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画苹果的故事
达芬奇画苹果的故事

达芬奇画苹果的故事他,拥有一双神奇的手,在8岁时,就能描绘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
他曾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他亲爱的母亲赋予了他艺术的灵感;然而他的家庭发生了变故。
爸爸离开了他们,之后母亲又病了,他只有靠卖画维持生计,但他的画却遭人践踏。
母亲病逝后,他把自己扮成一个乞丐,沦落街头,靠乞讨活下去。
而他的人生,在16岁时,有了转机。
上帝给了他一个鸡蛋,那个鸡蛋在橱窗中散发出无尽的艺术光彩,他眼中透出饥渴的光芒。
别的乞丐都纷纷去抢可口的饭菜,他却毅然拿起那个鸡蛋,重新拾起他的画笔。
面对那个鸡蛋,他绘出了鸡蛋的泽芒,绘出了艺术的美丽,绘出他人生最大的转折。
别的乞丐都嘲弄他,笑他傻,他却依然执起画笔,调色,描绘那个鸡蛋。
那只是一个鸡蛋,却被达芬奇描绘得栩栩如生。
画笔在他手中轻轻旋转,勾勒出一个平凡鸡蛋的身影,可那个鸡蛋,命中注定是不平凡的。
鸡蛋在达芬奇的手中,交织成一个梦想,在他心中旋转、跳跃、短短十几天时间,它便呈现在那张画布上,那是他的灵魂。
那个鸡蛋轻轻悄悄地把他托上生命的高潮。
那个鸡蛋,那个拥有圆润色泽的鸡蛋,它看似平凡、而又那么的不平凡,它孕育了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灵魂。
那个跃然于纸上的鸡蛋,如同一个真实的鸡蛋,如此的立体,摇曳着一个鸡蛋的身姿。
虽说西洋画像照相,但达芬奇却画出了那种神韵。
那个鸡蛋就如同一个歪歪的小孩的脸,笑着,有着鼓鼓的,充满光泽的脸蛋。
那色彩的变幻和连贯,就如同一张色似于鸡蛋的纸,妥帖地包裹着一个浑圆的球体,但还有谁,能描绘出如此复杂而生动的色彩呢?中国画能画出一个墨色的鸡蛋,却画不出鸡蛋原有的光泽。
在光影的变化和色彩的层次与丰富上,中国画是稍逊一筹的。
当然,达芬奇最出名的画并不是鸡蛋,而是那副充满神秘色彩的《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但他所画的鸡蛋,已经能够体现出他艺术的灵魂。
他用那个鸡蛋,描绘出了他精彩华丽的一生。
塞尚的苹果

龙源期刊网 塞尚的苹果作者:蔡挺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3年第04期面前是一幅画,画面正中是一个蓝色的苹果。
画下方的标签上署名塞尚。
我看见画的一瞬间有点儿失神,似乎有那么一瞬间想不起来苹果本该是红色的——那蓝色运用得如此浑然天成,似乎那苹果本该如此。
等我意识到苹果本是红色,那鲜艳的蓝色在我眼前又显得有几分神秘、诡异。
像我这样坚持苹果应该是红色的人应该不少,想必当初塞尚为苹果涂抹那一抹蓝色时,身边也会有无数的人对他说:“苹果是红的!”然而,塞尚听了并不理会,摇一摇头,继续涂抹着那一抹蓝色。
艺术家们应该是高于世俗的。
我认为艺术创作应该是一种凭个人直觉进行的事。
如果个个都按常理办事,只能写实,那么搞美术的不如趁早扔了画笔拾起相机投奔摄影好了。
曹禺的《王昭君》便是个失败的例证,他听着别人的话来创作,反而把作家心底那个鲜活的王昭君给弄丢了。
回过头来看,苹果就真没有“蓝色”的么?我曾在一个餐厅的一角看到一盘苹果,餐厅的主题是蓝色,苹果上方的吊灯也是深蓝色,蓝色的光洒下来,一直顺着苹果流淌到桌布上。
那是一种令人惊叹的美,宛若空白的时空里,走出一位极其妖娆的女子,透着几分神秘、诡异。
我想蓝色妖姬的美也在于此——当红色的玫瑰被人们普遍接受,它换出一身的蓝,那种有悖常理的美,分外惊艳。
有一种美,出自有悖常理,源自个人感觉。
塞尚没有听信别人的话,他创造出蓝色苹果的惊艳。
同样,有志于创新的人们不能只会按常理出牌,因为常理不代表真理。
听从真理的召唤,我们就应当不惧怕有悖常理,不一味听从世俗的安排。
“苹果是红色的。
”这就是真理么?当我们敢于挣脱思想的牢笼,当我们有一颗“叛逆的心”,世界便可能会有更多你想象不到的美出现。
诚然,我说的“叛逆的心”,并不是要我们大逆不道,而是要我们敢于对世俗的观点提出挑战和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如果没有伽利略的质疑,没有牛顿的质疑,没有爱因斯坦的质疑,我们恐怕还是生活在亚里士多德时代。
阿尔钦博托用蔬菜和水果作画的人

阿尔钦博托用蔬菜和水果作画的人!这是一幅百分之百用蔬菜和水果创作出来的肖像画,它的作者是阿尔钦博托,一位十六世纪的艺术家。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幅画吧!小麦小麦是财富的象征。
这个人的耳朵上面是一个皇冠,实际上,阿尔钦博托的这幅画是以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国王——鲁道夫二世为原型创作的。
堆积在一起的蔬菜和水果意在唤醒古代的丰收之神——维特姆诺斯。
这幅画想要表现鲁道夫二世的财富和权力。
栗子壳画家用栗子壳上面的刺表示国王的胡须。
胡须上面,上窄下宽的鸭梨代表鼻子,两个粉红色的苹果表示两侧的脸颊。
这是非常大胆的尝试,因为鲁道夫二世毕竟是个国王。
但是这幅作品得到了鲁道夫二世的赞许,因为它展现了国王的健康和强壮。
南瓜阿尔钦博托可真是个怪才,他用这些花花绿绿的蔬菜(芹菜、萝卜、茄子和南瓜)画出了国王的颈脖和胸脯。
在那个时期,这种绘画风格非常盛行,但是阿尔钦博托是第一个把蔬菜和水果“堆积”成画的人。
玉米国王的耳朵是用玉米表示的。
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细节!因为玉米最早的种植者是美洲的印第安人,而在阿尔钦博托生活的时期,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才刚刚把它带到欧洲。
阿尔钦博托可能是在意大利王子的庭院里发现的这种植物!朝鲜蓟生菜、卷心菜和朝鲜蓟组成了一个有些怪异的护胸甲。
阿尔钦博托是在用这副“假”盔甲来讨好国王。
康乃馨五彩的鲜花组成了一个美丽的绶带,康乃馨﹑百合﹑玫瑰﹑牡丹和旋花表现出一个富有激情的鲁道夫。
国王为大自然这些美好的“财富”而着迷,并想将它们据为己有!朱塞佩·阿尔钦博托姓名:朱塞佩·阿尔钦博托,1527年出生于意大利的米兰,1593年去世。
职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米兰大教堂设计镶嵌玻璃窗,后来他到维也纳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一世的宫廷画师,之后又到布拉格成为马克西迷连二世和他的儿子鲁道夫二世的宫廷画师。
其他:阿尔钦博托被鲁道夫二世封为贵族,这幅画是为了取悦鲁道夫而画。
小苹果(塞尚和他的小苹果们)

保罗 塞尚,和他的小苹果们Paul Cézanne己悦X 美术展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后印象派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现代艺术的先驱,现代绘画之父。
关于保罗塞尚的生平大事记在上期中以及以很正式的手法展示给大家,今天就直奔主题。
看看在塞尚那里,苹果经历了些什么。
己悦X美术展苹果实在是一个太容易出名的东西了,而且出名真的很早,比如和牛顿相关的那颗高智商果子,如今它又火了,和那两兄弟相关。
有时候苹果代表高科技,有帮主有果粉,有时候代表小清新和洋派,比如昵称某位美少女做apple。
今天我要说的是苹果堆里那群走文艺路线的果子们,它们的出名完全是仰仗了左边这位大名鼎鼎的画家——保罗塞尚。
己悦X美术展青年时期的塞尚对浪漫派绘画,特别是对法国19世纪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作品和16世纪威尼斯画派油画产生兴趣。
《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洛瓦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
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大胆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是他和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的主要绘画特征。
己悦X美术展塞尚最喜欢表现的题材是静物,至于为什么,有这么一段传说:塞尚对模特儿的要求和对这些苹果一样——一动也不动。
有一次,塞尚为画商佛拉画肖像,佛拉不知不觉打起瞌睡,塞尚生气地对他说:“有打瞌睡的苹果吗?”Still Life with Apples1895己悦X美术展这幅画没有找到完成时间,以颜色和精细度来看,更像是较早期的作品。
我们看塞尚的很多画,越到后期越明亮。
最初的时候他是一个暗黑青年,有种执拗生气的气质,画作都是色调偏暗,似乎是想说那些深藏不露的黑暗面,那时候的他还不受他们圈里人的待见,不知道他是想顺应当下,融入主流还是心变顺从了,色调逐渐明亮,笔触变得比较细腻,打算追求形似。
可惜他还是不受待见,后来他你们爱咋咋地,甩开膀子按自己想的来了,渐渐的倒是出名了,个人风格越来越明显,不再拘泥形似而是传递一种精气神,再后来,你们都知道了,他成了现代艺术之父。
三个著名的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

三个著名的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第一篇:三个著名的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三个著名的苹果改变世界的故事日前,微博上有“三个苹果”的著名段子:前天一觉醒来,IPHONE5没了;昨天一觉醒来,乔布斯没了;明天一觉醒来,国庆长假没了。
历史到今天为止有三个最著名的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现在握在乔布斯手中。
这三个苹果说明了,性爱、求知、创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三个苹果改变世界:欲望、知识、激情。
它们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门,在接过那个苹果的时候,我们都在期待去探索一个未知而充满诱惑的世界。
伊甸园的苹果──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故事西方神话传说中,苹果就被称为“智慧果”,吃了以后可以了解许多未知的东西。
据说,人类的先祖亚当和夏娃,就是偷吃了禁果,窥透了男女之间那层肉体关系,犯了严重的男女问题,被上帝从天堂贬至人间。
根据《圣经》记载,亚当与夏娃是人类的始祖。
先有亚当,后有夏娃。
上帝造天地耗时七日,在第六日用泥土捏成个泥人,然后吹了一口气,亚当便有了生命。
后来,上帝从亚当身上取其一根肋骨,制造了夏娃。
于是,夏娃也是人类之母,与“生命女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上帝还给他们建了个乐园,名为伊甸园。
树上的果子可以作为食物。
园子当中还有生命树和善恶树。
上帝让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并吩咐他们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们可以随意吃。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们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死。
”上帝告诫两人不要偷吃果实,可是夏娃听信了蛇的谗言,抵挡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
正当他们享受苹果的美味时,被上帝发现了。
亚当在惊慌失措中将一个苹果核卡在喉咙里,留下一个疙瘩。
偷吃禁果前,亚当和夏娃都不知道自己是赤身的,偷吃了禁果便有了智慧,同样也有了羞耻之心。
于是摘了无花果的叶子来遮羞,这是人类最古老的衣服──应称之为遮羞布。
上帝知道人的僭越已无法挽回,既然他具有了智慧,就应承担与智慧相称的责任。
上帝责罚罪魁祸首的蛇,砍掉其四条腿,一辈子要用肚皮走路,以泥土为食,而且还要终生与女人为敌,见到女子既咬其脚后跟,此后女子便开始怕蛇。
儿童故事画苹果赏析范文

儿童故事画苹果赏析范文以下是我整理的有关于儿童故事画苹果赏析范文,仅供参考:星期天,四个好朋友,一大早就在院子里摆好小桌子,准备画画呢。
毛毛问:“画什么呢?”玲玲说:“我们来画苹果吧。
”大家说:“好,好!就画苹果,看谁画得好。
”毛毛很快画好了一个大圆圈,涂什么颜色好呢?他斜眼儿一看,玲玲正在给苹果涂绿颜色,心里说:“对了,苹果是绿颜色的。
”他就给苹果涂上了绿颜色。
刚涂完绿颜色,毛毛又斜眼儿一看,看见冬冬画的苹果是黄颜色的,心里说:“哎,昨天妈妈买来的苹果是黄颜色的。
”他拿起黄蜡笔又涂了一层。
这时,丁丁拿着画,嚷了起来:“你们看,我画好了,画得像不像?”毛毛一抬头,看见丁丁的苹果是红颜包的,这回呀,心里又说:“啊,啊,苹果可不就是红颜色的嘛。
”他急忙又给苹果涂上一层红颜色。
你们瞧,毛毛画的苹果,画成了咖啡色的。
这可怪了!大家问毛毛:“毛毛,你画的是什么呀?”毛毛说:“我画的是苹果呀!”“有这样的苹果吗?我们可没见过。
”毛毛翘起嘴巴,说:“有,有,就是有!这苹果可真甜呢!”“没有,没有!”“有,有!”小朋友们争起来了。
玲玲说:“别争了,我们到苹果园去看看就知道了。
”他们来到苹果园里,玲玲找到一棵苹果树,树上的苹果是绿颜色的,她高兴得跳了起来:“瞧,这就是我画的苹果!”“这是我画的苹果!”冬冬找到了黄苹果。
“这是我画的苹果!”丁丁找到了红苹果。
毛毛呢?瞧来瞧去,没找到像他画的苹果,急得乱跑乱转。
忽然,毛毛听见冬冬在叫他:“毛毛,你快来!你画的苹果找到了。
”毛毛飞快地跑过去,看见冬冬弯着腰,从地上拾起一个苹果,对他说:“瞧,这不是吗!咖啡颜色的,还挺甜呢!”啊,原来是一只烂苹果!“哈哈……”冬冬、丁丁和玲玲一起大笑起来。
管苹果园的老爷爷来了,看看毛毛画的苹果,又看看冬冬手里拿着的那个苹果,也笑起来了。
他从树上摘了一个苹果,递给毛毛,对他说:“你瞧着这苹果,用心点儿,再画一张好不好?”这回呀,毛毛可不乱画了,他拿着老爷爷给他的苹果,瞧了又瞧,这只苹果一半儿红,一半儿青,还带着两片叶子。
分数的有趣故事(小学生数学课堂课件)

这下兄弟三人发愁了,不知 道怎么分,你能帮帮他们 吗??
皮皮鲁、鲁西西和小 朋友们,一起开动脑 筋。
他们想了很久,最后 终于想出了一个很巧 妙的方法。
皮皮鲁把剩下的那头 牛,归还给了借牛的 人。
兄弟三人分牛的难题, 就这样解决了。
大家说,数学中的分 数,是不是很奇妙呢。
谢谢观看
皮皮鲁拿刀比划了一 下,说:“这有什么 难的?让我来切!我 只用分成30块就能 分好。”
—————鲁西西拦住了他,说: “别急,你先说说你 是怎么分的?”
你知道皮皮鲁是怎么 分的吗?大家拿出纸, 画5个圆圈,分分 苹果得到 30 个 1/6 块。这样,6个小朋 友,每人就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分数的有趣故事(小学生数学课 堂课件)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分苹果
有一天,哥哥皮皮鲁和妹妹鲁西西,请了6 个小朋友来家中做客。妈妈拿出5个苹果,说: “家里只有5个苹果了,你们能把它们切开,平 均分给6个朋友吗?”
把两次切的苹果合起来,就有了6个 1/2块和6个1/3块。
6个 1/2 块
6个 1/3 块
6个 (1/2 + 1/3 )块
这样,就能将5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人了,每人 分别得到一个1/2块和一个1/3块。而且,所有 的苹果总共只分了12块,没有切得太碎。鲁西 西的方法,你想到了吗?
分牛
吃完苹果,皮皮鲁、鲁西西 和小朋友们出去玩。在路上, 他们看到三个年轻人愁眉苦 脸,在那儿直叹气。
两个苹果的故事

两个苹果的故事在一个美丽的果园里,有两颗苹果树,它们分别名叫小红和小绿。
小红是一颗结红苹果的树,果实饱满红润,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而小绿则是一颗结绿苹果的树,果实碧绿欲滴,清新可口。
从它们还是幼苗的时候,小红和小绿就是最好的朋友,它们一起享受阳光的温暖,感受雨露的滋润,一起成长茁壮。
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嫉妒和竞争,只有最纯真的友谊和互相的关爱。
一天,果园的主人来到果园里,他看着小红和小绿,心生一计。
他决定将小红和小绿的果实采摘下来,做成一对苹果派,送给他的朋友们品尝。
小红和小绿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它们知道,它们将会一起成为一对美味的苹果派,为主人的朋友们带来快乐和美味。
果园的主人摘下了小红和小绿的果实,将它们洗净,削皮,切片,加入了糖和香料,最后放入烤箱烘烤。
果园里弥漫着浓浓的苹果香味,小红和小绿也在烤箱里相互取暖,互相鼓励。
烤箱里的时间过得很快,当苹果派烤好的时候,小红和小绿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它们知道,它们即将一起出现在主人的朋友们的面前,为他们带来美味和惊喜。
果园的主人将苹果派取了出来,切成了两块,一块是红色的,一块是绿色的。
主人将它们摆放在盘子里,一起端到了客厅里,邀请朋友们品尝。
朋友们闻到了苹果派的香味,纷纷赞叹不已。
他们品尝了红色的苹果派,赞不绝口;又品尝了绿色的苹果派,也是赞不绝口。
他们感叹这是世间最美味的苹果派,也感叹这是世间最美好的友谊。
小红和小绿看着朋友们享用自己,它们感到非常幸福和满足。
它们明白,只有在一起,它们才能成为最完美的一对。
友谊和合作,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果园的主人也感到非常满足,因为他知道,小红和小绿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更是一种生动的寓意。
在这个故事中,小红和小绿用它们的友谊和合作,为人们展现了一种最美好的情感和价值观。
果园里的每一棵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它们用自己的果实,为人们带来快乐和美味;用自己的生命,为世界增添色彩和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次画苹果的故事
学生尤里卡在图画课上画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结果受到了图画老师米哈朵夫的否定并要求重画。
尤里卡申辩说,他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看到过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因雷劈后紧紧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他曾吃过这棵树上结的像梨一样的苹果。
听完申辩后,米哈朵夫感觉受到了嘲弄,咆哮着撕掉了尤里卡画的梨苹果,把他赶出了教室,还逼着尤里卡照他的样子画好苹果后才能回教室。
第二天,尤里卡只好把按老师要求画好了的苹果带回到教室,但在画上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米哈朵夫通过明查暗访了解到尤里卡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后,决定弄清楚究竟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
米哈朵夫开始了漫长、锲而不舍的求证。
他多方打听并千里迢迢去莫斯科登门求教著名园艺家米丘林。
经过三年的努力、等待,终于收到了米丘林在尤里卡的启发下通过嫁接术培养出梨苹果的好消息。
最后米哈朵夫又要求同学们画一次苹果,并强调要画和老师不一样的苹果,而尤里卡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尤里卡所画好的梨苹果上再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这次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这是《读者》上刊登的一则题为《梨一样的苹果》的故事。
我在阅读这个故事时,仿佛再现了自己作为老师、作为学生时曾经亲历过的类似情境,也勾起了许许多多当年在学校、在家庭、在身边所见所闻的一些酸甜苦辣的回忆。
应该相信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巨大的潜能
米哈朵夫老师一开始就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尊重孩子。
这源于老师的尊严受到了冲击与挑战,源于学生与老师的思维习惯有所不同。
米哈朵夫咆哮着撕掉作业本的举动,导致尤里卡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之下“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最终被赶出教室。
读到这里,我心中是沉甸甸的,眼前不断地浮现一个个“尤里卡”的脸庞,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暴力下无助地忍受煎熬,那呆滞的眼神、耷拉的脑袋、无声的抽泣,让人看了揪心。
可能有人会说,米哈朵夫尽管“爱发脾气,但所有的孩子还是特别喜爱上他的图画课。
”而且,这位老师也是一个敬业的“好老师”。
可是,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难道就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吗?这就是对学生的爱吗?
其实,米哈朵夫对“不识时务”的、“土头土脑”的尤里卡的态度变化就说明了一切:他在内心反思、谴责自己的所作所为,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与痛苦: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似乎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快地抖动了。
爱发脾气的米哈朵夫好像是真的病了。
他莫明其妙地自言自语,烦躁地跺脚挥手。
可是,无论他的手挥得怎样有力,总也赶不走缠在脑袋中的像梨的苹果。
无论他是多么不愿意,那些泪渍早已像一块块苦涩的盐斑深深印在他的心上了。
最后,米哈朵夫不得不去求助园艺家来消除心中的苦闷。
这一切表明,米哈朵夫在思想斗争过程中开始了自我批判,对多年来所奉行的课堂教学程式产生了怀疑,他试图通过转换课堂角色来关心、尊重学生。
从这个故事来看,老师米哈朵夫与学生尤里卡都是幸运的。
尽管遭到不公正的对待,尤里卡的身心最后并没有崩溃,也没有出现让米哈朵夫感到终生遗憾的悲剧。
而且,在米哈朵夫的愧疚与不安下,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证明尤里卡是正确的。
可是,这也不免有一些缺撼:尽管三年后尤里卡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得以清洗,故事以“皆大欢喜”结局,可是,尤里卡却饱受了三年学校生活的煎熬。
有过被老师驱赶回家、有过被同学们嘲笑经历的尤里卡还能坚持自己的主张吗?还会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吗?
尤里卡开始变了,变成能够让米哈朵夫喜欢的“乖孩子”了。
不是吗?在米哈朵夫驱赶尤里卡回家的第二天,他不就“乖乖地”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交到米哈朵夫的手中吗?假若尤里卡一直“乖”下去的话,三年后的“平反”、“正名”对他还有什么意义呢?他还能回归到三年前的那种纯真吗?他还能找回当初的自我吗?
推荐词:这个故事让我再一次认识到: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身上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相信学生就是相信自己,进而也就是尊重自己,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从内心里树立了自信与自尊,同时也获得了学生真诚友好的回应。
教师有尊严才能令人信服地追求师道。
推荐人:崔红利201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