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_孔凡真
常用的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_孔凡真

玫瑰茄色素 玫瑰茄是原产非洲的 木槿, 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广泛分 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玫瑰茄花 萼呈紫红色, 其色素为花色苷类, 主要
输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鲜美的口味被完好密封
在纸盒之中, 产品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 响, 一上市就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欢迎。
( 记者 缪惟民)
2006
年 第 9 卷 第 6 期
29
色; 而柠檬黄与靓蓝拼色时, 如受日光照射, 靓蓝 褪色较快, 而柠檬黄则不易褪色。
在饮料生产中, 为避免各种因素对合成色素的 影响, 色素的加入应尽可能地放在最后。
水溶性色素因吸湿性强, 宜储存于干燥、阴凉 处, 长期保存时, 应装于密封容器中, 防止受潮变 质。拆开包装后未用完的色素, 必须重新密封, 以 防止氧化、污染和吸湿造成色调的变化。
配制合成色素溶液的用水, 必须经过脱氯或去 离子处理, 因为现在自来水厂普遍采用漂白粉或次 氯酸钠来净化水, 有时余氯量大, 直接使用会导致 染料的褪色; 而硬度高的水会造成色素溶解困难。
溶解色素时所用的容器, 宜用玻璃、陶器、搪 瓷、不锈钢和塑料器具, 以避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 定性的影响。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颜色种类虽不多, 但 有红、黄和蓝三种基本色, 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拼制 出各种不同的色谱, 以满足饮料生产的需要。
色泽是食品最重要的感观性状之一, 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某些天然食品虽固有颜色, 可在一定程 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 但因天然食品的 颜色受光、热、氧以及加工处理过程的 影响, 有时会失去其天然色泽, 不仅使 人们产生食品变质的错觉, 而且还降低 了商品价值。因此, 为了使食品的外观 色泽均匀一致, 就必须利用各种食用色 素来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 提高产品的 商品性。对饮料生产来说, 尤其如此。
国内天然色素应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内天然色素应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天然色素应用技术推广实验室黄再兴食用天然色素在食品中使用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超剂量,超范围,生产中受塑化剂、罗丹明b等有害物质污染,将非食用色素例如苏丹红等作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或天然色素中,混合复配天然色素过程所产生的反应。
安全和功能的关键是剂量,在一定的剂量下有功能的物质,在超过一定的剂量时就有可能产生毒性,任何物质的安全和功能都是在一定的剂量基础上来评价的,超剂量使用会造成浪费,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天然色素的使用范围是一定的,但是某些厂家为了谋取利益,根本就不考虑色素的使用范围,使色素和食品中某些成分发生了反应,因而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一些不属于色素范畴的物质,由于能改变食品的颜色,也常被一些不法商贩用于不道德的天然色素生产加工。
在油溶性色素(如辣椒红色素)的乳化改性上,某些厂商采用安全性较差的表面活性剂,并且大大的超量使用,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在出售染色的乳化剂,所谓的天然色素里色素的含量还不到10%,超过90%的有效成分是乳化剂。
自然界天然色素所能提供的颜色非常很有限,有时根本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所以很多厂家采用混合复配天然色素,但是在混配天然色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反应是否会造成有毒物质的生成至今还没有人进行研究。
“天然”并非等同“安全”。
对于天然色素的安全性不能盲目乐观,为了使天然色素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们应该加强对天然色素生产的各个环节及使用过程加以严格控制。
另外,建立和完善天然色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苏丹红、塑化剂和罗丹明b等事件的发生更加引起人们对天然色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的重视。
目前国内的天然色素国家标准存在如下问题;国内所食用天然色素标准仅有少部分,还有相当数量的天然色素没有标准,没有应用范围和使用量;另外,由于存在各种客观的原因,国内天然色素标准技术含量低,大多数标准的理化指标低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发达国家标准,很多天然色素更无检测方法和指标,有些只是照搬国外的方法,不切国内实际生产和应用环境,造成实际检测困难和准确性难以掌控,由于历史的原因,某些天然色素在法规上有应用范围的天然色素,但由于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关系,目前没有人生产,而某些从蔬菜和粮食中提取,安全性高的天然色素,目前发达国家一直在使用,在国内由于没有产品使用标准,致使国内应用企业无法使用,影响天然色素的应用和推广,国内天然色素标准滞后的局面有待改进,方可促使国内天然色素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谈谈色素的安全问题

CHINAINSPECTIONANDQUARANTINE中国检验检疫・2008・第9期质量与生活编辑:E-mail:lijianxyz666@sina.com色泽是食品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为了保持较好的感官质量,许多食品生产厂家采用食用色素来保持色泽,将食品装扮得惹人垂涎。
食用色素分天然食用色素和合成食用色素,天然食用色素是指天然食物中的色素物质,由于其对光、热、酸、碱等敏感,所以在加工、贮存过程中很容易褪色和变色,影响了其感官性能。
因此,在食品中有时添加合成食用色素。
合成色素即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其优点不少,如色泽鲜艳,着色力强,色调多样,但它有一个大缺点,即具毒性(包括毒性、致泻性和致癌性)。
这些毒性源于合成色素中的砷、铅、铜、苯酚、苯胺、乙醚、氯化物和硫酸盐,它们对人体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我国2006年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其中规定了合成食用色素的最大使用量,如对合成食用色素的纯色素、砷、铅、铜、苯酚、氯化物等都规定了使用限量,这些规定是为了限制色素中的杂质,以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食用色素主要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和靛蓝等。
它们分别用于果味水、果味粉、果子露、汽水、配制酒、红绿丝、罐头,以及糕点表面上彩等。
这些合成食用色素的确把食品表面装扮的惹人喜爱,但是,它们禁止用于下列食品:肉类及其加工品(包括内脏加工品)、鱼类及其加工品、水果及其制品(包括果汁、果脯、果酱、果子冻和酿造果酒)、调味品、婴幼儿食品、饼干等。
天然食用色素直接来自动植物,除藤黄外,其余对人体无毒害。
但国家对每一种天然食用色素也都规定了最大使用量,以求安全。
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姜黄、红花黄色素、辣椒红色素、虫胶色素、红曲米、酱色、甜菜红、叶绿素铜钠盐和β-胡萝卜素等。
其中酱色(也称糖色)的使用要引起注意。
酱色是将蔗糖酱和麦芽糖酱在160℃-180℃高温下加热3小时,使之焦糖化,再加碱中和而成。
天然色素执行标准

天然色素执行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天然色素是指由植物、动物或微生物提取而来的天然物质,可以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
天然色素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用于增加产品的色泽和吸引力。
一些未经合格认证的天然色素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对天然色素的执行标准至关重要。
关于天然色素的执行标准,一般由国家或国际标准组织制定和监督。
在国际上,有关天然色素的执行标准主要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制定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食品添加剂规范》(Codex Alimentarius)。
这些标准包括对天然色素的来源、生产、质量控制、使用范围、安全性评估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天然色素的安全、健康和可靠。
在中国,天然色素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有关各国政府间国际标准化组织间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天然色素规范管理办法》等文件。
这些标准从来源、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对天然色素进行了详细规定,保证了天然色素的安全和质量。
天然色素的安全性评估是执行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常,对于新开发的天然色素,需要进行毒理学、生化学、致敏性等方面的安全性评估,确保其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还要对天然色素进行稳定性、溶解度、抗氧化性、颜色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和评估,保证其在产品中的使用效果。
只有通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和质量控制,天然色素才能符合执行标准并投放市场。
在天然色素的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执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
生产商应注意天然色素的来源和提取方式,确保从安全可靠的原料中提取出天然色素,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避免污染和杂质的混入。
生产商还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原材料、中间品、成品的检测和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于天然色素的5大认知误区

关于天然色素的5大认知误区天然色素,简而言之就是从天然资源(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提取的可食用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
天然色素不仅安全性相对较高,而且具有天然、健康、营养和生理活性效应,在欧盟,天然色素不仅抢占了合成色素的市场,而且也抢占了一些色素提取物的市场。
美国Foodaily曾报道过,在美国某购物网站上的一款巧克力豆产品悄悄改了配方,开始销售完全使用天然色素的产品。
这使全球食品行业的目光一度再次转向天然色素。
自从2015年全球食品行业掀起以天然色素取代人工色素的行动以来,天然色素市场一直在稳步增长。
不过,尤其是国内,仍有很多人对于天然色素关注度、接受度不高,甚至存在疑惑或认知误区,比如“昂贵、不稳定、不够艳丽、味道怪异”等印象。
图istockphoto-Ruth Black在大多数食品应用中,天然色素呈现的颜色依然可以很鲜艳亮丽。
例如,某蔬菜汁来源的SupraRed在烘焙和膨化谷物食品中的表现,可以媲美Red40或胭脂红的色彩,这得益于一种专有的纯化技术,可以去除那些在中性或高pH值下使红色变紫的成分,以及在加热时变褐的成分。
专家表示,“在过去,食品开发人员必须增加天然色素用量,或者接受不够鲜艳的颜色。
现在完全不用妥协,在不断了解和研究天然色素的过程中,创新的技术可以使其更加稳定、鲜艳。
”人工色素意味着食品生产商必须接受一致的、标准化的颜色,而使用天然色素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可以创造出更有趣的颜色。
专家指出,“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天然色素创造出真正充满活力的超级水果紫色。
在以前,技术人员只能把红色40#和蓝色1#结合起来,然后得到一个难看的蓝灰色或葡萄紫色。
但现在可以将植物来源的蓝色素与花青素或其他蔬菜来源的天然色素混合在一起,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呈现出鲜活的靛蓝。
”天然色素的数量正稳步增长,这凝聚了多方的努力,比如Carthamus(源自红花衍生物的黄色素)正在美国申请批准,而欧盟和其他一些地区的批准已经完成。
聚焦产品正确使用天然食用色素需考虑诸多因素

聚焦产品正确使用天然食用色素需考虑诸多因素在使用天然色素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以作为选择之参考:(1)色泽的需求:它可能需要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素,才能满足颜色上的需求。
(2)当该种食品在销售时,是否能满足国家的管理法规。
(3)物理形态的需求:一般而言,液态天然色素的成本比粉末状天然色素成本较低。
(4)食品的成分:主要考虑油脂的含量及单宁或蛋白质的存在,前者与天然色素的溶解性有关;后者的存在,会使花青素的使用受到限制;同时也决定了产品为澄清透明状或呈云雾状。
(5)加工条件:主要考虑加热温度及时间。
(6)pH:食品的pH值会影响色素的安定性,因此要注意色素种类的选用及色泽的呈现。
(7)包装:包装的透氧性及透光性均可影响天然色素的安定性,它还会影响到人们对天然色素的选择。
(8)产品的销售寿命及储存条件。
此外,天然色素的物理及化学特质各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制定配方之前,应考虑下列物性因素:(1)溶解性:如花青素及甜菜红为水溶性;而姜黄素、叶绿素及叶黄素则为油溶性;有些姜黄素及胭脂树籽红的混合物则可溶于水及油脂。
(2)物理形态:天然色素可为液态、粉末、浆状或悬浮液。
当使用悬浮液时,必须注意在加工过程中,颜色会因为色素的溶解而产生变化。
比如说β-胡萝卜素及胭脂树籽红悬浮液都会因为加工温度的提升,促进其溶解,产生变色现象。
液态及浆状色素的黏度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进而影响食品中的分散性,影响颜色的呈现。
(3)pH:大部分的液态、水溶性天然色素都是在其最高稳定性的pH值下所制成的,也各有其不同的稳定性pH值。
在加工过程中或食品本身的pH值超出该色素之稳定pH值时,就会产生变色作用。
(4)微生物污染:油溶性的天然色素由于仅含少量水分,因此较不易受微生物的影响;反之,花青素及甜菜红等水溶性色素因含有大量水分,甚至糖类,因此较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色。
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及天然色素的应用前景

Iustry科技文苑行业72 食品安全导刊 2019年9月颜色是食品主要的感官质量指标之一,不同颜色的食品会引起人们对其味道的不同联想。
因此,食品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食用色素,其又分为人工合成色素与天然色素。
同天然色素相比,尽管人工合成色素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工合成色素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违规使用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1]。
因此,探讨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人工合成色素对保证百姓的日常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人工合成色素的使用现状在许多合成色素被证明对人体有害后,其使用规范已逐渐受到限制。
1958年,全球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超过90种,时至今日,被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种类大幅减少——日本10种、英国6种、我国7种……就日本而言,其食品行业的天然色素年用量已经超过1.8万吨,为合成色素用量的10倍以上。
目前,发达国家使用的食品着色剂大多以天然色素为主,合成色素为辅。
在我国,天然色素的研发起步较晚。
据调查显示,我国天然色素使用量不足20%,其余均为人工合成色素。
当前,我国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有机合成色素,包括新红、赤藓红、诱惑红、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亮蓝、日落黄和靛蓝及其铝色淀;第二类为无机合成色素,主要为合成氧化铁和二氧化钛;第三类为天然等同合成色素,主要有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第四类为其他合成色素,主要是叶绿素铜钠(钾)盐[2]。
2 食用合成色素的危害与安全性评价近年来,经国内外研究发现,人工合成色素的毒性表现可分为一般毒性、遗传毒性、致癌性及联合毒性。
研究发现,一些人工合成色素能够引起机能亢进,如赤藓红、姜黄素[3]会对甲状腺造成损害。
有研究显示,对五龄家蚕蚕体添加食用人工合成色素,会对其存活率、产量和茧质造成一定影响——苋菜红、日落黄、胭脂红、洋红和洋绿等食用色素均表现出不同毒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洋绿、洋红,其次为苋菜红,日落黄和苋菜红的毒性较弱[4]。
茶叶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茶叶中人工合成色素检测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李智;周刚【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8(000)030【总页数】1页(P71)【作者】李智;周刚【作者单位】邢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邢台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正文语种】中文案例背景及问题描述近年来,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在茶叶中添加人工合成色素,制作出“色泽鲜亮”的茶叶蒙骗消费者,其中2005年爆出的碧螺春添加铅铬绿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大范围的轰动。
茶叶中的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等添加色素在2016年又被检测出,它们会被用在金骏眉等红茶中,以次充好、以陈充新(即翻新茶),茶叶色泽看起来十分艳丽,价钱普遍较低,从而吸引消费者购买。
食用色素的定义及分类食用色素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用于改善物品外观的可食用染料。
国家标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色素的定义是:使食品赋予色泽和改善食品色泽的物质。
食用色素可分为天然色素与人工合成色素两类。
天然色素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也包括来源于动物和微生物的一些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指通过人工化学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大多数用煤焦油或以苯、甲苯、萘等芳香烃化合物为原料合成,具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成本低廉等特点,从而在食品行业中大量应用。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在食品中使用合成色素会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许多研究报告表明,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本身毫无营养价值,有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对人体健康有危害。
据报道,1968—1970年前苏联曾对苋菜红进行过长期动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致癌率高达22%。
英、美等国的科研人员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后也发现,不仅仅苋菜红对人有害,许多其他的合成色素对人体也有危害,可能导致生育力下降、更有甚者会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茶叶中色素检测方法及存在问题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对合成色素在各类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做了规定,明确禁止合成色素在茶叶中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人工合成色素
食用级人工合成色素通常是指以煤 焦油为原料制成的食用色素。我国目前 允许使用的人工合成色素有胭脂红、苋 菜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 6 种。
生产实践
P roce s s ing P ra ctice
年 第 9 卷 第 6 期
28
常 用 的 天 然 色 素 与 人 工合
成 色 素 使 用 中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色泽是食品最重要的感观性状之一, 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 某些天然食品虽固有颜色, 可在一定程 度上满足人们的视觉, 但因天然食品的 颜色受光、热、氧以及加工处理过程的 影响, 有时会失去其天然色泽, 不仅使 人们产生食品变质的错觉, 而且还降低 了商品价值。因此, 为了使食品的外观 色泽均匀一致, 就必须利用各种食用色 素来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 提高产品的 商品性。对饮料生产来说, 尤其如此。
食用色素按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色 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大类, 人工合成色 素具有色泽鲜艳, 着色力强, 稳定性好, 易溶于水, 易调色, 品质均一, 成本低 廉等优点, 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天然 色素种类繁多, 色泽自然, 不少品种兼 有营养价值, 有的还具有一定的药疗效 果(如栀子黄、红花黄等), 尤其 是 其 安 全 性被人们所信赖, 其使用范围和最大用 量都比人工合成色素宽。近年来, 源于 人们追求绿色健康的潮流和对食品安全 性的重视, 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天然色 素的开发应用力度, 目前在一些国家, 天然色素的用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人工合 成色素的使用量。
配制合成色素溶液的用水, 必须经过脱氯或去 离子处理, 因为现在自来水厂普遍采用漂白粉或次 氯酸钠来净化水, 有时余氯量大, 直接使用会导致 染料的褪色; 而硬度高的水会造成色素溶解困难。
溶解色素时所用的容器, 宜用玻璃、陶器、搪 瓷、不锈钢和塑料器具, 以避免金属离子对色素稳 定性的影响。
我国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颜色种类虽不多, 但 有红、黄和蓝三种基本色, 可按不同比例混合拼制 出各种不同的色谱, 以满足饮料生产的需要。
输也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鲜美的口味被完好密封
在纸盒之中, 产品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 响, 一上市就受到了全球市场的欢迎。
( 记者 缪惟民)
2006
年 第 9 卷 第 6 期
29
柠檬黄 柠檬黄又叫酒石黄、酸性淡黄、肼黄 等 , 是 3- 羧 基 - 5- 羟 基 - 1- ( 对 磺 苯 基) - 4- (对 磺 苯 基 偶 氮 )- 邻 氮 茂 三 钠 盐 。 柠 檬 黄 为 橙 黄 色 颗 粒或粉末, 耐热性、耐酸性、耐光性、耐盐性均 好, 对柠檬酸、酒石酸稳定, 遇碱则增红, 还原时 褐色。在饮料中最大使用量为 0.1g/kg。
各种合成色素溶解于不同溶剂中, 可产生不同 的色调和强度, 尤其是在使用两种或数种合成色素 拼色时, 情况更为显著。例如, 一定比例的红、 黄、蓝三色混合物, 在水溶液中色度较黄, 而在 50% 酒精中色度较红。
拼色时应考虑色素间和环境等的影响, 如靓蓝 和赤藓红混合使用时, 靓蓝会使赤藓红更快地褪
焦糖 糖类或糖的浓溶液加热到 100℃以上会 发 生 焦 糖 化 反 应 , 糖 发 生 分 解; 同时, 伴之以褐色产生, 该反应在 酸、碱的催化作用下可快速进行。过程 经糖分子的醚化、脱水、断裂、聚合等, 其详细步骤尚不完全明确。商业上过去 有用铵盐催化焦糖化反应的焦糖产品, 但由于铵法生产的焦糖中有 4- 甲 基 咪 唑 生成, 该物为致惊厥剂, 有的国家已禁 用铵法生产焦糖。
日落黄 日落黄又叫夕阳黄、橘黄、晚霞黄, 是 1- 对 苯 磺 酸 偶 氮 基 - 2- 茶 酚 - 6- 磺 酸 二 钠 盐 。 日落黄为橙红色颗粒或粉末, 无臭, 可溶于水和甘 油, 难溶于乙醇, 不溶于油 热 性 强 , 在 柠 檬 酸 、 酒 石酸中稳定, 遇碱变成棕色或褐红色, 还原时褐 色。可单独或与其他色素混合使用,
葡萄果皮色素 主要成分是锦葵色 素苷, 通常由制酒用的葡萄果皮以亚硫 酸液提取 , pH 值 可 影 响 色 调 的 变 化 , 越 偏酸性颜色越呈鲜明的红色。在酸性环 境中稳定, 对光、热不太稳定。饮料中 使用时, 预先添加可增强颜色, 并能在 一定程度上防止品质降低。
玫瑰茄色素 玫瑰茄是原产非洲的 木槿, 属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广泛分 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玫瑰茄花 萼呈紫红色, 其色素为花色苷类, 主要
SIG 康 美 包 这 款 引 人 注 目 的 超 大 包 装 , 给 可 口可乐的产品带来完全不同的外观, 同时也把雀 巢产品和其他公司的产品有效地区别开来。
带 com biTw is t 旋盖的 com bifitMagnum 康美 包多角包超大包装是解渴和家庭饮用的上佳包装
之选。精心设计的旋盖能保证饮料开启之后再运
层 包 这 样 市 场 更 容 易 接 受 。NESTEA 雀
楼 装 巢茶产品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元素,
它混合了自然茶的提取物以及水果
盒
浓缩汁, 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茶的提
神功效和果汁的鲜美口感 。 所 有 NESTEA 产 品 都
是非碳酸类饮料, 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和防腐 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包装方式展示产品的 特别之处, 这就是为何我们选择了 com bifitMag- num 康美包多角包超大包装。”
成分是飞燕草色素苷, 其次是矢车菊色 素苷, 其水提取液经脱果胶的浸膏, 呈 特有的酸味, 可同时做一种天然酸味剂。 色素性质与葡萄果皮色素近似, 作为饮 料着色使用时, 如存放时间较长易发生 褐变。
红花黄色素 红花黄是以水从菊科 植物红的花中提取的水溶性黄色色素, 对 光 、 热 比 较 稳 定 , 也 不 受 pH 的 影 响 , 可应用于柠檬、葡萄柚等饮料中。因其 吸湿性强, 故粉状色素的保存要加以注 意。
色素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添加使用色素时, 要严格执行规定标准, 并准 确称量, 以免形成色差。改用强度不同色素时, 必 须经折算和试验后确定新的添加量, 以保证前后 产品色调的一致性。
直接使用色素粉末, 不易在食品中均匀分布, 可能形成颜色斑点, 所以最好用适当的溶剂溶解, 将色素配制成溶液后使用。一般配制成 1%  ̄10% 浓度的溶液, 过浓的溶液难于使色泽均匀。
色; 而柠檬黄与靓蓝拼色时, 如受日光照射, 靓蓝 褪色较快, 而柠檬黄则不易褪色。
在饮料生产中, 为避免各种因素对合成色素的 影响, 色素的加入应尽可能地放在最后。
水溶性色素因吸湿性强, 宜储存于干燥、阴凉 处, 长期保存时, 应装于密封容器中, 防止受潮变 质。拆开包装后未用完的色素, 必须重新密封, 以 防止氧化、污染和吸湿造成色调的变化。
孔凡真
日 前 , 可 口 可 乐 公 司 选 择 SIG
促 康 美 包 的 com bifitMagnum 康 美 包
多角包, 与其联手开发超大型无菌
可 口
包装纸盒。
进 可 乐 一 个 成 功 的 品 牌 需 要 卓 越 的 包
装, 可口可乐公司定位深受市场欢
雀 与 迎的雀巢茶 NESTEA 品牌, 选用的
苋菜红色素适用于果味水、果味粉、 果子露、汽水、配制酒、浓缩果汁等。
2006
P roce s s ing P ra ctice
生产实践
最 大 使 用 量 为 0.05g/kg。 若 与 其 他 色 素 混 合 使 用 , 则应根据最大使用比例折算。一般使用时先用水溶 化后再加入配料中混合均匀。
胭脂红 胭脂红为红至暗红色颗粒或粉末, 无 臭, 溶于水呈红色; 可溶于甘油, 微溶于乙醇, 不 溶于油脂; 对光及碱尚稳定, 但对热稳定性及耐还 原性较差, 耐细菌性也较差, 遇碱变为棕褐色。一 般在配制酒、果子露、果汁中使用较多。由于耐光 性较差, 制作的成品如汽水、果汁等在阳光下暴露 时间过长易褪色。最大使用量为 0.05g/kg。
常用的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是指来源于天然资源的食 用色素, 是多种不同成分的混合物。由 于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天然色素种类 繁多。按提取方法, 天然色素可分为四 大类: 即动植物体经榨汁或溶剂抽提而 成的液态或固态色素; 有色动植体干燥、 磨碎而得到的粉状色素; 经微生物发酵, 代谢产物分离成液体或进一步加工固体 粉末的色素; 以天然产物为原料, 经酶 作用而制得的色素。另外, 天然色素也 可以按其结构和来源进行分类。
人们都有喜欢喝茶的趋势。
超
上 大 位 于 柏 林 的 可 口 可 乐 公 司 茶 和
咖 啡 品 牌 拓 展 经 理 Martin Hilfe r 先
一 生 说 , “ 乌 龙 茶 的 提 神 和 药 疗 作 用
型 无
正和今天的它其他方面的优点结合
菌 起 来 , 比 如 口 味 、 健 康 以 及 便 利 ,
苋菜红 苋菜红也叫酸性红、杨梅 红、鸡冠花红、蓝光酸性红等。是将 1 茶胺和 4 磺酸重氮化后, 在碱性条件下 与 2 茶 酚 - 3、6- 二 磺 见 钠 相 偶 合 而 成 。 为紫红色至暗红色粉末, 无臭, 易溶于 水。0.01% 水溶液呈红紫色, 溶于甘油和 丙二醇, 稍溶于乙醇, 不溶于油脂, 易 被细菌分解, 对光、热、盐均较稳定, 耐酸性, 对柠檬酸和酒石酸等均很稳定。 在碱性溶液中则变为暗红色。由于对氧 化 - 还原作用敏感, 故不适用于发酵食 品的使用。
就是康美包的新颖包装。雀巢冰爽
康
巢 美 茶目 前 有 柠 檬 、 水 蜜 桃 和 野 莓 三 种
可口的风味, 现在用带方便的
品 包 联 com biTiw is t 旋盖 1.5 升大盒包装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