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少林拳罗汉十八手

少林拳罗汉十八手

少林拳罗汉十八手罗汉十八手主要发挥手上功夫的抓、撩、搂、扳、摔、摆、插等,以两手之拔法进攻对方要害部位,其防法主要是退、转、闪、躲、缩等避开对方之攻招。

一路罗汉十八手★一路罗汉十八手,共十八个动作,从第一招的“父子恭手”到最后一个动作“老虎靠山”,都贯穿着攻防严密的一条红线,主要发挥手上功夫的抓、撩、搂、扳、摔、摆、插等,以两手之拔法进攻对方要害部位,其防法主要是退、转、闪、躲、缩等避开对方之攻招,同时又巧妙和合理的利用攻上防下,攻左防右,虚实兼用或攻防兼备、或一攻一防等,达到攻则不露蔽,防则寻机攻,遇强不挨打,遇弱必取胜,无战则健身,有战则胜敌的目的。

同时也很注意腿法、肘法、身法和步法的配合,尤其注重眼法,招招做到:“手到眼到,眼随势神,招前以眼决策,招后以眼定略······此乃一路罗汉十八手之功法妙诀矣。

”【歌诀】少林武艺传千秋,独奇罗汉十八手。

父子恭手双抱月,白虎洗脸水上流。

泥里拨葱抽筋骨,推倒隔墙追败狗。

花掌一落砍倒树,迎面臂掌血洒流,双手挥砸千斤锤,崩肘露势天王愁。

一手能砍金砖碎,仙人摘茄独一手。

倒步一砍柴两节,肘锋能破贼心丢。

转身再使肘势把,仿似活龙飞云头,花手一提紧三步,凯歌胜归仙回洞。

靠山亮出罗汉手,少林英雄传千秋。

【动作顺序】1. 父子恭手。

2. 怀中抱月(反掌)。

3. 白虎洗脸。

4. 泥里拔葱。

5. 上步推倒墙。

6. 上步掠手。

7. 扳掌。

8. 右崩肘。

9. 左崩肘。

10. 揭手砍掌。

11. 仙人摘茄。

12. 猛虎转身。

13. 破心肘。

14. 转身崩肘。

15. 转身金交剪。

16. 小猴抢瓜。

17. 仙人归洞。

18. 老虎靠山。

【动作图解】(1)预备势足立八字,两臂下垂,五指并拢;身胸挺直;目视前方(如下图)。

(2)父子恭手左脚上前半步,右脚跟上成并步;两手由两侧向前屈肘交插于胸前(插花手),右手在上,两掌心向外,掌指向上;目视两手(如下图)。

罗汉拳十八手

罗汉拳十八手

预备式:预备式为各路拳艺不可少之开明宗旨,而本拳尤加注意,宜立正身躯,并齐双足,下垂两股闭口凝神,藏气蓄势,镇静张事,如面敌然,犹兵法所谓:“守如处女,出如兔脱”者也。

盖镇静惯,一旦遇敌,能察其来势,可审慎应付,不致手慌足乱矣。

起点式:1.预备得法,则神凝气充,可以演起点矣。

本式由上式先将左足提起,向前踏出半步,足尖点地,身向下坐成左吊马步,同时双掌直举而起,从腰间向前伸直高可平胸,然后再左右分开,以应下式。

起点式:2.本式由上式将双掌翻起,略弯肘腕,从肩前推出,右掌成拳,左掌搭在右拳上,成抱月形,如说一声“请了”,是为表示本拳精神无畏,神态雍容之意。

本式因动作复杂,故以两图表明之。

往后有复杂处亦如之,或以两图或三图不一定请学者注意。

第一手:本式由上式将右拳成掌,直起向右掠去。

同时左掌亦直起向左掠去,用以分开敌人两手,下部仍作左吊马步,无变化,以应下手。

第二手:本式由上式将左足踏实,右足弹直,身躯挺起,左掌成拳,收拢靠腰,右掌成拳收拢从腰间打出,虎口朝天,攻入敌人心口,以应下式。

第三手:本式由上式将右足提起,身躯略向下坐。

出左拳成掌,右拳亦成掌,两掌相并,对膝盖由上拍下,同时膝盖向上腾起,攻敌人撞来之头颅,以应下式。

第四手:本式由上式将右足踏出,成右弓步,两掌成拳,先向左右略分,成环形,收拢,拳顶相对,虎口朝下。

势成夹击攻敌人两阳,以应下式。

第五手:本式由上式将左拳成掌,搭住右臂肘弯,同时右臂即向下挥转,往上打出,拳背向外,攻敌人顶门,以应下式。

第六手:1.本式由上式将左足提起,略向左面踏出,同时左掌离开右臂肘弯,向左面掠去敌人来手,准备接应下式。

第六手:2.本式由上式将左膝挺出,右足弹直,成左弓步,同时左掌成拳,收拢靠腰,右拳下沉,从腰间转出,猛向上击,攻左面敌人下颌,以应下式。

第七手:1.本式由上式将右足提起,向右踏出,身躯略向左倾,左拳仍护腰间,右拳成掌,向右面掠去敌人来手,准备接应下式。

少林拳正宗护山子门罗汉十八手

少林拳正宗护山子门罗汉十八手

少林拳正宗护山子门罗汉十八手我们崇尚“爱国、强身、正义、修己、互助、和平”之精神,强民族之精神须从强民族之体魄开始。

智者不匹夫,武者无懦夫,人人强则中国强!天下武术宗成,名侠剑客一流。

我武古今功夫,心怀家国兴亡!护山子门十八手,罗汉世代传相形。

护身健体卫山门,技击当先扫不平。

练时贯神提精气,立定不怕威势惊。

临暴劝导礼当先,高手藏锋不露形。

暴客无礼使狂蛮,和尚行善施技能。

十八手中奇招多,拳脚相施敌客警。

更有擒拿和摔拌,不到无奈切莫用。

劝恶从善是本分,得饶人处且饶人。

学武不失优风德,沙门求法积德行。

练法预备势:两足并拢,双腿直立,挺胸抬头;两手五指并拢,贴于大腿外侧,成立正姿势;目向前平视(图1)。

要领:身体中正松灵,闭口凝神,藏气蓄势,镇静自若,存有“守如处女,出如脱兔”之势。

是镇静息怒,消惊去怖之法。

练习既久,镇静已惯,一旦遇敌,就可敏察其来势,审慎应付,努力致胜。

起势:左脚提起,向前踏出半步,足尖点地,身向下坐成左虚步;同时,两掌经腰侧向前摆出,直臂前送,高与胸平,接着向左右分开,微屈肘置于胸腹间;目前平视(图2)。

两脚不动,仍成左虚步;双掌外分,屈肘略收,接着右掌变拳,左掌搭在右拳上,抱成月形,从肩前推出;目向平视(图3)。

要领:动作舒展自然,神凝气充,抱拳前送,说声“请了”,表明本拳精神无畏,调动全身之精、气、神于拳端腿际。

第一手:两腿不动,仍成左虚步;右拳变掌,向右侧掠去,屈肘变勾手置于体右侧,随势左掌向左掠去,成立掌屈肘置于胸前;目向前平视(图4)。

要领:重心落在右腿上站稳,收腹含胸,左掠右格,仿佛正格开敌攻来之手。

第二手:左足踏实,右腿伸直,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时,左掌变拳外掠,收回藏于腰间,拳眼向外,右掌握拳收拢,再顺势从腰间冲出,拳心向左;身躯挺起;目视右拳(图5)。

要领:左腿弓右腿蹬要应势顺势,上体保持中正,腰随拳出略做扭动,以助拳热。

此拳主要攻敌心口。

第三手:右脚提起,重心前移,身体略向下坐;左拳变掌前抢出,右拳也变掌,端于腰间,同时右膝向上顶击,上体略右转;目视左前方(图6)。

少林罗汉十八手图解

少林罗汉十八手图解

少林罗汉十八手图解一、朝山拜佛(起势)并步站立,两臂下垂,目视前方(图1)。

双掌内滚提于胸前,指尖向下(图2)。

双掌由内外翻,双掌心相对(图3、4)。

二、斩手劈心掌(左势)右脚后退半步踏实成左虚步,双掌向两侧下方斩出(图5)。

左右掌交*护于胸前,提左膝,上身右转,然后左脚尖向前点地,左臂略上架,右掌劈出(图6、7、8)。

本势为虚架,暗藏杀机,右掌虽为劈心掌,但形不外露,出掌距离很短,仅意念用力即可。

三、亮翅斩手劈心掌(右势)左右脚跳起,双掌同时向两侧劈打,掌心向前,双肘紧贴两肋(图9)。

左脚落地踏实,右膝提起,身左转,右脚点地,然后左掌劈出(图10、11)。

要领同上势。

四、拨拦连三掌右脚右跳右转身成左虚步,右掌前击,左掌前击再右掌前击(图12、13、14、15)。

五、斩手穿喉下劈掌左脚左跳左转身成右虚步,左手下斩,右手护于胸前(图16)。

右掌上穿喉,右膝提起,落右脚右掌下劈(图17、18)。

六、托塔双推山提右膝右转身,双掌心向上,落右脚成右弓步,双掌推出(图19、20)。

七、霸王鞭伏虎掌提左掌于右肩处,下劈右掌(图21)。

勾左脚提左膝,身体右转,提右掌于额前,下劈左掌(图),震左脚,身子右转,提右膝勾右脚,左掌置于额前,下劈右掌(图23、24)。

八、扳面掌右脚落地成右弓步,右掌背向前扳击(图25)。

九、力贯千斤砸提左膝,身体左转,落左脚,跟右脚,全身下蹲,右拳从头上向体前右侧砸下(图26、27)。

十、回身顶心肘右脚向后退步,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右肘向后顶击(图28)。

十一、火龙步斩手下劈掌提左膝面部左转(图29),落左脚上右步下劈右掌,全身半蹲,成左虚步,左掌护于右肩(图30)。

十二、撩手下插掌左脚向左上步左转身,提右膝勾右脚,双掌心向上,由下向前插册(图31)。

十三、双摘裆双掌由双插掌势握拳上卷臂(图32)。

十四、双冲锤右脚前落成右弓步,双锤向前击出(图33)。

十五、垫步连三锤右脚垫步,左脚上步成左弓步,先冲右拳紧冲左拳,再冲右拳,三锤连击(图34、35、36、37)。

少林罗汉插花十八掌(十八个动作深度剖析)

少林罗汉插花十八掌(十八个动作深度剖析)

少林罗汉插花十八掌(十八个动作深度剖析)预备动作:三起势“三起势”是一个预备动作,在武术中,是调整气血,内外相合,相辅相和的关键性动作,与身体呼吸、关节的起落浮沉相配合。

首先,要知道三点:一、手尖手心要为一;二、脚底海底要成“弓”字形抓地;三、头顶(百会)顶天,人要有正气。

其次,一定要注意头的虚灵顶劲,头不能僵,也不能塌(缩)(脚底空,头顶正),手掌心要通到人心。

最后,一定要三心通,即手心、脚心、百会三者相通。

起时,三心同时起,此时应该吸气,手掌最高起到人的第一根肋骨,若是起得太高,会卡气,对身体不好;落时,手往下翻、压,往下沉,气往下压,此时应该呼气,同时,头与身躯要往上起,让身体形成一个反差,反差会形成阴阳互动,使人的气血有一个调运过程,有反差才能形成循环,循环即呼吸,呼吸即气血。

三起势后双手抱拳,抱拳时,要做到:前不露拳,后不亮肘,肘夹紧腰,不能让人偷袭腰部。

一、退步捧腿左插花身体的起落与六合、呼吸要完整配合(记住:起吸气,闪吸气,落呼气,开吸气,出拳呼气)。

肘随身,手随肘,从前往后滑,以护住我们身体的上半部。

白鹤亮翅也叫“捧”,若有人从上方攻击,可以把对方的攻击捧起,然后往左闪(捧闪同时),“插花”可攻可防:往上插花为架(即防),往前插花为攻。

二、白鹤亮翅闪身右插花我们练拳时插花是双架,但实战中可能是单架,插花可以上挑(也叫“上捧”),上一动作的“左插花”是自下而上后方画圆,而“右插花”则是自上而下前方画圆,这一后一下的圆与一前一上的圆形成了一个“八卦圆”,把我们的身体周圈(保护)起来。

三、跨步闪身连三掌手脚同时(六合)往右开(右手画圆,开要吸气,吸气即大),右手把对方的攻击扒开,左右同时要护住自己,吐气同时连三掌(或拳),推掌时,前手照,后手推。

四、拦手跨步束身左方受到攻击时,左手画圆,吸气,变高,把对方的攻击往左自上而下抓过去,右手随着往前砍下,左右两手一高一低(也即一阴一阳、一起一落、一浮一沉),束身以护住右腿外侧。

想学少林绝技看这里——带你领略九套少林罗汉十八手

想学少林绝技看这里——带你领略九套少林罗汉十八手

想学少林绝技看这里——带你领略九套少林罗汉十八手“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较早的初级套路之一,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专门为一些因常期闭关坐禅的和尚编了一套活动量较小、动作简单的健身套路,初根据十八罗汉铜像各选一个动作,共十八个动作,称为十八罗汉手。

逐渐演化成有节有理的武术套路,亦称罗汉十八手,到唐代,发展到36手,到宋末元初,经觉远、秋月等武僧增173手,继至明代,才把罗汉十八手按动作性质和演变的年代统一调整,编成十八路,共324手,并且在每路又增加了起手和收势动作,使罗汉十八手成了一种系列拳术套路,不仅风格独特形象逼真,而且节律紧奏,攻防意义明确,正式列为寺院师授徒技的规范套路。

(1) 一路罗汉十八手一路罗汉十八手,共十八个动作,从第一招的“父子恭手”到最后一个动作“老虎靠山”,都贯穿着攻防严密的一条线,主要发挥手上功夫的抓、撩、搂、扳、捭、拦、插等,以两手之拔法进攻对方要害部位,其防法主要是退、转、闪、躲、缩等避开对方之攻招,同时又巧妙和合理地利用攻上防下,攻左防右,虚实兼用或攻防兼备、或一攻防等,达到攻则不露蔽,防则寻机攻,遇强不挨打,遇弱必取胜,无战则健身,有战则胜敌的目的。

同时也很注意腿法、肘法、身法和步法的配合,尤其注重眼法,招招作到手到眼到,眼随招进,眼随势神,招前以眼决策,招后以眼定略……此乃一路罗汉十八手之功法妙诀矣。

(2) 二路罗汉十八手二路罗汉十八手是在一路罗汉十八手的基础上进化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在步法上向前进了一大步,第一路以拖步、走步为主的步式进化到挂弓步、跳步、麒麟步等,特别增加了跃步、飞脚,在手法上,开始用检手、掠手、四平拳等,其身法有了大转身、滚身等使其手足身眼步法都有了较大的变化,除活动量增大,使全身骨节均得锻炼外,在技法上也有了发展,增强攻势,攻法和攻招,如锋刀澄林、二起采脚、猛虎摸食等,都体现了该路十八手步法,技法的变化。

二路十八手的特点是撩、掠、托、打、推、抢、棚架、跳、飞、璀蹲、综合骤攻、疾速、猛扑,攻防兼备,重在攻,变幻皆在一刹那。

少林拳应敌十八手图解

少林拳应敌十八手图解

要点:架挡、直拳同动一致,力由腰发,贯达触点。
4、僧敲钟
与敌应战,我以实战姿势对峙,敌手突然出右钩拳抄打我上体,我疾动应变,向后退移身体,用左手臂下压拍拦来拳,随之上右步,攻侧转身连发右翻背拳狠打其鼻梁要害,使之重伤(图7、8)。
要点:攻防合一,快速有力,翻背拳以肘关节为轴,力达拳背。
要点:转腰俯身发力,力达触点,用此招时要有一个上抬右手动作,以战,我以实战姿势对峙,敌手进步用右手抓推我肩部,我快动应变,右手扣压翻拧其手,同时上体右转沉身,左臂屈肘横向砸压挫折敌手肘关节,使之重伤(图38、39、40)。
本文所述则是少林拳精品罗汉十八手技击法。
1、一条椽
与敌应战,我以实战姿势对峙,敌手突然进步出右直拳抢打我面门,我疾动应变,侧上左步进身,用左手横拍破化来拳,同时发右直拳狠击敌手咽喉要害,使之重伤(图1、2)。
要点:反应及时,出拳快猛,移步准确,手、脚协调一致。
2、硬开弓
要点:扣压手牢固,转腰、沉身、挫肘一气呵成,力由腰发,意气力相合。
18、鸳鸯腿
与敌应战,我以实战姿势对峙,突然我快发左腿攻踢其裆部,随之连招右腿蹬地身体凌空,以右飞弹腿补踢敌手面门要害,使之重伤(图41、42)。
要点:左、右退连踢紧密、准确,蹬地快速,凌空轻飘,双手随动保持身体平横,力达脚尖。
与敌应战,我以实战姿势对峙,敌手突用右手抓控我右腕欲进招,我疾动应变,用左手扣住其手背,右手旋腕下切压敌手腕关节,同时身体右转呈弓步,使之重伤(图32、33、34)。
要点:扣手及时,右旋手下切有力,蹬地转腰发力。
16、降龙手
与敌应战,我以实战姿势对峙,敌手用左手抓握我右手腕实施控制,我快动应变,用左手盖扣其右手背,同时右臂屈肘缠绞下压敌手肘关节,使之重伤(图35、36、37)。

少林罗汉先天十八手 释德扬

少林罗汉先天十八手 释德扬

少林罗汉先天十八手释德扬O预备式1立身中正,双手由两侧向外展向上合掌,仰视双掌。

合掌下落至心前。

合掌原路返回,同时左脚横开一肩宽。

然后握拳上提于腰间拳心向上,2运气提压掌提掌提气提踵,沉气压掌落踵,然后双手握拳提于腰间一、夫子拱手(左手内右手外) 1 双拳变掌同时向前上十字挑掌,2立掌坐腕(有气势有节奏)二、弥陀端灯三、白虎洗脸(右手内左手外)双掌同时向前推出四、泥里剥葱1左脚收回,同时右掌回收至左肩前,掌心向左,2左脚丁步下蹲,左掌猛然向左侧下方砍;五、单风贯耳1(扳手)左脚向左前方跨成弓步;2左手由下向上向前扳手,手背向前,同时右手对拉至右腰腹3(贯耳)右掌向左手击掌,同时右脚跟半步,呈站立姿势,重心在左脚六、泥里剥葱左脚收回,丁步下蹲,左掌猛然向左侧下方砍;同时右掌回护于左肩前七、推倒墙(左、右进步)1边起身边左转,双腿微屈(或左脚向左迈步成弓步),双手前伸(推),似分水状;2双手向外划圆收回腰间,右脚抬起;3踏迈弓步前推。

八、泥里剥葱(跟左脚,右转身)身体以右前脚掌为轴右转90度,同时左脚收到右脚左侧九、扳手1左脚向左前方跨成弓步;2左手由下向上向前扳手,手背向前,同时右手对拉至右腰腹十、千斤砸拳(进右步左转身)1重心前移,以左脚掌为轴左转身,同时右脚高抬经左膝内侧,右掌变拳由外向上划至右肩外上,左掌内翻向上向外划弧至体前,掌心向上(或左掌收回,平放胸前,掌心向上)2继续左转身,右脚向右侧铲出,同时右掌向左掌下砸十一、蓬肘摘茄(先右转后左转)1右转身收右脚,右脚再落回原处,右前臂向上封挡,左掌向前水平穿击腹部;2再左转身收左脚,左脚落回原处,左前臂向上封挡,右掌向前水平穿击十二、泥里剥葱(左脚收回)左臂微回正做立掌下劈,右掌回收至左肩前,掌心向左十三、前打后肘1向左迈步,左转身,同时右手向下向外再向上翻,变拳,屈臂于右肩前上方;2右肘前击,左手扶于右前臂肘处;3右转身同时右脚收回再落回原处,4右侧弓步双肘分击,左拳右掌十四、野马分鬃(右转身跳步)1右转身跳步,同时双拳合于胸前,半马步落地2右侧弓马步,双掌背向侧后分十五、龙形1左转身,左脚回收再落回原处,左右掌向前上拉起,水平,重心在左;2重心后移,左脚稍抬起再踏回原处,双掌坐腕向后向下拉,左掌前右掌后,侧马步;十六、虎步前冲1左转身重心前移,右膝高提,右掌由下至前向上挑起,左掌护住下腹前裆;2左右脚跳换,左掌由下至前向上挑起,右掌护住右腰前3落左脚成弓步,同时屈左臂右拳前冲,左拳在左肩前十七、迎面盘肘1右脚向前迈一步,同时左转身成左弓步,右臂屈肘向前击打,左掌扶于右肘外十八、人佛印心1右步向左脚靠,双手交叉,向内向右向前旋转,右掌在下,掌心向上,左掌在上,掌心向下,2再旋转回来,左掌在下,掌心向上,右掌成立掌;3左掌内旋同右掌交叉向外猛烈推出O收式1两掌下落体侧2握拳上提于腰间拳心向上,撒开双拳由两侧外展向上合掌,仰视双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汉十八手-图文-完整版少林罗汉十八手是少林拳术中最著名的拳法之一。

据《少林寺拳谱》记载,远在隋时,少林寺武僧就根据十八罗汉铜像造型创了一路拳法,称为十八罗汉手,后来逐渐演化,产生了许多各具特色的不同练法。

本拳为其中上品,攻防兼备,上下配合,技法多变,极具妙用。

一、预备势面向南方,站立在东西走向的场地的西南;两腿伸直并拢,脚尖朝前;两臂垂于身体两侧,两手五指并拢贴于腿外侧,掌指朝下;身躯正直,眼向前平视(图1)。

〔要点〕头须端正,下颏内收,挺胸、直腰、沉肩,两肘自然微屈并向身前微微牵引;神情安静,内虑全消,气沉丹田,精神贯注,做好行拳走势的准备。

二、并步抱拳两手握拳,屈肘收抱于两腰侧,拳心朝上,拳轮贴身;脸向左转,眼向左侧前方注视(图2)。

〔要点〕1.抱拳与转脸,动作要一致,行动要快速。

2.身体微向前倾,使腿部着力,十趾紧抓地面,防止弯腰拱背;两肘夹紧,使肘尖朝后。

三、弓步掳手推掌(鹰掐嗉)身躯半面向左转,两腿屈膝稍向下蹲,右脚不动,左脚向正东前方跨出;左拳变掌,臂内旋,从左腰侧贴着身躯向右上方屈肘绕环抄起,伸向右肩前,随着身躯半面左转由右肩处直臂向前、向左弧形平摆绕行横搂,肘微屈,掌指朝上,拇指张开,掌心朝前;眼视左掌(图3)。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身躯转向正东方,右脚跟外展,右腿挺膝蹬直,左腿在前屈膝半蹲,成左弓箭步;右拳随之变掌,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眼向右掌前方注视(图4)。

〔要点〕1.掳手收拳、右掌推出、弓箭步,必须动作一致,不能有先后快慢之分。

2.推掌时,肩须向下沉劲,右腿蹬伸防止右脚向外侧移动,腰须向下塌劲,右掌掌指高与眉齐。

3. “鹰掐嗉”的锁喉动作在单人拳路练习里变作了前推掌,按照传统未作更正。

如果更正为叉掌也是可以的,只要使右掌拇指张开、掌心朝下,用虎口向前平伸叉出就行;四、虚步推掌(僧推门)身体重心移后,右腿随之屈膝半蹲,左脚收回半步屈膝以脚尖虚点地面,脚面绷平,成左虚步;与此同时,右掌臂外旋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掌指朝下,掌心朝前;左拳则变掌向前直臂平伸推出,掌指朝上,小指一侧朝前;身躯随右掌收回之势稍向右转,眼向左掌前方注视(图5)。

〔要点〕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两脚虚实一定要分清;身法保持正直,防止弯腰凸臀;左腿屈膝要使小腿微成坡形,右腿屈膝要防止膝部向里跪倾。

五、马步掳手挎肘(挎篮势)左脚向前踏实;左掌臂内旋直腕使拇指张开朝下,从前直臂向下、屈肘向右肩处弧形绕环抄起,随着左脚的向前踏实再由右肩处屈肘向上、经右耳侧向前弧形绕环摆动;右掌随之变拳,直臂伸直向身后下方;眼视左掌(图6)。

上动未停,左掌掳抓变拳,臂外旋使拳心朝上,屈肘收抱于左腰侧;与此同时,右脚向前跨步,身躯随之左转向北,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右拳随身转动从身后直臂向下、屈肘向身前绕环挎起,拳面朝上,拳眼朝右,高与眉齐;脸向右转,眼向右侧前方注视(图7)。

正:反:〔要点〕1.收拳、马步、挎肘,必须在同一时间一起完成。

2.成马步时,右肩向前、左肩向后微微错开,两肩不在一条直线上;身法须顶平、项竖、肩沉、背直、腰塌;两腿须屈平,防止两膝向前跪腿。

六、马步架打冲拳(硬开弓)右脚尖外展,身躯从右向后转,右拳随之臂内旋从身前向右侧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拳轮朝上;与此同时,左脚随身转动向东跨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左拳在转身之后从左腰侧向左侧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8)。

〔要点〕右拳臂内旋屈肘上架,肘臂要屈成半圆形,拳的位置应在右肩上方,不可位于头顶的上方;左拳冲出要与肩平,不可超过肩部;成马步时,两肩微向身后张展,右肘也须向后展。

七、弓步架打冲拳(架梁炮)左脚尖外展,右脚跟也外展,身躯随之左转向东,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在转身的同时,左拳变掌,从身前向额前上方屈肘环举上架,掌指朝右,掌心朝前;右拳屈肘经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9)。

〔要点〕左掌屈肘上架,在转身时它的方位仍在正东方不变,不要随身转动移至北方;上架的位置应在前额的上方,不要位于左肩或右肩的上方。

右拳冲出,必须先经过右腰侧,经右腰侧时还须使拳心朝上,而后向前冲出。

弓箭步的两脚不要出现掀脚和拔跟的现象,两脚均须踏实。

八、弓步绾肘(降龙手)左掌从上向下向右拳背拍打,握住右拳,小指一侧朝前;左腿稍站起,身躯右转;右拳和左掌一起屈肘收于右肋下方,贴近身躯,拳心仍朝下;眼视左掌(图10)。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脚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身躯随之左转,同时右肘向上提起,稍微超过肩高,从上向前、向下绕环压下;眼视右肘(图11)。

〔要点〕上步、转身、绾肘的动作须同时进行,肘向前下压时身躯要稍作前俯。

九、翻身马步磕打(僧敲钟)身躯直起,右脚离地屈膝在身前提起(图12)。

左脚蹬地跳起,身躯随即从右向后翻转,右脚落在左脚起跳前的部位。

在右脚落地之后,左脚随之在左侧落地,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在跳步翻身的同时,左掌松开右拳,由右臂上面顺肘关节绕向肘下,臂外旋使掌心翻转朝上;右拳则从左臂里面向上、经额前绕出左臂向身前绕环,直臂磕打,拳心朝上;眼视右拳(图13)。

〔要点〕翻身的时候,身躯应稍向左倾斜,绕着身体的斜线轴向上、向后翻转,不能做成绕着身体的垂直轴向后转。

翻转两脚落地成马步的时候,右拳即完成磕打,不能在马步形成之后才磕打。

磕打时左掌托在右臂肘的下面,左上臂贴靠身躯肘尖朝下。

右拳的高度与额齐。

十、马步托掌冲拳(巧纫针)右拳从左掌上面抽回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同时,左掌贴着右臂下面向前直臂伸出托起,臂内旋,拇指张开,虎口朝上,掌心朝前;两腿随之微向上起,身躯微向右转;眼视左掌(图14)。

上动未停,右拳从右腰侧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同时,左掌屈肘收于右肩前,拇指仍张开,掌心朝右,掌指朝上;身躯转正,两腿屈平,眼视右拳(图15)。

〔要点〕抽拳与托掌,冲拳与收掌,均须不分先后地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托掌的高度与额齐,冲拳的高度则与肩齐。

在两臂前后移动、身躯微转时,应注意保持身法的直背塌腰和沉肩。

十一、右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掌变拳,臂外旋,以前臂桡骨一侧从右肩经脸前向左绕行格挡;与此同时,左脚尖外展,身躯左转向东,右腿随之伸直;眼视左拳(图16)。

上动未停,右脚向前上步,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右弓箭步;同时,左拳屈肘收抱于左腰侧,拳心朝上;右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右拳前方注视(图17)。

〔要点〕左拳向外格挡的时候,拳的高度以腕关节与前额齐平为宜;右拳向前冲击的时候,两肩须向下沉劲,臂肘不要僵硬;两拳的一收一冲要同时用力,快慢一致;向前上步的时候,屈膝之腿只可微向上站起,不可起得过高,要基本上保持着前进中的水平线。

十二、左弓步格挡冲拳(一条椽)右腿微向上站起,右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前直臂向下、经腹前屈肘向左胸部弧形绕环抄起,拳眼转为朝上;随即以前臂桡骨一侧向上经脸前向右绕行格挡,拳面朝上;眼视右拳(图18)。

上动未停,左脚向前上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左弓箭步;同时,右拳屈肘收抱于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拳则向前直臂平伸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19)。

〔要点〕与前动右弓步格挡冲拳同。

十三、挂退勾踢(金钩挂)左腿向上站起,仍保持屈膝;右拳变掌,从右腰侧直臂向下、向后再屈肘向上、经头顶上方向前弧形绕环,身躯随之左转朝向正东,左拳则变掌屈肘举于胸前右臂下面,两掌上下交叉,掌指均朝上,掌心均朝外;在两掌交叉的同时,左脚尖外展朝向东北斜前方,右脚离地在身后屈膝提起,脚尖朝下(图20)。

上动未停,两掌一起从胸前直臂向下、向左右两侧分开平举,左掌掌指朝上,掌心朝前,肘微屈;右掌则五指撮拢成勾手,屈腕使勾尖朝下,肘伸直;与此同时,右脚脚尖勾翘,从身后向外、向前、向下、向左前斜方摆腿钩挂踢起,在经过正东前方地面向下摆踢时以脚跟擦击地面,在踢至左前斜方时脚跟高与腰齐;眼向前方注视(图21)。

正: 侧:〔要点〕1.右脚摆腿勾踢的线路,必须是从后向外、向前、向左的半圆弧形线路,首先使髋关节外展将小腿摆向外侧方,其次使小腿向前下方摆动用脚跟向左擦击地面,而后屈大腿使小腿向左前斜方摆起。

2.脚跟在前下方擦击地面时,应将踝关节向内翻、脚尖勾紧,使脚的外侧边缘朝向正东前方、脚尖朝左。

3.勾踢须用摆荡的力量,防止僵硬。

十四、缠腕马步冲拳(扭缠丝)右腿屈膝在身前提住,右勾手变掌,从右侧直臂向下再由腹前屈肘向左、向上弧形绕环抄起,在胸前使掌指朝上,掌心朝外,拇指张开;与此同时,左掌从左侧屈肘向上、向右再由脸前向下弧形绕环按下,在胸前拇指张开将右掌腕部前臂握住;眼视右掌(图22)。

上动未停,右掌臂外旋转腕使小指一侧向外缠绕,绕至掌心朝上时变拳屈肘收抱于右腰前,左手握住右腕臂随之收抱;在右掌缠绕的同时,身躯向右转朝向正南,右脚随之向左脚侧旁踏脚震步,左脚即离地由身后屈膝向右提起;眼视右拳(图23)。

上动未停,左脚向左侧落步,两腿屈膝蹲成马步;同时,右拳收向右腰侧,拳心朝上;左手松开右腕变拳,向左侧方直臂冲出,拳心朝下;眼向左拳前方注视(图24)。

〔要点〕1.踏脚震步须与右掌握拳收抱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能够做成先将拳收抱而后再震步。

2.右脚的踏脚与左脚的提起也是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的,不能够做成先踏脚震步而后再提步。

3.左拳冲击与左脚落步同样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不能够做成先落步而后再冲拳。

4.此动的冲拳拳心始终朝下,没有臂内旋的动作;注意在左手变拳后不要再将拳心翻上。

5.冲拳时还须注意右肘向身后牵引,两肩向后张,身躯保持正直。

十五、伏身后扫腿(扫荡腿)左脚跟外展,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在右侧仆下,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掌心朝下,一起向右摆臂伸向右下方扶地,身躯随之拧腰探向右下方;眼视右脚(图25)。

上动未停,右脚趁摆臂探身之势直腿从右向后贴地扫转半周,眼随右脚(图26)。

伏身后扫必须使左脚跟离地掀起,仅以左脚脚掌碾地为轴;摆臂探身的动作要迅猛有力,右腿要伸直,右脚尖要扣紧,髋部要沉下;扫转要快,两掌在扫转时微离地面,使手、眼、身紧跟着右脚转动。

十六、翻身弓步劈砸(披身锤)身体重心向右移动,右脚跟里转使脚尖朝向正东,右腿屈膝,左腿伸直,形成右弓箭步状;与此同时,身躯伏身转向正东;右掌变拳随身转动,经右膝前向身后绕行反臂斜举,拳眼朝下;左掌变拳随身转动,直臂举于身前,拳心朝下;眼视左拳(图27)。

上动未停,左拳臂内旋使拳眼朝下,从身前直臂向上、向后弧形绕环劈砸,拳眼变为朝上;右拳则随之从身后直臂向下、向前弧形绕环摆动,拳眼朝上;在两臂绕环的同时,身躯向左翻转,眼随左拳(图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