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园林美创造-二园林美的创造
园林艺术笔记

名词解释● 园林:园林是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 园林美: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 景观:由环境形象所构成的可以被人们所感知的形式信息,具有图形性与象征性,能表达出特定环境的功能内容。
● 动态景观:按一定观赏路线,综合考虑成景因素的点、线、面布局,系统地布置多种景点,让人们在行进中观赏连续运动变化的景物,步移景异,形成系列景观,如颐和园的排云殿● 静态景观:视觉空间相对静止,通常以定点观赏,一般要在人流比较几种,易停留的最佳观赏点来组织视点和景物之间的关系,如浙江的千岛湖。
● 实体:一些空间限制因,如山坡。
虚体:各实体间所形成的空旷地域,如山谷。
● 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 节奏:音响运动的轻重急缓形成节奏● 韵律:在流动的过程中,加以组织和统一,产生运动中的秩序● 稳定:给人以安定舒适愉快的感觉,园林中常见体量上用下大上小。
颜色上浅下深,降低重心● 对称:保持景物均衡的一种形式(由中心设一种轴线,左右上下完全相同)对称的造型给人平静,舒适感觉(静止美),感觉庄重,严肃,有气魄,但显得呆板,不亲切● 均衡:轴线的左右两边造型不同,但份量感相同,感觉平均● 不对称均衡(拟对称均衡):造型也有安全感,由于造型可以任意变化,故造型生动活泼(动态美),广泛应用于自然式园林布置中● 比例:要素本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的长宽、高尺度是否合宜,(空间、形体、体量的关系)● 尺度:构筑物局部或整体与人之间的制约关系,包括:自然(习见)尺度、夸张尺度和亲切尺度● 空间:西方将空间表现为具有一定几何形象的关系,明确的景,东方则表现为不定的,模糊的或把有限空间象征为一种宏大的空间概念,对空间的理解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主配手法:就是要突出主景。
论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1

论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园林既是人类满足某种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的现实物质生活环境,又是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的艺术作品。
因此,园林的本质是人类对美的自然和在自然中美的生活的情感追求与物质表达相统一的、自然化的游憩境域。
园林美的特征,即艺术地再现自然美和自然里的生活美。
在园林中,既有自然美和人化的自然美,也有艺术化的生活美。
园林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市容,增添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充分的表现出其美学特征。
因此,对园林美的鉴赏与创造显得十分重要。
1园林美的鉴赏园林都是由山水建筑和树木等构成,但在时间上就有古典和现代之分,在形式上有东方和西方之别,各民族的园林建筑格调也显然不同。
对园林美的鉴赏也随着游人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知识积累,游赏经验的不同而不同。
1.1园林在意境上的美中国园林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
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
由于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因此其景象的意境也随时间而演替变化。
这种时序的变化称“季象”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象”变化;阴晴雨雪、风霜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草木枯荣的植物生命变化,称“龄象”变化;还有春燕、夏蝉、秋虫的“物侯”变化等等。
这些都使产生园林意境的客观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所以,在园林艺术创作中,要以一定出现频率的最佳情景状态作为意境主题,即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
例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瘦西湖的“四桥烟雨”,承德避暑山庄的“槌峰落照”等名景。
这些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却受到千秋赞赏,因为它发挥了园林景象的最佳感染力,达到了景题与景趣的高度统一。
1.1.1禅宗思想对园林意境的影响禅宗是东方文化的奇葩,综合了中国的儒家、道家和印度的佛家之精华。
在中国山水园林发展历史进程中,儒、道、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于中国园林的发展,文化思想的交织。
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

园林美的创造与鉴赏作者:叶燕玲来源:《现代园艺》2014年第04期摘要: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源远流长。
用符合美学规律的思维形式和手段,通过造园实践,以优美的园林景观来创造园林意境,完成园林美的创造,是园林美学的目的之一。
关键词:园林美;创造;鉴赏园林美是一种以模拟自然山水为目的,把自然的或经人工改造的山水、植物与建筑物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组成的综合艺术的美。
美的园林通过巧妙的构思,把人为的物质环境与自然风景合而为一,以一种“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一个审美整体[ 1 ]。
所以,对园林美创造与鉴赏的探讨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
1 园林美的创造1.1 园林美的内容园林美包括艺术美和自然美两大类,其中艺术美又需区分园林中使用艺术门类的美和园林自身的艺术美两种,这不仅因为园林中有艺术品的存在,更因为好的园林本身就是艺术品[ 2 ]。
1.1.1 园林美中的艺术美。
园林美中的艺术美内容和园林营造时所采用的艺术类型有关。
艺术的门类非常多,并不是每一种艺术类型都可以在园林中使用。
在园林中使用的艺术往往被称为“公共艺术”[ 2 ]。
一般来说,一些艺术类型可能会成为园林的内容,例如:雕塑、雕刻、绘画、壁画、装饰画、书法、篆刻、文学、音乐、建筑和构筑物、家具及陈设、工艺品等。
1.1.2 园林美中的自然美。
自然美丰富多样而又变化万端,它的存在和追求是园林之所以成为园林的根本。
(1)地形地貌和山石之美。
地形地貌对园林美的作用很大,高岭平野、浅谷深涧、曲峡缓坡、走脊盆地等等,无不是园林美的重要源泉。
山石(假山和置石)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则尤其重要,在现代自然式园林中亦然。
在一些传统园林中,山石甚至成为主体,例如苏州的狮子林。
中国园林中对“奇石”的审美标准是瘦、漏、透、皱,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就非常符合这种审美标准。
(2)水态之美。
水被称为是庭园的灵魂,足见它对于园林美构成的重要性。
因为水呈液态,一般情况下不能单独成为构成园林空间的要素,它总是和地形或其它构筑物、建筑物一起出现。
创造园林自然美及艺术美

眼前,我们的生存空间有了绿色,但却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只重视 术品。人们欣赏它既感到亲切可掬,又感到向往起敬。如园林里的雕塑造
了绿化,把美化却放在了一边,这对园林城市的建设来说是一种缺憾。 型—— —广场上的“军垦”雕塑,给人于教育意义,开发区卫星广场的雕塑
1 园林美的内涵
具有象征的寓意等等,雕塑造型艺术在我们的园林中的表现例子比比皆
综上所述,园林美不是一个单纯的美,而至少是四维空间组成的多
从水景上看海潮击岸咆哮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发出的轰然如雷 重美,园林在表达美时,我们必须考虑其具有的生活美、自然美及艺术
的鸣声,峡谷溪涧的哗哗声、清泉石上流水的咚咚声、雨水打树叶的滴嗒 美,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这样我们所创造的园林才有生命力。
舞台艺术音乐演奏等,这些方面都是园林中生活美的具体表现,我们在 胆利用国家审计及社会审计的工作,在制定计划时,充分考虑到外部审计因
规划设计中应该创造良好的园林生活美,为游览者提供舒适的休闲环 素,尽量避免重复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约内部审计资源。
境。园林的艺术美是园林中给人感官刺激最强的部分,如色、形乃至更深
声、小河流水叮咚声、滴潭咯咯声、山谷中的空谷传声、风摇松涛林中鸟
参考文献
鸣、树上鸟语、池边蛙奏、麋鹿长啸等,都是大自然的演奏家给予游人以 [1]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音乐的享受。
[2] 王毅.翳然山水:柄心中罔园林之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世界上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人们必须依据资源的
一层的感官。色彩美是园林艺术中的首要问题,色彩给人的感染力较强, 稀缺规律来合理、有效安排资源的使用。相关企业将部分资源分配给审计活
园林美的创造和鉴赏

园林美的创造和鉴赏作者:朱玲慧李雷徐慧来源:《设计》2014年第06期摘要:园林规划设计在整个园林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规划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园林规划设计是指通过综合—系列的因素来确定,安排园林的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设计方式,空间布局的活动。
园林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的园林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园林规划在城市用地的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化城市,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良好的园林规划设计不仅仅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提升城市的形象,让城市拥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学科建设1 园林的内涵及其发展“园林”一词是从东汉的“园”、“圃”和游赏园林在名词上严格区分后发展起来的,也是中国游赏园林从“园”字分化出来后最早1吏用的一个传统名词。
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一词的含义也日益扩大。
如东汉佛教传入后始有寺庙,随之兴起寺庙园林;唐代又有了风景名胜园林。
到清末,园林一词已组建包含了在地园林、陵园、寺院、御苑等多种游戏用地的内容。
近代,在西方文化输入中国后,园林又包括了各类城市公园等类型。
20世纪50年代后,产生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从而使“园林”概念的含义更加拓展。
在园林名词的发展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林泉”、“园池”、“亭台”、“园庭”等对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但相比之下,“园林”一词更为完善、适用和蕴含历史,因而为中国大众和专业机构所普遍接受。
所以,1988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一园林一城市规划卷)中,汪菊渊先生定义了“园林”(pa rk andga rden)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可见,园林的基本概念就是一处营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人类最理想的生活和游憩场所。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9c253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8.png)
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5篇]第一篇:论园林生态美的创造论文我国将在2020 年全面建成“五位一体”的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提高生活品位的前提。
在人口密集、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由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热岛效应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消费者—人,作为城市的主体,深深地渴望生活在绿树、碧草环抱的环境之中,渴望生活的环境日臻改善。
要想维持人与生产者—绿色植物之间的平衡,必须大力发展园林事业。
园林造园手法多种多样,植物种植模式丰富多彩,植物修剪造型千差万别,而讲究园林生态美,就是要提高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特有的生态功能,为广大市民遮荫纳凉、调节碳氧平衡、降低噪音和温室效应、调节小气候以及防风固沙等创造条件。
因此,探讨园林生态美,可以为园林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指明方向,从而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回归自然的宿求,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
生态美在不同园林中的地位一般来说,园林主要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二者在植物配植、造型修剪等诸多方面存有明显差异。
西方园林属于规则式园林,各种建筑是园林的主体,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只是其中的点缀,充分体现了人的意志。
植物常以松柏、绿篱为主,并以修剪整齐划一的绿廊、绿墙、绿门、绿塔,或者以各种动物形象形式出现,并配以几何图形的模纹花坛、花境,亦或是行列式、对称式种植。
这种造园手法虽赋予了植物更多的形象,但因去枝删叶,极大地消弱了植物的绿量,减弱了其生态效能,不利于在有限的绿地上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这种造园手法在中国园林中不能大量使用,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森林缺乏的国情决定的。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式园林,最早的园林是在自然地形上围筑而成的,山、水、植物、地形共同构成园林的主体,到后来,苏州的私家园林,甚至北方的皇家园林都以这种手法造园,模拟再造自然山水景观,虽由人做,宛如天工,自觉不自觉地把植物运用于园林之中,成为主景或者构图的主要因子。
园林意境美的创造及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

园林意境美的创造及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之所以能够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是源于造园者创造园林意境的得道,以及对自然山水、植物等造园要素意境表现的得道。
从中国园林意境的含义着手,阐述了中国园林意境的创造方法和园林植物意境美的表现方法。
标签:中国园林;园林植物;意境美;创造;表现一、中国园林意境的含义中国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意境的渊源十分久远。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可见意境是在外形美的基础上的一种崇高的情感,是情与景的结晶体,即只有情景交融,才能产生意境。
园林意境是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
园林意境的思想可以溯源至东晋到唐宋年间,随着当时崇尚自然的文艺思潮而出现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继而影响了园林创作的指导思想,园林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园林设计者寄情于山水,使得园林这样一个自然的空间境域内涵超出了构成造园要素的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之实体及其构成的境域事物,给感觉者以余味和遐想的余地,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
”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
二、园林意境美的创造方法1.小中见大、以少代多的方法我国园林善于模拟自然,运用浓缩和提炼的手法,结合风景园林构图基本规律,控制物象、组织空间,使景物的大小、色彩、质感迎合人们传统审美的要求。
在我国风景园林中,当游人看到某些小型山石、水体时,常常会有“咫尺山林”、“一峰若太华千寻,一勺若江湖万里”的感受。
2.不同的园林植物合理的配置,产生不同的意境利用植物造景,能使游人产生联想,增加园林意境美。
如规则栽植的乔木给人以整齐、庄重、雄伟的感受;自然配置的树木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受。
从审美角度谈园林美的创造

1 . 1 园林 的艺 术特征
相对 比较简单 , 但是 要分析 它为什 么成 功 , 以及类似 的成 功是 否
园林作 为城市软质景观具有其 自身 的特点 , 是城市 创造特色 可以复制却很难 。 和个性 的重要 因素之 一。植 物 随季节产 生 的变 化可 以提供 城市 1 . 3 园林 审 美 环境 的可识别性 , 可增加人的尺度感 。园林空 间是城市 最重要 的 园林的审美主体 是游人 , 由于不 同年龄 、 不 同 阶层 、 不 同性 别 公共空 间之一 , 在公共 空 间中 , 人 们一般 希望 五种基本 的需 求得 的差异 , 对 园林美 的理解也不 同, 所 以作为 当代园林设 计者 , 应有 到满足 : 舒适 、 放松 、 对 环境 的被 动 参 与、 对环 境 的 主动参 与 、 发 完备的知识储备和个 人修养 才能设计 出满 足人 们不 断提高 的审
D e — Z h i S h i , We i ・ X i a n g Wu, S h e n g — Y o n g L u, e r e . E f f e c t o f MS W s o u r c e — c l a s s i f i e d c o l l e c t i o n o n t h e e mi s s i o n o f P C DDs / F s a n d
从 审 美 角 度 谈 园 林 美 的 创 造
赵 海云
摘
李凤艳
0 3 0 4 0 0)
( 清徐县建筑设 计室 , 山西 清徐
要: 对园林 的艺术特征及场所特征进行 了介绍 , 论述 了不 同年龄 、 阶层 、 性别人群对 园林审美的需求 , 并 结合实例 , 从审美 的角
度对东湖的设计作 了分析 , 阐述 了园林美 的创造手法 , 为营造 富有特色 美感 的生态园林城市提供 了新思路。 关键词 : 园林 , 审美 , 景观 , 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山林、 湖沼、 平原三 者具备 • 富商官 僚私有
• 服从城市 规划 • 广大劳动 人民共有
• 古代少数 人掌握并 极力神秘 化 • 真正原因
4
古风水文化模式图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二)布局—立意与主题 1、布局原则 2、布局手法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景以境出、取势为主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起结开合、多样统一
(一)导向作用 (二)分隔作用 (三)点缀作用 (四)倒影作用 (五)基底作用 (六)连接作用 (七)综合作用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一、导向作用
又叫引导作用,一 个景区内各个景 点以水面、水系 相连接,游人顺 着水的方向欣赏 美丽的景色。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河流
河流水面如带,水流平缓, 园林中常用狭长形的水池来表 现,使景色富有变化。河流可 长可短,可直可弯,有宽有窄 ,有收有放。河流多用土岸, 配置适当的植物;也可造假山 插入水中形成“峡谷”,显出 山势峻峭。两旁可设临河的水 榭等,局部用整形的条石驳岸 和台阶。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假山的功能作用
园林以假山为地形骨架,整个园林的地形依假山 的起伏变化,或者园林中假山占主体地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假山的功能作用
假山是园林的地形骨架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空间组织 用石景组织空间, 结合障景、对景、背景、框景 、夹景等手法灵活运用。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二)理水
园林理水常见种类
泉瀑 渊潭 溪涧 河流 池塘湖泊 其他
17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泉瀑
泉源的处理:一般都作成石窦之类的景象, 望之深邃黝暗,似有泉涌。瀑布有线状、 帘状、分流、叠 落等形式,主要 在于处理好峭壁 、水口和递落叠 石。
七、综合作用
利用整体的小环境设计 手法将形与色、动与 静、秩序与自由、限 定和引导、分隔与倒 影等园林作用综合在 一起,从而产生令人 预想不到的景观效果 。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传统理水特色
引水入园、挖地成池 山水相依,崇尚自然 “一池三山”已成为 中国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 以水的诗情画意,寓 意人生哲理
园林美学
第八章 园林美的创造
1
第八章 园林美的创造
第二节 园林美的创作技巧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2
第八章 园林美的创造
第二节 园林美的创作技巧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3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一)选址(相地选址)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三、“一池三山”已成为中国园林理水 的传统模式
自秦代有去东海求仙的史实 以来,海中三神山就以“ 蓬莱、方丈、瀛洲”之名 而引入园林之中 ,这种理 水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四、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
人生来就有亲水的天 性,中国又是一个诗 的国度,论水、画水 之风,甚为普遍。在 历代诗人画家的笔下 ,留下来的诗篇、画 幅何止万千!而从水 的形态、性格来寓意 人生哲理,或加以拟 人化的诗文,也是多 不胜数 。
对于小型水体和大水体的小局部, 以及自然式布局的园林中水位稳定 的水体,常采用自然式山石驳岸。 利用山石作花台养殖牡丹、芍药和 其他观赏植物,并用花台来组织浏 览路线。 在坡度较陡的土山坡地常散置山石 以护坡。 在规整的建筑范围中创造自然、疏 密的变化。在江南私家园林中常有 运用。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四、花木配置
二、分隔作用
为避免单调,不使游客 产生平淡的感觉,常 用水体分隔成不同情 趣的观赏空间,拉长 观赏路线,丰富观赏 层次和内容。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三、点缀作用 一个水面在园林规划设 计中常常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通过水 体的设计使整个景区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水的点缀使景色更加 迷人和多姿多彩。
北京的圆明园局部、苏州拙政 园局部 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灵活运用石 景将园子进行空间组织,形成 丰富多彩的景区。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点缀陪衬 从南到北的:
岭南园林、江南私家园林 、北方园林都有大量使用 。小中见大。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驳岸、花台
材料构筑的山。
掇山,是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
程。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1、假山分类
根据假山使用土石的情况分为:
土山:以泥土作为堆山材料
带石土山:土包石
带土石山:石包土
石山:以自然山石为主要材料 园林塑山:采用石灰、砖、水泥等非石质性 材料经过人工塑造而成
障景 隔景 借景 框景
6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一)掇山
叠石、理水、建筑 、树木,称为造园 四大元素。 园林手法中,用土 为堆、用石为叠; 堆土叠石相结合。
虽由人作,宛自天 开的艺术境界。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假山概念
假山是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一、引水入园、挖地成池
古代的皇家园林——水面很大,必然要引江
河湖海的水入园构成一个完整的活水系统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二、山水相依,崇尚自然
自然界的景致,一般 是有山多有水,有水 多有山,山水相依, 构成园林,无山也要 叠石堆山,无水则要 挖池取水,因而逐步 形成了中国传统园林 的基本形式——山水 园。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2、假山的功能
① 作为自然山水园的主景和地形骨架;
② 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
③ 作为点缀园林空间和陪衬建筑、植物的手段;
④ 作为驳岸、挡土墙、护坡和花台。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主景和地形骨架
石景园
一、选址布局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池塘湖泊 指成片汇聚的水面。 形式简单,平面较方 整,没有岛屿和桥梁 ,岸线较平直而少叠 石之类的修饰,水中 植荷花、睡莲、荇、 藻等观赏植物或放养 观赏鱼类,再现林野 荷塘、鱼池的景色。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水的作用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五、基底作用
大面积的水面,可 作为池岸和水中景 物的基底,从而产 生天空及远景的倒 影,扩大和丰富空 间。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六、连接作用
水面可以连接众多 景点,产生整体感 ,使散落的景点统 一起来。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四、倒影作用
水面可以产生倒影, 由于水的深浅不同, 水底及壁岸的颜色不 同,可以出现不同的 倒影。当水面波动时 ,会出现扭曲的倒影 ,水面静止时则出现 宁静的倒影,水面产 生的倒影作用,增加 了园景的层次感和景 物构图完美性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渊潭
小而深的水体,一般在 泉水的积聚处和瀑布的 承受处。岸边宜作叠石 ,光线宜幽暗,水位宜 低下,石缝间配置斜出 、下垂或攀缘的植物, 上用大树封顶,造成深 邃气氛。
一、选址布局
二、掇山理水
三、建筑经营
四、花木配置
溪涧
泉瀑之水从山间流出的一 种动态水景。溪涧宜多弯 曲以增长流程,显示出源 远流长,绵延不尽。多用 自然石岸,以砾石为底, 溪水宜浅,可数游鱼,又 可涉水。游览小径须时缘 溪行,时踏汀步,两岸树 木掩映,表现山水相依的 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