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课件

3 实践中应用汉语与文
化知识的能力
通过实践运用汉语和理解 文化,将汉语与文化紧密 结合,提高语言能力。
2 汉语口语与文化的关系
口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社会礼仪和价值观念等文化特点。
3 地区和方言的影响
中国各地方言和口音在汉语口语中有一定影响,展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汉语写作与文化
1 汉语写作的基本要素
和风格
汉语写作要注重结构、逻 辑和修辞手法,体现了中 国文化的审美追求。
2 汉语写作的文化影响
汉字与文化
1 汉字的演变和历史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并经 历了演变和发展的过程。
2 汉字的组成和结构
汉字由基本部首和偏旁组 成,结构复杂而形象。
3 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与诗词、书法等 深深相连。
汉语口语与文化
1 汉语口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汉语口语注重语气、语调和修辞手法,具有丰富的表达方式。
写作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受到传统文化和文学作品 的影响。
3 文化背景对写作的影
响
写作受到社会背景、历史 事件和文化传统等因素的 影响,展现了文化的多样 性。
文化障碍
1 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障碍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语言、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障碍。
2 文化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文化差异表现为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距离感等方面的差异,根源于历史、地理和环境 等因素。
3 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通过学习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减少文化障碍的影响。
总结
1 汉语词汇与文化的基 2 汉语学习中文化的重
本概念和关系回顾
要性
汉语词汇是中国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社会、 历史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 文化特征。
语义与文化

对于熟悉中国文化的读者来说,这种比喻通俗 易懂,充分说明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个高权 力距离(high power distance)的文化,即受 传统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等级关系,对 于年长的、地位高的和有权势的人应该表示 尊重。上文婆婆和媳妇的关系就是这种价值 观的真实写照。而这段文字把计划经济下政 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比作这种婆媳关系来论 述,确实恰到好处,但对于家庭结构、成员关系 完全不同英美读者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
常敬宇先生(1995:2)在《汉语词汇与文化》 一书中将词汇分为:文化词汇和一般词汇。 文化词汇是指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特别 是包含在习语、谚语、俚语和歇后语里的那 些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 间接的反映,其蕴含着某一民族或社会团体 所固有的或特定的传统和思想特征,是各民 族之间传达信息或表达思想的媒介,具有浓重 的民族性和强烈的时代性。” 而一般词汇不具有文化词汇的特点,而只有表 层的概念含义。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如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 已成为软弱多情 男子的代名词, “林黛玉”已成为多愁善感、 弱不禁风一类女子的同义语,鲁迅笔下的 “阿Q”已演变具有“自欺欺人”、“自我嘲 解”等特指意义的“阿Q”精神, Hamlet(哈姆 雷特)是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 公。哈姆雷特在为父复仇问题上,忧虑重重,既 怕泄密,又怕鬼魂是假的,还怕落入坏人圈套, 因此终日心烦意乱,忧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 现在人们把Hamlet用来喻指“优柔寡断,犹豫 不决的人或行为”。
美国语言学家Lado(1957)在《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一书中总结出词汇文化差异 的3中情况:形式相同,意义不同(same form, different meaning);意义相同,形式不 同(same meaning, different form);同形同义, 分布不同( same form, same meaning, different distribution )。
论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

关 于文化 的概念 的理解 , 狭 义和广 义 两种 。狭 有 义的理解指人的精神方 面内容 , 如人 的知识 、 信仰 、 艺 术、 道德 、 法律 、 习俗 、 观念等等 。 义的理解指 物质 和 广 精 神 两个 方 面 , 即与人 有关 的一 切 活 动 、 象 、 物 。 现 事 这 样说 来 , 义的文化 , 以分为 物 质 文化 、 广 可 制度 文 化、 心理 文 化 三个 层 次 。物质 文化 指人 类创 造 的种 种 物质文明 , 如生产工具 、 通工 具 、 交 日用 器具 、 服饰 、 饮 食、 居住 等 其 他 人类 行 为所 需 要 的物 品 , 一 种 显性 是 的文化 , 称 表层 文化 。制度 文化 和心理 文化 则是 处 或 于 隐性 的深层 次文化 , 括各 种社 会制度 、 包 生活 制度 、 家庭 制 度 、 维方式 、 教信仰 、 思 宗 价值 观念 、 审美情 趣 、 文化心 态 等等 。 汉语 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怎样呢? 两者双向影响 , 汉 民族 文化 的个性特征 ,经过历 史 的积淀结 晶在文化 词 汇层 面上 , 汉语中词汇也蕴涵汉 民族文化内涵。正如萨
[7 」法」 〔 拉康.拉康选集〔 .上海: 三联书店, . M〕 1993 【 〔 罗宾 洛克夫.语言的战争【 .北京: 新华 8〕 美〕 C〕 出版社 ,0 1:62 20 .
二、 词的命名— 民族文化、 心理、 习俗的溯源 在对一个词命名时 ,人们总是在词形与词义 的结 合上, 按照特有的思维规律和认识方式 , 根据 已有 的知
识程度 、 活习俗和道 德标准去联想 . 确定新事物 的认 生
[6 〔 康拉德著.孙礼中, j 英〕 季忠民译. 黑暗的心【 . A」
北京 : 解放军 文艺出版社, . 2佣吟
从汉语词汇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从汉语词汇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于桂梅(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与语言之间形成了密切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语言反映文化、新词集中反映文化的历史特征、文化因素与语言现象互相诠释等语言文化现象充分说明,否定文化与语言间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一味地强调某一者的主体性、决定性和独立性都是不客观的。
关键词:汉语词汇;文化;语言;关系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351(2010)04-0103-03收稿日期:2010-05-12作者简介:于桂梅(1977-),女,甘肃武威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一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所获得的其他一切行为习惯。
”[1]语言一方面是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又是文化本身,是人类其他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要素。
同时,语言又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有着固定认知成果,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意向、愿望的功能。
历史的连续性是文化的发展特点,而这种连续性又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活动来实现的。
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就成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界提出过多种观点,代表性的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结构是文化结构的本源和决定因素;与之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结构是语言的决定因素;格里姆肖的《社会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互限”;乔姆斯基的学说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都是受第三种因素诸如人的本质、人脑结构、人类思维特征等决定的;实证主义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之间只有“伙伴关系”、相关关系,而无因果关系。
此外还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说,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工具说,语言与文化的基本特征一致说等。
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问题,不应采取简单化、偏执化乃至虚无化的态度,也不能把语言和文化完全对立起来,而应从普遍联系的角度辩证地加以分析。
汉语词汇与文化-[精]
![汉语词汇与文化-[精]](https://img.taocdn.com/s3/m/5eab27f7bb4cf7ec4afed0c9.png)
上面很多词后来演化成了汉语的基本词、常用词。如“组” 本指丝织物的一小缕,后来引申为事物的构成组合过程,也 引申为指事物组合的结果,故有“组织”“组合”等。
《现代汉语词典》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编纂时,收录了近千
例这样正在消失中的词语,在释义中一般都用了“旧时
指”“旧作”“旧社会指”“旧俗”等词语来加以说明。体现
由甲骨文中反映出来的上古词汇,我们可得知当时的整个文 化生活特征,除了必要的农业、畜牧业等物质生产活动外,社 会政治活动大都集中在祭祀祈祷、占卜问吉、征战克敌、治国
率民上。
在宗教和祭礼上, 有图腾崇拜,如:“勺”“福”“岁”“御”“帝”“告”“求”“祝”; 有神的崇拜,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土地、诸神一体化。这些事物 都被视作神的使臣而得到祭祀。
义演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词语的产生与消失
㈠词语的历史断代显示作用 ㈡词语的消退与文化走势
㈢词义残留的心理分析
㈠词语的历史断代显示作用
词义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主观反映,是语言对客观现实最 直接的反映。因此,一个词就与它记载的文化事实有了密切 关联。词义的客观性直接源于文化事实,从词义的存在状况 可以窥视到当时的文化存在状况。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史,在 古今相贯的汉语史上留下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
汉语词汇与文化

汉语词汇与文化汉语词汇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主要语言,它所包含的词汇与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从字面上来看,汉字就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华,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小小的符号,却有着人类价值的复杂内涵。
正是这样的复杂性和深度让汉字成为最独特,最具表现力的文字之一。
汉语词汇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不仅体现在日常沟通中,也体现在文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等领域。
以文学为例,中国文学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气质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媲美。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所使用的词汇与语言表达方式,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
还有就是宗教文化,中国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儒教等等。
在每一个宗教中,汉语词汇的使用方式和特点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佛教的四谛和八正道需要用特定的术语来解释,以及虽然它们的翻译可能不同,但是总体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历史上,汉语词汇的使用方式也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都通过词汇的选择以及作者的描述方式来体现。
例如“千古奇冤”、“忠孝双全”、“义薄云天”这些词语都不仅仅是词语,更是体现中华文化和精神的文化符号。
总的来看,汉语是一门非常丰富多彩的语言,涵盖了很多与文化密切关联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这些词汇和表达方式都反映了中国文化在不同领域的独特性和深度,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珍贵遗产。
同时,也像我们现在在学习国外语言的时候,需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便于更好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汉语也需要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并深入了解语言所包含的意义和内涵,打破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壁垒,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分享这些宝贵的财富。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

浅论词语的语言意义与文化意义及其在对外汉语中的教学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词义又关系到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同等重要,词汇教学也因此受到文化的影响,本文以中医学术语为例探讨词汇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关系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相关教学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语言意义;文化意义;对外汉语教学中医学术语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8-0000-02一、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词汇本身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思维、哲学、宗教信仰、艺术等,同一词汇的文化意义差别很大。
词义问题是整个词汇学里最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我们通常所说的词义,指的是词的语言意义,“是词所指的客观事物或现象,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的概括反映”。
它是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所表达的最基本的意义。
词的文化意义,是指“词在特定社会文化交际背景下所获得的意义,也就是社会及文化赋予词汇的感情色彩、风格色彩、比喻意义、借代意义、联想意义等,也称为附加义”,文化意义是附加在语言意义上的主观意义,反映出交际者的文化心理、态度和感情色彩。
文化意义比语言意义更加的含蓄,需要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文化教学。
二、从中医学术语看词语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之间的关系索绪尔把词义定义为“被命名的事物或概念与名称本身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形成无不渗透着人对现实的感受及经验,词的多义性,就在它是现实世界的象征符号,体现着人对现实世界的不同认识。
”词汇意义是一种民族文化,其语言意义是基础,标记了客体的主要的语义信息,文化意义依附于语言意义,是以语言意义为核心的,会随着语言意义的变化而变化。
(一)中医词汇的文化含义以语言意义为基础——以中医学中的“舟”为例从整体上看,词语的语言意义是基础,文化意义依附于语言意义。
词汇文化—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古代汉语课件)

三、词义内容体现古代文化
三
《说文》“三,天地人道也” 以“三”为核心构成的词群:敬礼三鞠躬、 婴儿“洗三朝”、凡事“五三不成立”。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首先文化的兴废更替,促使词类系统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中。 在商周时代,祭祀占卜文化发达,因而在汉语词类中表 示此含义的词语众多,如:祝、祀、占、卜、福、巫、 祠、太牢等等。 到了宋代,手工业工商业发达,于是相关词语大量出现, 如:生意、交子、作坊、花市、瓦市等。
思考题
除了我们本节课举的古汉语词汇的例 子,还能找到哪些例子体现古代汉语词
汇和古代文化之间的关系。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与文化
目 录
1
词义生成体现古代文化
2
词语构造体现古代文化
3
词义内容体现古代文化
4
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一、词义生成体现古代文化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桃夭》
“归”:嫁
二、词语构造体现古代文化
我国古代是一个宗法社会,体现宗法思想的等 级观念也成为词语构造的重要原则,尊前卑后、 长前幼后、男前女后等井然有序。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再次,文化因素也会促使具体词语更替。 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 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 以‘箸’为‘快儿’。” 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 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
四、词类的演变与文化发展息息相关
最后,文化因素促使词义发展演变。 “昏”,本义是黄昏。
《说文》:昏,日冥也。 由于古代婚礼在黄昏时举行,因此引申出结婚之义。 如《左传•隐公七年》:郑公子忽在王所,故陈侯请妻之,郑伯许之,乃成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质:骥(千里马)骜(骏马)骏(良马)驽(能 力低下)骀(劣马)骁(勇捷的良马) 情态: (怒马)騀(马摇头)駫(马肥盛)腾 (马奔跃)馯(马奔突)呆(马急走)馺(马行迅 疾)駸(马行疾)駶(跳跃)駾(惊走奔窜)騤 (遑遽奔走)駻(奔突不驯) 驾车:骈(驾二马)骖 (驾三马)驷 (驾四马) 骑马:蓦(上马)骑(跨马)骚(摸马) 身高:骄(高六尺)騋(七尺以上)駹 (高八尺)
《尔雅· 释畜》中,‚六畜‛的名称已 相当丰富。它们各有许多专名,其中马 的各种专名51个,牛的各种专名18个, 猪的专名13个,羊的专名11个,犬的专 名10个,鸡的专名6个,共计109个。可 见当时人们主要役养六畜,而其中,尤 以马、羊、猪为多,它们在人们生活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马文化的消亡与兴起
牛字成语体现了汉民族的农耕文化
牛:勤劳朴实,任劳任怨 西方文化:蠢、笨、莽撞的象征。(工业文化) 【九牛一毛】【九牛二虎】【牛刀小试】【牛耳之盟】 【牛衣对泣】【牛山濯濯】【牛角挂书】【牛鬼蛇神】 【牛头马面】【牛马风尘】【牛溲马勃】【牛鼎烹鸡】 【牛头不对马嘴】【汗牛充栋】【泥牛入海】【疤丁解 牛】【对牛弹琴】【钻牛角尖】【初生之犊】【舐犊情 深】【黎牛之子】【风马牛不相及】【一牛吼地】【九 牛一毛】【九牛二虎】【丙吉问牛】【休牛放马】【做 牛做马】 【偷渡黄牛】【亡羊得牛】【床下牛斗】 【庖丁解牛】【如牛负重】【呼牛作马】【吴牛喘月】 【问牛知马】【大吹牛皮】【放牛吃草】【放牛归马】 【多如牛毛】【土牛木马】【壮气吞牛】
货。
买卖:買、賣、贸、贩、购、贾 借贷:贷、赊、赔、质、赞、赂、 赠、 贡、赋、赏、赐 其他:财、贯、贫、费、赘、赢、货……
许慎的《说文解字· 贝部》一共收释了62个汉字(含 重文3个),这62个以‚贝‛为义符的汉字,其字义 都有财货、财富义或与财货、财富义有关。
会意-宝
金 文
寶 寳
《尚书· 盘庚》说:‚兹有乱政同位,
贝字词文化
贝壳虽然是水中软体动物的介壳,但上古人都很看 重它,因为贝壳不仅可以用作供人赏玩的各类装饰品 (《说文· 贝部》:“ ,颈饰也。从二贝。”此可为证)。 而且贝壳还是财富的象征“貯(zhù)”字在甲骨文中 写作 (一期,合集于容器之中,表示蓄积财
2.
3.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马寅识路真疲路, 蝉到吞声尚有声。 (黄景仁《杂感》) 好山好水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池州翠微亭》)
马的诗歌
4.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5.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部分己经消失(响马、马神庙、马阶、 部分马民俗); 一部分正准备消失(马帮、骑兵、马褂、 部分民俗); 一部分正在兴起(马健身、马博奕、马 医疗、马旅游)。
汽车分类
(一)按用途分 1、载客车:专门用作人员乘坐的汽车,按其座位多少又可 分为轿车和客车、旅游车等种类。 (1)轿车:除司机外乘坐2 -8人的小型客车。轿车按发动机的工作容积(排量,L-升) 大小分为:微型(1L以下)、轻型(1-1.6L)、中型(1.6- 2.5L)和大型(2.5L以上)轿车。另外还可以分为普通轿车、高 级轿车、旅行轿车和活顶轿车。 (2)客车:除司机外乘坐9人 以上的载客车为客车。客车有单层、双层型式,并可按总质量、 总长度分为不同类型(如表3-1-17),另外,还可按使用目的 分为旅行客车、城市客车、长途客车、游览客车和旅游车等。 其中旅游车是专门用于旅游的客车,是60 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现 代化交通工具。有的长途旅游车为住宿式,具有住宿和生活条 件。铰接式客车。 客 车 类 型 表3-1-17 类型 小型 中型 大 型 铰接式 双层 总质量 t <4 4-11 11-16 >18 >15 总长 m <6 6- 9 9-12 >14 9-12
马的故事
伯乐相马 车水马龙 白马驼经、白马青丝、 白马清流 万马齐喑、碧鸡金马、石庆数马 非驴非马、马革裹尸、马立葬滕公 马援标铜柱、马融绛帐、公孙跃马 方皋相马、 立仗马、老马识途、杀马毁车、盲人瞎马、 指鹿为马 避骢马、骥伏盐车 九方皋相马 千金买马骨 田忌赛马 按图索骥 秦琼卖马
马的诗歌
1.
2010十大网络流行语
No.1 神马都是浮云
No.2 给力
No.3 我爸是李刚 No. 4 QQ群‘观音哥’人人无奈人人见!
No.5 鸭梨
No.6 非常艰难的决定 No7:‘ 蒜你狠’
No.8 围脖(微博)
No.9 凡客体 No.10 :老人头涂料堪比女人肤妆
品
(二)按汽车对道路的适应性分: 普通汽车和越野车。 (三)按汽车动力装置型式分: 活塞式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燃气轮汽车。
汽车品牌(轿车)
奥迪 宝来 宝马 奔驰 本田 标致 别克 波罗 昌河 大发 大 宇 大众 道奇 东风 丰田 风神 福特 富士 红旗 华利 皇冠 霍顿 佳美 捷达 雷诺 林肯 凌志 铃木 罗孚 美日 尼桑 欧 宝 奇瑞 起亚 三菱 绅宝 拉达 水星 速波 土星 夏利 现代 雅阁 云雀 中华 里程 思域 佳美 风度 蓝鸟 尊荣 阳光 通 用 富豪 宾利 无限 富康 吉普 赛欧 奥拓 羚羊 悦达 吉利 本特利 菲亚特 阿库拉 海尔登 马自达 美洲虎 兰西亚 桑 塔纳 帕萨特 派里奥 庞蒂克 斯柯达 松花江 太脱拉 沃尔 沃 西亚特 雪佛兰 雪铁龙 英格尔 s2000 公爵王 波尔舍 依诺斯 阿尔法 法拉利 长安奥拓 吉利豪情 凯迪拉克 克莱 斯勒 劳斯莱斯 普利茅斯 悦达起亚 神龙富康 丰田佳美 道 奇捷龙 丰田皇冠 玛莎拉帝 奥兹莫比尔 沃克斯豪尔 陆地 巡洋舰 阿斯顿·马丁 阿尔法罗米欧 丰田沙漠王子
【甯戚饭牛】【带牛佩犊】【屠牛朝歌】【对牛弹琴】 【敲牛宰马】【版筑饭牛】【童牛角马】【木牛流马】 【椎牛飨士】【汗牛充栋】【泥牛入海】【扯牛尾巴】 【目无全牛】【牛刀小试】【牛刀割鸡】【牛女佳期】 【牛山下涕】【牛山濯濯】【牛心古怪】【牛回磨转】 【牛衣对泣】【牛皮大王】【牛耳之盟】【牛郎织女】 【牛表牛觔】【牛头马面】【牛鬼蛇神】【牛马之衣】 【牛马不如】【牛马风尘】【牛肠马肚】【牛角挂书】 【牛角书生】【牛黄狗宝】【牛蹄中鱼】【牛筋牛降】 【牛鼎烹鸡】【牛童马走】【牛鼻道人】【牛膣马膦】 【牛骥同皂】【牧牛放马】【犁牛之子】【牵牛拔桩】 【犀牛照角】【犀牛望月】【瘠牛偾豚】【气力如牛】 【气吞牛斗】【气冲斗牛】【气喘如牛】【蚊动牛斗】
马的习惯用语
时间短叫‚马上‛,称街道为‚马路‛。衣 服中有马褂、马甲。粗心大意者叫‚马大哈‛, 事后发议论叫‚马后炮‛, 掩人耳目叫‚打马 虎眼‛,暴露形迹叫‚露马脚‛,自找麻烦叫: ‚捅马蜂窝‛。阿谀奉承叫‚马屁精‛,对人才 的通俗说法叫‚千里马‛,奥运会中最痛苦的比 赛叫,马拉松。人们的感激之情到了极点,往往 会说:‚来世当牛作马也要报答你的大恩大 德!‛ 最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与虎组合,两种 很认真的动物放在一起怎么就‚马马虎虎‛了呢? 就连边塞上一老头儿丢了一匹马,也被大做了一 番文章,最后居然和哲学挂上了勾,叫‚塞翁失 马,焉知非福‛。
第二讲之
文语珠璧连,唇齿两相依
——汉语词汇与汉文化
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在语言的三要素中,词 汇和文化的关系最为活跃:新事物的出现、旧事 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深化、观念的改变,都会 反映在词汇上。因此词汇是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 表,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2009十大网络流行语
流行语一:“你妈喊你回家吃饭!” 流行语二:“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流行语三:“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要做懒羊 羊!” 流行语四:“躲猫猫” 流行语五:“不差钱” 流行语六:“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流行语七:“ 被就业,被XX” 流行语八:“这事儿不能说太细。” 流行语九:“曾哥纯爷们!铁血真汉子!” 流行语十:“你是哪个单位的?”
2、货车:主要供运载货物用的汽车称为货车,又称载货 汽车。 (1)普通货车:按其载重量分为轻型(小于3.5t)、 中型(大于4-8t)和重型(大于8t)货车。 (2)特种车:为 普通货车的变型,具有特殊货箱,并考虑到货物装载和运输上 的专门需求。如有保温箱货车、罐式货车等。 (3)自卸车: 货箱能自动举升并倾卸散装货物、固体货物,如煤、砂石、矿 料等。 (4)牵引车:专门用来牵引挂车、半挂车和长货挂车 的主体,一般车上不搭乘旅客,没有装载货物的车厢(少数具 有短货箱)的汽车称为牵引车。又称载货列车,一般可分为全 挂牵引车和半挂牵引车,半挂车的载荷由自身和牵引车共同承 受,全挂车的载荷全部由自身承受。 3、特种用途的汽车: 包括建筑工程用汽车、市政公共事 业用汽车、农用汽车、竞赛汽车„„
一、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最为敏感
(一)新词的产生 (二)旧词的消亡 (三)词语的替换
二、汉语词汇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
远古关于“马”的称谓:
性别:騇(母马)骒(母马 )骘 (公马)騲(牝马 )駃(公 马母驴杂交生的良马)骡(牡驴牝马杂交所生)駏(牝骡母马杂 交所生) 年龄:驹(两岁)駣(三岁) (八岁) 颜色:骍(赤色)骅(赤色骏)騟(紫色)骊 (深黑色)骠 (黄色)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骃(浅黑带白色的马)骅(枣 红色)騧(黑嘴的黄色马)骐(青黑色的马)骓(黑色白蹄的马) 骢(青白相间)龙(纯白色)駰(黑白杂毛)骆(白色黑尾)駺 (白尾)駂(黑色杂白)骓(黑白相间)騢(赤白杂色)駽(青 黑色)骐(青黑色纹路如棋盘)騜(黄白色)駓(毛色黄白相杂) 驳(毛色青白相杂)騵(赤毛白腹)騧(身黄嘴黑)駵(赤体黑 髦尾)骝(黑鬣黑尾)驈(胯间有白毛的黑马)驔(黄脊的黑马) 骠(黄色有白斑的马)馵(膝以上为白色)骧(前右足白)
【羞以牛后】【茧丝牛毛】【卖剑买牛】【隔山打牛】 【钻牛角尖】【钻牛犄角】【蹊田夺牛】【老牛破车】 【老牛箝嘴】【老牛舐犊】【青牛紫气】【马勃牛溲】 【马牛襟裾】【骑牛觅牛】【鸡口牛后】【齐王舍牛】 【九牛拉不转】【蚊虻走牛羊】【黑牛生白犊】 【剪牡丹喂牛】【九牛二虎之力】【九牛去得一毛】 【牛头不对马嘴】【吹牛不打草稿】【风马牛不相及】 【肚肠驶得牛车】【杀鸡焉用牛刀】【牛不喝水强按头】 【按牛头吃不得草】【莫与儿孙作马牛】【耕牛为主遭鞭 杖】【九牛身上拔一根毛】【九头牛也拽不出去】【虎豹 驹有食牛之气】【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宁为鸡口,无 为牛后】【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牛鬼蛇神】【牛 头马面】【牛马风尘】【牛溲马勃】【牛鼎烹鸡】【牛头 不对马嘴】【汗牛充栋】【泥牛入海】【疤丁解牛】【对 牛弹琴】【钻牛角尖】【初生之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