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分类和选择

合集下载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标准宣贯-河南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标准宣贯-河南
开式运行系统,一般情况下基本无低沸物,但应注意在 高位槽放空管上装阀关闭的危险做法会使低沸物超标。
有些假冒伪劣的未使用有机热载体往往酸值和残炭值较 高。有的虽然将酸值中和至较低,但水份会超标,有的 甚至会存在水溶于酸或碱。
五、劣质有机热载体引发锅炉事故的案例
2003年12月,宁波一家台商独资企业发生了 一起因有机热载体炉引发的火灾事故,所幸该单 位的锅炉房为独立建筑,与生产车间和仓库相隔 了一定距离,且消防设置齐全,扑救及时,没有 造成人员伤亡,但锅炉因炉管烧毁而报废。由于 更换锅炉、修建锅炉房造成直接损失十多万,而 火灾事故影响外贸产品及时交货的间接损失则达 几十万。
严重劣化的有机热载体
六、防止油品劣化的措施
要使有机热载体安全使用,达到应有的使用寿命,关 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防止氧化,二是避免超温。
防止氧化的有效措施是在高位槽设置氮封装置,通过 惰性的氮气使油与空气隔离。系统较小的,至少要采 用冷油封。
传热系统最高工作温度的控制,除了正常运行时不能 超温外,还应注意停炉时必须继续进行系统循环,直 至冷却后才能停泵。冷炉启动时也应缓慢升温。
一般新油的酸值小于0.03mgKOH/g(掺有劣 质回收油的新油,酸值往往会超标)。抗氧化 性差的导热油在高温时易被空气氧化成有机酸 而使酸值增大。
为了避免变质劣化的有机热载体影响锅炉安全 运行,防止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当酸值超过 1.5mgKOH/g时,应停止使用。
4、残炭
残炭是指在超温条件下油品受热分解或聚合 而形成沉积物的炭含量。残炭的主要成分是 胶质、沥青及多环芳香烃。
有机热载体性能指标变化原因
除了严重劣化外,一般情况下,使用后油的闪点和运动 黏度往往变化不大,但是在裂解和聚合的过程中油品的 酸值和残炭总是增大的。

导热油基础知识(DOC)

导热油基础知识(DOC)

导热油知识一、导热油简介:1、导热油是有机热载体,分矿油型及合成型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都是矿油型导热油矿物油型导热油是石油进行高温裂解或催化裂化过程中,形成的馏分油作为原料经添加抗氧化剂后精制而成,主要组分为烃类混合物。

合成型导热油是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主要分子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芳烃或环烷烃结构,而且大都是两环或三环的芳烃化合物。

2、性能特点对比:(1)、合成型导热油使用温度范围宽,低、高温都可用,如联苯-联苯醚12~400℃,氢化三联苯-7~345℃。

矿物油200~300℃范围内(2)、合成型导热油热稳定性好。

联苯-联苯醚最好,其次氢化三联苯,每年补充量1%左右。

矿物油每年补充量5~20%。

(3)、合成型导热油使用寿命长,至少用5年以上,氢化三联苯可用十年。

矿物油仅用1~2年,(4)、合成型导热油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矿物油不可再生,废油仅能作为燃料油使用。

二、导热油简史及现状1、合成型20世纪30年代,美国道氏化学公司(DOW)首次生产出联苯—联苯醚的混合物,商品名为道生(Dowtherm A),获得专利并应用于加热系统,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和成型热载体的生产。

其后在欧美市场开发出一些类似的产品。

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孟山都(首诺)研制的氢化三联苯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60年代后,日本推出了烷基联苯类系列产品;德国推出了苄基甲苯系列、二甲基联苯醚等;英国推出了聚乙烯醇合成热载体。

我国起步较晚始于60年代,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合成油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德国朗盛(拜耳)、美国陶氏、美国首诺、日本综研、南非萨索耳、法国道达尔六家化工公司。

产品类型基本上为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二苄基甲苯、二芳基烷、二甲苯基醚、一苄基甲苯类高温合成热载体。

2、矿物型美国50年代开始采用,70年代加入添加剂使性能得提高。

我国始于70年代研制和生产。

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品种繁多。

导热油基础知识

导热油基础知识

导热油知识一、导热油简介:1、导热油是有机热载体,分矿油型及合成型两大类,目前国内使用的大都是矿油型导热油矿物油型导热油是石油进行高温裂解或催化裂化过程中,形成的馏分油作为原料经添加抗氧化剂后精制而成,主要组分为烃类混合物。

合成型导热油是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主要分子特征是分子结构中含有芳烃或环烷烃结构,而且大都是两环或三环的芳烃化合物。

2、性能特点对比:(1)、合成型导热油使用温度范围宽,低、高温都可用,如联苯-联苯醚12~400℃,氢化三联苯-7~345℃。

矿物油200~300℃范围内(2)、合成型导热油热稳定性好。

联苯-联苯醚最好,其次氢化三联苯,每年补充量1%左右。

矿物油每年补充量5~20%。

(3)、合成型导热油使用寿命长,至少用5年以上,氢化三联苯可用十年。

矿物油仅用1~2年,(4)、合成型导热油可再生后重复使用。

矿物油不可再生,废油仅能作为燃料油使用。

二、导热油简史及现状1、合成型20 世纪30年代,美国道氏化学公司(DOW)首次生产出联苯—联苯醚的混合物,商品名为道生(Dowtherm A),获得专利并应用于加热系统,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和成型热载体的生产。

其后在欧美市场开发出一些类似的产品。

50 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其中美国孟山都(首诺)研制的氢化三联苯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60年代后,日本推出了烷基联苯类系列产品;德国推出了苄基甲苯系列、二甲基联苯醚等;英国推出了聚乙烯醇合成热载体。

我国起步较晚始于60年代,9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全球范围内合成油制造商主要集中在德国朗盛(拜耳)、美国陶氏、美国首诺、日本综研、南非萨索耳、法国道达尔六家化工公司。

产品类型基本上为联苯—联苯醚、氢化三联苯、二苄基甲苯、二芳基烷、二甲苯基醚、一苄基甲苯类高温合成热载体。

2、矿物型美国50年代开始采用,70年代加入添加剂使性能得提高。

我国始于70年代研制和生产。

国内外生产厂家较多,品种繁多。

有机热载体炉介质的选择

有机热载体炉介质的选择
67 19 标 准 的产 品牌 号 的标 识 应 当 H/ 07i 99
是 : 品 代号 , 高使 用温度 。 产 最
例如 ,标识为 L QB 2 0的产品 ,是指经 S T 6 0 - 8 H/ 0 8

4 考 查 产 品 的 蒸 发性 和 安全 性 、
为满 足产 品蒸 发性 和安 全性 的要 求 , 有机 热 载体 的 闪点应 符合标 准指 标要 求 , 馏 点是常 压下 样品 气化 的 初 初 始温度 。 初馏 点是 与使 用 过程 中有机热 载体 的挥发性
济 效 益 , 当在 最 高 允许 使 用温 度 与 实际 操作 温 度 ( 应 加 的差值 , 建议 实际操 作 温度较 产 品的 最高 允许使 用温 度
目前为 止 , 世界范 围内 , 定统一 的有机 热载体产 热 炉 出 口处测 得 的主 流体平 均温 度 ) 间保 持一 个合 理 在 制 之 外 先进 标 准 的原 则 ,H/ 0 7 — 9 9热 传 导液标 准 的制 低 至 少 2 ℃ 。 S T 67 19 0
有 机热 载体建 立 安全 监察 和市 场准 入 的有效 机 制 , 有机 必须经 过热稳 定性 试 验 , 且根 据试 验结 果确定 其最 高 并 热 载体 的市场 情况 比较 混 乱 ,尤其 是矿 物 油型产 品 , 随 允 许使 用温度 后方 可作 为 有机 热载体 使用 ,也 就是 说 , 着 原 油价 格 的攀 升 , 体 质量 呈 下降 趋 势 , 整 主要 问题 是 未 经 热 稳定 性 评 定 的产 品就 不 能将 其定 性 为 有机 热 载 采 用劣 质原 料 , 以次 充好 , 不经 热稳 定性 检 验 , 意标 称 体 。在 实际使 用 中 , 高允 许使 用温 度可 以成 为合理 且 随 最 产 品 的最高使 用 温度 , 一些矿 物 油型产 品标 称 的最 高 经 济地 选用 有机 热载体 的重要 参数 。 照德 国有机热 载 有 按 使 用温 度 甚 至 为 3 0( 、4  ̄ 或 30C,造成严 重 的 市 体 安 全运 行规 程 ( N4 5 ) 有机 热载 体在 其 高使 用 温 3  ̄ 3 0( 3 2 5' : DI 7 4 , 场 混乱 。在这 样 的市 场环 境下 , 户应该 对 正确 选择 有 度 下应 至 少使 用一 年 。 用 为保 证有机 热载体 具有较 长 的使

导热油

导热油

导热油一、导热油的类型1 烷基苯型(苯环型)导热油 这一类导热油为苯环附有链烷烃支链类型的化合物,属于短之链烷烃基萘(包括甲基、乙基、异丙基)与苯环结合的产物。

其沸点在170~180℃,凝点在-80℃以下,故可做防冻液使用,此类产品的特点是在适用范围内不易出现沉淀,异丙基附链的化合物尤佳。

2 烷基萘型导热油 这一类型导热油的结构为苯环上连接烷烃支链的化合物。

它所附加的侧链一般有甲基、二甲基、异丙基等,其附加侧链的种类及数量决定化合物的性质。

侧链单于甲基相连的烷基萘,应用于240~280℃范围的气相加热系统。

3 烷基联苯型导热油 这一类型的导热油为联苯基环上连接烷基支链一类的化合物。

它是由短链的烷基(乙基、异丙基)与联苯环相结合构成,烷基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其性质。

烷烃基数量越多,其热稳定性越差。

在此类产品中,由异丙基的间位体、对位体(同分异构体)与联苯合成的导热油品质最好,其沸点>330℃,热稳定性亦好,是在300~340℃范围内使用的理想产品。

4 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型导热油这一类型的导热油为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由26.5%的联苯和73.5%的联苯醚组成。

熔点为12℃,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合成芳烃导热油是Dowtherm,其特点是热稳定性好,使用温度高(400℃)。

此类产品因为苯环上没有与烷烃基侧链连接,而在有机热载体中耐热性最佳。

这种凝点(12.3℃)低熔混合物,在常温下,沸腾温度在256~258℃范围内使用比较经济。

这是因为两种物质的熔点均较高(联苯为<71℃,联苯醚<28℃)所致。

这种低熔混合物蒸发形成的蒸汽过程中无任何一种组分提浓的发生,且液体性质亦不变。

由于二苯醚中结合醚物质,在高温下(350℃)长时间使用会产生酚类物质,此物质有低腐蚀性,与水分对碳钢等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二、购买注意事项目前,我国导热油产品执行SH/T 0677-1999“导热油”标准,用户在购买前应注意以下问题: (1)考察产品最高使用温度的真实性-经石科院采用热稳定性试验方法确定,即在最高使用温度下进行试验后外观透明,无悬浮物和沉淀,总变之率不大于10%所对应温度。

五个维度教你如何选择导热油

五个维度教你如何选择导热油

五个维度教你如何选择导热油选择合适的导热油可以达到热效率高,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经济效益好的目的,那么如何选择导热油呢?我们先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导热油的导热系数大、比热高、热效率高、经济效益好。

2、导热油在允许的最高使用温度下,提供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安定性,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导热油为有机物质,无论是合成型导热油还是矿油型导热油,它们都属烃类(烷烃、环烷烃或芳烃及其衍生物),因此,在加热的条件下,烃类会发生热裂解反应和氧化反应,使导热油变质。

热裂解反应的结果,产生低沸物和高沸物,低沸物会导致闪点下降,安全性降低;高沸物还会发生聚合(或缩合),形成高分子物质胶质等,导致粘度和残碳增加,会引起结焦。

氧化反应产生有机酸,使导热油酸值增加,深度氧化还会产生不溶性的酸泥,使导热油粘度增加它覆盖在热油炉管壁上,还会增加热阻,降低导热效率。

减免热裂解反应及氧化反应,导热油的使用寿命就会延长。

对于矿油型导热油,应该是基础油经过精选,又经过精馏加工后,加入多种复合添加剂的导热油。

粗制滥造的所谓“导热油”及未经加工的汽缸油、轧钢机油绝对不能选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合成型导热油也要了解它的性质,一般说来合成油的稳定性及抗氧化安定性都较好,但由于技术原因,有能力生产的厂家不多。

3、应有较高的闪点、自燃点和沸点。

导热油的闪点,自燃点较高,可避免引起火灾危险,对液相使用的导热油,较高的沸点(初馏点),较低的低沸点物的含量,可确保导热油在液相状态下的安全使用。

闪点是导热油加热时,挥发出来的油汽与周围的空气混合,接触明火而发生闪火的最低温度反映了导热油的蒸发倾向。

在导热油中,闪点高,较安全。

初馏点是指导热油中,最低沸点的馏分馏出的最低温度。

初馏点高,低沸点的组分含量低,使用时蒸汽压也必然较低,蒸发损失也少,又能保证在最高使用温度下为液相状态。

4、导热油应有较低的酸值及残炭,对系统内设备与管道的材料不发生化学反应和腐蚀作用。

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概念、用途及发展

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概念、用途及发展

1.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定义导热油是有机热载体的俗称,有的也叫传热油、热媒油、热导油等,2010年11月1日实施有机热载体国家标准GB23971-2009统一命名为有机热载体,其英文名称为Heat tranferoil,它是以液相或气相形态进行热量传递的介质。

它包括矿物型有机热载体和合成型有机热载体。

2.矿物型有机热载体和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各的制取矿物型有机热载体是石油加工过程中,提取莫段馏分,经过精制,再加入多种添加剂制取;合成型有机热载体是以某种化工或石油化工产品做原料,经过有机合成工艺制取。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是纯的或比较纯的化学品,它与矿物型有机热载体相比较,具有热稳定性好、使用温度高、寿命长及可以再生等特点。

3.有机热载体的用途及行业用途由于利用有机热载体加热与利用蒸汽加热相比较具有加热均匀、操作简单、安全环保、节约能源、控温精度高、操作压力低等优点,在现代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已被作为传热介质得到广泛应用。

在石油工业中,主要用于原油、天然气的加热及矿物油的加工、储存、运输等。

炼油厂利用有机热载体预热冷物料,并已成功地用于润滑油制造过程中溶剂及萃取剂蒸发装置的加热。

在化学工业中,主要用于蒸馏、蒸发、聚合、缩合、脱乳、脂化、干燥、熔融、脱氢、强制保温以及农药中间体、防老剂、表面活性剂、香料等合成装置的加热。

在油脂工业中主要用于油脂分解、脂肪酸蒸馏、脂化、硝化、加氢反应、浓缩、真空脱臭等装置的加热。

在食品工业中,主要用于面包烘烤装置、饼干类食品烘烤装置、糖果生产装置、粮食干燥装置、食用油的榨制及精制装置、蒸煮锅、高压釜、传送带式烘干机的加热。

在纺织印染工业中,主要用于干燥定型装置、热熔染色装置、染色印花装置、干燥器、烘干器、轧光机、压平机、洗涤机、轧布机、熨平机、热风拉幅等的加热。

在医药工业中,主要用于药物的制备、原料混合、配制、消毒、蒸馏、蒸发、熔融等设备和装置的加热。

在合成纤维工业中,主要用于聚合、熔融、纺丝、热固、纤维整理、延伸及干燥设备的加热。

导热油使用手册

导热油使用手册

导热油使用手册导热油使用手册一、主要术语1.导热油●以液相或气相进行热量传递的物质。

●导热油即有机热载体,又名热传导液,分矿物油型和合成型●矿物油型热传导油:石油加工过程中某段馏分经精制后调配功能添加剂制得。

●合成型导热油:以化工或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经有机合成工艺制得。

2.开式和闭式传热系统●膨胀油槽直接与大气相通的传热系统称为开式传热系统。

●膨胀油槽采用惰性气体(一般为氮气)封闭的传热系统称为闭式系统。

3.最高使用温度●根据导热油分类标准(GB/T 7631.12-94),产品类别按最高使用温度划分。

最高使用温度采用热稳定性试验法确定。

最高使用温度系指某产品经热稳定性试验测得变质率不大于10%所对应的温度,最高实际使用温度系指加热器出口处测得的主流体最高平均温度。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导热油产品,尤其是矿物油型产品,其最高实际使用温度应较其最高使用温度至少低20℃,以保证一定的使用寿命及较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4.热稳定性●从试验角度讲,热稳定性是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及时间条件下,导热油在隔绝空气状态下,因受热作用(热裂解和热聚合)而表现出的稳定性。

●对某一特定产品来说,其热稳定性由组成、纯度、精制深度、馏程范围等因素决定。

●热裂解反应,生成气体和低沸物。

●热聚合反应,生成高沸物和高分子粘稠状聚合物,最后形成沉渣。

●导热油在实际运行中,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会伴随始终,其组成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其程度可以控制。

●热氧化反应,生成低分子或高分子的醇、醛、酮、酸等酸性组分,并进一步生成胶质、沥青质等粘稠物质,最后形成沉渣。

●热氧化是非正常情况引起的,一旦发生,会产生很坏的影响(加速热裂解和热聚合反应,酸性物质造成设备腐蚀和泄漏,粘度迅速增大,传热效率降低,造成过热和炉管结焦),但可以通过加入高温导热油复剂避免或延缓。

二、主要技术指标1. 热稳定性热稳定性是导热油区别于其他油品的重要使用性能,标准号为SH/T 0680-19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种类有机热载体是作为传热介质使用的有机物质的统称,按其结构分有烃、醚、醇、氟、硅油、含卤烃及含氟杂环等;按形态分有液相有机热载体和气相有机热载体;按有机热载体的制取工艺和原料分类分有矿物型有机热载体和合成有机热载体。

矿物型有机热载体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蒸馏和精制(包括溶剂精制和加氢精制)工艺得到的适当馏分生产的产品。

其主要组分分为烃类混合物。

又可分为“石蜡基”油、“混合基”油;大致包括烷基芳香烃型、环烷烃型及链烷烃型三大类。

由于芳烃比烷烃、烯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粘度也低,所以在选用基础油时,应尽量减少烷烃在组分中的含量而增加芳烃的含量。

优质有机热载体中烷烃的含量应低于25%,以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裂解反映而降低传热效率。

矿物型有机热载体品种繁多,各国、各企业都有各自的专卖品,但其成分基本上都是环烷烃和链烷烃的混合物。

此类产品具有长、直链化学结构,容易发生断裂,它的分子可形成20多个碳原子的长碳链连接着氢原子,这类油的性质取决于链的长度,链越长,其沸腾点的温度越高。

它与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相比较,热稳定性较差,粘度也较高,使用温度一般适宜在280℃以下,因其沸点较高。

此类产品氧化后不易再生,废油一般做为燃料处理。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的化学名称的产品。

根据最高允许使用温度,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划分为普通合成型和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合成型。

又可分为由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组成的有机热载体和由单一物质或简单混合物组成的有机热载体。

主要包括以下类型:①烷基苯(苯环型)有机热载体。

这一类有机热载体为苯环型附有链烷烃支链类型的化合物,属于短支链烷基烃,与苯环结合的产物。

其沸点在170-180℃之间,凝点在-80℃以下,故可做防冻液使用,此类产品的特点是在使用范围内不易出现沉淀,异丙基附链的化合物尤佳。

②烷基型有机热载体。

这一类型有机热载体的结构为苯环上连接烷烃支链的化合物。

它所附加的侧链一般有甲基、二甲基、异丙基等,其附加侧链的种类及数量决定化合物的性质。

侧链单与甲基相连的烷基萘,使用与240-280℃范围的气相加热系统③烷基联苯型有机热载体。

这一类型的有机热载体为联苯基环上连接烷基支链一类的化合物。

它是由短链的烷基与联苯环相结合生成,烷基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其性质。

烷烃基数量越多,其热稳定性越差。

在此类产品中,由异丙基的间位体、对位体与联苯合成的有机热载体品质最好,其沸点>330℃,热稳定性亦好,是在300-340℃范围内使用的理想产品。

④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型有机热载体。

这一类型的有机热载体为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由26.5%的联苯和73.5%的联苯醚组成。

熔点为12℃。

此类产品因为苯环上没有与烷烃基侧链链接,而在有机热载体中耐热性最佳。

这种低凝点(12.3℃)低熔混合物,在常温下,沸腾温度在256-258℃范围内使用比较经济。

这是因为两种物质的熔点均较高(联苯为<71℃,联苯醚<28℃)所致。

这种低熔混合物蒸发形成的蒸汽与液体的组分相同,称为恒沸蒸发,故而蒸发过程中无任何一种组分提浓的发生,且液体性质亦不变。

由于二苯醚中结合醚物质,在高温下(>350℃)长时间使用会产生酚类物质,此物质有低腐蚀性,遇水分对碳钢等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这种有机热载体可以如蒸汽一样,适用于气相加热系统,为气液两相有机热载体。

⑤苄基甲苯系列有机热载体。

此系列产品包括苄基甲苯及二苄基甲苯。

苄基甲苯型有机热载体是由甲苯的加热反映生成的二倍体的化合物;二苄基甲苯是由甲苯的加热反映生成的3倍体的化合物;它们都是在苯环之外连接一个甲醛的化学结构。

二苄基甲苯沸点高耐高温,且其凝点低,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故可再加热和冷却系统中使用同一种有机热载体。

苄基及二苄基甲苯都有各自的同分异构体,其物理性质及耐热性取决于异构体之间的混合比例。

目前占据有机热载体市场的主要以联苯系列,烷基联苯系列,苄基甲苯系列的产品。

除此之外,还有有机硅类,氟素类产品。

2.理想的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应具备的特点一、传热效果好,传热效率高、适用温度高且范围宽;二、热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好,挥发性小,使用寿命长,且能回收再生并可达到新产品的技术标准;三、粘度、凝点低,沸点、闪点、自燃点高,低温流动性好;四、安全环保,使用时不发生爆炸,正常操作下不会发生火灾,毒性小,无刺激性异味,不污染环境;五、导热系数、比热、蒸发潜热高,且在较宽的范围内保持液态;六、具有较低的残炭、灰分、水分和酸值,对设备腐蚀性小;七、经济实用,价格较低,原料充足,使用方便。

3.选用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应考虑的因素①从使用条件考虑。

如果是在液相系统中使用,一般应选择沸点高于使用温度的有机热载体,因为沸点越高,其运动中蒸汽压较低,使用起来方便,如氢化三联苯;如果是在气相条件下使用,应选择在合适的使用温度下,蒸汽压在1-3kg/cm2范围内的有机热载体,如联苯联苯醚②从使用温度考虑。

根据使用温度选择合适的有机热载体,如果使用温度在350-400℃时,应选用联苯与联苯醚低熔混合型有机热载体;如使用温度在300-350℃时应考虑选择烷基联苯型或氢化三联苯型的有机热载体;使用温度在250-300℃时,可考虑选择烷基苯、苄基甲苯及烷基联苯型有机热载体;如果在250℃以下使用,则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矿物型有机热载体;③从设备及系统条件考虑,如在长期连续运转的系统中使用,必须选用热稳定性高的有机热载体;在间歇式运转系统中使用时,对热稳定性的要求可放宽一些,在设备停运期间,可考虑通过加温保持相应的温度;如果在于食品加工有关的设备系统中使用,则应考虑选用无毒或毒性小、安全性高的产品,如有机硅、氟素等;如加热、冷却过程使用同一种有机热载体应选择使用温度较宽泛的有机热载体。

④从使用地区的条件和要求考虑。

如果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应选择低温流动性好的有机热载体,以便于设备的启动;在对危险物品有严格禁用要求的场所使用,应考虑选用安全性好,不易燃的有机硅和氟素类产品。

⑤从经济效益方面考虑。

做到既要物美又要价廉,经济适用,降低成本。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诸多因素,权衡其利弊,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4.用户在选择有机热载体(导热油)时应注意的问题用户在选择有机热载体时,除应考虑上诉因素和特点外,还应注意:第一,要考察验证产品的最高使用温度;第二,要考察产品的蒸发性和安全性;第三,要考察产品的精制深度;第四,要考察产品的低温流动性;第五,要考察产品的传热性能;第六,要考察生产厂家的信誉度、质量管理体系及检验、检测手段的完善情况。

5.生产矿物型有机热载体应选择的基础油和功能添加剂矿物型有机热载体是以石油为原料,经蒸馏和精制工艺得到的适当馏分生产的产品。

其主要成分为烃类的混合物。

为提高矿物型有机热载体的最高使用温度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应选择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的精制基础油和具有抗氧化、抗结垢功效的复合添加剂。

6.不同型号的有机热载体能否混用①不同化学组成的气象有机热载体不得混用,气相有机热载体与液相有机热载体不得混用。

②不同化学和物理性质的有机热载体一般不应加入同一系统中混合使用。

③如需将合成液相有机热载体与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混合使用,或将不同化学组分的合成型液相有机热载体混合使用,以及将不同厂商生产的矿物油型有机热载体混合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通过GB/T23800的热稳定性检验,且比原有的在用有机热载体具有更高或相当的热稳定性;(2)符合《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T24747-2009》标准第四章要求;(3)加入前应通过《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T24747-2009》标准中标1的验证检验;(4)生产商或供应商应保证混用后的有机热载体能够安全使用。

④传热系统中加入的混用有机热载体的数量及混合比例应有准确记录,同样应对混用后的有机热载体取样并保留2L的复验样品。

7.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导热油)的传热方式及上限温度的意义合成型有机热载体以化学合成工艺生产的,具有一定化学结构和确定化学名称的产品。

根据最高允许温度,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划分为普通合成型和具有特殊高热稳定性合成有机热载体。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的传热有两种基本方式:1.在初馏点或沸点温度以下以液相方式传热;2.在沸点温度以上以气相方式传热。

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在加热系统中以循环的方式实现热量传输,受热分解是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所谓上限温度是指与热传导系统高效、安全经济运转有直接关系的温度界限,即最高使用温度和最高油膜温度。

最高使用温度是指从加热器出口部位循环管线中测得的主流体最高允许温度。

如实际测得的温度高于此温度,有机热载体将发生大量的裂解。

最高油膜温度是指流经加热器的流体与加热器内管相接触的边界层的最高允许温度,这一温度等于加热器内管道壁温度。

实际油膜温度高于此温度时,边界层将会发生大量的裂解,一般来说,最高允许油膜温度较最高测量温度高20℃左右。

在实际使用中,工艺要求的主流体温度低于所选产品的最高使用温度,从设计角度要保证加热器内管道壁温度低于最高油膜温度,同时,还要配备合适的循环泵,以使有机热载体以一定的速度流过加热器,避免因流速过低造成局部过热而导致有机热载体的裂解和积碳。

8.气相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具有沸点或共沸点的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可以在气相条件下使用,被称为气相有机热载体。

气相有机热载体可以通过加压的方式在液相使用,因此又称为气相/液相有机热载体。

9.液相有机热载体(导热油)具有一定馏程范围的合成型有机热载体和矿物油有机热载体只能在液相条件下使用,被称为液相有机热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