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色素在各国的使用

合集下载

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天然色素合成色素目前国外

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天然色素合成色素目前国外
内使用的较多的合成色素有9种, 包括苋菜红、胭脂红、新红、柠檬黄、 日落黄、靛蓝、亮蓝、赤红、诱惑红等。 天然色素使用安全性高,但由于提取 成本高,故其使用成本较高。而合成色 素有着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较 好、宜于调色和复配,价格低的优点, 故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和广泛。
截止1998年底,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 用天然色素共有48种、包括天然β胡萝 卜素、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 越橘红、辣椒红,辣椒橙、焦糖色(不 加氨生产)、焦糖色生产焦糖色(加氨 生产)、红米红,菊花黄浸膏,黑豆红、 高梁红、玉米黄、萝卜红;可可壳色、 红曲米、红曲红、落葵红、黑加伦红、 桅子黄、桅子兰,沙棘黄、玫瑰茄红、 橡子壳棕,NP红、多惠柯棕,桑椹红、 天然芥菜红、金樱子棕;姜黄素、
等。 合成色素:以煤焦油为原料制成。截止 1998年底,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合成色 素有:觅菜红、觅菜红铝色淀、胭脂红、 胭脂红铝色淀、赤药红;赤露红铝色淀、 新红,新红铝色淀。柠檬黄、柠檬黄铝 色淀、日落黄、日落黄铝色淀、亮兰; 亮兰铝色淀、靛兰、靛兰铝色淀,叶绿 素铜钠盐、B-胡萝B卜素、二氧化钛、 诱惑红;酸性红等,共21种。
花生农红、葡萄皮红;兰锭果红;藻兰、 植物炭黑,密蒙黄,紫草红;茶黄色素: 茶绿色素、柑橘黄,姻脂树橙(红木素/ 降红木素)胭脂虫红、氧化铁(黑)等。 这些天然色素是从植物、微生物或动物 可食部分用物理方法提取精制而成,在 这48个天然色素品种中,目前我国主要 生产,使用和出口的产品有40种,包括 焦糖色素、辣椒红、β-胡萝卜素、叶绿 素铜钠盐、高梁红、红曲米
截止1998年底我国批准允许使用的食用天然色素共有48种包括天然胡萝卜素甜菜红姜黄红花黄紫胶红越橘红辣椒红辣椒橙焦糖色不加氨生产焦糖色生产焦糖色加氨生产红米红菊花黄浸膏黑豆红高梁红玉米黄萝卜红

玉米黄质 使用标准

玉米黄质 使用标准

玉米黄质使用标准玉米黄质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行业。

为了规范玉米黄质的生产和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

本文将分析玉米黄质的相关标准,并进行详细说明。

一、玉米黄质的生产和应用情况玉米黄质是一种来源于玉米的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和化妆品等行业。

在食品行业,玉米黄质主要用于着色和增强产品的外观吸引力;在饮料行业,玉米黄质则可用于调节产品的颜色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化妆品行业,玉米黄质则可应用于调色、润色等方面。

由于玉米黄质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生产和应用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二、国内外现行的玉米黄质标准及内容1.中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2.美国标准:《21 CFR 73》3.欧盟标准:《欧盟食品添加剂法规(EC)No 1333/2008及相关规定》以上为中国国家标准、美国标准和欧盟标准中包含有关玉米黄质的内容。

三、玉米黄质标准的主要内容1.产品质量标准玉米黄质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色泽、纯度等指标。

外观要求产品应为橙黄色至黄色粉末状,无明显异物和不溶性物质。

色泽要求产品应具有良好的颜色饱和度和透明度。

纯度要求产品的含量应符合要求,同时对有害物质的含量也有详细规定。

2.产品检测方法标准玉米黄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要求准确、可靠、灵敏,能够准确测定产品的含量和纯度。

3.产品应用标准玉米黄质在食品、饮料和化妆品行业的应用标准主要包括添加量限制、使用对象等内容。

要求产品在应用时符合相应的使用标准,不得超过规定的添加量。

四、玉米黄质标准的重要性及意义1. 保障产品质量玉米黄质标准的制定可以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确保产品中玉米黄质的使用符合规定,不会对产品造成负面影响。

2.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规范玉米黄质的生产和应用,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标准的制定可以促进产品的合理竞争,保障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各国食品中允许使用的色素

各国食品中允许使用的色素

1、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合成色素(5种):赤藓红、坚牢绿FCF(143)、亮蓝FCF(133)和日落黄FCF(110)、胭脂红4R(胭脂红A)(124)。

天然及其他色素:叶绿素(140)、甜菜红(162)、叶绿素和叶绿酸,铜络合物(叶绿素铜络盐141(i)叶绿素铜络合物,钠和钾盐141(ii))、胭脂树提取物,以红木素计160b(i)、、胭脂虫红(120)、焦糖色I-普通法(150a)、焦糖色III-氨法(150c)、焦糖色IV-亚硫酸氨法(150d)、核黄素(核黄素,合成101(i)、核黄素5’—磷酸钠101(ii);核黄素(Bacillussubtilis)101(iii))、氧化铁(氧化铁黑172(i);氧化铁红172(ii);;氧化铁黄172(iii))、β-胡萝卜素。

2、美国需要产品证书的着色剂(9种):FD&C蓝色1号(亮蓝)、FD&C蓝色2号[靛蓝(二磺酸)]、FD&C绿色3号(坚牢绿)、橙色B、橘红2号、FD&C红色3号(赤藓红)、FD&C红色40号(诱惑红)、FD&C黄色5号(柠檬黄)、FD&C红色6号(日落黄)。

免除产品证书的着色剂:胭脂树红提取物、虾青素、脱水甜菜(甜菜粉)、群青色、斑蝥簧、焦糖色、β-阿朴-8,-胡萝卜醛、β-胡萝卜素、胭脂红;胭脂虫提取物、叶绿素铜钠、烘烤的部分脱脂煮棉子粉、葡萄糖酸亚铁、乳酸亚铁、葡萄着色剂提取物、葡萄糖提取物(脱糖葡萄花青素)、红球藻属海藻粉、合成氧化铁、水果汁、蔬菜汁、藻类干粉、胡萝卜油、玉米胚芽油、红辣椒粉、红辣椒油树脂、Phaffia酵母、核黄素、藏红花、二氧化钛、姜黄、姜黄油树脂。

3、欧盟有机合成色素(15种):柠檬黄(E102)、喹啉黄(E104)、日落黄FCF(E110)、橙黄S、偶氮玉红(E122)、苋菜红(E123)、胭脂红,胭脂红A(E124)、赤藓红(E127)、诱惑红(E129)、专利蓝V(E131)、靛蓝,靛蓝二磺酸钠(E132)、亮蓝(E133)、绿色S(E142)、亮黑BN,黑色PN(E151)、拉脱玉红(E180)。

天然色素的发展史及应用趋势(上)——天然色素的历史沿革

天然色素的发展史及应用趋势(上)——天然色素的历史沿革

人类对色素的利用起源可以说,对色泽的利用是人类进步的标志之一,当人类脱离原始社会,对美感有了需求渴望时,便有了利用色素的实践。

例如在明朝,宫廷中和民间的一些时髦妇女利用紫草属植物的根皮染指甲进行装饰已是很普遍的现象;还有用红高粱的壳染制手织的大白布,做新娘的嫁衣、被褥等等也是普及面很广的一种方法;还有将红米或一些有色植物的叶或汁添加到菜肴和饭食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使用天然色素的方法在食品业和化妆品行业中逐渐普及,使用技术逐步提高,天然色素逐渐成为美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社会上出现人工合成色素为止。

人工合成色素的出现在1856年,英国的教授William Henry Perkin发明了世界第一个合成有机色素“苯胺紫”以后,随着飞速发展的工业化生产,许多有机色素被相继合成。

由于这类合成色素的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性好,品质均一,易于溶解和复配拼色以及工业化规模生产使成本大大降低等一系列优点,使之很快取代了天然色素,在食品等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

品种很快就达到百余种,产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有关材料统计,当时欧亚和北美一些国家合成有机色素的年增长速度在2%以上,而南美、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年增长率超过7%,以食品工业较发达的美国为例,1982年产量高达2000余吨。

这种增长大约持续了100余年。

可以说自1856年Perkins教授发明了第一个合成有机色素后的100余年,是合成色素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食品行业从小到大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生产的合成色素基本取代了天然色素。

人类发现合成色素的危害进入20世纪后,随着毒理学和分析化学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了解了合成色素进入人体后的转化机理,认识到多数的合成色素品种对人体有较为严重的慢性病毒和致畸致癌性,并开始对合成色素重新进行毒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

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并制定了相关条例和法规,以严格限制尚待摸清其安全性的合成色素品种。

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大国、也是天然色素应用技术非常成熟和先进的国家之一。

日本也是个非常宗尚天然志向的国家、因此特别是在食品加工中所使用的添加剂特别是着色剂方面、都喜欢使用天然色素。

日本的传统文化是从中国古代传播过去的,所以,日本的饮食文化同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非常相似的可比拟性。

特别是食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消费者的嗜好对中国的同行业来说都有很好的可参照性。

如从方便面、到茶饮料等等都是日本几十年前就已经非普及了的食品,而在中国则是刚刚开始流行。

所以本文就目前人们所关心的天然色素的特性和应用、安全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中日两国食用色素市场规模及其发展变化和趋势日本市场的食用色素的市场规模从2000年的21940吨和销售金额315.8亿日元到2008年达22545吨1)、年销售金额将近330亿日元(按1元人民币=15日元换算、相当于22亿元),将近10年的时间里,不算其它价格的上涨因数,只维持了略微增加的趋势。

然而,就2008年的数据来看,其中合成色素部分产量上只占了0.42%, 绝大部分都是天然色素。

可见天然色素在日本的市场应用有多么广泛和普及。

而且在日本已经是一个非常稳定和饱和的市场。

不同的品种之间稍有波动之外,总的市场规模没有太大的变化。

而在中国则刚好相反,从2000年的产量2.8万吨发展到2007年33万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生产量扩到了将近10倍。

销售金额也将近27亿人民币。

单从这数据上来看,确实是中国的食用色素市场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也说明中国的市场是一个新兴的市场,发展前景是非常巨大。

另外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天然色素的生产量是上来了,但是实际的使用还没有真正的开始。

中国的大多数食品加工企业所用的食用色素都还是合成色素为主。

所以天然色素在中国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的,但是其道路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二.天然色素的主要分类和性质天然色素的主要可以按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分为以下六大类1.类胡萝卜素类(Carotenoids):胭脂树橙色素、栀子黄色素、胡萝卜素、辣椒红色素、叶黄素、蕃茄红色素等2.多酚醌类(Quinoids) :胭脂虫红色素、紫胶红等3.花青素类(Anthocyanins) :甘蓝红色素、紫苏色素、葡萄皮红色素、紫甘薯红色素、紫玉米红色素、葡萄果汁红色素等4.类黄酮类(Flavonoids) :可可壳色素、高梁红色素、洋葱色素、红花红色素、红花黄色素、罗望子色素等5.卟啉类(Porphyins) :叶绿素、叶绿素铜钠,藻蓝色素等6.其它(Others) :姜黄色素、甜菜红色素、红曲红色素、红曲黄色素、焦糖色素、栀子蓝色素、栀子红色素等由于天然色素的各不相同的分子结构,决定了天然色素之间的性质和溶解性的极大的差异。

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应用

天然色素的提取及应用

椹 红有 降血 脂 作用 ,葡萄 皮红 、茶绿 素 会 报 告 指 出 ,番 茄 具 有 良 好 的 抗 癌 作 全 无毒 的 。若 被提 取 ,则笋 罐头 工厂 的 用 ,并将 番茄 首 推为抗 癌食 品 。目前世 笋 壳 可 以得 到 综 合 利 用 ,提 高 经 济 效 有 调 脂作 用 ,紫草 红有 抗 炎症 作用 。 从 在天然色 素中发 展较快 的品种有红 界 上番 茄红素 的开 发生 产主 要有 从植物 益 。 竹 笋壳 中提 取的 天然 棕色 素可 在 番 茄中 提取 、 学合成 等方 法 。 化 以色 列 、 葡 萄糖 、蔗糖 和氯 化钠 三 种添 ; ̄ 中较 b U 0 曲。红曲米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过去用 大米 接 种发 酵 。随 着科 学 技 术 的进 步 , 日本、俄罗斯等国家以及罗氏、巴斯夫 稳 定的 存在 。 玉米黄色素 和醇溶 蛋 白可 广泛应用 人 们 已确认 红 曲中 含有 抑制胆 固醇 产生 等 跨 国公 司在此 方面 处于 领 先地 位 。番 的莫 那 克林 K,亦 即洛佛 他 丁 。这 是 一 茄 红素 已逐 渐成 为 国际市场 上保 健食 品 于 医药 、食 品 、包装 等行 业 。玉米 黄色 玉米 种可 调节 血脂 的 重要 因子 。红 曲具 有降 研 究的 新热 点 ,日益受 到营 养 学工 作者 素 是从 玉 米淀 粉生 产 中的 下脚 料 ( 被誉 为 “ 植物 黄 金 ” 在 世界 番 粗蛋 白 )中提 取 的类胡 萝 卜 类色 素和 。 素 脂 、降 糖和 降压 的 功效 。以 前受 条件限 的 重视 , 制 , 佛他 丁 含量 只有 0 1 一 。 % 。 茄红素开发热中,我国科技界也开始重 隐 黄素等 天然 色 素 ,可 用于 食品 、化妆 洛 。% O 2 品 的着色 ,隐 黄色素 分解 时可 产 生人体 目前 ,国内市场销售的降脂药物有很多 视 和 加强 番茄 红素 的研 究开 发 。

2024年色素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色素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色素市场前景分析引言色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妆品、食品、塑料、油墨等各个领域的化学物质。

随着人们对产品外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色素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将对色素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色素市场现状色素市场规模扩大近年来,全球色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费者对产品外观的重视增加,推动了各行各业对色素的需求量增加。

另外,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色素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色素市场竞争激烈由于色素市场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众多厂商进入这一市场。

竞争激烈导致了市场价格的不断下降,对于小型企业而言,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

2024年色素市场前景分析膨胀的应用领域随着各行各业对产品外观的要求提高,色素在各个应用领域的需求将继续膨胀。

特别是在化妆品和食品行业,色素的需求量将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色素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纳米技术的应用能够提供更丰富的色彩效果,而天然植物提取物色素的应用也成为一种趋势。

环境法规的影响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各国政府对色素市场的监管也逐渐加强。

未来,将出台更多的环境法规来规范色素的生产和使用,这将进一步改变市场格局。

弱势企业面临挑战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环境法规的影响,一些弱势企业可能难以在色素市场中生存。

这些企业需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寻找差异化竞争的突破口。

结论总体而言,色素市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的引入,色素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然而,企业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和严格的环境法规,通过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注意: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或组织的观点。

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

食用天然色素● 前言早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人们就开始进行对食物的着色,利用天然抽出物及酒类的添加,以改善糖果的颜色。

到了19世纪中叶,利用各种香辛料(如藏红花)来调色,已非常普遍。

在日常生活中,当人们第一眼看到某一种食物时,对该种食物的第一个印象即是颜色,可以根据该食物的颜色来评判其香气与质量。

例如成熟且具甜味的柳橙应呈黄色,成熟的西红柿应为红色,而烧焦的食物则为黑色或深褐色;食品的颜色不仅可以挑起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更可以做为消费者选购的依据。

在食品中添加色素的理由有四,即(1)强化食品本身所呈现的颜色,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2)确保每批产品颜色的一致性,(3)修补食品因加工过程所造成颜色上的变化或损失,(4)使颜色不良或无色的食品变为具有光鲜亮丽颜色的食品。

由此可见,食品调色对食品工业的重要性。

天然色素(Natural Colorants)的来源广泛,包括植物色素、动物色素、微生物色素及焦糖色素等;许多蔬菜、水果及香辛料等植物都含有大量天然存在的色素,是天然色素的主要来源,这些天然色素包括花青素(Anthocyanins)、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叶绿素(Chlorophyll)等;动物血液中的血红素(Haems)则为动物性天然色素的代表;已经商业化量产及应用的微生物天然色素为红曲色素(Manascus)。

天然色素在应用上虽然较人工色素更为昂贵,且安定性较差,但是却具备安全性的绝对优势。

基于来自社会大众的需求及政府管理日趋严格的双重压力,将促使厂商增加天然色素的使用量,因此未来天然色素市场将呈现持续成长的现象。

食用色素的分类自从公元1856年William Perkin发明人工合成色素以后,人们即开始在食品中添加人工合成色素(Synthetic Colors)。

公元1976年开始,由于合成技术的精进,使得天然色素成分的合成技术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而发展出合成天然色素(Nature-Identical Color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糖色(非氨 法) 花青素类(玫 瑰红、月季 红) 可可色素
Caramel color
E 150
NO.100















×
Cacao color
NO.81

备注: 1.INS:国际编码系统 S:中国编码系统 3.C.I.:染料索引号
韩国 √
瑞士 √
联合国食 品法规 √
德国 √
红花黄
不允许作为食用 Safflower Yellow 色素,但可用作 特殊的香料 Annatto β-carotene E 160﹝b﹞ E 160a﹝ii﹞ E 160a
NO.397
×
×


胭脂树橙 β-胡萝卜素
NO.19
√ √ √
√ √ ×
√ √ √ √




天然胡萝卜素 Natural carotene 栀子蓝 藻蓝 叶绿素铜钠盐 叶绿素铜 叶绿素/叶绿 素镁 二氧化钛 植物炭黑 焦糖色(氨法) Gardenia Blue
色素产品在各国的使用
名称 辣椒红 萝卜红 红米红 葡萄皮红 高粱红 红曲红 胭脂虫红酸 番茄红素 红花红 胭脂虫红 紫胶红 紫草红 甜菜红 叶黄素 姜黄色素 栀子黄 Carminc Lac Red Gromwell Pigment Beet Root Red Lutein Curcumin Gardenia Yellow E 162 E 161﹝b﹞ E 100 E 164 NO.136 不允许作 为食用色 素,但可 用作特殊 的香料 √ √ NO.321 NO.134 × Sodium copper chlorophyllin Copper Chlorophyllin Chlorophylls Titanium Dioxide Carbon Black Power Caramel color E 141 E 141﹝i﹞ E 140 E 171 E 153 E 150 NO.158 √ NO.220 NO.1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 120 英文 Paprika Red Radish Red Red Rice Red Grap Skin Extract Kaoliang Color Monascus Colors Carminc Acid E 120 欧洲 E 160﹝C﹞ E 163 E 163 E 163 NO.365 NO.181 NO.394 √ √ √ √ NO.462 NO.211 NO.34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日本 NO.286 √ 美国 √ 澳大利亚 √ √ 加拿大 √ 中国 √ √ √ √ √ √ √ √ √ √ √ √ √ √ 英国 √ 法国 √ FAO/WHO √ 新加坡 √
波兰 √
泰国 √
INS.NO
CNS 08.106 08.117 08.111
C.I.
163(ii) 08.135 08.115 08.120 √ √ √ √
08.145 08.104 08.140 √ √ √ √ √ × 162 08.101
天然红4号 75470
75535
75135 √ √ √ √ √ × 100(i) 08.132 08.112 天然黄3号 75300
08.011 08.138 08.109
染料白6号 77891 黑色素5号 和6号77266






150
08.109





×
08.118

08.103
天然黄5号 75140 天然橙4号 75120 食用橙5号 40800 食用橙5号 75130

√(b)
08.144 08.010
160a
08.010 08.123
141(ii) √ √ 140 171 152 150
08.009
天然绿3号 75810 天然绿3号 75810 天然绿3号 758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