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导学案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全文共55字,语言简洁、浅显,主要讲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

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而杨氏子却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予以回敬。

本文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文。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朗读,体会杨氏子应答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杨氏子”“未闻”的迁移运用。

4、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文言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精妙语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0 杨氏之子(第1课时)课前谈话,激发兴趣1、出示小古文,介绍自己。

投影:敝姓董,名雪琴,上外秀洲一教书匠是也。

无万贯家财,唯学生千百。

喜听歌,亦好旅行,常盼足遍中原,尽览群峰。

吾年幼时好乒乓,屡战屡败,亦屡败屡战,真可谓斗志昂扬,常使伙伴笑掉大牙。

吾常怀凌云之志,恒念忧教之心,欲“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平生之愿也!2、指名交流:老师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通过这段话你对我有了哪些了解3、明确文体:这是老师用文言文跟大家简介自己(板书)文言文【过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揭示课题,明了题意。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氏:姓氏。

之:的。

子:孩子,可以是男孩子也可以指女孩子。

课文中是指儿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通过课题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的故事?(这篇课文说的是姓杨的家的孩子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2、现在我们来以这种古代的说话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某氏之子女)3、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是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你还想知道什么?(1、文中说的是关于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2、杨氏之子是个怎么的孩子?3、杨氏之子与谁之间发生了故事?……)好的,大家提出的都是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逐一解决。

4、通过看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人用古代汉语写的文章,平时我们叫它古文,也叫文言文。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自己把这篇文章出声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字音能否能读准确,文章能否读通顺。

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2——3人)3、一起看大屏幕,蓝色字部分为应注意的字音:为(we ì),因为他的解释为给;应(y ìng),他的解释为回应,回答。

红体字应注意的写法:梁、惠、乃(笔顺)、曰(字形,与日的区别)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我们要想把文言文研读透彻,单纯掌握这些字音是不够的,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中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读通、读懂,遇到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

2、大家是通过什么办法把这篇文章弄明白的?(结合书中的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查词典,参考全解)谁能告诉大家,工具书帮你解决了对哪个字或词的理解,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1、为设果的设,我了解到它是摆设的意思2、老师我学到的是文中的“家禽”这个词与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意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家里养的一些小动物,而文中的家禽应该分开来理解,家就是指家里,禽是指鸟,所以应该解释为您家的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一、课文内容概述
本课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1课,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

主要内容是杨老先生有个儿子叫杨头,他在家里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杨老先生感到很担心,于是找来了智慧的杨修来教导他儿子。

二、阅读要点
1.杨氏家庭情况
2.杨头的懒惰现象
3.杨修的出现及作用
4.教育的重要性
三、重点词汇解析
1.玩乐:指不务正业,轻佻嬉戏的意思。

2.担忧:担心、忧虑的意思。

3.智慧:聪明、有智谋的意思。

4.教导:教育、引导的意思。

四、思考问题
1.为何杨头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2.杨修是如何教导杨头的?
3.你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五、拓展练习
1.试写一段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2.思考父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你认为孩子应该怎样尊重父母的
教育?
六、教学目标
1.理解杨氏家庭故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相关生词的含义。

3.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总结杨头的问题出在哪里,你认为如何解决?
2.找一段文字,描述你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以上是《杨氏之子》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好孩子。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结合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难点目标)学习方法教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言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

”“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2、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二、读通课文1、范读: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三、理解课文大意1、自主理解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7、小结。

五、熟读成诵1、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

2、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 ,一起背一背。

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全班背诵。

六、拓展1、给公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七、总结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10 杨氏之子(儿子)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杨梅---杨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孔聪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10杨氏之子 导学案

10杨氏之子 导学案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写梁、惠、诣、乃、曰、禽等六个字,会认读“惠、曰、禽”等三个字。

能正确读写“聪惠、家禽”等词语。

2、初步了解文字古今含义的差异,“因地制宜”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结合文章和句子来正确体会古文字含义。

3、在充分了解文言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通过人物语言中的关键文字(如:杨、孔、君、夫子等)体会人物语言中“礼尚往来”的艺术与智慧。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之美,熟读成诵。

5、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意图:“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石。

读通文章,读懂语言,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体会文章的精华与内涵。

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本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本文是文言文,这给初次接触此类体裁文章的学生快速有效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而文言文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朗读,深读,多读。

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学习模仿,进而达到提升朗读能力,扩充语文知识,拓展思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读懂课文,熟读成诵。

感受文言文的文章特点,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进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古文字含义,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语言的精妙和艺术。

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课文。

了解《世说新语》意图与依据: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词句的理解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与困惑,而重点词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感受文章内在的基础。

面对此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就是:读。

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如庖丁解牛般把文章打散、整合,在读中思与悟。

三、教学环节安排(包括具体方法手段)设计理念与意图:通过不断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串联课文。

进而体会语言的精妙与得体,感受人物的机智与幽默。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

10、《杨氏之子》导学案【快乐导学】《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重点、难点)【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1、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并背诵。

(提示:注意恰当的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圈出带词生字,注音并认读两遍,写出你的“读、记”提示。

3、用你喜欢的符号勾画你认为该积累的词语。

二、合作探究1.参考注释,提出问题——理解课文,思考问题(提示: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问题一:问题二:2、精句分析,解决问题——汇报展示,体会语言精妙(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2).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和同学交流阅读心得。

(提示: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体会这个孩子回答的婉转和机智。

)(3).想象: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自测园地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ǐ y 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划横线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结合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
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难点目标)
课前准备
1、试读课文三遍。

2、将下面的词语意思写在课文中。

(1)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

(2)孔君平:孔坦,字君平。

为人正直,有好的名声。

(3)其父:他的父亲。

其,他。

(4)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

设,摆设,摆出。

(5)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

以,来,以便。

(6)此是君家果。

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7)未闻:没有听说。

未,没有;闻,听。

(8)夫子家禽:您家的鸟。

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

禽,鸟类。

3、将文后词语注释的意思写在课文之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

”“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能言善辩,有时胜过千军万马。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解释课题:“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之”: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的”。

“杨氏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朗读,把握语感
1、教师范读课文两遍,学生边听边在文中做停顿标注。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学生根据停顿标注练习朗读,注意读准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


3、同桌赛读、组内赛读、全班赛读。

(提示:朗读时要注意句中停顿,读出节奏感;语速要慢,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三、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1、一句一句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标注,说说句子的意思。

疑难句子注释: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句子前面要加上“小孩”。

“孔指以示儿曰” 省略了宾语,“指”的后面要加上“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

2、想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梁国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

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

”小孩马上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四、讨论交流,领悟幽默
1、文中说杨氏子“甚聪惠”,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聪惠呢?
(1)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说他聪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 用自己的话说说他聪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启发思考,领悟幽默。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在于: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杨梅”是一种水果,其中的“杨”与姓杨的“杨”虽然同音、同字,但意思不同。

孔君平故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开玩笑地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这样说话,因为没有道理而显得风趣幽默,也非常亲切。

杨氏的儿子,用“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来应答,妙趣横生。

幽默风趣的一说一答,使见面的场面非常轻松愉快。

杨氏之子只有九岁,却能迅速领会孔君平表达的内容和技巧,显示出他的聪明机智和应对能力。

4、辨析领悟,学习语言。

(下面的两种回答方法,你认为哪种好,好在何处?)(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难道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角色表演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同桌分角色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幽默。

五、拓展延伸,学习幽默
1、背诵课文。

2、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想想它们在语言上有哪些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