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生产设计管理流程研究
船舶设计流程

船舶设计流程
船舶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精密的工程,它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
的知识,包括船舶结构、流体力学、动力学、船舶制造工艺等。
在
进行船舶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流程,以确保船舶具有良好
的性能和安全性。
下面将介绍船舶设计的一般流程。
首先,船舶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设计任务。
这包括确定船舶的
类型、用途、载重量、航行区域等基本参数。
在确定设计任务时,
需要充分考虑船舶的实际运用情况,以确保设计的船舶能够满足实
际需求。
第二步是进行船舶的初步设计。
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确定船
舶的外形尺寸、型线形状、船体结构等基本参数。
这需要通过对船
舶的性能要求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定船舶的基本参数。
接下来是进行船舶的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对船舶
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设计,包括船体结构、舱室布局、动力系统、舾装设备等。
在进行详细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船舶的各项性能指标,以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船舶的模型试验。
通过模型试验,可以验证船舶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以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和稳定性。
最后是进行船舶的建造和试航。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制造,以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
建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试航测试,以验证船舶的实际性能和安全性能。
总的来说,船舶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船舶的各项性能指标,以确保船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设计流程和科学的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满足实际需求的优秀船舶产品。
船厂管理制度

船厂管理制度船厂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船厂运营的顺利进行和提高工作效率而制定的一套规范和标准。
良好的船厂管理制度能够帮助船厂实现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船厂管理流程、安全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方面探讨船厂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一、船厂管理流程良好的船厂管理流程是确保船厂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
船厂管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项目立项、合同签订、生产组织、资源配置、进度控制、质量把控、成本评估和验收交付等。
在这一流程中,各个环节必须有明确的责任与权限,互相配合、衔接紧密,确保船厂各项工作按照计划进行。
二、安全管理船厂作为一个特殊的生产场所,安全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船厂管理制度中应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安全培训和事故管理等内容。
船厂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三、生产管理生产管理是船厂管理制度中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了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分配、生产过程监控和生产效率评估等。
船厂应根据订单和客户需求,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合理分配工人和资源,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同时,船厂还应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四、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船厂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质量管理包括了质量目标设定、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估等。
船厂应明确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需求。
同时,船厂应加强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管理,船厂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持续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基于BOM的船体生产设计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基于BOM的船体生产设计数据管理技术研究李沛田;靳长勇【摘要】Bill of Material (BOM) is the core data for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hich binds the company’s application systems together.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ructure of BOM for hull produc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BOM application in shipyards. Hull production desig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ship design process. It forms the base of the outfitting modeling and produces a large amount of data such as drawings, 3D models and instructions.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hese data has become the common goal of the major domestic shipyards. Af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ll production design in domestic shipyards are analyzed and the 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def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aterials in hull BOM, a general-purpose hull BOM structure model is established. Besides,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Engineering BOM(EBOM) to Process BOM(PBOM) is studied and a practical example in a domestic shipyard is presented to introduce the operation of hull BOM structure model.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ata management technology for BOM based hull production design is helpful to ensure data integrity, correctness and consistency, and thus to improve the design quality of products.%产品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 BOM)包含制造企业的核心数据,是企业各应用系统集成的纽带;从造船厂BOM应用角度出发,对船体生产设计BOM结构进行研究。
船舶设计流程控制管理方案

船舶设计流程控制管理方案1 目的此流程说明了设计新船必要的流程,以保证设计过程的质量。
2 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新船设计以及与设计质量有关的过程。
3 流程描述3.1 设计准备接市场部发布的新船接单指令后做好相应的技术准备。
3.1.1 技术资料准备技术资料是指建造规格书、船厂施工标准、船级规范、行业标准等文件。
3.1.2 规格书谈判对建造规格书中的内容跟船东进行逐项确认。
3.1.3 签字版规格书生成在跟船东逐项确认建造规格书的内容后,船厂、船东正式签字并认可建造规格书。
船厂的后续施工将完全按照签字版的规格书进行。
3.2 基本设计展开基本设计是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的。
在此阶段里,要确定与船舶技术经济性能关系最大的一些项目,如确定船舶主要尺度、船型系数和排水量,绘制型线图,确定建筑形式及绘制总布置图,确定结构形式并绘制船中剖面结构图,同时要对主要技术性能如船速、稳性、舱容进行计算,提出主要材料的规格及设备选型,编制说明书。
这一阶段提供的各项技术文件应能表明船的总体性能,应能据以判断设计船的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施工可能性,以满足任务书上各项要求的程度,以提交验船部门审批。
需提供的船体方面图纸有:(1)船体说明书;(2)型线图;(3)总布置草图;(4)中横剖面结构图及结构强度计算书;(5)航速、稳性、舱容等估算书;(6)主要设备、材料规格明细表。
该阶段的设计工作虽然是初步的,但是也应保证结果比较可靠,技术措施可行。
3.2.1 送审(船东)根据提交船东/船检认可的送审资料范围,将已完成的基本设计资料提交船东审核。
3.2.1.1 意见反馈船东/船检将认可意见反馈在退审资料上。
3.2.1.2 修改根据船东/船检退审意见,将双方协商一致的修改意见反馈至图纸上。
3.2.1.3 资料存档对船东/船检的退审资料进行保存,以备跟踪/核查。
3.2.2 送审(船检)同3.2.1项,送审对象是船级社。
3.2.2.1 意见反馈同3.2.1.1 项。
船舶设计和建造管理制度

船舶设计和建造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船舶设计和建造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项目,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参与方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为了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合规性,船舶设计和建造管理制度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各个方面介绍船舶设计和建造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具体实施步骤。
二、制度的重要性船舶设计和建造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确保船舶的质量和性能能够达到国家和国际的标准要求。
具体来说,制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控制:船舶设计和建造是一个高风险的工程项目,如不加以规范和控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通过建立管理制度,可以规范设计和建造流程,从而降低风险。
2.提高效率:制度将设计和建造过程各项活动进行分工和协调,使得不同环节的工作可以有序进行,有效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
3.保证质量:通过制度的要求,可以确保船舶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设计、加工、制造、试航等,都能够达到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三、制度内容及实施步骤船舶设计和建造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应根据不同的船舶类型和工程项目进行具体的规定。
然而,一般而言,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管理体系建立:建立符合ISO体系要求的管理体系,确保所有的设计和建造活动都能够在一个有序的框架内进行,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控制。
2.设计要求规范:明确设计文件的要求,包括设计方案、图纸、技术规范等的编制和审查要求,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质量控制要求: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方法,并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4.施工方案编制:根据设计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工艺流程、工序顺序、施工技术措施等,确保施工活动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5.监督检查措施:设立监督检查制度,对设计和建造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
具体的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设计和建造管理制度的相关文件,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各方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制度要求。
浅析船舶建造生产设计及管理技术

浅析船舶建造生产设计及管理技术随着船舶工业的发展,船舶建造生产设计及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良好的设计和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提高造船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减少浪费和缺陷,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本文将从设计和管理两个方面,对船舶建造生产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设计是船舶建造的关键环节之一。
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将会对生产过程中的许多环节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船舶的建造而言,一份合理的设计方案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从经济性来看,设计方案应该尽可能的降低造船成本。
这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例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降低费用;构架的设计和组装尽可能的使成本降低;邮轮、货轮等不同种类船舶的设计也应有所不同。
因此,设计方案必须经过详细的成本分析和策划。
从安全性来看,设计方案应该满足船舶的类型和使用条件。
例如,考虑到环保要求,船舶应该采用无污染的材料,这样可以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同时也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
从航行性能来看,设计方案应该满足船舶的使用性能。
例如,在货物的装载方面,船舶的设计应该符合货物的装载和卸载要求,在船舶启动后,还应符合航行过程中的各种要求。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则,设计出的船体构造和船舶设备必须具有合理的合理性、技术性以及实践性。
其次,管理也是船舶建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管理涉及到各个领域,例如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
要想实现优质的船舶建造,管理方案则具有以下要素:一是态度。
无论从单个企业还是从整个国家角度,都必须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船舶建造。
只有把每一次建造都看作国家的大事,才能把每一项的工作都做到最好,保证船舶质量,实现高效生产。
二是人员资质和管理。
只有有相齐全的,有能力的人员,才能更好地执行方案,按时完成任务,开展船舶建造业务。
企业还应该建立员工培训体系,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以保证员工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匹配管理和工程任务的要求。
三是现代化的工厂和船坞设备。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船坞设备也是船舶建造的必要条件之一。
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管理研究

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管理研究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在造船生产设计管理中,数字化技术与制造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传播制造业的发展。
随着数字化生产设计与管理体系的完善,本文主要对造船生产设计及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进行分析,结合数字化特点及现代管理方法,对数字化造船生产过程中的设计要点及管理方法继续拧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管理中图分类号:u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6-0441-01现代船舶制造过程中,结合了多专业、多工况、多工种,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过程中,由于交叉作业多、工作面大、受天气、水文、技术、人员等因素的工作作用,使船舶生产效率受到影响。
数字化造船的目的是通过虚拟仿真过程中,对生产、管理过程进行模拟,使生产过程中设备、计划及组织有序的进行,但是,在数字化造船过程中,除了对装备能力、技术水平等生产环节进行考虑外,还要对前期设计、后期管理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
1、造船生产设计管理由于生产设计环节的工作面广、任务多,必须要有专业的组织来完成设计任务。
在管理方面,生产设计管理要与船厂的管理体制相协调,尽管每一个船厂的生产设计组织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船体生产设计与舾装生产设计分离,一种是船体生产设计与舾装生产设计相结合。
为了推动造船工程管理,生产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可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对生产设计的管理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及人才管理。
2、数字化造船生产设计过程管理在数字化进程中,实施标准化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是现代造船生产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现代造船科学管理方法也必须要贯穿于整个生产设计过程,根据船厂的生产能力及船舶的特点,对造船工艺顺序计划、日程计划及负荷计划等正确的进行编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根据日程计划的大中小顺序进行工程控制,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造出低成本、高质量的各种船舶,从而使船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船舶生产设计 第一章 船舶生产设计概论

区域进行设计,以使设计与生产一一对应。
(2) 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设计特点:设计过程中,把设计的船舶产品 作为最终产品,按其所划分的各制造级进行逐级分解,以组合成各类另部件、
不是“船舶生产”,如:船体,没有必要的工艺装备和工艺要求,没有详细 表示出结构及零件的制造,安装顺序,施工方法、工艺要领和施工中必需的
各种数据;舾装,只表示设备与系统的原理,布置、要求及安装的最后状态,
没有设备与系统制造,安装的阶段、程序、方法与实验要求等。
二. 现代船舶设计方式
现代造船模式的设计方式与传统船舶设计方式主要不同在于现代造船的船舶
分为四个设计阶段,如图所示。
船舶设计理论阶段的划分图
设 计 层 次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转换设计 生产设计 合同生效形式船舶总体 设计 完成送审 认பைடு நூலகம்设计 完 成 生产设计
第一层次(总系统) 第二层次(分系统) 第三层次(系统 / 区域) 第四层次(区域) 系统设计
转换设计 区域设计 设计阶段
(1)初步设计又称合同设计:
较多,一只盘子放不下时),也可能“菜”没有放在这只盘子里,但属于这只托盘的内
容(当考虑到舾装件太大、或易于受损等因素时)。 2)托盘管理:就是以托盘为单位进行生产设计、组织生产、进行物资采购、以及
工程进度安排,以致生产成本的核算也可以以托盘为单位进行的一种科学生产管理方法。
现场施工必须做到一只托盘内的舾装件的安装工作由一个小组、在同一地点、使用一张
两类造船模式特征简要归纳如下
项目对比
建模特征
传统造船模式
传统导向型(按功能/系统/专业)
现代造船模式
产品导向型(按区域/类型/阶段)
设计方式
按施工设计,分别由工艺、计划、生产部 按详细设计由生产设计部门集中进行区 域性设计。 门分专业,按系统进行工艺性设计。 特点:设计、工艺、管理融为一体 特点:设计、工艺、管理3者分离 按设计编码,以区域划分的中间产品由 按工艺路线以工艺项目分专业工种组织生 混合工种、复合工种组织生产,壳舾涂 产,先船体,后舾装 一体化。 按专业分系统管理,管理方式属调度型 全能型(什么都做) 按区域综合管理、自主管理、托盘管 理,管理方式属计划型 总装型(即总装造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生产设计管理流程研究
0引言
精益造船源于精益生产,在传统造船模式的基础上,精益造船模式主要通过压缩无效时间来缩短造船周期,提高船舶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和控制生产成本[1]。
随着船舶行业在我国不断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船舶设计管理工作不仅仅对产品的设计过程控制发挥着重要作用,还直接指导船舶产品的生产组织方式,是关系到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周期的缩短、成本的降低和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
船舶生产设计作为整个船舶的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紧密连接着船舶设计和船舶生产。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高船舶生产设计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各造船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
1船舶生产设计管理主流程
船舶设计是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周期长,流程复杂,涉及资源多等特点,它要求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来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需要对船舶设计流程进行梳理、改进和优化,提升设计效率,提高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2]。
船舶产品设计作业一般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生产设计3阶段,其中,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是针对船舶系统、功能的设计,生产设计才是面向真实生产制造需求的工艺设计[3]。
船舶生产设计从项目启动开始直至项目结束,先后需要
经历生产设计前期准备、三维数字化建模、设绘生产设计图纸资料、发送客户生产设计图纸资料、处理反馈意见、项目工作总结、项目归档等环节。
2船舶生产设计团队的构建及职责划分
生产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详细设计图纸和设备资料的消化,完成各类设计方案的策划以及各专业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创建,最后按照一定的分类规则完成各类生产设计图纸的设绘[4]。
在船舶生产设计项目启动之前,需要对生产设计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进行组建。
管理团队包含项目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项目助理和各专业主管,工作团队由各专业设计人员组成,其各岗位工作职责如下:
(1)技术负责人:审定项目建造计划书、生产设计策划书和目标船生产设计标准,负责重要技术问题的协调与解决。
(2)项目经理:组织编制生产设计大节点计划,项目任务包分解;负责本项目生产设计全过程中专业协调的组织和设计计划的监控,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既定的设计计划运行。
(3)项目助理:负责生产设计项目对应的详细设计、设备资料、计划、来往信件、会议纪要、生产设计图纸等文件的归口管理。
(4)专业主管:负责项目中本专业生产设计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实施,跟踪计划执行情况,按计划要求,保质保量完成设计任务。
(5)设计人员:负责每周设计任务的执行与反馈。
3船舶生产设计管理流程研究
3.1生产设计前期准备管理
项目开始之初,由项目经理组织项目管理团队召开项目启动会议,标志该项目进入生产设计准备阶段。
生产设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了解船舶产品和承造企业情况。
(2)了解项目大日程计划。
(3)了解详细设计的送、退审情况和设备采购订货的情况。
(4)编制并审核建造计划书。
(5)编制并审核生产设计策划书。
(6)编制并审核目标船生产设计标准。
(7)熟悉与消化详细设计图纸和设备资料。
(8)完成线型光顺和TRIBON系统工程初始化工作。
3.2生产设计模型管理
生产设计准备作为三维数字化建模的前期输入,在建模工作启动前应掌握以下信息:正式送审的各专业详细设计图纸资料、设备认可资料、建造计划书、生产设计策划书、目标船生产设计标准、技术协议和其他相关设计规范文件。
进入生产设计建模阶段后,由项目经理监控生产设计计划,各专业主管按照生产设计计划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模型创建。
待各专业建模完成后,进行模型自检、专业内部校审及修改,并协调船厂、船东、详细设计单位参与相应区域的模型综合评审,记录模型评审意见并组织修改,形成技术状态封闭的三维数字化模型。
生产设计三维数字化模型管理流程图。
3.3生产设计图纸设绘及设计变更管理
以技术状态封闭的三维数字化模型作为依据,设计人员按照项目前期策划的区域、类型、阶段划分方案完成设计托盘的定义,并完成装配计划的收集,最后进行各专业生产设计图纸资料的绘制。
图纸设绘结束后,按照各专业生产设计校审手册完成设绘图纸的自检和校对工作,确保图纸达到供图状态。
当三维数字化模型状态出现变更时(船厂新增意见、船东新增意见、退审新增意见、专业间协调新增意见等),做好变更记录并完成相关的图纸修改。
3.4项目总结管理
项目全部结束完成后,需进行书面工作总结。
项目组需进行完整数据资料备份如:TRIBON工程数据、图纸工程数据、PDM工程数据、其他管理记录。
项目经理需对项目计划完成及时率、模型及生产设计图纸完成率、修改数量统计、模型及图纸数量统计、各个专业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进行统计分析。
专业主管需对图纸完成数量、本专业计划及时率、专业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进行统计分析。
项目总结对于生产设计单位而言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
一个项目完整的、客观的总结,不仅对于后续生产设计工作提供很有利的技术支持,也对企业生产设计技术的进步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4结语
船舶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工业产品,要实现设计、生产、管理一体化,设计是第一道关口。
船舶设计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从最初的初步设计到生产设计,每个阶段的设计都包含了很多小的设计环节,随着生产设计的不断深入,业内对生产设计管理流程愈发重视,并不断进
行研究。
本文基于精益造船思想,分析研究了船舶生产设计管理流程,在多个实际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具备在行业内部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