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文学院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级、2011级、2012级用)

合集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学制、代码专业所在系:中文系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代码:050101 标准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创新型师资和后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的教育管理人才;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文秘公关、编辑出版、行政管理、新闻传播等专门人才;同时,向高等院校输送硕士研究生生源.三、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教育及教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备基础教育师资以及相关职业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1。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一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师德修养;2。

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语言文字观和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并具有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拓宽专业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在将新知识引入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富有创新精神;4.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熟悉教育法规,具有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能力和较高的汉字书写水平,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从事语文教学和教研工作及班主任工作;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普查、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开辟新的领域;6.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7。

文学院培养方案

文学院培养方案

文学院培养方案导言:近年来,文学院的培养方案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机会等方面,探讨文学院培养方案的优势和发展方向。

一、课程设置文学院培养方案的核心是课程设置。

在培养学生广泛的人文素养的同时,培养方案应注重多元化的课程设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除了基础课程如文学、哲学和历史等,注入跨学科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将人工智能与文学、数据分析与文化研究等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能力。

此外,开设实用性课程如文学翻译和写作工作坊,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技能。

二、专业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职业规划,文学院培养方案应引入专业导师制度。

每位学生都应有一个指导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学术导向和课程选择。

导师制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国际交流计划文学院培养方案的一大亮点应是国际交流计划。

通过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学生可以参加交换项目,拓宽视野,增加国际视野。

此外,学院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促进学院教学水平的提升。

国际交流计划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实践机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学院培养方案应给予学生丰富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相关机构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例如与出版社、文化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此外,学院也可以组织文学研讨会和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五、教学方法除了课程设置外,教学方法对于培养方案同样重要。

在传统的讲授方式之外,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项目研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境等,提供学习资源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创新选课制度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术热情,文学院培养方案可以引入创新选课制度。

该制度可以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专业发展目标自由选择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以拓宽知识领域。

中文系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版

中文系各专业培养方案2010版
大学体育Ⅲ(实行俱乐部制)
1
36
36
3
06000041
大学体育Ⅳ(实行俱乐部制)
1
36
36
4
61000011
大学生就业指导
1
18
8
10
6
61000021
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
1
2周
考查
1
01000021
普通话
1
1
16
16
1
小计
44
804
598
206
专业必修课
01010012
心理学
2
2
36
36
3
01010022
考核
方式
开课
学期
讲授
实验实践
课内
课外
必修课
专业必修课
01010144
中国古代文学(二)
4
4
72
72
4
01010154
中国古代文学(三)
4
4
72
72
5
01010164
中国古代文学(四)
4
4
72
72
6
01010172
修辞学
2
2
36
36
2
01010183
外国文学(一)
3
3
54
54
3
01010193
外国文学(二)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参考书: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1-4册),人民文学出版社;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1-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上、中、下三册),复旦大学出版社;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1-4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101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深厚的汉语言文学修养和实际运用能力,能够在初中等学校或相关教育部门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语文教学、科研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职业素质;初步具备从事本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思想道德素质;2、具有坚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具备处理古今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3、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4、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5、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基本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6、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美学、写作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74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应修满50学分,选修课应修满12学分;专业基础课应修满52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应修满30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30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一)通识类课程(应修62学分,其中必修50学分,选修1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应修52学分)(三)专业方向课(应修30学分,专业限选18分,专业任选最低12分。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法语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法语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50204
专业名称:法语 French
二、专业培养目标
掌握法语、法国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熟练的法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及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胜任外事、外经外贸、独资、合资企业、教育、文化、科研或旅游等部门的工作。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强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淡化语言知识传授,拓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领域的知识面,加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毕业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较为系统的文学知识,较高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能够胜任相关的各种专业工作。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

学分要求:法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修满145学分。

五、学位授予
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初级法语、中级法语、高级法语、法语视听说、法国文学、法国文学选读、法语写作、法国报刊阅读、法国概况、口语技能与实践、法汉互译。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
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情况和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同时也为了检验我们的教学效果,在实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今后的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要求实习的学生必须写实习申请、实习计划和实习报告;实习的形式主要为教学实习、翻译实习、导游实习等与法语相关
联的实习形式。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说明
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法语专业教学计划表
法语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艺术系.10

武汉大学培养方案 艺术系.10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国际,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精湛演艺、既有扎实表演功底又具有良好学术素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表演人才。可服务于文化艺术机构、表演团体、电影电视制作单位、政府宣传部门以及具有相关专业的教育机构。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表演与编导能力。
课程
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总学时
学时类型
各学期学时学分分配
开课
学院
讲课
实验
实践
上机
1
2
3
4
5
6
7
8


教育



0300181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3
54
54
3
政管
030018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54
54
3
政管
06001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6
36
2
政管
01000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2.《计算机基础与应用》上机72学时统一安排在课外;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
课程名称
学分
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双学位教学计划
西方电影
4
4
东方电影
4
4
影视视听语言
3
3
影片分析
2
2
戏剧理论
2
2
中国戏曲史
3
3
中国话剧史
2
2
外国戏剧史

0501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0501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中国语言文学(代码: 0501 )二级学科名称: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代码:050102)二级学科名称:汉语言文字学(代码:050103)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典文献学(代码:050104)二级学科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代码:050105)二级学科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050106)二级学科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代码:050108)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建设时间长,学科基础较好。

中文本科教育自1958年开始,至今已有54年,本学科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98年,现有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和戏剧影视学,内含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理论与艺术、影视理论与编导)、两个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点: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语文)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一个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和一个广州市人文历史重点研究基地。

本学科研究方向稳定,特色鲜明,成果丰硕。

一级学科硕士点总方向带头人刘晓明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家,其他方向带头人均为省内有影响的学者专家。

“十一五”期间,本学科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以及广州市政府奖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史》、《文学遗产》、《语言文字应用》等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600多篇,出版专著50多部,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项目50余项。

三、培养目标中国语言文学是以探讨中国语言文学历史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文学文法艺术类专业代码050101)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文学文法艺术类专业代码050101)

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文法艺术类专业代码 050101)专业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管理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学制4年。

2011年开始招生,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50人左右,现有在校生200余人。

本专业秉承“传统文化育人,大庆精神铸魂”的教育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3+1”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目标驱动和创新发展,已经为社会人才市场培养合格毕业生200余人,用人单位反响良好。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其余教师均有硕士学位。

本专业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1 门,国家一级出版社教材1 部,全校通识教育课程若干门。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行政机关及文化教育、传媒机构、社会团体、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为行政机关及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关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1.素质要求1.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审美品位;1.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从事实际工作的素质;1.3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质;1.4具有适应社会发展主动获取和更新专业知识的素质。

2.知识要求2.1牢固掌握汉语言文字知识、中国文学史知识;2.2掌握文学、语言学的基础理论。

2.3熟悉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数据库应用、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

2.4了解哲学、历史学、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能力要求3.1具有文献典籍的阅读能力;3.2具有辨析与探究语言材料及语言现象的能力3.3具有鉴赏与评价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的能力。

3.4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与口语表达能力。

3.5具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干学科:中国文学汉语言核心课程:1.语言学概论2.古代汉语3.现代汉语4.文学理论5.中国古代文学6.中国现代文学7.中国当代文学8.外国文学9. 写作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课程——能力矩阵: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对应关系1.素质要求2.知识要求3.能力要求1.1 1.2 1.3 1.42.1 2.2 2.3 2.43.1 3.2 3.3 3.4 3.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本原理√思想和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四进四讲”专题√√军事理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创业基础√√大学英语√体育选项√VFP 程序设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史√写作√文学理论√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家评传√√文艺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文化创意学√√秘书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申论√√社会调查方法√√文书与档案管理√√广播电视学概论√√广告学√√公共关系学√√报纸编辑学√√西方文论√港台文学√影视文学√唐诗宋词研究√先秦两汉典籍导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分分配课程类型必修课选修课实践环节最低毕业学分学分要求94 29 25 148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修读学期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17031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8 48 0 3 √ 17041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32 0 2 √17011002 基本原理 48 48 0 3 √ 17021003思想和体系概论72 72 0 4√ 17051006 形势与政策 14 4 0 0.25 √ 17051007 形势与政策 2 4 4 0 0.25 √ 17051008 形势与政策 3 4 4 0 0.25 √17051009 形势与政策 44 4 0 0.25 √17051010 形势与政策 5 4 4 0 0.25 √ 17051011 形势与政策 6 4 4 0 0.25 √17051012 形势与政策 7 4 4 0 0.25 √17051013 形势与政策 8 4 4 0 0.25 √思政课17071002“四进四讲”专题16 16 0 1√ 34011002 军事理论3636 0 2 √ 32011004 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12 12 0 0.5 √ 33011006 大学生心理健康 28 24 4 1 √ 32011003 大学生就业指导 1212 0 0.5√综合基础 12091027 创业基础3232 0 2 √ 外语 11021061 大学英语 224 22414√ √ √ √ 计算机 07041024 VFP 程序设计(C 、VB 、VFP ) 70 4030 4√13011001 体育基础 1 32 32 0 1 √13011002 体育基础 232 32 0 1 √13011003 体育选项 1 3232 0 1 √通识教育体育 13011004 体育选项 232321√1208107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64644√学科基础专业基 础12081075 中国文化史64640 4√12081025 语言学概论 32 32 0 2√学科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 12081066 文学理论64644√12081036 古代汉语(上)64 64 0 4 √专业12081037 古代汉语(下)64 64 0 4 √课12081035 现代汉语64 64 0 4 √12081028 中国古代文学(一)64 64 0 4 √12081029 中国古代文学(二)64 64 0 4 √12081030 中国古代文学(三)64 64 0 4 √12081032 中国现代文学64 64 0 4 √12081033 中国当代文学32 32 0 2 √12081034 外国文学64 64 0 4 √12081038 写作64 64 0 4 √学时小计1407 1377 30学分小计94 15 19 21 14 15.5 9 0.25 0.25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建议修读学期 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1-2 3-4 5-6 7-8 9-10 11-12 13-14 15-16 学科基础 4 12081081 国学基础 32 32 0 2√12081026 文艺心理学 32 32 0 2 √ 学科专业基础 专业基础4 12081057 中国文学家评传 32 32 0 2 √12081046 教育学 32 32 0 2 √12081073 教育心理学32 32 0 2 √ 12081059 文化创意学 32 32 0 2√12081040 秘书学32 32 0 2 √12081042 新闻采访与写作32 32 0 2 √12061025 申论 32 32 0 2√12081065 社会调查方法 32 32 0 2 √模块一1512072018 SPSS 软件应用24 0 24 1 √12081046 教育学 32 32 0 2 √ 12081073 教育心理学32 32 0 2√12081079 文书与档案管理 48 32 16 3 √12081061 广播电视学概论 32 32 0 2 √ 12081077 广告学 32 24 8 2√12061010 公共关系学32 32 0 2 √模块二15 12081052 报纸编辑学 32 32 0 2 √12081046 教育学 32 32 0 2 √ 12081073 教育心理学32 32 0 2 √ 12081051 西方文论 32 32 0 2 √12081172 港台文学 32 32 0 2 √12081080 影视文学48 32 16 3 √12081055 唐诗宋词研究3232 0 2 √专业教育模块三15 12081056 先秦两汉典籍导读 32322√合计23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识教育选修课程指导计划课程类别 最低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 备注30xo1218 教你成为歌唱达人 28 28 0 2 30xo1171笔墨时空——解读中国书法文化基因 28 28 0 2 30xo1391 漫画艺术欣赏与创作23 23 0 2人文类130xo2123 商业广告摄影18 18 0 1公共艺术类课程(至少选修 1 学分)为各专业必选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文学院简介文学院中文学科发端于1893年建校之初的自强学堂。

起初开设“华文”课,后改称“汉文”。

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时期,于1917年设立国文史地部。

1922年正式成立国文系,中文学科从此有了独立的行政建制。

1927年改称中国文学系。

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成立时设置文学院,闻一多先生出任首任院长。

1953年,兄弟学校中文系并入武汉大学组建了新的中国语言文学系。

1997年改建文学院。

1999年与其他学院合并为人文科学学院。

2003年7月恢复文学院建制至今。

文学院暨中文学科创建以来,名流云集,代有传人。

在1928 年以前的初创时期,著名学者王葆心、黄福、黄侃、廖立勋、郁达夫、杨振声等等,筚路蓝缕,开启先路,奠定了文学院的坚实基础。

其中,黄侃先生与章太炎先生所创立的“章黄学派”饮誉海内外,对文学院的学风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928年之后的数十年是文学院的发展壮大时期。

杨树达、闻一多、刘博平、刘永济、刘异、游国恩、苏雪林、叶圣陶、沈从文、朱东润、高亨、冯沅君、袁昌英、陈西滢、徐天闵、朱光潜、陈登恪、席鲁思、黄焯、程千帆、刘绶松、胡国瑞、李健章、周大璞、李格非等先辈,鞠躬尽瘁,不断开拓,使文学院的中文学科迅速发展壮大、走向辉煌,跃居全国同类学科前列。

尤其是五十年代,以“五老八中”为代表的学术中坚声名远播。

改革开放以来,是文学院奋发图强、蓬勃向上的时期。

这一时期,刘禹昌、吴林伯、王启兴、陆耀东、王文生、吴志达、何国瑞、蔡守湘、易竹贤、罗立乾、陈美兰、李希贤、夏渌、郑远汉、宗福邦、杨合鸣、龙泉明等学者,励精图治,奋起直追,为文学院再铸辉煌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的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汉语言文化系、大学语文部、古籍整理研究所、《长江学术》杂志社、《写作》杂志社等常设机构,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建立了“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建有海外孔子学院。

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

教师中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30人,副教授26人。

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古代文学分别被评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

人才培养方面,在国家规定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8个学位点中,除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之外全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并且另外新增了1个博士点和3个硕士点,目前博士点达8个,硕士点达11个,专业学位点1个;本科专业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和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学班(与哲学学院、历史学院合办),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首批品牌专业。

现有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近千人。

今日之文学院衔华佩实,生机盎然。

在2004年教育部组织的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十强。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1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思想品德优良、理论功底坚实、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并富于创新精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高级人才,使他们毕业后能够胜任文化宣传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及其他事业企业单位的宣传、管理、教学、研究、编辑、文秘、创作等有关工作,也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专业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

专业口径宽,应用性强,适应面广,培养层次全,兼具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

培养要求:通过本专业的系统教育和基本训练,学生应具备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初步研究能力,能阅读一般古典文献,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应修学分: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课四类,每类课程又分为必修和选修。

学科平台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

专业主干(核心)课程:语言学概论、汉语史、现代语言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当前文学、比较文学等。

七、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既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利用中心资源自主学习,又在课外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实践训练。

要求学生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完成2—4个实践教学项目。

2.专业论文写作。

要求学生在二、三年级期间,结合专业学习,撰写汉语言文学方面的论文,于第二学年末和第三学年末各交一篇接受考核。

3.创新实践。

要求学生平时课外自己进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第七学期接受学院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发表的论文、文学作品或其他有一定分量的文章;院级以上科研立项的研究成果;得到有关单位或组织认可的调研报告等成果(实习报告除外);其他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或获得的校级及以上的表彰与奖励(学校颁发的普通奖学金除外)。

以上诸项,其中一项达到要求即可。

4.实习。

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或第八学期进行。

不少于4周。

5.生产劳动2周,统一安排。

八、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成绩合格、英语等达到学校要求,准予毕业。

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计划表四、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辅修与双学位培养方案五、面向全校的通识教育课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开设的选修课,都可接受全校学生选修。

人文科学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10100专业名称:人文科学试验班(国家基础人才人文科学基地班)The Experimental Class of Humanities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科背景宽阔,理论基础厚实,人文素养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能在科研单位、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化宣传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与人文科学有关的研究、教学、管理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优秀学生届时能直接攻读硕士学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人文科学试验班是由原国家教委特批的旨在培养人文科学基础人才的试验班。

该班贯通文学史学哲学,融会古今中外,沟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实施多学科跨层次的综合教育,以培养优秀的研究型、管理型人才为己任。

学生修满规定的本科阶段的学分后,经考核推荐,半数以上可免试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成绩特别优异者,可按有关规定提前毕业。

人文试验班学生的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一二年级实施基础培养,学生全面学习以文史哲三个学科为主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基础性课程及通识课程;三年级开始分方向培养,学生在文学、史学、哲学三个学科中自主确定一个主攻学科方向,兼修其他学科的部分课程,接受相对专门的专业教育;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免试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以文、史、哲三个学科为主的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涉猎广泛,基础扎实,人文素养好,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同时具有较高的某一学科专业水平和较强的表达能力与科研能力,能阅读一般的中国古典文献,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能用外语进行交流。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 150学分五、学位授予根据学生分流阶段的学科选择,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或哲学学士学位,或史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写作。

其他主干课程:人文科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史学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哲学、西方哲学、普通逻辑学等。

七、双语教学外国文学史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八、主要实验和实践性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既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利用中心资源自主学习,又在课外加强专业实践训练,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1.实践训练。

要求学生在文学院实践教学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完成2—4个实践教学项目。

2.社会调查。

要求学生对社会重大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调研,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

在第1—2学年的假期中进行,采取统一组织和学生自主安排相结合的方式。

3.创新实践。

要求学生平时课外自己进行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第七学期接受学院考核。

考核的主要依据是:发表的论文、文学作品或其他有一定分量的文章;院级以上科研立项的研究成果;得到有关单位或组织认可的调研报告等成果(实习报告除外);其他具有创新性的成果或获得的校级及以上的表彰与奖励(学校颁发的普通奖学金除外)。

以上诸项,其中一项达到要求即可。

4.实习。

统一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或第八学期进行。

不少于4周。

5.生产劳动2周,统一安排。

九、毕业生条件及其它必要的说明学生思想品德良好、修满规定学分、毕业论文通过答辩且成绩合格、英语达到学校要求,准予毕业。

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人文科学试验班教学计划表对外汉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50103专业名称:对外汉语(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品德优良,汉语基础扎实,外语水平高,对语言学理论、中国文学、中外文化有较全面了解,并懂得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对外汉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对外汉语人才。

毕业后,可在国内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或在党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等事业单位和中外企业从事汉语言文字应用工作或中外文化交流工作,也能顺利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三、专业特色对外汉语专业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武汉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历史辉煌,积淀厚重,学风优良,实力雄厚,享誉全国。

对外汉语专业,专业口径宽,应用性强,适应面广,国际化特征鲜明,兼具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特点。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四年。

应修学分:140学分。

五、学位授予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对外汉语专业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教学四个类型,各类课程又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

主干课程: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音学,现代汉语词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现代汉语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英语交际训练,英语翻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世界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