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女性意识的体现 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李清照词中的现代女性意识

李清照词中的现代女性意识

2013.07高冰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学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古代女性不同的现代女性意识。

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使她有可能具备现代女性意识李清照出生在宋神宗元丰七年一个仕宦家庭,祖籍山东济南,父祖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韩琦门下。

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谙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与廖正一等并称为“后四学土”。

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

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所受到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比的。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大自然的晚霞落日,绿水红莲、鸥鹭水鸟这些有名的景物却在她的身上留下了天然的素朴与自由的印迹。

在《庆清朝慢》这首词中,她那无拘无束,活泼开朗的性格再次生动地表现出来:春天牡丹盛开时节,她随着香轮竞走的游园行列,前去赏花。

她陶醉于明媚的春光和盛开的鲜花之中,快乐得如痴如狂,饮酒赏花直至深夜。

作品中洋溢着的蓬勃朝气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分明可以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那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形象。

她的这种形象既不同于古代贵族少女眷恋湖光山色,也不同于一般少女无聊地游山玩水,而是寄情于山水,托怀于自然一个现代女性。

她虽然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她的生活情趣却不在声色犬马,生活理想却不是养尊处优,生活方式不是相夫教子,而是潜心写作,钻研学术,把诗词创作作为自己献身的事业。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
1. 引言
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女词人,生活于宋代。

她以其深情、细腻的
作品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作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和情感表达,并分析
其对当时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影响。

2. 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
首先,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背景,包括她的家族出身、教育背景等。

这将有助
于理解她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3. 女性意识在李清照作品中的体现
接着,我们将分析李清照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她经常探讨妇女在家庭
中角色扮演、自我认知以及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

通过阅读她的作品,我们可
以深入了解当时妇女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和约束。

4. 情感表达与内心世界揭示
注意到李清照作品的情感表达,她对爱情、失意和离别的描绘情感深远。

这些
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揭示。

我们将探讨她是如何通过词汇、修辞手法等方式来表达她复杂的情感,进而影响读者。

5. 李清照对当时女性地位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李清照作品对当时妇女地位和身份的影响。

她的诗词不仅带给读者审美享受,还激发了妇女争取自主权利和平等地位的思考。

通过对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她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主题以及对当时社会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这样的研究有助于增加对古代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女性角色与思想观念重要性的认识,并为当今社会推动男女平等问题提供参考价值。

李清照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李清照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摘要李清照与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位优秀的女作家,她们都是注重内心感受,执著地把个人体验、直感向着作品投入的作家。

她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对女性的命运和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当文学回归家园,人们展开属于文学自身的思考的时候,李清照与张爱玲这两位曾被时代尘埃掩盖的作家的作品,又重新唤起了读者的兴趣,一时成为海内外研究者研究的热点。

两人都因为政治和个人遭际的变化使两人的女性意识截然不同,变故发生后,李清照能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使她后期词有了更深的意蕴; 而张爱玲则置国家于不顾,丧失了一位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后期的创作几乎毫无社会价值可言。

本文对两位女作家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张爱玲;李清照;女性意识目录摘要 (1)一、引言 (3)二、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3)(一)李清照的生活经历 (3)(二)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4)(三)女性意识在李清照词作中的体现 (5)三、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8)(一)张爱玲的作品背景 (8)(二)张爱玲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 (8)(三)张爱玲女性意识的表现与特征概述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一、引言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出身名门的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特别是在词的创作上修养甚高,其词如出水芙蓉,自然可爱。

她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

多才多艺的李清照因其修养、才华及独特的个性气质,其词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淑女情怀。

“淑女”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淑女”指善良、美好、有修养的女子。

李清照的淑女情怀与这种古代传统女子的淑女情怀既有相同之处,又颇有区别。

作为一名封建时代的女性,她也具有善良、柔美的一面;作为一名修养、性情不俗的文化女性,她又多了一种一般人所没有的文化特质,如喜欢寄情山水、雅好文艺、关心国家大事等。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发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的词以其清丽旖旎的绰约芳姿令人瞩目。

然而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都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自立、独擅词坛。

殊不知,正是李清照真实地反映了她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流露自我的生命意识,从而使其词呈现出迥异于一般男性文人的独特风采。

在李清照词中最纯真最柔婉的是对爱情的吟唱。

在这些词中流动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意识,那就是爱情至上。

在其词中,无论是“终日凝眸”的痴情,还是“人比黄花瘦”的感伤;无论是“生怕离情别苦”的凄怆,还是“万千心事难寄”的惆怅,都是因为爱情。

闲愁相思,万般无奈:“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伤情怀远、百般无聊:“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在李清照生命中,没有比爱情更能撩其意绪的了。

吟唱爱情,本是婉约词的当行本色,在《乐草集》、《清真集》中都不乏名篇佳作。

但在这些集子里,爱情词往往与艳词夹杂相并,通过这些作品,令人感到这两位词人对情的歌唱总摆脱不了对欲的追求。

他们的词虽然缠绵深邀,但爱情心理常常有一些病态:不是夹带着担心猜忌,便是沉酒于对女性风姿的赏玩。

这与李清照词对爱情的纯情歌唱自不可同日而语。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男性词人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生命意识有一定的差异。

他们求索爱情,只是仕途失意的一种安慰,也只是客居寂寞生活的一种补偿。

他们的地位决定了爱情至上的生命意识不会成为他们意识的重要部分。

爱情,作为被文明所净化、并以伦理感与美感的形式出现的性爱,虽然在古老的奴隶制时代便出现在男女关系中,也为封建社会带来了男女之间新的人际关系的信息,但从来没有得到封建社会的承认,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也从未给予爱情这一光辉的名字以一定的地位。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她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往往集中体现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上。

女性就其心理特征来说,整个心灵几乎就是一个情感世界。

因此,爱情至上便成了她们生命意识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虽有压倒须眉的才华,但仍不能够改变自己的社会位臵。

宋代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表达特点

宋代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表达特点

宋代李清照的女性意识与表达特点
简介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其深情绵思、细腻感人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女性意识,展现出独特的表达特点。

本文将从李清照亲身经历、文学风格以及主题选择等方面探讨她的女性意识与表达特点。

李清照亲身经历对女性意识的影响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传统礼教严谨的社会环境中,她亲身经历了许多家庭和婚姻问题,这些经历使她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封建社会对女性权益的限制和剥夺。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妇女地位、婚姻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批判和反思,展现出对自由和独立追求的渴望。

文学风格展示女性细腻情感
李清照以其绝妙的笔触和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自己深沉而真挚的情感投射到词作中。

她的作品常常表达出女性特有的情感,包括对爱情的渴望、对别离的惋惜以及对家庭琐事的关注等。

通过细腻情感的展示,李清照成功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

女性主题在作品中的选择
李清照善于从自身女性角度出发,选择了许多与女性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

比如她描写了妇女在家庭中被剥夺权益和束缚自由;她表达了对丈夫走上不归路
而心碎欲绝的痛苦;她描绘了女子秋思,寄托了离愁别绪。

这些选题展现出了
李清照对妇女命运和内心世界深入思考和关注。

总结
宋代李清照是一位具有鲜明女性意识和独特表达特点的词人。

她通过个人经历、文学风格以及主题选择等方式,展示出自己深邃感人的情感世界并呼唤着妇女
解放与平等。

其作品凝聚着千百年来无数读者对女性意识的关注和赞誉,也成
为了后世女性创作的重要参照。

李清照诗词鉴赏论文[整理版]

李清照诗词鉴赏论文[整理版]

李清照诗词鉴赏论文: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李清照词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

引论部分指出李清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具有与一般女子不同的生命意识;正文部分从李清照诗词对外美和内美的观照、李清照诗词中流露的男儿气概和李清照身处乱世坚持独立人格三个方面去透视李请照作为一个文化女性对人生世事、美好情事、环境际遇所持的态度,从中揭示其独特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外美内美气概独立人格李清照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我们读着她那一首首清丽旖旎的词作,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檀香、梅香、酒香,感受到了作者那一丝丝令人心醉的愁情,真有“坠情者醉其芬馨,飞想者赏其神俊”之感。

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却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一家。

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曾写道:“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

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

”可见,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李清照何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上享有如此美誉呢?细究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李清照在其作品中以其独特的心理感受和细腻的词人气质打动了世人,她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地流露出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从而形成李清照独特的艺术魅力。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那么,就让我们来仔细探讨李清照的女性意识。

一写作,是人类本真经验的表达,可女性的写作一开始就处在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

为了使女性写作的纯粹性浮现出来,一个女性作家首先要做到的恰恰是拒绝历史,拒绝文化。

也只有拒绝文化,通过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悬隔的策略,女性作家才能够从男性文化无处不在的经验领域中抽身而出。

她们已别无选择,只有回到“一间自己的屋子”,审视自己,更注重自身的感触。

李清照崇尚自我,作品中流露出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观照。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与自由追求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与自由追求

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与自由追求1. 引言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在宋代以其感人至深的词作而闻名于世。

她的作品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执着,更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对自由追求的探索和思考。

2. 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2.1 对身份限制的反思李清照在其词中频繁表达对女性身份局限的反思。

她通过描绘自身处境、剖析社会束缚等手法,表达出对传统婚姻观念和家庭责任压力的质疑与反抗。

示例引用:"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如梦令》)2.2 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挑战李清照创作了许多关于异地相思、别离之苦等内容,这些作品反映了她对以父母意愿为首要考量的传统婚姻观念持怀疑态度,并倡导自由恋爱和个人选择的权利。

示例引用:"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声声慢》)3. 李清照词作中的自由追求3.1 爱情与自由的挣扎李清照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对于爱情和自由之间的冲突与挣扎。

她通过描写强烈的情感交织和内心斗争,传递了她对于爱情自由以及个体意志追求的珍视和坚持。

示例引用:"萧萧几叶风兼雨,楚腰纤捷藏寒玉。

为有源头活水来,何畏浮云遮望路。

"(《醉花阴·薄雪残阳伴晚晴》)3.2 追求艺术与灵性的自由除了对爱情的思考,李清照也表达了对艺术创作、演绎以及灵性追求等方面的向往和探索。

她积极通过诗词创作寻找内心自我,并将其抬举到对社会现实约束之外。

示例引用:"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如梦令》)4. 结论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女性意识和自由追求的探索与思考,她勇敢地挑战了传统婚姻观念和身份束缚,并将个体的爱情和自由价值推向高度。

她通过深邃而抒情的文字,为后人描绘了一幅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寻求自我实现及追逐个人意义的图景。

注:以上文本是经过编写生成的示例内容,可能与事实或原创性存在出入,请以真实资料为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引言宋代词人李清照 (1084-1155)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词人之一,她在其词作中表达了一种独立而坚毅的女性意识。

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李清照面临着诸多限制和压力,但她通过自身的聪慧才智和坚定的信仰,展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和权力的独立精神。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并分析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独立的内心世界自主思考与价值观李清照的词作中透露出她独立思考和坚守个人价值观的特点。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表明她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同时,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这句词描绘了她在感情生活中的独立态度,她并不甘于被从头到尾地追随男性,而是坚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在她的词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她对传统思想和规范的质疑。

例如,在《一剪梅·舍短取长》中,她写道:“鹅毛细雪飞,尽道离亭树,更无一个消息。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定婚制度的反思,她并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而是渴望自由的婚姻和平等的地位。

女性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情感表达,这也是她独立意识的一部分。

她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写道:“记得小松初长势,梦想还家闻楚声。

”这句词传递了她对归家和怀念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她对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李清照的词作中常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来表达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意识。

例如,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她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

”这个意象化的描写展示了她在感情中的坚持和独立精神,她不愿在爱情中受制于他人,而是追求自我独立和自由。

对女性地位的思考男女平等的理念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表达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李清照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 文献综述 前言: 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历来研究李清照的词多从词体特征、前后期词风变化或者爱国主义等常见角度研究,但是作为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她在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十分真切且珍贵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因为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明显的自传性,对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 自近代以来,人们对文学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再仅仅把文学作为政治的产物,而是能够真正的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特性与个性紧密结合起来研究,所以,这一现象应用在对李清照词作研究中则突出表现为女性主体意识对词作的影响。

主体部分:

自我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女性文学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映。女作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角度,审视女性的内部世界、审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男性掌控着一切,包括政治,包括婚姻,也包括文学。自古以来,男作家站在女性角度上写相思、写闺怨、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数不胜数,但却始终局限在男性视角和话语权之内。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以及细腻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和封建束缚的灰尘蒙蔽的心灵世界,带我们感悟到她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她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发出了对女性悲剧人生的呐喊,首次呈现了女性自己对世界和人生、情感态度的认知。 李清照由于家庭地位的显赫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生命意识和勇敢洒脱的性格。“她以纤纤词笔、抒发爱恋痴情,人生失意,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一往情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把自己全部的情爱和失落怨恨都通过词表达出来,显示出其词不同于别词的独特风格”【1】。

关于李清照词作中表现出的女性自我意识,可以根据其作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欣赏自我形象,追求人格精神。

花作为一种美好的意象,历来是墨客骚人吟咏的对象和抒情的媒介。李清照作为一名女性词人,用花作为自身形象的定位,虽说有点落入俗套,但是细细分析开来,却没有人像她这般通过各种花的意象向我们展示了她从少女情怀到思妇的美满幸福生活,又从思妇到遗妇孤零的心态变化。 杨冬梅在《花:李清照自我情感的外在表征》中认为,在李清照的审美体验中,“以花寓情、含情赞花。花的含苞绽放、花的凋零枯萎无不蕴含着她生命的律动和情感的波澜”、“词人写花,无论是梅花、牡丹,抑或是菊花、梨花、桂花等等,甚至包括那些只了南共同写花的词作中出现的花,其共同特点就是与众不同,都是花中极品,都是词人对自己品性的 2

自然写照”【2】。 李平在《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指出了“花”在李清照词中的象征意义:它们象征着词人的生命意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诠释了传统文化中女性与花的密切联系。【3】 张映光在《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中指出:李清照用花的清瘦素洁的形态来映射自己的形象;用花闲静淡雅的气质神韵来隐喻自己的审美情趣;用花的风格气质寄托自己深婉细腻的情感和卓然超群的人格。【4】 。田恩铭的《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中指出“花”在李清照的不同人生阶段分别作为:一、形象载体,即词人心灵与世界情感交流的纽带或对象;二、情感上的依托物,“花”作为自己的喻体,成为词人寄托女性意识和抒发文人情怀的避难所;三、词人晚年,已经将“花”视为她倾诉的陪衬对象和倾听者。【5】 于素华在《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和自我意识》中指出,在不同时刻、不同情境中词人对梅花的风姿神韵的心灵把握,洋溢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也是李清照自身鲜明可感的女性形象的写照:“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咏花,也自咏。在刻画、钦慕、赞许中寄托高原,历历历可见其高标傲世、孤芳清芬的个性品质。【6】 苏文娟在《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中说到,李清照吟咏最多的是梅花、银杏、桂花和菊花,这些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已不是寻常的桃花李花可同日而语的,而是某种精神气质的象征,具有特定的审美内涵,故而李清照不仅突出它们与众不同的颜色、姿态,更注重挖掘它们的精神内蕴。【7】 张映光在《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中点明李清照的咏花词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把花与人结合起来表现,自成高格,这正是李清照咏花词作高明之处。词人对花卉的审美态度和写作方法,折射出她对自身和人生的认识理解。【8】 王菊芹在《男权话语下的女性抒写——论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意识》中指出,李清照对“花”的关注即是对自己、对与她相同的女性命运的关注。“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李清照,目的是通过对花的描写,来抒发女性压抑已久的感情。【9】

对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 众所周知,李清照所生活的时代是程朱理学盛行的时代,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男尊女卑”的观念下,爱情对古代女性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爱情既是她们生活的全部也是她们的奢求,她们的全部生活都被局限在家庭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在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她们不能也不敢表达出内心对炽热爱情的追求。但是对于李清照来说,青春时的爱恋无疑是幸福的,由于社会地位和家庭氛围的影响,李清照勇敢地成为她的那个时代女性自由的代言人。 陆理原在《论李清照词的女性视角》中说道,李清照是个特例,她毫无顾忌地大胆热情地书写着对爱情的追求和爱情生活的种种体验。更重要的是李清照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她自觉地接受了她的性别,从女性的感觉和需要出发,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叙写了爱情生活的全过程,这使她的词与一般“男子而作闺音”的艳情词截然不同。【10】 张锡梅在《解读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中向我们介绍了宋代所歌咏的爱情,几乎是清一色的婚外恋——文士和歌妓们得卿卿我我,言及夫妻之情的微乎其微。而李清照的词,表现的则是她和丈夫之间真挚而细腻的感情。【11】 阳利平在《李清照词中所展现的自我形象》中明确说到,李清照的闺情词同一般男子代写的闺情词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一般男子所写的闺情词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色去揣摩女性。这是由男子掌握女子的话语权,在这种情况之下,女性往往只是卑躬屈膝、屈辱和依附的载体。李清照则夺回了被男性剥夺的话语权,以一种主体的自尊来展现真实的自我、真 3

实的内心。【12】 陈卓松在《李清照词自我形象的艺术特征及其意义》中指出,在那个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宗法社会里,妇女的身份最低下,她们是没有权利写自己的爱情欲望的。但是李清照敢于用自己的词作,为我们展示出妇女发杂、真实的内心世界,揭示出一个生活坎坷,备受打击的知识女性心灵的痛苦以及对生活和理想的不懈追求,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13】 杜新燕在《李清照诗词中的自我形象》中这样评价她:李清照并不像封建传统观念所认为的爱情是婚姻的附庸,她明确指出自己愁源所在是“离怀别苦”,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能直接表露“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大胆是很值得赞赏的。【14】 向梅林在《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中称赞李清照是直接以女子的身份大胆地将自己对恋人的爱恋与相思之情付诸笔端,真诚的袒露内心真挚、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以女性主体的自尊来展现真实的自我、真实的内心。【15】 李向萍提到,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作为女性的觉醒。她以女性的思维创造了一种写意的同时也创造了属于自身的女性文学,这一文学在很爱程度上表现为“爱”的文学,她通过这一主题,一贯而执着的描绘张扬自我主体意识,展现自我意识的苏醒。【16】

在男权社会下,强调女性自我力量。 胡秀春在《论李清照词中女性形象的中性化》中表达了对李清照所表现的女性意识的敬佩之情:女词人李清照以其不俗的才识涉足男性领域,勇敢地表现出女性世界中也包含的异性特质,塑造出中性化的更符合真实的女性生活和心理情感的女性形象。【17】 王晓骊在《性别融合与唐宋词的文学个性》中说道:“李清照是一位颇具士大夫气质的女性,个性鲜明而心胸开阔。„„才华横溢,嗜酒好毒,在心性气度上不同于一般的闺阁女性,一生未曾生育也使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贤妻良母的女性生活范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自我兴趣上。【18】 徐翠华在《李清照之女性自我意识》中说道:李清照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表现在她的作品里是以女性叙述者为中心的叙事。几乎在所有的词中,李清照都用女性叙述者的视角来观察事物或者描写人物。【19】 赵瑞洁在《从李清照看男权语境下女性的言说》一文中提到李清照也同男人一样把诗当做规范君权,介入君权系统,指点社会政治工作的工具。士人们规范君权都是小心翼翼,唯恐触怒龙颜,而李清照则站在是人的角度抒写自己的情感,这是叛逆的象征。【20】 孙波在《浅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中提到一代词人李清照,在“才藻非女子事也”“女子弄文诚可罪”的时代,没有自卑,以心抗世,敢于用文学形式自我、鲜明、杰出的表达着自己一生的心路历程和全部的情感体验,赢得了世人高度赞誉。【21】 王平珍的《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中说道李清照的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女性。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22】

不让“须眉”的爱国忧患意识,抒发鹏举之志 南渡后,金人入侵,国破家亡,再加上李清照自身婚姻的不幸,扩大了词人的视野,激发了词人的爱国热情,词作内容主要抒写个人和时代的不幸,反映亡国之恨、飘零之苦。所以李清照的词不仅仅只有“婉约”。 周燕玲在《论李清照词前后期“愁怨”的差异性》中指出,李清照的后期词中的主人公形象是一个充满忧愤,能心念国家存亡、懂得亡国恨的大女人。满腹的愁情是对整个民族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