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美学

合集下载

园林美学概念详解

园林美学概念详解

园林美概论第一节园林美一.古典美学:研究审美规律的科学1. 1. 中国传统美学:儒、道、禅宗(释)l 儒家美学以仁学为基础,建立“中庸”的美学代表:孔子积极“入世”的功力思想,实用价值的特点儒家美学的最大特点:“比德说”(君子比德思想),将道德(善)与审美(美)结合在一起l 道家美学以自然之道为基础,“天人合一”思想是最高境界“天人合一”“清净无为”的非功利性哲学思想,推进发现纯粹美学形式l 禅宗美学“神仙思想”提出“悟”,推进了中国式的“韵”与“意境”的发展。

禅宗美学使中国传统美学从求实转向空灵,中国传统美学最核心范畴的“意境”由此而生。

1.外国古典美学观点l 毕达哥拉斯: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本质是和谐l 苏格拉底:美与善是一致的l 亚里士多德:秩序、均衡、准确1.美的定义: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都叫“美”美的三个含义:审美对象、审美性质、美的本质1.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鲁迅、毛泽东、马克思、车尔尼雪夫斯基二.园林美是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融合自然美是园林美表现的主题园林美是三度—五维的范围(长、宽、高、时间空间、联想空间)1.园林美的定义:是以自然形态的物质材料为主题(山、水、植物)创造而形成兼具再现、表现特点的三度空间的风景美。

游赏者的审美活动必须在这一风景空间中完成。

1.园林是介于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之间的艺术形式2.园林是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表现艺术: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形式,如模纹花坛再现艺术:再现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美1.园林美的属性:多元性2. 3. 园林美的主要内容:1)山水地形象;2)借用天象美;3)再现生境美;4)建筑艺术美;5)工程设施美6)文化景观美;7)色彩音响美;8)造型艺术美;9)旅行生活美10)联想意境美。

风景园林美学观后感

风景园林美学观后感

风景园林美学观后感看完风景园林美学相关的东西后,我就像被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满脑子都是那些美不胜收的园林景象。

一开头看到那些古典园林的介绍,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

就说苏州园林吧,那简直是把大自然的精华浓缩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

每一块石头、每一片树叶仿佛都有自己的故事。

那些石头奇形怪状的,可在园林设计师的巧手下,就像活了一样。

有的像蹲在那儿的小猴子,机灵又俏皮;有的像一位沉思的老者,给整个园林增添了一种神秘的智慧氛围。

而且园林里的建筑和自然元素搭配得那叫一个绝。

亭台楼阁就像是从山水画卷里长出来的一样,飞檐翘角在绿树繁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优雅。

坐在亭子里,看着周围的花开花落、鱼游浅底,感觉自己都快变成古代的文人雅士了,忍不住就想吟诗一首,虽然我这诗可能也就是打油诗的水平。

再看到现代风景园林的时候,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现代园林更加注重开放性和功能性。

比如说城市里的公园,那就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大片大片的草坪就像柔软的绿色地毯,任孩子们在上面嬉笑打闹。

还有那些造型奇特的现代雕塑,它们就像园林里的明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我记得有一个像巨大银色水滴的雕塑,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旁边围绕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就像是一场现代艺术与自然之美的狂欢派对。

风景园林美学还让我意识到,园林可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

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

园林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前我觉得园林就是个散步的地方,现在才知道这里面蕴含着这么多的学问和艺术。

比如说布局,怎样让人们在园林里行走的时候能有移步换景的惊喜,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魔术表演。

每走一步,眼前的景色就像换了一幅画,一会儿是幽静的竹林小径,一会儿是开阔的湖光山色。

不过呢,我也有一点点小想法。

现在有些地方为了追求园林的美观,可能有点过度设计了。

就像有的园林里种了很多奇花异草,可这些植物对当地的气候和环境并不适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养护。

园林美学06形式美

园林美学06形式美

园林美学06形式美园林美学是研究园艺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学科,其中形式美是其中的一部分。

形式美是指通过形式、结构、布局等要素的设计来展现园林作品的美感。

园林的形式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体现。

首先是布局的美。

园林的布局要考虑到整体的和谐统一,通过线条的安排和路径的设计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伐。

园林的布局可以运用对称、平衡、对比、重复等设计原则,使得整个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

其次是结构的美。

园林中的各种构筑物如亭台楼阁、假山、轩榭等都是通过结构的设计来展现美感。

结构的美可以通过形状的变化、线条的运用、比例的协调来达到。

例如,在园林中设置一座精心设计的亭子,通过创造独特的形状和流畅的线条,使其成为整个园林中的亮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三是植物的美。

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表现园林美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植物的美可以体现在颜色、形状、纹理等方面,通过植物的选择和搭配来创造诱人的园林景观。

例如,在设计一座花坛时可以运用花草的颜色和形状来创造丰富多样的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园林中的水景也可以展现形式美。

水是自然界的一大景观,通过对水的巧妙运用可以创造出动态而富有韵味的景观。

例如,设计一个小型人工湖,通过水的流动和折射可以创造出迷人的光影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园林中的艺术品和装饰品也是展现形式美的重要手段。

通过艺术品和装饰品的运用,可以为园林增添独特的艺术氛围。

例如,在园林中设置精美的雕塑、石碑或者陈设古董家具,都可以丰富园林的形式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形式美是园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布局的美、结构的美、植物的美、水景的美以及艺术品和装饰品的美来展现。

园林的形式美旨在创造出和谐、平衡、独特的园林景观,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园林美学的概念

园林美学的概念

园林美学的概念1. 引言园林美学是对园林艺术与美学之间联系的研究,涵盖了园林设计、园林景观、园林建筑等方面。

园林美学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体验,也是一种思考和理解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方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园林美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园林美学的定义园林美学可以理解为研究园林艺术与美学的理论和方法。

园林美学探讨人们对于园林艺术的审美感受和理解,以及园林艺术作品如何表达美的内容和意义。

园林美学关注的范围广泛,包括景观规划、植物配置、材料运用、空间布局等,以及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思考和诠释。

3. 园林美学的重要性园林美学在园林设计和景观规划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对园林艺术的欣赏水平,还能够促进设计师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具体来讲,园林美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丰富人们的审美经验园林艺术是人们与自然互动的媒介,通过对园林美学的研究与应用,人们能够在观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

园林美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园林艺术作品,从而提高对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感知能力。

3.2 增强园林设计的表现力园林美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美的感受,还注重园林作品如何通过形式、色彩、材料等要素表达美的意义。

园林美学的应用能够提高园林设计师对于空间形式和表达手法的把握,使得园林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

3.3 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园林美学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内在共鸣。

通过园林美学的应用,园林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关系,将其合理融合在一起,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园林空间。

3.4 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园林美学的研究不仅关注园林作品自身的美学价值,也关注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意义。

通过园林美学的应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园林作品对于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性,从而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4. 园林美学的实践与研究园林美学的实践与研究包括园林设计、景观规划、园林艺术研究等方面。

园林美学的四个范畴

园林美学的四个范畴

园林美学的四个范畴
园林美学通常包含四个范畴或要素,这些要素涵盖了设计、审美和艺术性质,以创造和欣赏美丽的园林空间。

这四个范畴包括:
1.自然性(Naturalness):强调园林景观的自然感和自然美。

园林设计师
努力使园林看起来自然、有机、和谐,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并且尽可能地模仿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植物和自然材料的运用。

2.人工性(Artificiality):指的是园林的人工构建和设计。

虽然强调自
然性,但园林美学也包括了人工的创造和干预。

设计师通过布局、形状、结构和艺术手法,创造出独特而具有美感的园林环境。

3.审美性(Aesthetics):以审美的眼光来评价和欣赏园林景观。

这个范畴
涉及到美学的原则和观念,考虑到色彩、纹理、比例、形状等因素,通过设计和安排来营造美感。

4.社会性(Sociability):园林是一个社会空间,它不仅为个人提供美的
享受,也是社交和交流的场所。

园林美学考虑到人们在园林中的活动、交流和互动,如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等。

这些范畴共同构成了园林美学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反映了园林设计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园林美学的实践与理论不断演变和发展,其目标是创造出令人愉悦、舒适、和谐的园林环境。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范例赏析(共3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中国古典园林美学和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分析1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支流,中国传统文化对其浸润和渗透无处不在。

换言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品格的物化现象,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易传》云:“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同其名”。

孔子云:“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智者动,仁者静。

”这些都体现了儒家亲近宇宙万物的自然观。

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体现在园林造园技法中,就是对自然的模拟。

小到一事一物,大到一山一河都极尽模仿之能事。

两晋、宋代以直观方式再现山川河流。

元明以后,还借助意境联想,用园林将自然之美人工化,绝妙地写意概括,达到诗化的境界。

在亲近摹拟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然,造福于人。

这无疑是对人天合一观念的积极诠释。

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城西的城市园林化建设便是一例。

该时期西北郊水系得到彻底整治,引玉泉山水系汇入昆明湖,然后拓展疏浚西湖,在玉泉山南麓开凿水库,疏浚长河,使昆明湖蓄水量大增,北京西郊由此形成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可调控的供水系统。

礼乐相成的伦理观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和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件,层层渗透到中国园林艺术之中。

中国园林之礼(1)内外之礼。

墨子云:“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这种内和外,渗透到园林景观中,不仅仅是自然性划分的室内外空间,而且还是基于人的社会性划分的公共与私密空间;(2)尊卑有序。

所谓男尊女卑、君尊臣卑、夫尊妻卑等。

这种带有封建伦理烙印的观念体现在园林景观构筑中就成为了一种等级标示功能,其显著标志就是在园林建筑中外化出一系列尊卑有序的建筑符号。

中国园林之乐儒家的中庸之道主张不偏则胃中,不倚之谓庸。

宋式园林美学

宋式园林美学

宋式园林美学
宋式园林美学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种重要流派,主要出现在中国的北宋(960年至1127年)和南宋(1127年至1279年)时期。

这一时期的园林建筑以江南地区为主,因此也称为江南园林。

宋式园林美学包含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理念:
1.自然融合:宋式园林强调模仿自然,创造出与周围自然环境融
为一体的景观。

这包括山、水、植被、建筑等元素的巧妙结合,
使园林呈现出和谐的整体。

2.小巧精致:与后来的元、明、清时期的大型宫殿园林不同,宋
式园林更注重小巧而精致的设计。

这种小巧精致的特点使得园
林更加亲近、私密,适合品味、沉思和休憩。

3.水景设计:水在宋式园林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被用来模拟江
河、湖泊、小溪和池塘。

水景不仅提供视觉上的愉悦,还有助
于调节气温,使园林更加宜人。

4.山石布局:山石被用来模拟自然山水,它们的布局和选择都非
常讲究,以塑造出各种自然景观,如峡谷、山洞和溪流。

5.意境抒怀:宋式园林强调意境抒怀,通过景点的安排和诗意的
命名,传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使游客能够沉浸在文学和艺术
的氛围中。

6.建筑风格:园林中的建筑风格通常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建筑元素,
如亭台楼阁、走廊、桥梁、曲径通幽、回廊、池塘和假山等。

7.四季景观:宋式园林注重四季景观的变化,使每个季节都有其
独特的美丽,从春天的花朵盛开到秋天的红叶落尽。

宋式园林美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通过园林艺术来表达情感、寓意和哲理。

这一美学理念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后来的园林建筑继承和发展。

简述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理

简述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理

简述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理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注重自然、强调意境、重视艺术性等。

中国园林的美学原理可以概括为“自然、和谐、韵律、变化和意境”。

自然是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则之一。

中国园林追求自然之美,通过营造自然景观,融入人工景观,形成一种既自然又人工的和谐景观。

在园林营造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林、石等,以及自然景观的形态、纹理、颜色等元素,使园林不失自然之美。

和谐是中国园林的另一重要美学原则。

和谐包括园林内部的和谐和园林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内部的和谐是指园林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和谐统一,如山水相连、建筑与景观相融合等。

园林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是指园林与周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等相协调、相适应,使园林成为城市中的绿色宝地。

韵律是中国园林的另一美学原则。

韵律是指园林的线条、形态、颜色、纹理等元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有机组合,形成一种旋律感、节奏感。

中国园林注重韵律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景点、景物的变化,使人在游园中感受到不同的韵律美。

变化是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则之一。

变化包括空间上的变化和时间上的变化。

空间上的变化指的是园林内部景点、景观的排列、布局和组合等变化,使游园者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看到不同的景象。

时间上的变化则是指园林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美感,如春天的花海、夏天的荷塘、秋天的红叶、冬天的冰雪等。

意境是中国园林美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意境是指通过景观的布置、景点的构造、景物的选择等手法,表达出一种特定的情感、思想或意义。

中国园林注重意境的营造,通过营造自然、和谐、韵律、变化等美学原则,使游园者在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则包括自然、和谐、韵律、变化和意境。

这些美学原则在中国园林的营造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成了中国园林特有的风格和魅力。

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营造美学原则,创新表达方式,营造更多更美的园林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美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园林美学课程英文名称:garden aesthetics课程代码:适合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性质:必修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给学生传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体现艺术性的理论和技巧, 使学生了解园林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造景艺术和技巧、园林空间构图艺术,具备对园林景观艺术性的鉴赏和初步的设计、组织能力,为进一步学好专业课打好基础。

本课程是以“园林工程制图”、“建筑基础”、“园林史”“园林绘画”为前期课程,同时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工程”等课程相衔接配合,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学生能够运用各造园要素进行园林风景构图、空间组织,具备鉴赏、设计园林空间与现场方案调整的能力。

即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界定园林范畴;对景观进行艺术处理;园林色彩的构图;园林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广场的鉴赏能力;配置园林植物;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以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施工生产一线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能力目标(1)美感训练;(2)创意训练(3)横向思维问题训练(4)具备解决一些问题的能力2、知识目标(1)能说出园林的概念和范畴、不同的园林风格和规划形式;能够陈述景观、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手法;(2)能准确说出园林地形的改造类型、假山布局、置石形式、水体类型及水岸的处理;(3)能够说出园林建筑的类型,陈述园林建筑的布局、空间、借景、色彩与质感艺术;(4)能熟练陈述园林小品的概念、类型及功能作用;能够陈述园路的布局艺术、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5)能够说出植物配置的基本技艺、不同环境选择植物的原则;能够陈述园林构图艺术法则;(6)能陈述园林意境的创造手法3、素质目标(1)具备审美能力;(2)具备空间逻辑思维能力;(3)具备园林设计风格与流派的知识;(4)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能够利用所学理论与方法举一反三正确、灵活进行,体现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园林艺术课程是学习园林风景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园林各造景要素设计艺术理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为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园林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课程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应当作为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实际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园林艺术美的鉴赏和创作水平。

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工作任务:园林风景艺术、山水地形、园林建筑等几个学习项目。

这些项目将主要突出学生对园林美的鉴赏能力训练,其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园林相关实际工作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例如通过大量园林实地景观分析、实测和园林景观艺术布局的实践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园林风景构图的基本原理及各造园要素设计艺术理论的认识。

另外上述工作任务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在各任务之间有关联,总体的完成才能够掌握整个园林艺术美的认知。

总之,通过以上课程内容的训练学习和相互关联分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不同类型的知识综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地完成实践中相应的工作任务。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知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在项目课程设计中,项目载体设计是一个关键环节。

本课程确定的是以“园林艺术美”鉴赏分析任务作为载体的项目设计思路,实际项目设计的典型性既要有在园林工程项目中普遍应用的含义,又有能最为有效的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达到本课程目标的含义。

所以,本课程设计的学习项目必须能够满足多方面的要求,而且每个学习项目都是以典型实例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整门课程内容编排上,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由浅入深的安排课程内容,实现能力的递进。

通过实例认识——实践总结——分析提高的方法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内容编排顺序设计为:园林风景艺术、山水地形、园林建筑、园林小品、道路广场、园林植物、园林空间组织。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1、理论讲授项目一园林相关概念和构成要素 2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阐述园林的产生、定义、本质,以及构成要素和分类。

二、教学内容1、园林和风景园林概述2、美学和艺术概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园林的本质,以及各组成要素难点:园林的美学形式和艺术价值项目二园林艺术的特征 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够发现园林的艺术美能够对景观艺术性进行分析,能说出园林的概念和范畴、不同的园林风格和规划形式二、教学内容1、美的一般概念2、园林美的设计原理3、园林的形式与风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园林的形式与风格及园林空间的造景手法难点:园林的文化特征与美的艺术统一项目三园林构图艺术 4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园林景观的造型极其特点,在我国现代各种园林景观要素的发展基础上,带着艺术性的眼睛去欣赏园林,掌握园林的构成要素和造型要素以及构图艺术法则。

二、教学内容1、园林构成要素2、园林造型要素3、园林构图艺术法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园林造型要素,园林造型的美学思想难点:园林构图的美学原则项目四园林色彩艺术和园林意境 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掌握园林中色彩的艺术处理。

色彩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掌握意境的创造手法、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1、园林中的色彩2、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3、园林色彩构图4、园林意境的表达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园林色彩的艺术处理及意境的表达技巧。

项目五园林山水地形处理 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够识别地形、置石、水体、水岸的类型,能准确说出园林地形的改造类型、假山布局、置石形式、水体类型及水岸的处理。

二、教学内容1、园林地形艺术处理2、园林水景艺术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园林堆山叠石艺术和理水艺术。

难点:怎样做到相地合宜,意在笔先。

项目六园林种植艺术 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进行园林植物的配置,能够说出植物配置的基本技艺、不同环境选择植物的原则二、教学内容1、园林种植艺术概述2、园林种植植物类型3、植物造景艺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难点:主要乡土植物的合理搭配和植物与地方文化的融合。

项目七园林建筑艺术 8 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进行园林建筑的鉴赏,认识亭台楼阁等建筑的布局特征和艺术处理手法。

二、教学内容1、中西方园林建筑的发展历史与状现;2、建筑小品及景观建筑的布局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西方建筑布局的特征难点:园林建筑的布局特点和艺术处理及其面向未来的发展项目八园林小品艺术 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进行园林小品的鉴赏,园林小品的配置原则。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园林小品分类第二节园林小品艺术处理手法第三节园林小品与文化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园林小品与环境的关系,园林小品的造型特征难点:园林小品的社会性和文化特征项目九园路广场艺术 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够陈述园路的布局艺术、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二、教学内容1、园路的分类和艺术处理2、广场的分类和艺术处理3、园路和广场的布局技巧和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园路和广场的性质和作用及其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难点:园路和广场的艺术布局特点项目十风景园林艺术鉴赏 8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够陈述园路的布局艺术、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二、教学内容1、审美心理与审美情趣2、鉴赏过程3、鉴赏方式4、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园林的构思立意和园林主题与名称难点:风景园林艺术的审美功能、使用功能和教育功能五、教学方式1、实例教学:将案例,运用到课程教学之中,深入分析,加深学生对室内设计中各风格流派的了解2、采用现场作业法、项目教学法、案例讨论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方式1、考核形式平时出勤成绩+作业成绩+期末考试七、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参考教材:《园林艺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屈永健《园林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唐雪山等《中国园林艺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安怀起《园林工程》中国林业出版社梦兆祯《中国理水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刘钧珍八、编写说明随着景观艺术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对其理论的研究越发重要。

园林艺术是环境艺术学科的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园林美学发展的历史沿革,对各个时期的景观建筑风格、设计特点以及设计手法进行了解和分析,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

二○一四年七月八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