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
实验目的
1.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及变化过程;
2.激发幼儿对水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3.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能力。
实验材料
1.水果冰糕或冰棒;
2.盛装水果冰糕或冰棒的盘子;
3.其他形状不同的小冰块。
实验步骤
1.给每个幼儿发放一根水果冰糕或冰棒并请他们品尝。
2.让幼儿观察、感受冰糕或冰棒的冷度。
3.鼓励幼儿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思考水果冰糕或冰棒产生
的原因。
4.教师出示其他形状不同的小冰块,让幼儿观察颜色、形状、温度等方
面有哪些不同。
5.采用分组形式,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形状的小冰块,让小组成员合作
进行观察、讨论,发现小冰块的冰层和夹心的状态,然后用手轻轻捏一下,让他们感受夹心的温度差异。
6.整个班级讨论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每个小组讲述最后的结论。
7.根据幼儿的观察和探究,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夹心冰块比单一冰块更
难融化。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对水的三态及变化过程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激发了他们对水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感性认知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中,幼儿们自己动手参与其中,通过分组合作,更好地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实验延伸
1.给幼儿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容器,让他们将冰块放在不同的容器中,
在观察过程中,让幼儿体会到温度与容积之间的关系。
2.可以制作一些异色冰块,让幼儿将异色冰块放在一起,观察它们在融
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关键词
三态,夹心冰块,观察,探究,合作。
幼儿园小班教案《夹心冰块》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夹心冰块》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夹心冰块的制作过程。
2.能够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手工制作。
3.能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
1.材料:塑料冰块模具、果汁或饮料、冷冻库。
2.工具:搅拌勺、碗。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夹心冰块,并引导学生猜测制作方法。
2.操作步骤:
–步骤一:将果汁或饮料倒入冰块模具中,放入冷冻库。
–步骤二:等待冰块凝固,取出部分冰块。
–步骤三:在取出的冰块上放入另一种果汁或饮料,继续冷冻。
3.制作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品尝夹心冰块,并鼓励学生分享感受及制
作过程的体验。
四、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制作夹心冰块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
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个人攀比心理较重,容易发生抢夺材料的情况,需要加强班级约束力度。
同时,部分学生对制作过程缺乏耐心和细心,需要引导他们重视每一个步骤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细致能力。
五、延伸活动
1.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带回家中制作夹心冰块,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
增强家校互动。
2.制作展示:学生可以将制作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展板展示给其他班
级或家长观看。
3.创意改良:学生可以尝试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其他食材或颜色,尝试不
同的夹心冰块组合。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既获得了实践经验,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日后
的学习和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幼儿园小班教案《夹心冰块》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夹心冰块》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学会制作夹心冰块,提高幼儿动手本领2. 培育幼儿团队合作意识3. 培育幼儿对水果的认得和养成食用水果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1. 制作夹心冰块的步骤2. 学会合作与共享三、教学准备:1. 材料:水果(西瓜、草莓、橙子等),冰块模具,矿泉水,刀,板,勺子2. 工具:制作冰块的冰箱和冷冻室四、教学过程:1. 热身: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夹心冰块”,请幼儿们想一想,什么样的水果可以做成夹心冰块。
老师引导幼儿们回忆并说出各种水果的名称,然后向他们呈现已准备好的水果。
2. 导入:老师呈现冰块模具并解释其用途与操作方法,然后向全班呈现如何将水果切成小块状,并进行装模具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尝试或察看,检查他们是否已理解与把握制作夹心冰块的方法。
3. 实践操作:幼儿分为小组,每组四人。
步骤一:准备水果每位幼儿拿到一个水果,共有四种水果(西瓜、草莓、橙子、葡萄),分别切去果皮并切成小块状。
步骤二:制作冰块每组共享两个冰块模具,将水果放入模具内,加入矿泉水,若干时间后取出放入冰箱冷冻室,待冰块凝固后取出即可。
步骤三:品尝冰块制作完毕后,老师将冰块取出并放在盘子里,让幼儿们品尝。
在品尝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水果做出不同的评价,并引导幼儿们共享本身的感受与了解。
4. 总结反思:幼儿园小班将夹心冰块活动作为一节教学内容,同时也作为一个综合性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如何制作冰块,还可以了解不同水果的颜色、口感和营养价值,并由此养成良好的食物习惯,同时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紧要性。
在这一活动中,需要老师具备以下几点本领:1. 导入教学,引导同学激发爱好在开始本次活动之前,老师需要带领同学做一个“热身”,并简单地介绍活动主题,引导同学激发爱好。
2. 训练幼儿的操作技能制作夹心冰块需要肯定的操作技巧,包括切水果、分装、注水等。
为了训练幼儿的操作技能,老师需要耐性地引导幼儿学习并亲自示范,让幼儿在不断的实践中渐渐把握相关技能。
小班教案夹心冰块

小班教案夹心冰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冰块的特性,知道冰块是由水冻结而成的。
2. 学习用颜料在冰块上作画,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
3. 通过制作夹心冰块,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感受冰块带来的清凉,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
二、教学准备:1. 透明塑料杯若干个2. 颜料若干瓶3. 画纸、画笔4. 冰块模具5. 盐三、教学内容:1. 冰块的特性:讲解冰块是由水冻结而成的,感受冰块的凉爽。
2. 颜料在冰块上作画:教授幼儿如何用颜料在冰块上作画,引导幼儿发挥创意。
3. 制作夹心冰块:讲解制作夹心冰块的步骤,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幼儿观察透明塑料杯和颜料,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颜料画在冰块上。
2. 讲解冰块的特性:向幼儿讲解冰块是由水冻结而成的,让幼儿感受冰块的凉爽。
3. 颜料在冰块上作画:教授幼儿如何用颜料在冰块上作画,引导幼儿发挥创意,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夹心冰块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评价幼儿在颜料作画过程中的创意和想象力。
3. 收集幼儿制作的夹心冰块,观察冰块的冻结情况,评估幼儿对冰块特性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观幼儿制作的夹心冰块,让家长共同体验亲子制作的乐趣。
2. 环境布置:将幼儿制作的夹心冰块放置在幼儿园的公共区域,让其他年级的幼儿和家长欣赏。
3. 科学实验:组织幼儿进行冰块融化实验,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探讨冰块融化的原理。
七、教学反思:2. 幼儿反馈:听取幼儿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建议,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 家长沟通:与家长交流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八、教学resources:1. 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冰块的特性和制作夹心冰块的步骤,方便幼儿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
2.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冰块制作的视频资料,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块在不同物质中的融化速度。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实验材料:冰块、盐、糖、水、小碗、勺子、计时器。
2.实验步骤:制作夹心冰块,观察冰块在不同物质中的融化速度。
三、教学过程1.引入话题(1)教师展示一块普通的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块的特征。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冰块是如何形成的吗?冰块放在不同的物质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制作夹心冰块(1)教师将冰块放入小碗中,然后加入适量的盐、糖,搅拌均匀。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夹心冰块的制作过程,并讲解盐、糖对冰块的影响。
3.实验观察(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在不同物质中的融化速度,并记录观察结果。
4.分析讨论(1)教师与幼儿一起分析观察结果,讨论冰块在不同物质中融化速度的原因。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可以加速冰块融化的物质吗?四、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2.评价幼儿在分析讨论环节的发言,了解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反思1.教师应在实验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2.在分析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3.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尝试制作夹心冰块,观察冰块在不同物质中的融化速度。
2.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七、教学资源1.网络资源:关于冰块融化的科普文章、视频。
2.教学工具:计时器、小碗、勺子、盐、糖、冰块。
八、教学建议1.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实验步骤,确保幼儿理解。
2.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避免幼儿误食实验材料。
3.教师在分析讨论环节,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本节课通过制作夹心冰块,让幼儿了解了冰块在不同物质中的融化速度,培养了他们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

幼儿园小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物理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感知和探索不同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两块冰块、夹心饼干、保鲜膜、盘子、温水。
2.教具:实验记录表、实验报告纸。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拿着两块冰块问幼儿:“这两块冰块你们知道怎么来的吗?”幼儿进行回答。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从冰冻水变成冰块,是不是发生了变化?变化的过程是什么样的?2.实验操作:(1)教师拿出冰块放在大盘子里,让幼儿们仔细观察。
(2)教师拿出夹心饼干,问:“幼儿们知道夹心饼干里面是什么吗?”幼儿进行回答。
然后,教师打开夹心饼干,将其中一块饼干放在冰块上。
(3)教师给每个幼儿一块冰块和一块夹心饼干,让幼儿们自己实验。
a. 将夹心饼干放在冰块上,观察夹心饼干和冰块之间会发生什么变化。
b. 尝试用手接触冰块和夹心饼干的不同部位,感受它们的温度差异。
c. 考虑冰块融化的时间差异,探究夹心饼干的绝热性。
3.实验记录:幼儿动手实验的同时,教师进行观察记录和引导,帮助幼儿完整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幼儿得出结论:夹心饼干放在冰块上,冰块会融化成水,原来快发露出来。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总结实验中的物质变化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点。
五、拓展活动:1.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发挥,利用实验中的材料进行其他的变化观察和探究。
2.教师可以带领全班幼儿一起制作夹心冰块,并观察和感知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相互作用。
六、教学反思:1.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观察和感知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提问引导和实验记录,培养了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实验活动中除了幼儿的参与外,还可以更多地利用教具和材料进行示范展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夹心冰块》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夹心冰块》教案课题:夹心冰块教学目标:1. 了解夹心冰块的制作原理。
2. 学会制作夹心冰块。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回顾冰块和溶解的概念。
2. 提问引入新课:你知道夹心冰块是怎么制作的吗?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夹心冰淇淋?二、呈现夹心冰块制作原理(10分钟)1. 配备小班实验室,并分组给每组一块夹心冰块。
2. 用盐水搅拌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3. 冰块外层融化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会外层融化而不是内层?三、制作夹心冰块(25分钟)1. 制作材料准备:冰块、盐、水、碗、勺子。
2.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制作夹心冰块:a. 在碗中放入冰块。
b. 加入适量的盐。
c. 加入适量的水。
d. 用勺子搅拌均匀。
3. 学生分组制作夹心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并记录。
四、小结及展示(5分钟)1. 小组展示制作的夹心冰块,让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2. 练习说出制作夹心冰块的步骤及原理。
3. 对制作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教学反思这堂科学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制作夹心冰块的原理和过程。
整个课堂活动分为导入、呈现、实践和小结四个环节。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和提问引入,唤起了学生对冰块和溶解的记忆,从而为制作夹心冰块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呈现环节,我利用小班实验室的设备和夹心冰块的展示让学生亲身观察和体验到夹心冰块的制作过程,引出了夹心冰块融化的原理。
在实践环节,我为学生准备了制作夹心冰块的材料,并通过引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制作夹心冰块,并观察记录冰块的变化。
在小结和展示环节,我引导学生将制作夹心冰块的步骤和原理进行总结,并让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夹心冰块,以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地采用实践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夹心冰块》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夹心冰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 1. 理解物质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和熔化过程; 2. 理解夹心冰块的制作原理; 3. 发展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夹心冰块制作所需的材料:水、小塑料袋、果汁或者果酱–实验器材:冰块、一个小锅、火源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问:“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解释,并扩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探究(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水的三态变化及凝固与熔化的过程,带领学生探究其原理,并夯实基础知识。
3. 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夹心冰块的制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将果汁或者果酱放入小塑料袋中;–将小塑料袋放入一个大塑料袋,加入适量的水;–将大塑料袋封好,放入冰箱冷冻;–待冰块凝固后,取出即可。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夹心冰块的制作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果汁或者果酱会保持在冰块中。
4. 学生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步骤,自行制作夹心冰块。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5. 实验结果观察和讨论(10分钟)•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夹心冰块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制作夹心冰块所运用的科学原理。
6. 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教学反思,包括以下问题:- 你对本节课的实验有什么看法?- 你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 你对夹心冰块的制作原理有什么疑问? - 你还有什么其他想要了解的问题?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与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特别是水的凝固和熔化过程。
学生通过制作夹心冰块的实验,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一些有趣的问题,教师也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案详案《夹心冰块》
一、活动来源:
小班科学活动《夹心冰块》,选自于建构式课程《热和冷》的一个活动。
该活动选自于冬天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冰作为活动内容,又因为冰的凉让幼儿有着最真切的体会,幼儿对此活动的热情是非
常高涨的。
该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冰的凉和
易融化的一个特点,可以说活动的选材非常贴近于幼儿的生活和兴趣。
二、活动实录:
活动目标:
⒈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冰的凉和易融化的特征。
⒉会借助工具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的原来目标是:⒈在情境下操作,感知冰的凉和易融化的特征。
⒉能够借助工具解决简单的问题。
可以说这样的修改,使得
目标更加的具体可行,使教师方便操作,也更贴近幼儿的生活。
】
活动准备:
⒈辅助工具:吸管、鹅卵石、温水
⒉事先将一些小礼物,如雪花片、各种形状的小纸片放于冰块中。
【本次活动的冰是幼儿容易接触到的事物,吸管、鹅软石、温水,三件事物都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可以活动的材料来自
于生活中,作用于生活中。
(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同时注意吸
管要用大号的奶茶吸管,这样方便幼儿较快地达到吹就能吹出洞洞,冰易融化的特点。
原课程中活动准备⒈辅助工具:罐子、盆、木制小榔头等。
⒉事先将一些小礼物,如雪花片、小粘纸等,冻在冰块中。
说明:冰块的制作非常容易,但是要将粘纸夹在中间就不太容易了。
我们做法是:先在小的牛奶杯中放少量水,将雪花片放在其中,雪花片会浮在上面,等有些许冰住的时候再放满水,这样夹心冰块
就完成了。
】
活动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知冰的凉和易融化的特征难点:怎样将礼物从冰中取出
活动过程:
⒈体验冰块的特征
⑴今天老师给大家每人准备了一块冰,请你去摸摸、看看、说说,冰块是怎样的?
⑵幼儿自由体验⑶集中:这些冰块是怎样的?(硬硬的、凉凉的)
这些冰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里面都有小东西)【该环节主要是让幼
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体验冰凉的特点,其实这是冰给
人最明显的一个特征。
该活动也是幼儿在家中经常玩的一件事情。
】
⒉尝试用各种方法取出小礼物
⑴冰块里的这些东西其实是我送给你们的小礼物,可怎么把冰块里的小礼物取出来呢?老师给大家准备了鹅卵石、吸管、温水,请选
择其中的一件,想一想、试一试,将小礼物取出来。
⑵幼儿操作⑶集中:你有没有取出我送给你的小礼物?(请你将小礼物放在自己口袋里)你是怎样取出来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师现
场演示)
师小结:鹅卵石可以将冰块击碎将小礼物取出来。
吸管可以吹出风将冰块融化取出小礼物;放在温水里,冰块受热融化掉了。
【该环节是让幼儿利用鹅软石、吸管、温水,尝试将冰块中的礼物取出来。
选用的这三种材料都是生活中非常容易接触到的,同时
这三种材料代表着将礼物取出的三种方法即鹅软石是击碎法、吸管
是靠风力加速冰的融化、(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温水是遇热融化。
这三种方法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容易使并融化的方法。
这样幼儿
在操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另一方面也了解了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
⒊经验迁移
⑴冰融化的方法还有许多种呢,请你想想那除了刚刚我们用到的这些工具,还可以利用什么也可以将冰块融化?(在太阳下晒、用吹风机吹、用手悟)
⑵那接下来大家说的这些方法请你在家和幼儿园去试一试,将结果告诉我们。
【此环节是一个经验的延伸,上两个环节虽说利用了生活中的材料解决了生活中的事情,但是毕竟还是在学习的活动中。
该环节可以说充分地回到生活中,即请幼儿想想: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哪些方法使冰融化,这样就让幼儿在生活中真真切切地试一试,让幼儿感受到了冰易融化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