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吃月饼的来历

合集下载

中秋节吃月饼的民间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的民间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的民间传说中秋节吃月饼的民间传说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那为何中秋会吃月饼呢?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吃有关,那中秋节必不少的就是一边赏月、吃月饼啦!有关中秋为何吃月饼这样的风俗,在民间呢有三个传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并没有留下月饼起源的确切记述,然而,古人却留下了无数个美丽传说。

第一种是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的祝捷食品。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位经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

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形成了。

一年一度的中秋,为何中秋会吃月饼呢?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都与吃有关,那中秋节必不少的就是一边赏月、吃月饼啦!有关中秋为何吃月饼这样的风俗,小编查阅古籍并没有特别的记载,而在民间呢有三个传说,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种四大美女杨贵妃与月饼的“缘分”无疑是最深的。

据说,有一年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杨贵妃和唐玄宗李隆基一起赏月,旁边桌子上不但摆放有葡萄、西瓜、石榴等瓜果,还放了十多种各式各样的糕饼,有甜的、咸的,有带馅的、不带馅的,有方的、也有圆的(古人称糕为方,饼为圆)。

杨贵妃拿起其中一个带馅的饼尝了一口,发觉口感极佳,于是大为赞赏,遂问此饼何名,谁知,在座的无一人能叫出名字。

又把做饼的御厨叫来,竟然也不知其名。

于是,李隆基与众人同声说道,“还是贵妃娘娘起一个名字吧。

”贵妃低头看看手中的圆饼,再抬头看着天上的一轮明月,随口便道,“就叫月饼吧。

”大家齐声叫好,于是便有了专为八月十五赏月时吃的“月饼”。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八月十五赏月时,杨贵妃拿起一块饼,吃了之后甚感香甜,问叫何饼。

一下人说叫胡饼,贵妃问为何叫此名,下人答曰,“因由胡人而做,又从胡地传来,所以叫胡饼。

”可是,李隆基和杨贵妃都觉得这名字不好听,于是,杨贵妃就说:“以后就叫它月饼吧。

”第三种传说是中秋节吃月饼始于元代。

八月十五为什么吃月饼的由来

八月十五为什么吃月饼的由来

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都会吃月饼。

那么,为什么八月十五要吃月饼呢?这个习俗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和传统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解释其中几个版本。

一、嫦娥奔月最有名的中秋节传说之一是“嫦娥奔月”。

相传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人们生活在灼热的气候下。

为了拯救人们,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气恢复正常。

他被尊为英雄,但他的妻子嫦娥却因为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而被流放到月亮上。

据说每年的中秋之夜,嫦娥会从月亮上降临到人间,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在中秋节要仰望月亮的原因。

为了纪念嫦娥,人们开始在中秋节吃月饼,因为月饼的形状和圆满的月亮相似。

二、起义传说还有一种说法是,八月十五吃月饼与反抗外族统治有关。

据说,公元14世纪末,元朝统治者对中国人施加了严厉的统治,中国人民受尽了苦难。

此时,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最终建立了明朝。

根据传说,起义期间,朱元璋的密探将反抗的计划写在了月饼里,并分发给起义军。

他们成功地策划了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人们每年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以纪念起义军的英勇行动。

三、祭奠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八月十五是一个重要的祭奠日子。

在传统观念中,祭祀祖先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会为了感恩和祭奠祖先而举行仪式。

而中秋节正好成为祭祀祖先的一个好时机。

在祭祀祖先的仪式上,人们会摆放一些食物和水果作为供品。

相传古人为了避免供品被恶鬼抢走,所以会做一些假生活用品,将真正的供品隐藏其中。

为了防止被发现,这些供品被包在了月饼的外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供奉月饼成为了祭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文人习惯八月十五之夜,在明亮的月光下,各种文人墨客观月赏月,饮酒吟诗。

月亮被文人们视为灵感的象征,他们相信在这个时候,在月光下完成的诗词、字画将抓住更多灵感。

在这样浪漫的背景下,文人们相互赠送月饼,并以此为契机,创造出了许多美丽深情的诗句。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简短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简短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简短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阳历九月中旬)为中秋节。

而中秋节与吃月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将简短介绍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这个传说便是著名的“嫦娥奔月”。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舜帝因为其治理得宜,万民景仰,被太阳神封为玉皇大帝的继承者,同时,也受到了众神的喜爱。

舜帝有一位妻子叫做嫦娥,她非常美丽善良。

然而,后羿夸诞了很多次,将其射杀,并诬陷他心怀不轨。

嫦娥无法忍受并且承受了太多压力,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投奔月宫逃避了人世间的纷扰。

但是,中秋节却留下了一个理想的日子,让人们寄托了自己对未来幸福美好生活的希望,这一天叫做中秋节。

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开始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当属吃月饼了。

那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这个习俗同样源远流长,据说最早是源于古代百姓对团圆的期盼。

相传,当时许多家庭因为各种原因而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能团聚。

然而,中秋节这一天,他们会通过赠送月饼这一小小的举动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希望能够早日团聚。

除了团圆的意义外,月饼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月饼由于形状圆满,材质丰富,口味独特,因此常常被人们用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祝福和向往。

比如,象征着”团圆“的蛋黄已经成为了月饼的标志之一,同时,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制作各种不同口味的月饼,以满足各个人的口味需求。

尽管月饼的风味、种类多种多样,但每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却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已经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且,月饼也不仅仅是中国的特产,如今已经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传播。

总之,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它代表了人们对团圆、祝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无论是亲友团聚,还是通过月饼表达美好祝愿,中秋节都成为了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对待亲人、友人和生活更加珍惜和向往。

这一传统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温暖。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和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和传说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和传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在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那么你知道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怎样的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_月饼的由来和传说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种表现。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的诗句,已经成为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

只是现在兔爷儿早被米老鼠和樱桃小丸子取代了。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馅中有核桃芝麻的舶来品而叫做胡饼,是杨贵妃中秋吃胡饼看到月亮时,心血来潮说就把胡饼叫做月饼吧,于是把月饼的冠名权归杨贵妃了。

当然这只是民间的演绎。

其实,我国最早出现月饼的文字记载,是出于苏东坡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也就是说从宋代时起,月饼才渐渐大行其市,并且让月饼多了团圆的另一层含义,圆圆的月饼正好取了团圆的圆的象征意思,万里此情同皎洁,一年今日最分明。

清代有竹枝词写道:“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

”民国北平的俗曲唱道:“荷花未全卸,又到中秋节,家家户户把月饼切,香蜡纸马兔儿爷,猜拳行令同赏月。

”可以想见,在岁月的更迭变迁之中,月饼已经普及得相当广泛了。

于是水到渠成,传到我们这一代,中秋便理所当然要吃月饼,仅仅成为了一种惯性而机械地存在,而忘记了月饼中曾经寄托着我们民族对自然之神的向往了吗?我们如今只是把月饼当成了一种吃品和礼品,如此实用主义来对待,而悲惨地没有了我们祖先纯真美好的想像力和对大自然的质朴而敬畏的亲和力了吗?我们中国的节日从来都是和吃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春节要吃饺子,端午要吃粽子,这是和我们国家几千年是农业社会有关。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

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中秋节吃月饼的起源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

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

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

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

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

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

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中秋节月饼简介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这是我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

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常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等作为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受百姓青睐的中秋美食。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据说,中秋节最初是为了祭拜月亮而设立的节日,因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逐渐形成。

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有一个传说故事:相传在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炎热的太阳让人受不了。

于是,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决定用弓箭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太阳照亮人间。

在后羿的努力下,九个太阳一个一个被射下,人间终于变得凉爽了起来。

人们为了感谢后羿的英勇事迹,纷纷向他献上自己制作的美味佳肴。

而其中一种美食,就是后羿最喜欢的月饼。

人们通过吃月饼表达对太阳的感激之情,同时也纪念后羿的英雄事迹。

另外,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在东汉时期,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族统治,策划了著名的起义——霸王别姬。

为了传递暗号,拯救将军刘秀的兵士们在中秋节前夕,在月饼中夹带了密信。

这样,兵士们能够安全地传递重要消息,密切配合起义计划。

尽管中秋节吃月饼的具体来历已经无法考究,但是,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已经成为寄托人们思乡情怀的象征之一。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亲手制作或购买各种口味的月饼,用来招待亲朋好友。

吃月饼的同时,人们还会赏月、敬香、燃灯等,共同度过一个欢快祥和的节日。

此外,月饼还寓意着团圆和祈福。

因为中国人对月亮有着深厚的羁绊,把月亮看作家人团聚的象征。

而月饼的圆润造型,则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所以,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也是希望能够与远在他乡的亲人团圆,并希望家人平安、幸福和健康。

总而言之,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源远流长,既有民间传说的影响,也融入了反抗外族统治的历史事件。

月饼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寄托人们美好愿望和思念的文化载体。

无论传说如何变幻,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将会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中秋为什么吃月饼原因

中秋为什么吃月饼原因

中秋为什么吃月饼原因关于中秋为什么吃月饼原因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其实就是中秋节,但是很多朋友在中秋节这一天并不知道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中秋为什么吃月饼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为什么吃月饼原因月饼原先是祭祀产品,张骞从西域带来芝麻和核桃等产品,使月饼的口味更好,人们也就有了食用祭祀月饼的习俗。

唐朝杨贵妃给当时叫宫饼的小食命名为月饼,这个叫法沿袭至今。

朱元璋起义时约定互赠月饼传递信号,互赠月饼的习俗也被保留下来。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是什么1、月饼原先是祭祀产品,张骞从西域带来芝麻和核桃等产品,使月饼的口味更好,人们也就有了食用祭祀月饼的习俗。

唐朝杨贵妃给当时叫宫饼的小食命名为月饼,这个叫法沿袭至今。

朱元璋起义时约定互赠月饼传递信号,互赠月饼的习俗也被保留下来。

2、相传中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习俗。

人们以月饼、各色水果等奉献给月神,月神“享用”祭品之后,人们再分切月饼,按照长幼顺序分食,据说可以得到神主的赐福与护佑。

“只是这时的月饼还不叫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

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

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

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

”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

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是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仅是一种点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到了明代,月饼真正成为了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并在民间逐渐流传。

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

中秋节的为什么吃月饼

中秋节的为什么吃月饼

中秋节的为什么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是中秋节传统习俗之一,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寓意团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而月饼的形状像圆月,象征着家人团聚。

吃月饼是为了表达对亲友团聚和家庭和睦的祝愿。

2. 祭拜供奉: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燃放烟花、猜灯谜等庆祝活动,同时也会祭拜月亮。

在祭拜活动中,人们会将月饼供奉给月亮,表示对月亮的敬意和感激。

月饼被视为一种祭祀食品,有助于传达人们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3. 丰收祭祀:传统的中秋节也是农耕社会的丰收时节,人们用月饼祭拜土地神,以祈求来年丰收和平安。

月饼又被称为“团圆饼”或“福饼”,象征着好运和幸福。

4. 饮茶文化:月饼与中国茶文化密切相关。

中秋节期间,人们常常在家人和朋友一起品尝月饼,并以茶水做为搭配,相互祝福。

这将月饼的油腻口感得到了缓解,也彰显了中华茶文化的庄重、雅致和温馨。

总而言之,中秋节吃月饼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表达对家人团聚、感恩、祈福和祭祀的一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吃月饼的来历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节日,每一个节目都有美丽的传说。

这些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方式表现了我们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赏月。

这天夜晚,皓月当空,秋风送爽。

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看着丰收在望的庄稼,心中充满喜悦。

全家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庆祝中秋佳节。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专家们认为,这是由古代祭祀先农的典礼演变而来的。

一年丰收了,收获庄稼之前要先祭祀先农。

后来出现了许多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古时人们把明月看作吉祥团圆的象征。

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由于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好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中秋节。

嫦娥奔月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

它们把土地晒得冒烟,把庄稼烤得枯焦,老百姓也热得活不下去了。

那时候,有个名字叫羿的人。

他的力气特别大,能够拉开万斤宝弓,射死大蛇猛兽。

并很同情受难的百姓,他用足力气弯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

最后一个太阳吓得认了错,羿才留下它,让它早出晚归,为百姓多做好事。

从那以后,羿的名字传遍了天下。

他成了人人敬仰的英雄。

后来,羿娶了一个名字叫嫦娥的姑娘做妻子,他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生活。

嫦娥美丽、勤劳,心地善良,她常把羿打猎射到的野兽,分给乡亲们。

有一天,羿上山打猎,路上碰见一位道士。

道士对羿说:“你为百姓除害,立下了功劳。

我送你一包神药,要是吃上半包,就会长生不老;要是全都吃下去,就会成仙升天。

”羿把神药拿回家,交给嫦娥保管。

他准备找个合适的时候,和嫦娥分吃这包神药,夫妻长生不老,永不分离。

羿射太阳出名以后,有很多人向他学武艺。

他的徒弟里有一个叫逢蒙的人,也向他学习射箭的本领。

逢蒙表面对羿很恭敬,可是心肠很坏。

他知道羿的家里藏着神药,就暗自想出坏主意。

这一年的八月十五,并带徒弟出去打猎。

傍晚的时候,逢蒙一个人偷偷溜回来,闯进嫦娥的家里,逼着嫦娥交出神药。

嫦娥大声喊叫,可是羿打猎还没有回来,哪里能听见?为了不让神药落到无耻的逢蒙手里,嫦娥只好打开药包,把神药全部吞进嘴里。

突然,嫦娥觉得自己的身子像燕子一样轻,不由自主飞出窗口,飘飘荡荡飞上了天空。

嫦娥舍不得离开自己的亲人和家园,她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去,住在广寒宫里。

羿回家后听说这件事,赶紧追出门去,可是已经晚了!只见圆圆的月亮上,隐隐约约有嫦娥的影子。

乡亲们说嫦娥还会回来,劝羿耐心等待。

第二年八月十五,羿想念嫦娥,就拿出嫦娥爱吃的水果,摆在院子里,还做了圆圆的月饼,表示团圆的心意,盼望嫦娥回来。

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嫦娥还是没有回来。

慢慢地,人间也就有了过节的习惯,每到八月十五,都要准备月饼、水果等食品。

中秋节又要到了,商店里早早就有各色月饼堆积如色彩缤纷的小山。

中秋节,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吃月饼?民俗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心理,月饼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尽管几千年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