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论文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研究变形监测是指在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工程结构物的施工过程中,对其形态、位置、高度、长度、宽度等几何参数进行连续或定期的监测和分析。
变形监测对于工程安全控制、质量控制以及后期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变形监测数据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测量误差、环境变化、设备老化等,导致数据处理与分析的难度较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与技术、应用与实验,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变形监测是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工程结构物的实时变形信息,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提高,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工程结构物的变形特征和规律,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变形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提出了一系列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例如,基于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法、灰色理论、神经网络等方法的监测数据预处理和滤波技术;基于多元统计、灰色系统理论、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的模式识别和分类技术;以及基于数值模拟、有限元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的预测和评估技术。
同时,研究者们在变形监测数据融合、多尺度分析、不确定性评价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三个阶段。
数据采集阶段:主要采用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测量仪器进行监测数据的收集。
同时,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研究者们不断探索新型的传感器、测量方法和优化监测网络布设方案。
数据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滤波与去噪、数据插值与拟合等技术。
预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检查、整理和编辑,以消除错误和异常值。
滤波与去噪技术可有效减小监测数据中的随机误差和噪声干扰。
数据插值与拟合则可通过对相邻测点的数据进行插值计算,得到更多位置的变形信息。
数据分析阶段:采用数理统计、数值模拟、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47·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数据处理与分析黄文坚(柳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 柳州 545005)[摘 要] 传统的变形分析方法会受到观测条件等客观因素所产生的噪声影响,且要求观测数据为大样本,具有一定的特征分布,这在实际的工程中常常难以满足。
该文详细介绍了两种目前实际工程中常用的变形分析方法,分别是小波变换和灰色预测理论,它们克服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关键词] 变形观测;小波变换;灰色系统预测理论[中图分类号] P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535(2008)06-0047-031 引言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就是测定建筑物及其地基在其自身的荷载或外力作用下,一定时间段内所产生的变形量及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工作。
[1]然而,外业变形观测数据通常会受到测量过程、测量条件以及测量仪器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很难辨别哪些变形量是由观测条件造成的,哪些是由施工设计或自然因素造成的。
如何获得变形体的真实变形数据,以研究变形体的空间状态与时间特性,并对建筑物的变形原因做出科学解释,成为目前相关领域中的研究重点。
此外,目前研究变形分析的经典方法是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是其中最主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研究表明,回归分析等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但它需要两个重要前提条件的保证:其一要有大样本,数据量小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甚至无法进行;其二需要特征分布,而这些条件在变形分析中往往难以具备。
基于以上因素,需要寻找新的、更方便的方法来进行变形分析,小波变换和灰色系统预测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 基于小波变换的变形分析对于变形数据而言,监测点的短时间变形是微小的,表现为一种弱信号,而误差却呈现为强噪声。
观测数据序列中的有用信号和噪声的时频特性通常是不一样的:有用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是局部化的,表现为低频特性或较为平稳的信号;而噪声在时频空间中的分布是全局性的,它在整个观测的时域内处处存在,在频域上表现为高频信号。
变形监测论文

变形监测论文——变形监测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研究现状姓名:***学号:********论文题目:变形数据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研究现状论文摘要:论述变形监测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意义,以及变形监测的内涵变迁;变形监测的监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进程;总结变形监测与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其趋势。
关键词: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监测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理论。
正文:1.变形监测概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程,并且对现代工程建筑物的规模,造型,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变形监测工作的意义更为重要。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于受到多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影响,会产生变形,变形如果超过了规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者还可能造成损失,而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掌握变形体的实际性状,从而为判断其安全提供必要的信息。
变形监测队工程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变形监测涉及到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项跨科学的研究。
变形监测主要涉及研究三方面的内容:变形信息的获取、变形信息的的分析与解释以及变形预报,它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验证一些形变的运动以及设计有效的变形模型。
2.变形监测的一些技术介绍和分析2.1.地面观测监测技术在地面上设站,测量变形体的变化,通称地面观测监测技术。
主要以经纬仪、全站仪、引张线、激光扫描仪、摄影测量等技术为主。
目前地面观测技术的主要发展为、测量机器人和激光三维扫描技术。
2.1.1 自动全站仪监测技术自动全站仪俗称测量机器人(Robotic T otal Station System),里面除了一般电子全站仪的电子电路、光学系统、软件系统以外,还有两个最重要的装置,自动目标照准传感装置和提供动力的两个步进马达。
目标照准传感装置,一般采用内置在全站仪中的CCD阵列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识别被反射棱镜返回的红外光,CCD判别接受后,马达就驱动全站仪自动转向棱镜,并实现自动精确照准。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变形监测是工程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实时观测和分析建筑物、桥梁、坝体等工程结构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可用依据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首先,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应从数据采集的角度出发。
在进行监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和仪器设备,如全站仪、位移传感器等,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设置合理的监测点,以覆盖结构的重要部位和关键位置,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全面。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误操作或仪器故障导致的数据失真。
其次,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时,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控制。
在数据处理前,需要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筛查和清理,剔除异常值和明显错误数据。
然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和信度分析,通过对数据的序列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手段,评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去趋势处理和周期性处理,以消除季节性和周期性影响,提取出变形的趋势和规律。
在变形监测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解释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进行定量分析,计算各监测点的位移、变形速率等指标,以量化变形的程度和变化趋势。
此外,还可以对某些关键位置的变形数据进行空间插值,绘制等值线图或变形云图,以直观显示结构变形的分布情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时间序列分析、趋势预测等方法,预测和评估结构未来的变形趋势和稳定性。
此外,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时,还需要进行案例比对和评估。
通过与历史数据、设计数据或模型仿真数据对比,评估监测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信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同时,可以通过对不同类型结构的监测数据进行跨结构比对,建立监测数据的统计模型和分析模型,为今后类似结构的变形监测和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进行变形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评估的重要环节,需要从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解释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房屋建筑沉降变形观测阐述论文

房屋建筑沉降变形观测的阐述[摘要]: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发生不均匀沉降很容易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因此施工中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地基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岩体、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等进行观测工作。
本文首先对房屋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和数据处理方法作了阐述,并介绍了预防房屋建筑沉降的措施。
[关键词]:房屋建筑不均匀沉降变形观测中图分类号:tv698.1+1 文献标识码:tv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1- 0143-01 房屋建筑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是使用精密水准仪采取定期观测的方法获取房屋建筑在不同荷载下的沉降值,及时掌握房屋建筑的沉降情况,以便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以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房屋沉降变形观测对保障建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房屋的沉降变形值包括绝对沉降变形值和相对沉降变形值,对于建筑外部与精密设备连接及大型连体和用于研究地基土质变形的工程建筑等需要观测以上两种变形,一般性建筑只需考虑相对沉降变形值。
1、房屋建筑不均匀沉降原因分析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是导致房屋建筑沉降变形的主要原因,使房屋发生倾斜,墙体开裂,严重时甚至发生倒塌。
造成房屋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很多,下面从设计、地基处理和房建施工三方面做简单的分析。
对于体型复杂、长度超长及层数相差较大的建筑未留设伸缩缝或后浇带,在上部荷载作用下使基础产生应力叠加,当地基局部承载力较低时会使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
设计过程中未依据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的工程岩土勘察报告,设计资料与地基实际承载力不符等原因。
由于地质勘查单位没有探明地下暗洪、坑洞等不良地质条件,未对地基进行有效的处理,使建筑物发生严重沉降、倾斜。
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采取的地基处理方法很多,而每种处理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施工中需要依据工程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
不同地区地质条件不同,甚至同一地区或同一工程的地质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同一工程中需要采取多种处理措施,但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实际中采用同一中处理方法,对房屋发生沉降留下了隐患。
建筑物沉降观测作业及数据处理方法论文

建筑物沉降观测作业及数据处理方法探析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人们追求的物质文明不断地提高,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日趋完善,各类建筑物不再只追求实用,而更加追求个性化,标新立异。
以河北园博园主展馆的变形监测实例介绍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周期、点位布设等技术设计,并分析了仪器及设计路线的精度,通过观测成果的整理和分析,掌握了建筑物的沉降动态,验证了建筑物的设计,绘制了建筑沉降等值线图,为确保建筑物今后的正常施工和安全运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字:沉降观测;二等水准路线;观测方案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工程概况河北省园博园位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主展馆占地面积10686.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565.07平方米,建筑物高度26.3米。
建筑物结构为框架结构,地上3层,局部夹层,基础形式采用独立基础。
为了确保主展馆建筑质量,对该建筑物施工过程进行变形监测。
随着施工的进展,建筑荷载不断加强,因此,着重对建筑的沉降量进行观测。
基准点、观测点的布设基准点根据施工地的地质结构和园博园整体建筑特点,并且考虑与园区内其他构筑物变形监测共享基准点,特在园博园东北角、西北角、西南角分别布设了三个观测基准点,以东北角基准点距主展馆最近(约50米),且最为稳定,因此将此点作为主展馆沉降观测的起算点。
基准点埋设混凝土水泥标石,标石采用挖孔灌注桩,孔径60cm,孔深度3.9~5米,桩顶埋设不锈钢标志。
埋设完成后,需地面修建保护井,便于长期保存。
沉降观测点本次观测共布设沉降观测点46个,位置埋设在高出室内地面0.2米处。
观测点突出墙外的部分,要留出装饰层厚度。
采用铸铁或不锈钢镙栓活动标志,美观,便于保存,式样如图1所示。
图1主展馆观测点标志示意图沉降观测方案观测仪器选用为了满足外业观测的精度要求, 高层建筑一般选用可测ⅱ等精密水准的高精度水准仪, 并配置测微器、铟钢水准尺等。
本次观测选用美国天宝公司生产的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标尺采用条码水准标尺,均为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并在检定周期内的仪器。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变 形 体 的变 形 一般 很 小 , 的甚 至 与观 测 误差 有 有 相 同的数量 级 。要从 含有误 差 的观测值 中分 离 出
12 2 重复 观测 ..
1 变形 观 测
1 1 变 形观 测的概 念及 目的 .
在 测 量工 程 的 实践 和科 学 研 究 活动 中, 形观 变 测 占有重 要 的位置 。其在 测量 工程 的实践 上主 要用
于检查各种工程建筑物和地质构造 的稳定性 , 及时
发 现问题 , 以便采 取 措施 ; 科学 研究 活动上 用 于包 在 括更 好理解 变形 的 机理 , 验证 有 关 工程 设 计 的 理论
第2 7卷 第 8期
2 1 年 4月 01
甘肃科技
Ga s ce c n e n u S in ea dT c
% 己2 7
^r 8 0 .
A r 2 1 p. 01
变 形 监 测 数 据 处 理 与 分 析
杨
摘
林
( 甘肃 省测绘 工程 院 , 甘肃 兰州 7 o 5 ) 3o o 要: 无论是在测量工程的实践上主要 用于检查 各种工程 建筑物 和地质构 造 的稳定 性 . 时发 现闯题 , 及 以便采 取
中 图分 类 号 :D 4 T 82
变形 监测是 测 量工 程 的一 项重 要 内容 , 与其 他 相关 学科 ( 如 地 球 物 理 、 木 工 程 、 土 力 学 等 ) 例 土 岩 有 紧密的联 系 , 它正 在 向边 缘学 科 的方 向发 展 。近 几 年来 , 人们 除 了继 续 重视发 展新 的观 测方法 、 手段 和仪器外 , 来 越 注 意 变 形 监 测 分 析 方 法 的研 究 。 越 研 究提 出变形 观测 数 据 处 理 的方 法 和分 析 过 程 , 同
高层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法及其精度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物变形的观测方法及其精度分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常用方法,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周期和频率等数据进行了讨论;对变形数据精度详细的分析,并对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关键词:变形观测、测量观测方法、精度分析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all building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commonly used method, the settlement of high-rise buildings to reaso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period and frequency, and data are discussed; for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data and accuracy, and for the observed common problem and its processing method.keywords: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measuring observation method, precision analysis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增高和荷载的增加,在地基基础上和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建筑物将发生不均匀沉降,轻者将使建筑物产生倾斜或裂缝,影响正常使用,重者将危机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定期对高层建筑和重要建筑进行变形观测,掌握其变形规律,才能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大小,及时采取预防或善后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高层建筑的变形观测包括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和裂缝观测。
其中沉降观测是变形观测的重点,在沉降观测工作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最有效的观测方法,并科学分析、处理沉降观测结果,对沉降观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准确掌握建筑物的沉降变化规律,为建筑物设计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形观测与数据处理论文
题目:土木工程变形监测研究现状
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2/12/27
摘要
变形监测是工程施工、安全运行的保证,通过监测进行设计验证,可以达到优化设计的效果,同时也为工程变形预测预报提供依据。
根据我国目前已有监测方法,分析了桥梁、大坝、高层建筑物、地下建筑物、滑坡体等变形监测的研究现状,并对今后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的工作做了展望。
关键词土木工程变形监测现状
1问题的提出
变形监测的对象时多种多样的,变形体的范围大到整个地球,小到一个工程建筑物的块体。
也就是说一切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实物对象都可以成为变形监测的对象,而同一类型的对象,其产生变形的原因不同,则变形分布及其规律也不相同。
所以,在变形监测实施之前,必须弄清楚产生变形的原因,才能布设检测控制网,观测得到可靠的变形数据和正确的变形分析结果。
本文将对国内近几年来工程监测的方法及其相关问题作综合性的阐述。
2基坑工程变形测量
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方兴未艾,基本建设规模庞大。
由于城市用地价格昂贵,为提高土地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是为了满足高层建筑抗震和抗风等结构要求,地下室由一层发展到多层,相应的基坑开挖深度也从地表以下5-6m增大到12-13m。
例如,北京中国国家大剧院基坑最深处在35m。
当前,中国的深基坑工程在数量、开挖深度、平面尺寸以及使用领域等方面都得到高速的发展。
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当变形中任一量值超过容许范围时,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
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
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的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
因此,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为了确保基坑工程及邻域内建筑物的安全,近年来相继颁布实施了一些行业标准或地方规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9258-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上海基坑工程设计规程》、《深圳地区建筑深基坑支护技术规范》等。
这些行业标准或地方规程都对现场监测作了具体规定,将其作为基坑工程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上海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CJ08-11-1999》亦将基坑工程监测要点编入其中。
经过多年的实践,实施基坑工程监测不仅已成为市政建设管理部门强制性指令措施,同时亦被业主、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工程有关各方单位认真执行。
基坑监测数据必须是可靠真实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
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必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所以,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
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
3桥梁变形监测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
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
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
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
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
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方法与成果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基准网边长相差悬殊,对基准网边长相对精度应达到不低于1/120000和边长误差小于±5mm的双控精度指标;由于工作基点多位于大桥桥面,它们与基准点之间难以全部通视,可采用GPS定位系统施测。
为了在观测期间不中断交通,且避开车辆通行引起仪器的抖动和干扰GPS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对设置在桥面工作基点的观测时段应安排在夜间作业,尽可能使其符合静态作业条件以提高观测精度。
2)精密水准测量建立高程基准网和沉陷观测高程基准网与桥面沉陷观测均按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二等技术规定要求实施。
并将垂直位移基准网点、桥面沉陷点、过江水准线路之间构组成多个环线。
高程基准网的观测
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程基准网中的过江水准测量,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用2台精密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
3)全站仪坐标法观测横向水平位移众所周知,直线型建筑物的水平位移常采用基准线法观测,它的实质测定垂直于基准线方向的偏离值。
为充分发挥现代全站仪的优点,桥面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类似基准线法原理的坐标法,以直接测定观测点的横坐标。
武汉长江二桥采用该法观测横向水平位移,根据对全桥136个观测点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未顾及视线长度不等对Y坐标的精度影响的条件下,求得Y坐标的精度为±0.48mm,远高于桥梁监测技术中的精度要求(±3mm)。
4) 智能型全站仪(测量机器人)测定高塔柱的摆动塔柱摆动可观测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智能型全站仪TCA2003,其标称精度为0.5″,±(1mm+1×10-6D)。
它可以实现自动寻找和精确照准目标,自动测定测站点至目标点的距离、水平方向值和天顶距,计算出3维坐标并记录在内置模块或计算机内。
由于它不需要人工照准、读数、计算,有利于消除人差的影响、减少记录计算出错的几率,特别是在夜间也不需要给标志照明。
该仪器每次观测记录一个目标点不超过7s,每点观测4测回也仅30s。
一周期观测10个点以内一般不会超过5 min,其观测速度之快是人工无法比拟的。
4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建筑物的变形按时间长短分为:长周期变形---由于建筑物自重引起的沉降和倾斜等;短周期变形---由于温度的变化(如日照)所引起的建筑物变形等;瞬时变形---由于风震动引起高大建筑物的变形等;在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中,除了要监测建筑物在某一期间内的静态变形值,如定期沉降监测值,还要监测建筑物在某瞬间的动态变形,如风振引起的变形。
水平位移监测是建筑物变形监测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它比沉降观测要困难,精度要求也高。
监测点的水平位移观测有多种方法,最常见的有角度交会法、极坐标法、导线法、视准线法和引张线法等,应根据条件选用适当的方法。
建筑物由于受不均匀沉降、地基处理不当、地标和建筑物相对滑动和设计问题等影响,而导致局部出现过大的拉应力,以及混凝土受浇灌、护养、水温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墙体均会产生裂缝。
建筑物的倾斜允许值与结构体系、结构材料、构件的连接结构、建筑物的使用、荷载和自振周期有关。
所以建筑物的允许倾斜应按地区不同而有所区别,对上海软土地及建筑,其允许变形量可为50~60cm,这对建筑物的建筑物的结构无太大影响。
但北京一般为第四季土层上的建筑,其允许沉降量为8~10cm,否则就可能产生裂缝。
当在建筑物中发现裂缝现象,为了观察其现状和变化,应对其进行监测。
5大坝变形观测
扰度的观测方法主要是利用铅垂线进行的,将铅垂线的一端固定在坝顶附近或基岩深处,另一端悬挂重锤或安装浮子,以保持垂线始终处于铅直状态,沿铅垂线不同高程设置测点,然后借助于垂涎仪器测量出各测点与铅垂线之间的距离,最后计算出扰度。
由于扰度观测借用了铅垂线,所以也称为垂线观测。
当垂涎的顶端固定在坝顶或坝体时成为正垂线,而当垂线的低端固定在基岩深处时称为倒垂线或反垂线。
扰度观测方式有如下两种。
(1)多点观测站法。
多点观测站法适用于正垂线和倒垂线观测。
(2)多点支持点法。
此法一般用于正垂线,将观测仪器安置在垂线的最低点处,而在各个高程的测点处埋设垂线支持装置,观测时把垂线夹在各个支持点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