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精品
腰椎后路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

腰椎后路手术的术中护理配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等腰椎疾病是导致老年人腰腿痛的常见骨科疾病,除此之外,还可能引起双下肢感觉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神经源性跛行及脊柱侧凸等,部分患者可出现大小便功能异常[1],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绝大部分患者最终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且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3,4],手术的原则是减压彻底并保持脊柱稳定性,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经成为目前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案。
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操作复杂、创伤较大,体位要求高,术中所需器械较多,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及术中相互配合要求较高,且老年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内科合并症,手术耐受性差,更需要术中医护配合,缩短手术时间。
巡回护士掌控全局,器械护士参与手术过程,麻醉师和手术医师需在巡回和器械护士的配合下才能安全有效的完成整个手术。
笔者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011年6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5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评估术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6例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1)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2)正规保守治疗3~6个月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者;(3)有完善的影像学检查资料,且影像学提示病变节段与临床表现一致。
合并脊柱结核、肿瘤及外伤所致椎体不稳等患者予以排除。
156例患者平均年龄67.3±6.5岁(60~81岁),其中男102例,女54例。
病因学分类: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腰椎管狭窄症70例,腰椎滑脱症50例。
单节段115例,多节段41例。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受压症状,均表现为渐进性发展,腰痛115例,下肢麻木、感觉异常117例,下肢无力、神经源性跛行76例,无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共85例患者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合并症。
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融合课件

佩戴支具的指导
①穿戴好的支具松紧度以患者胸部有轻微压迫感, 但不影响正常呼吸为宜。 ②支具不应直接接触皮肤,以防皮肤受挤压及汗 液浸湿敷料。 ③佩戴支具离床活动,下床后不要急于行走,应 先在床边站立1~2 min。特别是初次下床患者更 不宜行走。防止因体位改变引起头晕、心慌、甚 至虚脱。开始活动时间不宜过长,每天2次,每次 10~20 min为宜。 ④合并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应特别注意,下床 时要有护理人员看护以防发生意外
内固定?
构成:椎弓根钉、固定棒、融合器、 连接杆
内固定作用
• 椎板结构的破坏,必然带来脊椎不稳, • 椎弓根钉系统可对脊椎的前后柱做到坚强 固定,杜绝术后早期不稳定微动,减少微 动引起的增生,提高椎体间根骨融合的成 功率
术前准备
• 1 评估全身情况 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全身健 康状况,既往史,药物史,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有 无破损及感染,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学习能力等。 • 2 术前心理指导 讲解手术、疾病的相关知识。 根据患者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手术、麻醉 原理和步骤,以及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 法。用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愉 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椎管
• 椎管由24个游离椎骨和骶骨的骶管构成, 上接枕骨大孔,通向颅腔,下达骶管裂孔 • 内容物:脊髓、脊神经根以及脊髓周围的 血管和被膜。
根骨的连接
• 1、椎体间的连结:椎体与椎体之间借椎间 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接依靠骶椎 肌、腰背肌、腹肌增强稳定性
根骨连接
椎体融合
• 根骨融合 • 根骨来源:自体骨、肋骨、胫腓骨、异体 骨 • 融合原理,以病变椎体为中心,在病变的 上一个椎体和下一个椎体之间进行融合, 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 根骨融合作用:限制运动维持解剖防止畸 形发生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

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手术配合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椎间隔合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围手术护理效果及评价。
方法:对65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联合单个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给予术前、术中护理。
结果:术后半年,通过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椎间完全融合,患者腰背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结论:加强术前、术中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必要保障。
标签:腰椎滑脱;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护理腰椎滑脱是指由于先天性发育不良、创伤、劳损等原因造成相邻椎体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的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部分或全部滑移,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受累、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疾病。
治疗原则为彻底的减压、复位、固定及椎间融合[1]。
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术使滑脱的椎体复位率稳定性增高,Cage可以维持椎间高度,减少断钉等的并发症的发生[2]。
2009-2012年笔者所在医院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Cage椎间融合术65例,现将手术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5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40例,女25例,年龄48~60岁,平均54岁。
据Meyerding分类:Ⅰ度38例,Ⅱ度21例,Ⅲ度6例;其中L1~2滑脱12例,L3滑脱20例,L4滑脱24例,L5滑脱9例。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腰痛,或伴有一侧或二侧下肢痛,38例伴有间歇性跛行,27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所有患者均经3~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且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
因腰骶部及下肢疼痛等临床症状入院,术前各项检查完备。
麻醉方式全部采取全身麻醉。
1.2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常规剥离竖脊肌确定滑脱的椎体,松解分离患椎及其相邻椎的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小关节囊等组织,完全暴露后部结构,将四枚椎弓根螺钉植入滑脱椎和下位椎的两侧(滑脱椎用提拉钉,下位椎使用固定螺钉),根据椎管受压情况进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减压,侧隐窝减压神经根管松解。
腰椎后路内固定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PPT课件

疼痛控制方法分享
药物镇痛
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镇痛药物, 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以缓解术
后疼痛。
物理治疗
如冷敷、热敷等物理治疗方法,可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尝试,有助于减 轻疼痛。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心理调 适减轻疼痛感受。
功能锻炼指导建议
早期康复锻炼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如床上翻身、四肢关节活动等 ,有助于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
注意事项
在麻醉前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麻醉史、过敏 史等相关情况;同时,在麻醉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 体征,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03
手术步骤详解
体位摆放和切口设计
体位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以减少术中出血。
切口设计
根据病变节段和手术入路选择合适的切口,一般选择后正中切口,以病变节段为中心,上下各延伸23个棘突长度。
出院后6个月随访
全面评估患者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依据。
05
临床效果评价与案例分析
临床效果评价指标介绍
01
02
03
04
疼痛缓解程度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VAS)或 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 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的变化。
神经功能恢复
采用神经功能评分量表,如 Frankel分级或ASIA评分,评 估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内固定技术
使用金属棒、螺钉、钩等 内固定装置,将相邻的椎 骨连接起来,增加脊柱的 稳定性。
优点
能够有效地纠正脊柱畸形 、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和稳 定性,缓解疼痛症状。
椎管减压术原理及目的
原理
通过切除部分椎板、关节突等结 构,扩大椎管容积,减轻对脊髓 和神经根的压迫。
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

t e M i d eCu i e tAm o n st n p n l h d l rng a Ch s u t o a d S i a
Hale Waihona Puke C r n e yo sa e od Ij rsWa f c p u E
ZHU o g W U Ligyn , i a , S n , n -i g XU Gu- o YANG i e QUAN S o - a , HAO -in , N Zh -o g h J- n, s h uy o Z Qil g LI eln a
M ao a tr so et eic mpe ep rp e i ain k l q e n f e x mp ee t ep r lss 2 jrp r e t r h n o lt a a lg ap t ts i u e i ,4e a l n i a ay i, e l n r
维普资讯
・
5 2・
塞 旦堕盎垦堂 !生篁 璺 鲞筻 ! 塑
PataCicl d ie 20 。o 8N7 rccl l i in 。 07 Vi 。 o i n a Me c
后 路 减压 植 骨 内 固定治 疗 胸腰 椎 骨 折合 并脊 髓 损伤
以来我 院采用后路减压 、 植骨 、 内固定治疗胸腰椎 爆裂性 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 伤病 人 2 4例 结果 :4例随访 6个 2
月~6 , 年 不完 全 截 瘫 患 者 术 后 大 部分 恢 复 良好 , 全 瘫 患 者 , 有 1 4例 2例 ~2级 恢 复 结论 胸 腰 椎 骨 折 早 期 手 术 , 椎 管减 压 , 骨融 合 , 强 的 内 固定 , 效 显 著 。术 前 、 后 正 确 处 理 是 治 疗 胸 腰 椎 爆 裂性 骨 折 合 并 脊 髓 神 经 损 伤 植 坚 疗 术
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值 更高 。总之 ,脑肿瘤患者在 治疗 过程 中及手术 治疗 后予 以对 于护理 干预 ,可 以增 强疾病知识 了解 度 ,缓解不 良 心理 情绪 ,降低 并发症发 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 具有 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 参考 文献 [ 1 】 胡 俊 红, 刘福 艳 , 张 秀洲 . 社 区护理 干预 对脑 卒 中患 者生存质 量 的 影I l i a [ J ] . 齐鲁 护理杂 志, 2 0 1 0 , 1 6 ( 7 ) : 8 — 9 . [ 2 】 魏 崾, 闫涛景 统 康 复护 理 干预对 脑 卒 中偏瘫 患 者肢 体运 动功 能 及日 常生 活能力 的影 响 [ J ] . 医学信息( 上旬刊 ) , 2 0 1 1 , 2 3 ( 6 ) : 1 7 5 — 1 7 6 . 【 3 】 凌彩 坚. 脑 卒 中后 抑郁 的 影响 因素及 其护 理对 策【 J ] . 护理 实践 与
脊柱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 %- 6 %,其中以胸腰段脊椎骨折最多见【 1 】 d
由于椎 弓根 螺钉 内固定 术治疗 胸腰 椎骨 折 固定 牢 固可靠 ,固定节段 短, 对 脊柱活动 的影响小 ,经临床 显示 治疗效果确切 ,已成为脊柱 后 路短 节段 固定 的首要 选择。我院2 0 1 3 年6 月至2 0 1 4 年6 月采用经后路 椎 弓根螺钉 内固定术 治疗胸腰椎骨折 3 O 例 ,临床效果 满意 ,现将手术 配 合 体会报道如下。
3 5 6 .1 临 床护理 ・
良影 响。因为受到疾病 折磨 ,而且大部分 患者无法进行 生活 自理 ,往 往 出现烦躁、悲观 、抑 郁等不 良情绪 。护理人员需定 期对 患者进行 随
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

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护理配合沈惠英,鲁丽敏摘要: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行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手术器械、物品准备,手术中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手术医生及麻醉师,结果2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关键词: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手术中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2.047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B-3041-02 腰椎退行性疾病在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行手术治疗,而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能将全椎间盘切除,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间孔减压并且植骨融合率高,目前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主要手段[1-3]。
2011年9月—2012年1月我院对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采用该技术,疗效满意。
现将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病人,男10例,女10例;年龄39岁~78岁,平均59岁;腰椎间盘突出症伴狭窄18例,单纯腰椎管狭窄2例;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腰痛、下肢放射痛及下肢麻痹,部分病人合并有间歇性跛行。
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严重影响病人的工作及生活,采取手术治疗。
术前常规摄腰椎X线片,并做核磁共振成像(MRI)及CT检查,提示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
1.2 结果 2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
术后随访90%的病人恢复好,症状明显改善,10%的病人仍感腰痛及神经压迫时间太长时下肢麻木感恢复不明显。
2 护理配合2.1 术前准备2.1.1 心理护理 术前1d对病人进行访视,了解病人一般情况,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做好心理护理。
给病人及家属适当地讲解麻醉和手术配合事项,并介绍成功病例,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解除其思想顾虑,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从而使病人积极配合手术。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手术配合

感谢观赏
• (3)合理安置体位:后路腰椎手术采取俯卧位,俯卧位垫根据患者胸廓 和腹腔的容量节中间空隙,需让患者之胸部、腹部有空间移动,达到 胸部、腹部不受挤压的目的,使患者通气时胸腔、腹腔可自行舒缩, 以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通气功能及静脉回流。俯卧位时主要的受力 点如为脂舫按海或骨隆突处,由于长时间的被动体位很容易发生皮肤 压力图,床单位予以大棉垫铺置,避免管道衣物等异物受压,膝部减 压安置男性生殖器注是护,面部受力点间歇减压,同时避免眼部压迫。
• 腰椎前侧(经腹膜)手术: 经腹膜腰椎前侧入路通常用于融合 L5-S1,虽然显露L4-L5椎间隙时需要游离部分大血管,但是该入 路也可用于L4-L5的椎间融合。
• 腰椎前外侧(腹膜后)手术: 与经腹腔入路相比,经腹膜外显露 腰椎前部有以下有点:1.可以显露L1至骶骨的所有椎体,而经腹 腔入路很难显露L4水平以上椎体;2可以利用此入路行感染的引 流,没有术后回肠炎的危险。
• 7.椎板减压用榔头、骨凿、咬骨钳或椎板咬钳咬除椎板,在目标 节段完成椎板切除。递神经剥离子、神经根拉钩探查松解神经根。
• 8.切除病变椎间盘、椎间隙和终板的准备根据医生习惯递椎板撑 开器、椎间撑开器撑开。递尖刀片切除后纵韧带,递髓核钳(先 直后翘)、椎板咬钳、咬除椎间盘。备推拉器、镶凿。备不同型 号的铰刀,用铰刀撑开椎间隙直至获得理想的椎间高度,用最后 的铰刀维持椎间高度。用刮匙(各种型号)去除间盘碎片和终板, 反复旋转刮除残留的软组织和软骨。
• (2)患者心理护理:腰椎手术患者术前往往行动不便,对手术后的愈后期望 高,希望恢复正常生活。所以术前要给予患者正确、客观的心理预期,避 免术后引起不必要的心理落差。2.术中关注的问题
• (1)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在麻醉前、 手术切皮前、手术结束时根据手术安全核查表的各项内容认真核对并 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探查松解神经根,处理神经根椎间间隙,摘除突出的椎间盘。 5、加压、上棒,撑开或加压,最终拧紧,折断钉尾 6、关闭切口,清点放置引流 7、可吸收线缝合深筋膜,浅筋膜,角针四号线缝合皮下,皮。
冲洗球、脑棉、骨蜡、吸收性明胶海绵、显影纱布。
• 厂家另备跟台器械及一次性灭菌内置器材
• 1、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巾,贴切口保护膜,取后正中入路纵行切口,切开皮肤 和皮下组织后,及时传递皮肤小牵开器拉钩显露术野,电刀止血,传递骨膜剥离质 剥离棘突、椎板及关节突的显露。
• 2、用吸引器吸走电凝产生的烟雾,需要使用术中C型臂X线机透视椎体病灶节段时,
I3、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出正确判断
O: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休克现象发生
P3:有受伤的危险 I1、与使用电刀,术中特殊体位有关。 I2、手术过程中正确安放电刀,使用电刀时身体避免与金属接触,防止电灼伤。 I3、电极板应贴与肌肉丰富处。 O:患者未发生受伤
P4:感染 I1、术前备皮,清洁皮肤。 I2、皮肤彻底消毒。 I3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或手术时间超过三小时应追加一 次抗生 素。
P1:紧张、焦虑 I1 、手术前一日根据手术安排访视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并了 解,减轻患者对手术恐惧。 I2、手术当日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对患者隐私给
于保护,减少患者对陌生环境的不适。
O:患者明显放松,紧张焦虑情绪缓解
P2:低血容量性休克 I1、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保证补液速度。 I2、记录患者出入液量,根据医嘱及时补充液体或血制品。
• 1、腰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基本简介 • 2、患者病情介绍 • 3、手术过程及配合 • 4、围手术期护理 • 5、讨论:术中如何防止电刀灼伤
• 腰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狭窄,及软组织引 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 系统症状出现。称为腰椎管狭窄症。
I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无菌物品的管理 。
O4:患者预后良好无发生感染情况
怎样防止术中电刀烫伤?
谢
谢!
• 在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置钉能更好地矫
正后凸畸形、重建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和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断裂等并发
症,手术有效且安全。
腰椎解剖图
• • • • •
病人姓名:陶庆兰 年龄:64岁
住院号:17014824
性别:女
科室:骨二科-12床
主诉:腰部疼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1年。 入院时生命体征:T:36.8℃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4/75mmHg 神志清楚。
体位安置图及手术野消毒
• 无菌敷料:治疗巾、洞巾、一次性内包 • 无菌器械包:腰椎基础器械、腰椎四件、新椎管器械、椎板拉钩、牵开器、、 灯柄、盆 • 一次性无菌物品:23#刀片、11#刀片、0#可吸收线、9x24角针、4#丝线、 小纱布垫、消毒毛纱、负压吸引装置、一次性电刀笔、护肤巾、无菌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