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先秦文学PPT课件

• 2 在文风上,诸子散文或简括、或雄辩、或 奇幻、或浑厚、或峭拔,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 风格。
•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 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第2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说
一、 时代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
256) 2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
• 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 后人九流: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 第二期:战国中期
•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 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 四、《邶风·谷风》 ❖ 五、 《王风·君子于役》 ❖ 六、 《秦风·蒹葭》 ❖ 七、《豳风·东山》
❖ 八、《豳风·七月》
❖ 1解题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 一篇,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 思想内容
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 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 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 阶级矛盾。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 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
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 三、《诗经》的形式 ❖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 3 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学和修辞, 具有程度不同的文学色彩。
第2章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 概说
一、 时代背景
1 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局面 “轴心时代”(东周:前770——前
256) 2 “士”阶层的崛起,文化学术下移 3百家争鸣
• 司马谈六家: 阴阳、儒、墨、名、法、道德。
• 刘歆十家: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
纵横、杂、小说家。
• 后人九流: 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
• 第二期:战国中期
•
语录体仍旧通行,但普遍采用对话形式,
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
• 第三期:战国后期
专题论著。 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 子》、《吕氏春秋》等。
三、 诸子散文的时代特色
• 1 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 言,他们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对现实的 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黄而陨” 得到前人的称赞,试说明理由。
❖ 四、《邶风·谷风》 ❖ 五、 《王风·君子于役》 ❖ 六、 《秦风·蒹葭》 ❖ 七、《豳风·东山》
❖ 八、《豳风·七月》
❖ 1解题
《七月》是一首农事诗,是风诗中最长的 一篇, 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2 思想内容
这首诗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西周初年的农 业生产情况和奴隶们的悲惨生活图景。真实 地反映了奴隶主贵族对奴隶的残酷压榨与剥 削,深刻地揭示了西周奴隶社会不可调和的 阶级矛盾。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 一、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 二、以抒情言志为主流,奠定了中国诗歌乃
至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 三、《诗经》的形式 ❖ 四、《诗经》的表现手法
《先秦文学》PPT课件

精卫填海
发鸠山上,生长着茂密的枯树。那 里栖息着一只奇特的鸟,它外形像乌鸦, 头上有漂亮的花纹,白白的嘴巴,红红 的双脚,名叫精卫,它鸣叫时总是在呼 唤自己。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 女娃 。一天女娃到波涛汹涌的东海游泳, 不幸被海水吞没,再也没回来,因之变 成了这只精卫 鸟,长年累月地口衔西山 上的小枝条、小石子,决意要把那一望 无际的东海填平。
《春秋》的文学特色
《春秋》语言上极为精练。
因文字过于简练,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 释之作相继出现。现在能见到的,有《春秋左 氏传》,它以叙事为主,与《春秋》相互发明; 《公羊传》、《谷梁传》以解经为主,侧重阐 发微言大义。合称“春秋三传”。
“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左传》原称《左氏春秋》,后有学者认 为是阐释《春秋》之作,故又称《春秋左氏 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史官左思明及其弟子 所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形式完备的编年体 史书,其编年记事的起年与《春秋》相同(前 722);迄年为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 比《春秋》多13年。
三、散文萌芽
一、先秦散文及其历史分期
先秦:一般指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以前 的历史时期。大致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 社会初期三个历史阶段。 先秦文学:时间跨度大,指上古至秦始皇统一 中国(前221)时期的文学 ,是中国文学产生和发 展的最初阶段。 先秦散文:主要指夏、商、周三代奴隶制社会 和封建社会初期秦朝的散文。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 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 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 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 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 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 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 言出奔,难之也。
《先秦文学常识》课件

究古代语言文字的重要依据。
《春秋》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鲁国史书详细描述:《春秋》是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书,主要记述了鲁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 事件。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释《春秋》的著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左传》是一部注释《春秋》的著作,主要对《春秋》中 的史实、人物、事件等进行解释和补充。它不仅对《春秋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古代文学的重 要著作。
先秦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文 学、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
代特色的文学新作。
跨文化交流
通过先秦文学的国际传播,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
国际化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影视、网 络等,创新先秦文学的表达方式
和传播途径。
如何推广先秦文学文化
学术研究推广
05
先秦文学的现代意义与 传承
先秦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文化传承
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价值
先秦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对 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 能力以及审美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学术研究
先秦文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古代 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 料。
提供了重要的土壤。
详细描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社会政治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为先 秦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先秦文学逐渐形成了
《春秋》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词:鲁国史书详细描述:《春秋》是鲁国的一部编年史书,主要记述了鲁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 事件。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研究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
《左传》
要点一
总结词
注释《春秋》的著作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左传》是一部注释《春秋》的著作,主要对《春秋》中 的史实、人物、事件等进行解释和补充。它不仅对《春秋 》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也是研究先秦历史和古代文学的重 要著作。
先秦文学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将先秦文学的优秀传统与现代文 学、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
代特色的文学新作。
跨文化交流
通过先秦文学的国际传播,促进 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
国际化发展。
创新表达方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影视、网 络等,创新先秦文学的表达方式
和传播途径。
如何推广先秦文学文化
学术研究推广
05
先秦文学的现代意义与 传承
先秦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文化传承
先秦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价值
先秦文学作为古代文学的代表,对 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言表达 能力以及审美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学术研究
先秦文学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古代 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 料。
提供了重要的土壤。
详细描述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早期阶段,也是中国文化的形成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 达到了巅峰,文化艺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社会政治也经历了多次变革,为先 秦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先秦文学逐渐形成了
中国文学史先秦文学PPT课件

3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第二节 神 话(2学时)
▪ 一、神话的概念。神话是远古人民以其幼 稚的认识能力,通过幻想的、形象的方式 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做出的具有艺术 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象征和隐喻来表现 它的意蕴。
▪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神话。如
“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 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
▪ (3)《尚书》都是独立成篇的,而且结构都比 较完整,体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结构组织意识。
▪ (4)《尚书》语言技巧较之甲骨卜辞和铜器铭 文有了很大的进步,古奥艰涩之中也体现了一定 的形象性、生动性。
12
▪ 二.《春秋》
▪ 1.《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大事纲要式 的编年体断代简史。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修订而成的。记 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 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政治、军 事、外交等历史大事,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 部史书。
11
▪ 2.《尚书》的文学价值:
▪ (1)《尚书》以“记言”为主,主要是记载帝 王或大臣的讲话、告诫、誓辞等。其记言多是具 有政治性的言论,主要是说理论事,因而说理论 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奠定了后世论说散文 的基础。
▪ (2)《尚书》的说理、叙事,总体上说比较简 单质实,重在意旨的表达,不尚藻饰。
▪ (2)《尚书》的真伪和今文、古文之别:古文《尚书》。古文《尚 书》是指先秦时期用古文字所写的《尚书》本子,但已全散佚。伪古 文《尚书》。伪古文《尚书》是东晋梅赜所献,其中所增二十五篇即 是。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火”后,由汉初伏生传授, 用隶书写定的。包括虞、夏书各二篇,商书五篇和周书十九篇。一般 认为商、周书较可靠;虞、夏书则为春秋战国人所作。
课件1先秦文学

者认为最初是按音乐标准分的。
• “风”是各地方的曲调,也称“国风”,共160篇,包
• 1、地震、火山、洪水、息壤以堙洪 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 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这则神话歌颂了鲧牺牲自己以治洪水的不屈精神, 他为了治水拯救人类,不惜盗天帝的息壤,他死后仍 不忘治水,以腹生禹,子承父志,前仆后继。天帝对 鲧的惩罚实即自然对鲧“堙”的方法的惩罚。据说禹 治洪水采用“堙”、“疏”并举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鲧禹治水过程反映了人们在同自然斗争中,不断总经 验教训,改进方法的历程。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 第一节 上古歌谣 • 我国最早的文学是上古歌谣。它是与音乐、舞蹈
艺术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 过程和人际交往情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古人劳 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表达美好的 愿望和收获的喜悦而创作了歌谣。上古人类除了 劳动之外,还有人际交往等
• 社会活动,在这些交往中难免有感情的交流和表
• 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一)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
(二)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娲、鲧、禹、夸父、 精卫、刑天等形象表现的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 坚定信念,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积极的生活 态度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为后代文学所继承和发扬 (三)古代神话中充满的浪漫奔放的幻想也启发 了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想象力和表现力 的空间,使他们在创作中突破了时空、物我、生 死、人神的界限,过去未来任意驱遣,咫尺天涯 凭我往来,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 2、战争神话
远古的人类在与各种自然环境的斗争中, 适应和利用了自然环境,与自然相处相生, 顽强地生存繁衍壮大起来,但人类的发展 接着又面临着生存空间的狭小、自然资源 的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争夺更大更好的 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各氏族部落间常发 生争斗,后发展为大规模的部落间的战争, 人们把带领自己部落取得战争胜利的祖先 加以神化,形成了一些战争神话故事。
• “风”是各地方的曲调,也称“国风”,共160篇,包
• 1、地震、火山、洪水、息壤以堙洪 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 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这则神话歌颂了鲧牺牲自己以治洪水的不屈精神, 他为了治水拯救人类,不惜盗天帝的息壤,他死后仍 不忘治水,以腹生禹,子承父志,前仆后继。天帝对 鲧的惩罚实即自然对鲧“堙”的方法的惩罚。据说禹 治洪水采用“堙”、“疏”并举的方法,治服了洪水。 鲧禹治水过程反映了人们在同自然斗争中,不断总经 验教训,改进方法的历程。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文学
• 第一节 上古歌谣 • 我国最早的文学是上古歌谣。它是与音乐、舞蹈
艺术结合在一起产生的。它是在人们的生产劳动 过程和人际交往情感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古人劳 动时为了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表达美好的 愿望和收获的喜悦而创作了歌谣。上古人类除了 劳动之外,还有人际交往等
• 社会活动,在这些交往中难免有感情的交流和表
• 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
响:
(一)古代神话为后代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提 供了非常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形象。
(二)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女娲、鲧、禹、夸父、 精卫、刑天等形象表现的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和 坚定信念,对光明理想的追求和乐观积极的生活 态度所形成的精神力量为后代文学所继承和发扬 (三)古代神话中充满的浪漫奔放的幻想也启发 了后代作家的思维,拓展了他们想象力和表现力 的空间,使他们在创作中突破了时空、物我、生 死、人神的界限,过去未来任意驱遣,咫尺天涯 凭我往来,千变万化随心所欲。
• 2、战争神话
远古的人类在与各种自然环境的斗争中, 适应和利用了自然环境,与自然相处相生, 顽强地生存繁衍壮大起来,但人类的发展 接着又面临着生存空间的狭小、自然资源 的匮乏等问题,因此为了争夺更大更好的 生存空间和自然资源,各氏族部落间常发 生争斗,后发展为大规模的部落间的战争, 人们把带领自己部落取得战争胜利的祖先 加以神化,形成了一些战争神话故事。
先秦文学PPT课件

2021/6/16
1
一、先秦文学的成就
中国文学自其发生始,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准备 阶段,终于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潮。蕴涵丰 富、形式精致的先秦文学作品,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 精神特征,并在观念和形式上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 学传统。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 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2021/6/16
2
3.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春秋笔法: 文笔隐晦曲折,而蕴含褒贬的笔法。是孔子首创的 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 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魏惠王问:“臣弑其君可乎?” 孟子:“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3
(3)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禹三过家门而不 入”、“禹娶涂山 氏”
洪水滔天。鲧窃帝
之息壤以堙洪水,不
待帝命。帝令祝融杀
鲧于羽郊。鲧复(腹)
生禹,帝乃命禹卒布
土以定九州。
2021/6/16
14
(4)战争神话
《山海经》中“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2021/6/16
15
(5)英雄神话
《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精卫填 海”“刑天舞干戚”,《淮南子》中 “后羿射日”的故事
明摇篮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外,
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它不断地在夏季的酷热和
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历史研究》(汤因比)
2其021次/6/16是频繁的战争。
18
2.厚生爱民意识
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系辞下》 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 神,这在神话中颇有体现。 ①塑造保护神。如女娲、后羿等。 ②珍惜个体生命,渴望生命延续。“(神农)尝百草之 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 七十毒。”
1
一、先秦文学的成就
中国文学自其发生始,在经历了漫长的酝酿、准备 阶段,终于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到了第一个高潮。蕴涵丰 富、形式精致的先秦文学作品,体现了这一时期文化的 精神特征,并在观念和形式上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文 学传统。
1.最早产生的两种文学样式是原始诗歌和原始神话。
2.殷商甲骨卜辞、《周易》、殷商及西周铜器铭文, 都是早期书面散文的萌芽。
2021/6/16
2
3.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1)《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春秋笔法: 文笔隐晦曲折,而蕴含褒贬的笔法。是孔子首创的 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 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魏惠王问:“臣弑其君可乎?” 孟子:“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3
(3)洪水神话
“鲧禹治水”
“禹三过家门而不 入”、“禹娶涂山 氏”
洪水滔天。鲧窃帝
之息壤以堙洪水,不
待帝命。帝令祝融杀
鲧于羽郊。鲧复(腹)
生禹,帝乃命禹卒布
土以定九州。
2021/6/16
14
(4)战争神话
《山海经》中“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2021/6/16
15
(5)英雄神话
《山海经》中“夸父追日”、“精卫填 海”“刑天舞干戚”,《淮南子》中 “后羿射日”的故事
明摇篮的这一片原野,除了有沼泽、丛林和洪水的灾难外,
还有更大得多的气候上的灾难,它不断地在夏季的酷热和
冬季的严寒之间变换。——《历史研究》(汤因比)
2其021次/6/16是频繁的战争。
18
2.厚生爱民意识
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系辞下》 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 神,这在神话中颇有体现。 ①塑造保护神。如女娲、后羿等。 ②珍惜个体生命,渴望生命延续。“(神农)尝百草之 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 七十毒。”
先秦文学解读PPT

月亮神话的演变:
《山海经· 大荒西经》:"有女子方浴月。帝
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 《淮南子· 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 母,姮娥窃以奔月。"东汉高诱注:"姮娥, 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 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张衡《灵宪》:"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 蜍。" 唐· 李冗《独异志》:"羿烧仙药,药成,其 妻姮娥窃而食之,遂奔入月中。"
其一,神话的思维,充满了幻觉的
作用,使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 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它本身虽然不 是自觉的运用幻想,却仍然同文学 的形象思维有共通之处,表现了人 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力。所以,有 的研究者把神话思维称为"诗性思 维"。
其二,有的神话中所蕴含的那种百
折不挠、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如 刑天、精卫、大禹治水),那种厚 生爱民的意识,曾经激励了无数的 志士仁人为理想而奋斗。它既体现 了我们民族的原始精神,又给文学 创作提供了精神动力。
2、世祖神话
讲《淮南子》 中“女娲补 天”、《太平 御览》中“女 娲造人”的故 事。《诗经· 生 民》中记载的 周民族始祖后 稷的神话故事。
3、洪水神话
讲《山海经》 中“鲧禹治水” 的故事(扩展 到有关“禹三 过家门而不 入”、“禹娶 涂山氏”等禹 的故事)。
4、战争神话 《山海经》 中“黄帝擒蚩尤”的故事。
采诗、献诗与删诗(2)
《国语· 周语上》:“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 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 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 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国语· 鲁语》:“昔正考父校(当读效,奉 献之意)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
《复习先秦文学》PPT课件

★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尚书》最早的历史文献,原名《书》。是
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断代简史,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编订。
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记事方式是“以事系日, 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 “礼义之大宗” 一字寓褒贬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有《春秋 外传》之称。
庄子与《庄子》 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庄子》。
散文翘楚。 《庄子》三言:寓言、重言、卮言。P96 《庄子》的艺术成就:
1、意出尘外的构思,寓言与神话的运用。 2、恢恑谲怪的形象,想象大于概念。 3、汪洋恣肆的文风,语言瑰丽,长于讽刺。
荀子与《荀子》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
《韩非子》先秦说理散文论辩艺术的集大成 者。是先秦诸子著作中寓言之首。记下四个 以上寓言。P102
《韩非子》的艺术成就:
1、直言畅论、个性鲜明。 2、文体多样、特擅驳论。 3、广譬博喻,寓言大观。
★屈原与《楚辞》 ★ ★
楚辞是产生于我国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 它是战国时代楚文化高度成就在文学方面的 集中体现,是先秦时代与中原文化相对映的 南方文化长期发展的硕果。和《诗经》共同 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中国文学史总复习
考 试 题型
题型
数量 分值 总分
填空题: 20 ×1 =20
单项选择题:10 ×1 =10
多项选择题: 5 ×2 =10
简答题:
4 ×5 =20
综合分析题: 1 ×20 =20
论述题:
2 ×10 =20
绪论
先秦文学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