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界线不清的25种表现(上)
人际关系差的表现

人际关系差的表现人际关系已成为人们做事情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际关系差的表现有哪些?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关系差的表现自负──这种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目中无人。
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则不分场合乱发脾气,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
另外,与别人初识时往往过于亲密,讲一些不该讲的话,反而会使人出于心理防卫与之疏远。
孤僻──这种人孤芳自赏,只是认为别人世俗浅薄。
克服孤僻的关键在于打破自己设置的心理障碍,敞开心扉,用坦荡、真挚的感情去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友谊。
多疑──这种人应抛弃成见,多与朋友开诚布公地交流感情,树立正确的认识能力,才能克服交往中的“无端愁绪”。
腼腆──腼腆有三种情况:一是生性内向、沉静;二是由于过于自爱,过于重视自己的言行;三是在生活中曾遭受某种挫折,而变得消极被动。
对第一种情况,要加强性格锻炼;对第二、第三种情况,要改变观念,树立生活的信心,并培养交际技巧。
自卑──自卑的人并不一定表现为能力差,相反是自己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因此必然容易导致失败。
干涉──这种人在与他人交往中,专门爱询问、打听、传播、干涉他人的私事。
这种人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只是以刺探别人的隐私而沾沾自喜。
角色固执──人的一生需扮演多种角色,不知道适时变通自己,就会形成社会角色固执。
比如,有人在单位是领导,习惯向下属发号施令,可把这个社会角色用在对待妻子上,妻子就不会买他的账;用它来对待朋友,朋友更会认为他盛气凌人,不值得交往。
人际关系差的改变第一、我们在人际关系交往的时候,出现人际关系的危机,那么就说明你的性格方面有一定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根据自己的人际关系弱点进行分析,发现自己的得失,尽快做出改变。
第二、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千万要记住尊重,如果你说话随便,很少考虑自己的朋友们的感受的话,那么你的朋友圈就很难搞好了,所以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朋友,不要应人而异,因为你不知道那天会需要谁。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以及克服方法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以及克服方法一、引言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人际交往中的不良行为则是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不良行为及其影响,以及如何克服这些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二、常见的不良行为1.说话粗鲁在与他人交流时,有些人会用粗口或咒骂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行为会给他人带来负面情绪,并破坏彼此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2.批评别人有些人喜欢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缺点,这种行为容易让被批评者感到羞耻和自卑,并且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好关系。
3.忽视别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有些人会表现出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这种行为容易让他人觉得被忽视和被排斥,在长期交往中容易导致彼此之间产生隔阂。
4.谎言和欺骗有些人在与他人交往时,会说谎或欺骗对方,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彼此之间的信任破裂,并且在长期交往中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情感和信任。
5.自我中心有些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需要,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行为容易让他人感到被忽视和被利用,在长期交往中会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疏远。
三、不良行为的影响1.破坏信任不良行为容易导致彼此之间的信任破裂,因为对方无法确定你是否真诚和可靠。
如果你经常说谎或欺骗别人,那么别人就会对你失去信任。
2.伤害感情不良行为会伤害到别人的感情。
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或使用粗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别人就会觉得受到了攻击,并且可能会产生愤怒和恐惧等负面情绪。
3.影响健康不良行为还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你经常与别人发生争吵或冲突,那么你的身体可能会因为压力而产生疾病。
四、如何克服不良行为1.学会控制情绪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感到愤怒或失望,可以先暂停一下,冷静思考再表达自己的情绪。
2.尊重他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你经常忽视别人或只考虑自己的利益,那么别人就不会喜欢和你交往。
3.诚实守信在与他人交往时,要诚实守信。
你在人际关系中遇到过哪些难啊难的情况?

你在人际关系中遇到过哪些难啊难的情况?在人际关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和无措。
然而,通过了解和学习如何处理这些挑战,我们可以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
以下是针对这些困扰的几个常见情况,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沟通障碍1.言语表达不清: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言辞不清、不自信或者措辞不当的情况,这会导致我们的意图无法准确传达,容易引起误解。
2.情绪控制困难:在沟通过程中,如果我们的情绪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会容易导致争吵和冲突。
因此,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3.理解困难: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的情况,这可能是因为语言的差异、语速过快或者思维方式的不同所致。
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人,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倾听,主动提出问题以确保理解。
二、冲突解决1.意见不合:在人际关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当意见不合时,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措。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学习善于妥协和坦诚地沟通。
2.争夺资源:在一些竞争性场合,我们可能会遇到争夺资源的情况,这时我们需要学会合作、分享和妥协,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结果。
3.处理冲突:当人际关系中出现冲突时,我们需要学会平和地解决问题,通过沟通和妥协来寻找解决方案。
三、建立信任1.虚伪与言行不一: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如果我们的言行不一致,经常说一套做一套,就会让人产生不信任感。
2.保持诚实和透明: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诚实和透明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当我们守信用、言行一致时,别人会更加信任我们。
3.尊重他人隐私: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不应过多干涉他人的隐私,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间和私人生活,这样可以建立起更加健康的人际关系。
四、处理拒绝和失望1.接受拒绝的能力: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难免会面临拒绝的情况,这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和受伤。
然而,学会接受拒绝,保持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去面对挑战。
人际交往中容易犯的各种错误

十五、昏丧方面的礼仪错误
1、参加婚礼穿得比新娘还艳 2、参加婚礼穿得太朴素 3、在婚礼上戏耍新人 4、参加葬礼穿鲜艳衣服 5、参加葬礼佩戴耀眼的首饰 6、参加葬礼上嚎啕大哭 7、在葬礼上注视死者的亲人
十六、出行与旅游方面的礼仪错误
1、在景点刻字留名 2、在公共场所聚众围观 3、在火车上脱鞋
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容易 犯的各种礼仪错误
一、仪容方面的礼仪错误
1、把不修边幅当潇洒 2、以为面无表情就是酷 3、笑容虚假 4、笑容夸张 5、不适时地露出微笑 6、做发型不适应场合 7、发型与年龄不配
8、发型与服饰不配 9、发型与职业不配 10、化妆不符合年龄 11、12、化妆不符合场合 13、化妆不符合职业 14、化妆、补妆不避人
九、日常交往方面的礼仪错误
1、请人帮忙不说“请” 2、吝啬赞美他人 3、慰问别人时表情不配合 4、别人失误时大惊小怪 5、用食挃挃人
11、随意拍别人肩膀 12、将别人的尴尬情形挃给其他人看 13、动作不雅,手势过多 14、男士走在女士的右侧 15、为表矜持,约会时女士晚到
17、探病不问是否适合 18、探病结伴同行 19、探病时详问病情 20、看望病人时长时间逗留 21、约会不明确地点
22、约会不明确时间 23、敬烟前自己先抽一根 24、吸烟时对着别人吞云吐雾 25、过于频繁地打扰熟人 26、观看别人下棋、打牌时不断插嘴
十、拜访与待客方面的礼仪错误
1、贸然上门拜访 2、单独夜访异性朋友 3、 4、约定聚会不耂虑对方是否方便 5、利用星期天、节假日拜访朋友
6、带着送给别人的礼物访友 7、大声叫门 8、拜访不控制时间 9、访友不问候对方家人
4、使用公共游乐设施不照顾别人 5、穿着拖鞋短裤听音乐会 6、观看演唱会时在场内随处走动 7、对台上的演员喝倒彩 8、观看球赛时声嘶力竭
人际关系障碍的症状与解决方法

人际关系障碍的症状与解决方法人际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带来快乐和满足感。
然而,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人际关系障碍,这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和不愉快。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障碍的症状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症状1. 沟通困难: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无法理解对方的意图或意思,或者我们的观点没有被他人理解和接受。
沟通困难常常导致误解和争吵的产生,进而伤害人际关系。
2. 冲突和争吵: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争吵是常见的问题。
当我们与他人意见不合或存在不同的观点时,冲突就可能发生。
这种冲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长期的争吵,破坏人际关系。
3. 社交焦虑:有些人在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和紧张,他们可能害怕被他人评判或拒绝,从而回避社交活动。
这种社交焦虑会导致与他人建立健康和正常的关系变得困难。
4. 孤立感:人际关系障碍还会导致孤立感的产生,使人感到与他人的联系和亲密度减少。
这种孤立感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生活质量。
二、解决方法1. 提高沟通技巧:通过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来改善人际关系。
倾听对方,理解对方的观点,避免中断或强行打断对话。
同时,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意图。
2. 培养共情能力:共情是理解他人感受和情感的能力。
通过学习和练习共情,我们能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感受。
3. 解决冲突的技巧:遇到冲突时,应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如以合作和妥协为基础,寻找双赢解决方案。
避免情绪化的回应,冷静地分析问题,并与对方进行开放和诚实的对话。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人际关系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个人的生活和幸福感,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能够提供个别或夫妇/家庭治疗,帮助人们解决人际关系问题,提升个人的交往技巧。
5.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克服社交焦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人际关系障碍的常见症状与心理干预

人际关系障碍的常见症状与心理干预人际关系是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给人带来情感支持、身心健康以及更多的机会。
然而,有时候人际关系并不总是那么容易处理,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可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困扰。
本文将讨论人际关系障碍的常见症状和心理干预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一、人际关系障碍的常见症状1. 社交焦虑:社交焦虑是一种对社交场合和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过度关注他人评价和担忧的心理状况。
在面对陌生人或大型社交场合时,人们可能会感到紧张、害怕出丑,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心跳加快、手汗等。
2. 冲突与争吵:在人际关系中,冲突和争吵是常见的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意见、价值观不同或者沟通不畅所导致的。
当冲突得不到妥善处理时,可能会产生愤怒、不满、疑虑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度。
3. 社交孤立感:社交孤立感是指个体感觉自己与他人缺乏紧密联系、无法得到支持和理解的一种情绪状态。
这可能是因为人们的社交圈子较小、缺乏交流的机会,或者由于沟通障碍导致的。
4. 人际依赖:人际依赖是指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对他人过分依赖,丧失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一种倾向。
人们可能害怕独处、害怕失去他人的认可,导致对他人的需求过于强烈,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幸福感和人际关系的健康。
二、心理干预方法1. 意识自我观念: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和需要改变的地方。
通过自省和自我观察,确定自身的行为模式、需求和期望,有助于认识自我并寻求改变。
2. 提升自信心:自信心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关键。
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培养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增强自信心。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自我成长类书籍等方式来增强自信心。
3. 学习有效沟通:沟通是人际关系中重要的技能之一。
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人的意见,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学习非暴力沟通、积极倾听和表达感受的技巧,可以改善沟通和解决冲突。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个人无法自行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人际关系问题的症状与治疗方法

人际关系问题的症状与治疗方法人际关系是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的关系网络,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人际关系问题可能会出现。
本文将讨论人际关系问题的症状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治疗方法。
一、症状1. 冷漠和疏远人际关系问题的一种常见症状是冷漠和疏远。
当一个人感到与他人疏离,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或保持联系时,这往往是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
2. 冲突和争吵冲突和争吵是人际关系问题的另一个明显症状。
当人与人之间的观点、价值观或兴趣爱好产生分歧时,很容易导致冲突和争吵,进而破坏人际关系。
3. 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一些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不安和紧张,这可能是人际关系问题的症状之一。
社交焦虑常常使人感到孤独,并限制了他们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
4. 不信任和背叛感不信任和背叛感是人际关系问题的表现之一。
当个人在关系中感到被背叛或失去信任时,他们可能变得对他人持怀疑态度,进而影响整个人际关系网。
二、治疗方法1. 沟通与倾听沟通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关键。
通过积极倾听他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在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和非言语表达,避免冲突和误解的产生。
2. 增强自我意识增强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通过学习自我反省和探索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情绪,有效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3. 接纳和尊重他人差异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着不同的背景、信仰、价值观和兴趣爱好。
接纳和尊重他人的差异可以增加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要学会包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以建立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人际关系问题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幸福,寻求专业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治疗方法,帮助个人理清问题的根源,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实用策略。
总结人际关系问题的症状可能表现为冷漠和疏远、冲突和争吵、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以及不信任和背叛感。
然而,通过沟通与倾听、增强自我意识、接纳和尊重他人差异,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人际关系问题,促进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八种常见的界限感模糊的表现

八种常见的界限感模糊的表现,你(被)“越界”了吗?一个人,越是人际关系界限模糊不清,就越难成为自己。
当一个人成为不了自己,就会不停地允许和纵容别人践踏自己的界限,和无意地跨越和践踏别人的界限。
你是一个界限感模糊的人吗?以下八种人际关系界限不清的表现,看看你有没有越界?有没有被侵犯界限?拯救拯救是人际界限不清最典型的表现: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
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关心和保护。
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孩子,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但是,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
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
相对来讲,父亲较少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这是因为男性的人际界限一般比女性清,人际距离较远。
一个家庭如果以女性居多,人际界限通常都是模糊不清的。
反之,如果以男性居多,人际界限会清楚一些。
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限不清,也是强迫的表现。
在拯救者的眼里,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们会堕落、失败、痛苦、变态。
拯救者把世界分为黑的和白的,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黑的变成白的。
控制控制是中国家庭关系中最常见的问题。
在中国的家庭关系、亲密关系中,常见状态有四种:控制、依赖、讨好、情欲。
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或工具,像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
一件工具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用者就无法完全驾驭它。
因此,控制者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控制有三种:硬控制、软控制和无形的控制。
硬控制:批评、教育、命令、惩罚、指责、羞辱、跟踪、调查、限制人身自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刚出生的婴儿具有人际界线不清和“分裂”(把妈妈分裂为好妈妈和坏妈妈)两个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界线渐渐清晰(分离),分裂的妈妈合而为一,这个过程叫“分离-个体化”。
从理论上讲,三周岁的孩子应该基本完成分离-个体化,而事实上许多成年人都没有完成这个过程。
人际界线不清有以下表现:
一、拯救
人际界线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关心和保护。
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但是,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
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
相对来讲,父亲较少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这是因为男性的人际界线一般比女性清,人际距离较远。
一个家庭,如果以女性居多,人际界线通常都是模糊不清的。
反之,如果以男性居多,人际界线会清楚一些。
需要指出的是,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线不清,同时也是黑白分明的表现。
在拯救者的眼里,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们会堕落、失败、痛苦、变态。
拯救者把世界分为黑的和白的,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黑的变成白的。
二、控制
客体关系理论用投射性认同来概括客体关系。
常见的投射性认同有四种:控制(也称权力)、依赖、讨好(也称迎合)、情欲。
所谓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象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他们目中无“人”,把别人当成物体,不关注别人的内心感受,甚至有意压制别人的内心感受。
一件工具,如果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使用者就无法完全驾驭它。
因此,控制者总是千方百计否定别人的能力,打击对方的自主性,使他丧失自我,乖乖地服从控制。
控制有三种:硬控制、软控制和无形的控制。
批评、教育、命令、惩罚、指责、羞辱、跟踪、调查、限制人身自由都属于硬控制,讨好、利诱、撒娇、胡闹、施苦肉计、要挟都属于软控制,信用、承诺、保护、恩赐、以身作则、威望、自信、勇猛属于无形的控制。
无形的控制与拯救有某些相同之处,说明拯救是有可能转变为控制的。
但是,两者毕竟不同。
拯救的目的是让对方过得好,结果如何另当别论,而控制的目的是“为我所用”。
拯救是利他的,控制是利己的。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喜欢控制别人,把别人当作自己的身体或工具来使用,常用的方法是硬控制。
表演型人格障碍也喜欢控制别人,常用的方法是软控制。
边缘型人格障碍常常软硬兼施。
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是硬控制和无形的控制并用。
三、依赖
依赖与拯救相对。
一方是拯救者,另一方就是依赖者。
拯救会强化依赖性。
同样,依赖会激发对方的英雄情结。
从某种意义上讲,依赖就是软控制。
他用依赖控制对方,使对方心甘情愿而且自鸣得意地扮演起拯救者来。
在拯救型的母亲身边,一定会有依赖型的孩子。
一个人如果有好几个姐姐,他的依赖性一定
会很强。
在女性居多的家庭里,拯救和依赖是每天都在上演的戏。
全家人互相拯救、互相依赖,非常纠缠。
在大家庭里,女性达到一定的数量,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拯救是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依赖则是把自己的事推给别人,让别人替自己做。
控制也是让别人替自己做事,但后果还是自己承担的,而依赖把责任也交给了别人,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
因此,一个依赖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不暖、吃不饱还怪罪父母,甚至故意不伸手、不张口,叫自己穿不暖、吃不饱,让父母心疼,激发父母的恻隐之心。
依赖型的人小时候依赖父母或哥哥姐姐,结了婚以后则依赖配偶,或者同时继续依赖父母,甚至对方的父母。
这种人“家族观念”很强,视结婚为找“归宿”,要托付终身,所以挑三拣四,百里挑一,不但个人条件要好,家庭背景也要好,好象不是两个人结婚,而是两个家族结婚。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点就是依赖。
当然,病人不是依赖所有的人,而是关系亲密的人,对陌生人通常是比较排斥的。
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回避人际交往,不过,他们所回避的是陌生人,而不是亲人,相反,他们对亲人还是比较依赖的。
这说明,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障碍兼有黑白分明,他们把人分为亲和疏、可靠和不可靠,依赖“白”(亲和可靠),回避“黑”(疏和不可靠)。
依赖和回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依赖型人格障碍侧重于依赖,回避型人格障碍侧重于回避。
四、讨好
讨好既是客体关系理论所说的一种投射性认同,又是自体心理学所说的一种自体客体移情(反映性移情),主要表现为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为此而揣摩别人的心思、了解别人的兴趣,迎合别人的心理,做一些能够让对方开心的事。
讨好别人、迎合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背叛,这是“假自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小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照顾,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讨好父母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能力的提高,没有必要继续讨好别人。
或者说,如果是生活所迫,讨好一下某个重要人物,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讨好变成一种风格,到处讨好,奴颜婢膝,那就有问题了。
说讨好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是因为,如果不给别人带来实际的好处,譬如请客送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而仅仅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投其所好、自我完善,那是没有作用的。
以为这样做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其实是一个错觉。
再说,别人的认可、赞扬和尊重有那么重要吗?除了满足一下虚荣心,并没有实际的好处,除非得到奖金,或者提拔。
表演型人格障碍很在乎这些虚名,为了追逐虚名而脱离实际,其实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五、猜心
讨好必须先了解对方的心思,不然的话,马屁拍错了,反而被踢一脚。
以为自己能够猜透别人的心思,这本身就是人际界线不清的表现。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
别人的心思是永远猜不透的。
于是,有的人去研究心理学,希望通过心理学去了解别人的心思。
猜心也是拯救和控制的一种手段。
有的人喜欢猜别人,但害怕别人猜自己,担心自己的心思被别人知道。
这种人通常兼有黑白分明,而且认为自己是“黑”的,自我评价是负面的。
所以,他们回避与人接触。
表面上与人划清界线,其实是人际界线不清。
别人根本不可能知道你的心里在想什么,“心灵感应”是不存在的。
当这种担心达到一定强度时,可能会出现被洞悉感,觉得自己被跟踪、被监控。
偏执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偶尔会有这种症状,如果非常明显,那就是精神分裂症了。
有的人喜欢被别人猜,故意不把话说清楚。
如果猜对了,就很高兴,觉得对方是自己的知音;如果猜错了,就不高兴,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对自己不够用心。
猜心就是投射,不是猜出对方的心思,而是把自己的猜测强加到对方的头上。
六、敏感
猜心和敏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很难说清楚。
知道了别人的心思,自己的情绪就会发生变化,这就叫敏感;因为敏感,所以很容易感受到别人的心情变化,这就叫猜心。
敏感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共情,或者共鸣。
双方的情绪相同。
对方是什么情绪,我也是什么情绪。
人喜亦喜,人悲亦悲。
这种情况也叫“感染”。
有的人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感染,看肥皂剧都会哭得稀里哗啦。
这种人心软,耳根也软,没有主见,容易受暗示。
第二种表现是对抗性的,双方的情绪不同,但有联系,是对应的,例如,别人想打我(愤怒),我感到害怕(恐惧),或者别人在哭(悲伤),我觉得烦(愤怒)。
别人表扬我,我感到高兴,别人批语我,我感到难过,别人对我好,我很开心,别人对我不好,我很生气。
这些也是对抗性的。
一般认为,共情是以对方为中心的,“对抗”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是“自恋”的表现。
自恋型、反社会型、边缘型人格障碍病人都是非常敏感的,他们的敏感主要表现在“对抗”。
换句话说,他们的情绪不容易被感染,但容易受影响。
其实,强迫型、回避型、依赖型人格障碍也是对抗性的,情绪也很容易受影响。
还有更多人际交往中界限不清的表现,请关注《人际界线不清的25种表现》(中)(下),天津燕园心理愿为您提供专业化、有效化的心理咨询服务。