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对孩子的控制欲——《毁掉一个孩子就是使劲控制他》读后感
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读后感

我们凭什么让别人按照我们的想法生活,却不承担后果?中国有句俗话,
“先把自己的白菜种好,不要去管别人地里的茄子。
”这并非是引|导我们为人父母的不慈悲,而是说要尊重生命的实相。
因为每个个体差异很大,宇宙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
我们为什么拼命想要指挥别人?因为爱,然而却是崔武的爱。
我爱他,就要为他的人生负责,不然就好像没有尽到责任。
其实那是一种错觉,是建立在我们比他强的基础上的。
事实是我们不比他强,想要指挥别人的是我们的自我,他不甘寂寞,想要通过这些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高人一等。
以前我儿子不听话或者别人拿我的话坏当回事儿的时候,我常说"看着我的眼睛,我是你的主人!”
“不要低估我对你的影响力!”后来才明白这两句话含有多大的主宰欲。
他们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我们可以为他们安排,伴随他们的长大,要让我们安排的越来越少,他们能够自主的越来越多。
人与人有太大的不同,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优点兴趣。
即便是亲子关系,你喜欢的他也不一定喜欢。
森罗万象许峥嵘,能够欣赏这-点也是一种成长了的表现。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读后感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有多简单读后感读《想要毁掉一个孩子有多简单》给我的感受是:想让孩子自卑,就多打他;想让他内向,就多唠叨;想让他胆小,就多恐吓;想让他叛逆,就多打骂;想让他厌学,就多让他刷题;想让他注意力差,那就多干扰。
家长这样的行为,孩子终将会成为您口中的孩子”。
我们作为榜样,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未来的希望!生活不会因为暴躁而停下前进的脚步,网上的视频都告诉我们成年人的崩溃就是一瞬间的事儿。
可无论怎么崩溃,活着就有希望。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应该听过,一个妇人为了孩子的未来,三次搬家,又没有经济来源,她的压力能有多大,我想不比现在的我们低吧!一个女人都能在如此清贫的条件下告诉孩子,我们这是在体验生活,我们为什么要把唠叨打骂传递给孩子呢?我们纵然有千难万阻,孩子再怎么平凡。
我们也要把希望传递出去,多一点陪伴和关爱,才是两代人的希望。
我们往往以金钱来衡量自己,可自己的长处却避而不谈。
只是看着那些有钱有地位的人自卑,还这样举例告诉孩子,咱们不如人家,难道我们的闪光点不值得拥有吗?我们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我们也需要精神食粮,不只是金钱。
我们要发现自己的优点无限放大,做人要有自信,有信心才会有未来,要不啥也不敢想,做啥都没有自信,不仅是自己的悲哀,还把这种懦弱无形之中传递给了孩子,那才是真正的悲哀,因为孩子的希望也被我们毁掉了。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
为何自己都做不到的事要强加给下一代呢?自己的失败不去找原因,而是无限的把希望向下强加,自己还在一旁呼朋唤友的打麻将,孩子能有心思学习吗?我们不要老是抱怨孩子不争气,都说寒门难出贵子,本来因为我们的平庸已经让孩子输掉了起跑线,可把自律再输掉,那么孩子的未来真的是我们这一辈的轮回了!其实自律对自己也有好处,看似煎熬,只不过是放弃了低级乐趣,可自己的人生也会因此而有更大的空间。
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读后感父母

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读后感父母永远不要低估国内父母的热情。
为了孩子他们可以舍得一身剐,自然也会要求更高的掌控权。
”很多父母的控制欲都比较强,什么都要管,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可是这种事无巨细的关心,看似面面俱到,却是对孩子的一种枷锁。
那么,如何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呢?如何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1.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他的需求多回忆自己小时候的成长,找到自己那时担忧、爱好、恐惧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比如: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性格等。
2.父母尊重孩子,把他当成一个人。
(不论大小)孩子做每件事,其实科学研究表明,他是经过思考的。
或许,他并未按父母意愿来做,可做为父母首先得尊重孩子的决定(水、火、电等危险除外),遇到危险时及时引导,并给他讲清楚原由。
3.父母尽量多陪伴孩子,遇到与孩子之间产生冲突和矛盾,尽量釆取多沟通。
先弄清孩子与自己的矛盾点,通过相互交流,父母才能及时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双方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实现,问题也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4.父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有稳定孩子情绪的方法。
当父母情绪不佳吋,暂时远离孩子,别让他成为大人的情绪“垃圾桶”。
父母先另找一处空间平复情绪,同时思考:为什么生气和烦躁?除一味地发泄情绪,从而慢慢培养对自己情绪的觉察和控制能力,降低发脾气的时长和频率。
如果父母不小心对孩子发了脾气,需要等及时发现并控制情绪发泄。
回过头再给孩子分析:当时他是哪种情形将你激怒,孩子带给自己的感受……或是自身就有情绪,这件事对自己和孩子有什么影响……父母多一些这样的反思,慢慢地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暴躁发作得晚一些、慢一点、轻一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情绪就会一次比一次更沉稳些。
可能有人说了不控制孩子,孩子怎能成才、成功呢?这也是天下芸芸父母的通病,为孩子“操不完的心,生不完的气”其实想想何必呢?孩子健康快乐的长大才是最重要的,不要为了自己脸上那层薄薄的面子,毁了孩子健康的心理。
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读后感父母

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读后感父母如何正确表达爱对孩子的重要性?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父母们往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这种环境中取得成功。
因此,他们会对孩子的教育和行为进行控制,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期望去生活。
然而,这种控制欲可能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感和逆反心理,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
因此,父母们在对待孩子时,应该正确地表达爱,放下控制欲,给予孩子自由和尊重。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表达爱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
首先,正确表达爱对孩子的重要性。
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东西,它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自信心和温暖。
父母们需要用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孩子正确地表达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完整的。
而控制欲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焦虑,甚至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这种行为不仅会破坏与孩子的关系,还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父母们需要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
其次,放下控制欲,给孩子正确的爱。
放下控制欲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任性,而是要给他们更多的尊重和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
父母们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不应该强迫他们按自己的期望去生活。
在孩子犯错或失败时,父母们也应该给予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和面对挑战。
这样的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最后,父母们需要做到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父母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他们需要做一个负责任的榜样,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勇于承担责任。
父母们也应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想法。
这样的爱能够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父母们需要正确地表达爱对孩子的重要性,放下控制欲,给予孩子正确的爱。
正确的爱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和安全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立能力。
孩子自控力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孩子自控力读后感孩子自控力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孩子自控力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自控力读后感500字1一、意志力的本能是什么?凯利提出:是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的诱惑的能力,用另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我们“三思而后行”的能力,当我们意识到内在冲突的时候,大脑和身体会做出克制的应对反应,帮我们放慢速度,抑制冲动。
二、自控力就是“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
“我要做”和“我不要”是自控的两种表现,但他们不是意志力的全部。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当你面对诱惑时,你真正想要的才能遏制住你的一时冲动,才能做到自控。
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太多的诱惑,当你计划好晚上准备看书时,却发现游戏是那么好玩;在你准备放松一下时,时间却一分一秒的溜走了;当你准备减肥,却忍不住吃的太多的时候。
当你准备去运动,却忍不住要去看电视一眼。
自控力跟肌肉一样也是有极限的,你的自控力用的太多就会感到疲惫,但是坚持不懈的训练就能增强自控力。
发现自己最重要的“我相要”的力量,也就是在你脆弱的时候,当你面对诱惑,想要放弃的时候,去想一想“我想要”!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说明,越想通过抑制想法来抵制诱惑,受到的不良影响就越大;如果我们无法摆脱这些想法和诱惑,我们要如何应对呢?我们可以尝试包容它们,接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第一:直面自己的这个欲望和渴望的感觉,不要去回避。
第三:可以再深一层地去思考,其实这种想法和感受并不受自己控制,但你可以选择是否将这些想法实行,答案当然是,不要去做了。
第四:时刻记住自己的目标,不断提醒自己之前作出的承诺。
即使是看似最愚蠢、最简单的方式每天锻炼意志力也能为你的意志力挑战积攒能量!在实际情况中,有时候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读后感

控制是对孩子的情感勒索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我就像被人敲了一记闷棍,突然意识到自己或者身边一些大人对待孩子的方式,那简直就是在“犯罪”啊。
你想啊,咱们平常老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孩子这也管那也管。
就像文章里说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控制。
比如说,孩子想穿个奇装异服去学校,可能在咱们大人眼里那就是“不正经”,于是坚决不让穿。
咱觉得自己挺有理的,是在教孩子什么是得体,可孩子心里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被完全无视了,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灭了他们心里那点小火苗。
我就想到我邻居家那小孩,想学画画,可他爸妈觉得学画画以后没什么出路,硬逼着他去学数学补习班。
每次看到那小孩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就觉得他爸妈这不是在培养孩子,而是在把自己的想法强行塞给孩子。
这就好比是你想吃苹果,可别人非往你嘴里塞梨,还说梨多好多好,你说难受不难受?文章里提到这种控制就是情感勒索,真的是太贴切了。
咱们大人总是用亲情啊、爱啊这些东西来捆绑孩子,让孩子不得不听我们的话。
孩子要是不听,我们就会摆出一副很受伤的样子,说什么“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怎么就不懂事呢?”这就像是给孩子戴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让他们在情感上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就像一个个小树苗,本来有着自己生长的方向。
可我们这些大人呢,非要把他们按照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去修剪。
这不仅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个性,还可能让他们变得胆小懦弱,没有主见。
因为他们一直都是在按照大人的要求生活,从来没有机会去自己探索、自己做决定。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大人也不是故意要这么做的。
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自己的观念太陈旧了,还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孩子就得听我们的。
可时代在变啊,现在孩子接触的东西和我们那时候完全不一样。
我们得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
就像放风筝一样,线在我们手里握着,给他们一点方向感就行了,而不是把风筝紧紧拽在手里,不让它飞高。
这篇文章真的是给我好好上了一课。
以后我要是有孩子了,或者再看到身边的大人对孩子控制过度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这个道理讲给他们听。
停止你对孩子的狮吼功读后感

停止你对孩子的狮吼功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啊,真的就像是被人敲了一记警钟,“铛”的一下,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待孩子可能真的太粗暴了。
咱就说这“狮吼功”,在书里一分析,那简直就是亲子关系的“大杀器”啊。
我就想起自己有时候被孩子气得不行,那嗓门一下子就提起来了,跟个高音喇叭似的。
孩子呢,被我这么一吼,小脸蛋要么吓得煞白,要么就气得通红,眼睛里还满是委屈和害怕。
当时我还觉得这是让孩子听话的有效手段,现在想想,真是大错特错。
书里讲得挺在理的,这一吼啊,表面上孩子可能是听话了,可实际上呢,他们心里头的小世界可能都被吼得“地动山摇”了。
孩子可能变得胆小怯懦,做啥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又惹得老母亲或者老父亲发火。
而且这种“听话”也不是真的懂道理了,就是被吓住了而已。
就像我家孩子以前可喜欢跟我分享学校里的事儿了,不管是哪个小朋友今天穿了啥奇怪的衣服,还是老师讲了个特别好玩的故事,他都像个小麻雀一样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可自从我开始时不时地施展我的“狮吼功”,他就变得沉默寡言了,有啥事儿都憋在心里。
我当时还纳闷儿呢,现在才明白,是我的“狮吼功”把他的小嘴巴给“封印”住了。
这本书还给出了不少实用的方法来替代这可怕的“狮吼功”。
比如说,当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先深呼吸个十次八次的,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试了试,还真有点用。
还有就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这一点我以前做得可差了。
孩子有时候犯错,可能并不是故意的,就是他们那个小脑袋还没搞清楚状况呢。
我要是能多理解理解,心平气和地跟他讲讲道理,效果肯定比吼要好得多。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小助手,在我快要在“狮吼”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不回头的时候,把我给拽住了。
我得好好按照书里说的去做,把我和孩子之间那种温馨、和谐的关系给找回来,可不能再让“狮吼功”在我家兴风作浪了。
停止你对孩子的狮吼功读后感

停止你对孩子的狮吼功读后感读完这本书啊,就像是被人敲了一记警钟,“铛”的一下,把我从对待孩子的错误方式里给震醒了。
咱就说这“狮吼功”,哪个家长没用过啊?孩子调皮捣蛋的时候,作业写得乱七八糟的时候,那真是忍不住就吼起来了。
就像书里说的,吼的时候那是一时爽,可这后面的“副作用”可大了去了。
我就想起我家那小宝贝,有一回数学题做错了好几道,我这火“噌”就上来了,一顿吼。
结果呢?孩子眼睛里满是害怕和委屈,本来会做的题可能都被我这一吼给吓懵了。
这书就像是在我眼前放了个放大镜,让我清楚地看到我这种做法有多糟糕。
书里有一点说得特别对,孩子不是我们的情绪垃圾桶。
我们不能把工作上的不顺心、生活里的压力,都通过吼孩子来发泄。
孩子是个独立的小生命,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每次我们吼他们的时候,就像是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划一道小口子,虽然可能表面上看起来没啥,但是那伤口是在慢慢积累的呀。
而且这“狮吼功”还特别破坏亲子关系。
本来孩子应该是和我们最亲近的,可要是整天被吼,慢慢地就会对我们产生距离感。
我可不想以后我家孩子有啥心里话都不和我说,那多失败呀。
不过呢,这书也不是光在那指责我们这些爱吼的家长,它还给出了好多实用的方法。
比如说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用正面的语言去引导孩子。
我就试着按照书里说的,在我又想发火的时候,先深呼吸几下,然后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说话。
你还别说,效果真挺好。
孩子也更愿意听我的话了,而且感觉我们之间的氛围都变得温馨多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贴心的育儿小助手,在我迷失在“狮吼”育儿的道路上时,拉了我一把。
我觉得所有的家长都应该读一读,这样我们就能和孩子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把那些“狮吼”的日子远远抛在脑后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脱对孩子的控制欲——《毁掉一个孩子就是使劲控制他》读后感
人要学会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不在不合时宜的场合说话,控制自己不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事情。
这些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些规则,在必要的时间学会控制自己。
又比如说,喜欢网购的人,会劝说自己,要控制自己的购买欲,不能一直网购;喜欢美食的人,会劝说自己,要控制自己的食欲,不能再长胖了;喜欢玩游戏的人,会劝说自己,要控制自己的游戏瘾,不能一直玩游戏。
由此可见,一些合理的控制是自己对于自己的监督。
但也有一些控制来自于外在的力量,还给人很大的压力。
就是文章《毁掉一个孩子就是使劲控制他》中说到的家长给予自己孩子的控制力。
文中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是引导Ta看世界的路线,而不是一味计算出最短路线的导航。
”许多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们做着在自
己控制之下的事情,虽然也情深意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关爱,但却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
文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变形计》中有一期一个女主人公叫郑莹佳,她的爸爸就是控制欲非常强的人,几乎是监控女儿,要她做什么她就要做什么。
郑莹佳评论自己的爸爸,“疯狂的说教派,强烈的控制欲,太过封建。
”在她逛街的时候,爸爸打电话让她回家,她就要立马回家,还要在车上把化的妆给卸掉,因为爸爸不让化妆。
面对于自己这样的做法,爸爸表示,“这一切都是为了女儿好,不希望她接触坏的事情,这是他作为爸爸应该管教女儿的责任。
”因为爸爸强烈的控制欲,所以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多。
事实上,回顾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家长,把孩子当成了生活的全部,打着爱的名义,却让孩子在自己的掌控下,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感受,只想让他们成为自己想让他们成为的人。
我身边有一个同学就是,父母离异,妈妈把所有的希望全放在她身上,时常对她说,妈妈只有你了,你就是妈妈的全部,所以你一定要听妈妈的话,好好上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
每次她要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得经过她妈妈的同意,她的什么事情她妈妈也都必须要知道。
出去玩都不让她出来,要么就是规定的时间,必须在这个时间里回来,要是晚了几分钟,她妈妈就会疯狂打电话,问她为什么还不到家。
出去玩了也要问她都和谁一起,去哪了干了什么。
她向我们抱怨过,觉得自己好像每天都在妈妈的监控下生活,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让她觉得很累。
强烈的控制欲就像是一种上了枷锁的爱,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不是爱意,而是无限的掌控。
因此,真正对于孩子的爱应该摆脱掌控,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的空间,相信孩子是可以的,给他们最大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