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复习 专题6 中考专题·精练

合集下载

中考物理实验精练精解专题实验题6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含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精练精解专题实验题6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含解析

实验题6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的能力实验步骤:1.在实验过程中,应选取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而不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2.实验过程中选用相同热源(为了便于比较加热相同时间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用比热容来表示(比热容大的吸热能力强)4.画出温度-时间图像5.在该实验中,可以通过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变化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温度变化快的吸热能力弱)6.该实验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加热时间长的物体吸热能力强)实验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越高时吸收的热量越多.同种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吸收的热量越多.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一般不同,比热容越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一.真题精练1.(202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真题)如图一所示,用加热器给初温均为20°C的甲、乙液体加热( m甲< m乙),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

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二。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一所示 ,此时乙的温度为______°C;(2)甲液体第100s 的内能______第110s 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小于”);(3)小明根据图二中0至30s 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得出: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______,说出你的判断依据______。

【答案】 (1). 58.0 (2). 小于 (3). 正确 (4). 见解析【详解】(1)[1]温度计示数如图一所示,分度值0.1℃,读数为58.0℃。

(2)[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继续吸热,有一部分热量传递到空气中,但吸收的热量比散发到空中的热量多,所以内能增加,因此甲液体第100s 的内能小于第110s 的内能。

(3)[3][4]由图可知,在0﹣30s 内,甲乙变化图象是重合的,即甲乙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根据Q c m t =可知,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故小明的说法是正确的。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 《功率》专题经典题型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 《功率》专题经典题型精练(含答案解析)

实验专练(功率)物理拓展练习1.如图,小丽和爷爷进行爬楼比赛。

他们同时从一楼出发,爬到五楼,结果小丽先到达。

已知小丽的体重比爷爷的体重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爬到五楼时,小丽做的功比爷爷做的功多B.爬到五楼时,爷爷做的功比小丽做的功多C.小丽做功的功率一定比爷爷做功的功率大D.爷爷做功的功率一定比小丽做功的功率大2.某班准备组织一次爬楼比赛活动,规定从一楼登上五楼,比一比谁的功率最大.经讨论,同学们提出测量的物理量有:①一楼到五楼的高度h;②从一楼到达五楼所用的时间t;③每个同学的体重G;④一楼到五楼楼梯的长度L.则下面的比较方案中,能够分出胜负且最简单的比较方案是A.②④比较LtB.①②③比较GhtC.②③比较GtD.①②比较ht3.某班同学进行登楼比赛,看谁做功快.甲乙同学记录自己两次从一楼跑到确定的楼层所用的时间,并填入下面表格中,然后将有关的物理量也记录在下学生实验序号学生的质量(千克)楼梯的高度(米)登梯做的功(焦耳)所用的时间(秒)甲1 50 3 1470 52 503 1470 8 乙 3 54 6 3175.2 124 54 3 1587.6 5(1)分析比较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登楼做功最快的学生是_________(选填“甲”或“乙”).(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_____ ,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做功所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与3,若要比较甲乙两为同学做功的快慢,则可以比较_________来确定那位同学做功快.因此为了比较做功快慢,还应在表格中添加栏目是________ .4.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

(1)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磅秤、卷尺和______。

(2)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________。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六章 电功率 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2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 第六章 电功率 中考物理110套试题汇编2

《电功率二》计算题15.(3分)(2015•呼和浩特)一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标着“220V 1100W”的字样,它正常工作时,电流是多少?如果每天使用1h,一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按30天计算)解:因为P=UI,所以电壶正常工作的电流为I===5A;因为P=,所以电壶消耗的电能为W=Pt=1.1kW×30×1h=33kW•h.答:电热水壶正常工作时,电流是5A;如果每天使用1h,一个月用电33kW•h.23.(6分)(2015•扬州)如图,电源电压为6V,电阻R0=10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滑动变阻器R上标有“20Ω0.5A”字样.求:(1)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1min内电流通过电阻R0做的功.(2)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解:(1)由图R与R0串联,当滑片在左端最大处时电路总电阻最大,电流最小,此时电路中电流:I===0.2A,W=UIt=I2Rt1min内电流通过电阻R0做的功:W0=I2R0t=(0.2A)2×10Ω×60s=24J;(2)由题电流表量程为0~0.6A,滑动变阻器R规格为“20Ω0.5A”,为保证电路安全,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5A,所以:≤0.5A,即:≤0.5A,解得R≥2Ω,为保证电路安全,电压表示数(R0两端电压)不超过3V,所以:×R0≤3V,即:×10Ω≤3V,解得R≥10Ω,由上可知: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Ω.答:(1)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1min内电流通过电阻R0做的功为24J;(2)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10Ω.22.(6分)(2015•济宁)如图所示,虚线框内有两个阻值相同的定值电阻和一个开关S1.当开关S1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增加0.2A,电路的总功率增加1.6W.请画出两种可能的连接电路图,并分别计算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的阻值.解:方案有两种,一是让两个电阻并联,开关S1与其中一个电阻串联,这样当开关闭合时,两个电阻同时有电流通过,总电阻会减小;二是让两个电阻串联,开关S1与其中一个电阻并联,当开关闭合时,电阻被短路,这样电阻会减小.电路图设计如下:图甲:;图乙:.设电源电压为U,每个电阻的阻值为R0.在图甲中,开关S1闭合时,因为I=,,所以I==﹣﹣﹣①;P=UI=﹣﹣﹣﹣②;在图乙中,开关S1闭合时,I′=﹣﹣﹣﹣③;P′=UI′=﹣﹣﹣﹣④;由题意得,①﹣③,即﹣=0.2A﹣﹣﹣﹣⑤,②﹣④得,﹣=1.6W﹣﹣﹣﹣⑥,解由⑤⑥组成的方程组得:U=8V,R0=40Ω.答:电源电压为8V;定值电阻阻值为40Ω.32. (2015•深圳) (8分)如图所示是小明家热水器的电路图,己知电热丝R1位于水中,起加热作用,其阻值R1=220Ω,R2起控制作用,R2=198Ω(1)只闭合S1时,处于保温状态,求保温时的电流?(2)当闭合S2时,处于加热状态,求此时的加热功率?解:答:(1) 保温电流为1A;(2) 加热功率为2200W.44. 实验桌上有一个电学器件,该器件由两个定值电阻R1、R2并联组成,且被封闭在一个透明的有机玻璃壳内,如图23甲所示。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练习学生版+解析版)

实验06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考点精讲【设计与进行实验】1.2.主要实验器材:玻璃板、刻度尺、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白纸等;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3.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让相同的蜡烛(未点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找到像的位置、比较物和像大小关系;4.5.生这个的原因是玻璃板有一定的厚度,通过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各形成一个像,产生重影;6.实验中应选择茶色玻璃板.因为透明玻璃板透光性较强,反光性较弱,而这个实验对透光性有要求,对反光性也有要求,所以应选用透光性不如透明玻璃板而反光性强于透明玻璃板的茶色玻璃板.6.实验中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大小,通过肉眼看见“近大远小”,这与视角有关;7.实验中无论平面镜多小,都能使物体形成一个完整的与物体等大的像(物体上反射的光线总有射向平面镜的);8.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9.刻度尺的作用: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10.观察像时眼睛的位置:与物同侧;用光屏代替未点燃的蜡烛,看在光屏上是否能承接蜡烛成的像;12.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蜡烛A的像是否与蜡烛A的大小相同,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则蜡烛B也会产生一个像,会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如果玻璃板两侧蜡烛都点燃的话,就没有黑暗和明亮的对比,不利于观察蜡烛A的像的准确位置.13.实验中移去蜡烛B,并在蜡烛B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2.多次测量的目的:多次改变蜡烛和玻璃板之间的间距,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13.物体移动时,像移动方向、距离、速度的判断;【交流与反思】14. ①蜡烛没有垂直放置;①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15.等、灯泡比蜡烛亮,实验效果更明显、灯泡可反复使用;16.(1)将桌面上的白纸换成方格纸的好处是方便比较蜡烛A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2)观察像的时候,眼睛的位置应与蜡烛A同侧.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且只有当光进入人眼时,人眼才能看到像.(3)实验中,测得的蜡烛A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相等,则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B与蜡烛A 所成的像没有完全重合;①玻璃板太厚.实验结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六综合能力题专题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六综合能力题专题
图J6-8
当自由端受到向下的压力F时,金属梁向下弯曲, 上应变片被拉长,下应变片被压缩,如果上、下金属电 阻丝有大小不变的电流I通过时。上应变片引线间两端 电压为U1,下应变片引线间两端电压为U2。传感器可以 通过输出两个电压的差值U(U= U1 - U2 )来反映压力F 的大小。
(1)当应变片被拉长时,金属电阻丝的电阻会变大, 原因是___导__体__的__长__度__越__长__、__横__截__面__积__越__小__,__电__阻__越__大___ 。
(2)单车和小明的总重600 N,小明骑单车时,车胎与 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4.0×10-3 m2,则车辆对地面的压强 为____1_.5_×__1_0_5____Pa。
(3)单车报警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如图J6-6所示。 电源 电压为4.0 V,R0为定值电阻,R为压敏电阻,阻值与所 受压力F的大小关系为R=10-0.3F(Ω)。 当F=0时电 路电流I=0.25 A;当I≥0.4 A时会报警,则报警时压敏电 阻受到的压力至少为_______2_0______N。
未完成部分连接好。
如答图J6-1所示。
(2)当闭合电路的开关时,若出现以下不正常现象(如下表) :
电路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顺序 电灯的亮暗 电流表的示数I/A 电压表的示数U/V 可能的原因
甲 不亮
0.54
0
___B_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瞬间很亮, 以致烧坏
0.42
4.2
___C____

不亮
0
4.5
___A____
图J6-3
(1)电池板对蓄电池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化__学_____ 能的过程。
(2)白天蓄电池处于充电不供电状态,在图J6-3乙中应闭 合开关______S__1 ______。 (3) 10盏“12 V 3 W”的节能灯正常工作时的总电功率 为______3_0_______W。

中考物理作图题精练精解作图题6根据电路图连实物图含解析

中考物理作图题精练精解作图题6根据电路图连实物图含解析

作图题6 根据电路图连实物图一.作图技巧: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方法1.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从电源的一极,按顺序依次连接各电路元件2.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先串后并从电源正极开始,先完成的一条通路的连接,找准分支点,再把另一条支路准确的搭上,完成连接3.注意事项:导线要画在元件的接线柱上导线不能交叉二.真题精练1.(2020年柳州中考真题)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图中串联电路的连接,并用箭头标出闭合开关后导线a中的电流方向.【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串联电路中各电路元件首尾依次连接,电流在电源外部从电源正极到电源负极,如下图所示:【分析】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顺次连接.2.(2020年丹东中考真题)如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实物连接起来.要求:闭合开关后,使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并且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闭合开关后,使电磁铁的右端为N极,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流从通过螺线管的左端流入,右端流出,故应将电源正极与开关右接线柱相连,开关负极与通电螺线管左接线柱相连,通电螺线管的右接线柱与变阻器C接线柱相连;因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则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故应将电源的负极与变阻器的B接线柱相连,如下所示.【分析】根据要求,将电路元件串联,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电路电流变大,电磁铁磁性变强.3.(2020年深圳中考真题)为了探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请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答案】【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解:探究“外形相同的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时,滑动变阻器与两个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则滑动变阻器接的是A接线柱,如图所示:.【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增大,则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减小,据此判定滑动变阻器的接法;滑动变阻器与两个电磁铁串联接入电路中.4.(2020年东莞中考真题)(1)如图所示,请作出光从空气射到水里的折射光线;(2)如图所示,小球在盛水的杯中悬浮.画出小球所受到浮力的示意图;(3)如图所示,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注意导线不能交叉)【答案】(1)解:如图所示:(2)解:如图所示:(3)解:如图所示:【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浮力的示意图,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1)首先画出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接近法线,如图所示:.(2)悬浮在水中的小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过小球的重心作竖直向上的浮力,如图所示:.(3)如电路图所示,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2串联在灯泡L2的支路,开关S1在干路,实物连接如图所示:.【分析】(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靠近法线;(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3)根据实物图,连接电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并列连接.5.(2020年湖南中考真题)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将电压表连入实物图中,使电压表能够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大小,要求电压表选用0~3V的量程.【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电压表的连接【解析】【解答】电压表使用的0~3V量程,并联在灯泡两端,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如图所示.【分析】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表,应并联在电路中,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量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6.(2020年长宁模拟中考真题)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所示电路中补上两根导线.要求:闭合开关、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小灯逐渐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小.【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其使用【解析】【解答】由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小灯逐渐变亮,说明滑动变阻器与灯泡串联,且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结合“一上一下”原则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侧接入电路,又因为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小灯逐渐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小,说明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故电路如下【分析】滑动变阻器连接时要一上一下,滑片远离下面的接线柱时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减小的电阻分压减小.7.(2020年杨浦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向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变小,说明通过电路的电流变小,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变大,故应将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接入电路中,如图所示:【分析】连接滑动变阻器时,要一上一下,滑片远离下面的接线柱时,电阻变大.8.(2020年普陀模拟)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后,灯L1和L2都能发光,且电流表只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两灯都能发光表明都需有电流通过,若电流表只测量通过灯L2的电流,则电流表应与灯L2串联,可知将电流表与灯L2串联,再整体与灯L1并联即可,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灯L2的支路电流.结果如图所示:.【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作答.9.(2020年虹口模拟)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电路正常工作;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一个电表示数不变,另一个电表示数变小.【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根据题目要求,某个电表不变,另一个电表示数变小,且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即这个电路为并联电路,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电压表测量定值电阻电压,因为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所以电表示数变小的是电流表,滑动变阻器阻值变大,因为滑动变阻器和定值电阻并联,电压表读数不变,符合题意,如图所示:.【分析】并联电路互不影响,当支路电阻改变时,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变化.10.(2020年上海模拟)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闭合电键,电路各元件均能正常工作,且当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电压表应满足“正进负出”,则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与滑动变阻器并联,为保证滑片左滑时,电压表示数变小,则由串联分压可知,滑动变阻器下端接左,与开关串联,作图如下【分析】根据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的连接判断测量的位置,滑动变阻器电阻减小分压减小,滑片靠近下面的接线柱,电阻减小.11.(2020年上海模拟)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①闭合电键S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变暗;②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解:经分析可知,灯泡的右接线柱与滑动变阻器右下方接线柱相连,电压表并联在变阻器两端,由电源的电压为3V可知,电压表的量程选0~3V,如下图所示:【分析】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滑片离下面的接线柱远,电压表和被测量的用电器并联.12.(2020年抚顺模拟)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按下面的要求连接成电路;L1、L2并联,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滑动变阻器向右滑动时灯泡L1变暗,电压表测L1电压.【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解:经分析可知,L1、L2并联,开关位于干路,变阻器与灯泡L1串联,且电压表与L1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灯泡L2、开关回到电源的负极,变阻器的左下方接线柱与任意上方接线柱与L1串联后并联在L2两端,最后把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如下图所示:【分析】根据电路要求,连接实物图,电压表和所测量的位置并联,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13.(2020年青浦模拟)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①灯L与滑动变阻器串联;②闭合开关S,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将灯泡的右边接到电流表的中间接线柱,将电流表的负接线柱接到滑动变阻器的左下接线柱,如图【分析】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一上一下,连接实物图即可.14.(2020年浦东模拟)在图示的电路中,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闭合开关S,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解析】【解答】由电路图可知,灯泡、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滑动变阻器接右下接线柱时,向右移动滑片,变阻器接入的电阻变小,则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故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电路图如图所示:【分析】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变大,说明电路中电阻变小,则变阻器应选择右下接线柱;根据已有的导线,可判断灯泡、变阻器和电流表串联.15.(2020年惠州模拟)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的示数变小,灯泡变亮.【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时,灯泡变亮,说明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减小,因此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接入电路;又因为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并且电压表示数变小,因此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故将滑动变阻器的右下接线柱与灯泡的右接线柱相连,电压表并联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如下图所示:【分析】先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时,灯泡变亮,确定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然后根据电压表示数变小和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确定电压表测量的电路.16.(2019年青浦模拟)在图所示的电路中,有两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补上后要求:①闭合电键S后,小灯泡L才能发光;②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电路的动态分析【解析】【解答】①闭合电键S后,小灯泡L才能发光,说明开关接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②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故灯泡与变阻器只能并联;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变阻器与电流表串联;向左移动滑片,电流表的示数变小,说明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故滑片以右的电阻丝连入电路中与电流表小量程串联,再与灯泡并联,如下图所示:【分析】结合题意,闭合电键S后,小灯泡L才能发光,由此结合图确定开关的作用;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L亮度不变,确定灯与变阻器的连接,且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即变阻器的电阻变大,确定变阻器的连接并与与电流表小量程串联.三.模拟演练1.按要求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图实物图,要求:电灯L1、L2串联,电压表V1测灯L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灯泡L1、L2的总电压,滑动变阻器控制灯L1和L2的电流,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灯泡变亮.【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解析】【解答】如图所示:【分析】由题知,两灯串联,电压表V1应与灯L1并联,电压表V2并联在L1和L2两端,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滑片向右移灯泡变亮,说明电流变大,变阻器连入阻值变小,应将下方B 接线柱接入电路中,电源电压为3V,两个电压表均用小量程;由此画出电路图并连接实物.2.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导线不能交叉),连接图乙中的实物.(电流表使用大量程)【答案】解:如下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知,从正极开始连接,经过开关S1、电流表A后分支,一支经灯泡L1回到负极;另一支经L2和开关S2回到负极,电流表量程选择0~3A..【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要严格按照电路图中各个电路元件的连接顺序,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接线.3.按照如图甲的电路图,用笔画线表示导线,把图乙中所示的实物连接起来.【答案】【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根据电路图知道,两灯泡并联,开关S1在干路上,S2控制L2支路,实物电路的连接如图:【分析】结合电路图,利用电流流向法连接实物图即可.4.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甲图中,电铃与电灯并联,S2只控制电铃,S1在干路上,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如下图所示:【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时,可以根据电流流向法进行连接,先从电源的正极出发依次串联电路元件最多的支路,再把并联的部分串联到相应的位置即可.5.如图所示,请根据左侧电路图,用铅笔代替导线连接右侧实物图.【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解:如电路图所示,两灯并联,开关S位干路,开关S1位于L1的支路,控制L1的通断,据此连接实物图,如图:【分析】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和开关作用再连接实物电路,注意实物图要与电路图对应.6.根据电路图,以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答案】解:实物连接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和L1串联再与L2并联,电流表测通过L2的电流,电压表测R和L1两端电压,开关在干路上控制整个电路,【分析】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流表测量的电流以及电压表所测的电压,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7.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实物电路.【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S1控制干路,开关S2与灯L2串联,控制灯L2;从电源正极出发,先把开关S1、电流表、灯L2、开关S2串联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灯L1并联在灯L2与开关S2的串联电路两端【分析】分析电路图,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8.如图是“用电流表测小灯泡电流”实验的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答案】解:实验室中做实验的小灯泡的电流一般小于0.6A,所以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且与灯泡串联,注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然后与电源、开关、灯泡串联组成电路,如下图所示:【考点】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实验中对通过小灯泡的电流的估测确定电流表的量程,且与灯泡串联,注意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的连接,然后和开关、灯泡、电源串联组成电路.9.如图所示,电源为两节新干电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元件连接成电路.要求: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更亮.【答案】解: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的电压,因电源电压为3V,将电压表小量程并联在灯的两端,注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更亮,即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滑片以左电阻丝连入电路中,如下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根据电源电压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根据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灯泡变更亮,确定变阻器接线柱的连接,将灯与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10.某实验小组用上图器材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8V,额定功率估计在1.2W左右,滑片向右移时,灯泡变亮.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答案】解:因为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故电压表选择0~15V的量程;由P=UI可知,灯泡的额定电流约为:I= ≈0.32A,故电流表选择0~0.6A的量程;滑片向右移时,灯泡变亮,即电流变大,连入电阻中的电阻变大小,故应将变阻器右边电阻丝与电流表、灯泡、电流表串联连接,电压表并联在灯泡两端,如下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根据灯的额定电压确定电压表量程与灯并联,根据P=UI求出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大小确定电流表量程与灯串联,由滑片向右移时,灯泡变亮确定变阻器的连接,然后与电流表串联,并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的连接.11.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乙的实物连接成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答案】解:采用“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1、电流表,然后分支,一支经灯泡L1,另一支经灯泡L2和开关S2,然后回负极;由于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故电流表用0~3A量程,如下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可采用“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照电流的流向,先串电路元件最多的电路,再将相应并联的部分接入电路即可.12.请你对照下面的电路图,把实物元件用线连接起来.【答案】解: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解答】由电路图知道,两灯泡并联;开关S1控制干路,开关S2控制灯泡L2,如图所示:【分析】由电路图可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过开关S1后开始分支;一支经灯泡L1;另一支经灯泡L2、开关S2;然后两支路汇合共同回到电源负极.13.根据图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的实物连接成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答案】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开关S1控制干路,开端S2与灯L2串联,控制灯L2;从电源正极出发,先把开关S1、电流表、灯L2、开关S2串联起来,回到电源负极,然后把灯L1并联在灯L2与开关S2的串联电路两端,电路图如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分析电路图,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时,要注意电表正负接线柱不要接反.14.将图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连接成实物图.(要求导线不交叉)【答案】解:采用“电流流向法”,先串联电源,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灯泡L2、开关S2回到电源的负极,再将灯泡L1、开关S1串联后并在灯泡L2和开关S2两端即可,如下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可采用“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照电流的流向,先串电路元件最少的电路,再将相应并联的部分接入电路即可.15.根据图1所示的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图2实物电路(要求导线不能交叉).【答案】解:根据“电流流向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依次串联开关S1后分支,一支经灯泡L1,另一支经灯泡L2和开关S2然后汇合回到电源负极即可,如下图所示【考点】实物的电路连接【解析】【分析】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可采用“电流流向法”,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按照电流的流向,先串电路元件最多的电路,再将相应并联的部分接入电路即可.。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物态变化的识别及吸放热判断(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物态变化的识别及吸放热判断(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物理重难点复习:物态变化的识别及吸放热判断(精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A.初夏,清晨林中弥漫白雾
B.俗话说“水缸穿裙子,老天要下雨”
C.严冬天气,冰冻的衣服变干
D.深秋,玉溪出水口生态公园大道两旁的柿子树上的柿子挂满了白霜
2.“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

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
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4.固、液、气三态是物质常见的状态,某物质可通过如图所示的方法在三态之间转化。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丙为液态,乙到丙是熔化B.乙为液态,乙到丙是汽化
C.丙为气态,丙到甲是液化D.甲为固态,甲到乙是凝华
5.如图所示,2022年2月北京怀柔出现了美丽的雾凇景观,雾凇是低温时水蒸气直接从气态变成乳白色冰晶附着于树枝上形成的,雾凇的形成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第1页(共11页)。

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练:专题六质量与密度(解析版)

2021中考物理考点精练:专题六质量与密度(解析版)

2021年中考物理考点精练第六部分质量与密度一.生活中的质量与密度1.(2020·衡阳)关于我们生活周围材料的选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飞艇升空需要充入密度小的氦气B.白炽灯灯丝使用熔点高的钨丝C.火箭选择热值高的液氢作燃料D.电炉采用超导材料制作发热管2.(2020·娄底)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B.一般情况下,教室内空间高度约为3cmC.娄底夏天的最高气温约为98℃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lkg3. (2020·遂宁)下列物理量的描述与实际相符的是()A. 洗澡时感觉最舒适的热水温度是70℃B. 普通壁挂式空调正常工作电流约为0.5AC. 一标准大气压下你的拇指指甲盖受到大气压力约为1ND. 一个普通成年人的质量大约是60kg4.(2020·云南)如图所示,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引擎的许多部件都是用硬铝做的。

硬铝是在纯铝中加入少量的铜、镁、锰、硅、铁制成,克服了纯铝软的特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飞机所在高空的气温低,气压高B. 硬铝硬度大且密度较小,可以增加机体强度,减小飞机质量C. 飞机起飞利用了“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D. 飞机燃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5.(2020·连云港)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全球,疫情之下,医用口罩人人必备,下列关于医用口罩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A. 面料具有较强的过滤性B. 面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C. 鼻梁上的压条应选用可塑性差的材料D. 鼻梁上的压条应选用密度大的材料6.(2020·乐山)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8.5℃B.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0.5kgC. 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D. 一本中学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5cm7.(2020·聊城)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约37.8℃B. 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C.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D.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8.(2019齐齐哈尔,12)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种中低空、长航时、多用途电动无人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部分 专题6 综合计算题类型一 力学综合计算题机械运动类1.如图是一款新研发的机器人.若机器人重为15 N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 m 2,牵引力大小是10 N 、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走10 m ,用时100 s .求:(1)机器人行走的平均速度.(2)机器人牵引力做的功.(3)机器人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解:(1)机器人行走的平均速度:v =s t =10 m 100 s=0.1 m/s. (2)机器人牵引力做的功:W =Fs =10 N ×10 m =100 J.(3)机器人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 =G =15 N ,受力面积S =1× 10-3 m 2,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F S =15 N 1×10-3 m 2=1.5×104 Pa. 2.(2019·长沙)如图所示为洋湖湿地公园的“河道保洁船”清理水面垃圾时的情景,保洁船的质量为2.5 t ,收集宽度为3.4m .它某次工作时以1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为5×104 N ,保洁船工作50 s ,求这段时间内:(1)保洁船行驶的路程.(2)牵引力做的功.(3)牵引力的功率.解:(1)保洁船行驶的路程为s =v t =1 m/s ×50 s =50 m.(2)牵引力所做的功为W =Fs =5×104 N ×50 m =2.5×106 J.(3)牵引力的功率P =W t =Fs t=F v =5×104 N ×1 m/s =5×104 W. 3.(2019·甘肃)“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李明同学坚持骑自行车上下学,他的质量为50 kg ,所骑自行车质量为15 kg.(g 取10 N/kg)求:(1)若他在平直公路上5 min 内匀速行驶了1 500 m ,则这段时间他骑行的速度是多大?(2)若他骑行时的牵引力恒为60 N ,则他骑行这5 min 内克服阻力做了多少功?(3)若他骑行时自行车两轮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为25 cm 2,则他骑行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解:(1)李明骑行的速度为v =s t =1 500 m 5×60 s=5 m/s. (2)因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故自行车受到的阻力为f =F 牵=60 N ,李明克服阻力所做的功W =fs =60 N ×1 500 m =9×104 J.(3)李明骑自行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F =G 总=(m 车+m 人) g =(15 kg +50 kg)×10 N/kg =650 N ,自行车与地面总的接触面积S =25 cm 2=2.5×10-3 m 2,李明骑自行车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p =F S =650 N 2.5×10-3 m 2=2.6×105 Pa. 4.如图所示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其最大飞行速度为560 km /h ,最大航程为4 500 km ,巡航速度(经济、节油的飞行速度)为500 km/h.某次起飞前,飞机静止在水平跑道上,总质量为50 t ,轮胎与跑道的总接触面积为0.5 m 2.g 取10 N/kg ,求:(1)飞机静止在陆地跑道上时对跑道的压强是多少?(2)起飞后,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 500 km ,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多少?(3)若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它排开水的质量为46 t ,此时飞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解:(1)飞机静止在跑道上,对跑道的压力F =G =mg =5×104 kg ×10 N/kg =5×105N ;则飞机对跑道的压强p =F S =5×105 N 0.5 m 2=106 Pa . (2)最大飞行速度为560 km/h ,飞机在空中直线飞行1 500 km ,由v =s t得,所需要的最短时间是t =s v =1 500 km 560 km/h≈2.68 h. (3)飞机到达目的地降落后,漂浮在水面上,排开水的质量为46 t ,由漂浮条件可得F 浮=G 飞机,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飞机受到的浮力为F 浮=G 排,所以,此时飞机的重力为 G 飞机=G 排=m 排g =46×103 kg ×10 N/kg =4.6×105 N.5.(2019·淄博)2019年4月23日,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055大型驱逐舰接受检阅,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大型驱逐舰的发展规模和强大实力.驱逐舰长174 m ,宽23 m ,吃水深度8 m ,满载排水量12 300 t ,最大航速32节(1节=0.5 m /s ,海水密度为1.03×103 kg/m 3,g 取10 N/kg).求:(1)驱逐舰行驶到某海域时,舰底受到的海水压强为7.21×104 Pa ,此时舰底所处的深度.(2)驱逐舰满载时受到的浮力.(3)驱逐舰满载时,以最大航速匀速直线航行,若所受海水阻力是其总重的0.1倍,它的动力功率.解:(1)由p =ρ海水gh 得,舰底所处的深度h =pρ海水g =7.21×104 Pa 1.03×103 kg/m 3×10 N/kg =7 m. (2) 驱逐舰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等于重力,满载时驱逐舰受到浮力F 浮=G 排=m 排g =12 300×103 kg ×10 N/kg =1.23×108 N.(3) 由物体漂浮得,G 物=F 浮=1.23×108 N ,受到海水的阻力为f =0.1 G =0.1×1.23×108 N =1.23× 107 N ,驱逐舰的速度为v =32×0.5 m /s =16 m/s ,由于驱逐舰做匀速直线运动,动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动力F =f =1.23×107 N ,所以驱逐舰的功率P =W t =Fs t=F v =1.23×107 N ×16 m/s =1.968×108 W. 6.“塔吊”是修建高层建筑常见的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某“塔吊”以恒定功率24 kW 将质量2 t 的重物从静止开始竖直向上提升45 s ,全程v -t 关系如图.g 取10 N/kg.(1)求t =30 s 时重物所受的拉力;(2)求整个过程重物的最大速度;(3)若重物上升的总高度为60 m ,则最后12 s 拉力的平均功率为多大?解:(1)由图像可知,在15~45 s 阶段重物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拉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t =30 s 时,重物所受的拉力为F =G =mg =2×103 kg ×10 N/kg =2×104 N.(2)由题意知,0~45 s 内,拉力的功率恒定不变,P =24 kW =2.4×104 W ,由P =W t =Fs t=F v 得,整个过程重物的最大速度(即匀速运动时的速度)v m =P F =2.4×104 W 2×104 N=1.2 m/s. (3)由题知,整个过程中重物上升的总高度为 60 m ,则全程塔吊对重物做功:W =Gh =2×104 N ×60 m =1.2×106 J ,前45 s 塔吊对重物做的功W 1=P t 1=2.4×104 W ×45 s =1.08×106 J ,最后12 s 拉力做的功W 2=W -W 1=1.2×106 J -1.08×106 J =1.2×105 J ,则最后12 s 拉力的平均功率P =W 2t 2=1.2×105 J 12 s=1×104 W. 简单机械类7.一名体重为600 N 的学生,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03 m 2,他在30 s 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720 N 的物体匀速提升到3 m 高的二楼,若匀速提升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求此过程中:(1)物体向上移动的速度.(2)拉力做的功.(3)学生对地面的压强.解(1)物体向上移动的速度v =s t =h t =3 m 30 s=0.1 m/s. (2)拉力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 有=Gh =720 N ×3 m =2 160 J ,拉力对物体做的有用功:W 总=W 有η=2 160 J 80 %=2 700 J. (3)因为W 总=F 拉s =F 拉nh ,所以得F 控=W 总nh =2 700 J 2×3 m=450 N , 学生对地面的压力:F 压=G 人-F 拉=600 N -450 N =150 N ,学生对地面的压强:p =F 压S =150 N 0.03 m 2=5×103 Pa. 8.(2018·梧州)如图所示,将质量为6 kg ,棱长为0.1 m 的正方体合金块,用细线挂在轻质杠杆的A 点处,在B 点施加与杠杆垂直的力F 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中OB =3OA . (g 取10 N/kg)求:(1)合金块的重力.(2)合金块的密度.(3)拉力F 1的大小.解:(1)合金块的重力G =mg =6 kg ×10 N/kg =60 N.(2)合金块的密度ρ =m V = 6 kg (0.1 m )3 =6×103 kg/m 3. (3)由图可知F 2=G =60 N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得:F 1l 1 =F 2l 2,其中OB =3OA ,l 1=OB =3OA ,l 2 =OA ,F 1=F 2L 2L 1=F 2×OA 3OA =F 23=60 N 3=20 N. 9.(2018·孝感)搬运工人站在水平高台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工人的重力为640 N ,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4×10-2 m 2,提升时间为20 s ,重物上升高度为2 m .求:(1)提升时绳自由端的速度为多少?(2)若拉力F 的大小为150 N ,则拉力的功率为多少?(3)若上述过程中所提货物重为360 N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4)若仍用该滑轮组提升另一货物,当提升过程中该工人对高台的压强为2.0×104 Pa 时,则所提升货物的重力为多少?解:(1)重物上升速度: v 物=h t =2 m 20 s=0.1 m/s , 由图可知,n =3,则提升时绳子自由端的速度: v =3v 物=3×0.1 m /s =0.3 m/s.(2)拉力的功率: P =W t =Fs t=F v =150 N ×0.3 m/s =45 W. (3)已知G =360 N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Gh Fs =Gh Fnh =G nF =360 N 150 N ×3=0.8=80%. (4)在上述过程中,F =150 N ,G = 360 N ,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F =13(G +G 动) , 则动滑轮的重力:G 动=3F -G =3×150 N -360 N = 90 N ,当提升另一重物时,工人对高台的压力: F 压=pS =2.0×104 Pa ×4×10-2m 2 =800 N , 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则F 压=F 支= 800 N ,此时人受向下的重力、向下的绳子拉力和向上的支持力,则有:G 人+F 拉=F 支,所以,人对绳子末端的拉力: F 拉=F 支-G 人= 800 N - 640 N =160 N ,由F 拉=13(G ′+G 动)得,此时所提升货物的重力: G ′=3F 拉-G 动=3×160 N -90 N =390 N.10.(2019·连云港)如图甲所示,拉力F 通过滑轮组,将正方体金属块从水中匀速拉出至水面上方一定高度处.图乙是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图像.不计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及水和空气对金属块的阻力,g 取10 N/kg ,求:(1)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大小.(2)金属块的密度.(3)如果直接将金属块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强大小.解:(1)由甲图可知,n =2,不计动滑轮的重力、摩擦力及水和空气对金属块的阻力,F =12G ,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后,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t 2~t 3时刻,从乙图可知,该金属块重力G =2F =2×108 N =216 N ,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即为图中的0~t 1时刻,则2F ′ +F 浮=G ,所以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 浮=G -2F ′=216 N -2×68 N = 80 N.(2)根据F 浮=ρgV 排可得,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 排=F ρ水g =80 N 1×103 kg ×10 N/kg=8× 10-3 m 3,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则金属块的体积V =V 排=8×10-3 m 3,则根据G =mg 、ρ=m V可得,金属块的密度 ρ金=G gV =216 N 10 N/kg ×8×10-3 m 3=2.7×103 kg/m 3.(3)金属块的棱长a =3V =38×10-3 m 3=0.2 m ,则受力面积S =a 2= (0.2 m)2=0.04m 2,金属块平放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強: p =F 压S =G S =216 N 0.04 m 2= 5.4×103 Pa. 11.如图,轻质杠杆AB 可绕O 点转动,在A 、B 两端分别挂有棱长为10 cm ,重力为8 N 的完全相同的两正方体C 、D ,OA ∶OB =4∶3;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200 cm 2,装有深 20 cm 的水,物体C 浸入水中且露出水面的高度为5 cm 时,杠杆恰好水平静止,A 、B 两端的绳子均不可伸长且均处于张紧状态.(g 取10 N/kg) 求:(1)物体C 的密度.(2)杠杆B 端受到绳子的拉力.(3)剪断与物体C 相连的细绳后(水未溢出),物体C 受到的浮力和物体C 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解:(1)由G =mg 可得,物体C 的质量:m =G g =8 N 10 N/kg=0.8 kg ,物体C 的体积:V =10 cm ×10 cm ×10 cm =1 000 cm 3=0.001 m 3,则物体C 的密度:ρ=m V =0.8 kg 0.001 m 3=0.8×103 kg/m 3. (2)物体C 排开水的体积: V 排= (0.1 m)2× (0.1 m -0.05 m) =5×10-4 m 3,则物体C 受到的浮力: F 浮=ρ水gV 排=1.0×103 kg /m 3×10 N/kg ×5×10-4 m 3=5 N, 则杠杆A 端受到C 的拉力: F A =G -F 浮=8 N -5 N =3 N.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F A ×OA =F B ×OB ,则杠杆B 端受到绳子的拉力: F B = OA OB ×F A =43×3 N =4 N. (3)由(1)可知,物体C 的密度0.8×103 kg/m 3小于水的密度, 当剪断与物体C 相连的细绳后,物体C 漂浮在水面上,则物体C 受到的浮力F 浮′=G =8 N ,由F 浮=ρ水gV 排可得,此时物体C 排开水的体积:V 排′=F 浮′ρ水g =8 N 1.0×103 kg/m 3×10 N/kg=8×10-4 m 3.物体C 底部距离水面的深度: h =V 排′S =8×10-4 m 30.01 m 2=8×10-2 m. 则物体C 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強: p =ρ水gh = 1.0×103 kg /m 3×10 N/kg ×8×10-2 m 2= 800 Pa.12.如图所示,小雨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沉在水底的圆柱体A ,已知圆柱体A 高为h =2 m ,底面积为S =1.5×10-2m 2,质量为135 kg.(不计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1)若水深为H =5 m ,求A 在水底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多少?(2)在A 上表面未露出水面之前,A 匀速上升的速度为v =0.2 m/s ,小雨拉绳的功率为P =240 W ,求A 上表面未露出水面之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若小雨能施加的最大拉力为450 N ,求A 在匀速上升过程中,它的下表面受到水的最小压强是多少?解:(1)A 在水底时上表面所处的深度:h 上=H -h =5 m -2 m =3 m ,圆柱体A 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p =ρ水gh 上=1.0×103 kg /m 3×10 N/kg ×3 m =3×104 Pa ,由p =F S可得,A 在水底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 上=pS =3×104Pa ×1.5×10-2 m 2=450 N.(2)在A 上表面未露出水面之前,A 排开水的体积:V 排=V A =Sh =1.5×10-2 m 2×2 m =3×10-2 m 3,则A 受到的浮力:F 浮=ρ水gV 排=1.0×103 kg /m 3×10 N/kg ×3×10-2 m 3= 300 N ,物体A 的重力G A =m A g =135 kg ×10 N /kg =1 350 N ,由图可知,n =3,则绳端移动的速度v 绳=nv =3×0.2 m/s =0.6 m/s ,由P =W t =Fs t=F v 可得,绳端的拉力: F =P v 绳=240 W 0.6 m/s=400 N , 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 A -F 浮)h Fs =(G A -F 浮)h Fnh =G A -F 浮nF =1 350 N -300 N 3×400 N=0.875=87.5%. (3)不计绳重、轮与轴的摩擦及水的阻力,由F =1n(G A -F 浮+G 动)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 动=nF -G A +F 浮=3×400 N -1 350 N + 300 N =150 N ,当小雨的拉力为450 N 时,物体A 受到的浮力:F 浮′ =G A +G 动-nF 大=1 350 N +150 N -3×450 N = 150 N ,此时物体A 排开水的体积:V 排′=F 浮′ρ水g =150 N 1.0×103 kg/m 3×10 N/kg=1.5×10-2 m 3, 此时物体A 下表面的深度:h 下=V 排S =1.5×10-2 m 31.5×10-2 m 2=1 m , 则A 下表面受到水的最小压强:p 下=ρ水gh 下=1.0×103 kg /m 3×10 N/kg ×1 m =1×104 Pa.13.如图是利用电子秤监控水库水位的模拟装置,由长方体A和B 、滑轮组、轻质杠杆CD 、电子秤等组成,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已知OC ∶OD =1∶2,A 的体积为0.02 m 3,A 重为400 N ,B 重为150 N ,动滑轮重100 N ,不计绳重与摩擦(ρ水=1.0×103kg/m 3,g =10 N/kg).求:(1)A 的密度.(2)单独使用该滑轮组在空气中匀速提升A 时的机械效率.(3)水位上涨到A 的上表面时,A 受到的浮力.(4)水位上涨过程中,电子秤所受的最大压力.解:(1)根据G =mg 可得:长方体A 的质量,m =G g =400 N 10 N/kg=40 kg , 长方体A 的密度ρ=m V =40 kg 0.02 m 3=2 × 103 kg/m 3. (2)单独使用该滑轮组在空气中匀速提升A 时,n =3,根据η=W 有W 总可得: 机械效率η=W 有W 总=Gh (G +G 动)h =G G +G 动=400 N 400 N +100 N=0.8=80%. (3)当水位上涨到A 的上表面时,因为A 浸没在水中,所以V 排=V A ,根据F 浮= ρ液gV 排可得:A 受到的浮力:F 浮=ρ水gV 排=1.0×103 kg /m 3× 10 N/kg × 0.02 m 3=200 N.(4)水位上涨过程中,A 浸没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F 浮=200 N ,n =3,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有:F C =G 动+G 物-F 浮n =100 N +400 N -200 N 3=100 N , 根据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可知,A 对C 端的拉力与C 对A 物体的拉力大小相等,所以作用在杠杆C 端的力等于F C ,因为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O 为支点,根据F 1l 1=F 2l 2可得:F C l 1=F D l 2,100 N × OC =OD × F D F D =100 N × OC OD =100 N 2=50 N. 因为B 物体受力平衡,所以电子秤受到B 物体对它的最大压力:F 压=F N =G B -F D =150 N -50 N =100 N.水槽模型类(压强、浮力有关计算)14.(2019·安徽)将底面积S =3×10-3 m 2,高h =0.1 m 的铝制圆柱体,轻轻地放入水槽中,使它静止于水槽底部,如图所示(圆柱体的底部与水槽的底部不密合),此时槽中水深h 1=0.05 m(已知ρ铝=2.7×103 kg /m 3,ρ水=1.0×103 kg/m 3,g 取10 N/kg).求(1)水对圆柱体底部的压强p 1.(2)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 浮.(3)圆柱体对水槽底部的压强p 2.解:(1)由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 =ρ液gh 得水对圆柱体底部的压强p 1=ρ水gh 1=1.0×103 kg /m 3×10 N/kg ×0.05 m =500 Pa.(2)圆柱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为V 排=Sh 1=3×10-3 m 2×0.05 m =1.5×10-4 m 3,由浮力计算公式F 浮=ρ液gV 排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为F 浮=ρ水gV 排=1.0×103 kg /m 3×10 N/kg ×1.5×10-4 m 3=1.5 N.(3)圆柱体的重力为G =mg =ρ铝Vg =ρ铝Shg =2.7×103kg /m 3×3×10-3 m 2×0.1 m ×10 N/kg =8.1 N ,容器对圆柱体的支持力为F 支=G -F 浮=8.1 N -1.5 N =6.6 N ,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 压=F 支=6.6 N ,圆柱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 2=F 压S = 6.6 N 3×10-3 m 2=2.2×103 Pa.15.(2019·宜宾)如图甲所示,用钢丝绳将一个实心圆柱形混凝土构件从河里以 0.05 m /s 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提起,图乙是钢丝绳的拉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整个提起过程用时100 s ,已知河水密度为1.0× 103 kg/m 3,混凝土的密度为2.8× 103 kg /m 3,钢铁的密度为7.9 ×103 kg/m 3,g 取10 N/kg ,不计河水的阻力,求:(1) 0~60 s 内混凝土构件在河水里上升的高度.(2)开始提起(t =0)时混凝土构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不计大气压).(3) 0~ 60 s 内钢丝绳拉力所做的功.(4)通过计算说明,此构件的组成是纯混凝土,还是混凝土中带有钢铁骨架.解:(1)由速度公式v =s t得0~60 s 内混凝土构件在河水中上升的高度为 h =s =v t =0.05 m/s ×60 s =3 m.(2)p =ρ水gh =1.0×103 kg /m 3×10 N/kg ×3 m =3×104 Pa.(3)由图乙可知0~60 s 内钢丝绳的拉力为825 N ,故这段时间内拉力做的功为W =Fs =Fh =825 N ×3 m =2 475 J.(4)由图像可知,混凝土构件所受的重力为1 200 N ,则混凝土构件的质量为m 构件=G 构件g=1 200 N 10 N/kg=120 kg ,混凝土构件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 浮=G 构件-F =1 200 N -825 N =375 N ;构件浸没在水中,根据F 浮=ρ水gV 排可得构件的体积V 构件=V 排=F 浮ρ水g=375 N 1×103 kg/m 3×10 N/kg=3.75×10-2 m 3;混凝土构件的密度为ρ构件=m 构件V 构件=120 kg 3.75×10-2 m 3=3.2×103 kg /m 3>2.8×103 kg/m 3,所以此构件的组成是混凝土中带有钢铁骨架.16.如图所示,实心立方体A 、B ,A 的棱长为10 cm ,B 的体积是A 的23,把A 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入装满水时深度为20 cm 的溢水杯中,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时溢出水的质量刚好等于B 的质量,当A 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A 的重力的12,g 取10 N/kg 求:(1)A 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2)A 浸没时所受浮力的大小.(3)A 和B 的密度之比.解:(1)水深20 cm ,即h =0.2 m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 =ρgh =1.0× 103 kg /m 3× 10 N/kg × 0.2 m =2× 103 Pa.(2)A 浸没时立方体A 排开水的体积:V A 排=V A =(10 cm)3=1 000 cm 3=1× 10-3 m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A 受到的浮力:F 浮=ρ水gV 排=1.0×103 kg /m 3×10 N/kg × 1× 10-3 m 3=10 N.(3)已知当A 的一半浸入水中时溢出水的质量刚好等于B 的质量,则:m B =m 排′=ρ水V A 排′=ρ水12V A =1.0×103 kg/m 3×12×1× 10-3 m 3=0.5 kg ,当A 浸没时,已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12G A , 根据称重法可得:F 浮=G A -F ,即:F 浮=G A -12G A =12G A , 所以,G A =2F 浮=2×10 N =20 N ,则A 的质量:m A =G A g =20 N 10 N/kg=2 kg , 已知V B =23V A ,则V B V A =23, 则ρA ρB =m AV A m B V B=m A m B × V B V A =2 kg 0.5 kg × 23=83. 17.如图所示,将一个体积为1.0×10-3 m 3,重6 N 的木块用细线系在底面积为50 cm 2的圆柱形容器的底部,当容器中倒入足够的水使木块被浸没时,(ρ水=1.0×103 kg /m 3,g 取10 N/kg)求:(1)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细线对木块的拉力.(3)剪断细线,木块处于静止时,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大?(4)木块在水面处于静止后,容器底所受到水的压强减少了多少?解: (1) 木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 浮=ρ水gV 排=1.0×103 kg /m 3×10 N/kg ×1.0×10-3 m 3=10 N ;(2)木块被浸没时处于静止,木块受平衡力作用,则细线对木块的拉力:F =F 浮-G =10 N -6 N =4 N ;(3)剪断细线,木块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则F 浮′=G =6 N ,由F 浮=ρ水gV 排得:V 排′=F 浮′ρ水g = 6 N 1.0×103 kg/m 3×10 N/kg=6×10-4 m 3. 露出水面的体积:V 露=V 排-V 排′=1.0×103 m -3 -6×10-4 m 3 =4×10-4 m 3.(4)液面下降的高度:Δh =V 露S =4×10-4 m 350×10-4 m 2=0.08 m , 剪断细线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Δp =ρ水g Δh =1.0×103 kg /m 3×10 N/kg ×0.08 m =800 Pa.类型二 电学综合计算题简单电路类1.如图所示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U =12 V 保持不变,电阻R 3=8 Ω,闭合开关S ,电压表的示数为8 V .求:(1)电流表的示数.(2)R 1与R 2阻值之和.(3)根据已知条件,你还能求出什么物理量?并求出该物理量的值.解:(1)电阻R 1、R 2、R 3串联,电压表测量电阻R 1、R 2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R 3的电压为U 3=U -U 12=12 V -8 V =4 V ,电流表的示数为I = U R = U 3 R 3 = 4 V 8 Ω= 0.5 A.(2)R 1与R 2阻值之和R 1+R 2=U 12I =8 V 0.5 A=16 Ω. (3)电路的总功率P =UI =12 V ×0.5 A =6 W ,电路总电阻为R =R 1+R 2+R 3=16 Ω+8 Ω=24 Ω,R 3的功率为P 3=U 23R 3=(4 V )28 Ω=2 W. 2.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为可调压直流学生电源,定值电阻R 0=10 Ω,小灯泡上标有“6 V 3 W ”字样,闭合开关S ,小灯泡正常发光,设灯丝电阻不变,求:(1)小灯泡的电阻.(2)电流表的示数.(3)若电源电压调至3 V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解:(1)由电路图可知,小灯泡L 与电阻R 0并联,电流表测R 0支路的电流,由P =UI =U 2R可得,小灯泡的电阻: R L =U 2L P L =(6 V )23 W=12 Ω. (2)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小灯泡正常发光,所以,电源的电压U =U L =6 V ,则电流表的示数:I 0=U R 0=6 V 10 Ω=0.6 A. (3)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电路中的总电阻:R =R 0R L R 0+R L =10 Ω×12 Ω10 Ω+12 Ω=6011Ω, 当电源电压调至3 V 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 ′=(U ′)2R =(3 V )260 11Ω=1.65 W. 动态电路类3.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a 端移动到中点时,测得电阻R 两端的电压U 与通过R 的电流I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电源电压.(2)R 的阻值.(3)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解:(1)由图甲知,当滑片在a 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 ,电路为电阻R 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电流最大,电压表测电源电压,由图乙可知,电源电压U =12 V.(2)由图乙可知,滑片在a 端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 =1.5 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 的阻值:R =U I =12 V 1.5 A=8 Ω. (3)由图甲知,P 滑到ab 中点时,两个电阻串联,设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为R 0,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R 02,电压表测R 两端的电压为4 V , 由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U -U R =12 V -4 V =8 V ,由图像知,此时串联电路的电流为I ′=0.5 A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 ab =2×R 02=2×U ′I ′=2×8 V 0.5 A =32 Ω. 4.(2019·怀化)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 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 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a 端滑到b 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I 与电压表示数U 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求:(1)当电压表示数为4.0 V 时,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2)R 0的阻值及电源电压.(3)当滑片滑到滑动变阻器中点时,电阻R 0消耗的电功率.解:(1)R =U I =4.0 V 0.2 A=20 Ω. (2)由图乙两组数据和电源电压相等可得,0.6 A ×R 0=0.2 A ×R 0+4 V ,解得R 0=10 Ω , 则电源电压为U 源=6 V .(3)由图甲、乙知,当U =4.0 V 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阻值最大,为R =20 Ω,则当滑片滑至中点时,电阻R 0消耗的功率为P =I 2R 0=( 6 V 10 Ω+10 Ω)2×10 Ω=0.9 W . 5.(2019·安徽)图示为“研究小灯泡灯丝的阻值变化特点”的电路图.实验所选用的器材均能符合实验要求,其中部分器材的规格如下:小灯泡(额定电压3.8 V ,额定电流0.32 A).电压表(量程3 V ,内阻3 000Ω).电流表(量程500 mA ,内阻0.5 Ω),定值电阻R 0(阻值1 000 Ω).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时,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2.7 V ,电流表的示数为315 mA ,求此时:(1)小灯泡两端的电压.(2)通过小灯泡的电流.(3)小灯泡灯丝的阻值.解:(1)由题可知,电压表两端电压为2.7 V ,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为I =U V R V =2.7 V 3 000 Ω=9× 10-4 A ,电压表与定值电阻R 0串联,故通过R 0的电流为I =9×10-4 A ,R 0两端的电压为U 0=IR 0=9×10-4 A ×1 000 Ω=0.9 V ,电压表和R 0整体两端的总电压为U 总=U V +U 0=2.7 V +0.9 V =3.6 V ,故小灯泡两端电压U L =U 总=3.6 V .(2)电流表测量小灯泡所在支路和电压表与R 0整体所在支路的总电流,电流表示数为315 mA ,R 0所在支路的电流为I =9×10-4A =0.9 mA ,故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为I L =I 总-I =315 mA -0.9 mA =314.1 mA.(3)由欧姆定律I =U R 可得,此时小灯泡灯丝的阻值为R L =U L I L = 3.6 V 314.1 mA = 3.6 V 0.314 1 A≈11.46 Ω.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20 Ω,R 2=30 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现将开关S 1、S 2同时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 A .求:(1)电源电压.(2)S 1闭合,S 2断开,滑片P 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3)电路的最大电功率.解:(1)开关S 1、S 2同时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左端时,R 1、R 2并联且滑动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R 1、R 2并联的总电阻:R 总=R 1 R 2R 1+ R 2=20 Ω× 30 Ω20 Ω+30 Ω=12 Ω, 电源电压:U =IR 总=0.5 A ×12 Ω=6 V .(2)S 1闭合,S 2断开,滑片P 置于最右端时,R 1与R 串联且R 的阻值最大,R 1与R 串联的总电阻:R 总′=R 1+R =20 Ω+20 Ω=40 Ω,电流表的示数:I ′=U R 总′=6 V 40 Ω=0.15 A. (3)根据P =U 2R可知,当开关S 1、S 2同时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到最左端时,电路中总电阻最小,电功率最大,电路的最大电功率:P 最大=U 2R 总=(6 V )212 Ω=3 W. 7.(2019·德阳)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小灯泡上标有“8 V”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1.2 A ,如图乙是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滑动变阻器R 1的最大阻值为20 Ω,定值电阻R 2的阻值为9 Ω.当闭合S 和S 2、断开S 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中点时,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求:(1)电源电压是多少?(2)闭合S 和S 1、断开S 2,为保证电流表的安全,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为多少?(3)闭合S 和S 2、断开S 1,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17.5 Ω时,这时小灯泡的功率为3.2 W ,此时电流表的读数为多少?解:(1)当闭合S 和S 2、断开S 1,滑片移到中点时,L 与R 12串联.此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所以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其额定电压8 V ,由图乙可知,对应的电流为1 A ,则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1=I 1·R 12=1 A ×20 Ω2=10 V ,电源电压U =U 1+U L =10 V +8 V =18 V. (2)闭合S 和S 1、断开S 2,R 1和R 2串联,为保证电流表的安全,电路的最大电流应为I max =18 V R 1+9 Ω=1.2 A ,解得滑动变阻器的最小电阻R 1=6 Ω,所以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为6~20 Ω.(3)闭合S 和S 2、断开S 1,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 1=17.5 Ω,根据串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和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有P L ′=U 1′I ′=3.2 W ,电路电流I ′=18 V -U 1′17.5 Ω=3.2 W U 1′,可解得U 1′为14 V 或4 V .若U 1′=14 V>8 V ,则实际电压大于额定电压8 W ,这与题设相矛盾,故舍去.则U 1′=4 V ,电路中电流即电流表示数为I ′=U -U L ′R 1=18 V -4 V 17.5 Ω=0.8 A. 8.(2019·江西)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 ,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 ,R 2=20 Ω,滑动变阻器R 2的规格为“100 Ω 21 A ”.(1)闭合开关S 1,断开开关S 2、S 3,电流表示数为0.4 A, 求电源电压.(2)闭合开关S 3,断开开关S 1、S 2,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中点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 V ,求R 3的阻值.(3)闭合开关S 1、S 2和S 3,在不损坏电流表、电压表的情况下.求滑动变阻器R 2阻值的取值范围.解:(1)闭合开关S 1,断开开关S 2、S 3,电路中只有R 1连入电路,电路中电流I =0.4 A , 电源电压为U =IR 1=0.4 A ×20 Ω=8 V .(2)闭合开关S 3,断开开关S 1、S 2,且滑片在中点时,电阻R 2与电阻R 3串联,R 2=1002 Ω=50 Ω,电压表并联在R 2两端,R 2两端电压U 2=4 V ,R 3两端电压U 3=U -U 2=8 V -4 V =4 V ,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可得,R 3=R 2=50 Ω.(3)闭合开关S 1、S 2和S 3,电阻R 3被短接,电阻R 1与R 2并联,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各支路两端电压均等于电源电压,U <15 V ,故电压表安全,为保护电流表安全,有I 最大=0.6 A ,I 1=U R 1=8 V 20 Ω=0.4 A , I 2最大=I 最大-I 1=0.6 A -0.4 A =0.2 A ,R 2最小=U I 2最大=8 V 0.2 A=40 Ω, 滑动变阻器R 2阻值的取值范围为40~100 Ω.多挡位类9.小军家里有一款高、低温两挡电烤炉,他查看使用说明书,收集到一些信息如下:额定电压220 V ,低温挡电功率880 W ,高温挡电功率1 980 W ,电路原理如图所示,R 1、R 2代表两根电热丝,S 2为温控开关. 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高温挡正常工作时,电路中的总电流多大?(2)在低温挡正常工作1.5 h 消耗多少度电能?电热丝R 1的电阻多大?(3)若电热丝R 2烧毁了,要使电路恢复正常工作,小军用两根“220 V550 W ”的相同电热丝替代R 2,你认为小军的做法能否满足要求(请你用计算结果回答).解:(1)由P =UI 可得,在高温挡正常工作时电路的总电流:I =P 高温U =1 980 W 220 V=9 A. (2)由P =W t可得,在低温挡正常工作1.5 h 消耗的电能: W =P 低温t =880×10-3 kW ×1.5 h =1.32 kW·h =1.32度;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 1闭合、S 2断开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由P =UI =U 2R可知,电路中的总功率最小,电烤箱处于低温挡,则电热丝R 1的电阻:R 1=U 2P 低温=(220 V )2880 W=55 Ω. (3)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 1、S 2闭合时,R 1与R 2并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小,电路的总功率最大,电烤箱处于高温挡,因电路中总功率等于各用电器功率之和,所以R 2的电功率:P 2=P 高温-P 低温=1 980 W -880 W =1 100 W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 2的阻值:R 2=U 2P 2=(220 V )21 100 W =44 Ω,一根“220 V 550 W ”电热丝的电阻:R =U 2P =(220 V )2550 W =88 Ω,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所以,两根“220 V 550 W ”电热丝并联时的总电阻:R 并=RR R +R =88 Ω×88 Ω88 Ω+88 Ω=44 Ω,因为R 2=R 并,所以用两根“220 V 550 W ”的相同电热丝替代R 2,能使电路恢复正常工作.10.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浴霸作为浴室取暖设施走进了千家万户,集取暖和照明于一体.如图是某品牌浴霸的简单电路图,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浴霸的额定电压为220 V ,照明灯L 的额定功率为40 W ,L 1、L 2是两个额定功率都为242 W 的红外线取暖灯,当滑片P 置于最左端时,取暖灯正常工作(设灯丝电阻不变).问:(1)浴霸工作时,为了使取暖功率达到484 W ,应闭合的开关是哪个?(2)L 、L 1、L 2同时正常工作30 min ,消耗电能多少J?(3)当浴霸工作挡位为舒适型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是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解:(1)应闭合开关S 2.(2)L 、L 1、L 2同时正常工作的总功率:P =P 1+P 2+P L =242 W +242 W +40 W =524 W ,L 、L 1、L 2同时正常工作时,消耗的总电能:W =Pt =524 W × 30× 60 s =943 200 J.(3)L 1、L 2并联的总电阻:R =U 2P 1+P 2=(220 V )2242 W +242 W =100 Ω,根据R =U 2P可知,L 1、L 2两端的实际电压:U 实=P 舒适R =324 W × 100 Ω=180 V .因为L 1、L 2并联后再和滑动变阻器串联,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 变=U -U 实=220 V -180 V =40 V ,挡位为舒适型时通过L 1和L 2的总电流:I =P 舒适U 实=324 W 180 V=1.8 A ,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 变=U 变I =40 V 1.8 A≈22.2 Ω. 实际应用类11.小明设计了一个测量物体质量的“托盘秤”,如图甲是其原理,其中托盘上放置物体,压力传感器R 的电阻值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杠杆ABO 可绕O 点转动,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可显示质量大小).已知OB ∶BA =1∶2,电阻R 0=100 Ω.压力传感器R 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00 N ,压杆与压力传感器的接触面积为2 cm 2,压力传感器R 的电阻值随所受压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定不变,托盘秤达到最大称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也达到最大值,托盘和杠杆组件的质量忽略不计.求: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