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合集下载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化学综合》考试大纲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化学综合》考试大纲
12
四、计算题(10 分) 1(5分)解:滴定到酚酞变色时,反应为: NaOH + HCl == NaCl + H2O ;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 当继续滴加 HCl 到甲基橙变色时,反应为: NaHCO3 + HCl == NaCl + H2CO3 酚酞变色时,消耗 HCl 体积为 V1=30.00mL,甲基橙变色时,消 耗 HCl 体积为 V2=5.00mL, 则试样中含有 Na2CO3 和 NaOH 两种组分。 滴定 NaOH 消耗 HCl 的量应为: V1 –V2 = 30.00 – 5.00=25.00 (mL) 设 NaOH 的质量分数为 wNaOH, 则:
CH 2
COOCH3 COOCH3 COOCH3 COOCH3 Pt ( -- H2 ) COOCH3 COOCH3 (E)
…… 三、简答题(共 30 分) 1.(10 分)答: (1)气相色谱 NPD 检测器对含氮和磷元素的有机物 有较灵敏的响应, 本题中的分析物 3,4-二氯苯胺分子中有 1 个 N 原子, 气相色谱 NPD 检测器响应,因此可采用 NPD 检测器。 (2)设稻田水中 3,4-二氯苯胺的含量为 Cx,则有: Cx/C 标准样=稻田水样色谱峰面积/标准样色谱峰面积。 Cx= C 标准样× (稻田水样色谱峰面积/标准样色谱峰面积) =1.0× (150/600)=0.25mg/L。 . . . . . .
H2 / Pt
CH3CH2CH2CH2NH2 (B)
_ Br2 + OH ( -- CHBr3 )
O CH3CH2CH2CH2 C NH 2
CH3 I ( 过量 )
CH2
_ + CHCH2CH2N(CH3)3 I (C)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范围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范围
法律思维与逻辑、法律分析与推理,案件事实推理,判决推 理,法律论证。
-4-
中国政法大学 201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科目命题范围
科目 代码
初试自命题 科目名称
822 法治文化基本理论
命题范围
法理学基本理论(75 分)、法治文化基本理论与实践(75 分)
823 比较法学与民法学
比较法学(75 分):比较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学(75 分): 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
法医学概论、法医物证学、司法精神病学各占 50 分。
物证技术总论(30 分)、痕迹检验技术(30 分)、文件物 证技术(30 分)、微量物证检验技术(30 分)、声像资料 及电子数据检验技术(30 分)。
社会法理论(20 分)、劳动法学(80 分)、社会保障法学 (50 分)。
网络法基础理论(150 分):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法 学理论。
民事诉讼法学(25 分):中国民事诉讼法。
2017 年 8 月
-6-
刑法学(75 分):中国刑法总论 中国刑法分论; 刑事诉讼法学(75 分):刑事诉讼原理、原则、制度(含刑 事证据)、程序。
713 法医学综合一
法医学概论(75 分)、法医病理学(75 分)。
717 法医学综合三
法医临床学(75 分)、法医病理学(75 分)。
730 哲学综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各科目每 科各出三题,每题 30 分,共九题,考生任选五题作答)
881 新闻传播学综合二
新闻采访学(25 分)、新闻写作学(35 分)、新闻编辑学 (35 分)、新闻评论学(25 分)、公共关系学和广告学(30 分)。
民法学(50 分):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总论、合同法、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治安案件查处》考试大纲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治安案件查处》考试大纲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治安案件查处》考试大纲(2018年1月)Ⅰ.考查目标要求考生了解、掌握查处治安案件的法律依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认定标准、调查取证及治安调解的基本要领与技能。

具体考查目标包括:1.查处治安案件的法律依据2.治安案件的特点及构成要件3.查处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则及基本法律制度4.查处治安案件过程常用的行政强制措施5.查处治安案件的证据要求(质量要求与程序规则要求)6.查处治安案件的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适用条件7.治安调解的法律依据、调解程序及法律效力8.对常发类治安案件调查取证的基本要领9.治安案件的结案条件及处罚处理决定的执行9、查处治安案件的法律救济(听证、复议与行政诉讼)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12分2.简答题20分3.论述题20分4.案例分析28分Ⅲ.考查内容第一章治安案件概述第一节治安案件的概念与特征一、治安案件的概念二、治安案件的构成要件三、治安案件的特点四、治安案件的种类第二节查处治安案件的基本原则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二、合法、公正、公开、及时的原则三、“过罚相当”原则四、尊重与保障人权原则五、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第三节查处治安案件的法律依据一、宪法二、治安管理法律、法规与行政规章三、与治安规律法律相衔接的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第二章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第一节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概念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定义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第二节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体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观方面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体的主体四、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体的主观方面第三节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的表现形式一、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二、数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第三章治安案件的管辖与回避制度第一节治安案件管辖一、治安案件管辖的概念二、治安案件管辖的意义三、管辖分类第二节回避制度一、回避的概念二、回避的法律适用情形三、回避的决定权限第四章查处治安案件的相关行政强制措施第一节治安行政强制措施概述一、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及特征二、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使用原则三、治安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第二节限制人身自由权的治安行政强制措施一、继续盘问二、强制传唤三、约束醒酒四、对精神病人的保护性约束五、“强行带离现场”和“立即拘留”六、强行遣回原地七、对外国人的人身行政强制措施八、检测九、检查十、收容教育十一、强制治疗十二、强制戒毒十三、收容教养第三节对财物及行为的治安行政强制措施一、紧急征用二、抽样取证三、先行登记保存四、扣押物品、文件五、现场管制第五章治安案件的证据第一节治安案件证据概述一、治安案件证据的概念及特征二、治安案件的证据种类三、治安案件的境外证据规定四、公安机关收集证据的主要方式和基本要求第二节治安案件的证据规格一、书证规格二、物证规格三、视听资料、电子证据规格四、勘验、检查笔录证据规格五、证人证言证据规格六、鉴定意见证据规格七、检测结论的证据规格第三节治安案件的证据保全一、扣押二、先行登记保存第六章治安案件查处的期间与法律文书的送达第一节治安案件查处的期间一、治安处罚期间的概念及意义二、治安处罚期间的种类和计算三、治安处罚期间的耽误和顺延第二节治安案件法律文书的送达一、治安案件法律文书送达的概念和意义二、治安案件法律文书送达的方式三、治安案件法律文书的送达回证四、治安案件法律文书送达的效力第七章查处治安案件的普通程序第一节治安案件的受理一、治安案件受理概述二、治安案件受理程序三、治安案件受理要求四、治安案件受理文书第二节治安案件的调查一、传唤二、询问三、勘验、检查四、鉴定、检测五、辨认第三节治安案件的告知一、告知程序二、告知听证程序三、告知文书制作第四节治安案件的听证一、听证的概念和意义二、举行听证的条件三、听证的告知、申请和受理四、听证程序五、听证决定第五节治安案件的处罚决定一、结案条件二、结案后的法律后果及处理三、治安处罚的种类与适用四、决定程序五、注意事项六、处罚决定的文书制作第八章查处治安案件的调解程序第一节治安调解的意义一、治安调解的概念二、治安调解的原则三、治安调解的意义第二节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一、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二、禁止性规定第三节治安调解的程序一、当场调解程序二、治安调解的普通程序三、注意事项四、调解的文书制作第九章查处治安案件的简易程序第一节简易程序概述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法律特征二、采用简易程序的意义三、采用简易程序的特殊性第二节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一、简易程序法定适用条件二、适用简易程序的禁止性规定第三节适用简易程序的程序规定一、表明执法身份二、告知相关内容三、听取执法对象意见四、填写并送达处罚决定书五、罚款的执行六、备案制度第十章治安案件处罚决定的执行程序第一节治安案件处罚决定执行概述一、治安案件处罚决定的概念二、治安案件处罚决定执行意义三、治安案件处罚决定执行的主体资格四、治安案件处罚决定的执行对象五、治安案件处罚决定的执行依据六、治安案件处罚决定执行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二节治安处罚的具体执行一、警告的执行二、罚款的执行三、行政拘留的执行四、吊销许可证的执行第十一章查处治安案件的法律救济程序第一节行政复议程序一、申请行政复议的依据二、行政复议的申请程序三、相关文书制作第二节行政诉讼程序一、提起行政诉讼的依据二、行政诉讼的原告与被告三、相关文书制作第三节治安行政赔偿程序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赔偿二、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权利的赔偿三、公安机关免于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四、治安行政赔偿义务机关第十二章涉外治安案件的查处程序第一节涉外治安案件概述一、涉外治安案件的概念与特点二、涉外治安案件的查处原则第二节涉外治安案件查处的程序一、涉外治安案件的受理与立案二、外涉外治安案件的的调查与处理三、涉外治安案件的调解第十三章扰乱公共秩序治安案件的查处第一节扰乱单位秩序治安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扰乱单位秩序行为的认定三、对扰乱单位秩序行为的处罚第二节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使治安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使行为的认定三、对妨碍交通根据正常行使行为的处罚第三节其他扰乱大型活动秩序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其他扰乱大型活动秩序行为的认定三、对妨碍交通根据正常行使行为的处罚第四节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认定三、对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处罚第五节寻衅滋事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寻衅滋事行为的认定三、对寻衅滋事行为的处罚第六节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的认定三、对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的处罚第七节其他扰乱公共秩序案件的查处一、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件的查处二、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案件的查处三、破坏选举案件的查处四、聚众扰乱单位秩序案件的查处五、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案件的查处六、聚众扰乱大型活动类案件的查处第十四章妨害公共安全治安案件的查处第一节危险物质被盗、被抢、丢失后不按规定报告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危险物质被盗、被抢、丢失后不按规定报告行为认定三、对危险物质被盗、被抢、丢失后不按规定报告行为的处罚第二节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行为认定三、对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行为的处罚第三节盗窃、损毁公共设施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盗窃、损毁公共设施行为认定三、对盗窃、损毁公共设施行为的处罚第四节擅自安装、使用电网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擅自安装、使用电网行为认定三、对擅自安装、使用电网行为的处罚第五节违反规定举办大型活动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违反规定举办大型活动行为认定三、对违反规定举办大型活动行为的处罚第十五章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案件的查处第一节组织、胁迫、诱骗进行恐怖、残忍表演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组织、胁迫、诱骗进行恐怖、残忍表演行为认定三、对组织、胁迫、诱骗进行恐怖、残忍表演行为的处罚第二节强迫劳动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强迫劳动行为认定三、对强迫劳动行为的处罚第三节以滋扰他人方式乞讨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以滋扰他人方式乞讨行为认定三、对以滋扰他人方式乞讨行为的处罚第四节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行为认定三、对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行为的处罚第五节侵犯他人隐私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侵犯他人隐私行为认定三、对侵犯他人隐私行为的处罚第六节殴打他人及故意伤害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殴打他人及故意伤害行为认定三、对殴打他人及故意伤害行为的处罚第七节猥亵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猥亵行为认定三、对猥亵行为的处罚第八节强迫交易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强迫交易行为认定三、对强迫交易行为的处罚第九节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案件的查处一、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案件二、非法侵入住宅案件三、非法搜查身体案件四、胁迫、诱骗、利用他人乞讨案件五、威胁人身安全案件六、侮辱、诽谤案件七、虐待案件八、遗弃案件九、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案件第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案件的查处第一节妨碍执行职务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妨碍执行职务行为认定三、对妨碍执行职务行为的处罚第二节招摇撞骗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招摇撞骗行为认定三、对招摇撞骗行为的处罚第三节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印章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印章行为认定三、对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印章行为的处罚第四节非法以社团名义活动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非法以社团名义活动行为认定三、对非法以社团名义活动行为的处罚第五节制造噪声干扰正常生活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制造噪声干扰正常生活行为认定三、对制造噪声干扰正常生活行为的处罚第六节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伪造、隐匿、毁灭证据行为认定三、对伪造、隐匿、毁灭证据行为的处罚第七节卖淫、嫖娼类案件的查处一、卖淫案件二、嫖娼案件三、拉客招嫖案件四、引诱、容留、介绍卖淫案件第八节赌博案件的查处一、法律规定二、赌博行为的表现形式与认定三、对赌博行为的处罚第九节涉及“毒品”类案件的查处一、非法持有毒品案件二、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案件三、非法买卖、运输、携带、持有毒品原植物种子案件四、非法运输、买卖、储存、使用罂粟壳案件五、向他人提供毒品案件六、吸食、注射毒品案件七、胁迫、欺骗医务人员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案件第十节其他妨害社会管理案件的查处一、拒不执行紧急状态下的决定、命令案件二、阻碍特种车辆通行案件三、冲撞警戒带、警戒区案件四、买卖、使用伪造、变造公文、证件、证明文件案件五、伪造、变造、倒卖有价票证案件六、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案件七、将房屋出租给无证件人居住案件八、违法承接典当物品案件九、制作、运输、复制、出售、出租淫秽物品案件十、组织、进行淫秽表演案件十一、饲养动物干扰正常生活案件Ⅳ.参考书目1.商小平.《治安案件查处》【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Ⅴ.参考试题(非完整试题,仅为样式与分值说明)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治安案件2.强制治疗二、简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简述依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2.简述暂缓执行行政拘留“担保人”应具备的法定条件三、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论述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常见情形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2.试论办理治安案件适用“听证”的范围及重大现实意义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邓某与王某同住在一个村子,并且两家相邻。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法学综合(二)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法学综合(二)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考试《法学综合(二)》考试大纲(2018年8月)Ⅰ.考查目标《法学综合(二)》包括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两部分。

要求考生具有准确把握刑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基本原理、基本法律规范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刑法学具体包括:1.准确掌握刑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2.正确理解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效力、犯罪构成、犯罪形态、正当行为的基本含义及其主要内容。

3.了解我国的刑罚制度,理解刑罚的功能和目的,掌握我国刑罚的体系、种类以及刑罚裁量制度的主要内容。

4.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掌握常见、多发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认定中的主要问题。

5.运用刑法学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结合刑法规定,合理地分析和认定案件。

刑事诉讼法学具体包括:1.准确掌握刑事诉讼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

2.正确理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含义、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准确掌握刑事强制措施、刑事辩护与代理等基本制度的适用条件、程序和具体要求。

3.全面理解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准确掌握刑事证据的种类、分类以及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标准等刑事证明制度,熟练运用刑事证据规则。

4.全面了解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理解和掌握侦查、提起公诉、审判等基本程序和特别程序。

5.运用刑事诉讼法学基本原理、基本制度,遵循刑事诉讼程序,结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分析、解决刑事诉讼中的实践问题。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

二、考试方式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内容及分数结构刑法学 75分刑事诉讼法学 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本试卷主要题型均为主观题,包括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Ⅲ.考查内容第一部分刑法学一、刑法概述(一)刑法的概念(二)刑法的体系和刑法解释1. 刑法的体系2. 刑法解释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罪刑法定原则1.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2.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体现3. 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适用(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2.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三)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2.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立法体现3.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司法适用三、刑法的效力范围(一)刑法的空间效力1. 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2.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原则(二)刑法的时间效力1.刑法的溯及力2.与刑法的时间效力有关的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四、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一)犯罪概念1.犯罪的概念2.犯罪的基本特征(二)犯罪构成1.犯罪构成的概念2.犯罪构成的特征3.犯罪构成的意义五、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概述(二)犯罪客体的分类1.犯罪的一般客体2.犯罪的同类客体3.犯罪的直接客体(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犯罪对象的概念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六、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二)危害行为1.危害行为的概念和特征2.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三)危害结果1.危害结果的概念和特征2.危害结果的种类3.危害结果的地位(四)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五)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1.时间、地点和方法对定罪的意义2.时间、地点和方法对量刑的意义七、犯罪主体(一)犯罪主体概述(二)刑事责任能力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2.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三)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1.刑事责任年龄2.精神障碍3.生理功能丧失4.生理醉酒(四)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的概念和类型2.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3.特殊身份群体的刑事处遇(五)单位犯罪1.单位犯罪的概念2.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八、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主观方面概述(二)犯罪故意1.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要素2犯罪故意的类型(三)犯罪过失1.犯罪过失的概念2.犯罪过失的类型(四)与罪过相关的几个特殊问题1.不可抗力事件2.意外事件3.期待可能性问题4.严格责任问题(五)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1.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2.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意义(六)认识错误1.认识错误的概念2.法律认识错误3.事实认识错误九、正当行为(一)正当行为概述(二)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的概念2.正当防卫的条件3.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三)紧急避险1.紧急避险的概念2.紧急避险的条件3.紧急避险及其刑事责任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区别十、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1.故意犯罪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故意犯罪形态存在的范围3.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二)犯罪既遂形态1.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3.既遂犯的处罚原则(三)犯罪预备形态1.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3.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四)犯罪未遂形态1.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3.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五)犯罪中止形态1.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3.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十一、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概述1.共同犯罪的概念2.共同犯罪的成立要件3.共同犯罪的认定(二)共同犯罪的形式1.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2.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三)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1.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2.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3.教唆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十二、罪数形态(一)罪数判断标准和类型(二)一罪的类型1.实质的一罪2.法定的一罪3.处断的一罪(三)数罪的类型1.实质数罪与想象数罪2.异种数罪与同种数罪3.并罚数罪与非并罚数罪4.判决宣告以前的数罪与刑罚执行期间的数罪十三、刑事责任(一)刑事责任概述(二)刑事责任的根据(三)刑事责任的发展阶段和解决方式十四、刑罚概说(一)刑罚的概念(二)刑罚的功能(三)刑罚的目的十五、刑罚的体系和种类(一)刑罚的体系(二)主刑1.管制2.拘役3.有期徒刑4.无期徒刑5.死刑(三)附加刑1.罚金2.剥夺政治权利3.没收财产4.驱逐出境(四)非刑罚处理方法十六、刑罚裁量制度(一)刑罚裁量概述1.刑罚裁量的概念和特征2.刑罚裁量原则3.刑罚裁量情节(二)累犯1.累犯的概念2.累犯的分类和构成条件3.累犯的刑事责任(三)自首与立功1.自首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2.自首的认定3.自首的刑事责任4.立功的种类及其表现形式5.立功的刑事责任(四)数罪并罚1.数罪并罚的概念2.数罪并罚的原则3.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适用(五)缓刑1.缓刑的概念2.一般缓刑3.特殊缓刑十七、刑罚执行制度(一)减刑1.减刑的概念2.减刑的条件3.减刑的时间、幅度与刑期计算(二)假释1.假释的概念2.假释的条件3.假释的考验期及其考察4.假释的法律后果十八、刑罚的消灭(一)时效1.时效的概念2.追诉时效(二)赦免1.赦免的概念和种类2.我国赦免制度的特点十九、刑法各论概述(一)刑法分则的体系1.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和意义2.犯罪的分类和依据(二)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1.罪状2.罪名3.法定刑二十、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二)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二十一、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二)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二十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概述2.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分述(二)走私罪1.走私罪概述2.走私罪分述(三)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1.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概述2.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分述(四)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1.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概述2.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分述(五)金融诈骗罪1.金融诈骗罪概述2.金融诈骗罪分述(六)危害税收征管罪1.危害税收征管罪概述2.危害税收征管罪分述(七)侵犯知识产权罪1.侵犯知识产权罪概述2.侵犯知识产权罪分述(八)扰乱市场秩序罪1.扰乱市场秩序罪概述2.扰乱市场秩序罪分述二十三、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述二十四、侵犯财产罪(一)侵犯财产罪概述(二)侵犯财产罪分述二十五、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扰乱公共秩序罪1.扰乱公共秩序罪概述2.扰乱公共秩序罪分述(二)妨害司法罪1.妨害司法罪概述2.妨害司法罪分述(三)妨害国(边)境管理罪1.妨害国(边)境管理罪概述2.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分述(四)妨害文物管理罪1.妨害文物管理罪概述2.妨害文物管理罪分述(五)危害公共卫生罪1.危害公共卫生罪概述2.危害公共卫生罪分述(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1.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概述2.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分述(七)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1.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概述2.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分述(八)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1.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概述2.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分述(九)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1.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概述2.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分述二十六、贪污贿赂罪(一)贪污贿赂罪概述(二)贪污贿赂罪分述二十七、渎职罪(一)渎职罪概述(二)渎职罪分述第二部分刑事诉讼法学一、刑事诉讼法概述(一)刑事诉讼的概念(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三)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四)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二、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范畴(一)刑事诉讼的目的(二)刑事诉讼的价值(三)刑事诉讼的认识(四)刑事诉讼的结构(五)刑事诉讼的职能(六)刑事诉讼的法律关系(七)刑事诉讼的阶段三、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二)刑事诉讼的公理性原则1.程序法定原则2.司法审查原则3.控审分离原则4.审判中立原则5.控辩平等原则6.无罪推定原则7.辩护原则8.参与原则9.及时性原则10.比例原则11.一事不再理原则(三)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人权保障原则2.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原则3.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5.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6.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7.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8.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9.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原则10.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11.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12.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原则13.刑事司法协助原则四、刑事诉讼主体(一)概述(二)公安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三)人民检察院(四)人民法院(五)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六)被害人(七)单位当事人(八)其他诉讼参与人五、刑事诉讼行为(一)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二)刑事诉讼行为的要素(三)刑事诉讼行为的程式六、刑事强制措施(一)刑事强制措施概述1.刑事强制措施的概念与特征2.刑事强制措施与其他相关法律措施的区别3.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二)拘传1.拘传的概念和特点2.拘传适用程序3.特殊的拘传——通缉(三)取保候审1.取保候审的概念和适用条件2.取保候审的方式3.取保候审人的义务4.取保候审的程序(四)监视居住1.监视居住的概念和适用条件2.监视居住人的义务3.监视居住的程序(五)刑事拘留1.刑事拘留的概念和特征2.刑事拘留的适用条件3.刑事拘留的程序(六)逮捕1.逮捕的概念和特征2.逮捕的适用条件3.逮捕的权限4.逮捕的批准、决定和执行程序5.人民检察院的羁押复查权6.逮捕的变更、撤销或解除七、刑事辩护与代理(一)刑事辩护1.刑事辩护概述2.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二)刑事代理1. 刑事代理概述2.公诉案件中的代理3.自诉案件中的代理4.附带民事诉讼中的代理八、证据(一)证据的概念和意义1.证据的概念2.证据的特征3. 证据的意义(二)刑事证据的种类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9.电子数据10.行政执法证据(三)刑事证据的分类1.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2.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3.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4.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九、证明(一)证明的概念1.证明的概念2. 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原理3. 证明的种类(二)证明责任1.证明责任的概念2.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3.自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三)证明对象1.证明对象的概念2.证明对象的特征3. 程序法事实、证据事实与证明对象4. 刑事诉讼的证明对象(四)证明要求1.证明要求的概念与意义2.刑事诉讼中的证明要求3.疑难案件的处理(五)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1.收集证据2.证据的审查判断(六)证据规则1.国外证据规则简介2.我国证据规则的现状与发展3.相关性规则4.司法令状规则5.非法证据排除规则6.传闻证据规则7.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十、立案与侦查程序(一)立案程序概述(二)立案的材料来源及条件1.立案的材料来源2.立案的条件(三)立案程序1.对立案材料的接受2.对立案材料的审查3.立案监督(四)侦查程序概述1.侦查的概念和特征2.侦查工作的法治原则(五)侦查行为1.讯问犯罪嫌疑人2.询问证人、被害人3.勘验、检查4.搜查5.扣押6.鉴定7.辨认8.特别侦查程序(六)侦查终结程序1.侦查终结的法定条件2.侦查终结的法定方式(七)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的侦查(八)补充侦查(九)侦查监督1.侦查监督的对象2.侦查监督的方式和程序十一、起诉(一)起诉的概念与意义1.起诉概述2.起诉的意义(二)提起公诉的程序1.提起公诉概述2.审查起诉3.提起公诉4.不起诉(三)公诉变更(四)提起自诉的程序十二、刑事审一审程序(一)刑事一审程序概述1.刑事审判概述2.刑事一审程序概述(二)第一审程序普通程序1.第一审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对公诉案件的审查3.判决、裁定和决定(三)简易程序1.简易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3.简易程序的特点(四)自诉案件的审判程序1.自诉案件的概念和范围2.自诉案件的条件和程序3.自诉案件审理的特点(五)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1.附带民事诉讼概述2.附带民事诉讼的请求范围3.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4.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十三、刑事救济程序(一)第二审程序1.第二审程序概念和特点2.提起第二审程序的主体3.提起第二审程序的理由和方式4.提起二审程序的期限5.二审程序的审判6.上诉不加刑(二)死刑复核程序1.死刑复核程序概述2.判处死刑(死缓)案件的复核程序(三)审判监督程序1.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意义2.审判监督程序的提起和决定3.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对案件的重新审判程序十四、刑事执行程序(一)刑事执行的概念和特征(二)各种判决、裁定的执行程序(三)刑罚变更执行程序(四)新罪、漏罪的处理十五、特别程序(一)特别程序概述1.特别程序的概念2.特别程序的特点(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1.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三)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1.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内容和要求(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隐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五)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1.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概念和特征2.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的内容和要求Ⅳ.参考书目1.法律规定:有关刑法、刑事诉讼法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等,最新颁布的修正案。

2018 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0838Z1)考试科目,考研参考书目、复试线、招生简章

2018 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0838Z1)考试科目,考研参考书目、复试线、招生简章

2018 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刑事科学技术(0838Z1)考试科目,考研参考书目、复试线、招生简章考试科目研究方向考试科目01 痕迹检验技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02 图像检验技术②201 英语一03 理化检验技术③302 数学二04 文件检验技术④822化学或823刑事科学技术基础参考书目重点:罗亚平版本的《刑事科学技术》复试线男生:346 女生:385招生简章(一)政治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记录;3.学习、工作期间无党纪、政纪处分;4.无不宜从事公安工作的其他原因。

(二)年龄条件报考“非定向就业”(录取后档案需要转入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年龄不超过27周岁(1990年7月1日以后出生);报考“定向就业”(录取后档案不转入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72年7月1日后出生)。

(三)学历条件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截至2017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照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博士、硕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四)身体条件考生既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及细则的要求,还应达到以下标准:1.男生身高原则上不低于170厘米,体重不轻于50公斤、不超过标准体重25%;女生身高原则上不低于160厘米,体重不轻于45公斤、不超过标准体重25%;左右眼裸视力不低于4.6(0.4);无色盲、色弱。

2.五官端正,面部无明显特征和缺陷(如唇裂、对眼、斜眼、斜颈、各种疤麻等);嗅觉不迟钝,无鸡胸、驼背、腋臭,无严重静脉曲张,无明显八字步、罗圈腿,无重度平跖足(平脚板),无纹身、少白头,无各种残疾;两耳无重听,无口吃;本人和直系亲属无精神病史。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证据法学和刑事政策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证据法学和刑事政策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证据法学和刑事政策学》考试大纲(2016年12月)Ⅰ.考查目标公安学专业警察法学研究方向复试科目包括证据法学和刑事政策学两部分。

证据法学要求考生具有全面了解、熟悉证据法学基本原理,掌握证据基本法律规范和基本制度的专业素养,具备分析、判断和解决证据实践问题的基本能力。

证据法学具体包括:1.准确掌握证据法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我国证据取得和运用的相关法律规定。

2.全面理解我国证据法学的理论基础,领会认识论、价值论等多元理论的内容、与证据法学的关系及其支撑作用。

3.了解证据制度的类型和发展历史,熟悉法定证据制度、自由心证等证据制度的内容。

4.了解证据法的原则,掌握证据裁判原则等的内容和要求。

5.了解证据制度的主要内容,理解证据的概念、特征,准确掌握证据种类、分类的相关内容。

6.了解证明理论,掌握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证明标准等证明制度的基本内容,熟练运用刑事证据规则。

7.了解证据法学理论研究中的重大、前沿问题,知晓对国外先进成果的客观评介,明晰司法实务部门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面临的问题、挑战。

8.运用证据法学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结合证据法律规范,合理地分析和认定案件。

刑事政策学要求学生了解刑事政策学与刑法学、犯罪学的关系,了解国内外主要刑事政策思想,掌握犯罪社会预防的基本内容,掌握我国刑事政策的发展变化以及我国当前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

具体包括:1.对刑事政策学、刑法学与犯罪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对刑事政策主要价值的思考能力。

3.对国外刑事政策主要思想的了解程度。

4.对我国刑事政策发展变化的认识程度,以及如何理解刑事政策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事司法中的体现。

5.对如何实现犯罪社会预防的认识情况。

6.对我国当前各种具体刑事政策问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题,共20分。

2018法律硕士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汇总

2018法律硕士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汇总

2018法律硕士考研参考书及考试科目汇总本内容凯程崔老师有重要贡献一、教材1.书名: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了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是考生必不可少的复习备考依据。

2.书名: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是考生必不可少的复习备考依据。

3.书名:(2017年版)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分析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教育部考试中心4.书名: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考试指南(第十七版)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二、考试科目1.法律硕士(非法学)非法学的法律硕士参加的是每年一月份全国135所高校联考,其招生对象为应届或往届的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者)。

考试科目为四门:外语(100分)实行全国统考、政治(100分)、专业基础课(150分)和综合课(150分)实行全国联考;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录取类别:包括计划内定向、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外自费和计划外委培。

学习方式:全日制脱产学习和在职不脱产学习,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2.法律硕士(法学)法学法律硕士与非法学的考试时间同样是在1月份,不同之处在于招生对象为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者);考试科目也为四门:外语(100分)实行全国统考、政治(100分)、专业基础课(150分)和综合课(150分)实行全国联考;考试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录取类别与法律硕士(非法学)相同,学习方式有全日制(二年)脱产学习,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中国政法大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中国政法大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招生专业:法学一级学科各专业考试科目:601法学综合一(法理学、宪法学、国际法学各占40分,行政法学30分)考试日期:1月16日上午考生须知:1.选择题在答题卡上作答,其余试卷均在答题纸上写清题号作答,在试卷上答题不给分。

书写字迹清楚。

2.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卷一起交回,否则以零分记。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的无效。

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凡规范未规定行为规则而规定参照、援引其他法律条文或其他法规,这种规范叫()。

A.确定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2.法的作用划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的观点是由()首先提出来的。

A.庞德 B.拉兹C.富勒 D.罗尔斯3.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这一规定属于()。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C.法律术语D.技术性规定4.某人因偷税、抗税,情节严重,依法应追究()。

A.民事法律责任B.刑事法律责任C.行政法律责任D.违宪法律责任5.关于原始社会的行为规则,不正确的是()。

A.主要依靠氏族成员自觉遵守和氏族首领的威望来维持B.没有国家强制性C.违反这种规则会受到严厉的制裁D.没有强制性,因为那时没有暴力国家机器的出现6.香港地区的法律属于()。

A.普通法法系B.英美法系C.中华法系D.民法法系7.下列有关法律体系和法系却别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法律体系只包括一国的法律,而法系包括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B.法律体系只是一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而法系还包括历史上存在的法律C.法律体系的组成单位的划分标准与法系的划分标准不同D.法律体系只是一国现行有效的法律,而法系只是指历史上存在的法律8.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法学上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客体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内容9.某司机违章驾车,依法应受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101思想政治
理论
全国统考科目
199管理类联
考综合能

全国联考科目
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204英语二全国统考科目301数学一全国统考科目302数学二全国统考科目306西医综合全国统考科目
397法律硕士
联考专业
基础课(法
学)
全国联考科目
398法律硕士
联考专业
基础课(非
法学)
全国联考科目
408计算机学
科专业综

全国统考科目
497法律硕士
联考综合
(法学)
全国联考科目
498法律硕士
联考综合
(非法学)
全国联考科目
332警务硕士
专业基础
全国联考科目
438警务硕士
专业综合
全国联考科目
347心理学专
业综合
《普通心理学》(第4版,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面向21世
纪课程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
材)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管理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规划,高等学校公共事业
管理专业创新规划教材)主编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
社2009年11月出版;《社会心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
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金盛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0月出版。

701法学综合
(一)
《法理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主编葛洪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宪法》(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主编许崇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年6月出版。

《民法》(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
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主编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702分析化学
(含仪器
分析)
《分析化学》(第五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
材),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11月出版。

《仪器分析》(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
五”国家级教材),主编朱明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
月出版。

703公安学综

《新编犯罪侦查学》,何家弘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8
月出版。

《公安学基础教程》,编写组编著,中国人民公安大
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801法学综合
(二)
《刑法学》(第五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
材),主编高明暄、马克昌,执行主编:赵秉志,北京大学出
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刑事诉讼法学》
(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主编樊崇
义,法律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802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鲁崇贤,科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803法学综合
(三)
《刑法学》(第五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
材),主编高明暄、马克昌,执行主编:赵秉志,北京大学出
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刑事诉讼法学》
(第三版,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系列),主编樊崇
义,法律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804刑事科学
技术
(一)
《刑事技术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
主编王彦吉、王世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出版。

805刑事科学《刑事技术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
技术
(二) 主编王彦吉、王世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编著,电子工业出版
社。

806 刑事科学技术(三) 《刑事技术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主编王彦吉、王世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出版。

807 刑事科学技术(四) 《刑事技术学教程》(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教材),主编王彦吉、王世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