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

合集下载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6
楚汉之争慨况
彭城之战后,楚汉双方便进入了长达2年零4个月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一 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 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 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公元 前205年)八月至次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 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而项羽却始终不能摆脱两线作战, 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 使刘邦得以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汉军 在成皋大破楚军,韩信也尽定齐地。项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 战略包围之中。
5
楚汉之争慨况
项羽分封诸侯后即罢兵回归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齐、赵和彭 越起兵反楚,对西楚构成直接威胁。项羽不得不调遣主力击齐,以稳定局势。 当时僻处巴蜀的刘邦乘项羽无暇西顾之际,于八月出故道,迅速还定三秦, 继续东进,使项羽在战略上陷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处境。楚军主力困于齐地, 无法脱身。刘邦乘隙进驻洛阳,同时,以项羽放杀义帝为由,率诸侯联军共 56万人进据楚都彭城。项羽得知彭城失陷的消息后,亲自率精兵3万人回师彭 城。在楚军突然袭击下,汉军56万乌合之众一败涂地,刘邦仅得与数十骑突 围。
8
巨鹿之战
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 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 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 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 一战,秦朝名存实亡。
9
鸿门宴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芈心的人作了楚王,刘 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 围困的赵国,• 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 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 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 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 张良向刘邦分析,不宜和项羽硬拼,刘邦只得退出咸阳,回师霸上,更 知道自己军力不及于项羽四十万大军,刘邦更把在咸阳所得一切,原封不 动的送到项羽营中,更说愿让项羽称关中王。范增已觉出刘邦必成大器, 便命项羽设下“鸿门夜宴”一心诛除刘邦,但此事为项伯知悉,项伯竟顾 念和张良故人之情,向刘邦大军报讯,刘邦知道这鸿门宴是去不得的凶险 之地,但张良却表示不去便只有死路一条,赴会也许能有生机,刘邦无奈 只得应约前往。 9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战争史诗,发生在秦朝灭亡后的楚汉相争时期。

这段历史故事充满了激烈的战争、政治斗争和智谋较量,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楚汉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秦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后,楚国和汉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两大势力。

楚国由项羽领导,汉国由刘邦领导。

两人都是有着雄才大略的军事将领,因此楚汉之争成为了一场充满智谋和勇气的较量。

楚汉之争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战役莫过于巨鹿之战、垓下之战和巨鹿之战。

这三场战役,无一不是楚汉之争中的关键战役。

其中,巨鹿之战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第一次决战,双方兵分两路,最终刘邦以少胜多,击败了楚军,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垓下之战则是楚汉之争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刘邦在此战中趁项羽大意,成功斩杀了项羽,最终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

除了战争,楚汉之争中的政治斗争也是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刘邦和项羽在政治上的较量,不仅体现了两人的智慧和胆识,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邦最终建立了汉朝,开创了汉代的
繁荣,而项羽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他的一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总的来说,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故事,它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较量。

这段历史故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楚汉之争的故事,将会一直传承下去,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一。

楚汉之争的故事

楚汉之争的故事

楚汉之争的故事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之间。

这场战争的背后涉及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汉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秦朝的灭亡。

秦朝灭亡后,楚国和汉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政治势力。

楚国由项羽领导,汉国由刘邦领导。

两者之间的矛盾在秦朝灭亡后迅速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面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楚国和汉国展开了多次大规模的战役。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巨鹿之战和定军山之战。

在巨鹿之战中,刘邦率领的汉军击败了项羽率领的楚军,从而扭转了战局。

而在定军山之战中,刘邦更是亲自上阵,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使得楚国最终失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楚汉之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段政治斗争和历史变革的过程。

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刘邦,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更是一位睿智的政治家。

他在战争中不仅仅依靠军事力量取得了胜利,更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最终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多年的汉代。

与此同时,楚汉之争也是一场悲壮的战争。

项羽作为楚国的领袖,虽然在战争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但最终却败给了刘邦。

他的失败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失败,更是一种政治理想和抱负的失败。

他的失败,也标志着楚国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的楚汉之争画上了句号。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段历史。

它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段政治斗争和历史变革的过程。

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这段历史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汉之争的故事

楚汉之争的故事

楚汉之争的故事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秦朝灭亡后的楚汉相争的时期。

这场战争的结果,最终导致了汉朝的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楚汉之争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各种政治、军事策略的较量,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楚汉之争的起因,源于秦朝的灭亡。

秦朝的统治者暴虐无道,民不聊生,导致了各地的反抗。

而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和项羽两位出身平民的英雄崛起,分别率领起义军,开始了楚汉之争的序幕。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他深得民心,善于用人,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而项羽,虽然勇猛无双,但却缺乏善于治国的才能,加之心高气傲,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在楚汉之争的过程中,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双方你来我往,你追我赶,形势时好时坏,最终在巨鹿之战中,刘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楚汉之争的胜利,不仅使刘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更开创了汉朝的建立。

刘邦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汉朝逐渐强大起来。

而项羽则在巨鹿之战后败退至乌江,最终被追兵所擒,以身殉国。

楚汉之争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故事,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它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英雄豪杰的崛起与覆灭,更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

楚汉之争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要正视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总的来说,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段历史故事,不仅值得我们铭记,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以史为鉴,不断前行。

楚汉之争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开创美好的未来。

楚汉之争简介

楚汉之争简介

楚汉之争简介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等,是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最终以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楚汉之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楚汉之争分析中文名称:楚汉之争参战部队:楚、汉、九江、雍、塞、翟、韩、魏、代、赵、齐、衡山等战争结果:汉王刘邦胜利,建立汉朝时间:公元前206年8月至公元前202年12月地点:今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地人物:项羽范增刘邦韩信陈馀楚汉之争详情京索之战,汉军击败楚军,项羽退回荥阳以东,而汉军亦不能过荥而往东。

楚汉相持于荥阳。

刘邦派郦食其劝说魏王魏豺重新归汉,遭到魏豹的拒绝,汉二年八月,刘邦派曹参、韩信兵分两路攻打魏国,即月攻破安邑,曹参俘虏了魏豹,将魏豹带至荥阳。

汉二年九月,刘邦派陈豨、韩信、曹参攻打代国,后九月,平定代国,斩杀代相国夏说。

汉三年十月,刘邦派原常山王张耳收复赵国故地,韩信与张耳一同前往,陈兵井陉,赵王因代地已失,又闻汉军攻打井陉关,集结赵军主力至赵国北部抵挡汉军的进攻,此时刘邦趁赵国南部空虚,离开荥阳,北渡黄河,攻克河内,从南面进攻赵国,接着攻克了朝歌(今淇县)、安阳(今安阳南)、邯郸(今属河北),当邯郸失陷,在井陉与汉军对峙的赵军主力进退两难,张耳与韩信在井陉大败赵军,赵将戚逃跑至邬县(今山西省介休县),被曹参斩杀。

赵王歇逃到襄国,张耳与韩信追击,刘邦亦从邯郸北上攻打襄国,汉军南北夹击,攻破襄国,杀掉了赵王歇。

项羽遣骑兵渡河争夺赵地,被汉军击退。

燕王臧荼降汉。

荥阳成皋战线汉三年十二月,韩信与张耳留下在赵国继续作战,刘邦返回荥阳。

此前英布被随何策反,项羽派龙且攻打英布,英布战败,与随何回到了荥阳。

刘邦召见英布,派英布重返九江,收聚数千人归汉,刘邦也离开荥阳,从成皋南下,到宛县(今河南南阳)、叶县一带迎接英布,给英布增兵,一起回到成皋。

刘邦据守荥阳,开始修筑甬道,由敖仓运输粮食来荥阳。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为激烈的战争时期。

楚汉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人物之间的权力斗争。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则是楚汉之争中的主要反抗者。

楚汉之争的故事始于刘邦和项羽在垓下之战的对峙。

垓下之战是楚汉之争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决战。

在这场战役中,刘邦率领汉军与项羽率领的楚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

最终,刘邦取得了胜利,项羽败走垓下。

这场战役标志着楚汉之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垓下之战之后,刘邦逐渐扩大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力,而项羽则率领残余的楚军南下。

楚汉之争的战火蔓延到了长江流域,刘邦和项羽之间的对抗更加激烈。

在这一阶段,刘邦的汉军逐渐占据了上风,而项羽的楚军则陷入了被动局面。

最终,楚汉之争在巨鹿之战中达到了高潮。

在这场战役中,刘邦和项羽再次展开了殊死搏斗。

最终,刘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项羽被迫投降。

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刘邦建立了汉朝,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楚汉之争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上的战争往往是残酷而无情的。

刘邦和项羽两位英雄人物之间的斗争,不仅是一场权力之争,更是
一场民族命运的较量。

这段历史故事激励着后人,让我们明白了民
族团结的重要性,也让我们铭记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付出的英雄们。

楚汉之争的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它不仅是中国历史
上的一段重要篇章,更是对后人的警示和教育。

我们应该珍惜和平,珍惜国家的繁荣稳定,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创美好未来。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的故事概括
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发生在秦朝灭亡后,楚国与汉国争夺天下霸权的历史事件。

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
重要影响。

楚汉之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秦朝的统一。

秦朝在统一六国后,
实行了一系列严苛的法令和政策,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和汉国成为了最有力量和影响力的对手。

楚国
由项羽领导,汉国由刘邦领导,两人都是秦朝末年的义军领袖,他
们联合起来反对秦朝。

楚汉之争的战争过程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刘邦在巨鹿之战中被
项羽打败,被迫退守荥阳。

但随后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大败项羽,逼
迫项羽自焚身亡。

最终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皇帝。

楚汉之争的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刘邦建
立的汉朝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长达400多年的封建王朝,对中国历史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楚汉之争结束了秦朝的统一,为中国历
史上的分裂局面埋下了伏笔。

最后,楚汉之争也为后来的政治格局
奠定了基础,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发展。

总的来说,楚汉之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对后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楚汉之争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以及历史对当代的影响。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战争起因项羽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

与此同时,楚地另一路刘邦所率义军得以乘隙率先进入咸阳,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刘邦欲称王于关中。

项羽亦率诸侯军40余万直奔关中。

项羽自认功高,自恃强大,遂自行分封天下,并拒绝把先入关的刘邦封为关中王,将其改封到汉中(郡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为王,最后引发战争。

历史背景主词条:秦末农民起义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病逝,中车府令赵高等人发动沙丘政变,矫诏将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赐死,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秦二世胡亥昏庸荒淫,赵高又专权乱政,赋敛益重,戍徭无已,致使天下越发困疲,百姓苦不堪言。

帝国每况逾下,十年暴政最终引发了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首先发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陈胜自称楚王,一时间天下群雄纷纷响应。

九月,前楚国大将项燕之后项梁、项羽叔侄发动会稽起义,项梁自号武信君;同月,泗水亭长刘邦亦于沛县(今江苏沛县)起兵响应,称沛公。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失败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项梁召集楚地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县(今山东滕州)议事,刘邦亦率部归附项梁。

是时,燕、赵、齐、魏兼已自立为王,项梁于是采纳范增建议,拥立前楚怀王孙熊心为王,仍号“楚怀王”,都盱台(今江苏盱眙)。

八月,秦军最高统帅、上将军章邯在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王咎和齐王田儋后,与项梁展开了定陶之战,项梁因轻敌而战死,章邯于是认为楚地已不足忧,遂领兵北上攻打河北义军集团赵国,围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平乡镇),赵王遂求救于诸侯(《史记·高祖本纪》)。

秦二世三年(前208年,秦制,十月为岁首)十月,楚怀王见项梁军破十分惊恐,于是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任沛公刘邦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不久又任宋义为上将军,号“卿子冠军”、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同时派刘邦进攻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分楚地义军两路攻秦,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史记·高祖本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史记· 项羽本纪》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上刘邦想溜,但又顾虑没 告辞太失礼,樊哙(fán kuài)说: “人家把菜板和刀都准备好了,要 把我们当作鱼肉切碎了吃,还告什 么辞。”比喻任人宰割。
刘邦:
约法三章 秋毫未犯 分我杯羹 歃血为盟 攀龙附凤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分我杯羹
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 兄弟”,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尔翁,则幸分我 一杯羹. ——《史记· 项羽本记》
分我杯羹:
项羽为逼刘邦投降,抓了他的父亲, 并扬言刘邦不投降就杀了他父亲炖成 肉羹吃,刘邦说既然两人是结拜兄弟, 那么自己的父亲也是项羽的父亲,如果 杀了的话就分一杯羹给他。项羽听从劝 告没有动手杀人。 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张良:
借箸代筹 孺子可教 养虎为患
韩信:
逐鹿中原 背水一战 解衣推食 多多益善 萧何月下追韩信 置之死地而后生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 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 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
破釜沉舟 取而代之 付之一炬 沐猴而冠 一决雌雄 四面楚歌 单枪匹马 无面江东
取而代之 : 秦始皇游会稽(kuài jī), 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 取而代也。” ——《史记》
取而代之: 秦始皇东游会稽山路过吴中,项羽 对叔叔说他能取代秦始皇。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也指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读历史 学成语
楚汉之争
楚汉双雄
刘邦
项羽
刘邦:
约法三章 秋毫未犯 分我杯羹 歃血为盟 攀龙附凤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秋毫未犯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籍(登记)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史记· 项羽本纪》
秋毫未犯: 刘邦的军队入关后,秋毫般细微的 东西都不动用,得到百姓拥护。 形容军纪严明。
遇事冷静
志向远大
坚忍克己
知人善任 为人谦虚
心狠手辣 广听谏言
性格之于命运
一种健全的性格,比一百种
智慧都更有力量。
——英·狄更斯
汉初三杰
萧何
张良
韩信
萧何:
追随刘邦 运用计谋 推举刘邦 深谋远虑 收存典籍 慧眼识才 力荐韩信 坐镇关中 保障军饷 开国首功 位列三杰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自污名节 以释君疑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破釜沉舟 取而代之 付之一炬 沐猴而冠 一决雌雄 四面楚歌 单枪匹马 无面江东
西楚霸王,拔山举鼎。 万夫莫当,勇冠三军。 破釜沉舟,先声夺人。 以一当十,雷霆万钧。 火烧阿房,一意孤行。 沐猴而冠,衣锦昼行。 刚愎自用,赏罚不信。 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鸿沟为界,鸣金收兵。 四面楚歌,心灰意冷。 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英雄本色,江山美人。 生为人杰,叱咤风云。 死亦鬼雄,青史留名。
无面江东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 何面目见之?”
——《史记· 项羽本纪》
无面江东:
项羽被刘邦的汉军围困在垓下乌 江边,四面楚歌,江东子弟死伤 无数,项羽感觉没脸见江东父老 就拔剑自刎。 比喻没脸回去见父老乡亲们。
项羽:
项羽性格归纳
多愁善感 勇猛善战 气概豪爽 极度自负
知耻重义 心地善良
视死如归 不知自省 刚愎自用 儿女情长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
破釜沉舟 取而代之 付之一炬 沐猴而冠 一决雌雄 四面楚歌 单枪匹马 无面江东
刘邦性格归纳 豁达大度
汉初三大名将
韩信
英布彭越南北二王南越赵佗北燕臧荼
我会写:
运用成语,写写你本节课最喜欢的英雄人物。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 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 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汉祖刘邦,市井平民。 斩蛇逐鹿,临机制胜。 避实就虚,捷足先登。 约法三章,收买人心。 鸿门赴宴,如履薄冰。 随机应变,虎口余生。 招贤纳士,举贤使能。 左右逢源,小屈大伸。 威加海内,舞笔弄文。 衣锦还乡,竖子成名.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歌:公元前195年,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 途径故乡时,邀集父老乡亲饮酒。酒酣,刘邦击筑高歌, 唱了这首《大风歌》。 表达了他维护天下统一的豪情壮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