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资料:读辛弃疾的几首词

合集下载

辛弃疾30首著名的诗词

辛弃疾30首著名的诗词

辛弃疾30首著名的诗词辛弃疾(1140.5.28-1207.10.3)原字探夫,后改字佑安,中年别名稼轩,山东历城人。

辛弃疾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1140-1161年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经被金人所占,祖父辛赞还做了金官,但不管是祖父还是辛弃疾,都有一腔爱国情怀。

第二阶段 1161-1163年前后。

辛弃疾起义反金,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后带着人回归南宋,23岁步入南宋仕途,本想着能为收复山河出一份力,不料朝廷偏安一隅,辛弃疾并未受到重用。

第三阶段:1163年-1181年。

辛弃疾在各地做官,都是些不大不小的官,想上前线打仗的梦想一直没实现。

这个阶段他是苦闷的,又一直抱着期待,希望朝廷能重用他,很多优秀词作都出自这一时期。

第四阶段 1181-1203年181年,辛弃疾被任命为江西南昌知府,任江西巡抚使。

同年11月,他被弹劾,被革职,回到上饶,开始了他的中年隐士生活。

在接下来的20年里,除了每两年一次在福建省监狱服刑和在福建省押解外,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农村度过。

第五阶段 1203-1207年。

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64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

他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

但人已老迈,起起落落,辛弃疾最终遗恨离世。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作于公元1175-1176年间,词人时任江西提点刑狱(职位参考宋慈,相当于法官兼检察官),常往返于湖南江西。

造口也叫皂口,在江西。

赣江和袁江合流处古称清江。

郁孤台位于赣州西北部贺兰山(别名:田螺岭)顶,海拔131米,是城区的制高点,建炎三年,隆佑太后被西路金兵追到造口,为了逃命,隆佑舍船而去,化装成农夫的样子逃离。

而东路金兵则渡江攻陷了建康、临安两城,宋高宗被迫浮舟海上。

辛弃疾的十首名诗

辛弃疾的十首名诗

辛弃疾的十首名诗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十首名诗包括了以下几首: 1.《青玉案·元夕》——元宵佳节之夜,月色如水,思念远方的恋人和亲人,寄托了无限的情感。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秋节,思念故乡和亲友,感叹人生漂泊,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3.《贺新郎》——新婚燕尔,思念远方的妻子,感叹时光荏苒,青春易逝,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忆历史上的豪杰英雄,感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表达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思考。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夜晚在路上行走,欣赏到黄沙落日的美景,抒发出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6.《蝶恋花·春景》——春天的美景,思念远方的恋人和亲人,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登临北固山,回忆起历史上的豪杰英雄,感叹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方向,表达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思考。

8.《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回忆历史的英雄人物和战争场景,感叹人生短暂和渺小。

9.《登高》——登高远望,感叹人生的起伏和波折,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10.《青玉案·元夕》——元宵节夜晚的景色,回忆起元宵猜灯谜
和赏花灯的情景,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辛弃疾古诗词39首

辛弃疾古诗词39首

辛弃疾古诗词39首1~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9~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宋·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8首必背宋词

辛弃疾8首必背宋词

辛弃疾8首必背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辛弃疾的作品更是备受推崇。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的词作以豪放激昂、深情绵绵而著称。

在众多的辛弃疾词作中,有八首被认为是必背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1.《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绘了元宵佳节的喜庆氛围,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辛弃疾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以及男女之间的浪漫情愫。

这首词以欢快的节奏和美妙的曲调,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快乐和温馨的节日氛围中。

2.《青玉案·山花子》这首词以寓情于景的方式,通过描绘山中的花朵,表达了辛弃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辛弃疾将山中花朵的美丽和绚烂与自己的心情相结合,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3.《青玉案·元夜月》这首词以元夜的月色为背景,描绘了辛弃疾心中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和自己内心的孤寂,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以清新、凄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又温馨的夜晚。

4.《鹧鸪天·过七里濑》这首词描绘了辛弃疾在途中所见所闻,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这首词以细腻、深情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而又忧伤的时刻。

5.《浪淘沙·漫笼轻细莫相离》这首词以浪淘沙为背景,描绘了辛弃疾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海边的景色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这首词以明快、豪放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海风阵阵的时刻。

6.《青玉案·对雪》这首词以对雪的描绘,表达了辛弃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辛弃疾通过描绘雪景和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不舍。

这首词以清新、凄美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又温馨的雪夜。

7.《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词以长江东逝水为背景,表达了辛弃疾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感慨。

辛弃疾的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的古诗词大全

辛弃疾的古诗词大全1.《贺新郎·把酒长亭说》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

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2.《菩萨蛮·淡黄弓样鞋儿小》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淡黄弓样鞋儿小。

腰肢只怕风吹倒。

地管弦催。

一团红雪飞。

曲终娇欲诉。

定忆梨园谱。

指日按新声。

主人朝玉京。

3.《虞美人·一杯莫落吾人後》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一杯莫落吾人後。

富贵功名寿。

胸中书传有馀香。

看写兰亭小字、记流觞。

问谁分我渔席。

江海消闲日。

看君天上拜恩浓。

却恐画楼无处、著东风。

4.《菩萨蛮·看灯元是菩提叶》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看灯元是菩提叶。

依然会说菩提法。

法似一灯明。

须叟千万灯。

灯边花更满。

谁把空花散。

说与病维。

而今天女歌。

5.《满江红·落日苍茫》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倦客不知身近远,佳人已卜归消息。

便归来、只是赋行云,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

知有恨,休重忆。

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

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

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6.《水调歌头·木末翠楼出》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

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

辛弃疾最出名十首诗词辛弃疾(1140-1207),字师候,号稼轩,汉族,今江苏苏州人,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将领。

他生于中原战乱,少年间随父辛弃疾征战南北,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直到南宋建立后方始有稍稍的安稳。

他早年在太学学习,后入仕从,出任官职,参与了对外臣文治政策,主张保全宋辽和议、确立互市等较为开明的政策,积极参与抗金战争。

文学方面,他曾担任过编选《新唐书》的编修,被誉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学家。

他的诗词作品,表现了他对故国的深情,对壮志满怀的感动,以及对人生的洞察和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辛弃疾最出名的十首诗词。

1.《青玉案·元夕》此词被誉为辛弃疾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堪称一绝。

它以元宵节为背景,描述了当时在家乡与爱妻团聚、共度佳节的美好景象。

整首词激情澎湃,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临危的状态下所作,表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情和托付,以及对家人的留恋和思念。

它被誉为“楚江怀古之代表作”,是辛弃疾最为脍炙人口的代表之一。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了辛弃疾在南征途中所看到的夜空和路途中的景象,其格调清新明快,表现出作者亲身经历的体验和对生命的感悟,是一篇极具现实感和生活气息的佳作。

4.《木兰花慢·拟古决绝词柬友》此词叙述了一个女子家境贫寒、可是不卑不亢,男女平等地推崇自己的婚姻观。

整篇词情感真挚,淳朴自然,凸显出作者独树一帜的个性,成为“词家境况之最悽楚”的经典之作。

5.《贺新郎·甚时情怀》这首词是辛弃疾的婚礼贺词,借此表达了他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期盼。

整篇词旋律优美、音调流畅,语言简洁明快,充满朝气,是唐宋词的代表之一。

6.《青玉案·元夕二首》这首词是一组对偶句,表现出了作者对夫妻之间的情感、对灯节之夜的怀念、对风俗礼仪的赞美,充满了细腻的感情和想象力。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作以抒发忧愤、抒发离愁、抒发壮志豪情为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以下是辛弃疾最经典的五首词:
1.《青玉案·元夕》:词中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兄弟之情的追忆,以及对流年逝去的感慨。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中以写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中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壮志豪情和追求自由的心愿。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通过对北固亭的怀念,回忆了作者曾经的壮志豪情和对儿时事物的留恋,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5.《鹧鸪天·登高》:词中以描写登高的景色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壮志未酬的憧憬和对命运的反思。

这五首词作都以辛弃疾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被广大读者誉为经典之作。

辛弃疾最经典的10首词作

辛弃疾最经典的10首词作

辛弃疾最经典的10首词作近800年前,南宋名臣辛弃疾著有许多难以忘怀的词作。

在这些词中,融合了他独具匠心的文学才华和品学兼优的典雅气质。

下面是辛弃疾最经典的10首词作:1.《青玉案·元夕》——描绘了一个寂静的阳台上,美丽的月色和忧伤的思绪交织在一起的场景。

以“半窗风雨,半窗棋声”的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留恋,也体现了他深刻的感情抒发能力。

2.《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强调了人生短暂,人们应该从容淡定地调整自己的态度,温情感人。

那句“相思树底说相思,而今已是相思。

”更是让人感受到了深刻的思维和清韵为人。

3.《摸鱼儿·过七里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厚爱。

他的用词流畅自然,慷慨激昂,具备哲学思想和审美意义。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幅生动的行旅画卷,将军人士的形象化,绘出了一幅大作,栩栩如生。

他的词展示了文学力量,同时也具备了批评精神。

5.《满江红·登高》——展现了堂皇的激情和超越凡俗的勇气,同时也展示了行动派的人物形象和追求卓越的境界。

6.《汉水七章·其四》——承载了对民族文化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他深深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是一首催人奋发的抗争之歌。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展现了词人笔下的江南丽景,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山水的深情缅怀。

同时也表现出他的时代气息和人文关怀。

8.《水调歌头·游波司马南庄》——被誉为中国词坛之——的极品之一。

词人通过描绘自然山居和恬静悠闲的心境,发掘人生之美,展现了一种高超的文学艺术。

9.《菩萨蛮·秋思》——以秋的色彩为线索,抒发了词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有着细腻、古雅、含蓄的气质,赋予了写作者深刻的文化价值。

10.《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文笔简练明快,语言质朴自然,篇章高亢慷慨。

这首词,不仅有着情感的质朴和豪迈,更有着深刻勇气与理念性,是古词界的一件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辛稼轩的几首词
辛稼轩的词有它的特色。

这些特色不仅表现在风格的豪放上,而且表现在内容上除了抒发爱国思想之外,还描写了不少有关农村的生活、风俗和习尚。

而这些,正是他以前的词人很少写到的,是他对词的领域的开拓。

而且在采取和描写这些题材时,又有其独到之处,往往高于他以前和与他同时代的作家。

我们就从辛稼轩的几首词来分析他描写农村生活词的一些特点。

其一,在辛稼轩笔下,对农村生活的描写总比其他作家所写的要生动、细腻,观察得深刻、入微,极象一幅农村的风俗画。

如他有名的〔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写农村矮小的茅屋,清清的溪水,老翁、老妇的音容、笑貌,以及三个儿子的不同劳动操作,各具特点,声态并作,情景生动逼真!刘后邨有一首诗,题为《赵信菴初夏》,和辛稼轩这首〔清平乐〕写的是相似的题材,如:“梅子留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高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不但在生动、逼真上不如辛稼轩的词,而且纯客观地欣赏“儿童捉柳花”的情趣。

与辛稼轩之真实地描写农村生活,并对农村生活充满了喜悦和热爱是完全不同的。

其二,辛稼轩这一类的词,在内容上比其他作家更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浓重地渗透着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理想。

如关于醉翁这种题材的描写,便具有这一特征。

我们把它和其他诗人的创作相比,这一特征就更鲜明了。

唐人卢仝有一首《村醉》诗云:“昨夜村饮归,健倒三四五。

摩挲青莓苔,莫嗔惊著汝。

”写自己既醉之后,以手抚摩莓苔,怕莓苔惊惧而嗔怒。

他所着重表现的不是醉后之倔强,而是惧怕,完全是一个醉汉的形象。

辛稼轩则不同,他的〔西江月〕《遣兴》云: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他虽然醉倒了,但仍旧很坚强,沉缅之中好象松树要来扶他,他却用手把松树推开。

松柏有坚贞之节,辛稼轩却加以解嘲,表明自己的思想性格比松柏还高,还坚贞。

又韩愈有一首《秋树》诗,写他的遭遇和抱负:“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

谁人与脱青罗帔,看吐高花万万层。

”他把自己目前的困境和希望有朝一日再施展怀抱的精神表现得很充分,气象很高。

同样,辛稼轩在他的〔乌夜啼〕《廓之见和,复用前韵》下片说:千尺蔓,云叶乱,系长松。

却笑一身缠绕似衰翁。

他以松树自喻,对自己被藤蔓缠绕,不但不悲伤,反而以笑置之,表现了一种乐观态度。

虽然气象没有韩愈的诗那样高,但那种终身被世俗所羁绊,而且想摆脱这种羁绊的精神与韩愈的诗却是相同的。

其三,辛稼轩的词经常采用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敷衍而成。

其特点在于有很强的概括性,寥寥几句就能概括出这一故事或事件的全部丰富内容。

象儿女婚嫁这一题材,历代不少诗、词作家写过,但在辛稼轩笔下却与他们不同。

试以白居易的诗作比较。

白居易的《朱陈村》云:“徐州古丰县,县有朱陈村。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

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

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白居易的着眼点,在于一个村舍的古朴生活,写村中两姓人家世世结为婚姻的情况。

他采取的是铺述方法,从各方面描写这两家的姻戚关系。

而辛稼轩对村舍却是另一种写法。

他的词〔鹧鸪天〕《戏题村舍》云:
鸡鸭成群晚未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
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

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虽然,同样再现了农村的淳朴生活,但对这一生活面的重心,即儿女婚嫁的事,却只用最后两句概括出来。

这之前的全部笔墨的挥洒,都是为了表现“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这一重心。

这就比白居易所写的更集中、更概括。

最后,辛稼轩的农村词很少纯自然景物的描写,他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往往增加些社会风俗的画面。

对文学作品来说,社会风俗景物的描写比自然景物的描写更重要,因为风俗景物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觉。

应该说辛稼轩是特别重视风俗景物的描绘的。

这,我们也可以作个比较。

如关于春天的歌咏,唐王驾《晴景》诗云:“雨前初见花间叶,雨后全无叶底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纯粹是对春天自然景物的描写,绝无社会风俗的影迹。

和王驾所写的相反,辛稼轩笔下的春天则另是一番景色。

他的〔鹧鸪天〕《代人赋》云: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其中除了“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与“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所写的景物相近外,其他描写都含有风俗画面的内容。

如柔桑吐芽、春蚕生长、黄犊鸣、暮鸦飞、远山、斜路、酒旗等,是自然景物,我们却可以从中想象到养蚕、春播、沽酒等社会活动,因此比王驾的诗更富有生活气息。

列宁曾经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
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见《列宁全集》第二卷第一五○页)在这里,列宁提出了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我们研究我国古代作家,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

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我们把辛稼轩描写农村生活的词和他以前的诗人采用同样题材的诗歌相比较,就能更鲜明更具体地显示出他这部分词的特色。

这些特色是他对词的创作提供的新因素,是他对他以前的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在诗词的发展史上是进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