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合集下载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尊敬的领导:我根据公司的安排和要求,对我所负责的发行保荐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我将综合分析我所面对的挑战、取得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认为发行保荐工作的核心是在公司和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积极与客户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要求。

同时,我通过与研究部门的紧密合作,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和数据,帮助客户做出了正确的决策。

另外,在保荐过程中,我也与法律、财务等多个部门密切合作,确保公司的合规要求和专业标准得到满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发现我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在保荐领域,存在着各种规模不同的公司竞争,每个公司都力图争取客户的青睐。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学习和更新行业知识,以确保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此外,我也积极开拓新的客户资源,扩大公司的市场份额。

在保荐工作中,我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成功地完成了多个项目的初审和终审工作,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我为客户提供了准确的投资建议,帮助他们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同时,我也与团队成员共同参与了一些重要的保荐项目,如上市辅导、公司并购等工作,为公司赢得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在总结过去的工作的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自己在沟通能力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有时候我会因为工作压力过大而忽略了与客户和同事的沟通,导致出现一些误解和问题。

为了改进这一点,我打算参加一些沟通技巧的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表达和倾听能力。

另外,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工作计划和时间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计划制定更详细和合理的工作计划,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展望未来,我对发行保荐工作充满信心。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发行保荐工作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发展潜力。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发行保荐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发行保荐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发行保荐的基本概念、发行保荐工作的流程、发行保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二、发行保荐的基本概念1. 发行保荐是指证券公司或其他合法机构为企业进行证券发行而提供的全过程服务。

2. 发行保荐是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的必经之路。

3. 发行保荐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定,确保证券市场健康稳定。

三、发行保荐工作流程1. 筹备阶段:企业与证券公司签订合同,确定融资计划和具体事项。

2. 申报阶段:企业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请材料,由证监会审核并出具批文。

3. 评估阶段:由上市公司或专业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并编制招股说明书。

4. 宣传阶段:由证券公司负责向投资者宣传企业的情况和发行计划。

5. 发行阶段:证券公司根据投资者的认购情况,确定发行价格和数量,并进行发行。

四、发行保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信息披露不充分:有些企业在招股说明书中隐瞒重要信息,导致投资者在购买证券时受到损失。

对策:加强监管,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

2. 评估不准确:有些评估机构在评估企业时存在主观性和不客观性,导致企业融资失败或投资者受到损失。

对策:加强评估机构管理,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估体系。

3. 操纵市场行为:有些证券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操纵市场行为,导致市场失衡和投资者受到损失。

对策: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打击操纵市场行为。

五、结论发行保荐是证券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监管,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估体系,严格打击操纵市场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保荐工作报告范文

保荐工作报告范文

保荐工作报告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根据公司要求,我特此向您呈报保荐工作报告,请您审阅。

一、工作概述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主要从事公司的保荐工作。

我负责跟进和协调保荐项目的各项工作,包括市场调研、项目分析、方案制定、客户沟通、资料准备等。

通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工作进展1.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保荐工作的基础,我深入了解了行业发展趋势、竞争格局和公司绩效等相关情况,并结合公司实际进行定位和规划。

2.项目分析: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我参与了多个保荐项目的分析工作,包括财务分析、行业分析、风险评估等,为公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3.方案制定:在参与项目分析的基础上,我积极与团队成员进行协作,制定了一系列保荐方案,保证了保荐项目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4.客户沟通:与客户的良好沟通是保荐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与客户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解答客户的疑问和需求,并且提供了一对一的服务。

5.资料准备:保荐工作需要准备各种资料,包括市场调研报告、项目分析报告、方案书等。

我认真收集资料、整理文件,并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工作亮点1.积极学习:我认识到保荐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所以我经常参加保荐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2.团队合作:我注重与团队成员的合作,通过合理分工和有效沟通,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

3.善于总结:我每周进行一次保荐工作总结,分析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在保荐工作中,我发现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会冲突和拖延。

因此,我计划继续加强时间管理方面的学习和实践,并希望能得到公司的指导和支持。

另外,在客户沟通方面,我也需要更加主动积极争取并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以满足客户更多的需求。

五、总结通过这段时间的保荐工作,我深刻地认识到保荐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我将继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公司更好地实施保荐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doc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doc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指引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指导保荐机构编制、管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工作底稿(以下简称工作底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有关保荐业务管理的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保荐机构应当按照本指引的要求编制工作底稿。

本指引所称工作底稿,是指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在从事保荐业务全部过程中获取和编写的、与保荐业务相关的各种重要资料和工作记录的总称。

第三条工作底稿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保荐机构尽职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持续督导发行人履行相关义务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并应当成为保荐机构出具发行保荐书、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上市保荐书、发表专项保荐意见以及验证招股说明书的基础。

工作底稿是评价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从事保荐业务是否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本指引的规定,仅是对保荐机构从事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时编制工作底稿的一般要求。

无论本指引是否有明确规定,凡对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履行保荐职责有重大影响的文件资料及信息,均应当作为工作底稿予以留存。

第五条本指引主要针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工业企业的保荐工作基本特征制定。

保荐机构应当在参照本指引的基础上,根据发行人的行业、业务、融资类型不同,在不影响保荐业务质量的前提下调整、补充、完善工作底稿。

第六条工作底稿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保荐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对项目进行立项、内核以及其他相关内部管理工作所形成的文件资料;内部立项内核资料(二)保荐机构在尽职调查过程中获取和形成的文件资料;企业资料、工商资料、访谈口录、其他公开资料(三)保荐机构对发行人相关人员进行辅导所形成的文件资料;辅导材料(四)保荐机构在协调发行人和证券服务机构时,以定期会议、专题会议以及重大事项临时会议的形式,为发行人分析和解决证券发行上市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形成的会议资料、会议纪要;(五)保荐机构、为证券发行上市制作、出具有关文件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签字人员,对发行人与发行上市相关的重大或专题事项出具的备忘录及专项意见等;(六)保荐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发行人及其子公司、发行人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及其子公司等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进行访谈的访谈记录;(七)保荐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对发行人的客户、供应商、开户银行,工商、税务、土地、环保、海关等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以及其他相关机构或部门的相关人员等进行访谈的访谈记录;(八)发行申请文件、反馈意见的回复、询价与配售文件以及上市申请和登记的文件;发行上市过程中的文件(九)在持续督导过程中获取的文件资料、出具的保荐意见书及保荐总结报告等相关文件;持续督导文件(十)保荐代表人为其保荐项目建立的尽职调查工作日志;(十一)其他对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履行保荐职责有重大影响的文件资料及信息。

证券从业考试知识点:保荐业务

证券从业考试知识点:保荐业务

证券从业考试知识点:保荐业务证券从业考试知识点:保荐业务下面yjbys考试网店铺为大家提供了证券从业考试知识点:保荐业务,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保荐机构和保荐代表人开展保荐业务的基本要求1、中国证监会于2008年10月17日发布了《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要求发行人就下列事项聘请具有保荐机构资格的证券公司履行保荐职责: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等。

2、证券公司从事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应当依据规定向中国证监会申请保荐机构资格。

保荐机构履行保荐职责,应当指定依照规定取得保荐代表人资格的个人具体负责保荐工作。

3、证券发行规模达到一定数量的,可以采用联合保荐,但参与的保荐机构不得超过两家。

证券发行的主承销商,可由该保荐机构担任,也可以由其他具有保荐资格的证券公司与其一起担任。

二、保荐业务规程1、保荐业务管理(1)保荐业务内部管理制度①保荐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保荐工作的内部控制体系,切实保证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保荐业务部门负责人、保荐代表人、项目协办人及其他保荐业务相关人员勤勉尽责,严格控制风险,提高保荐业务整体质量。

②保荐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证券发行上市的尽职调查制度、辅导制度、对发行上市申请文件的内部核查制度、对发行人证券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制度。

保荐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工作底稿制度,为每一项目建立独立的保荐工作底稿。

(2)保荐代表人保荐代表人为其负责的每一个项目建立尽职调查工作日志并存档备查,保荐机构定期检查。

保存工作底稿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整个工作的全过程,保存期不少于10年。

保荐业务底稿保存期不得少于10年。

2、保荐业务规则保荐机构应当尽职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

证券上市后,保荐机构应当持续督导发行人履行规范运作、信守承诺、信息披露等义务。

(1)尽职调查。

保荐机构遵循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按照证监会要求,对发行人进行全面调查。

(2)推荐发行与推荐上市。

保荐机构确信发行人符合法律法规及证监会规定的`,方可推荐其发行上市。

测绘股份: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测绘股份: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保荐机构华泰联合证券、保荐代表人杜长庆和姚黎承诺:本保荐机构和保荐 代表人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诚 实守信、勤勉尽责,并严格按照依法制定的业务规则、行业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出具本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并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 性。
第一节 项目运作流程
(二)立项审核流程说明
华泰联合证券的投资银行股权融资业务立项审核由质量控制部和股权融资 业务立项小组共同完成。质量控制部负责立项预审工作。股权融资业务立项小组 是非常设决策机构,以召开立项审核会的形式审核立项申请(立项小组意见为最 终决策),由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委员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具体立项 审核流程如下:
项目组对质量控制部出具的立项预审意见中提出的重要问题进行解释说明, 形成立项预审意见回复,并修改、补充和完善申请文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提交
3-1-2-2
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质量控制部。 质量控制部收到符合立项评审要求的立项申请文件、立项预审意见及其回复
后,于评审日 3 个工作日(含)前将会议通知、立项申请文件、预审意见回复等 以电子文档的形式送达立项小组成员。
3、立项小组会议审核 华泰联合证券通常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四地的投资银行各部门办公所 在地会议室以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股权融资业务立项小组会议。每次评审例会须 有立项小组成员 5 名以上(包括 5 名)参加,评审结果方为有效。 立项小组会议召开过程中,立项小组成员可就具体问题向参会项目组提问, 听取其进一步解释说明;并在此基础上集中讨论,形成各自独立的审核意见;对 申请立项的项目做出评价,并发表是否同意立项的审核意见。参会的立项小组成 员每人一票,立项评审获参会评审成员同意票数达 2/3 以上者,为通过;同意票 数未达 2/3 以上者,为否决。评审小组成员可以无条件同意或有条件同意项目通 过评审立项,有条件同意的应注明具体意见。 4、立项小组会议后的处理 立项评审会后,质量控制部对审核意见表进行汇总,将立项结果通知项目组。 (三)内核流程说明 华泰联合证券的内部核查由质量控制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和股权融资业务 内核小组共同完成。质量控制部负责内核预审工作,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负责问核 和文件审核工作。股权融资业务内核小组是非常设机构,以召开内核会议的形式 对保荐的证券发行项目进行正式上报前的内部核查,对项目质量及是否符合发行 条件做出判断(内核小组意见为最终决策),由公司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内部委 员和外部专家共同组成。具体内核流程如下: 1、项目组提出内核申请 在证券发行申请文件基本齐备后,项目组向质量控制部提出内核申请,提交 全套证券发行申请文件。

保荐工作报告内容与格式

保荐工作报告内容与格式

保荐工作报告内容与格式
保荐工作报告是指由保荐机构提交给证监会或交易所的一份文件,用于对拟上市公司进行保荐工作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真实的描述和说明。

保荐工作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公司概况,报告应包括拟上市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司名称、注册资本、股东结构、经营范围、主要业务等。

2. 财务状况,报告需要对拟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指标的情况,以及财务风险的评估。

3. 经营情况,报告应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全面的描述,包括市场地位、行业竞争情况、发展前景等。

4. 风险提示,报告需要对拟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提示,包括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等。

5. 保荐机构的情况,报告需要对保荐机构的资质、经验、专业能力等进行介绍,以及保荐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的保荐态度和保荐理
由。

6. 其他必要内容,根据具体情况,报告还可能包括对拟上市公
司的法律意见、会计意见、募资用途、发行方案等内容。

至于格式,保荐工作报告通常采用正式的文书格式,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表、附注等部分,需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证监会
的规定。

报告需要清晰、逻辑严谨、数据真实可靠,同时要求语言
简练、表达准确,避免使用夸大、虚假的描述。

保荐工作报告+示例

保荐工作报告+示例

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江苏新宁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东吴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江苏新宁现代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担任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机构。

本保荐机构经过审慎调查与内核小组的研究,同意保荐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特向贵会出具本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作为发行保荐书的辅助性文件。

本保荐机构及保荐代表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有关规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严格按照依法制订的业务规则、行业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出具发行保荐书和本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并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一节项目运作流程一、本保荐机构内部项目审核流程本保荐机构的项目审核重点在于项目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风险控制。

主要控制环节包括项目立项审核、质量控制小组审核、内核小组审核、风险控制执行委员会审核及投资银行业务决策委员会审核五个方面。

投资银行的相关业务首先须经过立项审核程序后方可进入到项目执行阶段;本保荐机构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业务各阶段工作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本保荐机构内设证券发行内核小组,相关项目材料制作完成并拟上报监管机构时须经过该内核小组审核,确保证券发行中不存在重大法律和政策障碍,同时确保申请材料具有较高质量;项目经内核小组审查通过,由公司投资银行风险控制执行委员会和投资银行业务决策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上报中国证监会。

(一)立项审核过程本保荐机构高度重视项目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所有项目在开展实质性工作前均经过严格评审,并办理立项手续。

IPO项目随工作进展需经过两次立项审核过程。

第一次立项审核是本保荐机构关于财务顾问项目的立项审核,,该审核由1、第一次立项审核是本保荐机构关于财务顾问项目的立项审核各事业部负责人负责该环节发生在本保荐机构项目组成员对项目完成了初步调查之后,拟与发行人签约开展财务顾问业务之前,履行一般风险项目立项审核程序:(1)项目前期开发人员或项目小组通过各方面的信息渠道收集业务信息,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向所属投资银行总部事业部提交书面的立项申请报告;(2)事业部负责人审核同意后确认立项,并在5个工作日内报投资银行总部综合管理部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保荐机构”)接受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行人”)的委托,担任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以下简称“本项目”)的保荐机构。

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严格按照依法制订的业务规则、行业执业规范和道德准则出具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并保证所出具文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一、保荐机构内部审核过程(一)内部审核流程本保荐机构对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项目履行了严格的内部审核流程:1、立项审核:2010年12月22日,本保荐机构对本项目立项进行了内部审核,同意立项。

2、内部核查部门审核:2011年1月18日至20日,本保荐机构内部核查部门对发行人申请文件进行了初步审核,并形成了审核报告。

本保荐机构项目组就内部核查部门的审核意见进行了逐项回复和整改。

3、内核小组审核:本保荐机构内核小组于2011年1月26日召开内核会议,对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进行审核。

在内核会议上,内核小组成员对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存在问题及风险进行了讨论,项目组就内核小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项回答。

内核小组经投票表决,审议通过了本项目。

本保荐机构项目组对内核意见进行了逐项落实,内部核查部门对内核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

(二)立项审核的主要过程1、立项申请时间2010年12月11日,本保荐机构项目组提交了本项目的立项申请报告。

2、立项评估决策机构成员构成本保荐机构投行事业部立项管理委员会共12人,包括薛荣年、曾年生、龚寒汀、崔岭、罗腾子、林辉、徐圣能、秦洪波、陈新军、方向生、韩长风、李鹏。

3、立项会议时间本项目立项会议召开的时间为2010年12月22日。

(三)项目执行的主要过程1、项目组成员构成本项目的项目组成员包括邱勇、铁维铭、张鹤年、陆李英、徐文峰、潘学超、王泽师。

2、进场工作的时间本项目的进场时间为2010年7月10日至2011年1月26日。

3、尽职调查的主要过程项目组进场后,由保荐代表人组织、协调,对发行人进行了全面尽职调查,调查的过程和内容包括:本项目的尽职调查分为:(1)初步尽职调查阶段。

本项目的初步尽职调查从2010年7月份开始。

主要从总体上调查分析发行人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

(2)全面尽职调查阶段。

2010年8月23日,本保荐机构与发行人签订《辅导协议后》,项目组对该项目进行了详细的尽职调查,从发行人的历史沿革、业务与技术、发展战略与规划、财务状况、同业竞争、关联交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他核心人员的情况、公司治理、募集资金运用、风险等各方面对发行人进行全方位的尽职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辅导和整改方案。

(3)2011年1月30日,在本保荐机构对发行人的辅导验收经北京市证监局验收后,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本保荐机构对发行人是否符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条件进行了全面核查和分析论证。

4、保荐代表人参与尽职调查的工作时间以及主要过程本项目原保荐代表人邱勇和铁维铭,参与尽职调查工作的时间为2010年7月10日至2011年1月26日。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本项目原保荐代表人邱勇和铁维铭参与了初步尽职调查,提出了本项目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参与了改制、辅导和尽职推荐阶段的全面尽职调查,对本项目在此期间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四)内部核查部门审核的主要过程1、内部核查部门的人员构成本保荐机构内部核查部门人员共9人,包括秦洪波、张丽丽、铁维铭、吴晓波、毛娜君、乔绪升、刘紫涵、吴志云、黄钰淇。

2、现场核查次数及工作时间内部核查部门对本项目现场核查1次,工作时间为2011年1月18日至2011年1月20日。

(五)内核小组审核的主要过程1、内核小组会议时间本项目的内核小组会议召开的时间为2011年1月26日。

2、内核小组成员构成参加本次内核小组会议的成员10人,包括薛荣年、曾年生、林辉、秦洪波、韩长风、赵锋、胡晓平、汪家胜、鲍金桥、郭小明。

3、内核小组成员意见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基本条件,同意担任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机构并推荐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4、内核小组表决结果内核小组的表决结果为:10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0票回避。

本项目已获得内核小组的审议通过。

二、发行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情况(一)本项目立项提出的意见及审议情况立项过程中提出本项目存在主要问题是:发行人是否符合创业板的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要求。

(二)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和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情况关于发行人的业务定位和三类业务之间的关系。

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包括3个部分,分别是:军工嵌入式系统测试、USBKEY (还有少量税控盘产品)和工业智能移动终端三个部分。

其中系统测试主要以提供产品和服务为主,而后2者主要是提供产品。

同时三块业务面对的下游市场也完全不同:系统测试面向国防军工领域;USBKEY的客户是银行,目前主要是中国农业银行;而工业PDA则面向军队、石化、烟草、城管等众多行业应用,目前三块子业务的客户开发由各自业务部直接负责。

但是三种业务基于同样的核心技术——嵌入式技术。

虽然不同的产品对技术指标和技术应用会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其核心技术是相通的。

报告期发行人主营业务收入的构成如下:单位:元项目 2010年度(预计)2009年度 2008年度嵌入式系统测试产品与服务 78,000,000.0048,659,239.3843,667,331.75嵌入式信息安全产品 75,000,000.0043,849,706.144,094,091.21嵌入式工业智能移动终端产10,000,000.0011,341,172.7510,840,231.97品合计163,000,000.00103,850,118.2758,601,654.93为了满足创业板企业一个主营业务的要求,经过与企业的多次讨论分析与修改,最终将发行人的业务定位在提供嵌入式产品与测试服务上,凡不属于通用计算机(即PC机)的电子智能产品都可以定义为嵌入式产品。

在招股书中详细介绍了发行人的业务演变过程及3个子业务之间的关系。

同时对三类业务的名称重新定义,分别是嵌入式系统测试产品及服务、嵌入式信息安全产品和嵌入式工业智能移动终端产品。

这样使得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发展看起来思路比较清晰,彼此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

发行人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中,嵌入式软件技术是其中的核心。

发行人基于在嵌入式软件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发展出了3类相互关联的嵌入式产品及服务业务。

发行人的产品体系如下图所示:同时,为了理清发行人业务发展的逻辑关系,我们还梳理了发行人的主营业务发展历程如下:1997年2000年2006年时间1、1997 年-2000 年,军工领域积累阶段发行人于1997年10月成立,并于同年12月成为中关村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

发行人成立之初,业务主要为代理欧美嵌入式系统开发工具类产品,为国内大量的军工客户提供嵌入式软件和硬件开发工具。

发行人在代理销售的同时,还为客户提供嵌入式设计方面的深层技术咨询和服务,因此积累了嵌入式开发方面的大量技术和经验(如硬件开发设计、嵌入式操作系统、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等),开始为有设计需求的客户提供设计方案和嵌入式原型样机供客户进行二次开发和生产。

1998年,发行人为航天软件评测中心和航天电子软件评测中心提供了设计方案。

1999年,发行人成为全国首批软件企业。

2、2000 年-2006 年,业务和产品的拓展与丰富这一阶段发行人业务由提供嵌入式开发方案提高到能够向客户提供嵌入式测试平台和产品,并专门为客户提供测试系统和服务。

发行人2000年为总装软件可靠性中心成功集成系统测试平台;2001年为中船重工软件测试中心提供测试方案;发行人从2000年开始与“载人飞船”项目的测试部门进行合作,提供软件测试的技术咨询和产品服务,为其测试标准的制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完成兵器某单位的“火控雷达计算机自动测试”项目;2004年,发行人为中科院某所完成了“1553测控软件”项目,完成了海军评测中心的系统测试平台;同年,探月工程应用系统批量选用旋极的汇编测试工具;2005年,发行人成功研制出无需插装的嵌入式系统测试工具,并成功应用于各航空单位的测试。

这些项目标志着发行人具备了为航空、航天、兵器等行业提供基于特定总线(如CAN,1553B,429等)的测试平台和设备,发行人的测试服务也从软件级别升级到了系统级别。

2002年,发行人的嵌入式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项目列入“北京市火炬计划”,同年,发行人完成“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手持设备”平台的开发,具备了开发特定行业应用的智能手持终端类产品的能力,发行人开始从事行业智能移动终端产品研发和行业的市场开拓。

2005年,基于GPRS的无线ERP终端和基于RFID的行业应用智能移动终端量产并投入应用。

3、2006 年至今,发行人进入下游行业,开始快速发展期发行人利用所掌握的嵌入式核心技术,并逐步掌握了诸如COS、加密算法、通信协议方面的技术,进入信息安全产品领域。

2006年,发行人取得了国家密码管理局颁发的“商用密码产品生产定点单位”和“商用密码产品销售许可证”资质,并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卡操作系统WTCOS。

同年,发行人研发的税控盘产品顺利通过国家税务总局的符合性验证,发行人被国家税务总局指定为税控盘产品供应商。

2007年,自主研发的USB KEY产品通过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认证并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的测试并获得商用密码产品型号证书;发行人成为中国国防航空总线系列产品主要提供商和服务商;发行人自主研发的系列HR-628多功能工业智能终端广泛应用于行政执法、金融、税务、海关、医疗、商业、工业制造、电力抄表等领域。

标志着发行人现有业务模式正式形成。

2008年,发行人研制成功航空故障注入平台,发行人的系统测试业务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同时,发行人在农行USBkey项目中标,成为中国农业银行USB Key产品供货商。

此外,随着市场的需求,手持终端产品逐步推广到各个工业行业当中,并成功应用于2008北京奥运会食品安全监控项目。

发行人业务体系逐渐走向成熟。

(三)内部核查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落实情况1、发行人是否符合主要经营一项业务的条件?项目组回复:发行人主营业务依托同样的核心技术基础,发展历程紧紧围绕从军工到民用的轨迹,符合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