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政策

合集下载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2019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2019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2019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能源产业和交通运输等过程中的燃烧过程。

它的排放不仅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为了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

在中国,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是由环境保护部制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部分。

根据该标准,二氧化硫排放限值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工业与城市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两部分来进行规定。

首先,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硫的允许浓度范围,以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城市与县城居民区和风景名胜区的二氧化硫浓度限值为20微克/立方米(μg/m³),对于其他地区则为60μg/m³。

这些限值是根据科学实验和调研得出的结论,旨在降低二氧化硫造成的健康风险和生态危害。

其次,工业与城市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标准则对各类工业企业和城市建设项目的二氧化硫排放进行规范。

这些标准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特点,对二氧化硫排放进行了细化的规定。

例如,钢铁、电力、石化等行业,在不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都有对二氧化硫排放的限制。

而对于建设项目,也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制定了相应的排放限制。

这些标准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相关企业和项目进行监管,促使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

在制定和实施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的过程中,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完善监管机制、推动科学研究等方式,逐步提高了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采用了严格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技术措施,如烟气脱硫、尾气净化和能源升级等。

同时,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不合格企业和项目进行处罚,以推动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总之,二氧化硫排放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措施,它不仅涉及到环保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

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2]26号关于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经贸委(经委)、科委(科技厅):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控制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现批准发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请遵照执行。

附件: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二○○二年一月三十日附件: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 总则1.1 我国目前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为推动能源合理利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控制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大量排放,遏制酸沉降污染恶化趋势,防治城市空气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有关要求,并结合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定本技术政策。

1.2 本技术政策是为实现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0%,“两控区”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20%,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控制目标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1.3 本技术政策适用于煤炭开采和加工、煤炭燃烧、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和相关技术装备的开发应用,并作为企业建设和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技术依据。

1.4 本技术政策控制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以及对局地环境污染有显著影响的其他燃煤设施。

重点区域是“两控区”,及对“两控区”酸雨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的周边省、市和地区。

1.5 本技术政策的总原则是: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1.6 本技术政策的技术路线是: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窑炉使用中、高硫份燃煤的,应安装烟气脱硫设施;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它清洁能源;城市民用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

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措施

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措施

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措施
如下是有关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措施:
1、采用低硫燃料
此种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些较发达的国家规定了燃料的最高含硫量,但烟气仍需通过脱硫净化方可达标排放。

2、高烟囱排放
该措施能降低二氧化硫的当地排放绝对量,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高空中的二氧化硫与日光和湿气作用,使降雨的PH值增加,形成酸雨。

3、燃料脱硫
低硫燃料来源困难,价格高,全国正积极进行燃料的直接脱硫研究,但是煤中有机硫脱出的方法还不太成熟。

4、燃烧脱硫
在燃料燃烧过程中加入脱硫剂脱除硫份,比较成熟的技术有:循环硫化床燃煤锅炉燃烧脱硫二氧化硫,在850℃的温度下,脱除炉膛中的二氧化硫气体;
另一种方法是在燃料中加入脱硫剂,燃料与脱硫剂一起燃烧,当硫从煤中析出时,即被脱硫剂捕获,达到脱硫目的。

以上两种方法缺点是脱硫效率低,烟气仍需净化。

5、烟气脱硫
在诸多脱硫方法中,烟气脱硫是目前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理方法,烟气中的硫主要是以二氧化硫的形态存在的,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的防治,应以烟气脱硫为主。

烟气脱硫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湿法:使用液体吸收剂对烟气洗涤的方法;二类是干法:用粉状(或少量液体)吸收剂、吸附剂喷入烟气中来脱除二氧化硫。

第1页共1页。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简介据统计,我国目前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为2000万吨,其中燃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以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要求:到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00年基础上削减10%,“两控区”削减20%。

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也明确要求:200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控制在1800万吨,其中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控制在1450万吨。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中关于二氧化硫减排的任务和要求,遏制我国酸沉降污染恶化的趋势,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2002年1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联合发布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该技术政策为我国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控制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提供了技术导向和技术支持。

一、技术政策的控制范围和技术原则该技术政策根据生命周期分析理论,适用于煤炭开采加工、煤炭燃烧、烟气脱硫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等,贯穿煤炭生产、燃用到末端治理等整个过程,可作为企业建设和政府主管部门管理的技术依据。

控制的主要污染源包括燃煤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以及对局地环境污染有显著影响的其他燃煤设施。

重点区域是“两控区”,及对“两控区”酸雨的产生有较大影响的周边省、市和地区。

该技术政策的原则是:燃煤二氧化硫的排放应推行节约并合理使用能源、提高煤炭质量、高效低污染燃烧以及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根据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严格二氧化硫排放污染控制要求,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电厂锅炉、大型工业锅炉和窑炉鼓励使用中、高硫份燃煤,并安装烟气脱硫设施;中小型工业锅炉和炉窑,应优先使用优质低硫煤、洗选煤等低污染燃料或其它清洁能源;城市民用炉灶鼓励使用电、燃气等清洁能源或固硫型煤替代原煤散烧。

二、能源的合理利用我国是世界上能源生产大国,也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大。

二氧化硫总量控制

二氧化硫总量控制

高方案
城市低烟囱SO2的排放量为零, 中、高度烟囱的排放量原排 放量的一半 城市低、中、高度烟囱SO2的 排放量为零
理想方案
4.总量控制目标及分析
表 5 2010年贵阳和重庆SO2总量控制目标值
重点城市
贵阳
低方案
方案不合适
中方案
方案不合适
高方案
13.28
理想方案
14.47
重庆
方案不合适
方案不合适
26.39
二 氧 化 硫 总 量 控 制 的 技 术 路 线
城市污染源排放SO2总量分析
各层高度上的污染源排放 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制订削减各层高度上的污染物 排放量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标准
是 实施总量控制方案
1.二氧化硫地面浓度来源分析
在大气不稳定的情况下,若烟囱有效抬升高度 比为 2~6时,最大落地浓度一般只相差几倍, 而在大气稳定的情况下,最大落地浓度相差十 几倍到几百倍,见图3。
自然地理状况 社会经济概况 城市能源结构
大气污染物控制区的确定和划分 评价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及趋势分析
目标值基础允许排放总量 目标值平权允许排放总量 目标值优化允许排放总量 确定目标值总量控制方案
32.88
表6 贵阳和重庆SO2总量控制方案
城市 贵阳 城市扩散特性 不好 宜采取的方案 高方案 建议 要按方案削减其原有排放量, 不宜再发展以煤炭为燃料的工 业 要按方案削减其原有排放量, 控制其发展量
重庆
较好
高方案
城市概况 大气污染物总量 控制区的确定 大气污染物的 污染源状况 气象特征分析 大气污染物目标值 总量控制方案
诸多弊端促使各国对新的污染控制方法的探索和研究,大 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

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

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

我国二氧化硫污染状况及控制对策近年来,二氧化硫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一大灾祸。

二氧化硫具有毒性、腐蚀性和吸收性,其大量排放对人体以及自然环境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

研究显示,二氧化硫污染是中国悬挂颗粒物(PM2.5)、大气臭氧超标等重大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水平现状呈现出地区差异和行业倾向性的现象。

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呈现五北三南的分布特征,即北方污染程度高于南方。

同时,二氧化硫排放主要集中在化石燃料烧结造粒、电力行业煤炉燃烧、金属冶炼、矿山开采、煤炭焦化、石油加工等行业中。

为了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国家实施了多项综合性措施。

一方面,政府积极推进环境污染源污染控制。

例如,加强各种行业污染源污染控制,限制各种行业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政府加快推进电力结构调整,推行新能源燃料等清洁能源动力替代传统能源,替换相应污染源;同时,政府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管控,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土壤修复等修复技术,以减少空气污染源的累积。

另外,尊重市场原则,完善污染治理收费机制,建立健全国家污染清除补偿政策,以市场化和法治的手段,推动污染控制。

例如,推广废气排放交易体系,凸显悬挂颗粒物污染减排主体,鼓励市场主体投入污染排放治理,实施污染排放控制等措施。

为了控制二氧化硫污染,必须牢牢把握国家统一的综合治理方向,围绕环境监测和整治,完善污染原因研究与整治,把握污染治理区域和行业,统筹谋划,协调推进污染清除与修复,完善污染排放控制制度,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涉及政府政策、技术控制以及管理操作,必须充分考虑多方利益。

要完善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机制,各方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以减少对我们的环境的不良影响。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

二氧化硫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燃烧过程中的排放。

高浓度的二氧化硫不仅对人体健康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如酸雨的形成。

因此,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

在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定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标准。

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的规定,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在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不得超过200mg/m³。

对于其他行业和燃气锅炉,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则不得超过400mg/m³。

此外,对于新建的工业企业和燃煤电厂,其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应符合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

除了排放浓度的限制外,二氧化硫排放标准还包括了排放总量的控制。

根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技术规定》(GB 16298-1996),各地区应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和产业结构特点,确定相应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并且,各企业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并定期向环保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为了确保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的执行,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会对相关企业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检查。

对于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将会面临相应的处罚和整改要求。

同时,各地环保部门还会加强对二氧化硫排放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公开,以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除了国家标准外,一些地方还会根据当地的环境质量和产业结构特点,制定更为严格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

例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环境敏感地区会对二氧化硫排放标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以保护当地的环境和生态系统。

总的来说,二氧化硫排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各地应加强对二氧化硫排放的监管和管理,促使企业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清洁的生活环境。

二氧化硫政策

二氧化硫政策

二氧化硫政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二氧化硫的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国纷纷出台了二氧化硫政策,旨在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的质量。

本文将就二氧化硫政策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效果进行探讨。

一、背景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体,常常由燃煤、石油加工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其高浓度的存在对空气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造成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还会损害人类健康,引发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开始制定二氧化硫政策。

二、主要内容1.限制排放标准二氧化硫政策的核心是确立排放标准。

根据国情和环境现状,各国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二氧化硫排放标准,要求企业和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这些排放标准往往包括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差异性,以逐步降低二氧化硫的污染影响。

2.技术改进措施为了实现排放限制,政府鼓励企业采取技术改进措施,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废弃物处理能力。

例如,加装烟气脱硫设备、推广清洁能源等手段被广泛采用,以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政府也会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促使企业积极投入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3.监测和执法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各国建立了监测体系和执法机构,对企业和工厂的排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

对于超标排放的企业,政府将依法进行处罚,并对其实施整改措施。

同时,政府加强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管理,通过检查、巡查等手段防止隐蔽的违规排放行为。

三、政策效果二氧化硫政策的实施对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1.减少污染排放通过实施排放标准,以及技术改进和监督执法,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和减少。

企业和工厂必须采取措施,以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水平,从而提高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2.改善空气质量二氧化硫政策的实施带来了明显的空气质量改善。

燃煤和工业区域是二氧化硫排放的主要来源,通过改变燃煤方式、推广清洁能源和减少工业污染物的排放,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得到了大幅降低,从而减少了雾霾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2年1月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 政策
• 电厂锅炉烟气脱硫的技术路线: 1)燃用含硫量≥2%煤的机组或大容量机组(≥200MW) 的电厂锅炉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宜优先考虑采用湿式 石灰石-石膏法工艺,脱硫率≥90%,投运率应保证在 电厂正常发电时间的95%以上。 2)燃用含硫量<2%煤的中小电厂锅炉(<200MW), 或是剩余寿命低于10年的老机组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 在保证达标排放、并满足SO2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前提 下,优先采用半干法、干法或其他费用较低的成熟技术, 脱硫率≥75%以上,投运率应保证在电厂正常发电时间 的95%以上。
• 印发《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管理暂行 办法》
• 成功开展我国第一笔跨行政区域交易:
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下关发电 (2002年12月,每公斤1元,每年买回1700吨 的二氧化硫排污权)
2、关注重点 • 排污交易 • 监督监测
资料调研 专家访谈
确定研究对象
总量控制与 配额分配
许可证方法 发放及管理制度
• 2002年9月国务院检查批准“两控区”“十五”计划
• 2003年7月1日起实施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 例》。SO2排污费标准2003年7月、2004年7月和 2005年7月开始分别为0.21、0.42和0.63元/公斤。 • 2003年10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燃 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新建、改建、 扩建燃煤电厂必须满足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和区 域环境目标的要求。通过自身脱硫以及“以新带老” 或区域消减等多项措施,仍不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但区域环境质量满足区域环境功能区域要求的可以 通过二氧化硫指标调剂或排污交易等方式,解决所 需的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 • 2004年1月1日,《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23-2003)实施,对火电厂SO2制订了更加严 格的标准。
2、 排污权交易政策结构体系
参 加 单 位 的 确 定
许 可 证 的 分 配
许 可 证 的 再 分 配
许 可 证 的 审 核

许可证的转移
许可证 数量足够
×
处罚
交纳罚款 补扣许可证
3、交易流程
进行 SO2技术经济评价制定 建设SO2 工程及交易计划 执行排污交易合同
至排污交易中心了解交易 信息,寻找交易伙伴 提出交易申请, 提供交易评估材料 获得许可证变更许可
1、国内排污权交易发展历程 • 十几年来,中国的污染控制战略主要是依靠通 过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实施环境管理。 • 2002年5月,由南通天生港发电有限公司向南通 另一家大型化工有限公司出售二氧化硫排污权, 我国首例二氧化硫排污权的成功交易 • 2002年3月,山东省、山西省、江苏省、河南省、 上海市、天津市、柳州市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 2002年9月,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 “十五”计划 • 2005年4月,中国首个二氧化碳排污权交易敲定。
• 一般来说,降雨pH值≤4.5的,划定为酸雨控制 区;近三年来环境空气SO2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 二级标准的,划定为二氧化硫控制区。 • 国家级贫困县暂不划入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 染控制区。 •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都严重的南方城市,不划入 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入酸雨控制区。
pH值小于5.6区域
酸雨控制区
脱硫装置运行
主讲:苏金坡
第二章
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政策
第一节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控制方针与计划 一、我国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政策、措 施和重大行动
• 1998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 区划分方案,“两控区”共涉及27个省、自治区、直 辖市的175个地市,占国土面积的11.4%,排放量占全 国的近60%; • 1998年5-6月 国家环保总局布臵了制定“酸雨和二氧 化硫污染控制行动方案”的工作计划,要求“两控区” 的城市在1998年年底前完成二氧化硫“双达标”规划;
提出许可证变更申请
接受评估
订立交易合同
四.应用案例
1、研究对象 • 一个区域:江苏省
• 一类行业:电力行业
• 一种污染物:二氧化硫 • 一类排放源:高架源
2、研究内容 (1)排污权交易在江苏
• 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和煤炭需求将 大幅上涨,完成 “十五”期间二氧化硫削减 总量任务十分艰巨。
2、做法:政府确定环境质量目标→ 评估环境 容量→确定最大排污量 →分割为排污权 → 政 府分配排污权→市场交易排污权
3、排污权交易的特点
–有利于宏观调控 –提高企业投资污染控制设备的积极性 –更具有市场灵活性
4、排污权交易的实施条件
–合理分配排污权
–完善的市场条件
–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
三、国内排污权交易
标 准 系 统
实 时 在 线 监 测
可行性分析
市场化方案
•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有关部署,江苏省在电力 行业开展了二氧化硫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
• 总量目标
年份 2000 2005 全省总量 (万吨) 120.2 100.2 电力行业总 量(万吨) 57.4 47.6
•颁发《江苏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及排污 权交易示范工作方案》
配额分配及许可证发放 • 排放绩效:生产单位产品所排放的污染物的量, 是一项综合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和 污染物排放情况的重要指标。 • 编制《江苏省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绩效现状评 估》 • 印发《江苏省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配额分 配方案》 • 印发《江苏省非省统调电厂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配 额分配》
排污交易
监督监测
总量控制
配额分配
管理手段
技术路线
经济手段
配 补 额 贴
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
技术手段
制 订 交 Biblioteka 规 则交 易 申 请 审 批
交 易 合 同 管 理
排 污 权 变 更 管 理
政 府 直 接 购 买
税 限 收 价
监 督 监 测 表
总 量 季 度 控 制 表
守 法 援 助
扼 制 违 法 行 为
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计划2012 年1月1日实施。 新标准加大了对火电大气污染物中氮氧化物 的控制力度,收严了二氧化硫、烟尘等污染物排 放限值,增设了汞及其化合物控制指标。 新标准规定新建燃煤电厂SO2的排放限值为 100mg/m3。现有电厂分为两类,燃煤硫分较高地 区的电厂执行400mg/m3,其他现有燃煤电厂执行 200mg/m3。重点地区的燃煤电厂执行50mg/m3。 所有新建火电机组NOx排放量达到100mg/m3。 从2014年1月1日开始,要求重点地区所有火电投 运机组NOx排放量达到100mg/m3,非重点地区2003 年以前投产的机组达到200mg/m3。
第二节 排污权交易
一、排污权交易的引入
浓度控制 总量控制
有效措施 管 理 对 象 可 执 行 性
污 染 源
排污权交易
二、排污权交易的思想、做法、特点
1、核心思想:排污权交易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 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建立合 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并允许这种权利像 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SO2污染控制区
• 酸雨控制区省份SO2排放情况(1995年)
160
控制区
120
全省
排放量 /10 4t
80
40
0 贵州 江苏 四川 广西 广东 湖南 重庆 湖北 江西 浙江 上海 安徽 云南 福建
省 份
•2000年 全国人大通过第3版“ 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 染防治法》规定“新建、扩建排放SO2的火电厂 和其他大中型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必须建设配套脱硫、除尘 装臵或者采取其他控制SO2排放、除尘的措施。 在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内,属 于已建企业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大气 污染物的,限期治理。 国家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脱硫、除尘技术。 企业应当对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采 取控制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