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独立意识

李清照的女性独立意识简介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也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文学家之一。
她以其精湛的才华和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而闻名于世。
除了她的文学作品外,李清照还展现了令人钦佩的女性独立意识。
经历和背景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她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
当时儿童教育重男轻女,但李清照的父亲却重视她的才能,并给予她与兄弟一样的教育机会。
这种平等待遇使得李清照具备了较高水准的文学素养。
文学成就李清照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并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对自己内心世界深入思考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这反映出了她对自由与个性发展追求的渴望。
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李清照的作品传达了她对女性角色固有限制的不满。
她不仅表达了对婚姻制度和社会桎梏的质疑,而且探索了个体自由和情感真实性所代表的新时代的理念。
通过她的作品,她向当时的社会传递出一种争取平等和自由的声音。
独立思考与自我教育尽管李清照生活在一个父权社会中,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和获取知识。
她深入研究诗歌和文学,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并进一步开发了自己独特而富有创造力的思维方式。
影响与遗产李清照通过其作品留下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广泛称赞。
她对女性独立意识以及个体表达权利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她也为后来者树立起一个典范,鼓励更多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结论李清照以她才华横溢、勇于表达自己的女性独立意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
她透过作品反映了她对社会传统观念的质疑,并尝试塑造一个更加自由和平等的世界。
她是中国文化历史中一位杰出的女性形象,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赞美。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李清照的文章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在其中,她清晰地展示了女性意识的开发脉络,彰显出自己的思想深度。
作为南宋的一位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且运用其独特的文学语言表达出她对婚姻、家庭、爱情以及女性地位的理解。
通过对婚姻、家庭等女性地位和角色的表达,李清照深刻地感受到了她自己的无奈,甚至坚持不懈地反抗了当时主流的思想,抒写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勇于向周遭的世俗僵化的传统发起抗争。
她作品中充满了对于约束女性发展的种种拘束的非议和不安,表达了长期以来在她们社会里植根的种种社会压迫和不公。
李清照更正确地认识了家庭教育机制,改正了此前家庭教育机制中忽视女性价值地位的缺陷,强调了女孩子自省、审美和才艺综合发展的思想,把family education从“主要冠以男”的一种单一方式转化为“亲子关系均称赞”的一种多元的方式。
总之,李清照的词曲既展现了清代女性的智慧,又表现出运用自己的冷静沉思来反抗不公正的女性意识,帮助她们发现生活真谛,了解生活的真实性,从而放眼未来,将手中的古典诗词提升为一种无比美丽且极具潜力的文学形式,表现女性公平正义的意识。
宋代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表达特点

宋代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表达特点
简介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其深情绵思、细腻感人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女性意识,展现出独特的表达特点。
本文将从李清照亲身经历、文学风格以及主题选择等方面探讨她的女性意识与表达特点。
李清照亲身经历对女性意识的影响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传统礼教严谨的社会环境中,她亲身经历了许多家庭和婚姻问题,这些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限制和剥夺。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妇女地位、婚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展现出对自由和独立追求的渴望。
文学风格展示女性细腻情感
李清照以其绝妙的笔触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自己深沉而真挚的情感投射到词作中。
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情感,包括对爱情的渴望、对别离的惋惜以及对家庭琐事的关注等。
通过细腻情感的展示,李清照成功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女性主题在作品中的选择
李清照善于从自身女性角度出发,选择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
比如她描写了妇女在家庭中被剥夺权益和束缚自由;她表达了对丈夫走上不归路
而心碎欲绝的痛苦;她描绘了女子秋思,寄托了离愁别绪。
这些选题展现出了
李清照对妇女命运和内心世界深入思考和关注。
总结
宋代李清照是一位具有鲜明女性意识和独特表达特点的词人。
她通过个人经历、文学风格以及主题选择等方式,展示出自己深邃感人的情感世界并呼唤着妇女
解放与平等。
其作品凝聚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赞誉,也成
为了后世女性创作的重要参照。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与自由追求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与自由追求1. 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在宋代以其感人至深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更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对自由追求的探索和思考。
2. 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2.1 对身份限制的反思李清照在其词中频繁表达对女性身份局限的反思。
她通过描绘自身处境、剖析社会束缚等手法,表达出对传统婚姻观念和家庭责任压力的质疑与反抗。
示例引用:"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如梦令》)2.2 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李清照创作了许多关于异地相思、别离之苦等内容,这些作品反映了她对以父母意愿为首要考量的传统婚姻观念持怀疑态度,并倡导自由恋爱和个人选择的权利。
示例引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声声慢》)3. 李清照词作中的自由追求3.1 爱情与自由的挣扎李清照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于爱情和自由之间的冲突与挣扎。
她通过描写强烈的情感交织和内心斗争,传递了她对于爱情自由以及个体意志追求的珍视和坚持。
示例引用:"萧萧几叶风兼雨,楚腰纤捷藏寒玉。
为有源头活水来,何畏浮云遮望路。
"(《醉花阴·薄雪残阳伴晚晴》)3.2 追求艺术与灵性的自由除了对爱情的思考,李清照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演绎以及灵性追求等方面的向往和探索。
她积极通过诗词创作寻找内心自我,并将其抬举到对社会现实约束之外。
示例引用:"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如梦令》)4. 结论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女性意识和自由追求的探索与思考,她勇敢地挑战了传统婚姻观念和身份束缚,并将个体的爱情和自由价值推向高度。
她通过深邃而抒情的文字,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寻求自我实现及追逐个人意义的图景。
注:以上文本是经过编写生成的示例内容,可能与事实或原创性存在出入,请以真实资料为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引言宋代词人李清照 (1084-1155)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词人之一,她在其词作中表达了一种独立而坚毅的女性意识。
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李清照面临着诸多限制和压力,但她通过自身的聪慧才智和坚定的信仰,展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和权力的独立精神。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并分析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独立的内心世界自主思考与价值观李清照的词作中透露出她独立思考和坚守个人价值观的特点。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表明她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同时,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这句词描绘了她在感情生活中的独立态度,她并不甘于被从头到尾地追随男性,而是坚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在她的词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她对传统思想和规范的质疑。
例如,在《一剪梅·舍短取长》中,她写道:“鹅毛细雪飞,尽道离亭树,更无一个消息。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定婚制度的反思,她并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而是渴望自由的婚姻和平等的地位。
女性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情感表达,这也是她独立意识的一部分。
她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写道:“记得小松初长势,梦想还家闻楚声。
”这句词传递了她对归家和怀念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她对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李清照的词作中常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来表达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意识。
例如,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她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
”这个意象化的描写展示了她在感情中的坚持和独立精神,她不愿在爱情中受制于他人,而是追求自我独立和自由。
对女性地位的思考男女平等的理念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表达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和思考。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意识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其词作在文学和艺术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其中,以酒词为代表的一部分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李清照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本文将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浅析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形象和情感。
一、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形象1. 内心充满情感李清照的酒词写作中,女性的形象总是充满着内心的情感。
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如梦令》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令人怜惜的美丽女子,背负着柔弱的情感和无奈的命运。
尽管这首词没有明确的表达出女性的身份,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女性在这首词中所表达的内心和情感,是与她与生俱来的性别关系息息相关的。
2. 活泼自由的形象另外,李清照的酒词中也出现了一种活泼自由的女性形象。
例如,“少年心事当拿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别有容颜在水中,笑指曲沼共如愁。
”这首《蝶恋花》所描绘的女性形象是一位在清凉的夜晚玩水的少女,无拘无束,充满着青春活力。
这种形象,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很难见到,它展现了女性自由、与众不同的一面。
3. 细腻温柔的形象最后,李清照的酒词中也存在一种细腻温柔的女性形象。
例如,“抱琴来,紫衣蝶袖,青髻如刀剪。
月华如水照红妆,也学轻罗小扇拈。
淡铺香径,斜阳里,清泪共谁潸。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点绛唇》中的女性形象,优美、细腻,充满了温柔和柔情。
她手持丝琴,身穿紫色的长袍,发髻如刀剪,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一股弱女子的优美和婉约。
二、李清照酒词中的女性情感1. 女性的自觉意识李清照在她的酒词中,不仅展现出各种有别于传统的女性形象,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自觉和自我意识。
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来观察和表达情感,表现出女性在情感和思考方面的独特性。
例如,“恨别鸟惊心,狂到悔,撩乱胡儿民。
翠叶中秋月,何人不起敬。
”这首《如梦令》中的女性,在感情上表现出自我主张和决断的意识,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感受,树立了自己的意志和态度。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主义意识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主义意识1. 引言1.1 概述宋代词人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的词作以其纤细而深沉的情感、优美而质朴的语言风格,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然而,李清照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体现了她对女性地位和权益的关注与呼唤,展现了她独立自主、坚持追求真我和关心社会状况等女性主义意识。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与作品概述,探讨其背景和家庭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和影响力。
其次,通过分析李清照在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包括对传统婚姻制度的批判与反思、表达自我意愿与情感追求权利、强调女性自主性和自立能力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李清照对女性命运的关怀与呼唤,包括对女性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关切与揭示、呼吁女性争取平等权益和社会地位的责任感和行动意识、揭示婚姻、家庭和社会对于女性心灵困扰的思考与警示等内容。
最后,文章将在结论部分总结李清照的女性主义意识,并引申对现代女性主义的启示和借鉴,敦促社会关注和尊重女性权益及价值的必要性。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文学作品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她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通过深入研究李清照词中关于婚姻、自我追求和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认识宋代时期李清照以及当时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处的境遇。
此外,本文也希望为现代社会探索性别平等、关爱女性权益,并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
2. 李清照的生平与作品概述:2.1 李清照的背景和家庭情况:李清照(1084-1155),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知县李九思,祖父是寿昌县令李惺。
她在一个受到良好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
2.2 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李清照以其深情的笔触、婉约而富有内涵的词作闻名于世。
她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在豪放派与婉约派之间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以其细腻感人、真情实感的作品与传统男性文人相提并论。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研究

南宋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研究李清照是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以描写自己内心世界、表达女性情感和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意识。
对李清照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自我意识与自我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中多以自我为中心,她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体验生动地表达出来,展示出她敏感、聪慧、独立的个性特点。
她直面内心的痛苦、忧愁和迷茫,同时又展现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己的自信,以此诠释了她作为女性的独特视角。
2.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探讨爱情与婚姻问题。
她在词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写出了对婚姻的理性思考和痛苦经历。
她对婚姻与自由、情欲与责任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传达了她对于女性地位和女性命运的反思。
3.对社会地位与束缚的反抗:在李清照所处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低下,受到了家族、社会和婚姻等多重束缚。
李清照对此有着明确的认知,她在自己的词作中体现出了对这种不公平和束缚的反抗。
她力求表达女性独特的精神追求和自由意志,展示了女性在封建制度下仍然保持独立思考和自主性的能力。
4.对女性命运的关注:李清照在词中也关注了女性的命运和压迫。
她通过描绘女性的悲苦遭遇、命运多舛等形象,表达了对女性境遇的同情与关怀。
她关注和批判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对待,呼吁社会对女性给予尊重和平等的对待。
总体来说,李清照的词作展示了她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自我意识的女性的追求和倡导。
她通过自己的创作诠释了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对于自己命运的思考,对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她的女性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宋时期女性的地位与命运,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现代女性地位和权益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李清照是一代词宗,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女作家。
作品中可以南渡为界限,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南渡前,其词主要描写少女、少妇生活,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自恋型人格倾向以及坚毅刚健和高雅情致;南渡后,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词中折射出一种离愁别绪、思乡念国、伤春与悲秋的悲情意识。
本文通过评析李清照词中折射的这些女性在封建社会里难能可贵的意识,升华出当代女性解放运动应有的本质,呼吁“闺媛” 中的古典美。
关键字:李清照;女性意识;女性解放;古典美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北宋济南人,她作为一代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
她的出现在以男性为主流的文学创作队伍中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她打破了文学创作中的性别失衡局面,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她出生于文学氛围很浓的官僚家庭,有着良好的早期教育和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
她父母博雅能文,父亲李格非是有名的文人,不仅传授给她以渊博的知识,同时也把她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具备的艺术才能。
耳濡目染,李清照早年便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仅仅有家学渊源对封建时代的一位女性来说还远远不够,更关键的原因是其复杂的生活经历。
李清照19岁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26岁起与丈夫及丈夫全家退居于山东青州。
宣和三年秋,李清照随丈夫至莱州任所,后又相从于淄州任所。
她的前期生活虽受党争的牵累,起伏不定,但婚后伉俪情感投契时多。
所以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写少女、少妇生活,表现她美满幸福的生活,以及离别情怀,热情、明快、婉丽动人。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带着他们前期搜集整理的十五车金石文物书画等,渡过淮河、长江南下江宁奔母丧。
不久之后金人攻打青州。
外族的入侵,破坏了李清照安静的生活。
她随赵明诚不断流徙,客居异乡。
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赵明诚病逝于建康(今南京)。
从此,李清照自己孤身一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病体痛苦,漂泊江南,流徙于江浙一带。
怀着对往事和故国的深情追忆,怀着对亡夫的不尽思念,怀着对北伐的深沉梦想,在遭遇了金石散亡、再嫁匪人的巨大不幸之后,结束了凄苦流离的后半生。
所以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大多抒发国破家亡的悲痛,感情深沉凄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爱国情感。
纵观李清照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作品博采众长,“下开南宋风气”,①词尤其突出,称得上“词无一首不工”。
②作为“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到须眉”③的大家,形成了自己“婉转而又疏隽”的艺术风格。
她的词作可以说是天才、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
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女性情感世界,她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截止目前,研究李清照的著作主要有:陈祖美的《李清照新传》,王延悌的《李清照评传》,刘乃昌的《李清照词鉴赏》以及《李清照研究论文集》等。
主要是对李清照的一生进行描述,其词作的社会背景,词的分期,特点,对词内容及李清照个性的解析,大多①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36.②李调元.雨村词话.[Z]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12.③况周颐.蕙风词话.[Z]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14.认为李清照是一位封建时代难得的才女。
本文结合各位前辈的观点,除参考以上原始文献外,又参考了部分优秀论文,如:“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李清照词的写愁艺术”等,提炼其中的精华并给予延伸,从而得出李清照词中折射出的几种典型的女性意识,并突破前规,联系当代女性解放运动,指出真正的女性解放是一种人格上的独立与自由和个性的发挥,“闺媛”中的古典美才是女性魅力的体现。
一、南渡前的易安词及女性美的体现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局限在贵妇人生活狭隘范围,多写闺情、相思,风格婉约,折射出一种高雅坚毅的情致及自恋型人格倾向。
(一)高雅情致谈及李清照,大多数人将其归入“闺媛”行列,这主要是与她南渡之前的词作有关。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生活闲适、风雅,故多作闺情词。
她的词作委婉细腻却不冶艳,高雅清丽却透露着真情。
比如在《如梦令》这首小令中,以青纯少女独有的微妙之感,精心描绘了一副日暮醉归的生动画面:沉醉其中而不知归路,以至“误入藕花深处”。
.爱花,这或许是女性的天性,李清照非常喜欢梅花,在她的词作中,咏梅的就有七首,但她却有别于古之君子以花喻德,从她的词中所看到的,只有那种脱离了尘嚣与世俗的高尚情致。
如《渔家傲》就有其特异之处。
前人写梅花雪景,往往突显“寒梅傲雪”意境,而李清照这首咏梅词,在同类题材的咏梅词中显得别致、新颖,具有其他咏梅词所未具有的色彩和格调,这就完全受词人心境的影响。
从词中“寒梅点缀琼枝腻”和“玉人浴出新妆洗”,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娇媚、艳丽的柔美形象。
此词之所以能出新,是因为词人在生活中发现了“明月玲珑”这一特定情景下的梅花雪景的美。
如果一个作家不能从生活中捕捉到事物在特定情景下的美,其作品就会落入俗套,不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美感来,词人有着如此高雅的潜质,实属难得。
(二)坚毅刚健,不屈不挠一般认为,词有婉约和豪放两种风格。
张南湖云:“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仆谓婉约以易安为宗”,①可见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后人对李清照作品的研究也多偏重于婉约的特色。
长此以往,人们对李清照的性格特征就形成了一种很片面的认识,以为她是惜春伤别写愁的。
其实,李清照的词中亦有充满豪情之作。
王延梯著《李清照评传》的出版说明中有这么一句话:“作者捕捉住李清照性格中居于支配地位的坚毅刚健的一面……”,以为刚健是李清照性格的主要方面。
但事实上,在该书中作者并没有很明确地把李清照性格坚毅刚健的一面上升到支配地位,更没有对此作系统的论述。
综观李清照一生,我认为其性格中不仅具有坚毅刚健的一面,并且认为这在她的性格中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这在她的很多事迹和诗词文献中都能得到证明。
李清照少有诗名,早年著《词论》,在这篇《词论》中,李清照历评唐宋以来词坛名家之得失,甚至不避讳同时代的名家,评柳永:“变旧声为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然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评王安石,曾巩等人作词“人必绝倒,不可读也”,批判他们“以文为词”尽管这些见解未必确当,但她既不蹈袭前人陈说,又不苟同于时人见解,而是独唱一家之言,这一点,没有足够的勇气是做不到的。
还有,李清照新婚后不久,以一个过门不久媳妇的身份,向身居高位的公公上诗,且诗中有“炙手可热心可寒”②这样直言的批评,不能不说是其刚毅性格的显露。
试想,如果李清照只是个恪守礼教而性格软弱的婉约女子,又怎会如此犯上?李清照的文学创作,诗、词、文均颇有成就,理应有相当的满足感,但是她却慨叹:①王士祯.花草蒙拾[Z].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12.②刘乃昌.李清照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出版社,1986.8.“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这首词的言外之意是:有了惊人的诗句又能如何?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生活信念和美好理想吗?可见她不满足于吟诗填词,而有别的更高的理想与抱负,这是一般的封建女性极其缺乏的。
《金石录后序》中记载了李清照和其夫比赛记忆力一事,显示了她争强好胜,个性坚毅的一面。
“余情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史书,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决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复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而志不屈。
”李清照不仅争强好胜,而且简直有些扬才露己。
她读书博闻强记,力求胜过别人,作诗则好用险韵,她的词中就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的句子,说明她是经常做险韵诗的。
她不满意“世人作梅词,下笔更俗”①的状况,还是一种勿求胜人的心理。
(三)自恋型人格倾向在李清照之前,文学创作几乎被男性垄断,女性作家虽然不乏其人,但能形成风格,开创局面者则寥寥无几。
文学创作的总基调是男权话语占绝对统治地位。
他们可以指点江山、激清扬浊,女性的创作却只局限于抒写离情别思、闺愁闺怨。
李清照以她空前绝后的创作为女性作家在文学史上挣得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分析,支持李清照进行多方面艺术创作的动力则是其自恋型人格倾向。
自恋观点始于弗洛伊德,他认为,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自恋倾向,即人的主要兴趣,爱和关心既能朝向自身,亦能朝向外在世界。
他的这种观点完全可以用于探讨艺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在文学史上,李清照主要以词奠定了其不朽地位,她一般被视为一代人的杰出代表。
但实际上,这远非她艺术创作的全部,她诗、词、文均擅长。
她对文学艺术创作的自觉追求,是对封建社会对女性束缚的反叛,是对“女性无才便是德”这一人格模式的冲击,具有积极的反封建意识,是明清时代女性张扬才华的先声。
这样做的动力就是自恋倾向,也就是她人格主体意识的勃发。
另外,她词中所展现的忧伤之美也源自自恋。
在封建时代的男女婚姻中,李清照算是一个幸运者。
她18岁嫁给诸城太学生赵明诚之后,两人琴瑟相和,感情笃深,且志趣相投,这些情景都详细的记载在《金石录后续》中。
然而相爱愈深,离别后就愈痛苦。
他们过了大约十年的平静生活,赵明诚便出外做官了。
俩人从此天各一方,只能通过书信往来,寄托心中的相思。
但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即使这样的问候也非常不易。
所以李清照就把心中如丝如缕的绵绵情思诉诸词的创作。
写下了如《醉花阴》、《一翦梅》、《香冷金猊》等著名的怨别之作。
像《一翦梅》中写的“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里因思念而产生的愁情被作者具体化、形象化了,十分动人。
从中表现的词人形象与《醉花阴》中瘦如黄花是一致的,叫人看到了一位才情横溢、气质柔弱、内心细腻的女性形象。
在李清照的词创作中,不论是对丈夫的思念,还是对昔日的回忆,对孤独的品味,都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自恋意识。
自恋是天才的自我欣赏,我们从李清照的词创作中,可以看出,词人有意的突现相思的忧伤美、回忆的孤独美,这其实就是自恋人格倾向的具体体现。
还有,前人评价李清照“倜傥有丈夫气”,②可谓指出了她性格气质中的核心。
她虽出身名门,却无贵族女子的娇气。
她写下了《夏日绝句》、《渔家傲》等这样气质豪迈的诗词,①陈祖美.李清照新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58.②沈曾植.菌阁琐谈[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8.表现了一种人格的阳刚美。
她的这种性格特征,集中表现在她的著名论文《词论》中。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普通人均有自恋倾向,但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女性的才华一直被压抑着,而李清照却有意的表现、发展着自己的自恋人格倾向,无疑具有反叛意义,而且对后世,尤其是明清才女的大量涌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明清女性文学创作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