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影验光技巧

合集下载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

检影验光技巧一、检影验光简介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

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

经过研究,直到18 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

1881年由P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

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

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相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明显的区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态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节、集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

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

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

检影验光的方法口诀
首先,我们来说说检查视力的方法口诀。

在进行视力检查时,我们通常会用到视力表。

视力表是由一系列的字母、数字或图案组成的,用来测试人的视力。

而进行视力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持距离合适,一般为6米;其次,要保持眼睛在检查时的舒适状态,不要用力眯眼或者眨眼;最后,要专心致志,认真对待每一个字母或图案,确保准确无误地报出来。

其次,我们来说说验光的方法口诀。

验光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检查,确定人的眼睛度数,以便配制适合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在进行验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一家正规的验光店或眼科诊所,确保验光师具有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其次,要配合验光师的操作,保持眼睛放松,遵循验光师的指示完成各项检查;最后,要如实告知验光师自己的用眼习惯和需求,以便获得最合适的验光结果。

最后,我们来说说检影验光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检影验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正规的眼科医院或诊所进行检查,确保设备齐全、医生专业;其次,要配合医生的操作,保持眼睛放松,不要紧张或者用力;最后,要及时向医生反映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帮助你进行检查和治疗。

总之,检影验光是非常重要的眼科检查项目,通过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更好地保护眼睛健康,及时发现和纠正视力问题。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眼睛健康,定期进行检查,保护好自己的双眼。

检影验光操作方法步骤

检影验光操作方法步骤

检影验光操作方法步骤
检影验光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1. 患者需要充分的散瞳,确保瞳孔放大,以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观察眼底情况。

2. 医生与患者面对面,距离约1米,患者需注视远处的大视标。

3. 医生用检眼镜将光线投射到患者的瞳孔区,观察影光的移动情况,判断患者的屈光状态。

4. 医生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插片中和矫正,确定屈光不正度数。

5. 测量完成后,待患者瞳孔恢复后,再进行规范的主觉验光,最终决定验配的处方。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咨询专业眼科医生。

检影验光步骤

检影验光步骤

常规检影验光步骤准备:1、病人摘去眼镜2、调整病人的坐高,使病人的视线与医生的视线高度相当3、给病人戴上试镜架并使试镜架的瞳距与病人的瞳距相等,这时,病人正好从试镜架的中心看出4、告诉病人整个检影验光过程中,两眼始终是睁开的,在整个验光过程中,未被检查眼应该注视远视力表,医生不能挡住病人注视眼的视线,如果挡住了,要求病人及时告诉医生5、检影验光过程中,医生的两眼始终是睁开,用右眼检查病人右眼,用左眼检查病人的左眼6、检影验光必须在暗室中进行检影验光检查步骤1、要求病人注视或者视标,首先检查病人的右眼2、确定病人的屈光不正是球面屈光不正还是散光通过变化检影镜套管的位置,直到病人的眼底反光最强,然后360度转动检影镜光带,观察有无:1 破裂现象、2宽度现象、3剪动现象如果屈光不正是球面,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将与病人外部光带一致,即无破裂现象;如果是散光,一定有破裂现象;当检影光带沿360度转动光带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厚度,在球面屈光不正时,将是不变的;在散光时,将发生厚度变化,即厚度现象;在散光眼,当检影镜光带扫描过病人的瞳孔时,只有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一致或者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的光带转动方向才能和病人外部光带转动方向一致;在检影镜光带与病人眼的两个主要子午线之一不一致或者不重合时,瞳孔里的眼底反光光带的转动方向就不能和病人面部的拦截线的转动方向一致,即剪动现象,球面屈光不正不存在剪动现象;3、如果是球面屈光不正,观察瞳孔里的眼底反光是顺动还是逆动,在试镜架上增加镜片,直到瞳孔里的眼底反光不动,使用哪一类镜片进行中和,决定于病人的屈光不正状态,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和观察到的影动方向;注意:顺动比逆动容易观察和中和,然而,如果出现顺动,病人可能调节,特别是通过增加负镜片得到的顺动;当开始看见为逆动时,可以改变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变逆动为顺动;4、为了中和散光,首先要确认两个主要子午线,然后分别中和每一条子午线,如果使用综合验光仪,只有负柱镜时,可以一条子午线用球镜中和,另一条子午线用球镜结合柱镜中和;较低度的近视或者较高度的远视子午线首先用球镜中和;在球镜中和的基础上,较高度的近视或者较低度的远视子午线用负柱镜中和,对于新手来说,开始确认哪一条子午线是低度近视比较困难,开始时两个主要子午线可以任选其中一条子午线先予中和,然后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进行球柱镜的调整,如果使用平面镜检影,为了加负柱镜中和散光,一条子午线中和以后,另一条子午线应该显示逆动;如果医生开始中和较高度近视子午线,另一条子午线必须显示顺动,那时你可以加较高度的正镜片去中和第二条子午线;这将使第一条子午线变成逆动;现在,你可以对准散光的轴,加负柱镜;5、当两条子午线都被中和以后,重新检查球镜中和的子午线,必要时调整球镜的度数,重新检查另一条子午线,必要时调整柱镜的度数;6、当达到中和以后,用检影镜套管的位置分别在平面反光镜和凹面反光镜验证所有的子午线,做出必要的调整;7、这时中和用的所有镜片的总度数叫做总检影度数,总检影度数使病人的眼底与检查者的入瞳共轭,留病人右眼总检影镜度在试镜架上;重复步骤2 6,中和左眼的屈光不正,左眼屈光不正中和以后,重新检查右眼做出必要的调整;8、为了转换总检镜度数到纯屈光不正度数,在总检影镜度数上加上工作距离的负球镜;9、通过纯静态检影镜度数,分别测量每一个眼的视力;。

医学检影验光的技巧

医学检影验光的技巧

医学检影验光的技巧点状光检(1)单光的测定单光的测定在检影验光中⽐较简单,普通光度只要根据影动的性质判断出屈光不正的性质,再⽤相应的球镜找到中和点即可。

然⽽对于⾼度的屈光不正,往往由于红光反射的亮度较低,周边影动较难判断等原因,容易出现⽆法判断屈光不正性质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视⽹膜上的成像⾯积较⼤,光能量较分散⽽造成。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法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法⾸先是要增加红光反射的亮度,办法是在患者的眼前增加⼀个度数较⾼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并观察红光反射的亮度变化。

如果红光反射的亮度增⾼说明患者属于⾼度远视或近视眼。

如果红光反射的亮度反⽽降低说明镜⽚加反了,改换⼀个较⼤光度的凹透镜或凸透镜后光度明显增⾼,说明患者属于⾼度近视或⾼度远视眼。

查明了屈光性质后,接下来如果还是不能判断影动,可以继续增加相应的透镜直到能看到影动,并最终达到中和点。

当可以通过影动判断屈光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红光反射的明暗来判断屈光不正的程度,提⾼检影的效率。

⽆论何种屈光不正从程度上分,都可分为低度,中度和⾼度。

在检影验光中,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的红光反射的明暗都不同。

从红光反射强度上⼤致可分为强,中、弱。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低度屈光不正红光反射的光亮度强,中度屈光不正红光反射的光亮度中等,⾼度屈光不正红光反射的光亮度较弱。

为了减少检影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红光反射的光亮度来射的光亮度较弱。

为了减少检影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红光反射的光亮度来确定屈光不正的程度,来确定第⼀⽚透镜的屈光度。

例如,当红光反射的强度很弱时,⼀般可以判断屈光不正的程度为⾼度,这时应该加上⼀个屈光度较⾼的镜⽚,如-6.00D的镜⽚,⽽不⽤从低度数开始⼀点⼀点的加光,如果反光点的亮度增强,影动变的明显,说明正在接近中和点。

(2)散光的测定1.散光的分类散光的测定在检影验光中较为困难,这是由于散光眼各个⽅向上的屈光率不⼀致,⽽造成各个⽅向上的影动也不相同。

检影技巧

检影技巧

第三章检影技巧一.检影前准备1.验光员必须是正视眼或屈光不正已全矫。

2.检影需在暗室中进行。

3.检影距离固定(1米,0.67米,0.5米)。

4.患者14岁以下应麻痹睫状肌,14岁以上要注视5米视标,松弛眼调节。

5.正确调整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PD,前倾角和后顶距。

二.名词解释1.光与影:光也称映光,是检影镜下,视网膜的反射光,验光师在检影孔所见为一圆,形成椭圆形红光反射。

是桔红色,直径与瞳孔相同。

“影”是检影镜在瞳孔区未被照亮的部分,其与影相连。

尤如人在光下总有一影相随一样。

2.影动:摇动检影镜时光和影互换位置称为影动。

检影镜做水平、垂直、45度、135度摇动。

光和影在检影镜水平摇动下,原光在右影在左,变为光在左影在右;检影镜垂直摇动时,光在上,影在下,改变为光在下影在上。

事实上验光师在检影孔下,观察影动时,只关注光的动向,而忽视影如何动。

3.顺动和逆动:顺动,检影镜向右摇动,光向右移动,反之检影镜向左摇动,光向左移动;检影镜向上摇动,光向上移动。

反之光向下移动,也就是影动与检影镜摇动方向一致。

逆动,检影镜向右摇动,光向左移动,反之检影镜向左摇动,光向右移动;检影镜向上摇动,光向下移动。

反之光向上移动,也就是影动与检影镜摇动方向相反。

4.中和点:检影消解过程中,顺动,用正球镜片消解;逆动用负球镜片消解;顺动光带用正柱镜消解;逆动光带用负柱镜消解。

逐渐光变亮,影动速度加快,直到原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顺动光带转逆动光带,或逆动光带转顺动光带的转折点。

这转折点称为中和点或反转点。

中和点有如下特征:1,视网膜反射光线在检影镜上的焦点。

2,视网膜反射光线会聚结束,散开开始的点。

3,患者视网膜与验光师视网膜在检影孔上的共轭焦点。

4,正像停止倒像开始的点;5,摇动检影镜看不出顺动逆动的点;6,检影过程中最亮的点;7,顺动结束,逆动开始;8,仔细观察就是中间稍有顺动,周边稍有逆动,表现为眼球的球面像差(尤其在散瞳情况下,中顺周逆现象明显)。

检影验光结果的计算方法

检影验光结果的计算方法

检影验光结果的计算方法
检影验光是一种常用的验光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儿童、老年人和视力障碍者的双眼视力状况。

检影验光结果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光明点:使用光源将光明点照射到被检者的眼睛上,观察光明点是否清晰锐利。

2. 判断光明点的大小:通过测量光明点的大小来判断被检者的双眼视力状况。

一般来说,光明点越大,被检者的双眼视力越好。

3. 判断光明点的距离:通过测量光明点与被检者眼睛的距离来判断被检者的双眼视力状况。

一般来说,光明点与被检者眼睛的距离越近,被检者的双眼视力越好。

4. 判断光明点的位置:通过测量光明点的位置来判断被检者的双眼视力状况。

一般来说,光明点在视网膜中央的位置,被检者的双眼视力越好。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检影验光结果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判断被检者的双眼视力状况,例如使用视力表、观察光明点的颜色等。

需要注意的是,检影验光结果只是评估被检者的双眼视力状况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

如果需要进行正式的视力诊断,还需要进行其他测试和检查。

【视光】如何快速准确检影验光

【视光】如何快速准确检影验光

【视光】如何快速准确检影验光点击查看:查收:验光师专业技能提升不得不收藏的眼视光⼲货⼤全(⽂末领“近视防控⼿册”福利)检影的⽬的是寻找中和点。

检影的过程是顺正逆负致中和(顺动加正镜,逆动加负镜直到中和,结果减去1.50D,即减去⼯作距离镜)。

严格的讲,中和点不是⼀个点,⽽是⼀个范围,是顺动转逆动或逆动转顺动的转折范围(理解并学会应⽤这两句话很重要)。

找中和点⽐较困难,特别是初学者。

当影动接近或超过中和点时,会误认为达到中和点。

确认中和点有以下⽅法和技巧。

1.过矫法初学者,每次检影最好⽤此⽅法。

在接近中和点,继续加增镜⽚度数,直⾄出现相反影动,退回⼀点,即为中和点。

如⼀患者,右眼检影呈逆动,影动速度快,映光亮、圆,在患者眼前加-1.00DS,再摆动检影镜仍是逆动,只是影动更亮,影少,速度快。

迅速增⾄-1.50DS,只有光⽽⽆影,影动不明显,怀疑是中和点,再继续加⾄-1.75DS,出现顺动。

则确认-1.50DS是中和点。

记住关键的⼀句话,即顺动的光带⽐逆动的光带更容易观察,包括检影散光的轴向和度数,这句话⾮常重要。

2. 前倾后移法当检影疑为中和时,验光师可以⾝体前倾⼀点,减少检影镜⾄患者的距离,应为顺动;再将⾝体向后移⼀点,增加⼯作距离,为逆动,则证明已经找到中和点,这⼀点即是顺动结束,逆动的开始的点。

如果不是前倾顺动,后移逆动,那⼀定不是中和点。

3.骑跨法检影过程中发现散光,当相互垂直⼦午线中和时,⽤骑跨法,可验证散光轴是否准确。

检影镜沿同已经中和好的散光轴相交45度、135度⽅向摆动。

如果这两个⽅向均已中和,证明检影的散光轴准确。

如果这两个⽅向有不同程度顺、逆动,说明原散光轴有误,需将散光轴调整。

4.快速摆动法与徐缓摆动法摆动检影镜的技巧很重要,为了能⼀直保持三孔成⼀线,最⼤限度地清楚观察到影动,检影镜的遮盖罩要与验光师的眉⽑紧贴,保持检影孔与瞳孔的相对位置。

摆动检影镜时,要利⽤⼿腕灵活左右上下摆动,⽽不是摇头晃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影验光技巧一、检影验光简介检影全称视网膜检影(retinoscopy或skiascopy)。

检影验光法已经有13 1年的历史了,最初是由William于1859年于偶然间发现。

他用检眼镜检查散光时,无意间发现一种由眼底反射出来,并有特殊运动的光。

经过研究,直到1873年才由Cuignet用于临床。

1884年Smith建议使用检影(shadow test)一词。

1881年由P arent提出了视网膜检影一词。

顾名思义,视网膜检影实际上是利用光线经过视网膜反射后形成影像的明暗及运动规律来判断屈光状态的一种验光方法。

二.检影在验光中的地位1. 动态检影可以快速确定屈光状态通过动态检影寻找远点和对调节幅度的判断可以简单快速的确定屈光状态和程度。

2. 静态检影可以确定光度范围通过寻找中和点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光度范围,但是检影验光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处方上,还必须通过主观验光复查。

3. 动态检影可以简单确定调节幅度高中和点的位置,可以用来判断调节幅度4. 静态检影可以用于调节性近视初查静态检影的中和点光度等于实际光度减去工作距离的倒数,实际上就是在完全光度上加上一个符合检影距离的正透镜,以达到中和点。

我们知道在眼前加上一个正透镜可以使调节放松,因此,静态检影时的调节可以得到一定量的放松,如果检影结果明显低于实际的近视度数时,可能存在调节性近视。

5. 检影的同时可以进行屈光间质的检查屈光间质的状态对验光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利用检影来快速的确定屈光间质有无问题,主要通过对阴影位置及活动性的判断来确定屈光间质的状态。

三.检影验光分类(一)从光源的形状可分为点状光检影和带状光检影。

如上图点状光源与带状光源的形状。

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相比,点状光检影与带状光检影存在明显的区别,使用方法也略有不同。

(二)从检影时工作状态可分为静态检影和动态检影。

静态检影是指,验光时被检查者的调节、集合与检查者的工作距离处于相对或绝对静止状态是的检影方式。

动态检影是指,检影时,被检者的调节与集合随着检影的工作距离改变而改变,调节、集合与工作距离始终处于活动状态的一种检影方式。

(三)检影距离的不同可分为0.5m、0.67m、1m距离检影。

检影验光时的距离可根据个人自身的特点及习惯而定。

检影距离不同所使用的加光量也不同,0.5m的加光量为2.00D,0.67m的加光量为1.50D,1m的加光量为1.00D。

从检影眼光的精度来看,随着检影验光的距离加大,精度也随之提高。

四.静态检影一.如何利用检影确定屈光性质。

利用检影验光可以测定眼的屈光性质及屈光不正的程度。

前面检影原理中提到的影动与屈光不正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判断屈光性质的一个方法。

影动有三种方式,既逆动、顺动、不动。

根据影的动态可以判断屈光不正的性质。

顺动是远视的特征,它是指摇动检影镜时,检影镜发出的光和眼底的红光反射的运动方向一致,而和影的方向相反。

逆动是近视的特征,是指摇动检影镜时,检影镜发出的光和眼底的红光反射的运动方向相反,和影的方向相同。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顺动都是远视。

如以1m 为检影距离时,-1.00D以内的近视的影动也是顺动,而采用0.5m检影时-2.00D以内的近视是顺动。

这与人工远点的位置有关。

红光反射的明暗,可以判断屈光不正的程度。

无论何种屈光不正从程度上分,都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

在检影验光中,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的红光反射的明暗都不同,这是因为光能量集中时的光亮度强,而光能量较分散时光亮度较弱。

例如,平行光线经凸透镜聚焦后,光亮度增强。

而平行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光亮度减弱。

当光线在检查者的视网膜上聚焦时的光能量最强,此时的影动状态是不动,也就是正好在中和点上,因此,此时检查者看到的红光反射为最亮。

而当焦点不在视网膜上成像时,光能量也相对较低,无论焦点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还是后面,只要焦点越是远离视网膜,光能量就越低,而检查者感受到的红光反射的亮度也随之降低。

从红光反射的光强度强度上大致可分为强,中、弱。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低度屈光不正红光反射的光亮度强,中度的光亮度中等,高度较弱。

为了减少检影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红光反射的光亮度来确定屈光不正的程度,来确定第一片透镜的屈光度。

例如,当红光反射的强度很弱时,一般可以判断屈光不正的程度为高度,这时应该大胆的加上一个屈光度较高的镜片,如6.00D的镜片,而不用从低度数开始一点一点的加光,这样可以既可以减少工作量,又可以提高效率。

检影验光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中和点的过程,中和点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验光的准确度,因此,必须准确的找好中和点。

中和点是指影动处于顺动与逆动之间的一个反转点,中和点的影动状态是静止不动的。

然而在实际的检影验光当中,中和点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有时瞳孔周边的细微影动不易被发现,也有可能由于距离中和点较远时,影动不易判断等原因,往往造成误判为中和点。

由此看来,如何能够很好的准确的判断出中和点,是我们解决检影验光难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实际上中和点除了从影动上可以判断外,还可以结合颜色的变化判断。

中和点的颜色可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以黄白色为底色的颜色,它充盈在整个瞳孔区并且这部分的影动为不动。

另外一种颜色浮在黄白底色的上面,成橙红色小火团,它的面积小于底色,并且始终处于顺动状态(见图5—1中和点)。

在判断中和点时,一方面要注意颜色的变化,另一方面还必须注意影动的变化。

当远离中和点的时候,红光反射的颜色只有一种,就是黄白色的底色。

而当距离中和点越来越近的时候,颜色开始发现变化,渐渐的出现了橙红色的小火团,小火团从出现开始始终是保持顺动状态。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小火团的顺动并不表示中和点,也不表示任何影动状态,判断中和点时还必须仔细的查看瞳孔周边的影动状态。

周边的影动状态有两种,一种是顺动(图5—1顺动),即影动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运动方向一致,也就是说白底的运动方向、入射光线的运动方向与小火团的运动方向全都一致时为顺动。

另一种是逆动(图5—1逆动),即影动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入射光线的运动方向与白底的运动方向相反,白底与小火团的运动方向相反,小火团与入射光线的运动方向相同。

中和点的判断还可以利用检影镜上的光线调焦功能。

因为,光线调焦后原有的影动状态会随之改变。

原有的顺动转为逆动,逆动转为顺动。

如果调焦的前后的影动没有发生变化,说明此时正好处于中和点。

一般我们利用此法来判断近视矫正不足,远视矫正过度的情况。

这是因为当从逆动影动靠近中和点时,周边的影动会变的越来越难以判断,而相比之下,顺动较容易判断,所以在实际的检影验光当中,常常利用将逆动影动变为顺动影动的办法来确定屈光性质。

此时的影动状态与上一小节所提到的影动状态完全相反。

例如:在检影中,当影动已无法判断时,为了确定此时为中和点,可以将调焦按钮按下,*转自明月论坛,作者“新视界710”二.检影验光的技巧(一)点状光检影(1)单光的测定单光的测定在检影验光中比较简单,普通光度只要根据影动的性质判断出屈光不正的性质,再用相应的球镜找到中和点即可。

然而对于高度的屈光不正,往往由于红光反射的亮度较低,周边影动较难判断等原因,容易出现无法判断屈光不正性质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视网膜上的成像面积较大,光能量较分散而造成。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首先是要增加红光反射的亮度,办法是在患者的眼前增加一个度数较高的凸透镜或凹透镜,并观察红光反射的亮度变化。

如果红光反射的亮度增高说明患者属于高度远视或近视眼。

如果红光反射的亮度反而降低说明镜片加反了,改换一个较大光度的凹透镜或凸透镜后光度明显增高,说明患者属于高度近视或高度远视眼。

查明了屈光性质后,接下来如果还是不能判断影动,可以继续增加相应的透镜直到能看到影动,并最终达到中和点。

当可以通过影动判断屈光性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红光反射的明暗来判断屈光不正的程度,提高检影的效率。

无论何种屈光不正从程度上分,都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

在检影验光中,不同程度屈光不正的红光反射的明暗都不同。

从红光反射强度上大致可分为强,中、弱。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低度屈光不正红光反射的光亮度强,中度屈光不正红光反射的光亮度中等,高度屈光不正红光反射的光亮度较弱。

为了减少检影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红光反射的光亮度来射的光亮度较弱。

为了减少检影的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判断红光反射的光亮度来确定屈光不正的程度,来确定第一片透镜的屈光度。

例如,当红光反射的强度很弱时,一般可以判断屈光不正的程度为高度,这时应该加上一个屈光度较高的镜片,如-6.00D的镜片,而不用从低度数开始一点一点的加光,如果反光点的亮度增强,影动变的明显,说明正在接近中和点。

(2)散光的测定1.散光的分类散光的测定在检影验光中较为困难,这是由于散光眼各个方向上的屈光率不一致,而造成各个方向上的影动也不相同。

那么如何解决散光的检影问题呢?下面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散光。

从图5-2上可以看出,散光眼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一致,所以光线在经过相互垂直的两个子午线后,光线不能形成焦点,而形成两条相互垂直的,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焦线。

因为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的屈光力不一致,所以经过这两条子午线的光线的会聚线也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在不同的两个平面上形成相互垂直的两条焦线。

两条相互垂直的子午线上的屈光力相差越大,两条焦线之间的距离就越大,散光的光度也越大。

散光的分类可以按照两条焦线与视网膜的相对位置来分,共有五种:从图5—3可以看出,根据视网膜与散光的两条焦线的位置关系,散光可分为单纯性近视散光、单纯性远视散光、复性近视散光、复性远视散光、混合性散光五种。

单纯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焦线中的一条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另一条成像在视网膜前。

单纯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焦线中的一条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另一条成像在视网膜后。

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都成像在视网膜前。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成像于视网膜后。

混合散光:两条焦线中的一条成像与视网膜前,另一条成像于视网膜后。

2.散光的判断散光由于各方向的屈光率不同,因此,各方向上的影动也各不一致,所以散光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各方向上的影动来判断的。

一般度数较高的散光有明显的散光光带,如图5—4。

但是,低度数的散光,各方向上的光度相差较小,因此周边影动不易分辨因此,影动的变化不大,所以较难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有无散光呢?下面介绍一种利用点状光检影镜的判断方法。

前面介绍过中和点的影动及颜色状态,散光的判断就是利用这种接近中和状态的影动及颜色来判断的。

前面提到过橙红色的小火团,他的运动状态是顺动的。

那么我们在检影时,就可以利用这种运动状态来判断散光的存在。

由于橙红色的小火团的的运动永远是顺动,因此,在判断散光时我们可以使用旋转检影镜光源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