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文学创作中,以大为美的观念由来已久,影响深远。

新世纪以来,对鸿篇巨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不少作家追求时间跨度的久远、主题的宏大、气势的磅礴,但在趣味的深化、境界的提升、内涵的丰富等方面着力甚少。

要靠大部头的创作才能奠定文学史地位,文学界在这一点上似乎形成了共识,为此越来越多的写作者一出手就是长篇小说,却忽略了语言的推敲和结构的斟酌,把细节定位为细枝末节,忽略细节,认为文学细节有瑕疵也是无伤大局的小错误。

在当前文学创作中,细节的雷同已经成为影响文学品质的突出问题。

细节的雷同是想象力贫困和创造力匮乏的体现。

这些年在婚恋题材的小说与影视剧中,夫妻感情破裂时常会围绕着结婚照演戏,或凝视或拌打,像傀儡一样做出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反应。

按理说,每个作家观察同一个对象都应该有自己的角度,其笔下的细节能够显现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修养与魅力。

不无遗憾的是,在同类题材的创作中,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关系、语言风格都如出一辙。

不应回避的是,某些细节在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中也会反复出现。

表明在功利化追求的影响下,作家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质量,使得作家的想象力受到抑制,创作出现竭泽而渔的倾向。

文学细节的艺术质量和作品总体的艺术水平构成正向的关联,细节失真或者细节移植看似小事,却是作家无法辩驳的硬伤,这也从反面说明了要保证创作的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细节的打磨。

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语言既是细节,也决定整部作品的品质。

语言的粗糙是近年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作家写得太快,语言泥沙俱下。

在图像文化影响日隆的语境中,文学语言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断受到冲击。

越来越多作家的语言风格呈现出视觉化倾向,强化语言的直观性,不少叙事作品都向剧本靠拢,听觉化的人物对白和视觉化的场景展示成为作品的主体内容。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第Ⅰ卷(45分)一、基础学问(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前仆.(pū)后继蓊.(wěng)蓊郁郁安土重.(chóng)迁悖.(bèi)谬B、言简意赅.(gāi) 惴.(zhuì) 惴担心字斟.( zhēn )句酌饿殍.(piăo)C、百折不挠.(náo) 毛骨悚.(sǒng)然豁.( huò)然开朗倔.(juè)强D、众口铄.(shuò)金风流倜(zhōu) 傥初见端倪.(ní) 菲.(fĕi)薄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堂而皇之干练焦躁担心禁固B、逆来顺受休憩礼上往来伎俩C、摧山坼地盎然穷形尽相时弊D、响誉中外滞留陨身不恤奢侈3、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乐不思蜀夜澜人静娇正观摩B、忧心忡忡装表探究庸人自扰眷恋C、光阴荏苒穿凿附会怨尤缄默D、耿介不阿夸父追日化为无有兑付4、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行的历史潮流。

③这将被后代怀着仰慕之情来______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A、竟然遏止朝拜B、毅然遏制朝拜C、毅然遏止朝拜D、竟然遏制瞻仰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攻击,真是祸起萧墙。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致勃勃地走向目的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平安教化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旧克服了困难,成功攀登到顶峰。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欣赏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不加任何修饰的脸、眼睛和神韵。

这表明,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真实自然是最美的。

在中国,汉成帝宠爱苗条纤细的赵飞燕,唐玄宗宠爱珠圆玉润的杨玉环,使得“燕瘦环肥”曾经在特定时代掀起一股不小的审美风潮。

尽管人们追求身体美的愿望不曾改变,但由于地域、文化、种族等的不同,历时的与共时的“身体美学”均呈现出千姿百态。

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日益频繁,地域隔阂被打破,东西方越来越多地共享着时尚身体的审美观念。

②在《人体美丽史》一书中,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洛指出:人们对身体美的探求从面部轮廓延伸至整个身体的全面特征,并用这些特征展现自己的个性;然而,借助发型、化妆和体型锻炼等传统方式来修饰身体,总是存在一定限度;凭借科技支持,医疗美容手术能直接地干预身体,从而使得人们可以无限地去接近他们理想的美貌。

于是乎,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成为一种追求身体美的新时尚。

在此背景下,医疗美容行业乘势发展,服务范围不断延伸,已形成涵盖美容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和美容中医科在内的上百种服务项目。

在医美市场的扩张中,医美广告——既推销商品和服务,还不断地“生产”消费者——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③2019年8月,互联网医美服务平台“新氧”在视频网站上投放了一则广告,视频中一群身穿白色裙子的女性一起尖声高唱:“新氧医美,整整整。

女人美了,才完整。

”随后画面上浮现出五个大字——“做女人整好”。

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广告就是能把罗曼蒂克、奇珍异宝、欲望、美、成功、共同体、科学进步与舒适生活等各种意象附着在肥皂、洗衣机、酒精饮品等各种平庸的消费品之上。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安徽省芜湖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芜湖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安徽省芜湖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留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

3.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4.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8分)攀登者(节选)阿来王五洲骑着自行车,意气风发。

徐缨坐在后座上,笑着:“你要载我到什么地方?”王五洲踩着自行车在路上更加奋力地猛冲:“到了你就知道了!”自行车冲进一座废弃已久的高大厂房。

王五洲猛按自行车铃,一串铃声惊起了一群鸽子,它们扇动翅膀的声音在巨大的空间回荡。

两个人冲出厂房,望着在天上回旋翱翔的鸽群。

徐缨把头斜靠在王五洲的肩上,王五洲想对徐缨说什么,但他最终什么都没说。

鸽子又着陆下来,落在了厂房顶上。

秋天,一株爬山虎藤上红色的叶片在高处被阳光照得透亮,显得那么艳丽。

徐缨赞美:“五洲,太美了!”王五洲拥抱一下徐缨,转身,跑到墙下,纵身上了窗台,再纵身,攀住了窗户的上缘。

然后借助墙缝,借助墙体上的突出物,攀援向上,快速爬上了屋顶。

他摘下一段带着几片红叶的爬山虎枝,叼在嘴上,又从高墙上灵活地下来。

王五洲单腿跪在徐缨面前,呈上那美丽的红叶。

徐缨脸上的神情又惊又喜:“你这是……”王五洲笑:“你知道马洛里①吧?”徐缨嗔怪:“跟你在一起,还能不知道!”王五洲说:“徐缨,当年马洛里向他的妻子求婚时,话说不出口,就爬上了一座教堂。

”徐缨华蜜地笑了,接过红叶。

回去的路上,王五洲把自行车骑得飞速,徐缨笑着捶他的背,叫他慢一点儿。

这时,喇叭里播出了国家将重启珠峰登山安排,对珠峰进行全面科学考察的消息。

王五洲的骑行速度慢了下来,徐缨的欢乐声消逝了。

两人回到家。

王五洲没话找话:“我报名参与教材编写组了。

现在的工农兵学员,水平参差不齐,系里准备编一本浅显些的地质学教材。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之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在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礼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四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5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哺.乳(pǔ)比较.(jiǎo)不绝如缕.(lǚ)岿.然不动(kuī)B.惊惶.(huáng)镯.子(zhuó)怙恶不悛.(jùn)揠.苗助长(yàn)C.债券.(juàn)船舷.(xuán)大腹.便便(biàn)鳞次栉.比(zhì)D.揖.让(yī)横.肉(héng)兰薰桂馥.(fù)揆情度.理(duó)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狩.猎(shǒu)上颚.(è)繁文缛.节(rǔ)锱.铢必较(zī)B.沉疴.(kē)褶.皱(zhě)一蹴.而就(cù)载.歌载.舞(zài)C.匪.徒(fěi)回溯.(shuò)安步当.车(dāng)差.强人意(chā)D.擎.着(qíng)解剖.(pōu)羽扇纶.巾(lún)成绩斐.然(fēi)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歧视既往不究不既不离不稂不莠B.眷写开门揖盗年高望众寸草春晖C.陷井诲莫如深蚍蜉撼树投笔从戎D.湍急洋洋大观飞扬跋扈莞尔一笑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钝滞案牍劳形卑躬屈膝黯然失色B.川资大气滂礴百战不怠名噪一时C.雍荣虎视耽耽弃甲曳兵其貌不扬D.曈孔殚思竭虑相辅相成相形见拙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一些人以功臣自居、躺在功劳簿上吃“利息”,或者由于一味追求物质享受,贪图安逸,因而逐渐堕落成胸无城府....的庸人。

B.拿破仑废黜以后,在厄尔巴岛不甘寂寞,1815年3月1日登陆,20日重返巴黎。

他只带了千名士兵,而所到之处,受到农民箪食瓢饮....的欢迎。

C.如今,朝气蓬勃的亚洲为全球所关注,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亚洲前进的主流。

D.乌克兰国防部长昨晚透露,国防部最近对武装部队的所有装备进行了全面清点,发现数百枚导弹不胫而走....,军方准备就此事展开深入调查。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显微手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了,但实施这类手术难度很大,主刀医生必须有管.窥蠡测...的本事才行。

B.那些星级酒店的服务员在礼仪方面训练有素,在给顾客递茶上菜的时候,举案齐眉....,面带微笑,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C.我和校友一道拜访老校长,看见他在练书法,笔大如椽....,悬笔而书,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就完成了。

D.人民大众需要地方领导人人格透明,不希望官员是个会场上道貌岸然....,私底下有失体统的贪腐分子。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当年弹琴唱歌的小伙子,转眼成了该退休的老人了,“人生真如白驹过隙....啊。

”玉素甫江作为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音乐编辑感慨道。

B.香港同胞的夜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人习惯夙兴夜寐....的生活。

为了尊重港人的生活规律,驻港部队规定所有军营不鸣号、不吹哨。

C.祝德渊在流岭村义诊,接待四面八方赶来瞧病的乡亲,看见有的乡亲捉襟见肘....,鞋子连底都没了,只用几根带子系在脚板上。

D.一些同志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工作中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争先恐后;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退避三舍....。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瓦剌骑兵突然从四面八方杀来,明军所向披靡....,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明英宗也不幸被俘。

B.时近年末,苏宁易购、国美、天猫等电商巨头虎踞龙盘....,盯着元旦市场,价格大战一触即发。

C.群众要求有关部门能公正执法,呼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罚不当罪....的现象,维护法律的尊严。

D.小黄虽欲向小杨求爱,却又怕过于轻率,故不敢秉笔直书....给她写信,而是托人转达他的爱慕。

9.下列句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

B.《汉书》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录了东、西两汉时期的历史,继承了《史记》的体例并有所发展。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相传为左丘明所做,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D.《战国策》又称《国策》,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6分)10.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瞋.目(chēn)毋.从俱死也(wù)栖.于会稽之上(qī)B.譬.如(pì)戮.力而攻秦(lù)数遗.魏王及公子书(yí)C.去民之所恶.(wù)载.公子上坐(zài)屏.人间语(bǐng)D.败吴于囿.(yǒu)北乡自刭.(jǐng)矫.杀晋鄙(jiǎo)11.下列各句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色:神色B.夫差与之成.而去之成:讲和C.遍赞.宾客赞:介绍D.君王为人不忍.忍:忍耐12.下列各句加点字注释有误的一项是A.此五霸之伐.也伐:攻打B.珍宝尽有.之有:占有C.素.善留侯张良素:向来D.侯生摄敝.衣冠敝:破烂的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B.公子从车骑,虚.左礼.贤下士虚.位以待C.常以身翼.蔽沛公D.为能急.人之困不翼.而飞急.中生智14.下列各句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去B.若属.皆且为所虏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范增数.目项王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请数.公子行日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不如因.而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君安.与项伯有故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胜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D.今吾且.死旦暮且.下16.下列对各句句式特点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何后之有”与“国之孺子之游者”,均为宾语前置句B.“此则寡人之罪也”与“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均为判断句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与“若属皆且为所虏”,均为被动句D.“欲呼张良与俱去”与“将免者以告”,均为省略句17.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距关,毋内诸侯C.辞决而行D.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三、默写(每题1分,共16分)18.按原文内容填空(1)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2)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3)飘飘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

(《旅夜书怀》杜甫)(4)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5)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锦瑟》李商隐)(6)可怜楼上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7)______________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8)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杜牧)(9)__________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范仲淹)(10)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____。

(《定风波》苏轼)(11)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量,自难忘。

(《江城子·记梦》苏轼)(12)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声声慢》李清照)(13)浮天水送无穷树,____________________。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14)____________________,一番洗清秋。

(《八声甘州》柳永)(15)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李煜)(16)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多少行人泪。

(《菩萨蛮》辛弃疾)第Ⅱ卷50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7分)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上,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

”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疆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言语温和的样子),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有背义帝之约,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汉王大喜,遂听信计。

19.下列各句加点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所追者谁何?若:如果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征服C.此特.匹夫之勇耳特:只是D.诸将亡者以十数.数:计算20.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此乃.信所以去也B.吾为公以为..将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C.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D.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虽.为将,信必不留。

2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项伯杀人,臣活.之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B.今大王举而东.C.大王当王.关中D.何闻信亡,不及以闻.上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行军至南郑时,军中许多将士纷纷逃走。

韩信揣度萧何屡次推荐自己,却终不能被重用,也逃离了大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