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包装人才培养方案
_完整包装解决方案_对包装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收稿日期:2009205217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0834092)作者简介:杨祖彬(1967-),男,重庆人,学士,重庆工商大学机械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包装材料、包装与环境方面的研究。
论坛与资讯“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对包装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杨祖彬,戴宏民(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摘要:简要阐述了“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内涵的基础,重点论述了“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对包装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专业知识实践教学,适应完整包装的工程化要求;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完整包装的系统化要求;加强绿色包装教育,适应完整包装的绿色化要求。
指出了按照“完整包装解决方案”要求培养包装人才,将全面提高学生技术、管理、物流、环保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利用系统工程和生命周期思想,综合解决产品包装方案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工作适应能力、扩展就业渠道。
关键词:完整包装;工程化;系统化;绿色化;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识码:A :1001-3563(2009)09-0203-03Requirements of Complete Packaging Solution f or Packaging Talent CultivationYA N G Zu 2bi n ,D A I Hong 2mi n(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act :The connotation of complete packaging solution was introduced.The new requirements ofcomplete packaging solution for talent cultivation were discussed ,which were consolid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to meet engineering requirement of complete packaging ,strengthening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quality to meet systematic requirement of complete packaging ,and strengthening green packa 2ging education to meet green requirement of complete packaging.It was put forward that to cultivate packa 2ging tal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omplete packaging solution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 should be improved f rom the aspects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log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creativity of student should be improved by using the thinking method of system engineering and product life circle ;and the students ’working adaptability and employment channel should be widen.Key words :complete packaging ;engineering ;systematic ;green ;talent cultivation 在当今经济发展重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向循环经济转型,以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的新形势下,国际包装业提出了包装供应(制造)商应向“完整包装解决方案”(CPS )供应商转化的新理念。
包装部培训计划方案模板

一、培训背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产品质量和包装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包装部的整体素质,提升产品包装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高包装部员工的专业技能,确保产品包装符合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
2. 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提升包装设计创新能力。
4.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培训对象包装部全体员工,包括新入职员工、老员工及管理人员。
四、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培训- 包装材料知识- 包装设计原则- 产品包装标准- 行业法规及标准2. 专业技能培训- 包装设备操作技能- 产品包装流程优化- 质量控制与检验- 常见包装问题及解决方案3.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团队建设与团队协作- 沟通技巧与表达艺术- 解决冲突与协调能力4. 创新能力培训- 设计创新思维- 新材料、新技术应用- 成本控制与效益分析五、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 邀请行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内部讲师授课- 视频教学2. 实操培训- 在包装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安排老员工对新员工进行一对一指导3. 案例分析- 分析成功案例,学习优秀经验- 结合实际工作,进行问题讨论与解决4. 在线学习- 利用企业内部培训平台进行在线学习 - 安排定期的在线考试,检验学习效果六、培训时间1. 基础知识培训:1周2. 专业技能培训:2周3. 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1周4. 创新能力培训:1周七、培训考核1. 理论考核:通过书面考试、在线测试等方式进行。
2. 实操考核:通过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
3. 综合考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综合评定员工培训效果。
八、培训实施1.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时间、地点、讲师等。
2. 提前通知员工参加培训,确保培训效果。
3. 培训过程中,及时收集员工反馈,调整培训方案。
4. 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全日制和3+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https://img.taocdn.com/s3/m/9c8cc90ede80d4d8d15a4fed.png)
计算机信息管理[590106]一、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二、学制与学历全日制三年大专学历三、就业面向(领域)本专业面向浙江,重点是温州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IT行业。
1.主要就业岗位: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管理、企业信息化实施;2.次要就业岗位:网站的建设与维护;3.迁移就业岗位:计算机相关软硬件维护、技术支持及营销。
四、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掌握信息获取、组织、分析、发布、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与维护等知识,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力,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与维护能力,能适应企事业单位基于网络的信息ERP系统的应用和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办公文员、技术支持等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1.要有政治素质,热爱国家,懂得马列主义基本思想,有着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2.要有信息意识,能充分利用信息管理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来分析和观察事物,有利用信息资源的较强意识;3.要有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注意网络安全,遵守电子信息行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法规,保守公司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4.要有服务意识,具有“用户至上”的理念;5.要有团队精神,具有团队精神,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全局观点。
(二)知识要求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本知识;2.了解企业信息系统软硬件维护的基本常识;3.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程序设计;4.掌握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组建基本知识与技术;5.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信息获取、组织、分析、发布、管理、信息资源建设、更新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三)能力要求:1.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和信息资源建设能力;2.能熟练安装配置和维护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3.具有较强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4.具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术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5.具有信息系统管理、维护及开发能力;6.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包装人才培养方案13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三职生学习年限:三年(全日制)二、培养目标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依托行业、打造专业、办好专业、服务企业”为理念,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包装材料、包装结构设计、包装工艺)及生产现场管理等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二)就业岗位(群)及主要工作任务分析四、专业培养方案 (一)职业资格证书模块(二)专业技能模块1教学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见表 1)协作 能力有明确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 善于处理人际 关系,真诚地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 具有同 情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专 业能 力 1能从事生产企业的常规生产工作; 2、 能胜任包装科研机构实验室的助理实验工作;3、 具有操作、调试、维护和保养常规包装机械的能力;4、 具有培养和指导初级包装相关工种的工作能力; 5、 具有一定的对包装工艺进行选择、改进的能力。
6、 具有对图形、图片的处理能力。
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 训的培养以及实2子模块1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见表2)3、子模块2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见表3)表1:教学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表2子模块1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表3子模块2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表4子模块3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表5子模块4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表6子模块5内容设置及周数分配表专业技能模块学时分配以周为单位,每周按三个教学工作日计算,折合18学时。
(三)人文素养模块人文素养模块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教改班)《形势与政策》分四学期开设,每学期4~6学时。
人文素养模块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非教改班)注:高职英语、高职实用语文各开设一学期。
为协调教学资源利用,自动化学院、乳品工程学院、检测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各专业按表中4的时间安排。
包装技术人才培训方案

包装技术人才培训方案包装技术人才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1. 提高参训人员对包装技术的理解和认知,掌握包装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培养参训人员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训人员具备一定的包装设计和生产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包装项目。
二、培训内容:1. 包装技术基础知识:介绍包装的定义、分类、功能以及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关系;2. 包装材料与设备:介绍常用的包装材料以及各种包装设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3. 包装设计与研发:培养参训人员的包装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介绍包装设计的流程和方法;4. 包装生产与管理:介绍包装生产流程和管理方法,提高参训人员对包装生产的控制能力;5. 包装工程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参训人员掌握包装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三、培训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专家讲座和学习资料,系统介绍包装技术的基本知识;2. 实践操作: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包装设计和生产的实践操作,提高技能;3. 讨论交流: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促进参训人员的互动与思考;4. 实地考察:组织参训人员进行包装企业的实地考察,了解包装行业的实际运作。
四、培训计划: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一个月,按照每周五天的方式进行培训,共计20个工作日。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包装技术基础知识的讲授和理论学习;第二周:包装材料与设备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第三周:包装设计与研发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第四周:包装生产与管理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以及实地考察。
五、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包装行业的专家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人员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六、培训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包括参训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并针对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
七、培训成果:1. 参训人员能够掌握包装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2. 参训人员具备一定的包装设计和生产能力;3. 培训机构将颁发合格证书给达到要求的参训人员。
包装工培训计划方案模板

一、培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包装工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和用户体验。
为了提高包装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培训计划。
二、培训目标1. 使包装工掌握基本的包装知识,了解各种包装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2. 提高包装工的操作技能,确保产品包装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3. 培养包装工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4. 增强包装工的安全意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包装工四、培训时间预计培训周期为一个月,具体安排如下:1. 基础理论培训(1周)2. 实操技能培训(2周)3. 安全生产培训(1周)4. 综合考核与总结(1周)五、培训内容1. 基础理论培训- 包装概述- 包装材料与工艺- 产品包装设计- 包装标准与法规2. 实操技能培训- 包装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包装流程的操作- 包装质量检验- 包装效率提升技巧3. 安全生产培训-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操作规程- 应急处理措施4. 综合考核与总结- 理论考试- 实操考核- 安全知识问答- 培训效果评估六、培训方式1. 集中授课: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理论授课。
2. 实操演练: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3. 视频教学:播放相关教学视频,丰富培训内容。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培训效果。
5. 分组讨论: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培训师资1. 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工程师担任主讲。
2. 公司内部优秀包装工担任实操指导老师。
八、培训费用培训费用包括师资费、场地费、资料费等,预计每人1000元。
九、培训评估1. 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和实操考核。
2.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员满意度、技能提升程度等。
十、培训总结1. 对培训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通过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包装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公司产品质量的提升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提供有力保障。
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范文

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包装行业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习保护产品、方便流通、促进销售的包装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包装材料、包装结构设计、包装装潢及包装印刷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熟悉包装技术和包装机械的工艺与原理,了解国内外包装标准与法规,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能在包装企业、科研机构、外贸、商检等商品生产与流通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具备合理选材、优化结构设计、制定工艺规程、进行产品质量检测、包装生产管理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一)专业特色:包装工程是以包装科学为基础,溶入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
我校设置包装工程专业基于在食品贮藏与加工中化学性与生物性变化等的突出优势和良好基础,以食品包装为主攻方向,兼有材料学、动力学、印刷学、艺术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特点,发挥多学科联合、交叉的优势,进行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和包装技术的系统研究。
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包装科技人才。
(二)培养要求:素质结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是非观,明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自律谦让、团结合作的品质;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艺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艺术和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的开阔视野、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健康的社会交往意识;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系统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包装工程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养与价值效益观念;同时要具有良好的体魄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能力结构要求基本能力:具有独立获取、消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能力;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文字处理与编辑、图形处理、多媒体幻灯片的制作与编辑。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通过互联网收集和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本专业英文书籍和文献资料的阅读能力。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补充说明

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补充说明各院系: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工作已经结束。
根据论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综合评审专家的意见,现就有关问题补充说明如下:一、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结构201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沿用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格式,仍为8个部分。
本次修订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微调,具体说明如下:1.课堂教学课程总表(培养方案第八部分附件2)课堂教学课程总表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教育课5个部分组成,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必须采用学校统一提供的课程名称及编号。
其中“C语言”(Ⅰ140019)更名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Ⅰ140020)更名为“数据库程序设计”;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中“计算机实训”(Ⅰ140002S)更名为“计算机基础实训”,“C语言课程设计”(Ⅰ140003S)更名为“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库设计”(Ⅰ140014S)更名为“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设计”,相应的课程编号不变。
(2)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应围绕本专业的主要支撑学科(一般为2-3个)进行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名称多为⨯⨯⨯学、⨯⨯⨯原理、⨯⨯⨯基础等),一般在10门左右,不同学校之间乃至同一专业类别不同专业之间课程设置差别不大。
设置专业基础课程时,要认真参考本专业各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指导规范》、教育部高教司编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以及其他院校的教学计划,尽量不遗漏本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课程,努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课根据学科归属进行编号。
如果课程教学任务由其他院系承担,必须与课程所属教研室共同确定课程名称、学时以及课程编码。
审核人才培养方案时,需提交外部门开设课程认定表(见附件2)。
不同专业设置相同的学科基础课,应使用同一课名、同一编号。
(3)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设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
包装技术与设计
(包装技术与管理方向)
[610401]
一、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二、学制与学历
全日制三年大专学历
三、就业面向(领域)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浙江省包装、印刷行业,重点是纸包装、塑料包装、包装机械制造、广告公司等企业。
1.主要就业岗位:包装设计、图文设计、包装印刷、广告设计与制作;
2.次要就业岗位:商品生产和流通相关领域的包装技术、印刷包装企业的管理、销售。
四、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信、敬业、有责任心,掌握现代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掌握包装材料选用、包装设计软件使用、包装印刷原理及成型工艺等基本知识,具备专业面向岗位与岗位群工作的材料选用和质量控制、工艺和图文设计、印刷和成型及质量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与技能,具有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五、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
1.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3.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4.具有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知识要求
1.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2.掌握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能够借助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和学习;
3.掌握一定市场营销和车间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能力要求
1.能熟练使用常用检测仪器仪表,操作各类办公软件和常规的作图软件;
2.熟悉常规包装制品的生产工艺技术,包括材料选用和检测、包装制品工艺设计、包装印刷技术、包装产品质量检测和控制、常规包装机械的操作和使用等;
3.熟悉常规包装产品的图文设计、结构设计等,能够借助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一定程度的制作和创作;
4.能够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和协调生产及管理;
5.取得至少1种本专业工种相关的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六、职业证书
八、职业能力课程设置
九、教学学时分配与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三)职业拓展模块课程设置
(五)教学学时比例表
十、指导性教学安排
(一)生源及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温州及浙江地方经济发展,适当辐射全国,以就业为导向,基本理论够用为原则,采用实践实训教学为主,应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推动工学结合,积极以项目式、任务驱动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专业教学改革。
(二)课程体系设计
本人才培养方案以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为指导,以温州地区印刷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人才需求调查结果为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改革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主动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实用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注意使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从单纯的技能型向“技能—管理”复合型转变。
本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结构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主干线;基本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本教学计划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实训、实习、实践的教学时间和内容,同时将一部分课程和一部分内容安排到实训室、实训基地和实践岗位中进行。
(三)实训教学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企业用人及岗位技能的需求,以及学院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专业积极调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训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实训教学为主,校外实训为辅的模式有机结合,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十一、专业办学基本条件
(一)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专业教研室已经建成了一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随着专业继续发展,专业必须保证4名以上专职教师,3名以上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专业的师资建设状况良好。
同时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现有的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校内实训基地条件
1.校内必须建成教学的基本实训环境,包括:包装设计实训室、包装材料检测实训室、包装工艺实训室、包装印刷实训室等基本配套的实训条件,这样才能较好地开展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必须的实践能力。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和改善现有的实训设备,进一步提升实训环境和配置,一方面用于改进学生的实训教学,同时为专业教师的教科研提供一定的硬件基础。
(三)校外实训基地条件
目前专业已经建设了一批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合作浙江三浃包装有限公司、立可达包装有限公司、东经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以上企业经过几年的合作,已经安排了数十名专业学生的实习和就业,但是考虑到专业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校外合作的建设,提升校外实训教学条件和合作深度及效果。
十二、教学建议
(一)人才培养定位
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模式。
培养“能设计、能生产、能维护、能销售”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教学方法
教室与实验室结合,课程在实验实训室实施,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涵盖自动化主流技术的实训基地,将新技术、新理念及时引入教学,更新教学内容,促进课程和课程体系改革。
(三)教材
以岗位职力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合作共同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或采用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教材。
(四)考核要求
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重视知识与技能结合,校内校外并重原则。
校内课程考核,基础知识考核与技能操作考核相结合,以技能考核为主;生产性实训课程,将实训过程考核与学习结果考核相结合,以过程考核为主;工学结合的课程考核,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掌握与提升方面,企业评价与学校评价结合。
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学习活动评价要有较强的包容性。
要使评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吸纳更多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组织参与第三方考核评价。
十三、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工作,如想继续深造,可以进行专升本、考研及企业里相应岗位的深造等。
十四、说明
(一)编制依据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精神而制定。
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强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精神,同时根据对温州市人才交流中心、人才网的调查,对课程进行了适时的调整,主要是重视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的力度。
(二)编制特点
重视实用技能,加强实践实训环节,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同时采用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并把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教学计划中,实现双证融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