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丰乐亭记》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

《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练习题《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丰乐亭记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丰乐亭记》原文宋代: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译文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丰乐亭记古诗词鉴赏

丰乐亭记古诗词鉴赏丰乐亭记古诗词鉴赏古诗原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翻译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
《丰乐亭记》原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翻译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
欧阳修丰乐亭记翻译

欧阳修丰乐亭记翻译欧阳修丰乐亭记翻译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是人们敬仰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别具一格,其中,欧阳修所写的《丰乐亭记》家喻户晓。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欧阳修的丰乐亭记翻译,欢迎阅读!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欧阳修《修丰乐亭记》翻译: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古诗丰乐亭记翻译赏析

古诗丰乐亭记翻译赏析文言文《丰乐亭记》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原文】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海内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ORg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丰乐亭:在今安徽滁县城西丰山北,为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建造的。
苏轼曾将《丰乐亭记》书刻于碑。
《舆地纪胜》:“淮南路滁州:丰乐亭,在幽谷寺。
庆历中,太守欧阳修建。
”清《一统志》:“安徽滁州丰乐亭在州西南琅玡山幽谷泉上。
欧阳修建,自为记,苏轼书,刻石。
”明年:第二年,即庆历六年。
问诸滁人:向滁人打听泉水的出处。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

丰乐亭记文言文翻译《丰乐亭记》是《唐才子传》中收录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
这篇文章记述了柳宗元在丰乐亭游玩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悠然舒适之情。
【原文】丰乐亭上,有池。
池下石涧,激波勃湍。
杨柳映水,编成三层,层叠成岸,如明镜夜光。
清水千里,净是底色。
天光如洗,风劲层波。
当是之时,我居其上,心不惊声不嗄。
庐下,蒲醉鱼死,鸭欲飞起。
乌鹊戏于匡枝之上,鸦欲集群弄于胡魂之旁。
诸山对峙,五岳秀拨,眺暇四百里而不见木,琅琊之烟,湖海之水,悠然而涌出。
鸟语之间,时闻钟声。
有楼亭相映,曲折峥嵘。
太白来瑶池,菊花分五色。
醉眼看时,犹如我生囊中之舌。
丰乐功德庵之楼,东南望之,如浮云树影,若重阙霄汉。
素月灿洁,风采清秀;霜华冷滋,阴气真切。
疏星深映,淡波轻翻。
红楼飞雨,绿柳生烟。
庐山罗汉,千家秀出翠微。
广寒宫远,仙掖台深。
竿欲倾,张帆必扬,水至清时,无鱼不跃。
丰乐亭之美,何可胜道!其间亭榭,丹楹碧瓦,金翠交映;云水山木,熠熠生辉。
吟咏所致,语默相闻,时有流连束椽之意,忘忧释怀之情。
【翻译】柳宗元《丰乐亭记》丰乐亭有一座池塘,池塘下有一条岩溪,水浪激涌。
绿柳映着池水,编成三层锁疊,如同夜晚的明镜般光亮。
清澈的河水伸展千里之遥,自此以下全是暗底,但光著如洗的天空,呼啸的风,层层的波浪。
就在这个时候,我就居住在这里,心怡不惧,虽然大庭广众,却不会害羞或目瞪口呆。
低层的东湖水草地上,蒲草醉得死去,而那些鸭子正要飞起来。
乌鹊在高高的枝头上戏耍,而那些鸦则在胡花旁边集群嬉戏。
这里群山被安排得对峙相对,五岳名山矗立其中,你能放眼四百里之遥,但是看不见一棵树。
崂山缭绕的云和洱海的水又远又近地蜿蜒而出。
涧头时而听到鸟儿的鸣叫声,纷繁而多。
这里有好几座楼阁,形形单异,峰回路转。
玉皇大帝来到这里是在瑶池之中,菊花五色缤纷,一看这个景色,就想到了自己应有的颜色。
丰乐功德庵的楼渔具在东南方向朝向它,形状如浮云和树的影子,宏伟壮丽,仿佛是天空中云的阁楼。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

《丰乐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
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风景宜人。
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
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
《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丰乐亭记》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丰乐亭记宋代: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乐亭记原文及翻译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
中有清泉,氵翁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
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以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划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应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译文: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一处甘甜的泉水。
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
上有丰山高耸而突兀,下有溪谷幽静而深藏,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
我上下左右观看,非常高兴。
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流,开辟出一片地方建筑亭子,与滁州的人们前往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
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璟的兵马十五万人,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滁州东门之外,于是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研究地方志,登上高处瞭望清流关,希望能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
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
自从唐代政治颓败,海内四分五裂,天下豪杰并起,相互争夺,到处都是敌对政权,数也数不清。
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出世,四海统一。
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铲平,有的自行消亡,百年之间,冷清清地只见清流山依旧高耸,清流河仍然清澈。
想问当时战争情况,经历过的人都早已死去了。
今天滁州位于江淮之间,地方偏僻,是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
百姓生下来就不见外地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养老送终。
谁能知道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方僻静而公事清简,又爱它的民风安恬闲适。
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士来游,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荫凉于茂密的乔木,秋迎风霜,冬赏冰雪。
秋冬的刻削裸露,春夏的清幽秀茂,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
民众也为年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于是为他们推求这里的山川形胜,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而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
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太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