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硝酸盐含量测定与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书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的相关说明一、本指导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概论》课程的实验教学。
二、各专业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调整情况详见各专业班级的授课计划。
其中15个课时的内容调整如下:实验一、二、五 3学时实验六 3学时实验七 3学时实验九、实验十二 3学时实验十三 3学时实验一实验室基本设备及其用途的识别一、目的认识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基本结构,必须的基本设备及其用途与作用方法。
二、实验室的基本结构(一)化学实验室(工作室)培养基药品称量、配制、分装、灭菌;材料预处理;培养材料的观察分析;制蒸馏水。
设备、药柜、工作台、蒸馏水器、天平、冰箱,手提高压消毒锅、显微镜、解剖镜、各种玻璃仪器、金属仪器等。
安装水、电、排气等装置。
(二)接种室①无菌操作室②接种箱③超净工作台(三)培养室(四)洗涤、消毒室;卧式高压消毒锅。
(五)温室(培养大棚)。
实验二常用仪器、必要器皿、几种主要设备的使用方法、常用几种药剂的配制一、目的认识植物组织培养必需的仪器、器皿,几种主要设备的使用方法、常用几种药剂的配制。
二、常用仪器1.蒸馏水器(学习操作)2.手提式高压消毒锅、卧式高压消毒锅(学习使用、操作)3.天平⑴药物天平(工业天平)、粗天平、(精密度1/10)⑵扭力天平(精密度1/100)⑶分析天平(精密度1/10000)4.超净工作台(学习、使用、操作)5.电热干燥箱(烘箱)6.恒温光照培养箱(学习、操作)7.电冰箱8.显微镜和解剖镜①手提式解剖镜(学习、使用、操作)②立体解剖镜③普通显微镜9.旋转培养机10.离心机(学习、使用、操作)11.酸度测定仪:⑴精密PH4-7试纸;⑵笔型袖珍酸度计。
三、必要的器皿(一)玻璃器皿1.培养器皿①试管②三角烧瓶(锥形瓶)③圆形高形培养瓶(罐头瓶)④培养皿⑤扁身培养瓶⑥L型和T型管⑦凹面载玻片2.盛装器皿①试剂瓶②烧杯3.计量器皿①量筒②容量瓶③吸管4.其它器皿滴瓶、称量瓶、漏斗、玻璃管、注射器等实验室常用器皿。
植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植物NR活力测定——体内法(活体法)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实验类型:探索、综合或验证实验项目名称:植物NR活力测定——体内法(活体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体内法测定植物组织中的硝酸还原酶原理和方法,明确诱导酶含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实验原理:硝酸还原酶是植物氮元素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与作物的吸收和利用氮元素有关,他们作用于硝酸根,使之还原为亚硝酸根:NRNO3-+NADH++H+ NO2-+NAD++H2O测定原理:根产生的亚硝酸根可以从组织内渗入到外界溶液中,从而测定溶液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的增加。
磺胺先与亚硝酸钠形成重氮盐,再与α-奈氨偶联形成紫色物质。
反应液的酸度和温度都会对反应产生影响。
三、主要仪器设备1.材料:在20℃蒸馏水培养一周小麦苗,实验前一天分两组,一组加KNO3,一组加0.5 mM CaCl2,在白天置光照下处理。
2.试剂:磺胺试剂、萘基乙烯二胺溶液,酶促反应液(PBs+KNO3)3.器材:分光光度计、注射器、试管、天平、烧杯、移液管、恒温箱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1. 事先制作好NO 2-标准曲线。
2. 在20℃蒸馏水培养一周小麦苗,实验前一天分两组,一组加KNO 3,一组加0.5 mM CaCl 2,在白天置光照下处理。
3. 取各组苗地上部约0.5 g 左右,切成合适长度(1cm 左右),放入50mL 注射器中。
4. 加酶促反应液10ml,抽气直到材料完全下沉(一只手戴上手套,用戴手套的食指封住注射器头,另一只手反复推拉抽气减压,将叶片中的空气赶尽,直到材料完全下沉)。
5. 置恒温箱30℃ 20min ,取出后将反应液注射入烧杯中。
6. 取4ml 反应过的液体,加磺胺溶液2ml+萘基乙烯二胺溶液2ml,室温放置5min 后测540 nm OD 。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 NO 2-标准曲线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NO 2-标准曲线为: y = 0.0062x + 0.0283 (R 2 =0.9962)对照组NO 2-(nmol )= (0.115-0.0283)/0.0062 = 13.98处理组NO 2-(nmol )= (0.280-0.0283)/0.0062 = 40.60NR 活力(NO 2-生成nmol/(鲜重g.h ))= NO 2-(nmol )×3×(10/4) /实际重量g对照组NR 活力 = 13.98 * 3 * 2.5 /0.52 = 201.63(nmol/g.h ) 取苗上部重量 OD540值 对照组 0.52g 0.115 处理组 0.51g 0.280处理组NR活力 = 40.60 * 3 * 2.5 /0.51 = 597.06(nmol/g.h)七、讨论、心得1.比较KNO3诱导和加NH4Cl的NR活力大小,诱导时如用NaNO3替代KNO3结果会如何,为什么?如不进行光照,结果会怎么样,为什么?A.如用NaNO3替代KNO3,那么光合呼吸作用减弱,酶的活力降低,从而影响硝酸根转化为亚硝酸根,实验中可能两组紫红色的颜色差别很小,使测得的还原酶活力偏低。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标准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标准蔬菜作为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营养价值备受关注。
然而,近年来,关于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一种必需元素。
然而,过高的硝酸盐含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各国针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以保障蔬菜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就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蔬菜中硝酸盐的来源。
蔬菜中的硝酸盐主要来自土壤和肥料。
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硝酸盐会通过根部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转化为氨基酸和蛋白质。
然而,一些环境因素,如高温、光照不足、土壤中氮、磷含量过高等,都会导致植物体内硝酸盐的积累。
因此,蔬菜中的硝酸盐含量与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标准的制定依据。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标准制定依据各有不同,但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是人体对硝酸盐的摄入量的安全性评价,二是蔬菜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水平。
以中国为例,国家标准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了蔬菜中硝酸盐的最大残留限量。
该标准是根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和国际卫生组织(WHO)的相关标准制定的,旨在保障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实际生产和加工中,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的蔬菜种类,不同的硝酸盐含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例如,根茎类蔬菜(如胡萝卜、甜菜)的硝酸盐含量标准相对较高,而叶菜类蔬菜(如菠菜、芹菜)的硝酸盐含量标准相对较低。
生产者在种植和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蔬菜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合理控制硝酸盐的积累,以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总的来说,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为了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们的健康。
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

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
硝酸还原酶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体中的酶类,具有催化硝酸还原生成亚硝酸的作用。
亚硝酸可进一步催化生成氮气或氨,参与到氮循环中。
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是用来量化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以便研究和评价生物体中氮代谢的过程和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直接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硝酸还原酶催化硝酸还原生成亚硝酸的速率来评价其活性。
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来间接测定亚硝酸的含量,进而计算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具体方法如下:
1.取一定量的细胞提取液或组织,加入含有硝酸钠的反应溶液。
2.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反应溶液分别加入苯磺酰胺和二甲基苯胺的混合液中,生成偶氮染料,并在55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3.利用已知浓度的硝酸盐标准曲线,计算出样品中硝酸盐的浓度。
4.根据硝酸还原酶反应硝酸盐生成亚硝酸的速率,计算出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间接测定法是通过测定硝酸还原酶催化还原剂(如戊二醛、甲醇、NADH等)的还原速率来评价其活性。
具体方法如下:
1.取一定量的细胞提取液或组织,加入含有硝酸钠和还原剂的反应溶液。
2.在一定的时间内,测定反应溶液中还原剂的消耗量或其产生的氧化产物(如NAD+)的生成量。
3.根据还原剂的消耗量或产生的氧化产物的生成量,计算硝酸还原酶的活性。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测定方法,如溶液散射法、电化学法等,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进行选择。
总结起来,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是通过不同的分析手段测量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研究和评价氮代谢的过程和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
不同的测定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需求,科研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第二中学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关于植物的克隆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度成熟和分化的植物细胞,仍保持了恢复到分生状态的能力B.由于遗传性的差异,不同种类植物细胞全能性的表达程度不相同C.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D.二倍体植物的花粉培养得到单倍体的过程属于器官培养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组成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3.哺乳动物受精卵的前几次分裂异常可能导致子细胞出现多核现象。
经研究发现,受精卵分裂时,首先形成两个相对独立的纺锤体,之后二者夹角逐渐减小,形成一个统一的纺锤体。
科研人员用药物N处理部分小鼠(2n=40)受精卵,观察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两个纺锤体可能分别牵引来自双亲的两组染色体,最终合二为一B.细胞A最终可能将分裂成为1个双核细胞,1个单核细胞C.细胞B最终形成的子细胞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条数为40D.药物N抑制两个纺锤体的相互作用,可能和马达蛋白的作用有关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
让一只纯合的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交配得到F1,F1全为红眼;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
为了确定W/w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下列数据中不需要统计的是()A.F2中雌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B.F2中雄性个体的性状分离比C.F2中白眼果蝇的性别比例D.F2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5.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较浅的区域进行观察B.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C.利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细胞的完整性遭到破坏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无需要使用显微镜6.下列有关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C、H、O、N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生物大分子B.DNA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将失去其功能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D.性激素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调节生命活动7.如图表示动物体温调节过程的部分示意图,图中①、②、③代表激素,当某人走出房间进入寒冷环境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会增加B.骨骼肌受有关神经支配,不自主战栗C.激素③作用的靶器官只有甲状腺D.激素①、②对垂体的作用效应都为促进8.(10分)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经典实验有很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所用材料噬菌体能在肺炎双球菌中增殖B.卡尔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C.摩尔根运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眼与白眼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温特实验证明了胚芽鞘弯曲生长是由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体内的Ⅳ号染色体多一条(三体)或少一条(单体)均可以存活并能够繁殖,没有Ⅳ号染色体的个体不能存活。
实验三 植物营养(铵态氮,硝态氮)

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报告植物营养农学院农药学东保柱20132020542013年12月27日实验1 植物组织铵态氮含量的测定(茚三酮比色法)一、实验原理植物吸收的氮主要是氨态氮和硝态氮,后者经过还原过程形成氨,前者经同化后形成谷氨酰胺和谷氨酸,然后形成其他氨基酸和蛋白质。
测定氨态氮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为改良的茚三酮比色法。
α-氨基酸与水合茚三酮溶液一起加热,经氧化脱氨变成相应的α-酮酸,酮酸进一步脱羧变成醛,水合茚三酮则被还原,在弱酸环境中,还原型茚三酮,氨和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反应,缩合生成蓝紫色物质。
根据蓝紫色的深浅,在580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值。
本实验中在茚三酮试剂中添加乙二醇并补加正丁醇和丙醇,可以克服茚三酮的不稳定性。
二、仪器设备研钵、烧杯、漏斗、量筒、具塞试管、三角瓶、容量瓶、移液管、天平、沸水浴锅、可见分光光度计三、试剂1. 10%醋酸(100mL)2. 1% 抗坏血酸(100mL)3. 5μg/mL 亮氨酸或丙氨酸溶液(0.005g定容至1000mL)4. pH5.4醋酸缓冲液:8.8mL 0.2mol/L 醋酸(冰醋酸11.55mL稀释至1000mL)加41.2mL 0.2mol/L醋酸钠(醋酸钠16.4g或三水醋酸钠27.2g 配成1000mL)。
5. 水合茚三酮试剂:1.1g茚三酮放到烧杯中,加入15mL正丙醇,摇匀,溶解,后加入30ml正丁醇和60ml乙二醇,混匀,再加9mL pH5.4醋酸缓冲液,混匀。
保存于棕色瓶中,冰箱保存,适用期限10天。
四、操作步骤1. 标准曲线的绘制以下表所示量从5μg/mL 亮氨酸或丙氨酸溶液中分别取溶液并在每个试管中加蒸馏水至2mL,对照加2mL 蒸馏水,后在各试管中加入3mL 水合茚三酮试剂和0.1mL 1%抗坏血酸,摇匀。
盖上试管塞,于沸水中加热15分钟,取出后搅拌冷却15分钟。
冷却后的有色溶液中加无水乙醇至10mL,在波长580nm 处测吸光值,以铵态氮浓度(μg/mL)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测定

实验 6 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活力的测定硝酸还原酶( nitrate reductase,NR ),是植物氮素同化的关键酶,它催化植物体内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NO 3 ˉ +NADH+H +→ NO 2 ˉ +NAD + +H 2 O )。
产生的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或对–氨基苯磺酰胺)及α - 萘胺(或萘基乙烯二胺)在酸性条件下定量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
其反应如下:生成的红色偶氮化合物在 540 nm 有最大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硝酸还原酶活性可由产生的亚硝态氮的量表示。
一般单位鲜重以 N μg /( g · h )为单位。
NR 的测定可分为活体法和离体法。
活体法步骤简单,适合快速、多组测定。
离体法复杂,但重复性较好。
Ⅰ离体法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一)实验材料水稻、小麦叶片、幼穗等。
(二)试剂1 .亚硝酸钠标准溶液:准确称取分析纯 NaNO2 0.9857 g 溶于无离子水后定容至 1000 mL ,然后再吸取 5 mL 定容至 1000 mL ,即为含亚硝态氮的 1 μg / mL 的标准液。
2 . 0.1 mol/L pH 7.5 的磷酸缓冲液: Na 2 HPO 4 · 12H 2 O 30.0905 g 与 NaH 2 PO 4 · 2H2 O 2.4965 g 加无离子水溶解后定容至 1000 mL 。
3 . 1 %磺胺溶液: 1.0 g 磺胺溶于 100 mL 3mol/L HCl 中( 25 mL 浓盐酸加水定容至 100 mL 即为 3 mol/L HCl )。
4 . 0.02 %萘基乙烯胺溶液: 0.0200 g 萘基乙烯胺溶于 100 mL 无离子水中,贮于棕色瓶中。
5 . 0.1 mol/L KNO 3 溶液: 2.5275 g KNO 3 溶于 250 mL 0.1 mol/L pH7.5 的磷酸缓冲液。
6 . 0.025 mol/L pH8.7 的磷酸缓冲液: 8.8640 g Na 2 HPO 4 · 12H 2 O , 0.0570 g K 2 HPO 4 · 3H 2 O 溶于 1000 mL 无离子水中。
植物组织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植物组织中硝态氮含量的测定目的意义根系吸收的无机态氮,有铵态氮和硝态氯。
植物体内硝态氮合量可以反映土壤氮素供应情况,常作为施肥指标。
叶菜类和根菜类中常含有大量硝酸盐,在烹调和腌制过程中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而危害人体健康。
测定植物组织硝态氮含量对研究植物氮素营养和农产品安全性均有重要作用。
一、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硝态氮,其原理是在有浓硫酸的条件下NO3-与水杨酸生成硝基水杨酸。
产物硝基水杨酸在碱性条件下(PH>12)呈黄色,在4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在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含量成正比,可直接比色测定。
二、材料、设备和试剂1.材料玉米、接骨木、瓜类、葡萄等植株幼苗。
2.设备电子天平、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容量瓶、刻度试管、漏斗、滤纸等。
3.试剂(1)100mg/L硝态氮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烘干至恒重的KNO3 0.7221g溶于蒸馏水(无离子水)中,定容至1000ml。
(2)5%水杨酸-硫酸溶液称取5g水杨酸溶于100ml浓硫酸中(密度为1.84),搅拌溶解后,贮存于棕色瓶中,置冰箱保存1周有效。
(3)8%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g氢氧化钠溶于250ml蒸馏水中。
三、操作方法1.标准曲线的制作(1)吸取100 mg/L硝态氯标准溶液1m1、2ml、4m1、6m1、8ml、10ml、12m1分别放入1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使之成为10、20、40、60、80、100、120µg /m1硝态氮的系列标准液。
(2)取8支试管,分别编号为0-7,以0号管加入0.1ml蒸馏水作空白,1-7号管分别吸取上述系列标准溶液0.1ml。
再分别加入0.4ml 5%水杨酸—硫酸溶液,摇匀,在室温下放置20min后,再加入8%NaOH溶液9.5ml,摇勾冷却至室温,以空白作参比,在41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以硝态氯含量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见下表。
2.样品制备称新鲜植物组织l-2g研成匀浆,(或称经70℃烘干磨碎过60目即孔径0.25mm筛的干样100mg)装入20m1具塞刻度试管,加无离子水10-20ml,盖紧塞子,置于45℃恒温水浴浸提1h,其间不断摇动,然后过滤或离心(如含色素需脱色),滤液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组织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与分析
XXX,ZZZ,YYY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植物组织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
2、复习分光光度法,掌握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3、了解硝酸盐含量在植物营养生理中的作用。
4、通过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油菜柄的硝酸盐含量。
二、实验原理:
(1)用蒸馏水将植物组织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提取出来。
(2)加锌粉将提取液中的硝酸根还原成亚硝酸根:
(3)与对氨基苯磺酸生成重氮盐,同α-萘胺结合生成玫瑰红色的偶氮染料:
(4)在520nm有吸收峰,其颜色的深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溶液中硝态氮含量成正比,可以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
三、实验材料:
油菜Brassica napus L.
四、实验试剂:
(1)硝酸盐标准溶液:取恒重硝酸纳0.6071g溶于1升水中,配成100µg/ml硝态氮溶液储存于冰箱中(0—5℃)备用。
(2)20%醋酸溶液(V/V):取2Oml分析纯冰醋酸加80ml水。
(3)混合粉剂:
含硫酸钡:100
α-萘胺:2
锌粉:2
对氨基苯磺酸:4
硫酸锰:10
柠檬酸75
将上述各种试剂分别研细,硫酸钡烘干,再分别用等分的硫酸钡与其混合,然后再
把所有各剂混合在一起,使混合粉剂成为无颗粒状灰白色的均匀体,配制粉剂应在干燥洁净环境中进行,若空气湿度偏高,则混合粉剂成淡攻瑰红色。
若药品不纯也会造成此现象,降低测定灵敏度,配好的粉剂应保存在黑暗干燥条件下,七天以后即能使用,存放条件良好,可存放数年,其测定稳定性比新配的更佳。
五、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1)配标准系列:配制浓度为0、4、8、12、16、20µg/ml的硝态氮溶液各10ml。
(2)显色:分别吸取2ml上述溶液转入到50ml比色管中,加20%醋酸溶液18ml,0.4g 混合粉剂,剧烈摇动1分钟,静置10分钟,用双层滤纸过滤。
(3)比色测定:取上清液以蒸馏水作对照,测定其520nm的吸光度值,以浓度为横
坐标,标准样品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作出回归曲线。
2、植物组织中硝态氮的提取:
称取待测的植物功能叶柄0.5g,剪成l-2mm的碎片,置于干燥的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20ml,加塞进行激烈振荡1-3分钟,放置10分钟。
上清液为硝酸盐提取液。
3、植物硝态氮提取液的测定:
(1)取上部清液2ml,显色转入到50ml比色管中,加20%醋酸溶液18ml,0.4g混合粉剂,剧烈摇动1分钟,静置10分钟,用双层滤纸过滤。
(2)比色测定:蒸馏水作对照,测定显色后溶液520nm的吸光度值,查标准曲线求出提取液中硝态氮的浓度(μg/ml)。
六、计算:
植物组织中硝态氮含量(μg/g)=C ·V
其中:C 为标准曲线上查得的组织提取液含硝态氮浓度(μg/ml),
V 为lg 植物组织所制备的提取液总体积(ml)。
如本方法为40ml 。
实验数据:蒸馏水0ug/mL
4ug/mL 8ug/mL 12ug/mL 16ug/mL 20ug/mL 待测100.0700.2150.2980.3100.6090.7360.6742
00.0710.215
0.297
0.313
0.609
0.737
0.673
用Excel
作图得:
12ug/mL 对应的吸光度偏离其他的数据,极有可能为错误数值,应予删
去,得下图:
y=0.0334x+0.0648可得:当吸光度a=0.6735时,浓度所以,测得油菜叶柄中硝态氮含量为:18.22七、分析与讨论:
1、在刷洗干净试管以及比色管以后要及时贴好标签,以防比色管混淆。
2、加入混合粉后要剧烈震荡试管,以使溶液中的硝酸盐充分被还原为亚硝酸盐。
3、过滤时要用前滤液润洗试管,充分利用了要弃去的滤液。
4、在使用分光光度计时要将比色皿刷洗干净,尤其是作为调零的比色皿。
八、实验建议:
1、比色皿应该定期彻底清洗,因为外部与内部都有杂质残余。
2、建议增加胶头滴管或塑料滴管的数量,用来准确滴加,量取溶液。
3、建议更新移液管,因为很多移液管的下端都已破碎,会对移液的精度造成影响。
九、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植物组织硝酸盐含量的测定方法,复习了分光光度法,掌握了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并且新了解了硝酸盐含量在植物营养生理中的作用。
在实验中,我们小组通过对实验原理的掌握,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油菜柄的硝酸盐含量。
基本上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