织学和行为学等不同视角进行,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模型构建、实证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等。
通过深入研究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可以为企业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提升和竞争力提高。
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综述

企业制度创新问题研究综述摘要:制度创新是创新理论的一个主要分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从制度角度对企业进行分析,始于罗纳德·哈里·科斯,而交易成本理论和代理理论则是企业制度创新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两个主要分支。
对利润的追求和制度变迁是企业制度创新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企业;制度创新;产权Abstract:System innovation is a main body of the innovation theory,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bodies of innovation,Ronald·Harry·Coase is the first man who analysed enterprises from the system.The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the agency theory are the two main offshoots of the enterprises systems innovation theory. The motivation of going after profits and the variance of system is the main impetus of the enterprises systems innovation.Key words:enterprise;innovation on system;property right一、创新理论的发展综述创新概念自1912年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J.A.Schumpeter,1912)中被首次提出之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1]。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组合主要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开辟原材料新来源、实现工业新组织等多个方面”(王曦等,2004)[2]。
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浅析

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浅析作者:侯晓娜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7期摘要:现阶段社会飞速发展,如果企业管理跟不上创新的脚步,必将被淘汰。
创新是整个企业飞速发展、保持活力的源泉,更是未来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
本文通过对企业管理过程中创新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问题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5-00-01一、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创新”的概念,之后无论是企业管理方面还是其他领域,创新这个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创新已成为各个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只有创新,才能摆脱一成不变。
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计划、协调、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活动,通过利用和配置各种资源来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最后达成企业一系列的经营目标的各项工作。
创新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称之为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是科学管理的精髓所在,即是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通过一些列的思想创造,使得企业的产品、技术、服务等指标优化,生产经营效率提高、效益攀升。
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的持续成长离不开管理创新,管理创新成为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在环境是企业内部的各种自身情况,包括企业内部的资源、文化、能力等因素,也称企业的内部条件。
同时,企业内部也存在着共享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指导思想、经营理念、目标愿景和工作作风等内容。
企业的外部环境是企业所面临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的总称。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企业需要不断自我完善和创新来确保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如果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有影响作用,那么内部环境对企业就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作用。
因此,企业内部就需要进行管理创新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如,库存管理就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库存管理没有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创新,必然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外部环境,只能使这个企业更加的落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郭树波发表时间:2018-08-06T13:39:17.0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作者:郭树波[导读] 摘要:21世纪已经成为创新的时代,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只有保证管理不断处于创新过程中,才能让企业永恒的发展,这是一个企业始终要坚守的使命。
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泉州 362700摘要:21世纪已经成为创新的时代,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只有保证管理不断处于创新过程中,才能让企业永恒的发展,这是一个企业始终要坚守的使命。
研究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既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也不可或缺,尤其处于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本文主要讲述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创新的途径,希望能够切实帮助企业,让管理有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企业管理;管理创新;问题研究1 企业管理意识不明朗我国企业长期受传统体制管理和计划经济体制约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观念,传统的经营管理观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20多年来,虽然在管理观念上有了一些突破,但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到来,企业现有的管理观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1 缺乏自主创新精神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在知识经济来临,一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资本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商品保护意识等都十分薄弱,企业管理者习惯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方法。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
许多企业领导还没有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没有认识到现代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的巨大作用,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精神。
1.2 缺少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其中追求利润和社会目标的双赢是其显著的特点。
但是,有些企业由于没有明确的经营管理观念,表现出只顾眼前利益而牺牲欧远利益,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不当倾向,企业管理活动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
企业管理观念的不清晰引起其相关活动的盲目性。
1.3自身发展定位不当引起企业经营管理的挫折甚至失败有些企业因经营管理观念不当,在竞争中惨遭失败。
如重视技术创新,忽视管理创新;重视金融资本,忽视人力资本;重视人际关系,轻视信息网络和现代科技手段,这种状况如果不及时改变,势必对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1.4 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创新思维一些企业在管理中,过于依赖实践形成的经验,表现为企业的管理活动不是依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而是主要依靠经验,这些经验要么是管理者自身的积累,要么是对他人经验的照抄照搬。
但在实践中,过去成功的经验今天却难以取得成功,他人成功的经验却导致了本企业的失败。
经验管理的主要缺点就是不能进行管理创新。
2 企业战略的盲目不科学反观企业所遇到的种种问题,既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速到达了边界,也不是体制转型的活力已经枯竭,而是企业战略的非科学性造成的。
2.1 企业战略短视企业战略是企业与环境相互适应的产物。
企业应该在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调整自己的战略。
科学的战略在具备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层次性、竞争性和保密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长期的适应性。
战略长期的适应性是指企业为达到股东的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保持战略的相对稳定性。
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战略管理对我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企业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在主观上,许多企业家在体制转型期练就了一套“出奇制胜”的商战之术,成功的经验夸大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他们对科学战略特性中的氏期适应性不屑一顾,导致企业没有持续的生命力。
2.2 企业战略规划的混乱除一部分企业忽视乃至蔑视战略外,虽然也有不少企业声称有战略,但却有不伦不类之嫌。
如有些国有企业制定的战略,是按照国家标准来做的规划,内容跟政府的计划差不多,这不能称得上是战略。
此外,谁来制定战略?谁来实旌战略?这个问题在国有企业里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些国有企业可以说没有自己的战略,而由政府帮他们制定战略。
重大问题由不承担财产责任的人来制定,显然这个战略就是走过场。
2.3 企业核心能力培育不健全20世纪90年代,企业战略“核心能力”概念传入中国之后,企业家们才明白我国企业在国际上之所以缺乏竞争力,在于没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多数企业科技投入不足。
忽视对企业组织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知识产权意识的缺乏,企业有暂时优势的时候多,拥有持久核心能力的少。
企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睦期的、科学的战略创新过程,企业缺少这种历史和经验。
目前,许多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认识仍显不足。
2.4 企业战略缺乏价值创造观念一般而言,企业的目的就是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财富是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最终指标。
但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规模、年度利润、税收收益、就业数量笛不同主体为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考核的指标。
一些企业的战略目标常常和股东的利益最大化发生偏离。
往往把其它主体对企业的要求作为奋斗目标,最常见的是对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
中国是一个具有较长计划经济历史的国家,企业的产品数量以及企业的产值往往是企业地位的象征,企业的规模越大,产品数量以及产值就会越高,这往往成为企业家获取政治资本的依据。
还有就业的压力,政府往往希望企业雇佣较多的员工、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能以消化改革内在的矛盾。
为达此目的,政府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企业进行干预和诱导。
对企业价值最大化偏离的另一种表现是对企业年度财务指标的过分侧重,这种情况对采用承包制的国有企业来说尤为严重。
无论是对企业规模最大化的盲目追求还是对企业年度财务指标的片面侧重,不但会使企业失去进一步的增长,而还会降低企业的长期战略适应能力。
3 企业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大中型企业都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公司制的领导组织结构。
由于正处在特俗时期,改造并不彻底和完善,仍处于转型过度阶段,企业的领导组织结构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国有企业问题较为突出。
3.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归属虚拟化由于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造成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仍不明确,产权责任主体无法明确,国有股究竟由谁代表的问题始终也得不到合理解决。
企业选拔经理人员、制定重大决策和收取资本收益等职权,被政府部门在同一层次上横向分割行使或不同层次上纵向分别使用。
经理的责任被分割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结果是谁都有责任又谁都不负责任,对经理者行为无人过问,形成“内部人控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3.2 职业经理人市场发育不全,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职业经理人国企经营者的产生机制仍是以行政指派产生为主,国企经营者是由政府任命的具有一定行政级别的国家干部,不是独立的职业经理人,其经营控制权主要是通过行政配置的,而非通过控制市场来实现控制权的转移配置。
目前,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这种指派产生机制逐渐发生变化,市场竞争、民主选举的成分正逐渐增加。
然而,这个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尤其是滞后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步伐。
这种滞后不仅影响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而且影响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目标的尽快实现。
3.3 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不健全科学规范的公司制企业组织结构还表现为能够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激励与约束监督的特征,但我国国有企业目前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不足,约束监督不够。
在激励方面,收入结构不合理,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性的年薪报酬制度,名誉工资偏低,灰色收入多,高层经理人员的收入没有与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
近几年,国有企业经营者与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明显拉大。
在约束监督方面虽然存在政府、党委会、职代会、监事会、法律等多重约束监督机制,但缺少真正有效的制约机制。
现阶段国有企业“59岁现象”和“内部人控制”问题频发、过度“职位消费”得不到控制、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都说明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有效激励和约束监督机制的缺乏。
4 企业信息化建设落后目前。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与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4.1 从企业方面看,观念落后是制约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首要因素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支持不力;其次,企业对实施管理信息化缺乏总体规划,前期的系统咨询论证不充分,导致后期软件系统繁多,体系混乱,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第三,企业目前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熟悉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还有,部分企业实力不足,企业缺乏必要的资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4.2 从技术水平方面看,由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时间较短,经验积累不够目前国内一些软件厂商提供的系统软件集成能力稍差,产品开发程度较弱,对企业的普遍适用性尚待提高。
在开发管理软件的过程中,有的软件公司为了抢占市场,过于迁就企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
国外管理软件则存在本土化不够的问题,其软件不符合中国的制度和文化,实施难度大,刚性强,变通性差,费用高。
同时售后服务跟不上,且流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很难承受。
4.3 从社会环境方面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企业管理的巨大作用了解不够,观念普遍大大落后于企业探索和实践,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以企业管理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太少,软件市场的无序竞争问题也须解决。
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大,收益大,风险也大,需要各方面的全力支持。
应制定鼓励性的政策措施,加大在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企业要进一步地发展,要在全球化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就要求企业对管理信息化有足够的认识,要充分、深入地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认清信息化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能做表面文章,应切实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
5 结束语总之,管理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管理效果是管理创新的标志。
面对日益变化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特点,企业只有通过管理创新,创造新价值,才能立于市场不败之地,只有不断进行管理创新,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得以取胜。
参考文献:[1]梁永乐.石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142).[2]李建成.中小企业管理创新问题探析[J].企业管理,2011(475).[3]赵钧铎.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58). 作者简介:郭树波身份证号码:42212919900914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