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先秦-唐)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将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线索、各阶段文学的主要成就、代表作家、代表作品以及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过程。
大致来说,各历史阶段文学史课程的知识要点如下:1、先秦文学:上古歌谣、上古神话,诗经、屈原和楚辞,《左传》、《战国策》等先秦叙事散文、《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2、秦汉文学:秦及两汉散文,两汉辞赋,汉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文人五言诗。
3、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风骨、正始之音、太康诗坛、玄言诗、陶渊明、元嘉诗歌、永明体、宫体诗,志怪志人小说,六朝辞赋与骈文。
4、隋唐五代文学:初唐四杰、陈子昂、张若虚、盛唐诗人群体、李白、杜甫、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杜牧、李商隐等晚唐诗人,古文运动,唐传奇,花间词人、南唐词人。
5、宋金辽文学: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江西诗派、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柳永与北宋词风的演变、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与辛派词人、姜夔与宋末词坛。
6、元代文学:关汉卿等元曲四大家及其创作、郑光祖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高明与南戏,元散曲,元代诗文。
7、明代文学: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汤显祖与临川四梦,明代诗文。
8、清代文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桃花扇》、《长生殿》,清初诗文、清中叶诗文。
9、近代文学:黄遵宪、顾炎武、王夫之的诗歌、近代小说、近代的文学批评(梁启超、王国维)《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除了完成以上基本知识点的教学外,我们还特别强调对学生人格的教育,理想的启迪,思想情感的陶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强调学生健康、完善的审美理念的教育,这些充分地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优秀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之中,是《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实现古今衔接,承传优秀传统文化、联系历史与现实、指导人生的最现实意义,这是我们这门课程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突出的教学内容。
中国文学史概述

中国文学史概述中国文学史分期一中国文学史分期:1、中国古典文学史:(先秦至1840)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东汉建安年代至隋统一)隋唐五代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1644至1840)2、中国近、现代文学史(1840至1949)3、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至今)二、各阶段的主要文学成就和现象(一)先秦文学1、总体特点:从萌芽到初步发展阶段①、没有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②从本质上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
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①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5篇,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运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初步开创诗歌创作的艺术传统。
②历史散文:以记事记言为主,主要有《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战国策》(国别体)等③诸子散文:在百家争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产生了诸子散文,如《论语》、《孟子》等,《庄子》的文学性最强。
④楚辞:其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楚文化的独特风采,以六、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
屈原运用楚辞体创作了《九歌》、《九章》,其代表作《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与《诗经》并称“风骚”。
(二)秦汉文学1、总体特点:文学的价值开始受到重视(1)出现完全以文学的感染力为目标的文学样式:赋(2)文学创作的兴盛(3)出现专门从事文学创作的人(4)出现了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2、主要文学形式及成就(1)辞赋:汉赋经过了骚体赋、大赋、小赋几个发展阶段。
(2)乐府诗:两汉文学中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乐府本是建于西汉武帝时的官方采诗机构,其所采集的民歌即为乐府诗。
乐府诗长于叙事,五言、杂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叙事诗的基础。
(3)文人五言诗: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与乐府诗长于叙事不同,五言诗长于抒情。
评价“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4)《史记》:代表两汉散文文学的最高成就的是《史记》。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1.先秦时期:-《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学创作集合,包括《风》、《雅》、《颂》等三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基础和源头。
-《楚辞》是楚国的文学作品集合,以辞章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政治抱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称为《论语》,内容主要是经典言论和政治思想,是中国古代镜鉴之作。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世说新语》是唐·刘义庆编纂的散文,以短篇记事形式描写魏晋时期的文化名流和事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青年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归园田居》表达了对乱世的失望与对宁静农村生活的向往。
3.唐宋时期:-唐代的诗歌达到了巅峰,唐诗流派主要有初唐、中唐、晚唐三个阶段。
其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具有深远的影响。
-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两位杰出的女才子,她们的诗歌以清新、细腻的表达著称。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和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
4.宋元明清时期:-宋代诗人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其重要的人物,他的诗歌作品多样丰富,从山水田园到政治理念皆有涵盖。
-元曲是元代的戏剧形式,以《西华山》、《窦娥冤》等著名作品闻名于世。
-明代诗人杨雄和吴兆兰在女才子的传统上成为前人后辈的典范,著名的《虞美人·春花秋坠》是杨雄的代表作。
另外,为了探究中国古代文学史,还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文学流派:如唐代的豪放派、婉约派,宋代的词派,元代的辽东派等。
-诗体:主要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词等。
-诗歌创作技巧:包括押韵、对仗、象征等。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充满辉煌和变革的历史,通过对不同朝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演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一、先秦时期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来自不同国家的305篇诗歌,以叙述周朝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为主题。
2.楚辞:楚辞是先秦时期楚国的一种诗歌形式,表达了爱国之情和个人感情。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离骚》和《九章》。
3.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古代中国历史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史书和编年体的文章。
二、汉代文学1.《汉乐府》:乐府是指汉代时期的各院的乐章,包括了歌谣、民歌、舞曲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情感。
2.司马相如:司马相如是汉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的作品《长门赋》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辞章之一三、魏晋南北朝文学1.《曹操集》: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观沧海》等被收录在《曹操集》中。
四、唐代文学1.《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收录了唐代各个时期的优秀诗歌。
2.杜甫: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为特点,被誉为“诗史”。
五、宋代文学1.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诗歌形式,其风华绝代,以唯美、细腻、婉约的风格著称。
2.苏轼:苏轼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被誉为“文学宗师”。
六、元明清文学1.《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描写唐三藏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
2.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四部长篇小说。
以上只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的一部分知识点整理,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程非常复杂和庞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代文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感情,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通史

中国古代文学通史一、商代文学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明时期,其文学作品主要体现在《诗经》中。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反映了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礼仪等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二、先秦文学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的学说,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
其中,儒家的经典《论语》、道家的经典《道德经》以及墨家、法家、名家等不同学派的著作,都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汉赋汉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汉赋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文学体裁。
汉赋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其艺术特点是雄浑豪放、秀丽生动。
著名的汉赋作家有司马相如、班固等。
四、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以唐诗为代表的文学作品成就斐然。
唐诗以五言、七言为主要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情感真挚,艺术性极高。
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众多杰出的诗人在唐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
五、宋词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时期,以宋词为主要文学形式。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描绘自然景物为主题,形式优美、意境深远。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在宋代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六、元曲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特殊时期,元曲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文学形式。
元曲以戏剧形式呈现,融合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题材和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
关汉卿、郑光祖等元曲作家在元代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戏曲作品。
七、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小说。
这些小说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节描写和深入的社会分析为特点,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通史可以分为商代文学、先秦文学、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等不同的时期和流派。
每个时期和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艺术风格,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
古代文学史讲义(先唐部分)1、先秦文学绪论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初民的巫觋文化习尚,与先秦文学 的主要关系,一是诗、乐、舞三位一体。 这本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特点,在《诗经》 中得到了保留(尤其《颂》,本就是祭 祀用的歌舞曲)。二是与楚辞的深切联 系。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 地理 志》) ,“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 王 逸 《 楚 辞 章 句 · 歌 九 序》) 。楚地巫风对楚辞的影响,从浅层 说,屈原的《九歌》十一篇,就是在民 间巫歌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成的;从深 层说,屈原作品那种奇思幻想,那样飞 动飘逸的艺术境界,就是得之于楚地巫 觋文化的熏染和营养。
第一章《诗经略论》)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关于第二个疑问——文学艺术 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却聚讼纷纭。 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诸说: A、起源于劳动。 B、起源于模仿。 C、起源于游戏。 D、起源于巫术。 E、起源于情思交流的需要。 F、起源于季节变换的符号。 G、起源于心灵深处的幻觉或(集 体、个人)无意识。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在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 劳动起源说和巫术起源说。但都顾 此失彼。 实际上,企图以一种理论解释 文学艺术起源必然会捉襟见肘。世 界广大,初民群落众多,生活情境 丰富多彩,心理和愿望随时随地不 尽相同,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其 实很难用一种理论做出全面的解答。 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群 落,甚至不同的人那里产生,其具 体情形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毋 宁说,文学艺术的起源是一种多元 的景观。
第 一 编 先 秦 文 学
绪 论 [ ]
第三,其“杂文学”状态还可以从 文学与其他学科混融不分的状况来认定。 先秦文学和文化以及其他艺术形式难以 截然区分。就其最显要者而言,先秦文 学与巫术即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宋书· 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 ( 舜 ) 即 帝 位 …… 击 石 拊 石 , 以 歌 《九韶》,百兽率舞。”《吕氏春秋· 仲 夏纪》:“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 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乃以麋置缶而鼓 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 以致舞百兽。”纬书《河图玉版》: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 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与文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两个大的纬度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即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的主要流派。
一、文学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阶段。
1. 先秦文学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包括《诗经》、《楚辞》等代表性著作。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涵盖了以周朝为主的早期诗歌。
而《楚辞》则以其浓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称。
2.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多样化,涵盖了散文、诗歌、小说等各个体裁。
3. 唐宋元明清文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杜甫、白居易、李清照、苏轼等。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唯美的意境和精致的语言风格被后世推崇。
而元曲则是元代文学的代表,以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和丰富多彩的题材闻名。
二、文学的主要流派中国古代文学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体裁划分为史传类、哲学类、诗词曲类等流派。
1. 史传类史传类作品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
这些作品以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主,注重客观性和真实性。
2. 哲学类古代中国的哲学类文学作品以儒家经典为代表,如《论语》、《孟子》等。
这些作品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方面,对后世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诗词曲类诗词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代表作品有《诗经》、《唐诗宋词》等。
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历经漫长的发展,留下了丰富而多样的文学遗产。
从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来看,古代中国文学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这些经典之作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文学史上的瑰宝。
通过学习和传承古代文学,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览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览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传统。
本文将以概览的方式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四个主要时期进行讲述:先秦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以及现代时期。
一、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其中最重要的是诗经的创作与收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古代民歌的代表作,雅是描述宫廷生活的诗歌,颂则是颂扬君王功德的歌颂之作。
此外,先秦时期还涌现了众多的散文作品,如《孟子》、《庄子》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重要发展阶段,此时出现了以骈文为代表的文学形式。
骈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以其句式工整、辞章华美而著名。
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陆机等,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三、唐宋元明清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各个朝代都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人才子。
这个时期的文学以诗、词、曲为主要形式。
其中,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的巅峰之作,代表作家有杜甫、李白、王之涣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要表达方式,代表作家有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等。
四、现代时期现代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学呈现出多元化和包容性。
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文学也日趋多样化,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体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莫言等,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还有很多重要的作品和作家没有在本文中一一列举。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为世界文学史贡献了独特的一笔。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吸引着世界的关注。
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到现代的多元化创作,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百川归海般的发展过程。
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概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一、先秦文学的概述:中国文学的各种体裁几乎都孕育于这个时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同时在诗歌和散文方面,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其次,中国文学的思想基础也孕育于这一时期。
特别是儒、道两家的思想影响着此后几千年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三,中国的文学思潮以儒、道两家为主,儒家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道家注重文学的审美价值,也已经在上古期形成。
影响着整个中国文学的一些观念,如“诗言志”、“法自然”、“思无邪”、“温柔敦厚”等等,都是在这个时期提出来的。
二、先秦文学的形态:1.文史哲不分2.成熟的文学作品出现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三、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原始社会时期:1.民间的口头创作,即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中国文学的萌芽。
2.神话传说:(《山海经》)夏商文学(巫文化):(早期为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1.诗歌2.散文(礼乐文化):诗歌——《诗经》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战国文学(百家争鸣):1.散文2.诗歌《楚辞》——《诗经》之后的又一个诗歌高峰,战国文学突破了春秋时温文尔雅的风尚,时常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激情,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孟子》和《庄子》。
第二章上古文学主要文学样式:原始诗歌和神话传说。
第一节上古神话传说一、神话的内容:1.创世神话:盘古开天。
2.始祖神话: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鲧禹父子。
4.战争神话:炎黄大战。
5.发明创造神话:燧人氏、有巢氏、二、上古神话的艺术特征:超现实主义特征上古神话的演化:1.神话历史化2.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
上古神话的影响:1.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思维方式的启迪《诗经》《诗经》的篇数和名称:原称《诗》或“诗三百”,因后来被列入儒家的“六经”而称为《诗经》。
现存《诗经》存目311篇,其中“六笙诗”有目无辞,实305篇。
《诗经》作品的作者、产生年代:《诗经》中作品的作者大多不可确定。
《诗经》作品产生的年代不好确定。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所收诗篇的年代上限,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是商末;二是周初。
下限至于春秋中叶。
《诗经》作品的分类:《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的流传:“四家诗”:“四家诗”指鲁人申培的“鲁诗”、齐人辕固的“齐诗”,燕人韩婴的“韩诗”、赵人毛亨、毛苌的“毛诗”。
诗六义: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书五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书》《礼》《易》《春秋》《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除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几乎不存在虚构的超越人世之上的神话世界。
后来的中国诗歌及其他文学样式,内容也以日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以抒情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复叠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五、丰富生动的语言与和谐自然的韵律先秦历史(叙事)散文1.商周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周易》中的卦、爻辞,是我国散文的滥觞和萌芽,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书面散文。
2.《尚书》:“上古帝王之书”,我国现存最早的散文总集3.体例: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4.尚书》的文体主要有典、谟、诰、誓、训、命六类5.《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从中反映出作者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笔法: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通过词汇的选取、材料的筛选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主观看法6.《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春秋古文》等。
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
现代学者大都认为《左传》成书于战国初年或稍后,其作者是一个或多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诸侯各国史料的儒家学者。
《左传》:齐国公羊高的《公羊传》及鲁国榖梁赤的《榖梁传》,《左传》的思想倾向——鲜明的儒家思想《左传》的文学成就:(一)《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叙事方面:1.叙事富有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布局谨严。
2.叙事手法多样3.善于描写战争(二)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写得个性鲜明:能抓住人物的个性化的言行,描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人物的行动、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常识:《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国语》——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第一部断代史《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记叙了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组成。
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的思想内容:(一)暴露了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和残暴罪行:1.揭露汉代帝王的丑恶面目。
2.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的丑行。
3.揭露贪官酷吏残害无辜的罪行。
(二)热情歌颂反抗暴秦的英雄人物。
(三)颂扬品质优良的中下层人物。
《国语》《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儒家思想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但已有将某个人的言行集中在一起,向人物小传过渡的趋势,为后世的传记文学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战国策》体例:主要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国别体作者及成书:作者并非一人.初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战国策》的思想倾向:间杂儒、墨、道、法、兵诸家而倾向于纵横家。
政治观: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人生观:公开宣扬追求“势位富贵”,争名逐利《战国策》的进步思想:①反映了民本思想。
②有明显的“贵士”倾向。
③《战国策》记录了许多嘉言善行。
④对于锐意改革、励精图治的国君,给予了充分肯定。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1.出色的人物塑造。
2.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大量运用对偶排比、长于铺张渲染。
3.大量的寓言故事、佚闻掌故来增强辩辞的说服力。
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语录体和韵散结合体(春秋后期和战国初期)对话体和寓言体(战国中期)(语录体向对话式论辩文过渡)专论体(战国后期)(论说文成熟期)《论语》孔子及《论语》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说;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论语”即言语的论纂)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共同著录完成的。
《论语》的文学价值善于在简短的对话和行动描写中展现人物性格语言形象隽永,词约义丰,深含哲理《孟子》《孟子》一书,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是孟子和其弟子共同所著。
《孟子》今存七篇《孟子》的思想内容:1.性善论2.民本论3.“仁政”说4.诗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知言养气《孟子》的文学价值1.长于论辩2.长于譬喻和寓言3.气势浩然的文风《庄子》《庄子》的思想1.哲学观:“道”2.人生观: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3.社会政治观: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绝圣弃智”、“小国寡民”的主张4.美学观:(文艺观)——追求自然率真,崇尚“天地之美”《庄子》的文学价值:在文学意义上,它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庄子及其散文的影响:庄子的思想对塑造文人学士的人格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魏晋士人的影响极其深远。
《庄子》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苏轼、李白等。
《庄子》寓言为后世寓言、小说等创造提供了借鉴。
两汉诗歌1.“乐府”:最初指主管音乐的官府。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配乐演唱的诗称为“歌诗”,这种“歌诗”魏晋以后称为“乐府”。
魏晋六朝文人用乐府旧题写作的诗,有合乐有不合乐的,也称为“乐府”。
唐代出现了不用乐府旧题而只是仿照乐府诗的某种特点写作的诗,被称为“新乐府”。
宋元以后,“乐府”又用作词、曲的别称。
因这两种诗歌的分支,最初也都配乐演唱的。
2.汉乐府的艺术特点:(1)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开创的写实传统(2)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3)形式自由、语言朴素《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之名,始见于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古诗十九首》所写的感情基本上有三类:离别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忧虑人生无常的感情。
也可以叫作人类感情的“基型”或“共相”《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②用比兴手法汉代辞赋西汉前期、中期(汉赋最辉煌时期):1.楚辞体2.赋:(一)体物大赋特点:1.多采用主客对话方式。
赋文的前面往往有专门的序言,以说明创作缘故和主旨。
2.文采华丽,辞藻丰富;3.铺张扬厉,踵事增华4.题材上以描写宫殿、游猎、山川、京城等宏大事物为主,主题上以夸耀帝国的声威,并对最高统治者歌功颂德为主(二)抒情小赋:西汉后期:体物大赋已不能保持原先的旺盛势头,抒情小赋继续发展东汉:前期、中期,辞赋仍是主要文体之一,体物大赋影响仍较大;后期,抒情小赋占优势。
魏晋南北朝文学文学发展特征1.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山水田园文学;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1、文学理论兴起并建立完整体系建安文学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及蔡琰。
曹植的诗歌创作1.前期创作:(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的精神2.后期创作:A、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B、以思妇、弃妇寄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
正始文学一、魏晋风度: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清谈(不谈时事、政治而专谈老庄哲学即玄学)、吃药和喝酒二、正始之音:诗歌由建安诗歌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转向抒写个人忧愤,诗风由悲凉慷慨、刚健有力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阮籍、嵇康是正始之音的代表。
三、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以阮藉、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
阮籍《咏怀诗》82首;嵇康《赠兄秀才入军》、《幽愤诗》两晋文学西晋诗坛太康(晋武帝司马炎年号280——289)诗歌的特点倾向:拟古;追求形式技巧。
风格:繁缛——描写繁复详尽,色彩华丽。
代表作家:太康作家,傅玄而外,三张(载、协、亢)、二陆(机、云)、两潘(岳、尼)、一左(思)(钟嵘《诗品序》)为其代表。
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入宋之后更名为潜,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一、陶诗的题材主要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借咏史而咏怀、行役诗、赠答诗。
行役诗:都是宦游期间的作品,其共同主题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二、陶诗的总体艺术风格:平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