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叙事学到新叙事学资料讲解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_申丹

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_申丹西方叙事学:经典与后经典申丹第一章故事与话语1、故事: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故事指“叙事文的内容即事件与存在”,包括了具体的事件、人物、背景,以及对它们的安排话(西摩.查特曼《故事与话语》)。
或者依热拉尔·热奈特的说法,“它指的是真实或虚构的、作为话语对象的接连发生的事件,以及事件之间连贯、反衬、重复等等不同的关系”,他建议“把‘所指’或叙述内容称作故事”(《叙事话语》);更简单地说,故事即“被讲述的全部事件”。
(《新叙事话语》)詹姆斯·费伦也说,故事即“叙述的内容:人物、事件和背景都是故事的组成部分;以编年顺序排列的事件构成了从话语中抽取出来的故事”。
(《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2、话语:在叙事学中,话语指叙事作品的形式规律,例如茨维坦·托多洛夫《叙事作为话语》对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叙事语式的研究,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对叙事作品的时序、时长、频率、语式、语态所作的系统阐述。
因此詹姆斯·费伦说,话语是“用来讲故事的一套手法,包括视觉(谁在看),声音(谁在说话),持续时间(讲述某事所需的时间),频率(惟只一次讲述还是重复讲述)和速度(一段话语涵盖多少故事时间)。
在结构主义叙事学中,话语被视为叙事的方法,以区别于内容——人物、事件和背景。
”(《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话语也可指叙述者与人物语言之间的各种模式。
如由叙述者承担的讲述式引语和间接引语,由人物承担的直接引语以及叙述者与人物语言融合的自由间接引语。
话语的五个方面,三个范畴:时态范畴(顺序、时距、频率);语式范畴(通过控制距离或选择视角等来调节叙事信息:距离/详略和视点);语态范畴(叙述层次和叙述类型:语态是“说话者的风格、语气和价值的综合”。
《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谁在说?”,意图何为?)3、叙述行为(从叙述话语中分裂出来):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指出:“叙述表示生产叙事文的行为以及从广义上讲这个行为发生的真实或虚构的整个情境。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第一节叙事界定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中外传统叙事

第十一章叙事性作品第一节叙事界定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中外传统叙事理论叙事学的起源叙事学的发展1. 中外传统叙事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中国传统的叙事理论中国的叙事文学成熟于宋元以后中国的叙事理论明代后期发展形式:叙事作品的序、跋和评点●金圣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叙事学的发展●意识形态叙事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意识形态角度研究●20世纪90年代,借鉴女性主义、解构主义、精神分析学、历史主义、电影理论、计算机科学等众多理论和方法,形成所谓的“新叙事学”。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1.叙事的涵义文学三大体式:抒情诗戏剧叙事文(诗、剧本、小说)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三、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文学的本质的是意识形态话语。
文学叙事的意识形态本质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一)从叙事的内容看(二)从叙事方式来看四、叙事的构成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叙述话语:讲述故事的语句叙述动作:“叙述”活动本身1. 叙述内容2. 叙述话语3.叙述动作第二节叙述内容一、故事听故事和讲故事是一种人类的基本欲望(一)事件(二)情节(三)人物(四)场景二、结构叙述内容的基本成份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
三、行动一般行动逻辑基本形式是三段式序列:(1)可能性。
(2)变为现实。
(3)取得结果。
一个故事中的行动常常可能是几个行动序列的复合,最典型的形式有如下几种:①、首尾接续式。
②、中间包含式。
③、左右并连式。
第三节叙述话语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故事时间文本时间(叙事时间)时序时距频率二、视角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第四节叙述动作一、叙述者与作者二、叙述者与声音●“独白”式叙述●“复调”式叙述巴赫金(Mikhail Bakhtin,1895 —1975)巴赫金的“狂欢化”和“复调”理论,具有鲜明的人文理想精神。
叙事概念及理论发展

• 中国自明代以后,随 着小说、戏曲的发展 产生了关于叙事文学 的理论
• 如明清时期的金圣叹 小说、剧本评点等
• 形成了以人物、情节、环 境为中心的系统的传统叙 事理论
早期叙事理论
• 小结
• 这些传统叙事理论的普遍特点是侧重于关注叙事文 学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从而形成后来以人物,情节 ,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叙事学的起源
• 18世纪小说正式登入 文学殿堂后,对叙事 点击添加文本 的讨论更加充分全面 :从叙事的内容到形 式,再到叙事的功能 点击添加文本 和读者的地位等。今 天人们热衷讨论的一 些叙事学范畴,如叙 述视点、声音、距离 等,也早有涉及
点击添加文本
叙事学的起源
•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 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 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所 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俄 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 艾享鲍姆等人发现了“故事” 和“情节”之间的差异,这些 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 结构层次的划分。 • 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来自于普洛 普的《民间故事形态学》,这 本书被认为是叙事学的发轫之 作。
• 60年代,大量关于叙事作 品结构分析的作品开始出 现,格雷马斯和托多罗夫 点击添加文本 开始译介俄形式主义论述 • 1966年,《交流》杂志以 “符号学研究 ——叙事作 点击添加文本 品结构分析”为标题发表 的专号宣告了叙事学的正 式诞生。罗兰.巴特在这 一专号上发表了著名的《 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 ,为以后的叙事学研究提 出了纲领性的理论设想。
“叙事学”的提出
• 1969年托多罗夫提出“叙事学”概念。 • 叙事学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 点击添加文本 响的结果。 • 结构主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 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别是索绪尔的 点击添加文本 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 构上,而不是历时性角度、历史的演变中去考察 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的产生起了重大影 点击添加文本 响。
文学概论,讲义,第四章 叙事作品

第四章叙事作品第一节叙事理论与叙事作品一、从传统叙事理论到现代叙事学(一)传统叙事理论叙事的概念:叙事:是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叙事的内容是故事。
西方叙事艺术理论:1.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已是全面研究叙事艺术理论专著。
2.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艺》中进一步提出叙事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问题。
3.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诗人布瓦洛等人又将贺拉斯的观念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理性制约。
4.感情表现和类型化人物为中心的完整系统的古典叙事理论。
5.启蒙运动后由法国学者狄德罗、德国诗人莱辛对平民戏剧的推崇,叙事理论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社会、关注人物性格的现实主义观念。
中国叙事艺术理论:1.宋元以后,随着通俗叙事文学的发展,对叙事艺术的研究也发展起来。
2.明代后期,评点把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研究形式发展到高峰。
3.19世纪以后,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的口号,倡导一种与社会改造目的直接相关的叙事理论。
4.王国维对宋元戏曲研究方面的著作则是对中国传统的戏剧叙事所进行的系统研究,标志着中国的叙事艺术研究在西方叙事文学和理论的影响下开始形成新的特征。
(二)现代叙事学什么是现代叙事学?现代叙事学是20世纪初从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开始的。
普洛普于 1928 年发表的《民间故事形态学》一书中对俄罗斯100个民间故事进行分析研究后指出,这100个故事实质上受到一个恒定结构的制约。
这一结构体现在按照严格的、不可改变的次序前后相接的31个“功能”中。
法国结构主义学者列维施特劳斯把普洛普民间故事研究中功能与结构的观点介绍到法国。
20世纪60年代的法国文学研究领域受到结构主义和普洛普民间故事分析的影响后,出现了大量关于叙事作品结构分析的尝试,包括以格雷马斯为代表的神话分析,以布雷蒙德为代表的民间故事分析和巴特、托多罗夫、热奈特等人为代表的小说研究。
这些探索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逐渐酝酿形成一种新的研究叙事艺术的理论和批评方法,这种新理论被称做“叙事学”。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 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 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 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 世纪 60 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 Vladimir Propp )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叙事学

第一章结尾时:冬季一开始,雨便下个不停,而霍乱也跟着雨来了。
不过当局设法阻止其蔓延,所以到末了军队里只死了7千人。
叙事声音和距离
叙述者腓特力的声音传达了他在行动发生时的信仰,而 读者所意识到的作者的声音体现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叙述者腓特力声音的变化,叙事中距离的缩短:
1) 巴西尼:“没有比战争更糟糕的事情了。”腓特力:“战败就更糟糕。” 2) 教士:“我本来在盼着一件什么。” 腓特力:“败仗?” 教士:“不是。比较好一点的。” 腓特力:“没有什么好一点的。 除非是胜利。胜利也许更糟。” 3) „„世界杀害最善良的人,最温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一律 看待。„„你迟早当然也得一死,不过世界也不特别着急要你的命。
望得见隔着河流和平原的那些高山。河床里有圆石子和漂石,在阳光 下又干又白,清蓝明净的河水,在河道里流得好快。部队打从房子边 走上大路,扬起尘沙,洒在树叶子上。树干也积满了尘埃;那年树叶 早落,我们看着部队在路上开着走,尘沙往上飞扬,树叶儿给微风吹 得往下掉坠,军士们开过之后,路上赤裸裸的只剩下一片落叶。 腓特力的视角被严格局限在动作发生时的视觉和声音之内,即便他是 在事后进行叙述,这样在叙事初期就凸现出腓特力理解的局限性。
“距离”:作者的声音与叙事的声音之间的关系。
当作者的价值与叙事者的声音表达的价值之间出现裂隙的时 候就有了双声话语的环境。“双重声音”指一段言语中(至 少)有两个声音。比如,在不可靠叙述中,我们既听到叙述 者的声音,又听到破坏叙述者声音的隐含作者的声音。
叙事声音和距离
费伦在《作为修辞的叙事》第一部分第三章详细分析了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对声音的调整如何帮助揭示 并促进了小说整体构思的逐渐展开。 叙事开始时的声音:那一年的晚夏,我们住在村庄上一幢房子里,
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章叙事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什么是叙事学“叙事”一词最早见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其中提出了对叙事进行的模仿(mimesis)/叙事(diegesis)的著名二分说。
而“叙事学”一词最早由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托多罗夫提出。
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
”其他关于叙事学的定义还包括:1.新版《罗伯特法语词典》对“叙事学”所下的定义:“关于叙事作品、叙述、叙述结构以及叙述性的理论。
”2.七卷本的《大拉鲁斯法语词典》对“叙事学”的解释是“人们有时用它来指称关于文学作品结构的科学研究。
”两种定义颇有出入,但它们都重视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
3.托多洛夫: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
它着重研究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
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事的普遍结构。
4.热奈特: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语式、语态等。
简单说来,叙述学就是关于叙述本文的理论,注重对故事和文本层面的研究。
同时还着重对叙事文本作技术分析。
而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确立是20世纪60年代,在结构主义与俄国形式主义影响下形成。
它被明确定义为:“研究所有形式叙事中的共同叙事特征和个体差异特征,旨在描述控制叙事(及叙事过程)中与叙事相关的规则系统的学科。
”二、叙事学的起源及发展过程1. 从思想渊源看,叙事学理论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弗拉基米尔·普洛普(Vladimir Propp)所开创的结构主义叙事先河。
首先,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等人发现了“故事”和“情节”之间的差异,“故事”指的是作品叙述的按实际时间顺序的所有事件,“情节”侧重指事件在作品中出现的实际情况,这些直接影响了叙事学对叙事作品结构层次的划分。
第1讲-从经典叙事学到新叙事学(大学)

▪ 采用描述性而非规定性的叙事分析方法;
▪ 拒绝将小说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反对规定性。
▪ 对小说文本的生产守则或法则持怀疑态度。
▪ 虚构叙事的成功之处不可能预先制定,相反,健 康的艺术能够贴近并复制生活……获得自由。
精选课件ppt
14
俄国形式主义(20世纪20年代)
▪ 强调艺术的自律性,批评的着眼点应回到作品本身。 ▪ 雅各布森:“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
▪ 2,灾难之前,女主人公的感情生活不无缺憾 ▪ 3,男主人公在灾难之前有某种缺点或缺陷 ▪ 4,男主人公在灾难之前被认为犯有过失 ▪ 5,男主人公在灾难之前犯错而不自知
▪ 第2章 “文革”叙述中的灾难降临方式 ▪ 第3章 “文革”叙述中的拯救主题 ▪ 第4章 “文革”叙述中的反思与忏悔 ▪ 第5章 “文革”小说中的不同叙事模式
(3)
拉布达考斯(莱 奥斯之父)=瘸 子? 莱奥斯(俄狄浦 斯之父)=左撇 子?
俄狄浦斯=肿痛 的脚?
(4)
(1)“过高估计血缘关系”;(2)“过低估价了血缘关系”;
(3)人杀死一些怪物;(4)神话主人公名字的含义。
精选课件ppt
29
二项对立狂热
▪ 二项对立结构作为叙事学大厦最基本的建筑材料。 ▪ 布雷蒙情节分析,主人公两条路线选择其一; ▪ 热奈特:同叙述叙事/异叙述叙事(叙述者是或不
精选课件ppt
2
主要参考书目:
▪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 ▪ 【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 ▪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 ▪ 【美】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 ▪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 胡亚敏:《叙事学》 ▪ 杨义:《中国叙事学》……
精选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程的主要设计:
▪ 第1讲 概说:从经典叙事学到新叙事学 ▪ 第2讲 叙事文构成话语的方式和技巧 ▪ 第3讲 故事的构成因素和构成形态 ▪ 第4讲 新叙事学的兴起及若干方向 ▪ 第5讲 修辞性叙事理论 ▪ 第6讲 女性主义叙事理论 ▪ 第7讲 认知叙事学 ▪ 第8讲 解构主义之反叙事理论 ▪ 第9讲 中国叙事学
差异与共性
▪ 普林斯《叙事学辞典》
▪ 托多洛夫:认为叙事学研究的对象是叙事的本质、 形式、功能,无论这种叙事采取的是什么媒介, 无论它使用的是文字、图画、声音。它着重研究 的是叙事的普遍特征。尤其是故事的语法,即故 事的普遍结构。
▪ 热奈特:认为叙事学研究的范围只限于叙事文学, 即以语言为媒介的叙事行为,它对故事不感兴趣, 也不试图去概括故事的语法,而是着重研究反映 在故事与叙事文本关系上的叙事话语,包括时序、 语式、语态等等。
与《〈十日谈〉语法》
▪ 托多洛夫于1969年出版的《〈十日谈〉语法》 一书,就是一个结构主义者试图将纷繁复杂的叙 事文本简化为容易把握的结构和规范的尝试。他 为自己规定的研究课题是总结“叙事语法”。所 谓“叙事语法”就是潜藏在一切叙事作品之中的 共性,即普遍而抽象的结构。
▪ “……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 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 的科学。”
▪ “叙述”概念的悠久复杂与“叙事学”
▪ 柏拉图《国家篇》中“纯叙述”与“模仿”的 区分:“纯叙述”指诗人用自己的语气概述人 物的言辞;“模仿”则指诗人假扮人物,模仿 人物的声音说话。在当代叙事理论中,这一区 分一般只与书面叙事相关,涉及引语的直接程 度和通过文字体现的不同口吻。
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
说话者
语境 信息
接触 符码
受话者
情感功能
关联功能 诗的功能
交际功能 元语言功能
意动功能
▪ 陌生化:“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 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 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 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诗的功能与下次的约会
▪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 当我死时,你的名字,如最后一瓣花
▪ 一、什么是叙事学? ▪ 二、经典叙事学及其研究类型 ▪ 三、新叙事学的基本特征
一、什么是叙事学(Narratology)?
▪ 叙事学,也称“叙述学”,是受结构主义影响 而产生的研究叙事的理论,如果以1969年茨 维坦·托多洛夫在其《〈十日谈〉语法》一书 中,首次提出“叙事学”术语算起,已走过近 40年的发展历程。
主要参考书目:
▪ 【荷】米克·巴尔:《叙述学》 ▪ 【美】戴卫·赫尔曼:《新叙事学》 ▪ 【美】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 ▪ 【美】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 ▪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 ▪ 胡亚敏:《叙事学》 ▪ 杨义:《中国叙事学》……
第一讲 概说:叙事学的定义、 发展历史、及相关问题
何谓“叙事”?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 涯苦作舟。
▪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 相同。
▪ 踏歌 ▪ 一个小孩打开了门。 ▪ 乒乓球落在地板上。 ▪ 叙事就是对一个或一个以
上真实或虚构事件的叙述。
“叙事学”的任务
▪ 经典叙事学旨在建构叙事语法或诗学,对叙 事作品之构成成分、结构关系和运作规律等 展开科学研究,并探讨在同一结构框架内作 品之间在结构上的不同。
▪ 对小说文本的生产守则或法则持怀疑态度。
▪ 虚构叙事的成功之处不可能预先制定,相反,健 康的艺术能够贴近并复制生活……获得自由。
俄国形式主义(20世纪20年代)
▪ 强调艺术的自律性,批评的着眼点应回到作品本身。
▪ 雅各布森:“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笼统的文学,而是文 学性,即那个使某一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
自我的唇上飘落。你的手指 是一串串钥匙,玲玲珑珑 握在我手中,让我开启 让我豁然开启,哪一扇门?
俄国形式主义
▪ 托马舍夫斯基在《主题》一文中提出“事序结构” 与“叙事结构”的概念。
▪ 事序结构:事件的自然延续,素材; ▪ 叙事结构:“故事”被陌生化、艺术性之呈现。 ▪ 《轻轻的呼吸》 ▪ 奥莉娅·梅谢尔斯卡娅
轻轻的呼吸
▪ 《轻轻的呼吸》在表面上似乎是以散文诗般的语言描绘了 一个少女走向歧路的故事,但保持了布宁一贯的创作风格, 虽名为小说,作者却无意于强化故事情节,使小说的情节 始终处于一种被虚化的背景状态,仅有的故事线索又仿佛 月夜中摇曳的影子,始终在充满感性的笔触下展开。文章 有时弥漫着一种飘零的凄美、有时又散发出淡然的忧伤, 当你想抓住那种伤感,却发觉不过是作者在傍晚对着天边 云彩的一声轻叹,又如三月的微风,拂面而过。
▪ 新叙事学则将注意力转向了结构特征与读者 阐释相互作用的规律,转向了对具体叙事作 品之意义的探讨,注重跨学科研究,关注作 者、文本、读者与社会历史语境的交互作用。
二、经典叙事学及其研究类型
▪ (一)理论背景 ▪ (二)大致研究类型 ▪ (三)经典叙事学小结
(一)理论背景
▪ 现代小说理论 ▪ 俄国形式主义 ▪ 结构主义语言学
现代小说理论
▪ 西方小说是从史诗——以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的传奇作为过渡——发展而来,严格意义上大多 数诞生于17或18世纪,19世纪发展到高峰,20 世纪以来又有不少新的试验和动向。
▪ 20世纪前,印象式、传记式、历史式批评。
▪ 亨利·詹姆斯
▪ 只要关于小说的讨论仍然只强调题材与内容,而 无视当时在文学批评和美学中非常重要的形式问 题,小说在文学研究中就仍然只会是一个不能升 堂入室的文类。
亨利·詹姆斯与《小说艺术》(1884)▪Fra bibliotek小说是有机整体;
▪ 虚构叙事是更高级的语言结构,大于各部分的总 和;虚构元素的功能属性来自它们与完整形态的 介入关系;活的有机体;对人物和事件的理解离 不开情节,情节联结它们并赋予意义。
▪ 采用描述性而非规定性的叙事分析方法;
▪ 拒绝将小说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反对规定性。
▪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评价这篇小说时说:“这篇小说我不 知道能否用小说称呼它。它不是小说,是启迪,是充满了 怕和爱的生活本身,是作家悲哀而平静的沉思,是对少女 美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