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 词类活用等用法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时间名词、方 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 词常常作状语。
主语 + 【名词】 + 谓语
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其一〖犬〗坐于前
谓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的类型: 《自主培优》P149
(一)、表示时间
1、时汉连伐胡 当时
2、今有人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其邻之鸡者 表每一 每天
例如:“鞭”,本是名词,但在“公子怒, 欲鞭之”中受能愿动词“欲” 修饰并且带了宾语, 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因此,我们说在 这个句子中,“鞭”活用作动词,离开了这个句 子(或语言环境)它仍然是普通名词。
了解类型 一、名词活用 二、动词活用
三、形容词活用 四、数词活用
1、名词作一般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名词使动用法 4、名词意动用法
当作……一样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
※名词用作动词,其后面没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状语则其后面还有其他谓语动词。
例如:又郊败之。 比较分析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
①合流屈曲而南。 名词用作动词 ②斜削东下,与东山夹溪南流。 名词用作状语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一项 是(D ) A、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B、沛公欲王关中 C、还军霸上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二)、表比喻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三)、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A、名词类: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的使动用法。
B、动词类: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C、形容词类: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第一,表示比喻.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狐”,像狐狸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例: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草”,在草丛中行走;“露”,在露地里住宿。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师生互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名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导读:常见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教学要点: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具体而言,它包括:A、名词类: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
4、名词的使动用法。
B、动词类:1、动词作名词。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C、形容词类:1、形容词作名词。
2、形容词作动词。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D、数词活用。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第一,表示比喻.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狐”,像狐狸一样。
第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第三,表示处所。
例: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草”,在草丛中行走;“露”,在露地里住宿。
第四,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第五,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师生互练]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
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 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这时活用为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地势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 远
7 数词的活用
小结
1、 所谓词类活用是相对现代汉语来说的 2 、了解一个词是否有活用现象,是由上下 文决定,我们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 还要注意它在句中地位(充当什么成分), 前后有那些词,与它构成什么关系。
词类活用随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 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 A) 2.吾从而师之( ) B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师道之不传也久 C 矣( ) A 5.而耻学于师( )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沛公欲王关中( )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鼓三通,锣三下 敲鼓,击锣
名作使动用法
首先判断名词作动词,再判断是否是使动。 使动:看该动作是否是后面的宾语发出。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使死者活,使骨头长肉
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概念:主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的种类:(1)形容词的活用 (2)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
• 普通名词作状语
• 1.用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译“像…一样”或 “像…似的” 。
• 例如: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①句中“席”、“包”、“囊” 分别作状语:像席
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这三句是互文 见义,全句可译为“吞并天下之意”。
• ②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 ②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③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像对
待…一样”或“按照…” 。
• 例如: •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①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
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像对待兄 长一样招待他。
• ②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3.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 ①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 大巫的背后)
• ②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 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以……为鱼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通假规律
1、“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如: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通“溟”,指“海”。 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通“樽”, 指“酒杯” 。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如: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指“才能”。
3.同声旁形声字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
①范增数目项王 两个名词相连 “可、能、欲”等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名词被能愿动词修饰 ③置人所罾鱼腹中。名词用在“所”字结构中 ④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 名词放在副词后 ⑤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后紧跟代词 ⑥秦伐韩,军于阏与 名词后跟介词结构作补语
高考真题:
(1)2006年高考江苏卷: 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一)分类:
文言实词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发生了两 大变化:一是词形由单音节向双音节演变,一 是词义大多数已发生变化。而词义的演变主要 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2、词义缩小
3、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 变化 5、词义轻重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 “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 指一切大的河流。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让……称王
生死而肉骨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复活、长肉 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使……为臣
舍相如广成传舍
让……住在……
四、词类活用 (五)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指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 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
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滕公奇其言,壮其貌。
例: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
——“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
b、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
•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 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 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
• a、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以为 一个双音词。
• 有时文言文中两个意义相关的词因为语法 结 构上的关系连在一起使用,而这两个词
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一个词,词义也由原来 的两个变成一个,这时不要把它们等同起 来,用现代汉语的词义去解释。
• 铁骑突出刀枪鸣 突然出击,骤然杀出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同音字替代。 例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要”通“邀”,邀请; “蚤”通“早”, 早高点考。真题[20110湖浙北 江卷] “畜”通“蓄”,储备 C(.或2)采臣橡愿实抚、之畜,菜无根使以劳延而冬生春怨。隋监未远, 高 不可考不真察题。[2(01《0山新东唐卷书].张“卒文”瓘通传“》猝)”,仓猝 我产D高 B愿生..治考又意怨国真长去 愤不题于安。失[用抚隋2秉0车他朝0,9们的江卒,教苏不不训卷能要离]办使今“秉(天”他不通们远“),柄因不”劳能,累不权而省柄察。
“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
2.名词用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 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在 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 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活用为状语(例句)
主语 相如〖廷〗叱之 吾得〖兄〗事之
谓语
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主语 + 【名词】 + 谓语
–“甘”,古义指美味,味道甜。 今义除了以上的说法,还有心里乐意
的意思,比如“甘心情愿。”
2、词义缩小
如“让”在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 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后一个意思不用。
谷 (由谷类的总名到现在专指小米或稻子)
“臭”字,古代泛指各种气味,《易经》上 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个“臭” 就是指香味。现在“臭“只指臭味了。
• “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是指地位 低下,“鄙”是指见识浅陋,是表谦虚的 中性词,今天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 是贬义词。
• ”乖“。古义指偏执、不驯顺。《林黛玉 进贾府》:”行为偏僻性乖张。“即是古 义。今义是”听话、安顺“的意思。如 “这孩子很乖。”
(2)注意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这类 词古今外形相同,但意义不同。
滕公认为他言语不凡,相貌壮美。
②孔子登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就 觉得天下小了。
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他动身晚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②今鱼我虾在当也成,伴而侣人,皆把藉麋吾鹿弟看,作令朋我友百。岁后,皆
练一练 1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 1、张良出,要 项伯 邀
• 2、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性
• 3、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 叛
• 4、臣以险衅,夙遭闵 凶 悯
• 5、拜送书于庭 廷 • 6、唯大王与群臣孰 计议之 熟
• 7、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
• 8、扁鹊望桓侯而还
旋
练一练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D)
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练一练
• 1、各率 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 • 2、今齐 地方千里 绝:隔绝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 3、 可怜体无比 • 4、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 也
常见常用古今异义词
三、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的某 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或相近的 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被替代的那 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的那个字叫借字, 也就是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 释,也应读本字的音。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弱/削弱)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愚蠢) 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变高/提高) ⑤昂其直,居为奇货。 (使……变高/提高)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变尊贵/抬高)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 语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
种类
词类 活用
名 词
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用作状语
使动用法
动 词 形 容 词 数词
动词用作名词
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 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 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或名 词充当谓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3)另外要注意对偏义复词的理解与积累。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 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 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
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 。
• a、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高考真题[2011福建卷](《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我为你新修那座亭子,并重新题名为 “一柱”可以吗?
四、词类活用 (四)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 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 可以通过“使……怎么样”的句式进行解释。
“子”,最初是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孩、女 孩都称“子”。现在“子”只指“儿子” 了。
3、词义转移
• 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 物。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 指鼻涕。“穷”古代表示“困窘” 义,现在指贫穷。
• 例如:“走”。古义为“跑”、 “逃跑”的意思。今义的”走“是” 步行“的意思。
• 信(信使—书信)
四、词类活用 (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备了名 词的语法功能。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愚人
将军身披坚执锐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形容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
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爱 世之所高,莫如黄帝。 推崇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走到尽头
4、词义轻重有变化
• 即词义强化或弱化。“憾”的古义 是“怨恨、不满”,现在表“遗 憾”,古义比今天的程度要高。再 如“恨”,古代多表“遗憾”,不 满意,现在则表仇恨、怀恨,程度 加重了。
5、感情色彩 变化
• “爪牙之士”中的“爪牙”古代是褒义词, 是“得力助手”之义,现在则比喻坏人的 党羽,变为贬义词。
A. 或师焉,或不焉 B.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 句读之不知
3、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A. B. C. D.失其所与,不知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临时具有的 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特点: 1.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2.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3.“以今律古”,即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 待文言文的语法。
鱼肉之。
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假使 ③我故死人后不,独都亲会其把亲他,当不作独鱼子肉其了子(。任意宰割)
因此人们不(应当)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 不应当只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
高考真题[2011安徽卷](《万贞文先生传》) D.先生赎而归之(归还) 使之归(回家)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
活用为状语
※注意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用作状语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