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简介
曹操简介及诗词收集

曹操简介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绍、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蒿里行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冬十月曹操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
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
钱镈停置,农收积场。
逆旅整设,以通贾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苦寒行曹操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曹操历史简介PPT

曹操的 文学成就
(一)曹操诗的特点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 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尚藻饰。它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在诗歌情调上, 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 描写和抒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抒情 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 性和时代感。形式自由,语言质朴自然,兼 有浓郁的民哥情味。诗的境界开阔, 有浓郁的民哥情味。诗的境界开阔,气象雄 浑。 其重要的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 其重要的诗作多为政治抒情诗,善张郃 高览(后来投靠 曹操) 曹操) 淳于琼 袁尚 袁谭 许攸(后来投靠曹操) 许攸(后来投靠曹操) 郭图 沮授 田丰( 田丰(去官渡之前就被 袁囚) 袁囚)
一代枭雄曹操传

曹操传【人物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人物事略】1.曹操抢新娘曹操年轻时,曾经与袁绍一起喜欢过游侠的生活。
看到人家刚结婚,于是就潜入到主人的园中劫走新媳妇,与袁绍一起逃出来。
迷了路,掉到枳棘中,袁绍不能动弹。
曹操大叫到:“小偷儿在此!”袁绍急迫之下自己逃了出来,这样他们都跑掉了。
此等小事反映出曹操的灵活机智。
2.疑杀华佗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佗,遗憾的是,当华佗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3.废除寒食节“寒食节”相传起于春秋时严明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
以介之推抱木焚死,人们就定于是日禁火寒食一百余天。
曹操有一年视察并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民情时,发现民间百姓们每年度过“寒食节”的方式,已经非常严重地危害和影响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于是下令废除。
曹操的故事简介

曹操的故事简介曹操,字孟德,一代枭雄,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将、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曹操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家境富裕。
他自幼聪慧过人,善于诗文,深受家族教育的熏陶。
在家族的影响下,曹操从小就对政治和军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年轻时就立下了赫赫战功,被朝廷任命为中郎将。
曹操的军事才能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率领军队多次出征,打败了各路敌军,成为东汉末年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
曹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
他精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知识,善于治国理政。
曹操在统治下的地区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农田水利、加强军事防御、发展经济等措施,使得当地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他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政权更加稳固。
然而,曹操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在政治上也遭遇了许多挑战和困难。
他与袁绍、孙权等各路诸侯多次发生战争,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
在政治上,他也面临着内部权力斗争和外部势力的挑战。
但是,曹操始终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曹操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也被后人传颂不衰。
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文学造诣都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形象也被塑造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总的来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风风雨雨,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传奇。
他的形象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曹操简介

曹操简介曹操--魏武帝曹操,(155~220) 东汉末权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字孟德。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父曹嵩,宦官曹腾养子,虽官至太尉,仍为士族所鄙。
二十岁以孝廉为郎,向以骑都尉,参与镇压颍川黄巾起义军,被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189),因董卓专权,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五千人,与袁绍为首的东关州郡军一起讨伐董卓。
当时诸军畏卓,莫敢先进,唯操出战,董卓西逃,袁绍表操为东郡太守。
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州吏拥曹操领兖州牧,率兵打败黄巾军三十余万,收其精锐为部下,号“青州兵”。
在随后几年的兼并战争中,表现出杰出才能:打败袁术,攻破陶谦,平定张邈,消灭吕布,逐渐壮大成一支与袁绍相对抗的力量。
建安五年(200)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十万大军,乘胜追击,陆续攻占原属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
十二年,又消灭曾收留袁绍二子、以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为根据地的少数族乌桓势力,基本统一北方。
曹操根据毛□、荀□谋划,于建安元年将处于困境的汉献帝从洛阳迎到自己势力范围内的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作为傀儡,并迁都于许。
从此,他“奉天子以令不臣”,政治上主动,号召力增强。
他采纳枣□建议,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后推广到许多州郡,史称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从物质供应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见曹魏屯田)。
他精通《孙子兵法》,是今存为此书作注的第一人。
著有兵书十万余言。
善于运用古代军事学说和战略战术,“因事设奇,谲敌制胜,变化如神”。
他多次下令求贤,要求“唯才是举”。
与东汉重视德行、门第不同,只要才干杰出,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使出身微贱,不懂儒家经术,不仁不孝,名声卑污,他都考虑予以重用,甚至拔为大将、牧守。
豪强大族率众投奔者,也极力笼络,崇以官职。
因此,他又不完全否定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
部下对他如不竭诚效忠,一经发觉,立即清除,毫不容情。
曹操资料

曹操资料曹操简介: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汉族人。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魏建立后,曹操被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详细介绍:Ⅰ: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但是他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因此世人都认为曹操并没什么奇特之处。
只有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颙,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
桥玄曾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可见桥玄对曹操抱有很高的期望。
(曹操显赫时,桥玄已经去世。
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用太牢礼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其悼文风格和当时文风迥异,凸显出了曹操率真的性格)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
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结果被许劭接纳,曹操才逐渐知名。
相传有一天曹操问起自已“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许劭便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据说曹操听了之后,仰天大笑。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
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著戟越墙逃出,全身而退。
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
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
Ⅱ:晚年(死亡)建安二十四年冬,孙权上书称臣,史书上说孙权“陈说天命”,就是劝曹操称帝。
曹操说:“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上烤啊!”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此时陈群、夏侯惇、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登基。
曹操却不想废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

《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 曹操(155年-220年3⽉15⽇[1]),字孟德,⼀名吉利,⼩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书法家[2],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
下⾯是⼩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曹操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
曹操⼈物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15⽇[1]),字孟德,⼀名吉利,⼩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家、书法家[2],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
东汉末年,天下⼤乱,曹操以汉天⼦的名义征讨四⽅,对内消灭⼆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了中国北⽅,并实⾏⼀系列政策恢复经济⽣产和社会秩序,扩⼤屯⽥、兴修⽔利、奖励农桑、重视⼿⼯业、安置流亡⼈⼝、实⾏“租调制”,从⽽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3]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有所好转。
曹操在汉朝的名义下所采取的⼀些措施具有积极作⽤。
[4]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奠定了曹魏⽴国的基础。
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抒发⾃⼰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民的苦难⽣活,⽓魄雄伟,慷慨悲凉;散⽂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学,给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鲁迅评价其为“改造⽂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唐朝张怀瓘在《书断》将曹操的章草评为“妙品”。
曹操历史评价 李瓒:时将乱矣,天下英雄⽆过曹操。
[58] 鲍信: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修整者,君也。
[59] 凉茂: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德⼴,可谓⽆⼆矣。
[60] 孙权:其惟杀伐⼩为过差,离间⼈⾻⾁以为酷⽿,御将⾃古少有。
[61] 孙楚: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2024年曹操历史简介11

曹操历史简介11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以其雄才大略、英勇善战而著称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
一、曹操的早年经历曹操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其父曹嵩是东汉末年的太尉。
曹操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兵书,且善于骑射。
年轻时,曹操曾任洛阳北部尉,负责维护京师治安。
在此期间,曹操以严格执法、不畏权贵而闻名,曾棒杀权贵蹇硕之叔父蹇图,因此遭权贵忌恨,被调任顿丘令。
二、曹操起兵反董卓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民不聊生。
184年,爆发了黄巾起义,曹操因战功被任命为济南相。
在此期间,曹操大力整顿官场,惩治贪污,使济南郡治安为之一新。
然而,由于朝政腐败,曹操无法施展才华,遂辞官归隐。
189年,董卓进京,废黜汉少帝,立汉献帝,专擅朝政。
曹操不满董卓的暴政,逃出京城,在陈留起兵反董卓。
曹操联合各路诸侯,组成讨董联军,但由于联军内部矛盾重重,未能消灭董卓。
此后,曹操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一方诸侯。
三、曹操统一北方曹操在起兵反董卓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
他先后击败了袁术、吕布、袁绍等势力,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地区。
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屯田制,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同时,曹操还重视人才,吸引了大量文臣武将,为其效力。
四、曹操与刘备、孙权的斗争在统一北方后,曹操开始向南发展,与刘备、孙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刘备和孙权的联军,未能统一全国。
此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巩固政权,发展经济,使魏国成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五、曹操的政治成就曹操在政治上有着很高的成就。
他实行法治,重视人才,整顿官场,使政权得以稳定。
曹操还实行屯田制,发展农业生产,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曹操还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六、曹操的文学成就曹操还是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
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辞海》1989年版)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东汉末年,以黄巾军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武装,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
曹操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接着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逐个地打败了其他地方割据势力,最后统一了北方,形成了与吴、蜀相峙的三国鼎立局面,并为日后的晋朝进一步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与此同时,他又采取了一些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广行屯田的措施,对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因而他的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思想积极,风格慷慨悲壮。
他的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
采用的乐府古题,明显地表现了对汉代乐府的继承关系。
他的文章也一变东汉以来的典雅繁缛,而以「清峻通侻」著称,显示着他崇尚刑名,反对儒学传统的突出特点。
鲁迅先生曾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的著作今有辑本《曹操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武帝诗注》较为详备。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
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
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魏书》)
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
(《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
)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钟嵘《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