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与智利养老模式的比较
智利养老基金管理模式与新加坡养老基金管理模式的比较

智利养老基金管理模式与新加坡养老基金管理模式的比较摘要: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都在不同程度地加快,中国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必将给处于未富先老的中国养老金支付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怎样确保养老金的筹集,投资运营与监管,即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它的成败与否可以直接影响到社会养老保险的安全和有效执行。
通过对对智利和新加坡两种截然不同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可以从中看出我国养老基金管理还存在的许多不足,我们应对他们的先进经验取其精华,去之糟粕,改变我国养老基金管理存在的缺陷,健全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完善我国养老保险事业。
关键词:养老基金管理模式智利新加坡启示1.智利的养老基金管理模式AFP Provida (PVD) is the ADR for one of Chiles largest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managers. Chile created a privatized personalized pension plan system in 1980. It mandates contributions from workers (10% of pay) and the pension system then manages those assets and provides annuities on retirement. Somewhat akin to 401k plans except with a broader scope. Creating a private domestic savings/investment pool and limiting/capping the unfunded liability of state-run pension systems is a major reason why Chile is now a very stable country financially, can fund its growth internally with a very high savings rate (>20%) and has one of the highest sovereign bond ratings (default likelihood lower than France/UK). That it also creates an interesting investment opportunity is pretty good too.1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智利传统养老金制度已逐步陷入危机,到了80年代改革前已处于濒临破产的境地,1981年5月,智利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重大改革。
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居家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模式,在各国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国外居家养老模式的多样化实践,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国家的居家养老模式,揭示其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讨国外居家养老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与借鉴,以期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居家养老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居家养老的内涵与特点。
在此基础上,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深入剖析其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政策支持、服务体系以及运作机制。
通过对比分析,揭示各国居家养老模式的异同点,探讨其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随后,本文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与挑战。
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居家养老模式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策略与建议。
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手段,推动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国外居家养老模式,为中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推动中国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
二、国外居家养老模式概述在全球范围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居家养老模式。
这些模式各具特色,既有共同点,也有差异性。
以下是对几种典型的国外居家养老模式的概述。
日本作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居家养老模式以社区支持与服务为核心。
通过构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包括日常照料、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
日本还重视家庭护理员的培养,鼓励家庭成员参与老年人的照护工作。
美国的居家养老模式以市场化与多元化为特点。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美国还注重养老服务的个性化,提供多样化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老年人的需求。
新加坡与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比较

新加坡与智利养老保险制度比较近年来,新加坡和智利养老保险制度带动养老和经济双重发展的巨大成功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不少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效仿,掀起一股养老保险模式探索的热潮。
我国的养老保险改革正处在十字路口,同样也需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因而本文拟将这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作一番比较,希望能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一、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新加坡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支柱是中央公积金制度(简称CPF),它利用一种独具特色的“储蓄基金制”即准保险方式构成新加坡的养老保险模式。
1.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
这一制度最初只是一个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养老计划,它不包括临时工及独立劳动者,其目的是保障公积金会员退休或因伤残丧失工作能力后的基本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纯粹的帐户积累方式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的弊端日益显露,新加坡又在原有储蓄帐户制的基础上,推行了一系列的公积金计划,增加了基金的投资机会,使其发展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养老保障体系。
2.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包括养老保障计划、医疗保健计划、购房产业计划和投资教育计划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养老保障计划则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 它由一系列围绕保障会员及家属生活这一中心的若干子计划组成,其中:(1)最低存款计划是一种基本保障,它作为公积金制度初期建立的储蓄计划的补充,旨在加强保障会员的养老金存款,以应付退休后的持久生活。
(2)公积金补充计划。
它限于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其目的是协助养老金不足的会员填补退休帐户上的存款。
(3)家庭保障计划是为会员及其家属在会员终生残废或死亡时能继续保有住屋或提供赔偿而设立的一项养老保障措施。
购房产业计划也含有养老保障的成份,它包括公共住屋计划和住宅产业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使公积金会员能用公积金存款购买建屋发展局的房屋或私人产业作为住宅,保障会员“老有所居”和以不动产抵押贷款及出售产业补充养老金。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进行着一个公共辅助养老金计划,其对象是贫困的老年人,提供的养老金数额很小,约为社会平均收入的12%。
各国养老模式对比

尽管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选择自己生活,但是在 日本与子女共同生活将仍然是大众选择,尤其是 当父母变得虚弱和需要帮助的时候。可选择性的 日益增多,令几代人一起生活这种方式从强制性 安排转变为以个人需求为主。
.
4
三是到养老院生活。一般来说,到养老院生活的 老人大多身体状况较差,需要专门人员照顾。在 养老院生活有点像长期住医院,但以养老生活为 主。在这里生活起居每日有人照顾,并根据需要 进行医疗和体质甚至是肢体、语言功能训练。这 类住处收费往往不菲。
养老费用,主要是由老人自己和家庭、保险公司 和政府三者共同承担。但养老机构也有经营性质 和慈善性质之分,绝大多数属于经营性机构。一 些穷人付不起费用,也可以申请政府的救济计划 享受养老。如果家庭资产用完了也可以申请政府 救济。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在养老方面的投 入十分巨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7
德国
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法定养老保险、 企业养老保险和私人养老保险三部分,后 两者又被称为“补充养老保险”。
在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广,既 包括一般的养老金,也包括职业康复待遇、 职业能力或就业能力丧失养老金等。
.
8
法定养老保险采取“代际协调原则”, 即由当前的工作者缴纳养老保险金以支付 已经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
22
.
12
三是政府责任有限,即使养老金管理费用也由雇主 缴纳,即雇主在为雇员缴纳养老金时还需要同时缴 纳额度不一的管理费用。
四是兼顾了家庭保障传统。这种传统体现在养老 金制度中就是相关制度安排往往兼顾家庭的需要。 例如,作为主体项目的雇员养老金计划,就附加有家 庭福利、残疾抚恤金、鳏寡补助、儿童补助和孤 儿补助等项目;雇员公积金计划则可以提供结婚、 建筑住房、接受高等教育和医疗费用的补贴等。
智利和新加坡养老个人账户的比较分析

新加坡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基于中央公积金制度。政府通过强制性 储蓄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障。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优点在于其统筹性和强制性,为 劳动者提供了稳定的社会保障。然而,由于储蓄率较高,这种模式可能影响当期 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压力。
瑞典:名义账户制的个人账户管 理模式
3、优化收益分配机制,在保障养老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养老金的投资收 益水平,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4、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企业和职工对养老金制度的认识和参与度, 推动制度的健康发展。
参考内容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比较: 智利、新加坡与瑞典
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所差异。本次演示 将比较智利、新加坡和瑞典三国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探讨它们的特色、 优点和适用条件。
3、账户权益
智利养老个人账户权益主要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障等,会员可自由选择是否 购买其他商业保险。新加坡公积金账户权益则包括购房、投资、医疗等多方面, 但会员需承担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在账户权益方面,两国存在一定差异,智利可 能更注重养老保
险方面的保障,而新加坡则更注重全面性保障和服务。
1、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
谢谢观看
2、养老金领取规则
新加坡的养老金领取规则较为严格。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个人可以领取 一部分养老金用于购买组屋、支付医疗费用等。但在有生之年,个人只能领取一 次养老金,且领取金额有限制。智利的养老金领取规则较为灵活。在达到法定退 休年龄后,
个人可以随时领取养老金,且领取金额与个人账户余额和物价指数有关。
智利:自由化程度较高的个人账 户管理模式
智利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模式以其高自由化程度而著称。政府设立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允许参保人自由选择投资组合。个人账户管理模式的主要优点在 于其高度灵活性,允许参保人自主选择投资方向,适应了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和 收益需求。
新加坡与智利老年社会保险之比较

8 2 1 . V V. o3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 ( J,al nu N r u Uur.y H m&Sc ) oro o A hi r l rrr( u f oa , 7 o Si c
2. A瑞 0 u 0 g 0
新加坡与智利老年社会保险之比较
S N Ba ( et o Scl y A U, u u 10 , ia O G o p . oo g , i D f io N W h 2 00 C n ) 4 h K y r S gpr; i; i i u ne pr nl u t c t l v et d e w 山: i aoe C l sc l r c; s aac n; r p i n f a n he o a n a s eo c o e a r d u n o n A s at T e emae a pro o sc l r c f te d bten gpr ad i, h bt c h ppr ks o asn oi i ua e h ae i e e S ao n C l bt r ; a cm i f a n n o s r g n w i n e he o
新加坡和智利在个人帐户使用方式上也有很 大区别。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由最初单一的 社会养老保险开始,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加入新内 容逐渐演化而成。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已 积累起 雄厚资金 ( 见表 3。这时个人帐户也由原来的 ) 一个个人养老帐户一分为三:即普通帐户、保健 帐户和特别帐户。普通帐户的存款可用来购买屋 业、投资、保险、教育,还可以作为转拨款项填 补父母退休户头不足之用二保健帐户可用作住院 医疗费用和重病医疗保险。特别帐户则保留作养 老和紧急应急之出。三帐户的比 例分配,在正常 情况 「 ,会员公积金的 4 %中,有 3 %存入普 0 0 通帐户。6 %存入保健帐户,4 %存入特别帐户。 因为拥有雄厚的资金,使得公积金除养老外,还 可以用于其它多项领域。而智利个人帐户用途较 为单一。只用于养老。在给付方式上,新加坡,
养老保险三支柱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劳 动 保 障 世 界20保障论坛养老保险三支柱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王 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70 )【摘 要】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三支柱构成。
但是,我国沉重的养老压力主要依附于我国社会基础养老保险,养老保障体系发展极为不平衡。
本文通过对智利、美国、德国、日本和新加坡几个典型国家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的国际比较,发现其他国家发展三支柱管理的独特之处,并结合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具体国情,借鉴相关经验,平衡我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体系,完善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国际比较一、引言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4亿,占我国总人口比重达17.3%,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人,沉重的养老压力对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三支柱”的体系。
其中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第一支柱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形成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制度平台,截至2017年底,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超过9亿人,积累基金4.6万多亿元。
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取得了积极进展。
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经有近8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达到了2300多万人,积累基金近1.3万亿元。
至于“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虽然整体市场规模已超过万亿,但其中属于养老年金保险原保费的部分不及一半规模,体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其次,目前我国养老金的替代率为45%,其中,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部分占养老金总量的78%,而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分别只占总量的18%和4%。
总体而言,三大支柱在养老保障体制构成比例上是失衡的,尤其是第三支柱这块短板急需补长,加快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步伐。
通过对智利、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新加坡等拥有典型养老保障制度国家的解读,本文将就几个国家的养老制度与中国养老保障制度三支柱进行比较分析,探析我国第三支柱成为养老保障制度“三支柱”短板的原因,结合我国国情借鉴相关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发展我国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促进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协调发展。
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

具体而言,政府应当为最低养老金、养老金最 低回报率以及若干特殊情况(如AFP或人寿保 险公司破产)下对养老金待遇提供担保和保障。 同时,还应为养老保险制度的良性运转制定相 应法规和进行监督指导。
一是缺乏社会保障应有的互济性和公平性。 二是智利模式的普及率在90年代后有所下降。 三是私营养老基金运行的成本较高。 四是容易形成垄断,影响效率,且政府仍然承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 1981年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无疑占据着一 个重要位置。它是世界第一个对传统现收现付 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建立以个人账户为基础 完全积累制模式养老金计划的国家。智利养老 基金管理公司监管局局长胡利奥·布斯塔曼曾自 豪地说:“智利退休养老基金管理模式,已成 为智利出口的名牌产品”。
雇员承担全部养老保险费,雇主不需要承担供 款义务。
养老金给付水平取决于雇员退休时个人账户储 存额、预期寿命以及折现率等因素。
政府担任私营养老金体制的担保者和监管者的 角色。
雇主每月将雇员的缴费(工资的10%)从工资 中扣除,并存入雇员选择的AFP管理的雇员个 人账户中去。参保成员可以在10%的基础上自 愿附加缴费。在养老保险缴费和投资阶段智利 不征收个人所得税,而在领取养老金时征收。 除了10%的缴费外,雇员还要向AFP缴纳一定的 管理佣金,其中一部分用于伤残和遗属两项保 险费用,剩余部分用于弥补AFP的管理成本, 并为其提供利润来源。
担了最后责任和风险。 五是投资回报率波动较大。
智利养老金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实际上不 是一种养老社会保险制度,而是一种在法律强 制下的个人储蓄加投资型养老模式。智利模式 缺乏职工之间的互济,也延续着在职时的工资 差别,扩大了老年人的收入差异,而且这种制 度对于工龄较短的妇女和长寿老人实际上是一 种政策歧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加坡与智利养老模式的比较
新加坡实行的是中央公积金制度,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负责整个公积金的管理运行。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强制所有雇主雇员依法按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向中央公积金局缴纳公积金,有中央公积金局加上每月应付的利息,一并计入每个公积金会员的账户,专户储存;会员享受的待遇,只在其账户存续期间累积的公积金额度内支付。
新加坡的公积金最初只是一种简单的强制养老储蓄制度,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养老住房医疗在内的一项综合性社会保障制度。
会员除在达到退休年龄时领取养老金外,退休前还可在特准范围内用于购买住房和支付医疗教育费用等。
因此,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公积金制度为主体的,公积金制度之外虽然还有部分救助和福利事业,但在保障国民生活方面的作用弱于公基金制度。
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强调劳动者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自我保障,采取的是统一的个人储蓄而不是分散的个人储蓄,资金来源于职工工资收入的一部分,并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征收后记入个人账户。
在资金筹集方面,由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分担,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工资收入及公积金储蓄比例作相应调整。
公积金局每月收缴公积金经过计算记入每个会员的个人账户中。
公积金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
新加坡的公积金利率一直高于通货膨胀率,从而保证公积金不贬值,并略有增加。
新加坡的公积金养老储蓄计划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最低存款计划。
它是一种基本保障,旨在加强保障会员的养老金存款,以应付退休后的持久生活。
二是公积金补充计划。
它限于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其目的是协助养老金不足的会员填补退休账户上的存款。
三是家庭保障计划。
它是为会员及家属在会员终生残疾或死亡时能继续保有住屋或提供赔偿而设立的一项养老保障措施。
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建立在劳资分责的基础之上,但强调个人自我负责精神。
二是实行高度集中管理,由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统一管理。
三是兼顾到国民的其他保障性需求,成为一项以养老保障为核心的综合保障制度。
四是在降低政府社会福利开支的同时,为公共设施建设和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并使新加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避免了高通胀率。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也存在不足。
一是以个人为责任和义务主体,其基金主要来源于会员的工资收入,社会互济性较弱。
二是没有再分配功能。
每个受保障的公民只享受自己账户上积累起来的养老金,排除了个人账户之间的横向资金流动及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养老金代际转移问题。
三是养老基金操作缺乏透明度。
除了一个公共辅助养老金计划外,支撑新加坡全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只有中央公积金局,基金操作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
虽然新加坡的制度存在问题,但这项制度对新加坡的发展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通过购买政府债券,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
政府利用这笔长期可靠的、源源不断的资金,基本完成了住宅、道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从80年代起,又用这笔钱向海外投资,使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70年代到80年代初,新加坡经济迅速发展,工资不断提高,通过公积金缴费率,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达化为积累基金,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而在经济建设不景气时,又通过降低雇主的缴费率,使经济很快得以恢复。
又如允许会员分期付款购买住房,既解决了住房,又调整了人们的消费结构。
所以,公积金制度是调整社会消费和积累比例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政府一些重大经济政策的补充。
智利社会保障制度的突出特点就是其养老保险制度的智利模式。
也就是个人缴费、个人所有、完全积累、私人积累、私人机构运营的养老金私有化模式。
职工必须按照工资收入的百分之十按月缴纳保险费,并存入个人退休账户,企业不缴费。
在这种制度下,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劳动者将养老保险费交给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在竞争的基础上由其负责对基金的运营,投养老基金公司投资失败,不能不保证养老金资风险由个人和私人机构共担。
政府对基金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管,并且政府承担保底责任,养老金管理公司投资失败,不能保障养老金最低收益时,由政府财政给与弥补包括以下特征:养老金支付从现收现付制变为完全基金制;养老金支付由确定给付制转为确定缴费型,退休后养老金与缴费、基金投资回报和基金管理费相挂钩;私营管理、自由选择;监管法制化。
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养老金由公共部门管理改为民营机构运作,提高了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及投资收益。
因此对于具有稳定工作、在工作生涯中能够正常缴费的人员来说,它是相当有效的,基金投资积累可以为
他们提供充足的养老金。
但该制度采取完全个人缴费的积累制度,约有三分之一的劳动人口被排除在外,主要是雇工和农业劳动者,因此也会产生一定得问题。
智利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各有千秋,其不同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加坡是由雇主和雇员都缴费,而智利强制储蓄性制度只是要求劳动者缴费。
第二,两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组织者和投资目的不同。
新加坡的公积金养老计划建立在国家节约基金原则基础上,基金的投资也依据政府的指
示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和支持基本建设,旨在帮助国家从宏观上调控
经济;智利的养老保险制度则完全由授权的一些养老金私营公司即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经营,整个体制进行的是私有化改革,经营养老
基金公司强调多样化的投资和获利能力,从而带动了地区经济的繁
荣。
第三,智利的个人账户上强制性储蓄只能用于养老,而新加坡的公积金制度不仅用于养老,还用于医疗保健和住房开支等。
第四,养老基金操作的透明度和公开程度不同。
新加坡除了一个公共辅助养老金计划外,支撑全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只有中央节约基金会,除
自谋职业者外的所有职工都必须参加,基金操作缺乏透明度和公开
性,更无竞争压力可言;智利则有13家私人基金参予‘竟争,基金
的管理和经营效率很高,法律也严格限制“一人一帐”和“一公司
一种基金”,保证了基金的简便易行和透明度。
第五,与投资方向和基金操作相联系的是,两国养老金的回报率不同。
新加坡公积金的缴纳率高达雇员工资的40%,而基金存款利率自1955
年以来一直只有2%左右。
到80年代,政府开始允许将公积金的一部
分投资于国外资本市场。
据世界银行估计,整个80年代的投资回报
率约为3%。
智利的新制度要求所有雇员交纳收入的10%作为养老基
金,资产的实际回报率在1980至1990年期间平均达13%。
此外,两
国养老基金的管理效率和运作成本也不同。
新加坡公积金养老计划
的优势之一是其高管理效率和较低的操作成本,1990年总操作成本
(包括货币贬值准备金)只占年交纳基金额的。
,53%;智利赋予基金
会成员在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之间转移帐户的个人选择权,也就相应
提高了广告和销售成本,由基金会成员支付的运作成本,在减去养
老和伤残险的最低金额后,平均达年养老基金额的15.4%。
根据两国
养老基金的收益率和成本率来看,新加坡模式的运作成本低收益也
低,智利模式的收益高而成本也高,但总的来说智利的私营养老保
险制度显得更为合理有效。
智利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各自不同的创新与突破。
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是一种强制性个人退休储蓄计划,均以个人资本帐户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职工就业期间交纳的养老基金额和基金投资收入。
其次,两国的养老保险模式都基本上不具备重新再分配的功能。
由于个人帐户的原因,智利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排除了被保险人之间的横向资金流动及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养老金代际转移间题,每个受保障的公民只享受自己帐户上积累起来的养老金;另一方面,政府的负担很小甚至没有,仅仅起到组织者或守夜人的作用,这种转移支付手段也阻碍了养老基金的纵向再分配。
再次,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都在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这一经验我国尤其定,更使新加坡发展了经济。
智利1980年改革的目标也不局限于为老年人提供收入保障,在它的设计之初不仅考虑了养老问题,而且充分考虑到养老制度对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总之,不管是那种制度,只要是适合国情的,具有生命力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