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制取氧气(第2课时)吴德康

合集下载

2.2氧气-吴德康

2.2氧气-吴德康
2.[讲解]
(板书)课题2氧气
二、合作探究
1.引导探究物理性质:
【过渡】你知道氧气的哪些性质请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设疑】氧气真的都是无色的吗
【设疑】氧气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吗为什么
【设疑】用排水法收集满一瓶氧气后,保存时集气瓶口应该向上还是向下
【布置任务】请小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2.实验探究化学性质:
阅读教材、物理性质
1.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2.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大
3.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4.三态变化时颜色变化
观察,思考。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讨论分析结论
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前、反应过程中、反应后。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观察实验现象,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写出文字表达式
小结交流,知识脉络化。




课题2 氧气的性质
教学
反思
主备人:吴德康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新型:新课 课时:1 总课时数:




知识

技能
1.知道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碳,硫、铁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中所表现出来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碳、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能说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并会判断。
4.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小结】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只有一种物质的反应。
三、小结: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有何收获
思考
倾听
思考,总结氧气的相关性质:
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2 气体。
化学性质:1 能助燃;2 能供给呼吸。
阅读教材,发现问题,体会氧气在不同状态下颜色的不同。

2.1-2-空气(第二课时)吴德康

2.1-2-空气(第二课时)吴德康
【作业】
资料收集我们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并用照片、漫画、短文等方式记录身边发生的污染空气的现象。
分析,讨论,分类。
*
归纳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背诵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体会概念,形成分类的方法。
听讲,领会。
听讲,观察物质与化学符号的对应关系。

结合图片、资料讨论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
C.冰水混合物D汽水
三、大气污染及防治
【过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非常重要。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的污染日益严重。
【展示】有关空气被污染的图片、照片、资料等
组织学生讨论空气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的来源及应采取的措施。
【出示】P30讨论题
【小结】空气污染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
六总结交流巩固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思考后口答
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难溶于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等。
讨论教材中的问题。根据讨论描述氮气的物理性质。
思考,讨论,形成理念: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再次观察图片中的相关用途,思考相关的性质是什么。
独立完成相关练习。
针对错误,探讨错误。

观看图片,发现图片表达的主题思想。思考并讨论:
:
2.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情感
态度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1.(
2.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性质与用途。
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
教学难点

初三化学备课教案—制取氧气(第2课时)

初三化学备课教案—制取氧气(第2课时)

二、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三、收集氧气的方法: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板书
四、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五、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课后反 思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放一层水,防止生成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操作,观察现象
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1、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
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浊的气体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及
氧气的性质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作 高分突破对应练习
业 板书设计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化锰 + 氧气
观察装置图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 讨论回答 P36 讨论题
置图
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思考并回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过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1、怎样证明说明气密性良好 2、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培养学生注意知识的内在 联系
2、装药品,并将试管固定
3、为什么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
点、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重、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课时安排及其它
演示实验,讲授法 1 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补充(个性设计)

3.2制取氧气教案及练习题

3.2制取氧气教案及练习题

新课程有效教学案例之3.2教学案例学校名称:乌丹五中课程名称:化学内容主题:3.2制取氧气教材版本:科学粤教版教师姓名:456附件一:《问题导读单》第三章氧气第二节制取氧气班级:姓名:时间: .1、工业上和实验室;里可以制取纯度较高的氧气,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工业上通常采用或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室里制取氧气通常采取的方法是2、关于催化剂的理解有人是这样认为的:(1)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2)催化剂只能减慢反应速率(3)催化剂这个概念的关键性词语是“一变两不变”你能说出“一变”指的是什么吗?那么两不变呢?(4)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做催化剂,太牛了!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通常分成气体发生装置、气体导出装置、气体收集装置(以后还有气体净化装置、气体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等)那和你的同伴想一下,发生装置的选择通常依据什么?收集装置的选择通常依据什么?4、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快速翻译,看谁说的准确、全面。

5、我的问题是:附件二:《问题训练单》第三章氧气第二节制取氧气1、已知汞极易挥发为剧毒的汞蒸气。

下列制取氧气的方法中,适用于实验实验室制取的是( )○1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氯化钾+氧气 ○3氧化汞 汞+氧气 ○4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过氧化氢 水+氧气 A. ○1○2○5B. ○2○4○5 C. ○1○3○5 D. ○2○3○5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开始实验时,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不在试管口处堵一小团棉花C.加热时,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以增大药品受热面积D.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移走导气管3、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①没给试管均匀受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记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走酒精灯,后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⑦氯酸钾中混有可燃物A.全部B.除④外C.除⑥⑦外D. ①②③⑤4、小红想在实验室里利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为此她设计了如下操作步骤①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②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盛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③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气管从水槽中拿出 (1) 指出小红设计的实验操作中缺少的一个主要步骤(2) 小红的实验操作步骤设计中的不当之处是什么?如不改进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5、某气体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备下列性质中的哪几项( )A.不易溶于水B.易溶于水C.密度比空气小D.密度比空气大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遇到二氧化锰即可放出B.从空气中可分离出氧气和氮气,这个变化是分解反应C.凡是含氧的物质都可以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7、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B.加热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以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C.二氧化锰只能做催化剂D.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的速率增大8、有一种紫黑色固体A ,加热后生成一种无色气体B ,无色气体B 能使带火星的二氧化锰木条复燃,若将一种红色粉末,放在盛有B的集气瓶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D,并放出热量,试推断:A是 B是 C是 D是评价:学生反思与总结:。

教学设计5:2.3 制取氧气

教学设计5:2.3 制取氧气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讲解并板书]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板书]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教学情景]展示一些氯酸钾,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和状态,并描述。

[板书]1.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板书]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探究活动
[提问]化合反应可表示为A+B→AB,那么分解反应该如何表示呢?
[回答]分解反应可表示为AB→A+B。

[总结]简单地讲,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通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和加热高锰酸钾两种方法。

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通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它在这里起催化作用。

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我们还知道用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分解反应。

同时还告诉我们要学会用分类的方法来学习化学。

四、分析归纳
[总结结果如下]
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把药品加入试管中并固定好试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准备好,再进行加热;然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实验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槽,最后再熄灭酒精灯。

[投影]展示下列口诀
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歌诀
一要检查气密性,。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课件:《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件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课件:《制取氧气》第二课时课件

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思考:
1、催化剂在反应中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 2、过氧化氢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 3、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
[实验]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发 生 装 置
收 集 装 置
原理:
氯酸钾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锰加酸热钾+二氧化锰+氧气
04视频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过氧化氢 氯酸钾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锰加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它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可表示为: AB=A+B
化合反应可表示为: A+B=AB
• 善于利用分类的方法学习化学。 混合物
分析
木条没有复燃
没有氧气放出
木条复燃
有氧气放出
木条又复燃
又有氧气放出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取到催化的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 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 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 一 变: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考察点:化学反应前后(不是化学反应中)
物质 纯净物
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
二氧化锰 氯化钾+氧气 加热 锰加酸热钾+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装置:
(1)
(2) (3) (4)
1、改正下图中的错误
2、导气管应只稍露出胶塞即可

人教版化学九年《制取氧气》word教案五

人教版化学九年《制取氧气》word教案五

(人教版)课题3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
柳州市第八中学李元红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通过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学习重点、难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教学设计:
小组探究活动报告
探究活动1 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方法
活动内容:一、写出反应原理(用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氯酸钾
二、选择其中一个反应原理,拼出或画出对应的发生装置
三、收集氧气的方法有
(1)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2)选择该方法的理由是。

探究活动2 探究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活动内容:一、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步骤
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氧气。

三、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方法:
四、归纳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的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九上 2.3 制取氧气 课件(2)

初中化学九上 2.3 制取氧气 课件(2)
的封面副标题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最可怜。 你既认准这条路,又何必在意要走多久。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爱因斯坦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孩子,你是老师捧在手里的微笑。——王静 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宋《省心录》 在灾难面前不屈服,而应更加勇敢地去正视它。 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 基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态度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 字表达式怎样书写?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 二、活动探究制取装置 1.【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学生活动
回答药品 板书文字表达式
2.【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 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向上排空气法及排水法中导管伸入集气瓶 的位置。
讨论分析装置的特点,特别是试管 口的方向,试管口的棉花等,并解 释合理的原因。 背诵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可用的 收集装置。 思考导管长短、位置对实验的影响。
课后 作业
课时天天练第二单元第 5 课时
教学 思反
水+氧气
板 书 设 计
实验原理 实 验 室 制 取 氧 气
\
氯酸钾
二氧化锰 加热 加热
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密度、在水中溶解性。 操作步骤 : 查 装 定 点 收 离 熄 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是否复燃
小组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 小结实验注意事项,小结验过程 中试管破裂的可能原因。
观察课件,体会实验严谨,科学操 作的实际意义。
【学生分组实验】根据板书内容的 提示,进行实验操作。
讨论回答
小结:知道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掌握连接仪器,制 取及收集气体的方法。
课题 3
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茶)装(庄)定点收 离(利)熄(息) 【投影展示】讨论题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4、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 5、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可 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用课件展示错误操作导致的后 果 【展示】1.试管口向上倾斜导致试管炸裂的动画 2.试管局 部受热导致试管炸裂的动画 3. 水倒流导致试管炸裂的动 画。 四、实验探究制取氧气 【课件展示】 实验内容: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 2 瓶氧气 2.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注意事项:1、操作顺序(1)检验气密性(2)装药和棉 花(3)倾斜固定试管(4)集气瓶盛水做准备(5)先预 热后加热(6)连续气泡收集(7)先拿导管后熄灯 2、燃烧实验(1)木炭用坩埚钳夹住,由上往下缓慢伸入 集气瓶中(2)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预先留少量的水 3、实验完毕后整理仪器和桌面 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 【讨论】(1)为什么木炭要由上往下缓慢伸入集气瓶? (2)为什么要在燃烧铁丝的集气瓶中放少量的水?燃烧 木炭时为什么不放水?燃烧硫要放水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交流提高 【设问】学完本课,你知道了什么?
灌云县光裕中学化学教案
总课 主备人:吴德康 执教人:吴德康 时数
备课 时间
2012 年 9月 13 日
教学 课题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 2 课时)
课时 安排
2 2
知识 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技能 教 学 目 标 过程 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方法
1.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 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引导): (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 分析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发生装置选 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 择的规律: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 (3)归纳 应条件来选择发生装置。 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集装置选择的 【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规律:根据气体的性质(密度、溶 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三、探索操作步骤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锰酸钾制取氧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气的操作步骤。 (指导阅读)课本第 45 页。 引导学生利用关键字串联实验步骤,简化实验步骤的方 一名学生复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 法。 【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