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知识点
第一课 鸦片战争知识点

第一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暴利,英国就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南京条约》的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破坏了领土完整,关税自主权,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鸦片战争(1840-1842年)。
高一历史笔记一到五课知识点

高一历史笔记一到五课知识点第一课知识点:人类文明的起源和早期社会1. 人类起源: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200万年前的非洲。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早期人类生活在采集、狩猎和采集食物的社会中。
2. 大河流域文明:早期的人类社会发展出了大河流域文明,如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等。
这些文明的形成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人类从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从而实现了食物的固定供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 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形成不同的职业和社会分工。
农民负责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畜,手工业者从事制作工艺品、器具等活动,这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多样化和繁荣。
第二课知识点: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1.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奴隶制度的出现,奴隶主和奴隶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关系。
亚述、波斯、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都是奴隶社会。
2. 封建社会:中世纪的欧洲是封建社会的代表。
封建社会以封建领主的剥削和农民的服役为特点。
农民必须向封建领主缴纳租税和劳动,以换取自己的保护和土地的使用权。
3. 城市的兴起:随着贸易的发展,城市逐渐兴起并成为商业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城市中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成为新的社会阶层,城市经济的繁荣为社会变革扮演了重要角色。
4. 宗教的影响:在封建社会中,宗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天主教会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宗教的信仰和教义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第三课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的诞生和工业革命1. 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社会在欧洲16世纪后期开始形成。
商业资本家通过贸易和积累财富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因此得以初步形成。
2. 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里程碑。
初中八年级政治《第一课》知识点汇总

11、★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怎样正确行使权力?)(P15-P16) ①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都要承担法 律责任。 ②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 履行职责。 ③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 ④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6、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P6-P7)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 ②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7、★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P7-P8)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法律明确了公民 享有的具体权利,并规定了侵权责任。(立法方面)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法行政、 简政放权。(执法方面) 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监 察方面) ④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司法方面)
10、★为 什么要规范权力 运行?( 为什么把权 力关进制 度的笼子? ) (P14) 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②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 子。
③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9、★我国国家机构是如何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 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13) ①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 力 方 国 家 机 构 的 关 系 方 面 ,在 中 央 的 统 一 领 导 下 ,充 分 发 挥 地 方 的 主 动 性 、积 极 性 ; ③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原始社会地位: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1.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具体表现为生产工具是石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2.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特点(1).共同劳动(劳动方式)(2).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3).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4).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产品的分配关系)3. 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1)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3)到了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
(4)在氏族制度下,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4. 原始社会的解体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被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地位越来越不平等(私有制的产生,使少数占有较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者成为富人,而大多数氏族成员则日益陷入贫困境地)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奴隶社会1. 阶级的产生(1)含义:所谓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
(2)产生时间:原始社会末期。
(3)产生条件(可能性+必然性=现实性)(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贫富分化加剧,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逐渐形成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1)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2)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
(3)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第一课知识点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④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举行开国大典。
54门礼炮齐鸣28响。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1概况: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2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巩固了政权。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课必备知识点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生产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包括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劳动者在生产力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部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的主要标志。
其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统称生产资料。
2.生产关系: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的状况(包括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性质和形式。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既是决定的因素,又是最革命的因素,整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总是从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①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4.正确区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1)从内容上区分: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层建筑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意识形态等。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
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美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等。
(2)结合关键词区分:一般材料中涉及经济领域中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完善农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体制改革等的属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材料中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的属于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七年级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1、文学常识: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梁衡。
④《秋天》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栖息(qī)鳊鱼(biǎn)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三、课文内容把握: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②《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高考政治必背知识归纳梳理总结(统编版)

2022年高考政治必背知识归纳梳理总结(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必背知识点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知识点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1.物质资料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1)物质资料生产a.重要性: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b.实现方式: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c.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d.生产资料的重要性: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2)生产资料所有制a.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⑤基础。
b.作用: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3)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a.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b.地位: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⑧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⑨优越性。
c.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必须以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引,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⑪高质量发展。
2.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必然性(1)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⑫根本特征。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⑬基础。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促进⑭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
(3)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⑮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1)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⑰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⑱主导作用。
(3)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4)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呢?
①_____是大自然的奇迹,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世界因为有了____才如此
____和____.
②_____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生命世界的一员.众多生命构成一个_____、
______生命大系统.
③人类必须____大自然,爱护____,保护___,否则,将会危及自身的生存.
2.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①人具有无穷的____和巨大的_____.
②人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__________.
③能够不断推动____、_____等方面的发展,不断追寻自己美好的____
④每个人的生命都是________。
3.为什么要珍爱我们的生命?
(1)生命是人们的基础,是的前提。
(2)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也会有
(3)一个人的生命是不可
(4)人的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是
2.如何珍爱我们的生命?
(1)我们要学习,明确,学会。
(2)我们必须增强,掌握一些,提高,避免的发生
(3)我们在、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爱护、尊重。
1.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1)创造和奉献是的需要,也是的要求。
(2)奉献使人,使人,使人。
2.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
(1),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2)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1、青春——花样年华
(1)青春时节是的最佳时期。
(2)青春时节是的关键时期。
(3)青春时节是的美好时光。
2.让青春更美丽
(1)树立,追求
(2)热爱珍惜 ,莫让美好的青春年华。
(3)努力提高,不断。
努力培养自己的和,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4)我们要从做起,从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