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组古汉语近义词辨析
汉语近义词辨析大全

汉语近义词辨析大全[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撰”指编纂、编写。
“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变幻与变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义。
“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换与更换]意思相似,与词语搭配时有不同。
“更换零件”、“更换领导人”、“变换手法”、“变换姿势”,不能互换。
[背弃与背离] 1.程度“背弃”较重,“背离”较轻。
2. “背弃”是自觉行动;“背离”可以是自觉行动,也可以是不自觉行动。
[崩溃与瓦解] 1. “崩溃”着重在破坏程度很深,“瓦解”重在分裂程度很深,因此,“崩溃”词义较“瓦解”重。
2. “崩溃”常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体系等,“瓦解”常用于组织等。
3. “崩溃”不能带宾语,瓦解可以,如“瓦解敌人”。
[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蔑视、鄙视、藐视] 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
(“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逼迫与强迫] “逼迫”程度比“强迫”深。
“强迫命令”“强迫劳动”。
“强迫降落”不能与“逼迫”互换。
[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
“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
“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
“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
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庇护与袒护] “庇护”有意识、目的的掩护;“袒护”是由于偏爱或出于私心而无原则的加以偏袒保护。
古代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

(3)動作行為的方式與情態不同。 [商——賈]都指做生意的人。“商”指運貨販賣的生意人,“賈”指囤積營利 的生意人,所以有“行商坐賈”的說法。 [提——攜]都指用手握物運物,但方式不同,“攜則相並,提則有高下”(段 玉裁語),所以“提撥”“攜手”中的“提”“攜”是不能互換的。 (4)詞義範圍大小不同。 [法——律]都有法律,法令的意思,但所指範圍不一樣,法指法則、制度,範 圍大;律,範圍小,多指具體的刑法條文。 [告——訴]都有“告知”的意思,但“告”是一般的告知,而“訴”特指所說 痛苦或者說冤屈,範圍小。 (5)詞義輕重、程度不同。 [飢——餓]一般情況下是相通的。對言時有別:飢指一般的餓,餓指一點東西
都沒吃,嚴重饑餓。 [盟——誓]都有“誓”的意思,但詞義輕重不同,《周禮》鄭玄注:“大事曰 盟,小事曰誓。”
2.從語法功能上辨析 [之——其]பைடு நூலகம்能做第三人稱代詞,與現代漢語的“他”或“它”相當。但“之” 只能用作賓語,“其”只用作定語或主謂詞組中的主語。 [恥——辱]用作名詞時是同義詞,但當他們用作及物動詞時,意義不同;“恥”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二、同義詞的類型
1.本義和本義相同的同義詞
[樹——藝] 上古同義,本義都是種植。《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食之粟,伯 夷之所樹與?”《詩經·唐風·鴇羽》“不能藝黍稷。”《孟子·滕文公上》“樹藝五 穀。”“樹、藝”可以連用。
2.本義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封——疆]“疆”的本義是疆界、界限。“封”的本義是用手培土種植樹木。 因邊界往往要聚土植樹為標誌,“封”就引申指疆界,《左傳·僖公十三年》“既 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杜注:“封,疆也。”《戰國策·燕策》“國之有封疆, 猶家之有垣牆。”“封疆”同義連用。
相近词辨析

相近词的辩析0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02、爱护、爱戴:适应对象不同,前者上(长辈)对下辈,后者下(幼)辈对上(长辈)。
03、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04、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05、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06、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07、表率、表帅:“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
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
“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
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
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
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整理]古代汉语近义词
![[整理]古代汉语近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b77bb32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64.png)
古代汉语近义词同义词及其辨析一、古代汉语同义词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陶渊明《杂诗》二)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
(鲍照《代东武吟》) 1、同义词的定义同义词就是彼此可互训,在某一个意义上相同或者相近的一组词。
偷、窃:“偷”在古代汉语中的常用义是苟且,得过且过,又有刻薄、不厚道义。
如张衡《东京赋》“示民不偷”;窃,古代常作谦词,表私自、私下,又用作副词,表暗中、暗暗地,但从两汉以后,在“暗中盗取他人财物”上,它们是相同的,《孔乙己》“窃书不算偷”。
学习同义词应注意问题A、同义词是相对的,古汉语同义词是随着词汇的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因而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有些词可能在上古同义,到了中古或近古则不同义,反之,有些词在上古可能不同义,到了中古或近代却变成了同义词,因此对于古汉语同义词,既要从共时的方面去考查,又要从历时的角度去考虑。
好、美好:上古两义:美,特指女子貌美;良、善、优义。
《国策· 赵》“鬼侯有子而好”;《陌上桑》“秦氏有好女”;《列子· 杨朱》“贤愚好丑,成败是非”;但后来“美丽” 这个意义消失了,只剩下“良、善、优” 义,跟“坏、劣、差”相对,不再与“美” 构成同义关系了。
徐、慢徐的本义是慢走,慢的本义是怠慢、傲慢。
从本义来说,不是同义词。
后来慢引申为缓慢,在这个意义上与徐构成了同义词。
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徒、步本义是步行,《易· 贲卦》“舍车而徒”;《庄子· 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后由于引申,两词意义越来越远,“徒”由“步行”引申为名词步兵、徒众、门徒:《左传· 宣2》“倒戟以御公徒”;《论语· 微子》“是鲁孔丘之徒与?” 又为形容词空:《孟子· 离娄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步”由“步行”引申为“脚步”:《东京赋》“驾不乱步”(驾:驾车的马);量词,举足两次为一步:《荀子· 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六尺:《史· 秦始皇本纪》“六尺为步”。
《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一)请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 1. 假、借 2. 更、改 3. 作、为 4. 请、求 5. 至、致 6. 锐、利 7. 完、备 8. 贫、穷 9. 三、参 10. 十、什 11. 时、世、期 12. 官、吏 13. 权、衡、度、量1.假:上古只用“假”表示“借用”,不用“借”。
借:中古多用“借”而不是“假”。
2.更:改变、调换、替代、交替。
改:改变。
3.作:本义为站起来,用于“做”时候也常含有“兴起”、“创造”、“建立”。
为:只表示“做”或“治理”。
4.请:请对方允许我做某事。
求:请对方做某事。
5.至:“到”,不及物动词,“招致”、“导致”。
致:“使到来”,及物动词,“到来”。
6.锐:锋芒尖锐。
利:刀刃快。
7.完:全,侧重完整。
备:全,侧重数量上“什么都有”。
8.贫:缺乏衣食金钱,与“富”对立。
穷:不能显贵,与“通达”对立。
此外:困穷=贫困。
9.三:表示1+2的数目,或极数。
参:只用于“三分”或“合而为三”。
10.十:用于基数词和序数词,可表示“十倍”、“十分”,不作为表示单位的“十”。
什:不用于基数词和序数词,可以表示“十倍”、“十分”,可作为表示单位的“十”。
11.时:四时时令→时间、时候、时代。
期:固定的时期→期限、时间。
世:时代。
12.官:机构职务,后代可指称一般行政职务。
吏:指人,上古包括大官小官,后代专指政府办事人员,有时也可指代高级官员。
13.权:秤锤。
衡:秤杆。
度:长度。
量:容量。
(二)请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1.归、还 2.游、游 3.采、采、彩、彩 4. 振、震 5.援、持、操、把、秉 6.征、伐 7.获、获 8.帝、王、皇 9.众、庶 10.躬、身 11.领、颈 12.仇、雠1.归:特指回家、回国。
还:回来。
2.游:与水有关,不能写成游。
游:与行走有关,都可以写成游。
3.采:本字,即采取。
彩:彩色的“采”的分化字。
采:采摘的“采”的分化字。
彩:彩绸的“采”的分化字。
古今同形异义词辨析二十例

古今同形异义词辨析二十例1、【把握】古义:握,拿在手里。
如: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走遍)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论贵粟疏》)今义:一指抓住,多指抽象事物,如“把握时机”;二指做事成功的可靠性,如“你今年考上大学有把握吗?”2、【百姓】古义:一是百官。
如:百姓,百官也。
(《国语》)二是贵族。
如:百姓,群臣之父子兄弟也。
(《尚书》)三是老百姓。
如: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
(《史记·陈涉世家》)今义:人民。
3、【暴露】古义:一是显露,暴读pù,如: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
(《教战守策》)二是冒风雪,暴读pù,如:使君感怒,以暴露于教邑之野。
今义:显出、显露,呈现。
如:学生中暴露一些思想问题。
4、【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今义:品质恶劣,常用作贬义。
如:真想不到,他竟会这样卑鄙下流。
5、【北面】古义:指两个人背靠背坐着,后专指四个方向之一,与“南”相对。
如:引(率领)军北还。
(《赤壁之战》)6、【布衣】古义:平民。
上古的老百姓,只能穿麻布衣服,不能穿丝绸品,所以“布衣”就成了老百姓的代称。
如: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今义:布制的衣服。
如:他和普通老百姓一样,过着布衣素食的生活。
7、【不必】古义:两个单音词,意即不一定。
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如:这道题我已经会做了,您不必给我讲了。
8、【不避】古义:不比……差,不亚于,不次于。
如: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今义:不躲避,不躲开。
9、【不过】古义:不得超过,不会超过。
如: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今义:一是副词,表示不超过某种范围。
如:她上大学时候,不过17岁。
二是连词,表示转折,但不是全面扭转,而是部分不够,或者是一定程度的修改。
古代汉语同义词及其辨析

[治——理]“治”的本義是治水,“理”的本義是雕琢、加工玉石,《韓非 子· 和氏》“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經過詞義的引申發展,由個別到一般, 兩個詞都有治理、管理義,也就形成了一組同義詞。
三、辨析同義詞的方法
1.從詞義差異上辨析
(1)所指事物的形狀、用途、質地不同。 [府——庫]都是藏財物的地方,但“府”指收藏文書、財寶的庫房。《說文》: “府,文書所藏也。”“庫”是藏兵器、戰車的庫房。《說文》:“庫兵車所藏 也。”二者用途有別。 [型——範——模]都是指製造器物的模型,但質地不同,土做的叫型,木頭 做的叫模,用金屬做的叫範(一說用竹子做的叫範)。 (2)所指物體部位不同。 [股——肱]都是身體的一部分,股指大腿,肱指手臂。 [身——體]都可泛指人的身體,但“身”指從頸到股的部分;“體”指兩手兩 脚。
2.本義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封——疆]“疆”的本義是疆界、界限。“封”的本義是用手培土種植樹木。 因邊界往往要聚土植樹為標誌,“封”就引申指疆界,《左傳· 僖公十三年》“既 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杜注:“封,疆也。”《戰பைடு நூலகம்策· 燕策》“國之有封疆, 猶家之有垣牆。”“封疆”同義連用。 3.引申義和引申義相同的同義詞
古代漢語同義詞及其辨析
一、什麼是同義詞
從詞義關係方面考察,同義詞可分為三類:
1.意義完全相同的同義詞(稱為等義詞)
犬——狗;黎民——黔首;余——我;寡人——不穀
2.在某一點上意義相同即部分相同的同義詞(相對同義詞)
和“並力”義。 [遇——逢——遭]在“碰見”義上相同,但“遇”還有“對待”“待遇”義; “逢”還有“迎接”“迎合”義;“遭”還有“遭受”義,又可作動量詞。
[誅——戮]在“殺”義上相同,但“誅”還有“譴責”義,“戮”還有“侮辱”
古代汉语近义词辨析

古代汉语近义词辨析
古代汉语的近义词辨析较为复杂,往往需要考虑语境、用法和语感等方面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汉语近义词辨析:
1. 天地/宇宙:都指广阔的空间,表示宇宙的范围。
天地一般
指自然界,有时也指整个宇宙;宇宙则更强调广阔范围的宇宙。
2. 真实/真理:真实表示事物存在的事实,真相;真理则指宇
宙间存在的客观规律和真相。
3. 知识/智慧:知识指具体的学问内容或信息,智慧则更强调
对事物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4. 快乐/幸福:快乐指短暂的情绪愉悦,幸福则指长期的生活
满足和愉悦。
5. 发展/进步:发展强调事物自身的成长和壮大,进步则指向
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
6. 爱/恨:爱指对他人产生的喜爱、关心和保护等情感,恨则
指对他人产生的憎恶、愤怒等情感。
7. 心/思:心指生理器官,同时也指心灵、感情等;思则指思考、思索。
8. 永恒/永久:永恒指没有终止和穷尽的状态,永久则指长时
间的保持和延长。
9. 青春/朝气:青春指年轻时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朝气则表示生命的蓬勃和旺盛。
10. 思念/思索:思念表示对远离或失去的人或事物的思考和怀念,思索则指沉思、苦思冥想。
以上只是一些典型的近义词辨析,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需要具体的语境来进行更准确的辨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 过 从 两 三 骑 而 已 ”( 《北 史·列 传 “衣不暖肤” ( 《商君书·算地》) 。 ( 《荀子·非十二子》) ;“谤”一般指
第十一之于谨》) ; 两马并驾一车为
6.寝·卧·眠·寐·睡·觉
公 开 地 指 责 , 如“ 厉 王 虐 , 国 人 谤
“ 骈 ”, 如 “ 骈 驰 翼 驱 ”( 嵇 康 《琴
1.逃·遁·亡
中 奉 礼 的 是“ 仙 ”, 如“ 玄 都 观 里 桃 的 意 思 ,“ 哀 ” 的 感 情 色 彩 要 重 一
三者都指逃离某地, 但“遁”多 千 树 , 尽 是 刘 郎 去 后 栽 ”( 刘 禹 锡 些 , 如“ 君 将 哀 而 生 之 乎 ”( 柳 宗 元
指 悄 悄 溜 走 , 不 知 去 向 , 比“ 逃 ”更 《 元 和 十 年 自 郎 州 召 至 京 师 戏 《捕蛇者说》) ;“悼”则是悲痛的意
锄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奉祀的是“神”, 如“唯诵佛经, 修营
( 孙亚玲 山东莱州市文峰中
塔 庙 而 已 ”( 《晋 书·列 传 六 十 三 之
学 ; 261400 赵 大 勇 山 东 莱 州 市
何 准》) ;“ 寺 ”是 佛 教 的 , 其 中 奉 祀
程郭镇中学; 261400)
48
语文教学通讯
同 驾 一 辆 车 的 四 传·僖 公 二 年》) ;
9.崩·薨·卒·死·没
“ 汉 兴 …… 自 天 子 不 能 具 钧 驷 ” “卧”是趴在几上睡觉, 引申为躺在
这五个词都是指人死的意思,
( 《史记·平准书》) 。
床 上 , 也 不 一 定 睡 着 , 如“ 隐 几 而 它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等
备教
本版主持 ● 佩 兰 E - m a i l : p l @ y w t d . c o m . c n
"备 / 教 / 参 / 考 /
十组古汉语近义词辨析
#孙亚玲 赵大勇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 会 的是“佛”, 如“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
7.哀·戚·悲·悼
遇到许多意义相近的词, 如果不清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杜 牧 《江 南 春 绝
2007 . 12B
这四个词都是表示携带东西
和“ 馑 ”常 连 用 , 五 谷 没 有 收 成 叫 时 时 睡 , 弗 听 ”( 《史 记·商 君 列 的方式,“负”是背, 如“命夸娥氏二
“ 饥 ”, 蔬 菜 和 野 菜 都 吃 不 上 叫 传》) ;“觉”是睡醒的意思, 如“觉而 子负二山, 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馑”, 如“征赋钱粟以实仓库, 且以 起” (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 ( 《愚公移山》) ;“任”是抱, 如“悲灵
3.饥·饿·馑
卧” ( 《孟子·公孙丑》) ;“眠”的本义 级制度的森严。“天子死曰崩, 诸侯
“饥”指一般的肚子饿, 与“饱” 是闭上眼睛( 与“瞑”同字) , 引申为 死曰薨, 大夫死曰卒, 士曰不禄, 庶
相对, 如“饥渴而顿踣” ( 柳宗元《捕 睡眠, 如“余娥之山有兽焉, 见人则 人曰死。” 《礼记·曲礼》 “没”等于说
蛇者说》) ;“饿”指严重的饥饿, 指 眠” ( 《山海经·东山经》) ;“寐”是睡 “去世”, 后来写作“殁”。
没 有 饭 吃 而 受 到 死 亡 的 威 胁 , 如 着, 如“夙兴夜寐” ( 《诗经·卫风·
10.负·任·担·荷
“饿其体肤” ( 《〈孟子〉二章》) 。 “饥” 氓》) ;“睡”是坐着打嗑睡, 如“孝公
这几个词都有睡觉的意思, 其 王” ( 《国语·周语上》) ;“讥”是微言
赋》) ; 三 匹 马 拉 一 辆 车 为“ 骖 ”, 如 中“寝”指在床上睡觉, 或病人躺在 讽刺, 如“讥骂舌如刀” ( 孔平仲《寄
“载骖载驷” ( 《诗经·小雅·采菽》) ; 床上, 不一定睡着, 如“寡人夜者寝 从道》) 。
国”(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皮”, 如“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8.诽·谤·讥
2.骑·骈·骖·驷
( 《左传·僖公十四年》) ; 去掉毛的
这三个词都是指责别人的过
这几个词均与马有关, 其中一 叫“ 革 ”, 如“ 羔 羊 之 革 ”( 《诗 经·召 错或短处, 但是“诽”是指背地里议
人一马为一“骑”, 如“每朝参往来, 南·羔羊》) ;“肤”专指人的皮肤, 如 论、嘀咕, 如“不诱于誉, 不恐于诽”
救 饥 馑 , 备 军 旅 也 ”( 《韩 非 子·显
均之任石” ( 郭璞 《江赋》) ;“担”是
学》) 。
挑, 如“鬼言, 步行太迟。可共递相
4.庙·寺·观
担, 何如” ( 《搜神记·宋定伯捉鬼》) ;
这三者都是供奉祭祀神佛的
“荷”是扛, 如“晨兴理荒秽, 戴月荷
处 所 , 但“ 庙 ”是 一 般 的 庙 宇 , 其 中
隐 蔽 , 如“ 楚 师 夜 遁 ”( 《左 传·庄 公 赠》) 。
思, 多用于对死者表示沉痛悼念,
二十八年》) 。而“亡”特指逃亡到国
5.皮·革·肤
如“ 潘 岳 悼 亡 犹 费 词 ”( 元 稹《遣 悲
外, 如“寡人出亡二十年, 乃今得反
“ 皮 ”、 “ 革 ”指 兽 皮 , 带 毛 的 叫 怀》) 。
这四个词都有悲伤的意思, 但
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很容易 句》) ; 另外寺大庙小, 从规模上说, “ 戚 ”字 一 般 是 表 示 忧 苦 、悲 哀 , 如
产生混淆。希望以下的辨析会为你 “寺”至少由三个大殿构成, 否则只 “言之, 貌若甚戚者” ( 柳宗元《捕蛇
带来一些帮助。
能称为“庙”。而“观”是道教的, 其 者 说》) ;“ 哀 ”与“ 悲 ”有 怜 悯 、同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