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技巧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通过古诗词的诵读,不仅可以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诵读古诗词,下面介绍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提前预习在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背景知识和注释,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并对生涩的生字生词进行解释。
此外,在预习环节中,教师还可以演示或播放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或者展示相关的图文资料,以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二、模仿诵读模仿诵读是古诗词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在模仿诵读中,教师可以通过反复朗诵,引导学生模仿自己的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模仿不同风格、语音的名家诵读,以丰富学生的语音语调。
三、分析诵读分析诵读是通过对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语言的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诵读。
具体操作上,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的形式、体裁、词汇、表达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诵读。
例如,对于抒情诗歌,可以通过分析作者情感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诵读出情感的细腻和真挚。
四、扮演角色扮演角色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诵读方法。
在诵读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角色,例如主人公、配角、旁白等,并要求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进行诵读。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验古诗词中所描述的情境和角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语感。
五、配合动作动作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
在古诗词诵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进行配合动作。
例如,对于刻画宏伟壮丽的山水,可以通过手势等方式配合诵读,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总之,古诗词诵读教学既要注重表达技巧的训练,又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的魅力。
古诗文诗歌的朗诵方法_有哪些节奏或停顿的原则

如: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2)动宾之间可停顿。
如: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今/南方已定。(《出师表》)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7)古人有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以及文体名称等后面可停顿。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陋室铭》)
陋室/铭。爱莲/说。出师/表。(铭、说、表均为古代文体)
很多古诗中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学生可以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自我的品位和修养。
3、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杜甫有一著名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在说读得书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不费工夫了。当然我读书要讲究质量,只有多读书,认.读出情味。
情是作家跳动的心,情是文章勾人的魂,它就渗透在字里行间,学生若能透过字表,调动主观情感积极参与,与作者脉搏共振,心随文跳,情随文动,就能读出古诗文的儿女情,山水音,读出田园乐,童真趣,也就读出了古诗文的“经”,读出令人心动的动情点。教师只有找准每篇古诗文的动情点(是突破重点的关键),引导学生加以体味辨别,学生自己的情感才会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擦出耀眼的火花。
三.读出意味。
文言诗词是最袖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它往往借助意象来渲染一种氛围,借助跳跃的诗行来表达一种意境。其和谐的音韵,或铿锵,或缠婉,或迭沓,或明快,或含蓄,只有朗读,反复咏唱,才能体味得到,只有读到了位,才能把眼前的方块文字,转化成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

古诗文诵读有哪些技巧古诗文诵读教学要取得迷人的魅力,诵读的技巧与方法也要讲究。
1、诵读技巧的把握①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要使诵读具有感染力,传达出自己的感受,传达出作品的神,关键的一点,是要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调。
就像你如果不了解白居易《琵琶行》中感伤的情感基调,就无法把离别之愁,琵琶声之悲,身世之悲,同病相怜之悲,触动自身坎坷之痛之悲,一层一层传达出来。
如果你不了解李白《将进酒》那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于是满腔不合事宜借酒兴诗情,来一次淋漓尽致的发抒,就不能表现那既豪放又感伤的复杂情怀。
②注意作品的风格特征古诗文作品因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时期不同,其作品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或豪放,或婉约;或浪漫,或现实;或轻快明丽,或沉郁悲壮……诵读时注意对作品的风格加以仔细地体会,可更好地演绎作品,传达出作品的神韵。
③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古诗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人物的语言口吻,可以细致入微地传神地再现作品,达到更为动人的效果。
如把握《诗经卫风氓》那女子的痴情、专一、勤劳、善良,被弃后的坚强、果断,把握《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忠贞、专一、善良、倔强,焦仲卿的专一、善良而懦弱,可凭借富有个性的形象的使作品的警示力量更突出。
如若能体会《项脊轩志》中母亲那慈爱的关切:“儿寒乎?欲食乎?”;祖母那怜爱、赞美及殷切的期待:“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妻子传达小妹之语的天真中含好奇与顽皮:“闻姊家有阁子,且何为阁子也?”并把这些人物的性格、口气准确地表现出来,更能突出那言犹在、而母亲、祖母、妻子那人已去的那种刻骨的悲痛,更让人潸然而泪下。
2、再现作品时辅助手段的运用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再现作者心灵,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可以使作品的感染力更具震撼性、更具冲击力,从而更深的打动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像我的《归去来兮辞》、《琵琶行》、《游褒禅山记》等古诗文教学,都用相应的音乐配音,而且又以多媒体画面配合,再配以现场诵读,教师读、学生读,这音乐、画面、人声的组合具有更为强烈的表达效果。
古诗文经典诵读 注意事项

古诗文经典诵读注意事项
古诗文经典诵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
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
注意:
1. 理解内涵,在诵读古诗文时,首先要理解诗文的内涵,把握
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2. 把握节奏,古诗文的诵读需要把握好节奏,注意停顿和抑扬
顿挫,使诵读更加有韵律感和情感表达力。
3. 发音准确,古诗文的发音要准确无误,尤其是古代文言文的
发音更需要细致入微,避免因发音不准而影响诗文的表达效果。
4. 把握情感,诵读古诗文时要注意把握好情感的表达,根据诗
文的内容和意境,运用适当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力,使诵读更具感染力。
5. 了解背景,诵读古诗文时,了解诗文的背景故事和历史典故,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诗文内涵,从而更好地进行诵读。
6. 注重细节,在诵读古诗文时,要注重细节的处理,比如句读的把握、停顿的处理、语气的运用等,这些细节会影响诵读效果。
总的来说,古诗文经典诵读需要综合运用语言表达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对诗文内涵的理解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领悟,才能更好地诵读出古诗文的魅力和内涵。
希望以上提到的注意事项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古诗文经典诵读。
快速背诵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快速背诵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1.理解诗意:
-在背诵前,首先要对古诗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有所了解,把握诗歌的整体情感基调和主题内容。
通过理解每一句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有助于记忆。
2.分段记忆:
-不要试图一次性记住整首诗,可以将古诗分为几个部分或者按诗句进行分段,逐段理解和背诵,然后逐步串联起来。
3.韵脚与节奏感:
-利用古诗的韵律特点进行记忆,古诗通常有其固定的平仄规律和韵脚,掌握并朗诵出这种韵律美,能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4.关键词提示法:
-每句诗词中挑选出关键词或意象,形成一个线索,帮助记忆整句诗词。
5.联想记忆:
-尝试将诗词的内容与自己生活中的事物、经历相结合,构建生动的画面,通过联想来增强记忆效果。
6.反复诵读:
-通过大声诵读,不仅可以培养语感,还可以通过声音的刺激加深记忆。
多次重复后,自然而然就能记住诗词。
7.默写检验:
-背诵后尝试默写,这是检验记忆效果的好方法,同时默写过程也是巩固记忆的过程。
8.制作诗词卡片:
-可以把诗词写在卡片上,随时随地拿出来复习,利用碎片时间强化记忆。
9.歌曲改编法:
-对于一些特别难记的诗词,可以试着将其改编成歌曲唱出来,音乐旋律能有效帮助记忆。
古诗词阅读教学

古诗词阅读教学古诗词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教给学生朗读技巧古诗词具有独特的韵律和美感,需要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
因此,教给学生一些朗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
在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音、节奏和语调等,以表现出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同时,还可以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比较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掌握朗读技巧。
二、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点拨古诗词的语言高度凝练,情感表达深刻,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
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可以抓住“床前明月光”中的“明月”二字进行点拨,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在诵读中感悟,在感悟中诵读古诗词的意境深远,需要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如范读、齐读、自由读、比较读等,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领悟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
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诵读。
四、改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古诗词的改写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改写,如改变诗歌的形式、结构、语言等,让学生在改写过程中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古诗词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古诗词诵读技巧

古诗词诵读技巧古诗词诵读技巧节奏古诗词诵读技巧:“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依音节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按意义可划分为“劝君更尽/一杯酒”。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四言为“二二”节奏,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晨兴/理/荒秽”(《归园田居》其三),“夕露/沾/我衣”(同上),古诗词诵读技巧词, 与后面的构成了动宾结构。
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和“四、三”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同上);“水面初平/云脚低”(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他们的区别在于意思的连贯性和成语的连读上。
“水面初平”是主谓结构。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词主要是按意义单位来划分。
如“无言/独上/西楼”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 这是按照动宾之间划分。
更应注意词中“一字领”的句子,如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其中的“对” “渐”字必须停顿并重读。
语速朗读速度的快慢是根据所表达的作品的具体内容来决定的,要与语意感情相协调。
内容决定速度,一般地说,诗词特别是古典诗词要读得慢些,给人以体味的余地,景物描写也应读得慢些,给人清晰的印象。
与此相反,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引人入胜的情节,都应该读得快些。
在表达欢乐、兴奋、惊惧、激动情绪时语速较快,在表达忧郁、悲伤、痛苦、失望、迟疑情绪或心情沉痛及回忆往事时,语速比较缓慢。
语速的快慢可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活处理。
一般情绪欢快、情节紧张时快,情绪悲伤、情节舒缓时慢。
古诗诵读方法

古诗诵读方法古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古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文字的美妙和表达的深意,还能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然而,由于古诗的特殊性,我们在诵读中需要注意一些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领会古诗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古诗诵读的方法。
一、通读理解在诵读古诗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通读,以了解整首诗的基本内容、脉络和语言特点。
通过通读,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古诗的整体意思,为后续的诵读打下基础。
在通读理解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 粗略浏览:快速浏览整首诗,了解其题材、格式和诗人的写作意图。
2. 细读理解:仔细阅读每一句、每一个词,分析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和形象描写。
3. 感受诗意:在阅读过程中,试着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思考诗歌背后的内涵和哲理。
二、把握韵律古诗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其美感所在。
在诵读古诗时,我们需要注意把握韵律,以保持古诗的韵味和节奏感。
1. 押韵:古诗大多以韵律作为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诗句之间常常存在押韵关系。
在诵读时,我们要注意准确把握每个字的音调,使每一个押韵都能够得到体现。
2. 韵律感:古诗的韵律感是其独特之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语调和节奏,让声音在句子中有起伏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韵律感受。
三、体验意境古诗常常通过言简意赅的文字、独特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描写展现生动而深邃的意境。
在诵读古诗时,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展现出诗歌的意境,给听者带来更深层次的感受。
1. 视觉感受:我们可以通过语调、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将古诗中描写的景象或画面感呈现给听者,使他们能够在听诵的同时,想象出诗歌所描绘的图景。
2. 情感共鸣:古诗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和诵读技巧,将这些情感表达得更加自然和真挚,引发听者的共鸣。
四、注重节奏古诗的节奏感对于诵读而言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强诗歌的运动感和韵律感,使古诗更加美妙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来说,诗歌中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
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
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生/自古/谁无死”。
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
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
如《泊船瓜洲》一诗:京口瓜洲 |一水间,钟山 |只隔 |数重山。
春风 |又绿 |江南岸,明月 |何时 |照我还?如本诗应把“只、又、何时”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古诗中的绝句和律诗一般情况下奇数句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押到底,不变韵。
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佻一点儿,使上下句音节谐和对应,这样才能产生沁心感怀的韵味效果。
当然,对韵脚重读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泊船瓜洲》一诗的韵脚有四个:“间山、岸、还”,如果把这四个韵脚都重读了的话,就会使人感到重复乏味。
这时应根据诗意的表现需要,对“间、岸”给予恰当重读,而“山、还”的朗读力度应稍弱一点儿。
此外,诗歌朗读是介于读和唱之间的形式——吟诵,为了更好地表现出诗的韵味,朗读时不能太短促,有的字音要适当拖长些,从整体上表现出古诗回环起伏、委婉动听的音韵美。
三、语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
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这样的朗读感受中逐渐体会古诗中蕴含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朗读时语速可平缓些,语调可略微低沉些,要读出思乡的情感;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要以豪迈的语气去指导朗读,体会到河山的壮丽,诗人的喜悦之情;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要以喜悦的自由的语气指导;陆游的《示儿》,要突出诗人的悲痛心情与悲壮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