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顿的紧张理论

合集下载

默顿的紧张理论

默顿的紧张理论

默顿的紧张理论(结构紧张理论)紧张理论是指,如果用合法手段实现这些目的努力受到阻碍,人们就可能会尝试用各种非法手段实现这些目标。

下层社会阶级的成员,由于缺乏在广泛的社会中获得经济奖赏的能力,因而会把自己的努力方向转向犯罪活动,把犯罪活动作为获得这些回报的一种手段。

默顿紧张理论也就是"结构紧张"(structural strain),也可以称作"社会结构紧张",是指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协调,而使得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一种对立的、矛盾的或冲突的状态下,或者说,社会关系处于一种很强的张力之中。

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社会矛盾比较容易激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比较容易发生。

在这里,涉及到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即社会结构究竟是一种超于个人之上的实体,或仅仅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名称?在韦伯等社会学家看来,所谓社会结构不过是个名称,并不是一种社会事实,它是没有经验根据的、是推测性的抽象(约翰逊,1988:267)。

韦伯认为社会现实是以个人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不过是一种可能性,它并不能独立地存在于人们的行为之外。

与此相反,另一派社会学家则认为,社会结构是对于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发挥巨大作用的实体。

比如,涂尔干将社会结构视为一种客观的实在,认为它超越于个人之上,并影响和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

涂尔干有一句名言:"社会先于个人"(society is prior to individual)(转引自叶启政,1992:18)。

在这一点上,他与马克思的观点是一致的,马克思也认为,社会结构是一种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本文的立场是属于后一派的。

本文认为",结构紧张"或"社会结构紧张"是一种超于个人之上的社会实在,它的产生是因为社会阶级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协调,它一旦产生以后,则制约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所以,结构紧张是造成众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基础原因。

犯罪学主观题全面复习文档

犯罪学主观题全面复习文档

一.名词解释1.(1)犯罪刑法学中的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违反刑事法律的、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

犯罪学中的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应受制裁的行为。

(2)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及预防犯罪策略的学科。

分为广义的犯罪学和狭义的犯罪学。

广义的犯罪学“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犯罪的对策的一门学科。

狭义的犯罪学:把犯罪和犯罪现象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从而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3)贝卡利亚贝卡利亚( 1738--1794) 意大利刑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主要犯罪学思想:◆关于犯罪原因关于犯罪分类●关于刑罚: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关于犯罪预防制定简单、明确的法律并公之于众◆完善刑事司法奖励美德◆改善教育(4)《论犯罪与刑罚》2.(1)龙勃罗梭龙勃罗梭( 1835一1909)是19世纪中后期意大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及犯罪学家,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

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的观点,1876 年出版专著《犯罪人论》,成为犯罪人类学派或犯罪生物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犯罪学鼻祖。

龙勃罗梭与《犯罪人论》(2)加罗法洛【详见笔记】(3)菲利*菲利( 1856- -1929 )意大利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政治活动家。

*出版《犯罪社会学》--书。

*提出了犯罪原因三元互动论(即人类学、地理、社会三类原因)*提出了“犯罪饱和律”和多元犯罪预防观。

菲利的犯罪学思想1、犯罪人的分类: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常习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激情犯罪人2、犯罪三因素论:人类学、自然环境、生活因素。

(4)犯罪现象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之总称。

(5)犯罪黑数犯罪黑数就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社会上实际发生的犯罪数量与相同时空范围内官方犯罪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值。

(是指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犯罪数量)(6)漏斗效应犯罪数量统计中,存在着警察、检察院、法院三个职能部门不同的统计数量,各统计之间存在着递减的“漏斗效应”。

第8讲 默顿的中层理论

第8讲 默顿的中层理论

• 3)功能的不可替代性观点 • 结构功能主义另一个重大错误就是混淆 了功能性前提同某些虽然重要但并非必要 的社会制度的区别。功能性前提和社会制 度在逻辑上不是两个并列的相等的概念, 而是母概念和子概念的关系。功能性前提 指的是所有能够完成某些基本功能的社会 制度、形式或活动,缺少了它们,社会便 无法维持下去。
2. 对功能分析的新贡献
• 贡献主要有两点: • 其一是强调了负功能的存在;其二是区别了明显功能 • 和潜在功能。 • 1)负功能 • 帕森斯认为一切现有的制度都是天然地对社会具有 功能的。默顿则不同意这一点,他强调负功能的存在。 功能是社会项目(如角色或地位)对整个社会的生存、 持续、整合和稳定作出贡献的客观结果,而负功能则是 使社会或其某一部分解体或动摇,或者使社会生存和持 续下去的可能性减少的结果。
默顿分析遵纪守法型是遵守规范者别出心裁和程式主义者则是典型的失范者逃避现实是对社会文化目标及制度化手段的摒弃革命造反则既否定文化目标及制度化手段又是用其他的目标和手段来代替正统的目标和手段结构功能主义 社会学家。他在帕森斯理论的基础上创立 了自成体系的社会学中层理论,成为结构 功能主义社会学的第2代大师。 • 其代表作是《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 (1949年),其他主要著作有:《当代社会问 题》(1961年)、《社会理论与功能分析》 (1969年)《科学社会学》(1973年)等。
1. 功能主义分析理论中的三个错误观点
• 1)功能的统一性的观点 • 所有的功能主义者,尤其是功能主义人类学家 一致认为,一切标准化的信仰(文化项目)或标 准化的实践(角色、制度、社会活动)对整个社 会系统或文化系统都具有功能。即,社会系统的 任何局部都对整个社会具有功能。 • 但默顿认为,这个公认的功能主义的基本假设 是错误的,或者至少是部分错误的。有许多社会 制度、价值并不具有全社会的功能,而仅仅对社 会的某个部分具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所谓 的社会功能也许仅仅是对社会的一项具体制度、 一个群体、一个家庭或一所学校具有功能。

默顿的社会学理论

默顿的社会学理论

1‎、中层功能分析理‎论提‎出的背景我‎们都知道‎,从20‎世纪50年代‎起,‎默顿就开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学方‎法论著作,阐述社‎会学‎理论与经验研‎究,倡导‎建立社会‎学中层理论(‎t h ‎e functi ‎o nal theor ‎i es of m ‎i d ‎d le ra ‎n ge )‎以克服当‎时社会学界存‎在的‎缺陷。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理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

‎第一,毫无疑‎问,包括‎默顿在内‎的所有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都针对了‎芝加哥学派。

众所周知‎,20世纪30年‎代以‎前,注重经验‎研究、强‎调社会调‎查、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芝加哥学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处‎于正统地位。

这种‎过分‎重视经验与现‎实而忽视‎理论研究‎的倾向使得社‎会学‎出现了碎片化倾向‎,引起了许多社会学家‎的不满。

默顿以及‎他的‎老师帕森斯就‎是其中的‎代表。

‎第二,针对了‎帕森‎斯的抽象功能主义‎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后,在反对芝‎加哥‎学派基础上诞‎生的功能‎主义理论‎改变了美国社‎会学‎轻视理论的传统,‎在美国逐渐成为主流。

‎但是,帕森斯功‎能理‎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就是‎过于抽象、过‎于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甚至拒斥经验研究。

这‎种情况也引起了部‎分学‎者包括他的最‎得意的学‎生——默‎顿的极大不满‎。

‎吉登斯也认为,“‎在二战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世界‎的社‎会学都为美国‎社会学所‎主宰,社‎会学理论中深‎深地‎埋下了帕森斯的印‎记,现在回过头来看,‎帕森斯的思想享有‎的声‎望未免太高,‎因为他那‎种抽象、‎含混的风格引‎起许‎多人的麻烦。

”(‎[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 ).‎北京‎:三联书店,‎1998‎.39.‎)第三,针‎对了‎美国动荡的社会现‎实。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动‎荡不‎堪,冲突不断‎,在社会‎危机面前‎帕森斯的宏大‎理论‎显得力不从心,帕‎森斯学说遭到了各方面‎的大量批判。

默顿的紧张理论研究-默顿紧张理论

默顿的紧张理论研究-默顿紧张理论

默顿的紧张理论研究:默顿紧张理论罗伯特.K.默顿是20世纪最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之一,担任过美国多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并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他接受了迪尔凯姆的理论并将其用于分析美国社会,于1938年在他的著名论文《社会结构与失范》中论述了他的失范理论。

他的失范理论在西方犯罪学中被视为最著名的紧张理论,有的学者把他的理论视为最早的紧张理论。

要搞清楚默顿的失范理论。

首先应了解他的理论基础。

默顿曾师从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森斯。

帕森斯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曾在美国社会学界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默顿受帕森斯的影响颇深,在帕森斯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经验功能主义。

被誉为最精致圆熟的功能主义。

以帕森斯、默顿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深受迪尔凯姆学说的影响。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社会是具有一切生存功能的生命系统。

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相对稳定的社会关系模式的组合。

在社会系统中,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按照一定社会规范进行的。

这就是说,在社会这个有机体系中。

每个成员都扮演者一定的社会角色。

这些角色的行动要受到社会规范的调节和制约,而这种规范体系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

因此。

一旦人们把这种社会规范内化了,就会变为人格系统。

影响着人们的需求结构,使行动者服从社会规范并产生最低限度的社会责任感。

但是,如果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社会规范失滴,就会引发各种越轨行为。

从而产生犯罪现象。

默顿对迪尔凯姆的失范观点有所修正。

迪尔凯姆认为,失范是社会控制个人本能欲望的能力的崩溃,并且认为文化有限制个人欲望的功能。

而在默顿看来,个人的很多欲望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文化引起的,他认为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有两个共同特征:(一)确立目标任何社会的文化都确立一些它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鼓励每个社会成员为追求这样的目标而奋斗。

在美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目标时获取财富。

人们通常把积累起来的财富看成是个人的价值观和长处,并且给那些大量财富的人以很高的声望和社会地位。

缺乏财富的人,即便有其他文化中推崇的个性,比如年龄和精神修为。

默顿

默顿

默顿从社会结构中寻找犯罪原因,提出了"紧张理论",该理论认为文化目标与实现该目标的制度规范的失衡导致越轨与犯罪行为。

紧张理论,又称文化失范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犯罪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是实用主义犯罪学三大理论之一。

它是指如果用合法手段实现这些目的努力受到阻碍,人们就可能会尝试用各种非法手段实现这些目标。

下层社会阶级的成员,由于缺乏在广泛的社会中获得经济奖赏的能力,因而会把自己的努力方向转向犯罪活动,把犯罪活动作为获得这些回报的一种手段。

其认为任何社会得文化都有俩个共同特征,即确立一些它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并以规范,制度等形式规定了达到目标的手段。

尽管社会认可的目标在整个社会中是一致的,但是,达到这种目标的合法手段却因阶级和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别,因此,当下层阶级的人们无法用合法得手段实现社会承认得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在那些缺乏合法机会的人中造成一种失范状态,使他们有可能用犯罪或少年犯罪的手段去实现目标。

犯罪和少年犯罪就是用非法手段去实现合法目标的结果。

像小孩子有时无法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会去偷或者偷家里得钱去买。

还有像我们国家的贪污贿赂犯罪 , 国家公职人员因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合法工资收入)达到社会大众文化所界定的成功目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产生紧张情绪,而贪污贿赂犯罪正是这种无以化解的紧张的产物。

还有一些农民工得犯罪,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并在城中村居住,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相对剥脱感使他们不能对城市产生归属感,而在其致富目标难以通过正常的合法途径实现时就会促使其选择创新的行为方式满足其愿望。

.默顿得紧张理论也就是结构紧张理论 ,"结构紧张",也可以称作"社会结构紧张",是指由于社会结构的不协调,而使得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处在一种对立的、矛盾的或冲突的状态下,或者说,社会关系处于一种很强的张力之中。

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社会矛盾比较容易激化,社会问题和社会危机比较容易发生。

转型期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_省略__默顿的紧张理论在特权阶层的运用_王光石

转型期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_省略__默顿的紧张理论在特权阶层的运用_王光石

2005年第6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No.6,2005(总第94期) J OURNAL OF MUDANJ IAN G COLL EGE OF EDUCA TION Total No 194[收稿日期]2005-06-10[作者简介]王光石(1976-),男,湖南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刑法学研究生。

转型期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探析———默顿的紧张理论在特权阶层的运用王 光 石(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070) [摘要] 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数量逐年飙升已成为社会健康发展的一大毒瘤,其严重危及社会的稳定与业已建立的各项协调运行机制,毒害了那些廉洁为公的公职人员之心。

本文运用默顿的紧张理论来分析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成因———国家公职人员因不能通过合法途径(合法工资收入)达到社会大众文化所界定的成功目标(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而产生紧张情绪,而贪污贿赂犯罪正是这种无以化解的紧张的产物。

[关键词] 贪污贿赂;紧张理论;心理原因[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05)06-0066-02 一、默顿的紧张理论紧张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于1938年在取舍芝加哥学派社会解组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它的主要内涵是:从更大的社会结构上解释犯罪,强调社会结构对犯罪率的影响,认为犯罪是由于行为人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社会所界定的成功目标而产生的沮丧和气愤情绪即紧张的产物。

其基本思路是:社会结构的解体导致了紧张,而紧张则促成了犯罪。

[1]默顿同时认为:并不是所有不能通过合法手段取得成功的人都会借助于犯罪等非法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最终犯罪与否还得取决于个人对社会目标和合法手段的态度,人们如果对社会紧张状态采取放弃目标的适应方式,则不会犯罪;如果采取变革的适应方式即用非法手段争取目标的实现,则会实施偷盗、抢劫之类的犯罪行为。

[2]另外,作为紧张理论典型学说的社会反常理论则认为一个社会非常强调由大多文化所界定的成功的目标,而这个社会所提供的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却被不平等地在它的成员中分配,这样目标与方法之间的断裂就是反常状态。

犯罪学主要流派介绍

犯罪学主要流派介绍

犯罪学理论发展及其流派一、理论概述犯罪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和范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犯罪现象研究的逐步深入而有所变化。

从语源上说,首先使用犯罪学一词的是意大利的R·加罗法洛(1851~1934)。

他在1885年问世的一本著作就叫做《犯罪学》。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犯罪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中叶,它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社会历史条件的。

在长期的研究中,有的学者侧重研究犯罪者生理的或心理的特征,试图探明什么样的人会成为犯罪者,这方面的学说有犯罪人类学、犯罪生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统称犯罪生物学;有的侧重研究大量的犯罪现象,分析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条件会导致犯罪发生,这方面的学说就是犯罪社会学。

在这种学说中,犯罪统计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述两类学说都有其侧重点。

其中,从个人和社会环境诸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寻求犯罪原因而又有所侧重的学者也不少。

二、犯罪学理论发展及其流派在十八世纪中叶,犯罪学随着社会哲学家对犯罪和法律概念的兴趣而兴起,各犯罪学学派亦渐次出现。

(一)古典学派在十八中纪中叶的古典学派是建基于功利主义哲学。

Cesare Beccarial、边沁及其它的古典学派思想家指出:(1)人拥有决定自己行动的自由意志。

(2)人是快乐主义者,他寻求快乐避免痛苦,一种「理性盘算」会在行动前计算为此所负出的、和从中得到的,然后才决定行动与否--这种观点明显源于功利主义的哲学;但它同时忽略了行为的非理性及无意识的因素。

(3)而(严重的)惩处会增加一个行为的成本,驱使人远离犯罪。

(4)所以越快速和越确定的惩罚,越能阻止犯罪。

古典学派的思想出现时正逢了刑法学的改革,监狱被设计出来作为惩处方法。

斯时,很多法律上的变革相继出现,法国大革命所导致的、美国的法制的发展等。

(二)实证主义学派认为犯罪是出于一些个人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无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他们运用犯罪社会学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行为。

犯罪学上的实证主义由生理实证主义、心理实证主义和社会实证主义三者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默顿的紧张理论
默顿的思想渊源主要是西方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论和法国社会学家杜尔海姆关社会失范理论的思想。

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是在“机械连带”和“有机连带”二分的社会模式理论之下展开的。

其认为,在机械连带的社会中,几乎没有社会分工,社会的团结是以其成员的一致性为特征;社会中的每个社会群体都与其他社会群体相对隔离,基本上是自己自足的。

而在有机连带的社会中,社会劳动高度分工,不同的社会组织相互依赖;社会团结不再以成员的一致性为基础,而是以社会各个部分的不同功能为基础。

而失范,正是发生在由机械连带的社会向有机连带的社会的转变过程中。

认为法国社会的工业化以及所引起的劳动分工,破坏了以一致性为基础的传统的团结。

但是由于这种工业化过于迅速,社会还不可能及时形成足够的调整其活动的机制。

正是这种状况导致了社会异常现象的产生。

他同时认为,社会不仅有调整其各个部分的经济互动的功能,也有调整个人如何认识自己需要的功能。

失范状态就是社会不能调整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并用恰当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的状态。

可见,“按照失范的观点,犯罪是在缺乏合适的社会规范调整的状态下,个人欲望或需要无限膨胀和用不恰当方式加以满足的产物。


默顿认为任何社会的文化都有两个共同特征,即确立一些它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并以规范、制度等形式规定了达到目标的手段。

尽管社会认可的目标在整个社会中是一致的,但是达到这种目标的合法手段却因阶层和地位的不同而有差别,因此,当下层阶级的人们无法
用合法的手段实现社会承认的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在那些缺乏合法机会的人中造成一种失范状态,使他们有可能用犯罪或少年犯罪的手段去实现目标。

犯罪和少年犯罪就是用非法手段去实现合法目标的结果。

但是与迪尔凯姆不同的是:首先,迪尔凯姆把失范看成是只在急剧的经济变化期间才发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均匀地发生在当时的整个社会中,而默顿则把失范看成是美国生活中的比较持久的特征,它对最下层的阶级有最大的影响;其次,迪尔凯姆认为犯罪行为的驱使力量是人性中所固有的欲望和冲动,失范是调整个人的自然欲望的社会力量的瓦解,而默顿的理论则是一种社会性更充分的理论,认为犯罪行为的驱使力量在于外在文化,而不在于固有的人性。

从而,默顿的失范理论比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具有了更广的解释范围和更强的解释力。

默顿的紧张理论有三个基本点:
1.人之所以会犯罪,主要不是由于生物因素的驱使,而是由于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杜尔海姆曾强调,越轨行为的决定性原因是社会因素,他在分析自杀行为的原因时指出:“非社会方面的因素对于自杀的百分比只能产生间接影响。

”就好像再说男性犯罪多于女性时,这不能归因于男女生理上的差别,而应当看到男女在社会地位、生活范围、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别,这些社会性因素能更直接说明为什么男性比女性更多的实施越轨行为。

2.犯罪是由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不一致所引起的。

默顿所说的文化结构是指社会通行的规范性的价值标准,它规定着各个社会集团和各阶层社会成员的规范的生活目的。

社会结构是由不同角色、身份、地位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关系。

默顿认为,社会成员是通过一定的社会结构去实现文化结构给自己规定的生活目标的。

也就是说,社会结构是实现价值目标的手段。

既然社会为社会成员规定了价值目标,又给成员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那么,这一目标与手段之间就应当是一致的、互相和谐的,也即对社会成员来说目标明确而且有手段达到目标。

这样才能使得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通过合法手段来实现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在默顿看来,如果一个社会的文化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出现了矛盾,就会出现与上面所说的矛盾的现象,即文化结构给人们规定了明确的价值目标,但社会结构却没有给每一个成员提供实现这一目标的合法手段,或者,人们虽然感到有法可依,但不知道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到底是什么。

默顿研究当时的美国社会,认为正是这样的目标与手段之间的不一致,是犯罪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美国通行的价值目标是提倡人们奋斗进取,获得尽可能多的金钱财富,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获取财富。

但另一方面,社会结构又没有给所有的社会成员提供足够的规范手段去实现物质财富上的成功。

美国的社会结构本身就意味着社会财富和经济命脉主要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下层社会成员的身份、地位本身就是实现财富上成功的巨大障碍。

获取财富的目标对于那些在社会会结构中地位优越的人来说才是可能的。

但对于下层社会成员来说,目标与手段是不一致的。

要么是放弃通行的目标,用正统的角色身份来规范自己,安于现状,
要么就舍弃合法手段,用非法手段实现价值目标。

这种矛盾实际上就是,社会鼓励人们去赚钱,但社会又事实上不允许每个人都能有同等的机会去赚更多钱。

这种矛盾对人们来说就是一种压力,它使得人们受到了一种紧张的内心体验。

而承受这些压力的,不是那些能够通过社会结构提供的合法手段去实现财富上成功的人,而是那些目标与手段无法统一的人,就是社会下层成员。

面对这样的矛盾压力心理,下层社会成员其实承受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规范,这事实上剥夺了他们改变自己社会地位的现实可能性,逼迫他们放弃合法的手段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所追求的价值目标。

于是,一些下层成员便放弃了合法的手段追求社会通行的价值目标而采用一些非法手段来实现目标,即采用越轨行为。

3.不同个体对于这种由于目标与手段之间矛盾造成的压力有不同的反应方式,而不同的反应方式又与不同的越轨形式有关。

默顿把个体对社会压力的适应方式分为五种类型:
(1)遵从:遵从的方式,是个体既接受通行的文化目标,又接受规范的手段,目标与手段在这种个体身上是一致的。

因此,对于这种个体并不会有越轨行为。

(2)改革:改革的方式是个体既接受社会通行的价值目标,但又得不到社会提供的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一价值目标,于是,对于非常渴望得到物质上成功的人就会创造新的非规范化以至非法手段来实现价值目标。

对于这一适应方式,出现在许多下层社会的青年身上,一方面生活经济状况不佳、社会地位低下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下层成员
每天更多的承受着贫穷、粗暴和歧视,另一方面,他们又从其他渠道了解着社会文化,看到上层社会的人们的生活,金钱的力量刺激着他们。

社会也再鼓励人们赚钱,他们希望和富人一样有钱,但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结构地位又使得他们不可能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一无所有的下层青年就会更倾向于使用非法手段实现人人都在追求的价值目标。

他们的越轨行为多数是通过暴力行为获取钱财。

(3)形式主义:此种方式是接受或安于社会结构给自己提供的合法手段,但是对社会通行的价值目标却不感兴趣。

他们更注重社会的禁止性规范或已经制度化的规范,不去设法实现社会通行的价值目标。

但是形式主义方式可能引起危害社会的作为。

比如:医院值班大夫以医院有关规定为由拒绝接受危急病人,结果病人死亡。

(4)退却主义:既不接受通行价值目标又不满自己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但是又无力构建新的价值目标和新的手段。

他们希望从现实社会中摆脱出来,同时又不想以任何努力去改变现实,结果往往就是以消极的行为面对社会,比如:吸毒、酗酒或者最终成为精神病人。

这种方式可能会导致突发性的暴力犯罪。

吸毒者为了获取毒品往往去盗窃、抢劫或是走私毒品。

从而给社会带来不安全因素。

(5)叛逆:这种方式意在反对现行文化目标和规范化手段的同时,又提出新的价值目标和手段替代。

这种方式所引起的犯罪往往是一些国事犯罪。

通过默顿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默顿更多的关注于下层社会成员犯罪这一事实。

但是又不同于简单的以贫穷与犯罪之间关系的研究。

以一种社会文化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来分析犯罪。

同时,可以看到,紧张理论所分析的犯罪更多的是下层社会的青少年为了回去财富的犯罪,对于其他阶层或人群的犯罪并没有涉及到。

因为在下层社会成员犯罪的同时也存在上层社会成员的犯罪,他们的价值目标与手段是一致的,但同样的实施了犯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