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经验交流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共112页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介入科医生进修个人小结

神经内科介入科医生进修个人小结

神经内科介入科医生进修个人小结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神经内科介入科医生进修个人小结进修让我拓展了专业视野。

在进修的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病例和疑难疾病,了解到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通过和来自不同背景的医生交流,我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还学习到了更多关于患者治疗和护理的经验。

这些经验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也为将来在临床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供了帮助。

进修也使我认识到了与专家合作的重要性。

在进修过程中,我不仅有幸能够跟随一流专家学习和研究,还有机会和他们合作完成一些临床项目和学术研究。

通过与专家的合作,我不仅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还有机会向专家请教和学习他们的经验。

在与专家的交流和合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专业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也更加意识到了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上。

进修让我体会到了进步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过去的进修中,我不断努力学习、实践和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耕耘,终于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成绩。

在获得一些新的技能和认证的我也收获了更多成长和进步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些成绩的取得,不仅让我更有动力和信心继续前行,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神经内科介入科医生的进修之路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

在过去的经历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和技术,还开拓了自己的专业视野,和专家合作获取了更多的经验和成就。

这些经历不仅让我个人的成长有了突破和进步,也为将来的发展和职业规划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实践和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为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祉。

【2000字】第二篇示例:进修期间,我不仅系统学习了神经内科介入手术的基本理论知识,还深入实践了各种介入治疗技术。

通过参与临床实践和手术操练,我对各种介入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特别是在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中,我学习了脑动脉瘤栓塞术、脑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脑出血栓溶术等多种介入治疗手术的技术要领,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手术操作能力。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护理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护理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的 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介入治疗概述 •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特点 • 护理评估与准备 • 术中护理配合 • 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
01
介入治疗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等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创口将治疗器 械导入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术中观察与记录
生命体征监测
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 指标,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过程记录
详细记录手术过程、操作 步骤、用药情况等,为术 后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
出血量观察
密切观察手术过程中患者 的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防止大量出血。
05
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术后观察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开展质量评价与改进
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制定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护理质量 评价标准,明确各项护理工作的
质量要求和评价指标。
定期开展质量评价
定期组织专家对神经内科介入治 疗护理工作进行评价,了解护理 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根据质量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 及时调整护理策略和措施,持续 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
包括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等指标,及 时发现异常情况。
饮食与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病情和饮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 饮食计划,保证营养摄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于有意识障碍或呼吸道不畅的患者,及 时采取吸痰、吸氧等措施。
疼痛管理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药物镇痛、物理 疗法等措施缓解疼痛。
并发症类型及识别
颅内出血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科普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脑血管病变发病率有所升高,常见脑血管病以脑卒中为主,包括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两类。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较高,此类疾病主要指患者脑血管出现阻塞或者狭窄,导致部分脑组织血供异常,在缺氧状态下出现局部组织损伤。

脑卒中发病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增加患者所在家庭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

脑卒中发病后,患者可以采取介入治疗术,改善脑部血供,改善病症。

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恢复需要一段时间,该阶段患者容易出现肢体障碍、言语障碍等,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通过术后有效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尤为重要。

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应该如何护理了解不够全面,下面简单介绍。

什么是介入治疗术,适合哪些脑血管病?脑血管介入治疗术主要指借助专业的器械,通过股动脉(包括右侧颈总动脉、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等)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后经过CT或磁共振来核查靶器官,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瘤、动脉瘤、梗死等情况,再选择合适的支架、弹簧圈。

确定支架、弹簧圈后,应用弹簧圈进行填塞,使用支架取栓。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应用较为广泛,适合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等多种脑血管疾病治疗。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护理知识你知道多少?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肢体障碍、言语障碍等后遗症,并且由于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还可能出现压疮、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因此针对脑血管病介入术患者术后充分关注护理事宜极为重要。

患者术后可以采用适度运动、保持好心态、营造良好环境、增加营养、生活干预、并发症预见性护理措施,辅助术后治疗,加速康复。

1.术后返回病房制动后,适度运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需要重新返回病房,确保患侧肢体制动,制动时间在7小时左右。

患侧肢体制动过程中患者并不是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而是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适度运动。

患者家属可以辅助患者,在床上适当动动脚、动动非患侧肢体,适度进行运动。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39例报告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附39例报告
2.治疗方法:术前常规全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 瘤的诊断。需行Mata’8实验者都压迫患侧颈动脉 30rain无不适持续15天.再考虑行血管内栓塞治 疗。在神经安定镇痛麻醉及全身肝素化下,经股动 脉穿刺插管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动脉瘤的部位, 大小、形状、方向、瘤颈状态以及交叉充盈代偿情 况,同时测量瘤颈及瘤体大小,观察载瘤动脉情 况,巨大动脉瘤需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时。 行交叉充盈及闭塞试验以判定载瘤动脉能否闭 塞。拟用球囊闭塞载瘤动脉时。应更换8F导引管, 用Magic—BDTE带球囊导管进行栓塞。对于中小型 囊状动脉瘤。栓塞前置人5F或6F薄壁导引管 (2000年初期我们才使用6F Casaseo或Faguide 等末端柔软的导引管)送抵患侧颈内动脉颈2水 平或椎动脉相应部位,从导引管内手推注造影荆 做示踪路图(road—mapping),同时行控制性降压, 再将Magic 3/2F或Tracker 10、18等微导管在 Terurmo 0.014等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dx,b送抵 动脉瘤腔内l,3处较为恰当,经导引管内注入低浓 度造影剂行动脉造影。了解并调整微导管在瘤腔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19例,女20例。年龄11—78 岁。平均43.5岁。蛛网膜下腔出m(SHA)19例,一 过性缺血发作6例。视力障碍6列,动眼神经麻痹
一63—
脑动脉瘤
7例,三叉神经痛1例。全组病例均经头颅CT或 CrA或’MRA及DSA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其 中10例拟颅内肿瘤的病例确诊为颅内巨大动脉 瘤。动脉瘤分布:前交通动脉动脉瘤4例,后交通 动脉动脉瘤19例.眼动脉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 床突上段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海绵瘘段动脉瘤4 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3例,椎动脉梭形动 脉瘤1例,多发性动脉瘤l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 瘤1例。动脉瘤大小:3-5mm者13例。6—10mm者 11例,11-24mm者5例,25-40mm者10例。术前 Hunt—Hess分级。I级者27例,Ⅱ级者5例,Ⅲ级 者6例,Ⅳ级者1例。栓塞材料:法国BALT公司生 产:机械可脱性钨丝弹簧圈(mechanical detachable spiral MDS),Magic—BD球囊导管,带X线示标乳 胶球囊l一3#(Balloon),Ma西c 3/2F微导管;美国 Boston公司生产:电溶可脱性铂金弹簧圈 (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 GDC),Tracker 10微导 管。Tracker 18微导管。Terumo 0.014、Seeker 10、 Dasher 10、Taper 10微导丝,自制钨丝、铜丝MC。

神经介入科进修汇报

神经介入科进修汇报

神经介入科进修汇报篇一:介入进修心得体会介入科进修心得体会介入性心脏手术是采用有创性心导管治疗和研究某些心血管疾病的一门学科。

去省人民进修,每天都有新的感悟,所学的不仅仅是业务的东西,更是一种从医的精神,从医的追求,一个护士受用不尽的学习方法。

我深切的感受到一所先进医院他诸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良好的医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大多在于服务态度。

在介入进修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便是他们的服务态度。

微笑其实是最宝贵却又最容易的礼物,微笑服务不仅是礼貌,也是护士以真诚态度取信于病人的重要方式,微笑是无价的,胜过千言万语,它不花费钱财,却可以给病人带来万缕春风。

在省人民从医生到护士甚至到护理员,每个人的身上都可以体会到这种良好的态度。

有时病人等待时间久了,难免有些焦急,这时你的一句“您渴了吗?”问候的话语就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手术结束时一句细心的叮嘱,也会换来患者的感激,我注意过这些病人,他们并不全是市里的。

也是从各个县转过来的。

而在我们医院很少能听到这种言语,承认在领导的要求下我科室的态度已大转变;然而在省人民进修的过程中,我才意识到服务态度不是因为领导的要求才要提高。

而是一个作为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从内心出发的一种态度。

我个人认为,在我医院医护人员若提高了素质及即使换不过来家属的一句“谢谢或麻烦你了!”,也同样可以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以及口碑!这样良好的氛围必定可以促进沟通、减少医患矛盾。

赢得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医护的协作关系在省人民无论患者有任何疑虑,护士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沟通和安抚。

例如,患者也许就是冲着某个主任而来,要求主任亲自为他做手术,而当时主任不在身边的情况下,护士会安慰他说主任就在旁边看着您他是不会放下你不管的,主任是个心细的人,真是,您能是他的患者挺幸运的。

简单的一句话便消除了家属的疑虑。

我觉得作为一名护士,如果能在医生不在的时候把话说到位,那就可以消除患者多医院的隔阂,增加信任,减少转院的发生。

神经内科病房介入病人综合管理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病房介入病人综合管理护理体会

神经内科病房介入病人综合管理护理体会【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管理护理用于神经内科病房介入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接诊的介入治疗病患68例,按照数字抽签原理均分2组。

实验组采取综合管理护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

对比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94%,比对照组17.65%低,P<0.05。

结论:于神经内科病房介入治疗中运用综合管理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建议推广。

【关键词】介入治疗;综合管理护理;神经内科;并发症近年来,医疗水平的提升,使得介入诊疗技术变得更加成熟,并被广泛用在了神经内科患者的救治工作当中[1],但若患者在介入治疗期间不能得到全面、细致的护理,将极易出现低血压等并发症,进而对其疗效造成了影响。

此研究,笔者旨在分析综合管理护理用于神经内科病房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神经内科病房接诊的介入治疗病患108例,用数字抽签法均分2组。

实验组女性24例,男性30例;年龄在43-74岁之间,平均(62.15±3.68)岁。

对照组女性23例,男性31例;年龄在44-73岁之间,平均(61.94±3.52)岁。

患者临床信息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

2组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组都进行常规护理:体征监测、基础护理和手术准备等。

实验组配合综合管理护理:(1)术前。

嘱患者卧床休息,积极控制血压。

建议患者适当增加饮水量,多食用新鲜果蔬,尽量选择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确保排便顺畅。

若有必要,可对患者施以低压灌肠亦或者是缓泻剂处理。

指导患者在病床上做适量额排便训练,若患者排尿困难,可对其施以导尿处理。

积极与患者沟通,正向引导患者说出心中的苦闷。

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冠心病患者,为患者播放轻柔的音乐,促使其身体放松。

建议患者通过交谈或者看电视等方式稳定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现状与思考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现状与思考
国内多家单位在脑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和实践 ,并取得了 一定的成绩 ,比如北京 天坛医院神 经内科、南 京军区总医 院神经内科、重庆第三军 医大学新桥医院、西南医 院和大坪医院神经内科等,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各地开展脑 血管病介入医师培训的水平还良莠不齐,脑血管病介入医师的培 训和准 入制度也 不够规范和 完备,国内 地区间差距 也十分突 出, 与西方发达国 家相比差距更大。当然只 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 互相学 习和借鉴,共 同进步和 提高,相信我 国神经内 科脑血管病 介入医师的 培训一定会有一个更美好 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C o n n o r s J J 3r d ,Sa ck s D ,F u r la n A J , et a 1. T r a n in g ,
求, 包括卒中知识和介入技术训练、模拟器培训、质量评估与监 测、介入设备专门 培训和国家数据库登记 等问题都作了详细规 定[1]。其基本原则是胜任脑血管造影和介入操作必须满足以下条 件:( 1) 掌握足够深度的脑血管相关病理生理学知识和血管内操作 并 发 症 的 处理 能 力 ; (2 )在 一 家 临 床 单位 内 由 一 位 有 资 质 的 导 师监 管下反复训 练以获得足够的操 作技巧;(3) 诊断和治疗的敏锐 性, 包括认识和处理操作并发症的能力, 同时强调了开展颈部血管介 入技术的人员必具备脑血管病和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实 施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人员至少要有 100 例选择性脑血管造影的 经验,必需具备预 防和处理相关并 发症的知识和经验 ;(4)强调厂 商赞助的研讨会、 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和 自学进行的脑血管造 影、颅内外介入或 CA S 是不足以达到颁发资质证书要求的。由 于不适当的培训或者缺乏充足的培训的后果相当严重,所有培训 只能按照已颁布的技术标准进行正规培训, 并且从严掌控证书颁 发的标准。 2 我国神范的神经内科介入医师培训方法和体系。

脑血管介入

脑血管介入

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治疗
治疗时间窗: 发病6小时以内,基底动脉48小时以内。 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段,而取决于侧支 血流和缺血组织的代谢状况。可用灌注 成像估算。 SPECT:a 缺血区,b 病灶对侧对应区, c 缺血侧整个小脑半球;计算残余CBF。
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治疗
残余CBF: 缺血区活性/小脑活性(R/CE)=a/c 不对称指数=1+(b-a)/(a+b) 缺血组织的血流指数>0.55时,即使在症 状出现6h后开始治疗仍可挽救。 血流指数>0.35时,早期治疗也仍可挽救。 血流指数<0.35和不对称指数>1.5,即使 在严格的时间窗内开始治疗,仍有出血 的危险。
DSA动脉造影
可显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MRA
MRA是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
三维时间跃迁MRA(3D-TOF-MRA)能显示
颈部动脉、颅底Willis环和大动脉及其 主干分支。可检出颅外和颅内颈内动脉 的狭窄和闭塞。
CTA
原理是用滑环式CT扫描机进行连续快速
TCD依据
狭窄段血流速度加快,但狭窄<25%可无变化 狭窄远端血液流速降低 侧支循环的血流变化
频谱图形异常
颈内动脉收缩期血液流速峰值(IPSV) MCA狭窄标准:收缩期血流峰速度>=140cm/s或
收缩期血流峰速度>=120cm/s且平均血流速度 >=80cm/s,可伴有杂音或湍流。
超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治疗
禁忌症: 发病前3个月有过卒中、严重头外伤、颅内出 血史 SBP>185mmHg,DBP>110mmHg 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 3周内发生过消化道、泌尿道出血 卒中症状出现时伴有癫痫发作 48h内用过抗凝剂或肝素 PT>15,PLT<10万/mm3 ,血糖<2.7或 >22.2m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