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史 先秦文化 PPT

中国文化史 先秦文化 PPT

伏羲是女娲的 哥哥,又是她的老 公。——一对兄妹 而为人类始祖,这 个说法很多民族的 神话里都有。这二 位都是人首蛇身, 两蛇交尾,产生了 人类。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东南文化区 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菘泽文化——良渚文化
琮圆方相套的形 状是中国古代 “天圆地方”观 念的体现,因此 琮是天地贯通的 象征,也是贯通 天地的一项手段 或法器。
• 何子可继?不解决这个问题,仍不能止乱。 于是又提出“嫡庶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长以贵不以长”。
• 只有嫡长子有继位的资格,余子则无。这 是“天位前定”,无可争议。这便是宗法制创 立的本意。
封建制
• 那么“余子”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地位?周公不 愧为周朝制度的缔造者,当时周朝急需巩 固政权,于是周公又创立了“分封制”,或者 叫“封建制”。他将周王室“余子”分封到东方 各地,镇守一方。此所谓“封建亲戚,以藩 屏周”。周朝政权由此稳定下来。
中华文明的起点
整个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依托于丰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我 国各地的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最先驯化了野蚕,发明了丝绸,早 在8000年前,先民就学会了制作玉器,河姆渡还发现了漆器,并开始了 冶炼。陶器上的刻划符号也在南北各地出现。城市、金属、文字这三项 文明时代的条件,到龙山文化后期已经基本具备。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考古所见中华文明的起源
良渚文化玉兽面纹琮
祖先崇拜
• 祖先崇拜实为图腾崇拜及生殖 崇拜的延续。
• 母系氏族时期盛行对女性祖先 的崇拜。如女娲崇拜。
• 父系氏族时期转为对男性祖先 的崇拜。如对黄帝的崇拜。
女神彩塑头像
• 近祖崇拜后来演化为宗法文化。
中华文明的形成
文明的标志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3
影响世界的思想
探索中国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如佛教、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了解中国思想如 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先秦诸子思想
1 孔子的儒家思想
研究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仁、礼、忠诚、道德,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老子和道家思想
探索道家思想中的道、无为、自然的哲学观念,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墨子、名家和法家思想
明清思想
理学与儒学的复兴
探索明清时期理学和儒学 的复兴,以及它们在思想 界的影响力。
西方科学和哲学的传入
研究西方科学和哲学对中 国思想圈的冲击和影响, 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与 互动。
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了解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背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 想解放和近代思想的发展。
现代思想
现代中国哲学家的思想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探索中国思想史的悠久和丰富历史,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到现代思想的发展。 了解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概述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回溯中华文明的根源,研究中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古代中国的哲学思维方 式。
2
传统价值观念
探索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如孝道、仁爱、忠诚等。了解这些价值 观的根源和演变。源自道家思想道家的哲学观念
探索道家的核心思想,包括追求自然、无为而治、达到无我等观念。
道家修炼和内观
研究道家修炼和内观的方式,了解道家如何追求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在艺术和文学中的影响
了解道家对中国艺术和文学的影响,如诗歌、绘画和音乐。
墨家、名家、法家思想
1
墨子的兼爱思想
探索墨子强调的兼爱观念,明确反对战争和暴力,倡导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共处。

《先秦文学》PPT课件

《先秦文学》PPT课件

精卫填海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枯树。那 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 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 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 唤自己。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 女娃 。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 不幸被海水吞没,再也没回来,因之变 成了这只精卫 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 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 无际的东海填平。

《春秋》的文学特色

《春秋》语言上极为精练。

因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 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 氏传》,它以叙事为主,与《春秋》相互发明; 《公羊传》、《谷梁传》以解经为主,侧重阐 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左传》原称《左氏春秋》,后有学者认 为是阐释《春秋》之作,故又称《春秋左氏 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史官左思明及其弟子 所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 史书,其编年记事的起年与《春秋》相同(前 722);迄年为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比《春秋》多13年。
三、散文萌芽
一、先秦散文及其历史分期
先秦:一般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以前 的历史时期。大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时间跨度大,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 中国(前221)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 展的最初阶段。 先秦散文:主要指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 和封建社会初期秦朝的散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 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 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 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 言出奔,难之也。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诸多思想家和学派相继出现,形成了多元的思想体系,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家、道家和法家三个方面来探讨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

一、儒家思想的兴起及其核心观点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学派之一,它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礼仪道德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和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君臣、父子、兄弟和朋友之间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注重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儒家的核心观点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二、道家思想的发展和特点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无为而治”,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的本性,认为顺应自然才能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在政治上,道家思想主张放弃权力的追求,提倡去政治化,注重人民的自主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三、法家思想的兴起及其主张法家思想在先秦时期也逐渐兴起,它的代表人物是商鞅、韩非等。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与儒家和道家不同,法家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主张严格的奖罚制度,尊重人权和权利保护。

法家思想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关键期。

儒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和道德伦理,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道家思想崇尚自然和生活的简朴,主张顺应自然;法家思想注重法治和秩序的维护,通过法律制度来管理社会。

这三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相互辩证,既有互相借鉴,又存在分歧和争议。

它们塑造了当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PT课件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PPT课件

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 矣。”)
举一反三
• 诱导:循循善诱、由博返约、叩其两端
) 首页
CHENLI
索引
31
5、论教学方法 -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
• 好学乐学 • 实事求是 • 不耻下问 • 温故知新
首页
CHENLI
索引
32
6、论道德修养(1)
首页
CHENLI
索引
33
6、论道德修养(2)
• (2)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 立志力行:“人无志不立”,“力行近乎仁” • 克己反省:“克己复礼为仁”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改过迁善:“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
改,是为过也”。 • 择乎中庸:“过犹不及”。
首页
CHENLI
秦汉以至清代 的教育思想
以法家思想 为代表
的秦代教育
以儒家思想 为代表
的汉代教育
以“玄学”为代表 的魏晋南北朝 教育
儒释道三教 并重的隋唐教育
以理学为 代表的 宋元明清教育
CHENLI
3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
主张,探讨孔子孔在子中的国人以格及和世他界工 思想上的 地位和影响。作的成绩,值得受到
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 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页
CHENLI
索引
25
3.论培养目标- “学而优则仕”
(1)内涵:将学习与做官联系起来 (2)依据:《论语•先进》“先进于礼乐,野人
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则吾从先进” “学禄在其中矣” (3)意义: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 证仕优,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 亲”,反映了封建制兴起时的社会需要。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先秦的思想和文化发展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先秦的思想和文化发展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有教无类”
所以有道的人治理政事,要净化人民的心 思……常使人民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盗的 欲念……以“无为”的态度处理世务。
——摘自陈鼓应白话今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德经》
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重要主张
道家 春秋
儒家
老子 孔子
万物运行有其法则;事物 对立且相互转化;“无为 而治”
“仁者爱人”;以德治国 “有教无类”;整理典籍
的贡献(领先世界近千年) ——《齐民要术》中的农业技术
(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
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撷英
夏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 金属配比
朝代 铜比例 锡比例 夏 90%以上 7% 商 84.77% 11.64%
司母戊(后母戊)鼎
二、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撷英
夏商周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
金属配比 高温焙烧 泥范制模 纹饰雕刻
——据屈宝坤《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典籍》整理
墨 池 草 绿 兰 亭 文 章
明代画像
行书《兰亭集序》(摹本)
墨 池 草 绿 兰 亭 文 章
明代画像
(王羲之)尤善隶书, 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 笔势,以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每自称 “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唐)《晋书》
三、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与历史学例举
“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2020.10.1)
一、中国古代的主要学术思想
春秋时期——道家与儒家创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西汉时期——“独尊儒术” 两汉时期——佛教传入 东汉时期——道教产生
时期 学派 代表人物
重要主张
道家 老子 春秋
万物运行有其法则; 事物对立且相互转化; “无为而治”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3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第一单元 阶段1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一单元 阶段1 第3讲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3讲先秦秦汉时期的文化1.中华文化多元一体:中华文化起源多元,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认同、文化认同。

2.儒学的创立: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3.道家的产生: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揭示事物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包含朴素的辩证法;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派别代表主张儒家孟子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墨子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5.春秋战国思想的大变革(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

(2)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

6.汉代新儒学: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提倡“三纲五常”、遵循孝道,提供了封建社会的处世标准。

7.儒学的官方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

标志着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重点1先秦、秦汉时期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史料“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原地区的龙山时代,冶铸铜器的地点明显增加,山东郊县三 里河遗址、栖霞杨家圈、牟平照各庄出土了青铜锥。
各地出土的铜锥和指环等,都是锻打成的,它们所占的数量很 大。
❖ 青铜时代的滥觞期
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最辉煌的时期,而仰韶、龙山时期还 是青铜时代的滥觞期,铜器的数量比较少,而且红铜、 黄铜、自然铜都有。起舞的种类也比较少,容器尤其 罕见。
龙山后期,墓葬的等级分化以山东龙山文化和陶寺文化最为突出。
襄汾陶寺墓地已发掘的数百座陶寺文化早期墓葬中,大、中、小墓种类齐 全。
太湖地区的贵族墓和贫民墓每每分处。
❖ 中心聚落
与经济发展、氏族分化相适应的是,仰韶文化后期、红山文化后期、大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6.06.2020
.
6
第四节 社会社会分化与中心城邑的 出现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发现的稻粒
06.06.2020
.
3
第二节 金属冶铸技术的产生
❖ 早期青铜器
早期青铜器的制作方法主要有锻打法和范铸法
❖ 考古发掘的铜器
我国目前考古所见年代最早的铜器,是仰韶文化临潼姜寨出土 的经铸造而成的一块黄铜片和一根黄铜的管状物
甘、青地区出土了不少铜器。如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武威皇 娘娘台(出土了年代最早的红铜器)、永靖大河庄、甘肃临 夏、青海贵南朶(duǒ)马台等
❖ 聚落
陕西临潼姜寨一期聚落遗址
仰韶文化时期,社会经济尚处于原始的氏族公有制时期,氏族成员享有平 等的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氏族或部落开始有了剩余财产, 首领和贵族便利用权力攫取原本属于集体的财富,氏族成员之间的贫富 差别日益加大,社会分化不断加剧。
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就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社会分化。
❖ 中华文明的起点
整个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过程。依托于丰厚的农业经济基础,我国各地的 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我国最先驯化了野蚕,发明了丝绸,早在8000年前,先 民就学会了制作玉器,河姆渡还发现了漆器,并开始了冶炼。陶器上的刻划符号 也在南北各地出现。城市、金属、文字这三项文明时代的条件,到龙山文化后期 已经基本具备。
夏商周是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殷周变革在思想领域中重大的事件,就 是礼乐文明的诞生。
❖ 周公对殷亡教训的总结
周公认为,殷人并非亡于天命,而是抛弃了勤政爱民的传统,是亡于“失 德”。他提出实行“德政”的纲领。为了确保实施,周公在国家典章制 度的层面做了重大改革,并且对贵族提出了道德要求,这些崭新的制度 和行为规范统称为“礼”,这就是“周公制礼作乐”。
先秦时期思想文化史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起源
❖ 农业的繁荣 ❖ 金属冶铸技术的产生 ❖ 刻划符号 ❖ 社会分化与中心城邑的出现 ❖ 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 ❖ 中华文明的形成
06.06.2020
.
2
第一节 农业的繁荣
❖ 至迟在170万年前,我国境内就有人类在活动。云南丰禄、陕西蓝田和北 京周口店都发现了丰富的古人类遗址。大约距今1万年前,我国南北各地开 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最显著地标志之一,是出现了农业。农业是人类最古 老的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使人类从仰赖大自然的恩赐走向开发自然、 创造社会财富的道路。我国与西亚、中美洲等地,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农业 的主要起源地。我国是大米和小米的故乡,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主要贡献。
口文化后期、屈家岭文化后期、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早期各遗址开始出现 一些规模很大的中心聚落。如大河村遗址面积近30万平方米,大地湾遗 址面积约为36万平方米……中心聚落是贵族生活和行使职权的地方,是 氏族或部落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普通聚落已经失去平等、独立的 特性,从属于中心聚落。
❖ 城邑
中心聚落的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规模更为巨大的城邑。
06.06.2020
.
4
第三节 刻划符号
❖ 文字是文明的标志
❖ 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刻划符号
20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圜底钵 体口沿的宽带纹上发现有27种刻划符号。临潼姜寨出土的陶器上也发 现了38种陶符。半坡刻划符号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史前时代的陶符。
类似的刻划符号,在其它时期进和地方也有发现,如甘肃马家窑文化马 厂类型期、河南舞阳贾湖的裴李岗文化墓葬、大汶口文化晚期、柳湾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期的墓葬等。
❖ 南方地区考古发现的刻划符号
在长江流域,也有陶文不断出土。如湖北宜昌杨家湾的大溪文化遗址。 良渚文化玉器上也有刻划符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文字的国家,商代晚期的甲骨文与今天得汉字一
脉相传,绵延三千余年没有中断,是世界文明上仅见的现象。
06.06.2020
.
5
第四节 社会社会分化与中心城邑的 出现
❖ 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和农具及其遗址: 稻米遗址:湖南澧县的彭头山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遗址、太湖流
域…… 小米(又称粟)遗址:磁山的第一、二期文化遗址、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 锄耕和犁耕: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8000-5000年),磁山文化、裴李岗文
化、河姆渡文化等已经走出植物驯化和刀耕火种的阶段,进入了翻土播种、 中耕锄草的锄耕农业阶段。到新石器晚期(距今约5000-4000年),大汶 口文化晚期、龙山文化、齐家文化、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晚期等,都进 入了耕锄农业的发达阶段。到龙山文化晚期,出现了木犁和石犁,开始向 犁耕农业阶段迈进。
❖ 南方的聚落和城邑
南方长江流域发现的古城,数量也不在少数。 良渚文化的聚落由小到大的变化也很明显。
06.06.2020
.
7
大河村遗址模拟图
第五节 原始思维与原始崇拜
❖ 占和筮
中国上古时代盛行占和筮两种预测吉凶的方法
❖ 神徽
大多刻画在“琮”这类重要器物上的图案
❖ 祭坛
牛梁河遗址女神庙
祭坛是指祭祀场所
❖ 中华文明的确立
司马迁的《史记》把夏朝作为我国第一个王朝,恩格斯说过,“国家是文明社会的 概括”,因此,夏朝的建立,就是我国正式跨入文明时代的开始。虽没有文字证 据,学术界大多人认为,二里头就是夏朝的都城。
06.06.2020
.
9
第二章 周代礼乐思想
06.06.2020
.
10
第一节 周公制礼作乐是历史的进步
❖ 女性崇拜
女性崇拜是人类在远古时代普遍产生的文化现象。红山文 化女神庙出土了众多的女性塑像,表明它是女性崇拜的 产物。
06.06.2020
.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8
第六节 中华文明的形成
❖ 文明的标志
文明起源具有多样性和区域性,判定某一地区是否进入文明时代,公认的标准是城 市、青铜器、文字这三个主要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