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常规检查作业指导书
粪便显微镜常规检查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

(1)脓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
(2)粘液便见于肠炎、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癌。
(3)米汤样便见于霍乱或副霍5)羊粪样粒便见于痉挛性便秘。
(6)水样便消化不良、急性肠炎。
3.显微镜检验:
[正常参考值]
无红细胞、虫卵、原虫,偶见少量白细胞或上皮细胞。
(3)灰白色胆道阻塞、胆汁缺乏、服用钡剂等。
(4)绿色食用大量绿色蔬菜、婴儿消化不良等。
(5)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及细菌性痢疾。
XXXX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7-21
粪便显微镜常规检查
版序:ABCD
页码:第2页,共2页
2.性状: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为软便且成形,婴儿便是糊状。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肠炎、痢疾、结肠肿瘤、息肉等。
(2)白细胞增多常见于过敏性肠炎、肠寄生虫病、细菌性痢疾。
(3)寄生虫卵多见于肠道及肝胆寄生虫病人,如蛔虫病等。
[操作步骤]
1.先观察粪便的颜色,性状,有无寄生虫体。
2.直接涂片:在洁净玻片上加等渗盐水1-2滴,选取粪便的不正常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做直接涂片检查。
3.镜检。
[结果判断]
1.颜色:
[正常参考值]
黄褐色,婴儿为金黄色或黄绿色。
[临床意义]
(1)黑色上消化道出血、服中药、铁剂、活性炭等。
(2)鲜红色下消化道出血,如痢疾、痔疮、肛裂等。
XXXX医院
临床检验实验室
文件编号:
ABCD-SOP-07-21
粪便显微镜常规检查
版序:ABCD
页码:第1页,共2页
粪便常规

一. 粪便理学检查1.颜色可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灰白色、绿色、红色和柏油样等。
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疾病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
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
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
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
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酱色便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和巧克力等。
2.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泡沫样、稀汁样、血水样、血样、黏液血样、米泔水样和有不消化食物等。
正常时为有形软便。
球形硬便可见于便秘。
黏液稀便可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
黏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
酱色黏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假膜性肠炎及隐孢子虫感染等。
米泔水样便并有大量肠粘膜脱落,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扁平带状便可能因直肠或肛门狭窄所致,如直肠癌或直肠息肉等。
二.粪便隐血试验上消化道有少量出血时,红细胞被消化而分解破坏,由于显微镜下不能被发现,故称为隐血。
目前粪便隐血试验(OBT)常用化学法或免疫法测定粪便中血红蛋白也可联合测定粪中转铁蛋白。
其中,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
免疫法【原理】采用抗人血红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与粪便样品中的人血红蛋白特异性结合以检测粪便中有无血液,本试验不受动物血红蛋白的干扰,试验前不须禁食肉类。
【操作】根据不同试剂盒的说明书操作。
【注意事项】1.灵敏度和特异性(1)灵敏度:样品中血红蛋白浓度达到10~14mg Hb/L或0.2mg Hb/g粪便,就可得到阳性结果。
(2)特异性:免疫法对人血红蛋白特异性很强,样品中鸡、牛、马、猪、羊等动物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在500mg/L以下时,不出现假阳性结果。
2.试验局限性(1)本法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胃肠道因病变的出血,然而,由于家族性息肉或直肠癌可能不出血或间断性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不均匀,或粪便处理不当(高温、潮湿、放置过久等)都可造成阴性结果。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

粪便常规检查(直接涂片法)作业指导书1.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肉眼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以及利用粪便生理盐水涂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涂片中是否有虫卵、幼虫、各种细胞、包囊、结晶等。
2. 标本采集2.1 标本采集前病人准备:无须特殊准备。
2.2 标本种类:粪便。
2.3 标本要求:标本应取自粪便的不同部位特别是病理性改变比较明显的部位。
3. 标本储存:粪便应取指头大小存放于干燥、清洁、无吸水性的容器内。
粪便的容器必须有盖且有明显的标记。
4. 标本运输:室温运输。
5. 标本拒收标准:尿液、植物、泥土、污水等污染标本;干结粪便。
6. 操作步骤:6.1 肉眼观察粪的颜色、性状。
6.2 再用竹片搜集少量不同部位的粪便标本,涂抹于滴有一滴生理盐水的洁净玻片上。
6.3 盖上盖玻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过印刷物字迹为准。
6.4 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虫卵、幼虫等,再在高倍镜下观察有无红细胞、白细胞、各种结晶,并观察粪便中的菌群分布。
7. 结果判断与分析:7.1 粪便颜色根据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
正常粪便因粪胆素而呈棕黄色,但可因饮食、药物或病理原因影响而改变粪便颜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服硅酸铝、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的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食用西红柿、西瓜等;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
酱色常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水样见于霍乱。
7.2 性状可报告为软、硬、糊状、泡沫状、稀汁样、血水样、血样、粘液血样、粘液脓样、有不消化食物等。
正常时为有形软便。
7.2.1 球形硬便:便秘时可见。
7.2.2 粘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7.2.3 粘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性痢疾。
7.2.4 酱色粘液(可带脓)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7.2.5 稀汁样便:可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时见于伪膜性肠炎及了隐孢子虫感染。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op

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op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 o p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大便常规检查操作规程sop一.项目名称:大便常规检查二.操作步骤:1.一般性状检查:1)颜色:观察所见报告:如黄色|、褐色、土灰色、绿色、红色、柏油样等2)性状:观察所见报告:如软、硬、糊状、泡沫样、稀汁样、血样、粘液样、粘液脓样、有消化不良食物等。
3)寄生虫虫体:蛔虫、饶虫、绦虫节片等较大虫体,肉眼可分辩。
2.大便显微镜检查:见操作规程《大便显微镜检查》三.临床意义:1.颜色:正常为棕黄色;灰白色见于钡餐后、阻塞性黄疸、胆汁减少或缺乏;绿色见于食用含叶绿素德蔬菜后及含胆绿素时;红色见于下消化道出血;柏油样见于上消化道出血;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食用大量咖啡、巧克力等;米泔样见于霍乱。
2.性状:正常为成型软便。
球形硬便见于便秘;粘液稀便见于肠炎、痢疾、急性血吸虫等;粘液脓性血便见于细菌痢疾等。
四.病人准备和标本要求1.留取新鲜指头大小即可,放入干燥、清洁、无吸水性德有盖容器送检2.检查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应于排便后立即检查。
冬季需采取保温措施。
3.不应采取尿壶中的粪便标本。
粪便中也不可混入植物、泥土、污水等4.采取标本后,应在一小时内送检。
5.大便隐血试验要求在检验的前三天禁食动物血、肉、肝脏、富含叶绿素的食物、铁剂、中药等,以免假阳性反应。
五.粪便标本检验后的处理盛器为瓷器、玻璃等器皿,应浸入含有2000mg/L有效氯的消毒药水中六.注意事项:操作时应仔细认真。
七.参考文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八.制定日期:修改日期:编写者:主任对规程认可:。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粪便常规检查标本采集指南
一、患者准备
1.患者应在收集标本前保持患者原有饮食,并且不要进行特殊饮食、使用特殊药物或者食物补充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患者要保持正常的大便节律,尽量在自然排便后直接采集标本。
二、标本采集器具
1.采集容器:标准的标本采集容器应该是干净无菌的,并且容器的底部应该有一个密封盖,避免样品的泄漏。
三、标本采集方法
1.患者在清洁马桶上排便前,可以将一定量的清洁纸杯放入马桶内,以避免污染。
2.采集标本时,使用一次性手套保持个人卫生。
3.使用采集棒或者塑料勺子将新鲜的粪便标本取得适量(约5毫升)放入采集容器内。
注意不能将尿液、水份、纸巾等杂质混入标本中。
4.确保标本完全填满容器,且不溢出。
四、标本运输
1.标本运输应尽量及时,不得长时间放置。
若不能及时送达实验室,可以将标本放入冰袋中冷藏,并尽快送达实验室。
2.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标本翻倒、震荡和温度波动,以免对标本结果产生干扰。
五、注意事项
1.采集标本时不能使用含有抗生素、抗菌素、抗真菌药物等药物的洗肠剂,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如因其中一种特殊原因(如禁跟踪其中一种感染源)需要消毒标本采取采用消毒标本并告知实验室。
3.采集标本应尽量避免接触尿液、洗涤剂、清洁剂等化学物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标本采集器具应避免使用与其他标本采集器具交叉污染,以免产生误差。
六、标本处理与保存
1.送检前,标本应保存在4℃以下,以免细菌繁殖。
2.标本送达实验室后,实验室人员会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检验。
粪便标本采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采集粪便标本以做粪便常规和其他检验。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科做粪便常规和其他检验项目所需粪便标本的采集。
3. 物品准备:专用一次性尿杯、编号笔。
4. 检验申请单填写要求:4.1检验申请单由医生通过电脑开出。
4.2 检验申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年龄、化验单编号、临床诊断、送检标本、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标本年月日时、申请医生及采样者签名。
5. 操作步骤:5.1刷出检验条码、核对姓名,向受检者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5.2 发一次性尿杯一个给受检者,嘱受检者留取粪便标本一小时内送检。
5.3 受检者按要求自己用一次性尿杯留取粪便标本交检验科工作人员编号待检。
6. 注意事项6.1 粪便常规检验留取5g左右(指头大小),粪便标本应留取新鲜粪便的病理成份,如粘液、血液(红色或黑色部份);若无病理成分,可各部位取材。
不得被其他异物污染,不能从尿布上取粪便标本,不得从尿壶或便盆中取标本。
6.2 潜血试验,应嘱患者收集标本前3天禁食动物性食物。
服用铁剂、铋剂、动物血液及绿叶蔬菜等可影响隐血测定应注意避免。
6.3 细菌检查的粪便标本应收集于灭菌封口的容器内,勿混入消毒剂及其它化学药品。
6.4 阿米巴滋养体检测应注意标本保温并立即送检,立即检测。
血吸虫毛蚴孵化需全量新鲜标本(不少于30g)。
7. 其它:如分析失败,将对同一原始样本进行检验。
如仍不能发出报告者,分析原因并告知受检者重新采样检验。
8. 相关文件8.1 标本采集管理程序8.2 标本管理程序。
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大便常规标准操作规程
一、采集大便样本
1. 患者在采集粪便样本前应保持正常饮食,避免服用对粪便颜色、性状、气味有影响的药物。
2. 采集粪便时,应用干净的一次性取样器或清洁的容器,确保无污染。
3. 取样时,应取含有粘液、脓血等异常成分的粪便,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二、外观检查
1. 检查粪便的形状、颜色、气味,有无寄生虫卵、粘液、脓血等。
2. 记录异常发现,并作好描述,为进一步检测提供依据。
三、显微镜检查
1. 将粪便样本涂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进行显微镜检查。
2. 观察粪便中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记录观察结果。
四、细胞识别
1. 通过显微镜检查,识别并计数粪便中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2. 依据细胞数量和形态判断可能的病因。
五、寄生虫检测
1. 取适量粪便样本进行寄生虫检测。
2. 用粪便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查找寄生虫卵、幼虫等。
3. 依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寄生虫感染。
六、细菌培养
1. 取适量粪便样本进行细菌培养。
2. 将粪便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细菌培养。
3. 根据培养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并做药敏试验。
七、化学染色
1. 对粪便样本进行特殊染色处理,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2.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镀银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等。
3. 根据染色结果判断病因。
八、药敏试验
1. 对细菌培养阳性的粪便样本进行药敏试验。
2.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生命体征测量作业粪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生命体征测量作业粪标本采集操作流程【操作目的】1. 协助临床诊断疾病;为临床的治疗提供依据。
2. 检查粪便颜色、性状、有无脓血、寄生虫卵等。
3. 检查粪便内肉眼不能察见的微量血液。
【操作流程】1. 素质要求:衣帽整洁、举止端庄、态度和蔼、洗手、戴口罩2.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排便情况3. 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注意事项4.物品准备:蜡纸盒(带盖的便器或试管)、竹签(肠拭子)、风遮、消毒棉签操作前1. 核对医嘱,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2. 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3. 用屏风遮挡,嘱患者排尿后留取粪便标本,以免尿混入粪便标本4. 粪便常规:清晨留取标本,用竹签取5g大便,放入蜡纸中送验粪便培养:排便于消毒便盒内,用消毒棉签采取粪便的异常部分于蜡纸盒内或试管内,或肠拭子蘸等渗盐水,由肛门插入直肠4~5cm处,轻轻转动,取出粪便少许,放入无菌培养试管中,盖好送验操作中寄生虫及虫卵标本;从粪便几个不同的部分采集5~10g,应采集带血及粘液部分送验卵化血吸虫毛蚴;留取粪便50g,必要时留取24h粪便蛲虫卵:应在23点左右,患者感觉肛门周围发痒时,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自肛门周围皱壁处拭取,然后插入试管内,塞好管口送验阿米巴原虫:收集标本前将便器加温,再排便,便后连同便盆立即送验隐血:检查前三天内禁食肉类、肝类、血类、叶绿素类饮食及含铁剂药物第4天留取5g粪便,置于蜡纸盒内查寄生虫体:患者服驱虫药后,将大便排于清洁便盒中留取全份粪便如为腹泻病人应取脓、血、粘液等异常部分5. 采集完,再次核对床号、姓名6. 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操作后 1. 处理用物,及时送检标本2. 洗手、脱口罩、记录【注意事项】1.细菌检验用标本应全部用无菌操作收集,立即送检。
2.无粪便排出而又必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肠拭子取标本。
3.如为水样便,可盛于大口玻璃瓶中送检。
【观察要点】观察粪便的色、量、性质、气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室
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1/4 粪便常规检查
1 检查目的
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炎症、出血和寄生虫感染等情况;根据粪便的性状和组成,了解食物的消化状况,借以粗略地评价胰腺外分泌功能;用粪便隐血检查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过筛试验;检查粪便中有无致病菌以防治肠道传染病。
目测法及显微镜检查相结合观察粪便有无病理现象,主要用于协助消化道疾病及各种寄生虫病诊断和治疗。
2 检测原理
粪便颜色和性状通过目测法进行观察。
粪便中的细胞、寄生虫等,这些物质虽然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由于细胞太小,肉眼不能看见,利用显微镜放大的特性能够将粪便涂片沉渣中的有形成分放大,根据细胞、原虫和寄生虫形态加以识别鉴定。
3 性能参数
粪便常规检查目前还没有测定性能指标。
4 标本
4.1 粪便标本要新鲜,且不可混入尿液,便盒清洁干燥。
4.2 涂片镜检时,应选取其粘液或脓血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
4.3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既从脓血性或稀软部分取样涂片进行镜检,室温低于20℃时,载玻片应适当预温。
5 设备和试剂
5.1 显微镜
5.2 生理盐水、2.5%碘液
6 容器和添加剂类型
盛标本的容器应清洁、干燥、有盖,无吸水和渗漏,最合适的容器是采便器。
采便器内无任何添加剂。
7 校准步骤
不需要。
8 操作步骤
8.1 目测观察粪便的颜色和性状。
8.2 洁净玻片上加等渗盐水1~2滴,选择粪便的不正常部分,或挑取不同部位的粪便做直接涂片。
8.3 混悬于载有一滴生理盐水的载玻片上,涂成薄片,涂片的厚度以能透视
临床检验室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2/4
8.4 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有无虫卵、原虫、包囊、寄生虫幼虫及血细胞等,再用高倍镜详细检查病理成分的形态及结构。
9 质量控制措施无。
10 干扰因素
粪便标本留取时间过久或混入尿液均可影响检查结果;留取标本时,没做到多点采集或没有收集粘液、脓血部位可降低检查阳性率;女性生理性出血时,采集的标本会使检查结果出现假阳性。
11 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粪便常规检查无结果计算及测量不确定度。
12 生物参考区间
正常人粪便生物参考区间:性状:黄色软便;白细胞:0/高倍视野;红细胞:0/高倍视野;寄生虫:未见/低倍或高倍视野。
13 患者检验结果可报告区间
13.1 物理性状
粪便颜色:淡黄色、黄褐色、绿色、白色或灰白色、红色、果酱色及黑色或柏油色。
性状:软便、粘液便、脓性及脓血便、鲜血便、稀糊状或稀汁样便、米泔样便、
白陶土样便、溏便、乳凝块及胨状便。
13.2 显微镜检查
13.2.1 细胞
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肠粘膜上皮细胞、肿瘤细胞等,在进行细胞镜检时,至少要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后,报告结果。
报告方式见下表
临床检验室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3/4
13.2.2 寄生虫卵及肠道原虫
从粪便中检查可见到的寄生虫卵有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枝睾吸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及带绦虫卵等;可见到的肠道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鞭毛虫、纤毛虫及人芽囊原虫等。
13.2.3 其它
显微镜下可见食物残渣、结晶、细菌、肠道真菌等。
14 警告/危急值
粪便潜血检查无警告及危急值。
15 实验室解释
15.1 外观性状
粘液便:单纯粘液便的粘液无色透明、稍粘稠,脓性粘液则呈黄色不透明,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
脓性及脓血便:说明肠道下段有病变。
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
鲜血便:直肠息肉、结肠癌、痔疮等可见鲜红色血便。
柏油样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时,可见柏油便。
寄生虫:蛔虫、蛲虫、带绦虫等较大虫体或其片断可随粪便排出,肉眼可见。
15.2 显微镜检查
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结肠炎症如细菌性痢疾时,可见到大量白细胞或成堆出现的脓细胞,亦可见到小吞噬细胞。
正常粪便中无红细胞。
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急性血吸虫病等肠道下段出血时可出现红细胞。
巨噬细胞(大吞噬细胞):细菌性痢疾和直肠炎症时均可见到。
寄生虫:可能见到寄生虫卵及肠道原虫包括蛔虫卵、鞭虫卵、钩虫卵、蛲虫卵、华枝睾吸虫卵、血吸虫卵、姜片虫卵及带绦虫卵等;可见到的肠道原虫包括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鞭毛虫、纤毛虫及人芽囊原虫等。
16 安全防护措施
粪便检验过程中,要穿好工作衣、带防护口罩、手套;严格按操作规程,检验结束后,要用0.2%过氧乙酸溶液擦拭实验台、显微镜手柄、载物台等;然后用0.2%过氧乙酸溶液泡手后,用流水冲洗。
17 变异的潜在来源
粪便标本留取时间过久或混入尿液均可使细胞或原虫破坏;女性生理性出血时,采集的标本会使检查结果出现红细胞。
临床检验室粪便常规检查版本:第一版
页号/总页数:4/4
18 异常结果的处理
检查结果异常或发现寄生虫病原体时复查并通知临床医生。
19 报告时间与标本保存
19.1 送检标本要新鲜,一般标本检测后不保存。
19.2 检查阿米巴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既从脓血性或稀软部分取样送检。
19.3 送检标本当天发出报告,急诊标本30分钟发出检验报告。
20 参孝文献:
临床基础检验学/寇丽筠主编.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编写人审核人生效日期
2011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