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样水分的测定

合集下载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水分的测定方法
有许多方法可以测定煤的水分含量,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
1. 干燥法:将已经粉碎的煤样放入煤样器中,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然后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通过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含量。

这是最传统的测定方法,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2. 比重法:将煤样浸入密度较小的液体中(例如二氯甲烷),通过测量煤样下沉的深度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是非常快速和简单的,但是可能会受到其他组分的干扰。

3. 红外反射法:利用红外光的特性,通过测量煤样的红外反射光谱来判断煤样中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速度快,且不需要煤样的破坏,常用于在线监测煤水分含量。

4. 微波法:利用微波的特性,通过测量煤样微波传输的特性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速度快,但需要专门的设备。

5. 密度法:通过测量煤样的密度来计算煤样的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浸透的密度测定仪器。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择适合的测定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实际操
作中,常常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煤水分的测定,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 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 和C 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 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 仪器设备1.1 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 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 托盘天平:感量为1g 和5g 各一台。

1.4 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 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 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 煤样的制备2.1 按照GB 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 条缩制煤样。

2.2 方法A 和B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 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 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注:①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3.9.3 全水分煤样粒度小于3mm,煤样量100g 的规定改为本条的规定。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

煤的全水分测定方法煤炭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在能源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煤炭的加工和利用过程中,了解煤炭的水分含量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煤炭全水分测定方法。

一、烘干法烘干法是最常用的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加热样品,使其内部的水分蒸发出来,然后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取一定质量的煤样,将其均匀地摊放在干燥皿中。

2. 将干燥皿放入预热至恒温的烘箱中,通常烘箱温度为105℃。

3. 在规定的烘干时间后,取出煤样,迅速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4. 将冷却后的煤样称重,计算质量损失,即可得到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二、气体吸附法气体吸附法是利用煤炭对水蒸气的吸附特性来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煤样暴露在一定的湿度下,通过测量吸附在煤样表面的水蒸气量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粉碎并筛选成一定粒度范围的颗粒。

2. 将精确称量的煤样放入装有水蒸气的密闭容器中,使其在一定的湿度下平衡一段时间。

3. 取出煤样,迅速称重,并用气体吸附仪测量煤样中吸附的水蒸气量。

4. 根据吸附的水蒸气量和煤样的质量,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三、红外干燥法红外干燥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辐射加热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红外辐射能量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放置在红外辐射加热器下,使其受到红外辐射加热。

2. 同时使用红外辐射计测量样品在红外辐射下的辐射能量。

3. 根据样品的辐射能量变化,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四、微波干燥法微波干燥法是一种快速测定煤炭全水分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来计算水分含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将煤样放置在微波辐射加热器中,启动微波辐射加热装置。

2. 在一定时间内,测量样品的质量变化。

3. 根据样品的质量变化,计算煤炭的全水分含量。

总结:煤炭的全水分测定是煤炭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煤样水分的测定

煤样水分的测定

煤样水分的测定————————————————————————————————作者: ————————————————————————————————日期:ﻩ煤样水分的测定一、内水的测定1 测定原理: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2 仪器、设备:2.1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2.2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2.3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 ,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2.4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

3测定步骤: ﻫ 在预先干燥并恒重过(精确至0.0002g)的称量瓶中称取粒度小于0.2 mm 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 ,精确至0.0002g ,平摊在称量瓶中。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 3~5min 就开始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1.5h.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 n) 后,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 0.0010g.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4 结果计算: ﻫ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下式计算: Mad ==mm 1× 100 式中:M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ﻫ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ﻫm ——煤样的质量,g 。

5水分测定的精密度:水分测定的重复性如下表规定。

水分/% 重复性限Mad/%<5.00 0.20 5.00—10.00 0.30 >10.000.40附: 仪器分析(内水测定简易操作步骤)1准备好水/灰分坩埚,试验样品,样勺,检查控制线路和电源线路是否坚固好。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内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的内水分是指煤中包含的水分。

内水分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煤的燃烧性能和运输过程都有一定的影响。

测定煤的内水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蒸发法:将煤样在105度下干燥至恒重,再在60度下恒温称量煤样,直到质量不发生变化,称出质量差,即为内水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粉、煤样颗粒较小的情况。

2. 加热干燥法:将煤样在105度下干燥至恒重,然后在130-140度下加热干燥至恒重,称量煤样质量差,即为内水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样颗粒较大并且内水含量较高的情况。

3. Karl-Fisher法:将煤样加入到Karl-Fisher试剂中,待煤样中的水分与试剂中的溶剂反应完全后,测定试剂的质量差值,即为煤中的内水分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煤样水分含量较低的情况。

需要注意,以上测定方法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煤样因过度加热而发生变化。

同时还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使用合适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煤炭水分测定方法

煤炭水分测定方法

煤炭水分测定方法
煤炭水分测定是指对煤炭样品中含有的水分进行测量和分析的过程。

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煤炭水分测定方法:
1. 烘干法:将煤样在一定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烘干,然后通过质量差异计算出水分含量。

具体步骤包括:将样品放入预热至恒定质量的烘干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加热一段时间,使样品中的水分蒸发,然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并称重,计算出水分质量损失。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会导致挥发分的流失,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2. 空气离子计法:利用空气离子计测定样品所散发出的电离正、负离子数量来推算水分含量。

空气离子计通过测量样品的电离情况来间接测量其水分含量。

具体步骤包括:将样品放置在空气离子计内,测量正、负离子的数量,通过对比含水和无水样品的离子数差异,计算出水分含量。

这种方法对煤样不会造成挥发分损失,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术。

以上是两种常用的煤炭水分测定方法,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验要求来决定。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国标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商品煤样、生产煤样和煤层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全水分是指煤样在采取时所含水分的总量。

本标准规定测定煤中全水分的三种方法,其中方法A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并作为测定烟煤和无烟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而方法B和C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并以方法B作为测定褐煤全水分的仲裁方法。

方法要点:煤样在105~110℃或145±5℃的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以煤样的失重计算水分的百分含量。

1仪器设备1.1干燥箱:内附鼓风机,并带有自动调温装置,温度能保持在105~110℃或145±5℃范围内。

1.2浅盘:由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煤样。

而且盘的重量应小于500g。

1.3托盘天平:感量为1g和5g各一台。

1.4干燥器:内装干燥剂(变色硅胶或未潮解的块状无水氯化钙)。

1.5玻璃称量瓶:直径为70mm,高为35~40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1.6分析天平:感量为1mg。

2煤样的制备2.1按照GB474—83《煤样的制备方法》中第3.9条缩制煤样。

2.2方法A和B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13mm,煤样量约2kg。

方法C采用最大粒度不超过6mm,煤样量不应少于300g①。

2.3在测定全水分之前,首先应检查装有煤样的容器的密封情况,然后将其表面擦拭干净,用托盘天平(1.3)称重②,并与容器上标签所注明的重量进行核对。

如果称出的煤样毛重(即煤样与容器的总重量)小于标签上所注的毛重(不超过1%),并且能确定煤样在运送过程中没有损失时,应将减轻的重量作为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量。

并计算出该量对煤样净重(标签上煤样毛重减去容器的重量)的百分数(W1),在计算煤样全水分时,应加入这项损失,并将容器中的煤样充分地混合。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第一步:样品的准备
首先,将所要测试的煤样研磨成粉末状。

然后,将研磨好的煤样分为
两份等分样。

每一份样品的质量应保持一致,一份样品用于测定全水分,
另一份样品可以用于其它分析。

第二步:样品的称重
将一份样品称重,称得的质量为m_1,然后将该样品放入105℃±2℃
的恒温干燥器中进行恒定重量。

恒定重量指样品重量在连续称重3次的过
程中质量变化不超过0.1%。

第三步:样品的干燥
将放入恒温干燥器中的样品在105℃±2℃的条件下干燥2小时以上,直到样品质量不再变化。

根据国标的规定,样品的干燥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第四步:样品的称重和计算水分
在干燥完毕后,将样品从恒温干燥器中取出,立即进行称重,称得的
质量为m_2、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煤中的全水分含量(W):W=(m_1-m_2)/m_1×100%
其中,W为煤中的全水分含量,m_1为未干燥前煤样的质量,m_2为
干燥后煤样的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定煤中全水分时,需要使用精确的天平进行称重,并且要确保干燥过程中温度、时间以及恒温干燥器的稳定性。

此外,为了
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以进行重复测定,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水分含量。

总结起来,测定煤中全水分含量的国标方法主要分为样品的准备、样品的称重、样品的干燥以及样品的称重和计算水分这四个步骤。

通过严格按照国标的规定进行操作,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煤中全水分含量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样水分的测定一、内水的测定 1 测定原理: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2 仪器、设备: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 ,高25mm ,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分析天平:感量。

3测定步骤:在预先干燥并恒重过(精确至的称量瓶中称取粒度小于mm 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g ,精确至,平摊在称量瓶中。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 3~5min 就开始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 ,无烟煤干燥1~.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后,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4 结果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按下式计算: Mad == mm 1× 100 式中:M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5水分测定的精密度:水分测定的重复性如下表规定。

附: 仪器分析(内水测定简易操作步骤)1准备好水/灰分坩埚,试验样品,样勺,检查控制线路和电源线路是否坚固好。

2打开电源,启动计算机。

3双击《SDTGA5000a》软件4单击《设置》中的《参数设置》,水分方法[自定义水]单击《保存》5单击〈〈实验〉〉中的〈〈称样〉〉;称量项目[水分],测试方法[自定义水],试样个数[],新编号;单击〈〈开始〉〉,按提示操作(放入坩埚,加入试样),点击〈〈确认〉〉。

该试验一般需用时30min。

6实验结束后,系统进入“恒温”状态。

7退出〈〈SDTGA5000a〉〉软件,关闭计算机。

二. 外水的测定1 测定原理: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70~8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2 仪器、设备: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浅盘:有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cm2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而且盘的质量应小于500g 电子天平:感量。

3测定步骤:在预先干燥并恒重过(精确至的称量瓶中称取粒度小于13mm 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500±)g ,精确至,平摊在浅盘中。

放入预先鼓风(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 3~5min 就开始鼓风)并已加热到70~8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h ,无烟煤干燥2~3h.从干燥箱中取冷却5min 后,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4 结果计算:煤样的水分按下式计算: Mf == mm 1× 100 式中:Mf ——煤样的外水分含量,%;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 m ——煤样的质量,g 。

5 水分测定的精密度:三 全水的测定1 测定原理:空气干燥法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焦炭170~180℃)干燥箱中,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质量分数。

2 仪器、设备:干燥箱:带有自动控温装置,内装有鼓风机,并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浅盘:有镀锌薄铁板或铝板等耐腐蚀又耐热的材料制成;其面积能以大约cm2煤样的比例容纳500g 煤样而且盘的质量应小于500g ;分析天平:感量。

3测定步骤:在预先干燥并恒重过(精确至的称量瓶中称取粒度小于13 mm 以下的煤样(300-500±)g ,精确至,平摊在浅盘中中。

放入预先鼓风(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

将称好装有煤样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 3~5min 就开始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 ,无烟煤干燥1~.从干燥箱中取出冷却约5min 后,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 ,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用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4 结果计算:煤样的全水分按下式计算: Mt == mm 1× 100 式中:Mt ——煤样的全水分含量,%; 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 ; m ——煤样的质量,g 。

5水分测定的精密度:水分测定的重复性如下表规定。

灰分的测定1测定原理:快速灰化法称取一定量的在空气中干燥煤样,放入马弗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

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煤样灰分。

2 仪器、设备:马弗炉:能保持温度为815±10℃,炉膛具有足够的恒温区。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分析天平:感量; 耐热瓷板或石棉板。

3 测定步骤: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的灰皿中,称取粒度小于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g ,精确至,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的质量不超过 。

打开马弗炉炉门,将灰皿缓慢推入马弗炉中灰化,(若煤样着火发生爆燃,试样应作废)。

关上炉门(若为焦碳,应使其留有约15mm 的缝隙),开始升温,温度升至815±10℃ 开始计时,灼烧1小时。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瓷板或石棉板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 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 (焦碳15min),直到连续两次灼烧的质量变化不超过 为止。

以最后一次灼烧后的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分低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4分析结果的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按下式计算: Aad == mm 1× 100 式中:Aad ——空气干燥煤样的灰分,%;m1——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g;m——煤样的质量,g。

5灰分测定的精密度:灰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下表规定:分析(内水、灰分连测简易操作步骤)1准备好水、灰分坩埚,实验样品、样勺,检查控制线路和电源线路是否紧固好;2打开总电源,启动计算机;3双击《SDTDA 5000a》软件;4单击《设置》中的《参数设置》选择【水灰连测】,水分方法【自定义水】,灰分方法【经典快灰】,单击《保存》;5单击《实验》中的《称样》,称量项目【水灰连测】,测试方法【自定义水-经典快灰】,试样个数【】,新编号;单击《开始》,按提示称量水分样品,点击《确认》;6水分实验结束后,燃烧炉显示温度小于等于灰分进样温度时,则启动灰分进样,直到实验结束;灰分测定实验一般需60min。

7推出《SDTDA 5000a》软件,关闭计算机。

挥发分测定方法1 测定原理: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

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作为煤样挥发分。

2 仪器、设备:挥发分坩埚:坩埚高40mm、底直径18mm、口直径33mm、壁厚,并带有配合严密的盖的瓷坩埚。

坩埚总质量为15~20g;马弗炉:能保持温度在900±10℃,并有足够的恒温区(900±5℃)。

炉子的热容量为当起始温度为920℃时,放入室温下的坩埚架和若干坩埚,关闭炉门后,在3min内恢复到900±10℃。

坩埚架:用镍铬丝或其他耐热金属丝制成。

其规格尺寸以能使所有的坩埚都在马弗炉恒温区内。

坩埚钳;分析天平:感量;秒表;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3测定步骤:用预先在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的带盖瓷坩埚,称取粒度小于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g,精确至,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盖,放在坩埚架上(如果测定试样不足六个,则在坩埚架的空位上放空坩埚补位)。

将马弗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放有坩埚的架子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准确加热7min。

坩埚及架子刚放入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10℃,否则此试验作废。

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 20min)后,称量。

4焦渣特征分类: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的特征,按下列规定加以区分: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粘着——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

弱粘结——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

不熔融粘结——以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线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或小气泡)。

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 15mm 。

为了简便起见,通常用上列序号作为各种焦渣特征的代号。

5结果计算: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按下式计算: Vad == mm 1×100–Mad 式中:V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挥发分,%; m1——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g ; m ——煤样的质量,g ;Mad ——空气干燥煤样的水分含量,%. 6 挥发分测定的精密度:挥发分测定的重复性和再现性如下表规定:附:仪器分析(挥发分测定简易操作步骤)1、准备好挥发分坩埚、坩埚盖、坩埚托、实验样品、样勺、检查控制线路和电源线路是否紧固好;2、打开总电源,启动计算机;3、双击《SDTGA 5000a 》软件;4、点击《检测》选择里面的“清除残留坩埚”点击“燃烧盘”,仪器开始清理。

5、坩埚清理结束后,单击《设置》中的《参数设置》,选择【放弃挥发分试样丢样】,单击《保存》;6、单击《实验》中的《称样》,称量项目【挥发分】,测试方法【挥发分】,试样个数【】,新编号;单击《开始》,按提示操作(放坩埚、加试样、盖上坩埚盖),点击《确认》,实验开始;7、实验结束后,燃烧炉自动进入“降温”状态;8、推出《SDTGA 5000a》软件,关闭计算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