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走近生活中的词
语文走进生活实施方案

语文走进生活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语文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
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对语文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触情绪。
因此,为了让语文走进生活,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
1. 创设语文情境。
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和课本,而是要融入到生活中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馆、书法展览、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语文情境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感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创新语文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往往以灌输为主,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3. 拓展语文学习内容。
除了传统的文言文、古诗词等内容,我们还可以引入一些当代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让学生了解当下社会的语言表达方式,增加学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与语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强化语文评价体系。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语文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考核,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5.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介绍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引导孩子的语文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
三、实施效果。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明显;2. 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3. 学校和家庭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语文学习;4.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感受语文的魅力,形成对语文的积极态度和习惯。
走近生活中词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

走近生活中词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走近生活中词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走近生活中词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
2、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3、通过研究生活中的词语,走近国家政治,体验社会文化,感受城市建设,触摸时代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教学过程一、拓宽研究途径1、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上个周末我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周日上午,我乘地铁,来到了小白楼站,出地铁后向南行至大约500米,你猜来到了什么地方?(天津图书大厦)都有谁去过?2、我来到天津图书大厦三楼,有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你知道是什么类别的书吗?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套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xxxx年9月出版的《辞海》,收录词条127200余条,许多词语曾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又悄然地离我们越来越远;许多词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闯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学期,我们遨游了汉字王国,从这堂课起,我们一起遨游词语王国。
从这星期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中的旧词与新词。
(板书:走近生活中的词)二、自主合作探究1、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词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觉得在这几年里,有哪些词语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谁能举个例子?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搜寻你的记忆,把你们想到的生活中的旧词、新词写下来。
三、平等对话探究请小组成员拿起笔来,在你们所写的词语中,圈画出三个新词和三个旧词。
一会儿,我们来分享交流。
(在对话中,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别梳理出四条线:居住环境的变化,出行工具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国家政治方面的词语)1、体验社会文化(1)平房──大杂院──四合院──胡同──商品房──小区──物业(2)看了这些照片(出示四张胡同的图片),用一个词来说──胡同。
走进生活中的词——五年级语文实践课程教学设计

走近生活中的词(语文实践课程)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王振刚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
2.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3.通过研究生活中的词语,走近国家政治,体验社会文化,感受城市建设,触摸时代特色。
二、教学重点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三、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四、教学过程(一)拓宽研究途径1.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上个周末我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周日上午,我乘地铁,来到了小白楼站,出地铁后向南行至大约500米,你猜来到了什么地方?(天津图书大厦)都有谁去过?2.我来到天津图书大厦三楼,有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你知道是什么类别的书吗?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套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的《辞海》,收录词条127200余条,许多词语曾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又悄然地离我们越来越远;许多词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闯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学期,我们遨游了汉字王国,从这堂课起,在未来的一个月里,我们一起遨游词语王国。
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中的词。
(板书:走近生活中的词)(二)自主合作探究1.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词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觉得在这几年里,有哪些词语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谁能举个例子?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搜寻你的记忆,把你们想到的生活中的旧词、新词写下来。
三、平等对话探究请小组成员拿起笔来,在你们所写的词语中,圈画出三个新词和三个旧词。
一会儿,我们来分享交流。
(在对话中,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别梳理出四条线:居住环境的变化,出行工具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国家政治方面的词语)1.体验社会文化(1)平房——大杂院——四合院——胡同——商品房——小区——物业(2)看了这些照片(出示四张胡同的图片),用一个词来说——胡同。
(3)谁在胡同里住过?住在胡同里,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记忆?(4)一位日本人是这样解释胡同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幻灯片)有位在中国多年的日本人多田贞一,1944年曾写了本《北京地名志》,说:胡同相当于小通路、横街、小巷等。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走近生活中词活动策划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走近生活中词活动策划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案上,我的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这个教案的主题是“走近生活中词”,让我来为大家详细策划一下这个活动吧。
一、活动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交流,发现生活中的词汇,丰富语言积累。
2.培养学生运用词汇表达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高表达能力。
3.增进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活动准备1.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收集生活中的词汇。
2.准备一些关于生活场景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准备一些小奖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三、活动过程1.课前导入(1)教师播放一段生活中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视频中的词汇。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词汇。
2.主题活动(1)分组活动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活动。
②每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场景图片,讨论并记录生活中的词汇。
③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2)个人展示①学生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场景,用词汇描述出来。
②其他学生倾听,对描述不准确的地方进行纠正。
③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词汇接龙①教师给出一个词汇,学生接着说一个相关的词汇。
②学生轮流接龙,不能重复,接不上来的同学表演节目。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对活动进行评价。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词汇,记录在词汇本上。
2.课后实践: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创作一篇关于生活的作文。
3.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开展“生活中的词汇”主题活动。
五、活动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2.学生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表达能力,关注学生语言积累。
3.学生合作意识: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创新思维,运用词汇表达生活。
六、活动反馈1.教师收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了解活动的优点和不足。
2.根据反馈,调整活动方案,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走近生活中词活动策划方案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走近生活中词活动策划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活动,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感受词语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词语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词语的积累与运用2.生活中的词语故事3.词语接龙游戏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上一节有趣的语文活动课,主题是“走近生活中词”。
请大家谈谈,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有趣的词语?2.词语积累与运用师:我们来积累一些生活中的常用词语。
请大家拿出词语卡片,将你们认为有用的词语写在卡片上。
(学生写词语,教师巡回指导)师:我们来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规则很简单,每个人说一个词语,下一个人则需要用这个词语的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
例如,我说“天空”,下一个同学可以说“空谷幽兰”。
(学生进行词语接龙,教师点评)3.生活中的词语故事师:现在,我们来分享一些生活中的词语故事。
请大家回忆一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有趣的词语故事?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师:我给大家讲一个词语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小时候,有一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菜,妈妈买了一只鸡。
回家的路上,我问我妈妈:“妈妈,为什么鸡会飞不起来?”妈妈回答:“因为鸡的翅膀太小了。
”我明白了,原来鸡的翅膀和鸟的翅膀不一样,所以飞不起来。
(教师讲述故事,学生倾听)4.词语创意接龙师:我们来玩一个创意接龙游戏。
规则是这样的:每个人说一个词语,下一个人需要用这个词语的一个字作为下一个词语的第一个字,并且要求这个词语和上一个词语有关联。
比如,我说“太阳”,下一个同学可以说“阳光明媚”。
(学生进行创意接龙,教师点评)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师:是的,词语是语言的基石,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积累和运用词语。
只有这样,我们的语言表达才能更加丰富和准确。
四、作业布置1.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享今天学到的词语故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生活中的常见词语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生活中的常见词语课题: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认识生活中的常见词语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语文课,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词语,培养他们的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对词语有更深入的认知。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辨别并理解生活中的常见词语;2. 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这些常见词语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的词语。
教学重点:学生辨别和理解常见词语。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运用词语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一些常见的实物图片或物品,如苹果、红绿灯等;2. PPT或黑板;3. 教案实施过程中所需的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实物图片或物品,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物品的名称。
2. 老师与学生进行简单的问答,如:“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完整的名称。
二、引入新课(10分钟)1. 老师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引出新的词语,如:“这是一只苹果,苹果是什么?”。
2. 老师呈现词语“苹果”在PPT或黑板上,并帮助学生读音和字形的认识。
3. 老师通过口头解释和示范,让学生理解“苹果”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
三、词语巩固(15分钟)1. 教师利用教具和图片,让学生参与词语的拼音和字形教学,口头讲解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游戏,如词语接龙、词语找一找等,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四、语言运用(15分钟)1. 教师以“苹果”为例,给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句子,并鼓励学生模仿进行语言表达。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让他们运用“苹果”搭配其他常见词语进行简单的对话。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一些常见词语的图片,并附上对应的词语。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竞赛,通过图片找出对应的词语,并进行快速回答。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从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的词语,并对他们进行鼓励和善意指导。
生活中的新词语教学设计(共5篇)

生活中的新词语教学设计(共5篇)第一篇:生活中的新词语教学设计《生活中的新词语》教学设计【活动目的】1、知识与能力:充分认识到新词语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新词语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培养在生活中观察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正确对待和使用生活中的新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此次活动,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⑴ 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
⑵ 了解社会上新出现的词语文化,初步树立汉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
【活动重点】1、搜集新词语并归纳整理创作。
2、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1、围绕“生活中的新词语”这个主题,让学生收集生活、学习、影视、网络上出现的新词语,并标明这些词语的意思。
2、活动要求:(1)学生按语文能力和素养的高中低进行搭配分组,每组12人,推选一个组长负责,带领本组人员合理分工,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2)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写出书面展示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等各种形式),确定展示方式(如资料展览、抢答等皆可),作好展示准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创设情景教学法。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课前准备:用2周时间,其中一周收集资料,一周用来整理资料。
课堂展示:一课时(45分钟)。
【活动过程】一、设置导语,引入活动同学们,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
语言,尤其是词汇,迅速而忠实的记录了这些变化与发展,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会不断的涌现大量的新词新语,为了跟上时代的节拍,能听懂这些新新人类的语言,现在就让我们对这些作一番审视与探究。
二、活动展示,异彩纷呈1、新词新语大盘点: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展示组内同学搜集的新词新语。
其他同学以抢答的方式,竟猜这些新词语的意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认识常见的词语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认识常见的词语一、介绍任务目标和背景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对常见词语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认识和掌握常见词语,可以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为以后的阅读、写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教案旨在帮助一年级学生认识并理解常见的词语。
二、教案内容和步骤1. 第一节:认识名词(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并向他们介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物等具体存在的名称。
(2)教师列举一些常见的名词,如"书、笔、猫",并与学生一起找出这些物品,并拼读相应汉字。
(3)教师设计游戏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盒子,并请学生用纸条写下刚刚学到的名词放入盒子中。
2. 第二节:认识动词(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动词是用来表示人或事物所做的行为或状态的。
例如:"跑、吃、喝"等。
(2)教师请学生模仿动词的动作,并进行简单而有趣的身体大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加深对动词意义的理解。
(3)通过图片和简短的句子来辅助学习,让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动词进行句子构建。
3. 第三节:认识形容词(1)教师告诉学生形容词是用来描述人或事物性质特征的。
例如:"高、矮、快、慢"等。
(2)教师利用图示或实物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然后用合适的形容词对其进行描述。
(3)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形容词,寻找环境中对应该性质特征,并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段话进行表达。
4. 第四节:认识副词(1)教师向学生介绍副词是修饰动作或描述行为方式、程度、时间地点等情况。
例如:"很、非常、经常"等。
(2)通过给出一系列有关时间和地点方面的例句来演示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设计小组比赛,让学生分组,在一定时间内尽量多地写出使用副词的简短句子。
5. 第五节:认识连词(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连词是用来连接两个句子或词语的。
例如:"和、而且"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综合活动课教案:走近生活中的词
走近生活中的词
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王振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在愉悦的氛围中鼓励自主、合作探究。
2.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3.通过研究生活中的词语,走近国家政治,体验社会文化,感受城市建设,触摸时代特色。
教学重点
了解研究词语的途径与方法,初步感悟词语的构成方式,掌握其中的两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准备
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拓宽研究途径
1.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上个周末我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周日上午,我乘地铁,来到了小白楼站,出地铁后向南行至大约500米,你猜来到了什么地方?(天津图书大厦)都有谁去过?
2.我来到天津图书大厦三楼,有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你知道是什么类别的书吗?最吸引我的还是那套由上海辞书出版社于2009年9月出版的《辞海》,收录词条127200余条,许多词语曾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又悄然地离我们越来越远;许多词语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又闯进了我们的生活。
这学期,我们遨游了汉字王国,从这堂课起,我们一起遨游词语王国。
从这星期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近生活中的旧词与新词。
(板书:走近生活中的词)
二、自主合作探究
1.你觉得生活中有哪些词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你觉得在这几年里,有哪些词语远离了我们的生活?谁能举个例子?
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搜寻你的记忆,把你们想到的生活中的旧词、新词写下来。
三、平等对话探究
请小组成员拿起笔来,在你们所写的词语中,圈画出三个新词和三个旧词。
一会儿,我们来分享交流。
(在对话中,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分别梳理出四条线:居住环境的变化,出行工具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国家政治方面的词语)
1.体验社会文化
(1)平房──大杂院──四合院──胡同──商品房──小区──物业
(2)看了这些照片(出示四张胡同的图片),用一个词来说──胡同。
(3)谁在胡同里住过?住在胡同里,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记忆?
(4)一位日本人是这样解释胡同的,谁来读一读?(出示幻灯片)
有位在中国多年的日本人多田贞一,1944年曾写了本《北京地名志》,说:胡同相当于小通路、横街、小巷等。
(5)著名作家汪曾淇是这样赞誉胡同的,谁来读?(出示幻灯片)
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
城里有大街,有胡同。
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
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
──摘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6)胡同,不单单是一个词,更是一种文化。
胡同的命名也留下了沧桑痕迹和历史情怀。
弯曲的就叫(九道弯胡同);
有棵大树,就叫(大树胡同);
形似袜子,就叫(袜子胡同);
对着水沟,就叫(大水沟胡同);
有一间白色的平房,就叫(白房子胡同);
地处河边,邻近摆渡,就叫(摆渡口胡同);
出门对着桥,就叫(桥口胡同);
毗邻窝棚,就叫(窝棚胡同)。
2.感受城市建设
(1)说说出行工具吧,你们出行,现在坐什么?过去呢?
轿子──马车──洋车──私家车──地铁──轻轨──城际铁路──动车组──磁悬浮列车
适当引导:看过《康熙微服私访》吗?官员出行做什么?(轿子)
像轿子一样的汽车,叫什么?(轿车)
自己家里的汽车,叫什么?(私家车)
(2)看一组照片(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和京津城际铁路)你看到了什么?知道它们的时速吗?(最高速度分别为430km/h和350km/h)
(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在中德两国总理的推动下,2002年年底在上海建成,从上海的龙阳路站到浦东国际机场站,全长30公里,只需短短8分钟。
)
(3)读一读这段话。
北京开往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条运营速度达到每小时350公里的客运铁路。
(4)阅读了两幅照片,阅读了两个词语,阅读了两组数字,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5)阅读这两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地下铁路──地铁高速铁路──高铁
(6)词语和某些衣服一样,也有缩水的现象。
原本三个字或者是四个字的词语,为了叙述的方便,往往简化成两个字。
(板书:词语可以缩减)
城际铁路──(城铁)公共交通──(公交)
3.触摸时代特色
(1)说说我们的通讯方式和通讯工具。
结绳记事──烽火传信息(烽火戏诸侯)──鸿雁传书──飞鸽传书────打电话──BP机──大哥大──手机──QQ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家校通
(2)说了这么多词语有没有感受?
(3)看一组,有没有发现?(出示幻灯片)
BP机QQEmailIQWTONBA
(4)谁来读一读?
词语当中有这种现象:许多简单的英文字母常被直接应用在我们的文字中,而不再经过翻译。
(板书:词语融合字母)
(5)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词语融合着英文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