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诚勿扰》节目形态变化的看法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摘要】电视节目《非诚勿扰》在节目策划上成功之处包括独特的节目主题、创新的嘉宾互动形式等。
节目内容设置成功之处在于紧扣年轻人恋爱话题、快节奏的互动环节等。
节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过度商业化、嘉宾素质参差不齐等方面。
未来改进方向建议包括激活节目氛围、提升节目品质等。
综合评价来看,《非诚勿扰》在观众吸引力和话题度方面取得成功,但在节目深度和素质上尚有改进空间。
未来建议节目方向要更加注重内容质量和嘉宾选拔,以提升整体节目品质和影响力。
【关键词】《非诚勿扰》、电视节目、背景介绍、成功之处、节目策划、节目内容、成功因素、改进空间、不足之处、综合评价、未来节目、建议。
1. 引言1.1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背景介绍《非诚勿扰》是一档由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首播于2010年。
节目以“非诚勿扰”的原则进行选嘉宾,即只有真心想要结识对象的人才能参与节目录制。
节目设立了“灯光效果”的互动环节,使得选手在舞台上相识,通过一系列互动游戏和问答环节来了解对方,并最终做出相互选择。
节目播出后,迅速走红,成为中国内地收视率较高的综艺节目之一。
许多观众对于节目中选手的真诚和勇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节目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单身人群的相亲困境和心态,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脱单的机会。
1.2 《非诚勿扰》的成功之处该节目在节目策划方面具有独特的创新,采用了以“非诚勿扰”为主题的相亲模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
该节目结合了真人秀和娱乐节目的元素,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真实的相亲场景,增加了节目的互动性和吸引力。
节目内容设置方面成功之处在于节目制作团队精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情境和任务,让选手在相亲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才华。
节目中参与的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各具特点,让观众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相亲场景,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
《非诚勿扰》成功之处在于节目策划独特创新,内容设置丰富多样,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从_非诚勿扰_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研究生之页NEWS RESEARCH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万 铃【摘 要】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
《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
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
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创新;不足上世纪90年代,在港台《非常男女》的带动下,电视相亲节目风靡一时。
而1998年,湖南卫视《玫瑰之约》的开播,首开了大陆电视媒体婚恋节目之先河,创下了湖南卫视的收视奇迹,掀起了一股“玫瑰狂潮”。
①经过几年的沉寂, 2010年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为代表的新型电视相亲节目重回荧屏,不仅赢得了高收视率,也再次掀起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潮”。
所谓的电视相亲节目,就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
电视台作为“红娘”,在节目中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通过一定的环节,使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达到相亲的目的。
②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的再度走红,不仅是因为此类节目与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剩男剩女”现象有关,也与它本身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有巨大关联。
《非诚勿扰》开播三个月后,就勇夺同时段娱乐节目收视率冠军,但是在高收视率的背后,节目在真实性、炒作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等问题上存在着巨大争议。
因此,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从节目包装和节目内容分析电视相亲节目再度走红的原因,理性地看待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问题,全面地认识当下的电视相亲节目。
一、《非诚勿扰》的创新之处1. 节目包装新颖,紧抓受众眼球《非诚勿扰》借鉴英国电视相亲节目《Take me Out》,在节目舞台设计上风格类似。
婚恋交友真人秀《非诚勿扰》的电视节目形态分析

摘
要 :江苏卫视推 出的婚 恋真人 秀 《 非诚 勿扰 》节 目, 自其 开播 以来 ,就在 同类节 目中占据重要 的席位 。在 其它 同类 节 目
不断推 出与 演变之 际 , 《 非诚 勿扰 》依 旧在激烈 的竞争 中保持较好 的收视率。这 一结果 与 《 非诚 勿扰 》电视 节 目的 受众定位 、环 节设 置、互动 结构等 电视 节 目形态方面 紧密相 关。本文试 图对 《 非诚 勿扰 》节 目在 其板 块设计、 内容设置 、批 判解读等方 面进行
《 非诚 勿扰 》 有关题材、 叙事、 互动结构、 环节设 置等节 目设计模版。 2 《 非诚勿扰 》节目形态分析
引, 这些特征也侧面反 映其节 目的成熟 。 文艺圈名人 ,既依托他们来提升人气 ,也 在后 续节 目形 态设 置 中 ,节 目应该 向三 进一步拓展了节 目内涵 , 变得更为娱乐化 。 个方 面不 断 推进 :一 是娱 乐化 ,除 了才
的电视娱乐节 目设计模版。本 文重点分 析
间婚恋观代际差异 , 都促成 了节 目 关注度 不断提升。二是主持人孟非 ,由原来的新 闻类节 目主持人转 变为综艺娱乐方面 的主 持人 ,在原本有较高知名度和观众接受度 的基础上 , 加 之其个人 的相对独特 的表达 与评判风格 ,以冷 幽默 吸引 了观众群 ;前 期点评嘉宾乐嘉、黄菡 ,一位是情感问题 专家 ,一位是社会心理学专家 ,两者的点 评既有理论层面 , 也有 日常生活通俗一面, 这也容易为观众认 同接受 ;后期采用多位
分析 ,力求探 索其节 目形态。
关键词 : 《 非诚 勿扰 》;电视 节 目;形态分析
1 电视节 目形 态概 述
后有多位 文艺 圈名人作为嘉宾参与点评。
电视节 目形态是指与 电视节 目内容所 截 止 2 0 1 4年 1 0月 5日,该 节 目 已播 出 展现 出来 的电视表现形式 ,它是 电视节 目 4 8 0期。为满足观众需 求 ,该节 目推 出过
浅谈相亲类节目发展趋势——以《非诚勿扰》为例

摘要在我国,电视节目有很多种,而相亲类节目是其中的一种,也是近些年比较热门的节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相亲类节目也在不断地发展。
以《非诚勿扰》为首的相亲类节目掀起新一轮收视热潮,而《非诚勿扰》的开播也带动了新一轮相亲节目的发展,相亲节目也成为现今众多电视节目的一大亮点。
《非诚勿扰》无疑是相亲类节目的佼佼者。
《非诚勿扰》的成功在于节目组的精心打造,比如节目准确定位、节目立意新颖以及个性色彩强烈,节目内容设计精巧等等,《非诚勿扰》在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议。
本文以《非诚勿扰》作为研究对象,对《非诚勿扰》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中国相亲类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对相亲类节目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及建议。
关键词:《非诚勿扰》相亲类节目发展AbstractIn China,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TV programs, and each class program is one of the more popular programs, an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people demand for culture, dating shows also in constant development.If you are the one " led to " dating shows off a new round of ratings boom, and " if you are the one " sow also led to a new round of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television has become nowadays numerous television show a major bright spot. " If you are the one " is undoubtedly the best dating shows. " If you are the one " success lies in the program group carefully build, such as program accurate positioning, show novel and personality of strong colors, program design and ingenious and so on, " if you are the one " in the high ratings while, also caused a series of controversies.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 if you are the one "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 if you are the one "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date kind of program development process were analyzed, the dating shows development trend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suggestions.Key words: " if you are the one " date kind of program development目录引言 (1)一、《非诚勿扰》的产生与发展 (1)二、《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 (1)(一)节目定位准确…………………………………………………………………………1(二)节目立意新颖…………………………………………………………………………2(三)节目个性色彩强烈……………………………………………………………………3(四)节目内容设计精巧……………………………………………………………………3三、相亲类节目的发展趋势…………………………………………………………………3结论 (4)参考文献 (6)引言电视节目的迅速发展,当今相亲类的节目是一大亮点,收视率也在频频高升,也有很多业内人士对相亲类节目的发展趋势做一些研讨,这档节目给广大的观众带来了欢乐,也给单身男女搭建了交友平台,但我们也发现在嘉宾的选择上很重要,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这档节目的话题研究情节的策划所带来的效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欢乐和思想上的引导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加强对节目本身,和嘉宾价值观还有营销战略等一些影响,与未来的节目发展做一下研究。
《非诚勿扰》观后感

《非诚勿扰》观后感《非诚勿扰》是一档现实生活题材的电视交友节目,自2008年首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
节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对嘉宾和嘉宾之间的互动,展示了情感交流的多样性。
本文将围绕节目的亮点以及对人际关系和婚姻的思考展开论述。
第一章:异性交往的挑战与机遇《非诚勿扰》展示了现代人在异性交往中面临的诸多挑战与机遇。
嘉宾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需求,他们通过节目的平台寻找自己的真爱。
每位嘉宾都经历了被动和主动的选择,同时也为观众呈现了不同类型的约会方式和交流技巧。
从中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异性交往需要勇气和智慧,而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的真诚与努力。
第二章:自我认知与情感觉醒观看《非诚勿扰》让我认识到,成功的恋爱关系不仅需要了解他人,也需要深入了解自己。
嘉宾们在被问及对自己的要求时,不仅表达了对另一半的期待,也向观众展现了他们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这种自我认知的过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只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另一半,并建立一段健康稳定的感情关系。
第三章:婚姻观的思辨与反思《非诚勿扰》在展现现代人之间的情感互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婚姻观的思考与反思。
有观众认为,节目所展示的相亲过程过于功利和浮躁,婚姻不应只是单纯的商品交换和配对关系。
然而,节目中也有一些嘉宾用真诚和理性的态度对待婚姻,他们在细心观察和彼此沟通的基础上,愿意和伴侣一同面对未来的责任与挑战。
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是对婚姻观的积极肯定,也引发了观众对婚姻观的深入思考。
第四章:相亲文化与社会变迁《非诚勿扰》所展示的相亲文化也反映出了社会变迁的一部分。
现代人在婚姻观和恋爱方式上的改变,使得相亲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方式。
这种方式既可以扩大交际圈,又可以减少恋爱的风险。
而此前,相亲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过时的方式,被年轻人所抵触。
《非诚勿扰》通过展示相亲的过程和结果,重新审视了相亲文化并使其焕发新的活力。
第五章:情感的真实性与诚信度观看《非诚勿扰》让人们对婚介市场的真实性和诚信度产生了疑问。
非诚勿扰节目分析

非诚勿扰节目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非诚勿扰节目分析1.节目特点《非诚勿扰》突破了以往传统的相亲交友方式,用电视真人、网络等全新空间为平台,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
两位主持人孟飞和乐嘉,以为女嘉宾老师黄菡,主持着节目。
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
24位嘉宾都是时尚靓丽的年轻人,这首先吸引到80后、90后的群体,其次的观众是“家庭主妇”和“剩男剩女”“非诚勿扰”三年打造一剑,其品牌已经形成稳定的形态体系、包装体系和品牌开发体系。
随着观众需求的水涨船高,同时“超女”面临收视率降低广告商提出索赔的种种负面新闻,变革是拉升收视率必做功课。
由于其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在2011年7月推出澳洲专场;2011年10月推出美国专场;2012年1月推出英国专场;2012年6月推出法国专场;2012年8月推出加拿大专场;2012年11月推出韩国专场。
2.吸引点《非诚勿扰》是国内收视率极高的真人秀婚恋交友节目,它不重游戏化,而重视展示个性,将每一位嘉宾的性格特点展示出来。
当今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和相亲两个难题,在闲暇时间看看《非诚勿扰》这样的相亲节目,未尝不是为自己单调生活增加乐趣的调味剂。
节目中的嘉宾表达自己对恋爱的观点,其中不乏富二代,已婚者,在校大学生等群体。
他们当中有部分人语言犀利,部分女嘉宾性格刚烈。
观众看节目的时候,不仅仅看到节目中当事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在思考、验证自己和亲朋好友的价值观,他们一边看节目,一边讨论的不仅仅是节目中那些人的观点,同时也会交流自己和身边人的观念和态度。
他们不仅仅是在配对恋人,同时也是在让所有观众探讨婚恋爱情的观念与态度。
节目不论是环境、灯光、服装、化妆、道具等等,还是背景音乐、节奏控制等等,都已经达到了同类节目最上乘的水准,所以胜出是没有悬念的。
个案非诚勿扰节目的解读

权威话语的被调侃和消解
在传统的娱乐节目中,主持人一般都处于舞台之上, 和台下形成一种隐喻性的权力关系,这种权力关系通 过主持人引导话题(对话题的选择)得出共识而最终 得以体现。在《非诚勿扰》中,主持人的空间位置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三个主持人中孟非尽管在舞台之 上,但其位置略微低于女嘉宾所处的位置,而另外两 个主持人(乐嘉、黄菡)则处于舞台之下,和现场的 观众处于相同的位置,这种位置形成的隐喻性权力关 系通过对话题的参与得以体现。在三个主持人中,乐 嘉扮演着权威的角色,但其观点常常被其他两个主持 人所质疑和调侃(调侃是《非诚勿扰》经常使用的一 种叙事策略),主持人之间的质疑和调侃,消解了主 持人话语的权威性,从话语的主导者开始变成话语的 参与者,从“家长”变身为“兄长”。
《非诚勿扰》节目的文本结构特点
台内和台外的互动(受众参与文本的创造) 多元爱情观的交融与碰撞 权威话语的被调侃和消解
台内和台外的互动
在《非诚勿扰》节目中,很多女嘉宾都体现出鲜明的 性格特点,并且这些性格特点在文本的不断推演中被 强化和凸显。在这种强化和凸显过程中,受众的评价 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们在网络上发起关于某一女 嘉宾的讨论,网络受众话语习惯于把女嘉宾的角色塑 造为是扁平的,节目组和女嘉宾不可能把受众话语置 之度外,受众话语影响和强化了女嘉宾在节目中的角 色性格,女嘉宾会在节目中有意无意地去凸显这种角 色性格,以满足自己想象中的受众期待。
(续)
三是把文本的特质简单等同于某一个元素的特质,忽 略了文本的整体性。任何元素(比如角色)都必须是 在文本的系统中被读解的,离开了文本,角色的意义 不复存在。 伊蒽· 昂:《看<达拉斯>:肥皂剧与情节 剧的想象力》,伦敦:Methuen出版社,1985年版, 第95-96页。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

从电视节目策划看《非诚勿扰》的成功与不足【摘要】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以其独特的嘉宾匹配方式和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观众,获得了极大的热度。
一些嘉宾的过激行为和不当言行,以及部分情节的煽情也引起了争议。
尽管如此,《非诚勿扰》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和真实感人的情感表达。
未来,《非诚勿扰》可以更加注重嘉宾的心理健康和情感管理,避免过度煽情,同时保持节目的独特魅力和创新性,以保持观众的喜爱和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非诚勿扰》、电视节目、成功、不足、嘉宾匹配、情感真挚、观众热度、嘉宾行为、言行不当、煽情情节、发展方向。
1. 引言1.1 电视节目《非诚勿扰》的背景《非诚勿扰》是一档由江苏卫视推出的相亲节目,首播于2010年。
该节目的灵感源自于同名电影,通过一系列相亲环节展现了单身男女在舞台上寻找真爱的过程。
节目组会邀请一批单身男女作为嘉宾,他们通过自我介绍和各种互动环节,最终选择心仪的对象。
这种嘉宾自行选择匹配的方式为观众带来了一种新颖而真实的感受,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
除了相亲嘉宾的精彩表现外,节目还邀请了一些明星或公众人物作为特邀嘉宾,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吸引力。
在过去的几年里,《非诚勿扰》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众多忠实观众,成为江苏卫视的一大看点。
该节目在中国大陆引起了一股相亲风潮,也为许多单身男女提供了一种新的相亲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不断拓展,《非诚勿扰》也在不断调整和创新节目形式,以适应观众需求的变化。
1.2 该节目在观众中的热度《非诚勿扰》是一档备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其独特的嘉宾匹配方式和真挚打动人心的情感故事成为了观众喜爱的原因之一。
该节目在观众中拥有极高的热度,每一期都吸引了大量的收视群体。
观众们通过观看《非诚勿扰》,不仅能够享受到娱乐的乐趣,更能够在情感纠结、爱情选择上得到启发和启示。
该节目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欢迎,还受到了海外华人的喜爱和追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非诚勿扰》节目形态变化的看法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栏目是该台为适应现实社会环境和现代生节奏而打造的一档新派婚恋交友节目,旨在为广大单身男女提供一个认识和交流的平台。
自2010年1月15日开播以来,该栏目迅即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收视率节节攀升,5月16日,该栏目第27期更以4.23%的收视率刷新了省级卫视的最高收视纪录。
据统计,《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的《新闻联播》,牢牢占据卫视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
《非诚勿扰》并非国内婚恋交友类节目的始作俑者,此前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已于2009年12月24日开播,但由于《非诚勿扰》的火爆,短时间内带动了全国卫视的相亲节目大潮。
到2010年6月初,继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为爱向前冲》、安徽卫视《缘来是你》之后,东方卫视也加入了相亲交友类节目的“混战”,开播了《百里挑一》栏目。
根据央视索福瑞收视率统计,相亲节目成为了收视率仅次于央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的节目。
一时间,中国电视屏幕上婚恋交友类节目蔚然成风,满目鸳鸯蝴蝶。
任何一种媒介和传播样式的存在,在一定的意义上都具有某种历史宿命式的必然,传播系统虽然主观上具有拓展生存空间的无限冲动,但它从来都不是孑然独立的社会存在,必然要受到社会其他系统的制约,新闻传播的发展始终都是新闻媒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非诚勿扰》栏目开播至今已经一年有余,经历了一个新生亮眼——火爆冲天——停播整改——平稳运行的曲折发展过程,虽然目前该栏目的人气有所回落,但仍然是国内婚恋交友类节目中的佼佼者,栏目的收视率和关注度依旧很高。
节目的调整和变化本来是一种媒介常态,无可厚非,不必大惊小怪,但《非诚勿扰》“停播整改”的变化,明显地并不是媒介的一种主动行为,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被迫性。
因为国家广电总局于2010年6月9日同时发布了《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和《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个通知要求,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不能由演员、模特、节目主持人、“富二代”、“成功人士”等身份的嘉宾占据荧屏;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以婚恋的名义对参与者进行羞辱或人身攻击,甚至讨论低俗涉性内容,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通知要求各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要把好嘉宾关、主持人关、话题关、内容关、审查关、播出关。
由于在这两个通知发出之后,江苏卫视迅即作出了“坚决拥护总局规定”的回应,并表示已经组织相关部门认真学习,仔细检查节目内容,严格对照执行。
并且随后在短暂的停播之后,《非诚勿扰》节目在嘉宾选择、身份确认、讨论话题选择、录制过程审查等方面确实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整改,如为坚决防止导向偏差,节目组对所有已播出节目涉及话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整理分析,列出容易出现偏差的话题和禁止的话题;为确保节目真实性,节目组逐步构建了确保嘉宾身份真实、表达真实的“四道防线”:包括调整嘉宾选择标准,从综合考虑外形、表达、职业、价值观等多方面因素,调整为以“真实、真诚、健康、有强烈相亲欲望”为第一诉求;规范嘉宾选择流程,通过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对其所填写的个人资料予以核实;拓展嘉宾信息来源,通过对入选嘉宾所在单位或居委会、街道的实地采访或电话沟通,核实个人信息真伪,并对其生活状况、个人性格、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深入了解;开放录制现场,邀请主流媒体共同监督节目制作流程。
所以,有学者认为,导致《非诚勿扰》节目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广电总局的“行政管制”行为。
其实,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笔者认为,在《非诚勿扰》节目变化的过程中,行政管制的因素固然存在,但却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媒介批评才是导致该档节目变化的决定性甚至是终极性因素,甚至广电总局上述两个通知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媒介批评的结果。
在该档节目的几个发展阶段中,作为社会意见的生产和表达、本质上属于社会舆论监督范畴的媒
介批评始终顽强地存在,以价值评判和理论鉴别的方式对该栏目的每个元素进行评说,并通过这种不间断地评说,逐渐在社会中积累和扩散舆论能量,最终迫使新闻传播虽然没有改弦更张,但也没有沿着一条由传播者预先设定的轨道顺畅地运行下去。
《非诚勿扰》栏目的变化过程,充分地显示了媒介批评作为“普遍的、隐蔽的强制力量”的独特存在。
反应社会现实,发掘深层问题,提醒人们反思改进,确是媒体们责无旁贷的职责。
媒体一味追求收视率、广告额,惟利是图却不顾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效应,这样的媒体或节目势必遭到历史的淘汰,你不淘汰,广电总局也会勒令叫停你。
然而媒体为求在当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甚至独占鳌头,必然不能失去的还是作为媒体最初最本质的东西——公正公平地报到事实,让客观人群能够客观地认清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